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精选14篇)认识圆(精选14篇)认识圆(精选1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认识圆(精选14篇)

认识圆(精选14篇)

认识圆 篇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内容:认识圆。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的知识,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办法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借助直线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思维办法,从虚拟主机观念角度来讲对学生是一个飞跃。因此教学圆的特征,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虚拟主机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以及为今后的圆柱,圆锥等知识做准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目的。

  本节内容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探索、发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分类思想办法、抽象概括办法、比较法、观察法、极限思想等。

  二、 学生分析

  圆形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在学习《认识圆》前,对圆有着极其丰富的感性认识。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获得,“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认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学习难度方面,他们对于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这一点,解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自主探究出圆的位置、大小的决定因素有点难度。

  三、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虚拟主机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5、教学难点: 决定圆的大小、位置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整体感知(5分钟)

  1、首先通过一个让学生在一些平面图形中摸出圆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让学生直观感知圆是曲线图形。

  2、欣赏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上课伊始,我首先设计摸圆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摸、说等活动,使学生感知圆的曲线特征,并通过分类、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圆的曲线特征。接着我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20分钟)

  1、画圆。

  (1)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用圆规画圆。

  (2)然后让学生猜想出现扁圆、开口圆的原因是啥?

  (3)总结用圆规画圆的办法。让学生再次规范的画圆,并比较两次所画圆的大小,想想大小不一的原因是啥。

  (4)探讨多种办法画圆。

  【设计意图:初次学画圆,圆规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种新鲜的画图工具,好奇心强,总想先一试为快。首先满足他的要求,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画不好、找原因、到画好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同时,比较圆的大小,为后面寻找决定圆大小的因素做好铺垫。】

  2、学生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打开书56页,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学的知识。

  (3)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4)师在错误的示范画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啥叫半径、直径。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办法,不应完全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积极获得的。自学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也是一种个性特征,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深入探究圆的特征。

  师:除了这些知识,圆心、半径、直径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呢!想不想动手研究一下呢?

  (1)屏幕出示研究要求。

  (2)展示汇报。

  根据学生反馈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半径的长度等于直径的一半,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等等。(师同时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引导学生明白半径直径倍数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内。同时板书:d=2r, r=d÷2=  d.)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一轮课改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从他们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虚拟主机,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渗透数学文化。

  师讲述中国古代有关圆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给予学生的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气氛中。因此,在本环节教学中,我给学生简介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体味数学文化的渊源流长,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拓展与延伸、提升感知(3分钟)

  1、了解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2、欣赏几组平面图形旋转后留下的漂亮圆形轨迹。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介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使学生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完美统一,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圆的美。】 

  五、 习题设计(2分钟)

  1、下面的说法对吗?为啥?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小。(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  

  2、说一说为啥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画演示)

  3、你能量出硬币的直径吗?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进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的设计也注重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收到实效。】 

