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5篇)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5篇)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5篇)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5篇)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

  单元编写意图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也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这些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3个情境呈现:在 “折纸”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看课外书时间”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的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办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相比,分数加减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运算,学生在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办法等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

  折纸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本课时的分数加减法主要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了折纸活动,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必要性。接着,也提出了估一估与算一算的要求,并用两种提示性的算法,说明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现的思考办法。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能直接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试一试”的练习后,教材安排了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办法的归纳,以便学生能用简单的算理直接进行计算。

  在开展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教材中通过计算两个小孩子折纸所用纸的数量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目的是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需求。当然,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其次,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教材中安排折纸活动是为了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两个不同分数相加在图形上所呈现的特点,进而使学生知道这两部分的相加并不是分母与分母、分子与分子简单的相加。因此,怎样相加应成为计算的重点。当学生初步理解先通分、后相加的算理后,教师仍应结合直观图形,请学生说明为啥要先通分的道理,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在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相应的减法,供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尝试后开展交流,也可以请学生用直观的图形来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能形象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根据《标准》的要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不要出现过分烦琐的分数,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本课时的分数加减法主要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了折纸活动,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必要性。接着,也提出了估一估与算一算的要求,并用两种提示性的算法,说明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现的思考办法。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能直接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试一试”的练习后,教材安排了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办法的归纳,以便学生能用简单的算理直接进行计算。

  在开展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教材中通过计算两个小孩子折纸所用纸的数量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目的是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需求。当然,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其次,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教材中安排折纸活动是为了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两个不同分数相加在图形上所呈现的特点,进而使学生知道这两部分的相加并不是分母与分母、分子与分子简单的相加。因此,怎样相加应成为计算的重点。当学生初步理解先通分、后相加的算理后,教师仍应结合直观图形,请学生说明为啥要先通分的道理,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在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相应的减法,供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尝试后开展交流,也可以请学生用直观的图形来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能形象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根据《标准》的要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不要出现过分烦琐的分数,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办法来解决的问题。本课时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就是这样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继承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引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进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知识的来源与学习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安排了两种解决的办法,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解法,学生在实际解题时,可能还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

  一是适当地开展一些调查活动,为引出具体问题作好铺垫。教材中安排的调查活动是“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当然,在实际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学生星期日安排的习惯,来开展教学。

  二是讨论怎么样列出算式。虽然提出的问题是求剩余,学生在中低年级已大量接触这一类

  数量关系,但是呢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特别是把全体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对此,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式,随后再组织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时,重点要讨论总数“1”的问题,只有每个学生理解 “1”可以代表全班的学生数量后,才能进行后面的具体运算。

  三是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教材中已经呈现了两种具体的运算过程,学生在解答时将会

  出现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办法,主要有: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等等。对于学生的每种具体运算,不要过早地比较运算的简便与烦琐,相信高年级的学生在交流中,自己会吸取其他同学的好办法。

  四是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活动。

  看课外书时间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前,学生分别认识了分数与小数,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小数的大小,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挑战性,教材出示了两个小孩子课外看书的时间,但呈现的方式一个是用分数,一个则是用小数,然后请学生比一比“谁用的时间多一些?”为解决这个问题,教材呈现了四种思考的办法:第一种用画图的办法,直观地比较两个小孩子看书的时间;第二种通过简单推理的办法,得出谁用的时间多一些;第三种是将分数表示的时间转化为小数,然后再比较时间的多少;第四种则是将小数化为分数,然后再比较。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将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办法渗透在其中。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即用分子除以分母;而小数化为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然后再进行通分。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在开展教学时,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问题的引入。教材在比较看书的时间中,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必要性,以引起他们学习的需求与兴趣。

  二是解决问题的探索。比较两个用不同形式表示的数,这是一个新知识,也是学生认知上的新冲突。怎样解决这种冲突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为此,教师不要过早地将解决问题的方式告诉学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材料,以供他们进行探索。可能学生的探索并没有书上所呈现的那么完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探索。教师不需要千方百计地去引导,如果学生确实没有思考到,教师也可以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提供一些自己的思路,以供学生进行讨论。

  三是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讨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是本课时的重点,学生在上述的探索中,可能会出现这些实例,对于学生的这些实例教师不要过早地加以概括,可以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在一定量的练习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概括。如分数化小数,在探索中学生可能会解决14转化为小数的问题,接着可以继续安排15,12等分数怎么样转化。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二、复习引入

  师: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可以用啥数表示?两个手指头呢?如果要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算式怎么写?(板书:1+2=3)

  师:接下来老师还是伸出一个手指头,除了1以外,你还可以用啥数表示?生:1/5。(师:谁明白他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两个手指头呢?(板书:1/5 2/5)

  师:大家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新课教学

  (一)同分母分数

  1.设疑。

  师:如果把这两个分数也合并起来,结果是多少?肯定吗?可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是3/10(板书),而且她振振有词地找到了理由,你们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个手指表示1/5,右手用两个手指头表示2/5,合起来3/10。

  2.解惑。

  师:究竟谁的对?请说明理由。

  师:谁来解释一下我女儿的问题出在哪儿?

  师: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单位“1”。实际上我们得到的不是3个1/10,而是3个1/5,所以结果等于3/5。(板书)

  3.明理。

  师:这个例子说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啥?

  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变化,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1+2=3与1/5+2/5=3/5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的算理一样吗?

  师:对,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而已。

  4.应用。

  师:有了这种认识,这两个题目一定不成问题,谁能迅速说出答案?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计算8/9-5/9时,你想到了哪个算式?你能用8-5=3解释这个算式吗?

