《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精选16篇)《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精选16篇)《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精选1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精选16篇)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精选16篇)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 抓住关键语段,探讨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知识链接】1.美国的登月计划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XX年,耗资255亿美刀。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个人类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动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陆。【自主预习】1 给下列的生字注音海域(     ) 相提(    )并论    人迹罕(    )至    椭(    )圆休斯敦(     )铁锹(    )     可望而不可即(    )2 词语解释

  (l)可望而不可即:

  (2)里程碑:

  (3)神往已久:

  (4)畅谈:

  (5)昂首挺立:  

  (6)遥遥在望:

  3.熟读课文,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独立学习】1.本文写了一件啥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4.人类登月有啥意义?用原文来回答。

  【合作研讨】

  1.你是怎么样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

  2.课文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有啥含义和作用?

  【拓展延伸】文中说,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课后作业】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啥感受?你会做些啥?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球》

  重点词语释义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却不能接触。 

  (2)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神往已久:心里向往已有很长的时间。

  (4)畅谈:尽情地谈。

  (5)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6)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呢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一小步”是事实,是过程,飞跃是意义,是希望。既实指了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足迹,也喻指了人类探索月球方面的历程以及所做出的伟大创举,表明人类的探索领域逐步扩大。引起人们的想象。全世界各国一共执行了超过4000次的发射任务,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虽然其中的大部分都通过落入大气层燃烧殆尽,但是呢截止XX年还有超过4500吨的太空垃圾残留在轨道上。太空垃圾一般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高速运动,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每秒10公里以上,试想一下太空垃圾若与运作中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或国际虚拟主机站相撞,会危及到设备甚至宇航员的生命,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太空垃圾不仅给航天事业带来巨大隐患,而且还污染了宇宙虚拟主机,给人类带来灾难,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脱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太空垃圾也因此成为了国际问题。各国都已经重视太空的清洁,已经或开始制定相应的对策今天很高兴,,因为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前天天也就是XX年12月2日凌晨2时发射成功。第二件事就是在全国人民还沉积在喜讯之中的时候,由我来给咱们金台区质量名校店子街中学的同学们上一堂同样有关探月的课。好的,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回忆一下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感受全人类的成功和喜悦。首先请一位同学将自主预习独立学习部分是一个智慧和勇气并存的环节,待会希望有四位同学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勇敢的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跟大家交流一下接下来我们进入重点研读部分,首先找个同学把我们要研读的两道题目先响响亮亮的读给大家听。法国 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英国 威尔斯《首先登上月球的人们》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人类首次登月距今已有几十年了,在此期间我们中国的航天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呢我国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神州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嫦娥三号的升空,我们有理由相信五星红旗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为期不远。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v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本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v 1975年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v 1985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市场, v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至2 0XX年神舟10号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2

  第二十四课   月亮上的足迹

  导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1.易写错的字

  昂(áng)首挺立    轨(guǐ)道        畅(chàng)谈  

  小心翼翼(yì)     狭窄(zhǎi)        海域(yù)

  2.易读错的字 

  铁锹(qiāo)        溅落(jiàn)       椭(tuǒ)圆形

  3.重点词语释义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却不能接触。 

  (2)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神往已久:心里向往已有很长的时间。

  (4)畅谈:尽情地谈。

  (5)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6)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二、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人类自从1957年进人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美国总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于1961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计划”的开始。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素材积累

  关于月亮的诗句

  (l)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四、结构思路

  1969年7月16日:飞船发射     

  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休息

  19日晚8点33分:月球在望   

  19日晚9点32分:中心呼叫

  7月20日7时32分:和飞船脱离

  7月21日11点39分:登上月球

  7月22日上午: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返回地球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问题一  本文写了一件啥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问题二  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是按啥顺序来写的?

