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通用16篇)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
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带本国的军衔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为了方便识别是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的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 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维持和平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被送到设于北欧4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跟各国特种部队不同,它必须公开自己的存在,必须行进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广场、热闹地段等公开场合。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其另两种形式是军事观察团和多国部队。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2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课后反思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讲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爸爸为完成的事业 ——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饱含着一个小孩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亮点:
一、教学因课件而精彩
课文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跨越时空的,这对学生的理解,感悟有很大的难度。怎样化难为易,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与小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应该是教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上课之前我一方面布置学生采用多种办法(上网、查阅图书、收看电视……)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关注国际局势,对战争有初步地了解。另一方面自己也在网上查阅很多教师的优秀教案,然后根据学情和我自己的教学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有力地突出本文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决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媒体资源——范读部分。凄凉、哀怨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催人泪下的画面……这对于学生进入文本,感悟,体验小作者的内心世界无疑是催化剂,所以我很快就将这一部分内容下载到我的电脑里面。然后也从其他网站下载了这一课的成品课件。我发现这些课件中的一些图片和习题还是可用的,图片展示的是战争后的一些惨不忍睹的场面,我想这对于渲染气氛、垫定学生情感基调很有作用。教学过程中,课件发挥了很好的助教功能。当我们一起配乐朗读的时候,全场师生都沉浸在为了和平而失去爸爸的悲痛之中,都沉浸在对残酷无情的战争的痛恨之中。
二、悟读交汇、情理交融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怎样让学生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呢?我是这样设计的:你是怎么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谈)。看课件,亲身感受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看了战争的这些画面,你想说些啥?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也能够做点啥?在情理交融中,学生对文中的“爸爸之爱”、“丧父之痛”这种“情”,自然升huawei“战争之恨”这种“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震憾人心,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遗憾之处:备课时我没有做到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间部分的四件事后,进行交流汇报时,显得比较简单,缺少声情并茂的朗读。 教师的牵引痕迹较重。
我知道,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成功,真正的教学不是老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不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反思多多,胜利多多!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教学反思
【1】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重点是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难点是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课伊始,我让学生质疑课题,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他为啥期盼世界和平?”它的价值体现在顺着这一问题可以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但本节课我却没有利用好这个问题,而是问:“雷棣得知爸爸去世后有哪些反应,请你读一读1-4段画下有关的句子。”其实这就是我在备课时提出的具体问题,但是呢它是隶属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的,这样学生自然关注到是受爸爸他的影响。这时再提问得知爸爸去世后有哪些反应,当时是啥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进行朗读指导。今后,在教学中打算作如下的安排:第一课时注重文本的学习,领会文章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注重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办法。
【2】
这篇课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决心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中的亮点有: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泣不成声”中感受雷棣知道爸爸牺牲后的悲痛欲绝;从“了如掌”中感受雷棣对国际大事的关心;从为母亲掖被角,再三叮嘱母亲到医院看病等关心母亲中看出他已懂事了;从发愤读书中感受到他的自强不息等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师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2、课堂教学中不应面面俱到,而是有详有略。在学习雷棣知道爸爸牺牲后的四件事情时,“关心母亲”和“发愤读书”这两件事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他们容易理解,更能感受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而发奋图强,可重点学习。而“关心国际政治”及“拒绝别人帮助”这两部分可以略学。
不足之处:
1、如果能进行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和平的向往。
2、还可增加课外资料的补充。如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的内容,《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教学反思
恩施市实验小学 杨艳萍
这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地球家庭”主题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爸爸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较长,本文记述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成为儿子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本文记述了爸爸死后雷棣成长过程中的五件事。第一件事:爸爸的死,让雷棣认识到自己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应该帮母亲减轻生活的压力,因此生活上倍加关心母亲;第二件事:关心国际政治,特别是关心那些战乱中受伤害的妇女儿童;第三件事:发奋读书学习(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读古代史书名著,努力学习外语);第四件事:谢绝别人帮助,决心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事业;第五件事:写信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表达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以及自己顽强的意志。
文中重点记述了雷棣发奋读书、决心靠自己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其它事迹笔墨虽少,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雷棣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我在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战争、和平的资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的资料,我再适时播放网上的关于战争的视频等,他们对战争灾难的理解更加深刻形象。
整个教学过程我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使语文教学得到课堂以外的延伸。
在引导学生注重知识能力这一纬度上,我做得还是不够。例如:文中的先概括后具体的简介办法——先说更懂事了,再说掖被角、叮嘱去医院;先说关心政治,再说注意新闻、看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先说发奋读书,再说数学、语文、英语学得好。我在教学中让小孩们注意到了这种写法,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但是呢由于时间等关系没有进行强化,致使小孩们在这点上理解仍不明了,这是我在改完小孩们的练习册后发现的。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能力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晓,一定得让他们学会运用,进而形成能力。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雷棣成长经历中的五件事,体会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企盼世界和平的愿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生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预习课文。
2、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战争带来灾害的画面。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一个小孩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怎么样的努力。
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课之始,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情景视频,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题质疑,读文感知
1、“企盼”是啥意思?读题,自主质疑。
2、梳理归纳问题:为何要企盼世界和平?怎么样用具体行动实现这一夙愿?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4、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拓展出充足的活动虚拟主机,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相互讨论,通过交流启发、取长补短来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渐进和分化整合,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谁来说一说雷棣为啥企盼世界和平?指名说。
2、小结:现在,蓝盔回来了,父亲却牺牲了。让我们来读一读雷棣写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父亲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3、(出示信)指名配乐朗读。
4、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雷棣悲痛之深?引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积极思维,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使这份“情”发自于学生内心的理解。在教学雷棣与妈妈的一段对话的时候,引导学生朗读三次同样的对话,但是呢每次朗读之前,老师都会给这两段对话加上不同的提示语言,从一开始的悲恸,到中途的强忍悲恸,再到最后的暗下决心当一个懂事的小孩。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妈妈与雷棣的内心世界就能不断深入体会,并通过朗读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层层深入。当学生的心与妈妈的心紧贴在一起的时候,那份极大的悲痛之情就完全深入学生的心中了;当学生的心与雷棣的心紧紧贴在一起的时候,那份了不起的勇气就贯穿于学生的身心了。]
5、雷棣这么说,也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
6、齐读“努力学习”这一部分,思考:雷棣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7、当学习遇到困难时,雷棣会想些啥?也会怎么样做?(联系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是啥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8、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分角色读教授与雷棣的对话,思考:雷棣为啥会这样做?(出示父亲的话)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呢,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雷棣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雷棣的敬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们想对雷棣说点儿啥吗?