认识圆 篇2

  1.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虚拟主机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圆的曲线特征突破办法:通过 实物只管演示,自主探索元的特征。难    点: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1)   主题图呈现的是啥地方的生活场景?(2)   图上画了些啥?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何感想?(3)   根据画面情景,你能说出一些带图形的物体吗?(4)   这些图形物体我们以前都学过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5)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中新的图形,大家想认识它吗?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 探究新知(一).1)教师用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a让学生说一说各是啥图形. b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图形都是由啥围成的? c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a这是啥图形? b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c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物品,并指出哪里有圆. d让学生亲自摸一摸圆,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圆是不是也是由线段围成? 教师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 (2) 探究新知(二).   1)画一画,剪一剪.     a你会用手中的图形物体画圆吗?     b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c动手画一画,展示并交流你是用啥物体画出圆的?     d将自己画的圆,剪下来,试着在桌面上滚一滚,你看到了啥?硬圆形物体呢?    e通过大家的的操作,你知道了啥?     教师板书: 圆易滚动.(图)   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         a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b你喜欢这些图形吗?它们是怎么样得到的?     c通过大家的观察,你也发现了啥?        教师板书:圆的外形美观.    3)讨论:用实物画出的圆,圆的大小能不能随意变化?为啥?     三 、应用反馈      完成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第4题的第一问。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啥?    五、课堂作业     用不同的实物画出三个圆  板书设计:                  认识圆(一)                  易滚动 圆:由曲线围成                  外形美观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圆(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难    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教学准备:圆形制片、剪刀、直尺、圆规、投影片、长方形白纸一张。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准备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那里存在着圆。2 实物画圆存在啥缺点?3圆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上用处非常广泛,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现在我们就一起继续研究它。二、       探求新知1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让学生每人用一个物体上的圆形,在纸片上画一个圆,剪下后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折叠。展开后让学生观察。a.   指导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b.   通过操作和大家的讨论你发现啥?c.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归纳。2)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说明: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并告诉学生半径一般用字母小”r”表示,接着教师在圆上画一条半径。a,让学生在剪成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注意学生画的是否正确。b.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c/ 让学生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同一个圆的几条半径的长度是否相等。3)           教师:我们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是不是都通过圆心,?接着指出:通过圆心并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接着教师在圆上画出一条直径a.           让学生在剪成的圆里画一条直径,顺便让学生思考在折痕上能不能画出直径。b.           请大家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c.让学生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同一个圆的几条直径的长度是否相等。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测量的结果,观察圆上的直径和半径,思考直径和半径有啥关系?2,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第一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圆的画法教师和学生每人拿出圆规和直尺,教师边演示边说明画圆的步骤和办法,学生跟着教师在纸上画圆。1)       想一想画圆应该注意啥?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啥?固定的一点是圆的啥? 3)在长方形白纸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和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比较一下,两个圆的大小,想一想圆的大小和谁有关? 4)画圆时,要把圆画在某个位置上,要先确定谁?说明了啥? 4.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第二题订正时让画的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那里,在让画的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画的,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画圆。三.应用反馈1,完成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第三题。1)   提示学生想一想,啥是圆心,啥是直径?2)订正时指明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四题第2问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交流,指名回报。3、完成教材练习14第三题。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使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直径是最长的一条线段。4、完成教材练习14第4题。教师可以先演示一遍,在让学生试着测量,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四.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啥?五、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练习14第1、2 题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课题:认识圆(三)教学内容:例3.教材第59页例3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    点: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实物图,剪纸、剪刀、方格作图纸,直尺。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纸片,并说明各是啥图形?(2)   教师出示树叶、蜻蜓和天平的实物图,大家观察分析一下,它们有啥共同特征。(3)   说说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二、探究新知     1、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一个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打开,看看得到的图形有啥特点? 2          教师指出:像我们剪得的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周对成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折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1)学生操作后再交流 2)分组汇报 4.让学生讨论圆是否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画一画,圆的对称轴是啥?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5.学生小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6.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你发现啥规律? 3)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应用反馈 1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的数字,那些是轴对称图形?他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3        、 下面字母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有个. a     b     c     d    u     v     w     x a.8   b.7    c.6     d.5 让学生仔细观察,判断,再填一填。       4、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      5、            如右图,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剪一剪,再说一说剪下的图形展开后,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知道对称性质在服装等行业中的用处,进而认识到对称性质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啥?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7题。 圆的周长第一课时   课题:圆的周长(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2.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3.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难    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准备:四人一组,每组准备大、中、小圆片个一个、一段线、直尺、投影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找出直径和半径。    教师:啥是直径?啥是半径?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啥关系? 2.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图形,       9厘米                   15厘米                         9厘米 教师:啥是长方形的周长?啥是正方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结果用的是啥计算单位?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计算。 3.现在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啥是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指的是啥?用手在圆上比画一下。   2.猜想     圆的周长可呢感与谁有关系?可能是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的关系吗?  3.验证猜想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你手中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并把测量的数据添在表中。 a.用线绕圆一周,再拉直测量。(注意线要拉紧)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中测量。(注意看好起点和终点)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c

  (厘米)

  圆的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关系

  1

  3.15        1                   3.15

  2

  3

  4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啥?

  3)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a.∏具体是多少?

  b.让学生看教材第63页下面方框内的话,渗透爱国追忆的教育。

  4)你得出啥结论?

  a.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5)计算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1,指明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

  a 不必写出公式,直接用公式计算就可以。

  b ∏取两位小数为3.14。

  c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64页的“做一做”第1、2题。

  a、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啥?

  b、学生独立做题,订正时注意算式写的对不对,答的是否正确。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

  a、指定3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做一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b、订正时注意列式及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5题。

  a、指名学生读题,让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和前面做过的题有啥不同?

  b、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辅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一、判断.

  1. 只要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    )

  2. 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

  3.π的值就是3.14                            (    )

  4.所有圆的周长都是各直径的π倍.         (    )

  5.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也扩大3倍。(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3、实践操作⑴、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怎样画,再操作. 三、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第二课时   课题:圆的周长(二)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2、6~~~10题及补充练习题。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圆的周长公式。 2.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半径的办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的办法。难    点: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的办法。教学准备:一根细绳、直尺、一段圆木。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圆的周长公式是啥?2、说说圆周率π是啥意思?一般取值是多少?3、计算圆的周长。   1)d=3厘米                  2)r=8分米   a.指定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做一道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b.订正时注意单位名称是否正确。4、解下列方程。   1)48=4x         2)3.14x=12.56       3)2*3.14x=28.26    指明板演,集体订正。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老师受理有一根长12.56厘米的铁丝,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如果把它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2、小组合作探究、3、全班交流、1)。逆推a.因为12.56=边长*4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12.56÷4=3.15(厘米)          b.因为12.56=π*直径            所以圆的直径=12.56÷3.14=4(厘米)2)用方程解a、设正方形边长为x厘米。               4x=12.56                x=3.14       b、设圆的直径为x厘米。              3.14x=12.56                  x=4  4、谈谈你的收获。  5、讨论交流。    1)已知圆的周长,怎么样求直径?    2)已知圆的周长,怎么样求半径?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圆的半径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长存在的关系。       2)学习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结合第6题第(1)小题,使学生发现,这个圆的直径相当于正方形的边长。   4、 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适时提示:半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装饰木条的长度就相当于正方形的周长与半圆(不包括直径)的长度之和。   5、教材练习十五第10*题。       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做后教师给以指导。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发现了啥新知识。课时作业一、填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2.一个圆的周长是9.42厘米,它的直径是(3)厘米。       3.一个圆的直径是2/5厘米,它的半径是(1/5)厘米,周长是(1.256)厘米。二、选择题       1、一个半圆的周长等于(b)       a.它的周长的1/2.        b .它的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       2、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外直径为70厘米。如果每分钟平均转100圈,那么,这两自行车 每小时约行(c)千米。      a.219.8         b.21980          c.13.188       3.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用圆规的两脚在米尺上应量取(b)a.6厘米              b.3厘米              c .2厘米三、一口井,井口上辘轳的半径为0.2米,把水桶从水面提到井边,需要把辘轳转6周,水面到井口的距离是多少米?