  问题三  人类登月有啥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探究  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啥?请举例说明。(提示:从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说明办法三个方面来说明)

  【当堂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里程碑(biē)海域(yù)椭圆(suí)b.悬挂(xián) 操纵杆(gǎn) 故障(zhàng)

  c.液氢(q īn g )休斯敦(dūn)  摄像(niè)d.健步(jiàn)飞跃(yuè)小心翼翼(yì)

  2.探究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阅读后,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材料二: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月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l)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办法)

  课后提高

  一、积累与运用

  1.识字书写。

  中国未来虚拟主机站命名为“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名字,寄托了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不限chōn gjǐn g。中国于XX年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XX年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已承载着我们的飞天梦想,莫定了我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l)按部首查字法,加点的字“郁”应查_______,读音为__________。

  (2)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并将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不限

  2.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3一7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进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虚拟主机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虚拟主机碎片也被称为虚拟主机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虚拟主机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虚拟主机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

  3.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啥?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啥?

  5.选文第①段有啥作用?

  6.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啥说明办法?有啥作用?

  7.拓展链接。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

  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啥》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啥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啥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啥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啥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啥?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虚拟主机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啥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Lenovo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啥?那是一个啥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啥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啥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啥感受?你会做些啥?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Lenovo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4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他们已经胜利着(  )落。

  (2)乘(  )上电梯。

  (3)但是呢供(  )给(  )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

  2.根据下列各句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尽情地谈。(  )(3)辞行。(  )(4)仰着头直立。(  )3.按课文内容填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________了月球,________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________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地说,第一个踏上月面的人是阿姆斯特朗。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c.宇航员乘飞船直接到了月球。d.宇航员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是不能休息的。5.阿姆斯特朗在评价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时说:“________。”6.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⑴1969年7月的拜访月球,是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⑵“土星五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⑷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游。(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

  (一)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6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呢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游。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也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也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1.选段写了________。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3.“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作者精确地写上这一时间的作用是啥?                                                                              4.从宇航员和总统通话可以看出________。5.在月球上,为啥两位宇航员要神色庄重地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比较下面两种说法,看哪一种更好,为啥?(1)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2)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二)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虚拟主机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虚拟主机活动。②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游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③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虚拟主机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1.上文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办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2.根据人们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道难关。3.上文分别简介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先简介航天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简介宇航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啥不能删去?                                                                             三、写作练习①夜晚遥望星空,我们总会有无数的遐想。现在,已不只是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相会的年代了,科学,已经使我们和其他星球成为近邻。你了解哪一个星球,就做一次畅想,以“假如我登上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要受啥限制。②我们看到过好多科学家探险的故事,我们很为他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你想给同学们简介一个吗?那么就开一次班会,或三五成群也可以,推举一个同学当主持人,进行“讲科学家探险故事比赛”,最后民主评选出第一名。 参考答案一、1.(1)zhuó(2)chéng(3)gòng jǐ 2.(1)可望而不可即(2)畅谈(3)道别(4)昂首挺立3.拜访  迈开  树起  4.a  5.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6.依次是:议论、描写、说明、记叙 二、(一)1.宇航员走出登月舱到回到登月舱这段时间在月球上工作的情况2.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登月纪念碑,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插上美国的星条旗,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等。3.表明这一时间不同凡响,它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巨大飞跃。4.美国政府对这一次登月活动的重视程度  5.标志着是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神色庄重”表现了宇航员的强烈爱国之心。6.(2)更好些,简洁、读起来易带感情,而(1)则比较平缓一些。(二)1.列数字;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或“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2.动力能源;飞行速度。3.状况(或“成果”);设想。4.“也许”表推测、估计,删去后语意变得比较肯定,而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后的情况,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三、略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5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啥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啥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呢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朴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

  15.月亮上的足迹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6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简介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么样用手中的笔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简介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办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办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办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办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储

  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

  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 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声,不回

  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概括简介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简介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

  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

  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简介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

  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

  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

  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

  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

  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

  月球,开始作业 ,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 ,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

  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

  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

  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

  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5.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啥作用?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

  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6.提问:登月有啥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

  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朴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

  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仰着头直立着。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4.不停地运动行进。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啥?展开想象,写一段

  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阅读的办法。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登月全过程,理解登月意义。