2、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同学们,为了建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我们该做些啥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得思想教育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五、布置作业,积累语句
1、欣赏诗歌《放飞和平》
和平,不知是谁让和平的鸟,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折断了翅膀,一个世界儿童、妇女、老人,鹧鸪不时盘旋在天空,迫切拥戴的字眼。悲惨的哀号。和平,和平的鸟,一个与战争相对的字眼!养好了伤,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候,被放飞在蔚蓝的天空,温暖人心的字眼。播撒幸福的种子!和平,一个难以实现的字眼!一个飞舞了几十年,几百年,都无法兑现的字眼。
2、请摘抄文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吧!
板书设计:
写信言志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体贴母亲
——雷棣关心政治
(自强不息、热爱和平)发愤学习
谢绝帮助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4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爸爸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简介了一个普通而也特殊的小孩雷棣,表达了他对爸爸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朴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爸爸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办法: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3、齐读课题,质疑:
为啥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么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么样的小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啥?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啥?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啥?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啥”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爸爸的小雷棣趴在爸爸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么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爸爸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爸爸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啥?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爸爸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他是怎么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也特殊的小孩雷棣,为了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么样的小孩?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啥?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5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16年中,共派遣维和人员6000余人次。已有8名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殉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雷润民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1991年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
刘鸣放联合国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1992年5月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陈知国、余仕利中国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1中队战士。1993年5月21日一枚火箭弹落入驻扎在磅同省斯昆镇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营地,陈知国、余仕利不幸牺牲。郁建兴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2003年3月13日14时许,在乘车返回巴格达途中发生车祸,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付清礼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2005年5月3日中午,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张明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2005年10月24日,在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杜照宇联合国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2006年7月25日,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进行了袭击,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
[链接·资料]中国维和行动大事记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委会成员。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0年,中国军队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1997年5月,中国表示原则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
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派遣维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0年1月,中国首次派遣15名民事警察到东帝汶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2001年 12月,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2003年4月,中国首次派遣一支由175人的工兵连和 43人的医疗分队组成的维和部队赴刚果(金)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并于同年12月顺利组织了第一次轮换。2003年7月,中国决定向利比里亚派遣一个包括运输连、工兵连和医疗分队在内的共550人的维和部队,将分批前往任务地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
至2004年5月,中国已参与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约2300余人次的军事人员和253人次的民事警察。
2004年9月,联合国授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全体官兵“和平荣誉勋章”。
2004年10月17日凌晨,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95人乘联合国专机,前往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这是中国第一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队伍。(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北京19日电)
关注维和资料 联合国维和行动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根据安理会或大会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没有强制力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的一种行动。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制止国际冲突:一是纯外交方式,即通过斡旋、调解来解决争端;二是强制方式,通过封锁、禁运、经济制裁乃至派联合国军等强制措施阻止冲突。二战后,由于美苏对抗和两极格局的制约,联合国很难采取上述手段履行其维护和平的职责,于是,维和行动这样一种所谓“第三种方式”便应运而生。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母亲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父亲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军事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对此我和母亲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父亲临上飞机前对我和母亲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小孩,等父亲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父亲相约,等父亲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父亲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父亲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父亲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啥。啊!我听见了,母亲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父亲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父亲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呢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小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呢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向父亲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小孩,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小孩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妈妈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小孩不再失去爸爸,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敬礼!
中国北京二中 雷利
1996年11月8日
这是雷润民烈士的儿子写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6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一文讲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决心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雷润民就是蓝盔部队的一员。蓝盔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别称。这个部队在全世界各地的活动招来的评论是毁誉参半。
“贝雷帽”是各国官兵作战、训练中通用的国际标准服饰之一。由于一些举世闻名的特殊部队长期佩戴固定颜色的贝雷帽,进而形成一种象征。
蓝色贝雷帽――联合国维和部队
1945年10月25日,联合国诞生了一支世界性联合部队,因为这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作战时都戴着蓝色头盔,平时戴蓝色贝雷帽,所以人们也称其为“蓝盔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荣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从此,蓝盔(贝雷帽)部队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该部队由联合国秘书长领导,在取得有关各方同意的情况下,被派往世界各冲突地区。其兵源由与冲突无关的会员国自愿提供,这支部队只携带轻型武器,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
迄今为止,联合国已先后向世界各冲突地区派出了近40支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应当承认,维和部队为维护世界、地区的和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随着联合国维和部队行动使用武力的情况越来越多,强制的色彩越来越浓,维和变成了“强制和平”。以美国为首的世界霸权国家,经常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对弱小地区和民族进行武力“维和”,严重地违背了“蓝盔部队”的宗旨,所以现在的维和部队已变相成为美国“驻外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被送到设于北欧4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跟各国特种部队不同,它必须公开自己的存在,必须行进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广场、热闹地段等公开场合。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其另两种形式是军事观察团和多国部队。
(1)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非强制性。它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其中15个联合国成员国中,最少有9个国家赞成,而且中、美、英、俄、法5个常任理事国没有投反对票),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进驻后,一旦该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必须立即撤出。