认识圆 篇3

  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就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出发,注重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圆柱形物体,进而使学生对圆柱建立初步的感知,然后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他们所见到圆柱形物体,继而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认识圆柱的特点时,我让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圆柱形学具,亲自动手去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地对圆柱进行观察,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我让学生和我一起操作,一起把圆柱沿着高剪开,大家一起观察,发现和总结,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此下来,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我教得也比较愉悦,正是互利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学生看到的也很多,但是呢这些都是感性的认识。圆柱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来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

  在导入新课时,我直接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同学们你们今天带来了圆柱体吗?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好的圆柱形物体,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还是到处可见的。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理性的认识。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

  我让学生动手去摸一摸自己带来的圆柱、比一比同学带来的圆柱,再和同学交流一下,你发现了啥?我认为我在这节课教学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始终围绕学生的思维和操作探索研究在转,而不是学生围绕教师在转,因为在备课时就想到学生发现的问题与预案中的教学顺序未必相同,所以当学生说发现了上下两个圆面是“相等”时,我们就先研究两个底面,在研究前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相等”这个词来表叙是否准确?立刻就有学生说应用“完全相同”来表叙,因为完全相同与相等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时我反问一句“你怎么样证明这上下两个圆就是”完全相同“的吗?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探索的境界中,学生在课堂中能不能进行探究,关键还是要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办法证明了上下两个圆是”完全相同'后。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还有个曲面,“这个曲面到底是个啥样?你想知道吗?怎么样才能知道?”这一问也把学生带入对圆柱侧面的探究中去了。这时有学生说将圆柱上的包装纸剪开就知道了,这时课上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带来的圆柱体大多没有包装纸,怎么办?这也是教学预设中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头天特意布置让学生找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这时,我临时将动手操作分为两种,一是将包装纸剪开看一看侧面是个啥样,另一个是给自己带的圆柱体做个包装纸。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在我和学生的交流时,我有了很惊喜的发现,做包装纸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比、量,发现了知道了圆柱的侧面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而直接剪开包装纸的学生却没有这样的发现,这就说明了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动脑的过程,会带给学生更接近于本质的东西。通过动手做,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真是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啊!这样就将教学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操作、发现”的办法贯穿课的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圆柱侧面剪开的教学,我做了一些处理。在以前的课堂中将包装纸剪开后成四种不同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图形还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课本中没有出现这么多的形态,老师若在课中做到了,教学水平可见不是一般了,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若课前不进行特别处理还当堂还真找不出这么多的形状,特别是不规则的那种,学生干嘛要把包装纸那样歪歪扭扭的剪下来呢?一般同学不会的,在圆柱体的特征教学中它能起到啥作呢?不管怎么剪成啥样不都要将它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吗?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非要逼着学生剪出四种图形确实没有多大意思,因此,教学中简化这一过程,当学生剪开侧面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而没出现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的图形时,我用课件动画的展示了这四种形状以及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圆柱——学圆柱——探圆柱——用圆柱以及悟圆柱”这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经历了回忆对比、看书自学、实践探究、欣赏感悟的过程,认识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

  我经常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所以,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

  对于圆柱,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认识。因此,我把新知的引入瞄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本课的教学起点。由最初的回忆圆到引出圆柱,再由想圆柱到充满神秘感的摸圆柱,这一个个满载思维的过程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圆柱的与众不同,进而产生认识圆柱的强烈欲望。

  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是我确定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对于圆柱各部分名称,书中已有明确的简介,引导他们拿起圆柱看书自学,这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不仅拉近了课本与现实的距离,而且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功感。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需要上的,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下,学生不再是活生生的容器,被动等待着教师照本宣科的浇灌和枯燥无味的填塞。他们需要的是亲身感受、亲自体验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对于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我创设了一个制作圆柱的话题,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出探索圆柱侧面特征的需要。学生围绕着“制作一个圆柱需要剪出啥材料”的问题,自然探索起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的特征。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也因需要而生成。而在进行侧面展开图的探索时,作为引导者的我选择了先让学生重点探索侧面沿高展开得到长方形的一般情况,然后再通过“选材做圆柱”的活动,将侧面展开得到正方形的特殊情况以及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其他情况加以渗透。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做到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让每个学生 “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实”。