  3、感受人类勇敢的探险精神,培养科学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登月全过程,理解登月意义。

  2、难点: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准备工作】

  1、上网查阅与月球,尤其登月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

  2、学生准备登月示意图并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画一幅画,题为《未来的月球》。

  4、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陈秀媚同学背诵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导入:(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请大家看到我们荧幕上面的图片,看到了啥?(学生答:脚印)。可以告诉大家这个脚印不是普通的脚印,它所踩着的这块土地也不是普通的土地,想知道是哪里吗?(学生答:月球)真聪明!有人已经登上过月球了,大家想不想上啊?(学生答:想)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踏着《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亮上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93页。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文章这么长,我们怎么样才能把文章读短?这时候大家就要学会找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了。(一段时间后)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文章是按啥顺序进行叙述的?

  生:时间。

  师:对,时间在文章里就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把握住了时间线索,我们基本上就能把握文章内容。那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啥事情?有啥主要人物?这件事也是怎么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小组交流意见,看能否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学习小组交流意见,老师巡视指导,参与个别小组讨论,答疑。部分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点评)。

  师:经过大家的合作,我们了解了登月的全过程,我们也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阶段简单概括出来。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接着教师用幻灯片打出以下内容)

  1、飞船升空前准备

  2、飞船飞向月球

  3、登月舱登月成功

  4、飞船返回月球队

  师:登月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示意图来表示,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做了这个预习工作,请大家把示意图拿出来,很多同学画得都不错,哪位同学大胆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给大家解说一下你的示意图。

  (两位学生上讲台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附录一》教师作适当点评)

  师:这两位同学通过示意图,基本上把登月全过程复述下来了,做得非常好。接下来老师也把收集到的图片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看看能否在里面找到与我们课文相照应的内容,有的话请大声告诉老师。

  展示图片并解说:第一张大家看到的是广袤无垠的宇宙,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所以它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站。可是登上月球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人的生命,在一次试验中,由于发射台着火《第二张》,图片上这三位宇航员不幸牺牲了《第三张》,从阿波罗1号到11号,中间有多少的泪水和汗水啊!(老师用深沉的语词讲述)接着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师: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啥样的感想呢?学习小组交流意见。(学习小组交流意见后,部分学生谈感想)

  师:的确,阿波罗11号的成功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个意义大家能否在课文找出来?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师:非常好,现在大家集体把最后一个自然段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对于登月的意义,如果大家觉得书上写得不够全面或者你有自己的理解的还可以讲一讲。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并补充—登月的成功使人们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发达的科学技术使人类活动的虚拟主机不只局限在地球,可以向更广阔的虚拟主机发展。以后我们还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居住,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

  师:由此可见,这一步的意义非常重大,可是这第一步是美国人走的。一直以来,美国在航天领域上就一直遥遥,这是美国人的骄傲。那么,在航天领域上我们国家有没有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呢?

  生:有,航天英雄杨利伟20xx年10月15日驾驶着航天飞船环绕地球飞行。

  师:在此之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这种技术,现在我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全世界都对我们刮目相看。可遗憾的是,我们中国人还没有登上过月球,大家是不是都很想上去啊?

  生:是(大声回答)

  师: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但我们可以想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将来我们登上月球了,月球上会是怎么样一翻景象呢?老师让大家把想到的东西画成一幅画,请拿出来。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出来,并讲讲自己的构思。

  (五位学生展示作品〈附录二〉,教师随机点评)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下面老师也把别人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屏幕上投影五幅图片)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登月的过程,明确了登月的意义。还有几位同学通过示意图,为我们复述了文章内容,做得很好。刚才大家也通过想象把未来的月球画了出来,大家希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变为现实啊?(学生答:希望)老师认为,我们初一(1)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一粒伟大的种子,只要能在知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下深根,这一定会茁壮成长,实现你们这些伟大的梦想。

  作业:上课前陈秀媚同学背诵的诗歌中,有一句与月亮有关,(“我寄愁心与明月”)课后,大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月亮的诗词。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9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简介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么样用手中的笔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简介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0