二、它具有鲜明的中立性,其成员必须来自与冲突双方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它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维持和平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因该支军队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
(2)派遣军事观察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另一种形式。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组,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观察组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提供,由非武装的军官组成。它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行动。在执行任务时,观察员不能携带武器,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的内政。它的具体职责视情况和需要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监督停战或停火、撤军;观察、报告冲突地区的局势;执行脱离接触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联合国决议赋予的其他使命。派遣军事观察组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临时措施,均有一定的期限,视情况需要由安理会决定可延期。
(3)冷战后,随着地区冲突的增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次数增多,规模扩大,维和行动的性质和作用也往往超出传统的职责范围,造成联合国经费严重不足。为此,除维持和平部队以外国联合国也借助成员国自愿组成的多国部队参与维和行动。多国部队的费用一般由参加国支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士兵身着自己国家的军装,主要标记是联合国的旗帜以及联合国徽章。
维和行动主要分为两类:由秘书长直接领导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军事观察团和维和部队两种形式)和由安理会批准、秘书长授权、由地区组织或大国参与指挥的维和行动(有多国部队和“人道主义干预部队”两种形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00年5月,联合国已组织68次维持和平行动,共投入了75万多军人、警察和民政人员。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其任务包括监督停火、停战、撤军;使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到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参与维和队伍的人员除了军事人员以外,还有民事警察和文职人员。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维护和恢复地区和平和帮助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的职能和作用也越来越为世人瞩目。1988年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这支头戴蓝色贝雷帽的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军人和警察)总数至1996 年9月12日为3万人。1986—1991年期间,维和费用平均每年约3.8亿美刀,1992年猛增至17.3亿美刀,1993年也增至约36亿美刀。 1995年联合国的维和经费为28亿美刀,其中波黑维和一项就占了一半。1996年的维和经费为16亿美刀。从1948年联合国派出第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到 1998年10月,已有1500多名联合国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丧生。其中,牺牲最多的是加拿大士兵,然后依次是印度、法国、英国和加纳。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起,共有110个国家派出过维和人员。至1996年9月1日,5个出兵最多的国家为:巴基斯坦(1719人)、俄罗斯(1177人)、孟加拉国(1184人)、印度(1203 人)和巴西(1203人)。1994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设立联合国扫雷基金,进而为联合国的扫雷计划建立了专门的资金来源。1995年7月5-7 日,联合国人道事务署主持的国际扫雷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目的是为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扫雷活动征集资金。会议共筹集资金2000万美刀。
1998年10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会员国向联合国提供维和人员的最低年龄作了规定:会员国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的民事警察和观察员的最低年龄应不小于25岁。中国从八十年代后开始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等积极支持的态度。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中国正式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决心完成爸爸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过程与办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
难点: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学具准备:查找有关维和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
(学生说——)
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它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一个企盼和平的中国小男孩儿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2、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师:看到这课题大家肯定会想这小孩是指谁?
围绕着课题,你有啥想提的问题吗?(师:雷棣为啥要企盼世界和平?为了世界和平雷棣做了哪些事?┉┉)板书重要的问题
3、很好。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们这种有疑而问的精神。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啥事?
(三)解疑、学习第一部分
1、“雷棣为啥要企盼世界和平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啥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父亲生前的理想。(“记住,小孩,你父亲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板书:生前的理想。
怎么朗读?用啥语气读?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概括母亲此时的心情。(如悲痛欲绝等。)个别读、齐读。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他对我说:“小孩,登父亲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板书:家人的希望(或雷棣的希望)(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这句话是父亲临上飞机对我说的,用啥成语概括?应该有啥语气读。
全班齐读。
4、啥是蓝盔?有关维和部队资料,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找,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
(各小组汇报)
5、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父亲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父亲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父亲临上飞机前对他和母亲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父亲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父亲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三)观看插图、启发想象
1、父亲牺牲了,望着父亲的遗像,他会怎么想呢?(挂出插图)
2、指名说。
3、刚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四)再读课文,解学生疑(大略了解课文第二段)
1、师: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爸爸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找一找,爸爸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并概括一下,?)
板书:(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2、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情呢?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小孩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交错叙述了几件事。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雷棣成长经历的哪些事,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标出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啥?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母亲?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啥?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啥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爸爸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啥会这样做?(出示父亲的话)
雷棣明白父亲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呢,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说说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我一定要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竟”啥意思?
读一读。
五、深化主题
1、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2、学了课文,说说你对企盼的理解。能不能换成盼望?为啥?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七、概括中心思想
八、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九、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关心他人
企盼和平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8
一、教材分析: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课文重点记叙了雷棣发愤读书学习及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饱含着一个小孩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责任”“成长”等主题也蕴含其中,通过深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本文是这个单元的开篇课文,学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单元主题——“地球家庭”,让学生明白: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同时,为学习下一个教学单元“战争”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航天小学六•七班,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较高:学生朗读能力强,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过他们社会阅历浅,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少。加之,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优裕的环境中,他们很难将小家的不幸、国家的灾难、地球的和平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动力;
3.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教学法,重在引导。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品悟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课文。
五、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和平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1.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和平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2.教师在此基础上播放课件,并配乐讲解:“是啊,我们这个地球上仍有很多地方不太平,那里的人们饱受战争之苦:家园被毁、妻离子散、肢体残缺甚至失去生命!那里的小孩每时每刻面临着贫穷、饥饿、死亡的威胁,小孩们点起了蜡烛为世界和平祈祷,那么也让我们怀着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3.引导学生解题:课题是一把“钥匙”,能开启课文学习的大门,同学们读课题时要善于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提炼归纳如下:(出示问题)
“企盼”是啥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这个企盼世界的小孩是谁?