  二、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学习生活化。

  圆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立体图形。所以我选择了利用课件,演示从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化的过程。此外,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圆柱模型,学生可以在自学、探索等等的活动中亲手摸一摸、剪一剪、看一看,生活实物与数学学习相辅相成,这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借助多媒体也让数学学习走向生活化,引领学生走进圆柱的世界,看看圆柱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存在,并直观、巧妙地简介了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使学生 活学活用,由心发出“圆柱的作用可真大啊”、“我还要继续探究圆柱”等等的感叹。

  三、立足课堂,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开启智慧,是我力求做到的。通过设计填空、判断、选择、做圆柱,这样有梯度的练习,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新知并形成技能。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益,我别具匠心地设计板书,不仅突出了重难点,还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我精心设计的课后延伸——可乐罐的奥秘,开放性地向学生注入生活现实的鲜活信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而看到刚才学生的眼神,我感受到他们将越来越喜欢上数学……

  本着以学定教、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我和学生在和谐、充实的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但同时,在刚才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例如,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还得继续细化和优化,以达到更高更好的教学效益。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处理老师预设以外的突发问题等等,都是我要继续学习、继续努力的方向。

认识圆 篇4

  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的方式,婴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婴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婴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

  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

  1、(出示圆镜)这是啥?这面镜子是啥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啥?这只盘子是啥形状的?盘子的口实啥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孩子,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婴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婴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

  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也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孩子看看他们都是啥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啥?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婴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

  教师:小孩子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母亲。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贝。(婴儿复述一遍)

  教师:大圆母亲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母亲也说:最小的圆宝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孩子帮小圆宝贝滚到母亲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母亲也说话了:小圆宝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贝你也来与母亲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婴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母亲非常喜欢圆宝贝,她也说:小圆宝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母亲身上来。小圆宝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母亲也说,最小的圆宝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母亲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贝请你到母亲怀中来吧,母亲抱你睡觉。小圆宝贝就滚到了母亲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孩子会帮小圆宝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婴儿操作练习。

  婴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

  教师:小孩子,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婴儿自己拼放、游戏)。

认识圆 篇5

  一、   活动目的:

  1、激发婴儿探索学习兴趣,有初步的立体概念。

  2、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二、   活动准备:

  1、教具:球一个、圆柱体一个,可拆圆柱一个,图示一份,判断图一份,卡片若干。

  2、学具:圆柱体、球体若干,可拆的圆柱体人手一份,圆柱体积塑、旺仔牛奶罐、作业纸、笔、橡皮泥、记录表等各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比一比:较圆柱体与球体,探索圆柱体的特性。

  a、直接引入,出示球体、圆柱体引导滚一滚,叠一叠。

  “请小孩子将球体和它的朋友放在地上滚一滚,叠一叠,看看它们有啥不一样?”

  b、结合图示,引导婴儿说出圆柱体与球的差异。

  “你发现它们有啥不一样?”(结合婴儿的回答,依次出示图示)

  c、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性。

  “刚才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都发现球体和球体不能叠在一起,但它的朋友可叠在一起,

  可球体能到处滚动,而它的朋友只能侧面地来回滚动”。

  2、动一动: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a、婴儿动手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老师给小孩子准备一个穿衣服的球体朋友,等会儿请小孩子将它的衣服拆开,看看它的上面、下面和侧面是啥形状,大小一样吗?

  b、教师小结,引导婴儿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小孩子都发现了球体的朋友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两个圆一样大,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中间一样粗,我们就把这种形体叫做圆柱体。

  c、结合图示正确判断圆柱体。

  “我们一起来找找图上哪些是圆柱体”。

  3、玩一玩,通过游戏巩固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a、游戏《对与错》,正确判断圆柱体。(生活中圆柱体图片)

  “老师和小孩子玩个好玩的游戏——《对与错》,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是圆柱体,小孩子为

  它拍拍手,并大声说出对、对、对,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上物体不是圆柱体,那么小孩子就可以做手交叉的动作,并大声说出错、错、错”。

  b、游戏《找一找》,找找活动室里圆柱体的相似物。

  “刚才小孩子都很棒,一下子能判断出哪些是圆柱体,哪些不是圆柱体,现在请小孩子用

  眼睛瞄一瞄,看看我们活动室哪些东西也是圆柱体”。(婴儿寻找并表述)“除了这些东西,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呢?”

  4、做一做,通过制作感受圆柱体的特点。

  a、《穿一穿》,选择合适的卡纸包装圆柱体。

  b、《涂一涂》,为作业纸中的圆柱体涂色。

  c、《搭一搭》,垒高不同大小圆柱体积塑,并做记录。

  d、《变一变》,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并进行排列。

认识圆 篇6

  一、说教材

  婴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呢婴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婴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此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婴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婴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婴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婴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办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婴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办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办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婴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婴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婴儿好奇、好问,也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婴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婴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婴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悦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婴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婴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婴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婴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婴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婴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婴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婴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婴儿,让婴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啥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啥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啥。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婴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婴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婴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进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婴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婴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婴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婴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婴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婴儿的兴趣,每个婴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婴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小孩去思考“用啥办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简介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婴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婴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婴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啥办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婴儿想出多种办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婴儿的智力,也培养了婴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婴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婴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婴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婴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婴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啥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啥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啥?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 组织婴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 玩一玩、变一变。

  1、怎么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么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么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 活动延伸:让婴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婴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婴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认识圆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啥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虚拟主机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啥?

