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题名称 《到民间采风去》科 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此次活动为期一个月,学生具体采风时间在双休日进行。课堂展示活动为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民风民俗的知识了解是只停留在感知阶段,缺乏理性的认知过程。新课标标准提出:“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所以,我设计各种活动方式,利用当地的特产小吃,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在活动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资源,,多样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单调,始终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新疆的了解认识,培养热爱新疆的感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2. 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二、过程与办法 1.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 用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办法,分享资料,并在探讨中学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2.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办法,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2.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多媒体、图书室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前期准备: 1、课堂上老师向学生简介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风民俗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风味小吃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风民俗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资料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数码演示文稿,民间风味小吃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新疆风情”录相片。 教学活动2 一、导入新课 活动激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故乡。故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通过对故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并把它整理成册。我想你们一定会有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新疆,去领略它的风采吧! 教学活动3 二、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1、看一看——感受民俗风情 (一)、“春节风俗”趣话: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这些民俗风情,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都蕴含了浓浓的文化内涵。对这些民俗文化,你了解多少?所以,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了解清楚,然后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要看一下谁了解的多,谁整理的材料好。 (二)、欣赏新疆风味小吃的影像、图片资料,了解新疆的风味小吃的特点 ( 1)、也圆也香的囊 “吐努尔”是维吾尔族群众烤馕的馕坑,也叫馕炉。几乎所有维吾尔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各种馕坑。维吾尔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馕,馕坑对他们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馕坑形如一个无底倒扣的缸,四周用土坯围成方形的土台,即成为馕坑。馕坑用柴火或煤将内壁烧热,即可烤馕,烤时,将馕贴在膛壁上即成。馕坑大多用泥土做成,由于地区的不同,馕坑的制作办法也不尽相同。 (2)、烤全羊:是新疆的一大名撰,其风味可以同北京烤鸭媲美,维吾尔语叫“吐努尔喀瓦甫”。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成。现在一些大宾馆里,烤全羊已不用馕坑,而是采用大型电烤箱,一次可烤2-3只,效果甚佳。羊烤好后,放在餐车上,系上红色头结,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犹如一只活羊卧着吃草。那被烤得黄里透油的光泽,那味香扑鼻的诱惑,以及那动人的艺术造型,顿时会使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可以自己动手用刀削下来吃,也可以请服务员切好后送上来吃。南疆的巴扎上哪里有烤全羊出售,哪里就是生意最兴隆的地方。 (3)、烤羊肉串: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 (4)、新疆拌面:是我国面条家族中一个成员,因其制法独特,并拌以菜食而得名。属清真食品,为维,回,哈,汉等民族所喜食 (5)、新疆好吃的亚克西——米肠子和面肺子: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馔。深受维吾尔、回族少数民族的欢迎。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 2.搜一搜——寻找民俗风采 (1)、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家乡,无论在辽阔广茂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象大家熟知的《牧歌》、《祝酒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都是以歌唱草原,赞美俊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主要内容,蒙古民族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热烈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他们的舞蹈艺术以含蓄、优美、沉稳见长,特别是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刚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连忘返。 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在线欣赏 舞蹈《我们新疆好地方》,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自己故乡的美——草原、牧场、高山、湖泊、戈壁;景色如画、瓜果飘香、牛羊成群。 (2)、欣赏巴扎的实况影像、图片 观察新疆国际大巴扎和乡镇的巴扎及喀什巴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用通俗的语言说一说:看哪位同学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 通过查找资料或从网络媒体上查询国际大巴扎的情况,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了解了国际大巴扎都有哪些新鲜的东西。 了解新疆民街、知道二道桥民族用品市场和国际大巴扎是二道桥民族商贸圈的基础工程,是乌鲁木齐旅行事业一道亮丽的景色线。 争做文明小市民。乌鲁木齐是一座旅行城市,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的城市景观之一。来的人们大多都要去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如果你是乌市的小市民,你想为城市的繁荣提一些更好的建议吗? 3、读一读,品味民俗风韵 示例:学生就搜集的民间谚语《九九歌》进行鉴赏,体会其中的民间风情。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教学活动4 4、写一写,描绘民俗风姿 以“我故乡的_______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指导〗 1、题目的主眼在“节日”上,但要写出味道来,必须扣住“故乡”二字,因为“故乡”的限定,才使这个题目显得有情味。应该写自己印象最深,有深刻体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亡人节等,要能表现出自己故乡的风俗习惯。 2、要避免单调的叙述事情过程的流水语言,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使语言丰富多彩。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语言都很有特色,可以模仿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3、既要叙事,也要写人;既要描绘热闹的场面,也要表现人物的风貌;既要有大场面的描写,也应由细致入微的特写镜头。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故乡的有些风俗可能有某种讲究,拟好题目后,可以就所写的节日问问大人,以获得更丰富的背景材料,这样可使你的文章更具有文化味。 4、主题上要挖掘出节日的内涵,不能就事写事,可以表现淳朴的民风或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表现家人之间浓浓的真情,也可以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等。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人教八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活动目标]
1.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办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活动内容办法与形式]
办法:
1.问卷调查
2.访问座谈
3.查阅文献
4.摄影录像
活动形式:
1.举办展览
2.课件展示
3.编写报刊