  5.总结。

  师:观察一下我们做过的几个题目,有啥显着的特点?(板书:同分母)

  师:你能总结出计算这类分数加减法的办法吗?(课件)

  6.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二)异分母分数

  1.承上启下。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得数:3/6和3/9,我们还应该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处理,谁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对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引导学生约分。

  师:约分后得到两个最简分数1/2和1/3,(板书)如果只让大家找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能找到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意义、大小、分数单位、分母不相同(板书:异分母)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老师要把这两个意义不同、大小不同,分数单位也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也合并起来,我想除少数同学以外,绝大多数同学一定感到为难,实话实说,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师:如果老师允许你们改写这个算式,而且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直到你会做为止,你想怎么改?

  3.明确方向。

  师:从我们听取这些想法中,我发现一个共同的倾向,把它改成分母一样的算式就简单了,我们从这些同学的想法中能得到啥启示呢?

  4.转化学习。

  师:是呀!我们可不可以在不改变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情况下,把它们的分母统一起来吗?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板书讲解。

  (3)课件展示。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用同样大小的两个圆分别表示出1/2和1/3,为啥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呢?

  师:即使我们简单的把这两份合在一起,我们也不能准确的说出它究竟占了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因此,只有通过通分的办法,把这两个分数细化为3/6和2/6,进而得出它们的结果是5/6。

  (4)归纳办法。

  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你准备怎么归纳?

  (三)总结办法并简介数学文化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以啥作为基础的?我们也是用啥办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呢?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是以啥作为基础的呢?

  师:实际上,我们是用层层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知的旧知识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学习一种重要的办法,可以使新知识更为简单易懂,你们现在觉得分数加减法简单吗?

  师:让你们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简单的知识曾令欧洲人十分头痛,德语有句古老的谚语:"掉进分数里去了。"就是指说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的尴尬处境。这句话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课件)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分数的世界,却并没有“掉进分数里去”,轻而易举的学会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这是因为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了科学的学习办法,老师的观点是:只要愿意思考,办法总会有的。还是那句广告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解决分数问题,你们会“掉进分数里去”吗?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选一选。

  3.比一比。

  4.填一填。

  五、拓展提高

  师:课前交流时,我们谈到了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没有办法让三个儿子在不破坏规定的前提下继承到爸爸的遗产呢?这办法还真有。(课件)

  师:现在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其实,这位农夫在设计遗嘱时,是把18作为单位“1”,而他只留下了17头牛,是18头牛的17/18,而三兄弟的分牛的份额17/18刚才一样,只不过在分年是我们要以18作为单位“1”,没不是用17作为单位“1”。

  六、总结全课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办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积极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办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办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折纸

  教学反思: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4

  [案例]小学数学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折纸练习课)教学片断

  执教者在完成《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后,设计了本节活动课。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动手折、涂、说、练为主线,设计活动方案,目的在于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借助活动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步骤: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份数不同,大小相等的图案,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面积不等的部分颜色。

  2、说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

  3、同伴合作把说出的两个分数加或减,列式并尝试解答。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在上述案例中,执教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几个活动步骤,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在整节课中,学生不仅认真的参与活动实施,教师也能恰当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特别教师关注的不单单是学生操作、表述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而且十分重视学生在尝试练习和上台板演阶段知识的转化、探究、应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显然,执教者关注的不只是活动步骤的设计,而且重视在活动中提升学生认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啥是数学活动?啥是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数学活动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富含“数学味”的活动,含有较高的数学思维成分在里面,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肢体活动或单纯的动手操作活动。它的价值取向有二:一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办法和结论,丰富其情感体验;二是在活动中培养严谨认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能力,并成为一种习惯。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该执教者为啥能落实好数学活动的目的?笔者认为,首先该教师对数学活动的含义及开展数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到位,对开展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也能深入思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不会陷入只重形式,淡化实效的误区。其次在这里活动是为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并为后续的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准备。本节活动课是在前一节课学生刚刚掌握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基础上设计的,教师不只关注折纸的活动形式,更注重引导学生对活动的抽象与概括。活动形式仅仅是手段,巩固计算办法才是目的。如果不把活动形式当作目的来追求,重视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必然大幅度提升数学活动的实效,这也是本节活动课成功的原因所在。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5

  教学目标:

  1、 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和表述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带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

  1、我们已学过了哪些分数加减法?(板书:分数加减法)

  (学生回答: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1减真分数……)

  2、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接下去我们还会研究哪些分数加减法?

  (学生叙述,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带分数的(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加减法。(补充课题:带分数加减法)

  二、研究算法,探索算理

  1、 你能举几个带分数吗?这几个数能组成哪些加减法算式?

  (学生举例,教师板演,注意分类。黑板上应有一道同分母的加法、一道同分母减法、一道异分母加法、与一道异分母减法)

  2、请大家从这四题中选一道加法与一道减法进行计算,边算边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是怎么样计算带分数加减法的?

  (2)能找到其他不同的办法吗?

  (教师巡视,让不同办法的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自由的虚拟主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计算,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3、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哪种办法好?为啥要这样计算?

  (让学生说清楚算法与算理,对板演的不同办法进行对比,得出优化的办法;注意发现有没有“将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办法出现,如有的话,也可集体认识、辨析一下这样的办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提倡和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虚心的倾听别人的学习经验中有了针对自己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的收获,而教师充分参与活动,做活动中学生们的支持者、参与者。

  4、 那么你觉得带分数加减法应该怎么样进行计算呢?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算理,熟练算法

  1、计算。

  2、生活应用。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概念,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四、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大家有啥收获吗?

  五、课后延伸(机动)

推荐站内搜索:世界名著读后感、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时间、四级无准考证查询入口、河南自考成绩查询、浙江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自学考试查询、500字周记、湖北自考成绩查询系统、2013成人高考分数线、山西自考准考证打印、

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北师大第九册《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610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