  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画要停留在借助啥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啥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么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啥?(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办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啥建议?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么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啥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么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啥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其他一些现象中为啥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其实,也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没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觉怎样?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认识圆 篇8

  师: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形状各异的物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图形,一类是立体图形,谈谈你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长方形,正方形

  生: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师:立体图形有哪些?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类图形中的圆柱体(板书)

  出示挂图

  师: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生:指一指

  师:这些都是,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

  生:茶叶筒,药瓶子,硬币,吸管

  生:电线杆

  师:电线杆?我们仔细想一下,有没有意见。

  生:电线杆上下不一样大,

  师:我们今天认识的是上下一样大的直圆柱。

  师:这些圆柱按图描下来,就是这样的。

  出示圆柱的立体图

  师:为啥图上有的是实线,有的是虚线?

  生:实线是看得到的,虚线是看不到的。

  师:小结,同学们桌上有两个圆柱,大家可以摸一摸,观察一下,同桌说说圆柱有啥特征?

  生:操作,想互说一说。

  师:谁来说。

  生:我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

  师:小结板书

  生:它不象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上有棱。

  师:它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边上有棱。(更正)

  生:圆柱体只有3面

  师:这些面有啥不同

  生:长正方体的面是直的。

  师:长正方体的面是平的,是平面,圆柱的面是曲面。

  生: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的。

  师:小结板书

  师: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啥?

  生:没有顶点。

  师:同学们看看下下两个面怎么样。

  生:上下两个面面积相同,都有直径和半径,都是圆形。

  师:你怎么知道上下面是一样的,怎么样比较。

  生:把上面拆下来比一比,发现完全相同。

  师:小结

  师:每个面都有名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上18页下面的4行话。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标出

  师:啥是高,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生:上面下面的连线

  生:上面的中心与下面底面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

  师:没有了吗?

  生:不是

  生:上面与下面最短折,

  师:哪么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怎么来测量

  生:只要量出侧面的长

  师:更正,最短的

  师:(小结,画出高。)请同学们测量桌上一个圆柱的高

  生:操作

  汇报交流

  师:小结圆柱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师:出示各种姿态的圆柱,指出底面、侧面与高

  生:指一指

  师:当一个圆柱的一个底面缩小、缩小、再缩小,缩小为一个点时,就成了圆锥,你能在图上找到吗?

  生:找一找

  师:生活中你见过吗?

  生:圣诞老人的帽子,笔尖,沙堆,

  师:你们真是个有心人

  师:那么,圆锥和圆柱有啥不同,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一个顶点,

  师:小结板书

  生:有一个圆形,只有一条高,只有一个底面

  生:上下不是一样粗的,

  生:它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

  师:小结板书

  师:你能用两个手指表示出它的高吗?

  生:操作

  师:你的手指怎么放的,为啥要这样放。

  生:只有这样放才是最短的。

  师:小结,圆锥的高,那么圆锥有几条高,为啥只有一条。

  生:只有一个顶点,

  师:从一点到一个面最短的线段只有一条。

  师:怎么测量它的高

  生:操作演示

  师:在立体图上画出。

  生:同桌合作,测量圆锥的高

  师:汇报测量办法

  师生小结圆锥的部分名称及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圆柱与圆锥,你能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点吗?

  生:汇报

  师:这是我们的认识

  师:完成书上的19页练一练一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对5号产生问题交流,(5号的侧面不是曲面)

  师:完成练习五第2题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完成练习五第3题,

  生:学生用自制小旗转一转。

  师:小结转成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

  师:剪下书后面的纸做一个圆柱,一个圆锥,观察侧面有啥不同。

认识圆 篇9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虚拟主机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

  教学圆规、电化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孩子是怎么站的?在干啥?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啥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啥?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啥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么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啥?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啥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啥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啥有关系?圆的大小和啥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虚拟主机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一)

  圆(本质特征):圆上各点到定点(半径)的距离都相等。

  圆的画法:

  圆的相关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它们也都相等。

  教学后记:

  在学生已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份名称。学生对圆心与圆

  的半径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认识圆 篇10

  目标:

  1、帮助婴儿巩固走线,发展婴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婴儿认识圆柱体。

  准备:cd,圆柱体积木

  过程:

  1、走线

  1)、婴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孩子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婴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2、摸一摸

  1)、婴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婴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啥形状的?

  3)、婴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3、找一找

  请小孩子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啥东西是圆柱体的?