他为啥要企盼世界和平?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唤起学生对战争的恐惧、憎恶和对世界和平的热切企盼,为实施教学作好情绪铺垫;并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解题,把握学习本文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带着问题小声快速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要作上记号。
2.学生读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难词并积累词语(沉浸、回眸、凯旋、殉难、叮嘱等)。对学生提出的生字难词,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认读。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扫清字词障碍后,请学生快速浏览。经过浏览,同学们知道了这个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是——“雷棣”(提醒学生读准“棣”字的读音)并引导学生寻找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做好旁批,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当学生找到简介雷棣爸爸相关情况的语句时,可由“资源链接”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中东”等学生相对陌生的概念进行补充说明;当学生提到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那封信时,教师顺势引出:这是一封怎么样的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信件,并请一名学生朗读全信)
教师过渡:这封信饱含着一个中国小孩失去爸爸的悲痛和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之情。在得知爸爸牺牲后,雷棣和他的母亲经历了怎么样的痛苦?(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后,师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这段文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所以我决定将此段作为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采用师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的形式:由学生齐读叙述语言,教师读母亲的话,由一名学生读雷棣的话,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一字一顿地读出雷棣的哽咽:“母亲,我会记住的”;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语气柔婉地读出父亲对雷棣的殷切希望:“书桌上照片里的父亲一如往日,用平静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随后,教师提出:从父亲平静深情的目光中,雷棣能感受到父亲要告诉他些啥吗?学生可能会说:要坚强、要照顾好母亲和自己,努力学习……
(此环节紧扣文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体会雷棣
承受的“丧父之痛”和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失去爸爸的悲痛让雷棣承受了他这个年龄的小孩难以承受的苦难和打击,但是呢他没有趴下,而是“好像一下子长大了”。那么在父亲平静深情的目光的注视下,雷棣身上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呢?
请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试着归纳概括能表现雷棣变化的事件;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办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接着让学生用加小标题的办法给这几件事加上标题,语言尽量简洁;
最后教师出示课件修正、明确。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爸爸的离去对雷棣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课文重点写了其中的哪些事?为啥要着重写这两件事?准备下节课讨论、交流。
(此问的设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多么可敬可爱的小孩呀,失去爸爸的切肤之痛成了他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间属于他的小书房里,去看看他吧:(师出示课文插图)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雷棣回望父亲的深情目光中,他会对父亲说些啥呢?当学生回答到“我一定要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的相关语句时,(师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齐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
(此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师出示问题)
“企盼”是啥意思,能不能换成“盼望”?
“雷棣为啥要企盼世界和平?”
用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企盼”比“盼望”的词义程度更深,更能表现主人公雷棣在经历了巨大的“丧父之痛”后,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之情,所以不能换。雷棣之所以企盼世界和平,是因为这是父亲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
对雷棣的希望,所以雷棣要企盼和平。(师展示本课的板书设计)
然后,教师用语言过渡:要完成父亲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并非一朝一夕,年幼的雷棣只能从学习、生活中的这些普通小事中,为他的理想做着准备,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雷棣会为世界和平作出怎么样的贡献?
(此问的设置紧扣本课内容,并为第二课时学习作好铺垫)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过渡:同学们,要表达对世界和平强烈企盼的也何止雷棣一人呢?(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成员齐聚在奥运五环之下,他们心中涌动着热爱奥运、热爱友谊、热爱和平的巨大热情,因为他们参加的不仅仅是一场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增进全世界人民友谊的和平聚会;一曲《我和你》唱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梦想团结,梦想友谊,梦想和平!历史悠久、“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就让我们和雷棣,还有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为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祈祷祝福吧!
(此环节重在深化文章主题,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附: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加倍关心母亲
生前的理想 关心国际政治
家人的希望 发奋读书学习
谢绝别人帮助
资源链接: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是联合国为遏制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而派出的和平使者。
蓝盔:维和部队士兵头戴的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军事观察员:隶属于联合国的停战监督组织。主要任务是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协议的遵守情况。由于在执行任务时不能携带武器,所以会面临一定危险。
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包括了伊拉克和科威特。而雷棣的爸爸就是牺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边境上。
辛普森案件: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o.j. simpson)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最后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辛普森竟逃脱法律制裁,在用刀杀前妻及其男友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9
一、看拼音,写词语。
xùn nàn ji chéng yāo qǐng xi shēng jing sài
( ) ( ) ( ) ( ) ( )
kāi mù miǎn fèi hui móu fú xiàn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邀( ) 竟( ) 询( ) 胶( ) 赢( ) 属( )
激( ) 竞( ) 殉( ) 跤( ) 嬴( ) 嘱( )
三、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悲痛( ) 叮嘱( ) 谢绝( )
坚强( ) 平静( ) 熟练( )
反义词:舒服( ) 激动( ) 保护( )
复杂( ) 悲痛( ) 熟练( )
四\、选词填空。
热情 热烈 激烈
1.精彩的演出一结束,观众就报以( )的掌声。
2.这是一场( )的战斗。
3.不管谁来,我都会( )地接待他。
失望 希望 盼望 渴望 企盼
1.小明十分( )有一本童话书。
2.台湾同胞( )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3.雷棣正在成长,一个( )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小孩正在奋发努力。
4.秦国不愿出兵救援,赵国只好( )地回到峡谷。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全学校加倍努力,正当“三好学生”。
2.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了心情舒畅的歌。
3.北京的秋季是个美丽的地方。
六、句子大观园。
1.我一定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缩句)
2.他的情绪非常激动, (补充成比喻句)
3.雷棣伤心极了, (补成夸张句)
4.老实说:“你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改为转述句)
七、名句精彩补白。
不以规矩,
听君一席话,
读万卷书,
勤能补拙,
海上生明月,
八、阅读理解
绿手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啥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老奶奶的称谓。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啥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从中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也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啥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把这个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悬赏:
兑现:
3.对文中的两个“绿手指”,你是怎么样理解的?请联系上下文,作出回答。
①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
②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4.你对短文中的老奶奶有啥看法?请把你对她的评价写下来。
5.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0
一.单元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家庭”。从表面看,“地球家庭”可以理解为“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地球人应该象亲人一样和睦相处”。从这一点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深层意思是“和平”、“民族”、“种族”、“责任”、“给予”。这几层意思互相关联,其核心是“和平”。
怎样理解“和平”?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清除战争,全世界人民要和睦相处。”对于我们渴求的“和平”来说,想要寻求到它,消除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呢,光这样还远远达不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和平的境界”。我们还要求人们要有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心地,高尚的品质和博大宽广的责任感,如果全世界人们都具有这样的胸怀、心灵、境界,那么才能实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和平境界,全世界人们才能真正地象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创造出真正的地球家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和一首诗都是在“和平”的这一层意上选编构成的,文中展现了人物心灵的美丽或道理的深刻。
本单元所叙述的事件和所表现的人物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因此阅读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要求同学们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历史的高度来思考和理解课文,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这样,这个困难就能克服了。
二.单元课文内容概述
1.《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叙述了中国的一个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求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事业的感人事迹。文章采用倒叙的记叙办法叙事。
2.《黑小孩罗伯特》一文通过叙述黑小孩罗伯特攒钱和捐款两件事,表现了罗伯特具有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和充满爱心,具有责任感和高贵的品质。文章真实、感人。
3.《别挤啦》是一首英国短诗。这首说理诗形象地告诉人们要自觉摒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人间才会更美好。
4.《瑞恩的井》一文写的是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能给处在饥渴、疾病中的非洲儿童打一口井,靠自己的努力募集六万美刀,献出自己的爱心,展现了男孩瑞恩美好的心灵世界。
5.《阳光皮肤》一文通过讲述南非的国际少年班里自我简介的一件小事,表现世界各民族的小孩子们都企盼世界团结、平等、互助、互尊的美好愿望。
三.单元学法建议
本单元的课文除《别挤啦》外,其余四篇篇幅都很长,所以建议同学们用“自学预习法”和“比较阅读法”来学习,这两种学习办法都能很好分化长文的知识点,转化难点,落实重点。
首先简介“自学预习法”。
这种学习办法要求学生在老师没讲课之前依靠工具书独立完成。共分六步进行,即读、圈、抄、解、记、测。
“读”和“圈”两步同时进行。学生一边粗读课文,一边用规定的符号(符号可自定)把生字、多音字、形似字、正音字和生词圈起来。知识量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定,量要合适,一定注意,不要丢知识。
“抄”就是把圈起来的字、词搬到学习笔记本上。
“解”,即解释。利用工具书给字注音组词,给词语做解释,解释词语时一定要弄清这个词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记”就是把“抄”、“解”的知识内容输入到大脑的记忆磁带上,形成识记,达到掌握的目的。
最后一步是“测”,就是自己设计一份测验题,来检测反馈自己的自学情况。这份测验试卷由四道题构成:
(一)给加点字注音。
(二)按音写字。
(三)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四)解释词语并分别造句。
每道题的量就是以自学的量为准。这个学习办法既告诉了同学们自学预习啥,也告诉了怎么样自学预习。
其次来简介“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在内容或形式上有某种联系的作品进行有对比、有分析的阅读。
“比较阅读法”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比较阅读法”首先应该确定“比较点”,其次是要明确比较目的。“比较阅读”的点很多,就一个单元课文来说,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实际来确定,如“标题比较”、“人物比较”、“主旨比较”、“写法比较”、“语言比较”、“选材办法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开阔思维,寻求规律,提高能力。具体地说“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求同求异”。
为了给同学们创造运用这种阅读办法的机会,本单元的课文学习顺序做了调整。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眸móu泛指眼睛柩jiù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扔rēng扔东西,不读lēng
词语:
沉浸:浸入水中。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了如指掌:了:了解,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象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相关知识:
联合国:是全球性国际政治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它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要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法、英、俄、美)。
维和部队:由联合国下设机构“安全理事会”派出的到某一地区或国家去维持安全的部队。
2.篇章知识目标
倒叙的记叙办法。
3.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决心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远大抱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倒叙的记叙办法。
难点:雷棣成长过程中做的五件事。
三.课文讲解
文题中具有一种强烈愿望(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名叫雷棣,本文所记叙的是真人真事。用“企盼”做修饰语,强化了语气,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对世界和平的迫切向往和急切的心情,更能打动读者。
文章第一部分(1-3),选取雷棣写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信件的两个片段,表达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这部分内容紧扣主题,伤痛之情于词句中表达出来,扣击着读者的心。
从记叙的办法看,这部分是倒叙手法。啥是倒叙呢?我们还是先从记叙办法讲起。记叙的办法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
所谓顺叙就是按着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办法。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发生在先的事。需要强调的是倒叙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
选不选这种叙述办法要看表达、主题、结构变化,设置悬念方面是否需要。
比如本文应该知道爸爸牺牲、关心母亲、发奋读书等几件事在先,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信在后。可是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显得不平淡而选取了倒叙,在表达上取得了强烈震撼的效果。
运用倒叙,还要注意从倒叙到顺叙要衔接自然,顺畅。
第二部分(4-7),写了雷棣成长过程中的四件事:(1)生活上关心母亲,减轻母亲的生活压力。(2)关心国际政治。(3)发奋学习。(4)谢绝别人的帮助。
这四件事是用顺叙的记叙办法写的,但是呢有详有略。作者略写了“关心母亲”和“关心国际政治”这两件事,详写了“发奋学习”和“谢绝别人帮助,决心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成功”这两件事。作者这样处理是非常恰切的,对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性格特点、思想品质都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父亲的牺牲使小雷棣失去了亲人,他非常悲痛。他很懂事,心灵很美丽,于是树立理想:用自己的行动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于是产生巨大的动力,自强不息,这种动力化作行动“发奋读书”,“拒绝别人帮助,自强不息”。或者说这两件事最能表现小雷棣的心灵、思想、理想、品质,因此详写。而其它两件事也是不可缺少的: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小雷棣的懂事和要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这样人物形象更丰满、完美、感人。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赞美雷棣的优秀品质。
全文叙述了雷棣在知道父亲牺牲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学习,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四.板书设计
《阳光皮肤》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噎yē因噎废食憋biē憋闷逛guàng逛街
多音字:
形似字:
词语:
坦诚:坦率诚恳。
攒动:拥挤在一起晃动。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这里表示默默的祝愿。
歧视:不平等地看待。
惯例:一向的做法。
刮目相看:刮:擦。去掉过去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相关知识:
南非的种族歧视:
自从165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南非后,白人殖民者就在这里推行极端反动的种族歧视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白人政权的统治,对非白种人进行长期的统治和剥削。
种族歧视的具体表现为先后颁布了一百多项带有种族歧视内容的法令,如“种族隔离法”、“通行证法”等。
这种种族歧视政策,遭到了南非人民、非洲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不屈不挠的反抗,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2.篇章知识目标
复习:(1)详略结合的写法。(2)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理解“团结、平等、互助”对于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一个公民是何等地重要。要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我”与“雷棣”的精神,愿望的异同。
难点:了解南非黑人的自尊和对自由、平等、互助的渴望。
三.课文分析
先来讲解主题。“阳光”修饰“皮肤”,很不好理解。可以理解为黑人的皮肤是象阳光那样美丽、可爱的皮肤,实际是指象阳光那样美丽的心灵——南非黑人的心灵。这句话带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强烈渴望——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互助理解、关爱、互助、平等,不要有歧视。这种渴望是人性的原始的纯洁的渴望。
这个主题很有新意,赋有创造性,同学们能在这个题目中得到拟题方面的启发。
本文以对话为主线,截取课堂上的一个“惯例”片段,写了“国际少年班”里的各国小孩的自我简介,特别详写了“我”的一段话,表现了南非黑人求平等、求理解、求互助、求生存的心声。
各国小孩在自我简介时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把本国的人文特点融入简介中,如荷兰的柯妮;有的把本国的特点概括的非常准确,如中国的江宁;有的非常幽默,如朝鲜的金顺玉回击新加坡的李德的话。
本文详写了“我”的自我简介。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这段话的内容,我们把“我”和“雷棣”放在一起比较,来加深阅读理解。
“我”和“雷棣”都是小孩,只是来自不同的国度和种族。两个小孩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是人物的共同思想特点。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雷棣是在因战争失去亲人后,把痛苦化做为动力,勤奋读书,立志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而南非黑小孩“我”则是长期生活在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大环境里,而且自己也遭受了这种歧视带来的痛苦,因此,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是他从心底发出的渴求,这种渴求是抗争,也是呐喊。
这种表现人物的办法对同学们今后记叙文的写作有启示,我们从中能感悟到很多写作知识,请同学们细细品味。
四.板书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回眸灵柩输赢噎住闲逛踩踏
二.把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然后改正。
1.象许多小孩一样,雷棣原来也很陶气。
2.我和母亲相邀,等父亲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3.母亲一看心头火起——伤害了别人,还歉人家麻烦自己。
三.根据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文章刚读到一半,雷棣放声大哭——那上面登着父亲一年前殉难的消息。
殉难:
2.我至今都忘不了,父亲临上飞机前对我和母亲那深情的回眸。
回眸:
3.雷棣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母亲,我会记住的。”
泣不成声:
4.因为他们与其他民族一样,以善于思辨的头脑让世界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小孩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把一块西瓜皮涂了泥扔在马路上,想让过路人不留神滑一跤。母亲看到了,让他写检查。雷棣写道:“我不应该把西瓜皮扔在马路上,要是把人摔坏了,就麻烦了,还得带他们去医院。”母亲一看心头火起——伤害了别人,还嫌人家麻烦自己。为此,母亲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现在父亲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母亲掖被角,看到母亲不舒服,会再三叮嘱母亲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注意中央电视台播发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在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的情景,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父亲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还知道,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读书学习。他的数学在“迎春杯”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他喜欢和小孩子以及来看望母亲的叔叔阿姨谈论国际大事,从辛普森案件到美国法律,从各国国旗到各国元首,他都了如指掌。父亲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给雷棣极深的印象。他从小就注意学习外语,父亲牺牲以后,就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1.语段围绕小雷棣叙述了哪几件事?
2.雷棣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3.联系全文看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啥?
4.语段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你感兴趣,说一说理由。
5.如果你是雷棣的同学或朋友的话,你想对雷棣说点啥吗?
五.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写封信,对南非的种族歧视提出解决的办法(4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一、二、三略。
四.1.(1)生活上关心母亲。(2)关心国际政治,特别是关心那些在战乱中受伤害的妇女儿童。(3)努力学习。
2.(1)参加各项竞赛并取得成就。(2)利用业余时间读古代史书。(3)外语水平很高。
3.写雷润民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成为雷棣自强不息的内动力。
4.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不要求统一。
5.略。
五.符合书信格式,谈出办法。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鼓励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啥意思吗?
3.围绕着课题,你有啥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
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啥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3.指名读、齐读。
4.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情?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啥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啥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父亲生前的理想。(“记住,小孩,你父亲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小孩,登父亲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父亲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父亲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父亲临上飞机前对他和母亲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父亲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父亲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父亲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爸爸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么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啥?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母亲?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啥?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啥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爸爸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啥会这样做?(出示父亲的话)
雷棣明白父亲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呢,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现在你再来说说啥是“企盼”?
2.(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小孩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2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过程与办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
难点: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学具:查找有关维和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
(学生说——)
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它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一个企盼和平的中国小男孩儿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2.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师:看到这课题大家肯定会想这小孩是指谁?
围绕着课题,你有啥想提的问题吗?(师:雷棣为啥要企盼世界和平?为了世界和平雷棣做了哪些事?┉┉)板书重要的问题
3.很好。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们这种有疑而问的精神。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啥事?