  19.《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办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3.掌握列数字的说明办法,体会准确朴实的说明语言。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设想】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5.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

  (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作者)

  2.背景音乐:贝多芬的《月光曲》、阿炳的《二泉映月》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也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民风民俗之中。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7月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板书文题、作者)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畅谈:尽情地谈。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侧重于记叙,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文章是按啥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虚拟主机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3.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3-4、飞船飞向月球5-8、登月舱登月成功9-13、飞船返回地球14-18四个阶段。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5.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6.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板书)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7.想像训练: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

  1.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啥?

  数字:“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结合课文第4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讨论:为啥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①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②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③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行业。

  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虚拟主机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3.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4.写作特点

  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可以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也一突出特点。

  生动的语言是本文第三个突出特点。

  四、课堂小结

  1.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眸历史,重温经典,在叹服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时,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精彩神话的创造就孕育在这坚实的探索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未来更美好。

  2.有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此你是怎样看的?请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

  3. 咏月诗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静夜思》。全诗通俗流畅,琅琅上口。诗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深邃的意境,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月下思乡图”。诗人以“静夜思”为题,但全诗不着一个“静”字,而是以白霜为喻,侧面写出清静幽寂的环境。“低头”两字,表现出诗人深沉缠绵的思乡之情。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通过描写、歌咏峨眉山月,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开蜀地的依恋心情。山巅秋月高悬,江中月影沉沉。诗人一会儿仰望秋月,一会儿俯视江中明月,一仰一俯,倾注了诗人浓浓的依恋之情。船进三峡,诗人思念明月,但山高蔽月,诗人那种惆怅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朝李商隐《霜月》。此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巧。首句写雁来蝉无,点明时令属秋。第二句描绘了霜和月争辉的景色:凭栏远望,月光朗朗,霜色如水,霜、月交辉给人一种“水接天”的感觉。三、四两句运用神话故事,青女是管霜雪的女神,素娥是月中嫦娥,她们在“月中霜里”比喻各自的美姿。这种“诗意”给人带来美妙的遐思。

  明朝边贡《嫦娥》: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这首诗以神话故事中的嫦娥为题,描写清凉沉寂的月宫,实际上是秋夜望月的感兴之作。三、四两句,用语平易,但蕴藉深沉,是历来吟咏月中嫦娥的名句之一。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朝刘方《夜月》。首句是绝妙好句,写得宁静如画,月斜夜深,月光照到庭园的一半,一半明,一半暗。第二句写星斗,更增添一份静穆神秘的意蕴。但诗人真正的用意不是写月,而是写生机勃勃的春意;三、四两句写诗人惊喜地感受到春季来临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声虫声破窗而入。以虫声的“闹”反衬月夜的“静”。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之夜,天清气爽,圆月高悬,寒露凝珠。诗人触景生情,写出了这首望月怀人之作。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朋友的怀念,而是写月下的景物:树、鸦、露、桂花,以及洒满院中的似水的月色。通过对一系列凄清肃穆的景物的描写,写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心情,也用“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作结,含蓄地写出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这和李白的《静夜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于这些观点,教师了解一点即可,不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旦学生问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证实一下,因为证实的过程就是锻炼的过程。

  4.有关资料

  前苏联于1957年抢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也于1961年把人类第一名航天使者送上地球轨道。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这项任务就是后来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79年,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XX年10月15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XX1012神六两人      XX1024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1

  【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2.过程与办法:

  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设计导语:

  简介我国三步实施的“嫦娥奔月计划”(绕、落、回)。

  (寻梦的)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却在人类心中唤起亘古不变的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飞天梦的民族,追寻着梦想,我们已经在奥妙无穷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迹。伴随着不懈的追求,凭着智慧和勇气,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这千古神话变为了现实!30几年前(1969年)三位人类的精英已经将足迹踏上了月亮,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寻──《月亮上的足迹》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

  时间: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点56分20秒)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

  2.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

  ──时间要素

  3.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

  (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四、再读课文,交流合作:

  1.再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示意图”。(快速获取信息。)

  2.小组交流:

  (1)准备升空

  ↓

  1969年7月16日

  ↓

  加燃料吃早饭登上飞船

  ↓

  飞向月球

  ↓

  当地时间9点32分点火腾飞

  ↓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

  ↓

  19日晚上8点33分,飞过月亮与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

  7月20上午7点32分,登月舱开始降落。

  ↓

  登月成功

  ↓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降落月球

  ↓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

  开始工作……

  ↓

  返回地球

  ↓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

  (2)整个过程历时195个小时,漫长的过程,却能写得有条不紊。(详尽的时间变化,精确到秒;严谨的科学态度,数据精确。)

  (3)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迹(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明确:

  ①检查登月器;②采集月壤和月岩;③树立纪念碑;④安装电视摄像机;⑤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⑥安装激光仪;⑦安装月震仪;⑧插星条旗;⑨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五、品读课文,深入领悟:

  1.登月成功,仅仅是美国人的骄傲吗?

  科学无国界。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们,成功固然是英雄,失败也是英雄,是他们驾驭着人类的梦想,足迹踏上了月球。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叫万户的中国人第一次用火箭尝试了飞天──生命换理想!三位美国宇航员的成功代表人类的成功,这是人类的文明。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2.我们中国在迈向太空方面,为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

  (交流我国航空航天方面成果,了解我国几位航天英雄。)

  六、拓展延伸,Lenovo与想象:

  联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啥?那是一个啥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啥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啥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七、课堂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四十年,而我国也在实施奔月计划,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创造梦想;明天,让梦想燃烧,让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

  八、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一(1——2):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二(3——15):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三(16——18):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2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办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办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办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办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嫦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 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声,不回

  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概括简介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简介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

  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简介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开始作业 ,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 ,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5.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啥作用?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6.提问:登月有啥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朴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仰着头直立着。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4.不停地运动行进。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啥?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3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啥》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啥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啥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啥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啥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啥?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虚拟主机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啥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Lenovo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啥?那是一个啥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啥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啥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啥感受?你会做些啥?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Lenovo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Lenovo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四、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啥》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2)关于月亮的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  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也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a、人类是啥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d、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啥?

  e、采用啥顺序记叙了啥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啥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简介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简介。

  (3)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简介登月过程。

  (4)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Lenovo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       (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a、月球上有些啥?那是一个啥样的世界?

  b、 科学家为啥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啥感觉?

  d、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e、登月舱与飞船是怎么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

  (合作探究)

  (1)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啥?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办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啥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虚拟主机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4)         你对月亮知多少。(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关网站)  

  2、       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       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5)           登月计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5)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6)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 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                 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虚拟主机、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                 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Lenovo,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

  4.                 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积极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5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啥》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啥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啥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啥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啥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啥?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虚拟主机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啥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Lenovo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啥?那是一个啥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啥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啥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啥感受?你会做些啥?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Lenovo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篇16

  [教学目的]

  1. 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 用归纳文意要点的办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 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 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2. 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手段]

  CAI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导语 激趣,引入课题。

  2.疏通了解。

  (1) 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朴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2) 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3)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阅字典,弄清读音和意义。

  3. 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

  (1) 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升空前的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9段)检查、点火、升空、飞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级火箭脱落的录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播放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的录象、图片)

  思考:文章是按啥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4. 精读课文,依时间顺序列一事件进程表。

  时间 事件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午7点32分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20秒 阿姆斯特郎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飞船进入大气层

  5. 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朴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6. 布置作业 。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课堂练习]

  1. 课后习题。  2、画图。

  [板书设计 ]

  月亮上的足迹

  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起飞

  评说登月全过程。     进军

  登月

  返航

  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推荐站内搜索:考研英语国家分数线、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江苏自考报名时间、英语四六级准考证打印入口和打印时间招警考试网、我的自画像作文男生、江西自考所有成绩查询、经典伤感日志、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初一英语周记、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精选1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精选1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265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