  、    固体胶,灯管小鼓…

  4、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5、延伸

  请小孩子回家找找看,家里有啥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婴儿园告诉老师。

  反思:让小孩子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婴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婴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孩子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孩子会感觉枯燥,让小孩子找找啥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孩子对圆柱体的认识。

认识圆 篇11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看看这是啥?(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图)

  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一共获得了多少枚这样的奖牌?(100枚)运动健儿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骄傲!

  这些奖牌啥形状的?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从这些事物中,我们同样找到了圆,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美观,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特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和发现它的奥秘!

  出示课题:认识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圆和平面直线图形的区别

  课前,老师请大家自己在家里画一个圆并剪下来,请大家拿出你做的圆!

  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圆形的边,观察一下圆形,说一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有啥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区别,知道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圆这种曲线图形吧!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

  请大家把手上的这个圆对折一次(师出示大圆演示),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你发现了啥?这两条折痕相交吗?再换不同的方向对折一次,有几条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课件演示)请同学们在你的圆上描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半径和直径(学生自学课本56页并用线段划出定义。)

  除了圆心,你知道圆还有啥部分吗?(板书:半径 直径)那啥叫半径?啥叫直径呢?下面请大打开书56页自学一下,并用红笔把概念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自学完。)请同学来说说啥叫半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啥叫圆上任意一点?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表示。

  谁来说说啥叫直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

  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3)巩固练习:找出图中的半径和直径。

  (明确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直径必须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3、探究圆的特征。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要求在30秒钟内,准确的画出3半径和3条直径,比一比谁画得也快也好?

  (师计时,生在圆纸上画半径和直径。)

  画完以后,同桌交换检查画的半径和直径是否准确?

  (2)同桌讨论:

  在同一个圆内,你测量一下这些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啥发现?

  学生汇报: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板书:都相等

  老师的这个大圆跟你们的圆半径相等吗?半径相等需要啥前提?(在同一个圆内)板书:在同一个圆还发现了啥?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啥关系?(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你能用字

  母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吗?

  板书:d=2r r=d÷2

  4、探索画圆的办法。

  课前,请大家准备的这个圆,你是用啥办法画出来的?用了啥工具?

  (学生说出不同办法)

  怎么样才能既准确也方便的画出一个圆呢?(用圆规来画圆。)借助实物来画圆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所以用圆规画圆应该是!。

  (1)认识圆规并学习画圆

  我们来观察一下圆规是怎么样的?有几只脚?一只脚带着针尖,另一只脚带着笔尖。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7页,自学一下用圆规画圆的办法!

  (学生自学完后)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用圆规在本子上画一个圆。

  (学生用圆规画圆,老师巡视。)

  谁愿意出来示范并说说画圆的步骤?(请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画圆并说步骤。)

  大家想一想,两脚间的距离实际是啥的长度?(半径)

  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画圆的步骤:定圆心 定半径 旋转一周(课件出示)

  (2)练习画圆

  请大家按要求来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展示学生画的圆,同桌互相评价。)

  结合刚才画圆的过程,大家思考一下,画圆时圆心和半径各起了啥作用?

  也就是: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课件出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题。(基础练习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 )

  (3)在同一个圆内,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直径是半径的2倍。( )

  (5)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2、课件出示:森林王国举行的赛车比赛

  老师:同学们,森林王国正在举行赛车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分别是小牛、小兔和小狗,他们呀,正在整装待发。在比赛之前,老师想让你们猜一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小狗)

  3、2、1、GO!同学们都猜对了!小狗的车轮是啥形状?(圆形)车轮做成圆形为啥就能跑得也快也稳?你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

  四、谈收获,回顾知识点。

  你这节课有啥收获?(让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书上完成58页第1、3题,60页第1、2题。

  2、利用圆规和三角板,设计一幅有关于圆的图案。

  板书设计:

  在同一个圆内

  半径 无数条 都相等

  直径 无数条 都相等

  d=2r r=d÷2

认识圆 篇12

  活动目标:    1、让婴儿能辨认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尝试根据黑影拼出相应的图形。    2、在活动中,提高婴儿参与计算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三座新房子、圆形宝贝、三角形宝贝、正方形宝贝;电话机、录音机、磁带;一条彩石路上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小坑、几何图形(背面有双面胶);图形的钱币人手一份、水果贴绒多于班级人数;布置一个小兔子家的场景;小兔、兔父亲的贴绒;几何图形的画一幅: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娃娃,让婴儿辨认:      师:“小孩子你们看,这是啥呀?”(让婴儿自由发言)“对,这是三座新房子。新房子里住着谁呀?”让婴儿依次从新房子里变出圆形宝贝、三角形宝贝、正方形宝贝,并进行提问:“这是啥形状的图形宝贝?它有几条边?几只角?”    二、婴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佳佳班的老师和小孩子你们好!谢谢你们上次为我造的新房子!刚才我想去你们婴儿园谢谢你们时,我不小心被家门口的泥坑绊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带着小孩子来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师:小孩子,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师;小孩子,你们看到了吗?这里确实有一条有很多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坑,待会儿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还要注意形状的大小是否合适,直到把坑全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三、婴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婴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进行填充。)    四、让婴儿扮小兔跳,沿着这条铺好的小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五、走过小路,老师引导婴儿:“我们看看这是啥地方呀?”      婴儿回答:“这是水果超市。”      老师:“那我们去买些水果送给小兔吧!”六、让婴儿根据钱币上图形的大小来选购相应大小的水果,去看望小兔。七、婴儿敲门,问候小兔父亲和小兔。让婴儿动动脑筋,想一想:大的水果送给谁?小的水果送给谁?八、延伸活动:呀,小兔家的这幅画真漂亮,是怎么画的呀?(让婴儿观察后,自由发言)告诉婴儿下次我们在来园活动时,也来贴图形画好吗?