三、解疑、学习第一部分
1.“雷棣为啥要企盼世界和平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啥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父亲生前的理想。(“记住,小孩,你父亲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板书:生前的理想。
怎么朗读?用啥语气读?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概括母亲此时的心情。(如悲痛欲绝等。)个别读、齐读。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他对我说:“小孩,登父亲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板书:家人的希望(或雷棣的希望)(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这句话是父亲临上飞机对我说的,用啥成语概括?应该有啥语气读。
全班齐读。
4.啥是蓝盔?有关维和部队资料,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找,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
(各小组汇报)
5.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父亲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父亲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父亲临上飞机前对他和母亲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父亲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父亲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四、观看插图、启发想象
1.父亲牺牲了,望着父亲的遗像,他会怎么想呢?(挂出插图)
2.指名说。
3.刚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五、再读课文,解学生疑(大略了解课文第二段)
1.师: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爸爸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找一找,爸爸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并概括一下,?)
板书:(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2.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情呢?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小孩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交错叙述了几件事。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雷棣成长经历的哪些事,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标出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啥?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母亲?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啥?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爸爸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啥会这样做?(出示父亲的话)
雷棣明白父亲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呢,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说说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我一定要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竟”啥意思?
读一读。
五、深化主题
1.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
2.学了课文,说说你对企盼的理解。能不能换成盼望?为啥?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七、概括中心思想
八、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九、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3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难点是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听了程世荣老师的这一节课,让人感受到了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挥洒自如的课堂艺术。
1、以疑促学,确立问题主线,环环相扣。
怎样更好地落实我校提出的“备学”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应以学定教,教在学生有疑处。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质疑课题,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他为啥期盼世界和平?”老师抓住机会,顺着这一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就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基调和课堂教学提问的主线。可见老师在课前,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所以教学时才能准确地确立问题主线,进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体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删繁就简,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
2、灵活巧妙的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崔峦老师说过:“就小学阶段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荣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办法,巧妙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去积累、运用词语,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如:出示图片,联系实际来理解蓝盔、资治通鉴,并相机借资治通鉴来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用对比的办法理解“奋发”,更妙的是对“企盼”一词的理解,是在理解了全文的基础上去深挖词语的内在含义。这样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地得到发展。
3、课内外知识结合,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可感的战争情景,对课内外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给战争中的小孩子写一封信。使学生在这样的个性化平台上得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
一点建议:
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泣不成声”中感受雷棣知道爸爸牺牲后的悲痛欲绝;从“了如指掌”中感受雷棣对国际大事的关心;从为母亲掖被角,再三叮嘱母亲到医院看病等关心母亲中看出他已懂事了;从发愤读书中感受到他的自强不息等等,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师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4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一文饱含着一个小孩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说教材】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是北师大版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地球家园”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课文饱含着一个小孩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根据本册书单元训练的重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社会和平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教学办法,通过学生自由读、指读、齐读、品读、评读、比读、引读、范读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读、品读,使学生读中有所体会,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学生的评读、比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提高朗读能力;通过教师引读、范读,渲染气氛,使文中感人至深的场景得以再现。
【说教法:】
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小孩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小孩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小孩,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知道很浅。教师把远程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和学生实际,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适当选用:利用图片、数字等资料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大量系统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进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四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会怎么样简介父亲?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父亲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从重点语句(如“失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语句以及“对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体验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强化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办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特别是“救救小孩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和“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等语句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
(一)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听师解说,初步形成一种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也为课文的重点语句的理解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等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进而维和的信念更为坚定,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
【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进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见教学步骤),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取舍、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板书,使板书提纲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和平,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它充满温暖,充满幸福,拥有了和平,世界将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痛苦,拥有了和平,我们才有美好的家园,才有幸福的明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齐读课题。
2、翻开书本,回忆一下课文写了爸爸牺牲后,雷棣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件事?
3、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些事情?
4、这节课,重点学习这两个段落,看看从这些事例中可以反映出雷棣的哪些优秀品质?
二、品读发愤读书学习段落。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雷棣发愤读书学习的有关内容。
2、指名读。
3、雷棣发愤读书学习表现在哪些方面?(注意分号的用法)
(1)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2)通过古代史书名著;
(3)广泛读书,知识丰富;
(4)努力学习英语
4、老师发现这段话中,有一个成语用得很好,找找看。
啥叫“了如指掌”?说明了啥?
5、这些事例都是围绕着哪个句子来写的?(发愤努力学习)
这段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出雷棣发愤努力学习,今后读书,要善于认真,善于发现、总结,归纳出段落的主要意思。
6、是呀,雷棣知道,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愤读书学习,引读:他的数学……
7、读到这里,你有啥想法?很想对雷棣说写啥?
三、品读谢绝他人帮助段落
1、过渡:雷棣发愤读书学习令我们敬佩,是……的榜样,父亲牺牲后,很多人非常关心他,面对……,一一谢绝。自立自强精神更令我们震撼。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描写雷棣谢绝他人帮助?
3、“谢绝”是啥意思?雷棣一一谢绝了啥?他是怎么样说的?
4、齐读“父亲牺牲以后……照顾。”
5、多好的小孩,多懂事多有礼貌的小孩,甚至有一天,“一位来自……”
6、面对这样优厚的待遇,这样巨大的诱惑,雷棣仍然婉言谢绝,他是怎么样回答?再读一遍。指导朗读:“凭自己的努力……”
7、“平静”是啥意思?(心情没有不安或动荡)如果将“平静”删掉,好不好?为啥?(平静的回答,更可以体现自强不息,面对诱惑,不动心,不依赖别人)
8、雷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啥?(牢记父亲的教诲)
9、谁来读父亲的话,用啥语气来读?(坚定)指名读,再读
10、教授听了他的话,激动极了,说……(引读)
11、是呀!雷棣自强不息,不凭借父亲的名义享受照顾,决不养成依赖的心,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能结合全篇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夸夸他吗?(动笔写一写)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引读……
2、“未竟的事业”是啥事业?
3、继承父亲的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这就是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从中可以反映出雷棣热爱和平,企盼和平,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五、小结写作办法(结合板书)
1、写人习作的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为啥对3、4两件事例印象深刻?同是详写,写法相同吗?
六、课外延伸
1、看幻灯片,解说:
同学们,世界并不完全太平,许多地方的人民仍在饱受战争的苦难。1、在战火中,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片废墟。2、炮弹在肆虐,飞机在轰鸣,弥漫的硝烟使白昼变成黑夜。3、饱受战争苦难的人们,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2、“企盼世界和平”仅仅是雷棣一个孩子的心愿吗?(不,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他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热爱和平,企盼和平,向往人类的和谐友好相处的心愿是相同的。追求和平,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事业。
3、全班起立,朗诵《和平万岁》
和平,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
一个世界儿童、妇女、老人,迫切拥戴的字眼。
和平,一个与战争相对的字眼!
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温暖人心的字眼。
热爱和平,人类就会永生,
维护和平,社会就会发展。
有了和平,才有美好的家园,
有了和平,才有幸福的明天。
让我们的心为和平而跳动
让我们的牵手起来为和平祈祷
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间
让和平的雨露永远滋润心田。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呼声
和平——万岁
万岁——和平!
教研活动记录:
主评:建阳市实验小学 翁娟秋
本真的教学,灵动的课堂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爸爸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决心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一个故事。课文篇幅较长,但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
在自己教完《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后今天再听张老师执教,有了颇深的感悟。张老师始终追寻着的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和灵动,对学生进行着实实在在的语文教育,学生在张老师的引领下能够积极积极地学习语文,真真切切地读课文,并享受着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一、扎扎实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在今天的课堂上,张老师从对教材的分析到教学的过程,到处都体现了“扎扎实实”的做法。
1、把握教材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条理。
在谈话导入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写了爸爸牺牲之后,雷棣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件事情?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些事情?这一教学过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很有必要,扎实有效的让学生把握教材主要内容,再一次梳理了课文的叙述条理,为课文重点内容的解决做下了铺垫。
2、学习课文写作办法,引领阅读与写作的融合。
张老师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感悟文本之后,并没有就此停驻,而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升华,让学生发现课文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重点部分的两部分也分别运用了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的不同策略,引领学生从读到写的融合。
二、真真切切读课文
语文课文教学应以读为先,以读为本。崔峦先生曾讲过: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在今天的教学中,张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真真切切读课文。
1、多种方式读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一课,张老师运用了默读找出描写雷棣发奋读书学习的有关内容,用了指名读发奋读书的课文,分析理解后再次引读相关内容。谢绝帮助段落,采用齐读课文,指名朗读重要语句,教师模拟“教授”学生模拟“雷棣”走进角色读相关内容。如此反复读课文,学生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文本蕴涵。
2、品词析句读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一课课文篇幅较长,但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张老师以读为舵手带领学生畅游文本,以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品词析句引领学生读厚文本,读薄文本,来回品析。在对重点段落“发奋学习”、“谢绝帮助”时,张老师抓住“了如指掌”让学生理解“了如指掌”啥意思?“了如指掌”说明了啥?感悟雷棣因爸爸牺牲后为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而发奋学习的精神。张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谢绝”的意思,“一一谢绝”的是些啥?面对免费旅游,电影票、演出票,雷棣是怎样一一谢绝的呢?让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成就了一堂高质量的阅读课。
三、点点滴滴悟真情
这篇课文多处对雷棣语言、神态的描写,文字朴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材料,挖掘人文内涵,进而使学生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
1、雷棣平静回答的语句:在学生理解了雷棣面对这样优厚的待遇,这样巨大的诱惑仍旧平静回答时,张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平静”,对比感受如果没有平静一词会怎么样,让学生也设身处地平静地回答,体味琢磨文本中突显的自强不息。
2、爸爸以往教育的话语:雷棣之所以自强不息是因为啥?张老师的一问也再一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找出爸爸以往教育的话语。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也一次引领学生从课文的点点滴滴中感悟文本真情。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3、总结升华吐真情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张老师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完整的感悟之后,让学生运用:
雷棣,你 令我赞叹!
雷棣,你 令我佩服!
雷棣,你 令我敬佩!
雷棣,你 令我震撼!
的句式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笔,书写对雷棣的赞叹,一吐心中的真情感悟。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集体讨论:
谢志红:
“姜还是老的辣”长文短教的办法值得学习。提出斟酌之处:雷棣之所以有这样表现的动力,要从文本中再做深入挖掘,由此而引导学生能真切感悟到文本蕴涵的深意。
邱春富:
张老师的课堂体现的真实、扎实、朴实,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雷厉风行的作风令人敬佩。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怎样让课堂有动有静,让老师的说与学生的说合理有度。
《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拓展资料之蓝盔 篇16
相关资料:
1 人物简介: 雷润民:是海湾战争后联合国派驻伊拉克-------科威特的军事观察员,在维和行动中牺牲,2003年联合国追受予“达.哈马金尔德”勋章。
2 联合国: 1945年成立,是全球的国际政治组织,筹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感悟课文内容。
3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前专栏: 欣赏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小孩〉〉,看看一个小孩是怎么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二.教学过程:
1. 听写生字
回眸 蓝盔 凯旋 灵柩 殉难 赢得
2. 解答学生不理解也查不到的词。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3. 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啥?
(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2).爸爸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5.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虽然虽然还不能做啥,但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好的想法。如果让你也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你能不能给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好的建议或措施?
(开放性题,不求答案一致)
6.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7.板书设计:
成 加倍关心母亲 自
长 关心国际政治 强
历 发奋读书学习 不 企盼和平
程 谢绝别人帮助 息
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
推荐站内搜索:公务员考试时间、赤峰市考试信息网、中学生日记500字、赤峰市考试信息网、安徽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我看建党一百周年观后感、毕业日志、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江西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