认识圆 篇13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话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积极“说”的缺失,师说生听、师问生答似乎成了规定,即使是在学生讨论中,其内容、方式也大都是由教师框定的,说的机会几乎被“优等生”占有,课堂的高度集权使学生无法获取主体地位。教学沟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课堂座位配置以讲台为中心,师生教学对话以一问一答为仪式,对话内容以教师预先设定为框架。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是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以平等对话为突破口,使它能够较好地改造传统的教学,体现出对话教学的时代精神。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让“对话学习”成为启动心灵的钥匙,让生命的个体在“心灵对话”中焕发灵性。

  导入部分:

  【案例一】

  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画出一个圆,再剪下来。

  生动手画圆。

  师:能能说说你是利用啥工具来做的吗?

  生1:我是用茶盒比着画圆,再剪下来。

  生2:我是用塑料尺上的圆比着画的。

  生3:我是用碟子比着画的。

  生4:我是用圆规来画圆的。

  师:请你们利用剪下来的圆,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们有啥发现?

  学生折、比。

  师:好,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有啥发现?

  生1:我们发现了各条折痕都相交于一点,在圆心。

  生2:我们也发现了,我们还发现每一条折痕都能将圆平均分成两份。

  生3:我们也发现了折也折不完。

  ……

  【案例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了解游戏规则吗?你认为围成哪种图形最公平?

  生:我认为围成圆形最公平,因为这样每位同学在套圈时到中间木桩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而围成其他图形,每位同学距离木桩的距离都不相等,这样就不公平了。

  师:通过直接观察,同学们猜想套圈时围成一个圆形,每一个人到木桩的距离都相等。你们都同意这种猜想吗?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共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师:探究圆的特征,得有圆呀!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工具来画一个圆,再剪下来。

  生画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圆的?

  生1:我是用茶盒比着画圆,再剪下来。

  生2:我是用塑料尺上的圆比着画的。

  生3:我是用碟子比着画的。

  师:好办法!能就地取材,用物体上带有圆形的面来画圆。那是不是以后画圆,我们可以根据圆的大小用各种带有圆形的物体的面来画圆?

  生:可以,但比较麻烦。

  生2:可以用圆规,我就是用圆规来画圆的。

  师:你认识画图工具,还能用圆规画圆,真棒!

  ……

  师:请拿好手上的圆,把它想象成同学们套圈时围成的圆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借助它去验证每一个人到木桩的距离都相等呢?下面请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你们准备怎么样验证?再动手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参照老师的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先找到木桩的位置,再找到每位同学所在的位置;想办法验证每一个人到木桩的距离相等。)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

  反思:课的导入时,案例一中的老师按照课前的预设,让小孩们用各种方式画圆,再让小孩们动手操作。形似与小孩们在交流,但实际都是一言堂或“问答式”,小孩们都是按照老师的指示在动,但不知为啥要动。而案例二中的老师创设了验证“套圈时围成圆形最公平”的猜想,让小孩们先动手作一个圆,再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而且在交流时,对小孩们的话认真倾听,及时评价,如:“好办法!能就地取材!” “你认识画图工具,还能用圆规画圆,真棒!”这样,与小孩们平等地对话,提升了小孩们对画圆的体验。对于小孩们探究时会遇到的困难,能给予温馨的提示,让学困生也感到数学真有趣。我想,这样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对圆的体验一定会更深刻、更全面,也为下面圆的特征的认识提供了更好的感性体验。

  画圆部分:

  【案例三】

  师:你们能利用圆规来画一个圆吗?

  生:能。

  师:请打开书本57面,看看书上的说法与你们的是否一样呢?

  学生自学书本。

  师:怎么样画圆呢?

  生模仿书上的画法来说。

  师:画圆时应该注意啥呢?

  生1:要固定针尖。

  生2:要打开圆规两脚。

  ……

  师:请同学们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生画圆。

  【案例四】

  师:人们利用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的这一特征设计了画圆的工具---圆规。怎么样用圆规画圆?请同学们拿出圆规,动手试一试。

  学生一画圆。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的圆画得非常漂亮,但也有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猜猜看,他们可能在啥地方出现了问题?

  生:可能是没有把针尖固定在一点上。

  生2:也可能是两脚间的距离变化了。

  生3:还可能是没有用手捏住圆规的把手进行旋转。

  师: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应该注意的地方。怎么样画好圆呢?请同学们请较画得好的同学,也可以与同组同学互相探讨探讨,还可以打开书本看一看,用圆规画圆时到底要注意些啥呢?

  师:有心得体会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1: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动。

  生2:要用手握住圆规的最上端,轻轻旋转……

  师:请再画一个圆吧!

  生二画圆。

  师:同桌比比看,谁的圆大?为啥有的圆大,有的圆小呢?

  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大,圆就大;两脚间的距离小,圆就小。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也就是圆的大小由啥决定?

  生:半径。

  师:如果要使全班画的圆一样大,怎么办?

  生:定出半径。

  师:请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

  生三画圆。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动。

  师: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啥决定的呢?

  生:圆心。

  师:生活中常常需要画更大的圆,例如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圆,用圆规画,合适吗?那怎么办呢?

  ……

  反思:案例三中的老师先让小孩们自学课本,再说说怎么样画圆,要注意啥,然后让学生画圆。看似与书本的对话,而实际的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学生没有用圆规画圆的体验,牵强地看书,虽然避免了画圆时的误差,却也剥夺了小孩们自我修正的机会。而案例四的老师遵循小孩们的体验特征,让学生三次画圆,带着怎么样画好圆的问题,积极与同学交流,与课本“对话”,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画圆的办法。老师还适当延伸了生活中怎样画圆,让小孩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效果则更好。

  怎样实施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呢?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实际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平等的、丰富多彩的“对话”,水到渠成地完成各种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研读文本,激发对话的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一定要先与文本进行解读,教师不但要熟悉文本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对话。在课前,我认真研讨教材,以学生所熟悉的套圈游戏激趣入课,以“套圈比赛围成哪种图形最公平?”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套圈时围成一个圆形,每一个人到木桩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猜想,继而让小孩们想办法验证等。当教学内容触及小孩们喜欢的领域,将迸发不限的创造力,给小孩们一份惊喜,他们将还你一个奇迹。

  二、师生和谐,放飞对话的翅膀

  对话教学中师生是平等、充满爱心是双向交流的关系,各种对话都是一种“商谈”,是共同探讨未知领域的过程。在本课中,我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真正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解除小孩们的束缚,放飞对话的翅膀,让小孩们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个个轻松愉悦,完成了师生间的和谐对话。

  三、生生互动,奏响对话的乐曲

  对话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既可以是有声语言的彼此交流,也可以是内心无声的追问和反省。在验证猜想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先讨论验证方案,让学生进行有声地讨论与交流;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让学生与学习材料进行无声的交流,然后再与同学分享探究结果。这样,生生互动,在动与静地“对话”中水到渠成地探究出圆的特征。

  四、生本对话,丰富对话的内涵

  对话还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是学生与自我心灵的对话。在巩固练习,让学生与生活对话,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补充与感受古代对圆的解释,了解了圆的文化;赏析和感受生活中的圆,将学生对圆的关注引向课外、引向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对话的内涵。

  总之,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积极积极地探究,多维互动地对话,让老师、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空;

认识圆 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尝试按形状标记归类。

  2、能发现周围物体中的形状,对图形活动充满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几何图形片全套,盘子,手帕,三角铁各一个

  学具:几何图形片全套,《活动用书》第11,12页,笔,白板.

  活动过程:

  1、找形状

  教师出示一个圆盘子:“看,这儿有啥?它是啥形状的?”引导婴儿认识盘子是圆圆的。教师分别出示手帕、三角铁,请婴儿说说它们是啥形状的

  教师:这些圆圆、方方、三角形的形状,都躲在我们教室里和我们的身上,你能找出它们吗?引导婴儿在教室内和自己的的身上找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边找边说:纽扣是圆圆的、玻璃是方方的……

  2、操作活动1(〈〈活动用书〉〉第11页:送图形片回家)

  教师:“didi鼠真能干,他变出了许多图形片片。”请婴儿打开学具盒,看看说说里面有些啥形状的图形片:“这个图形片是啥形状的?是圆圆的、方方的、还是三角形的?”

  教师:” didi鼠给这些图形片准备了家,它们在哪儿呢?“请婴儿打开《活动用书》第11页,指认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家:“哪个是圆形的家?你从哪看出来的?”

  请婴儿将学具中的图形片按标记送到家中:“图形宝贝要回家休息了,请你把它们送回家。”引导婴儿边送边说:“圆片片回圆形的家……”

  3操作活动场所(《活动用书》第12页:圆形城堡)

  教师:“idi鼠用图形变出了一个城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说说这个城堡是用哪些图形变的。

  教师:我们和idi鼠一起搭这个城堡吧!“请婴儿将几何图形片覆盖在城堡图案上,边盖边说:“这是图形。”

  启发婴儿想一想:“几何图形片还可以变成啥图案?我们用几何图形片在桌上摆一摆、试一试,看看你变的像啥?”鼓励婴儿自由地在桌面上尝试。

推荐站内搜索:走亲戚作文自考专业、执业医师考试时间、成人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我的课余生活日记、博物馆观后感、自考网站、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打篮球作文、

认识圆(精选1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认识圆(精选1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601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