活动内容:见教材
[活动建议]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尤其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选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单元多项活动内容(故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等)应由学生自由选定,自由组合,教师不宜强行指定。
3.教师少干预多指导。指导学生根据选题制订计划,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手段,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帮助,鼓励学生用富于创造性的办法表达自己的采风结果。整个过程应由学生自行完成。
4.注重评价。切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评价标准:侧重态度,侧重过程(占60%),兼顾活动结果(占40%)。评价办法:①评比②展览③学生自我评估④学校与社会评估(如校园橱窗陈列,新闻媒体报道等)。
[活动方案示例]
一、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别收集“各地风情”与“传统节日”的资料;
二、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课件,两大组交换,在班上举行竞赛活动,
到民间采风去[课件1,题目]
两大版块:你了解下面这些地方的风情和我国的传统节日吗?[课件2]
三、各地风情
(一) 你了解“彝族风情”吗?[课件3~5展示彝族风情]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家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火把节的起源与发展走向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在今天的山地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种种民俗事象的考察中发现到这个节日“祭火”的信仰观念与文化内核。
彝族人民是爱美的,特别喜爱花,爱美和爱花充分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小伙子喜欢穿白色,并让姑娘在衣服小口袋上方绣彩色八角花。妇女衣裤的领口、袖口、脚边都绣有花边,耳戴银耳环,腕戴银镯,指戴戒指,胸前配戴花围腰。围腰多以青蓝布为底,用白布作心,以五色丝线绣成各种花卉、禽鸟、昆虫或龙凤图案,有的还绣有诗词,构思精巧,充分体现出彝家妇女的聪明才智。围腰带紧系腰间,显露出彝家妇女健美的身材,身后打结,坠下一尺来长的飘带,飘带上也绣有花草图案。围腰飘带随风舞动,犹如彩色蝴蝶在花间飞舞,显得十分美丽。年轻姑娘头戴花喜鹊帽,帽顶是空的,帽尖缀一银泡,帽尾翘起,黑白相间,状如喜鹊。
(二) 你了解“藏族风情”吗?[课件6~8展示藏族风情]
观花节: 藏语叫“若木鸟”,是观山的意思,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举行,一般是以各村寨为主,一起下帐房游耍,每次的活动,少则三四天,多则十来天。过观花节期间,人们向前来参加游玩的客人敬献哈达,并热情地迎进帐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队首领手中的串铃伴奏下,围着篝火,踏着优美的舞步,唱着民歌、载歌载舞,以至通宵达旦。
赠送哈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礼节,“哈达”之意是:“神的光辉、萦绕的祥云,神灵的化身,它表示与神同在,幸福无边,吉祥如意”。
向对方馈赠哈达时,必须由双手捧献,接方也必须用双手领受。切忌用一只手相送或受礼。不论年龄与职位,一般是在较重要或特殊的交往中互赠哈达,常见是下辈敬献给师长,而师长不回赠;德高望重的活怫或师长,受礼后,也把哈达回赠给献者,这时上身要向前倾.能使回赠的哈达,用双手举过头挂在脖子上,以表示感谢。所领受的哈达,人们都要珍藏起来,或挂在屋内较高、洁静的地方。
(三) 你了解“傣族风情”吗?[课件9~11展示傣族风情]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也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现在,傣家的竹楼已发生很大变化,多数竹楼已改为木楼或竹木结构的楼房,茅草盖顶已改为木板盖顶或瓦顶;掌房周围也要装木栏干,可以凭栏眺望小园幽径,楼房开玻璃窗,悬挂美丽的窗帘给古老的竹楼抹上了现代的色彩,也别有一番情趣。
(四) 你了解“蒙古族风情”吗?[课件12~13展示蒙古族族风情]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他们冬天穿皮衣,外罩丝绸或者布面,夏天穿布袍,袍身肥大不开叉,俗称蒙古袍。腰上系带,带上配挂荷包`蒙古刀。妇女喜欢用布包头。蒙古人喜欢吃牛羊肉和奶食品,喝红茶。他们住的是圆形蒙古包,多数用木制的圆形为壁和伞形顶架组合。帐顶和四壁覆盖或围上厚毡,用毛绳缚定。蒙古包顶上有天窗,可以通风`采光。农业区的蒙古族由于与汉族杂居,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有一个时期,他们盛行信仰喇嘛教,兴建了大批寺庙,喇嘛人数曾经达到全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每年七八月,内蒙古的牧民们扶老携幼,身着节日的盛装,乘车骑马聚集到草原上,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每逢这种传统的盛会。平时宁静的草原便顿时热闹起来。惊险动人的赛马,箭无虚发的较射,龙争虎斗的摔跤,运筹决胜的棋艺,引人入胜的歌舞和表演使人一饱眼福。
四、传统节日
1.看古诗猜传统节日[课件14~16]
2.你知道春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17~24]
3.你知道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25~26]
4.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27~31]
5.你知道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32~42]
6.你知道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43~50]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周枫琳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方案 篇3
,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课题、调查方式。(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以下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
2.把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写成小论文,尤其要鼓励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教师
做好动员,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促使学生积极积极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设想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让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调查地点设在学生生活的区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事物。
2.学生自由组合,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更容易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合作。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墙报展示
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版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办法等。
第二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建议书等。
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学生对展示的资料等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同时,起到激发学生发挥积极性的作用。
课堂展示
由学生策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
展示过程
1.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由学生讲述调查活动中的趣事。(人数2~3人)
3.由学生演唱活动过程中学会的民歌。(人数2~3人)
4.由学生展示并简介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
5.由一名学生简介本地民俗文化的现状。
6.给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奖。
撰写建议书
收集调查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议,整理成建议书。由学生决定是寄给报社或是递交有关部门。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民间采风”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参加人员
李万一中七年级四班全体学生。全班共分四组,组长别为史娟、李丽圆、芦建中、郭晖。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课堂上老师向学生简介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数码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李万乡村风情”录相片。
(二)成果展示:
主持人导入 :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穿行于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文化之中,开展了“民间采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1.妙手加工,独放异彩
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简介收集整理“李万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
小主编(学生a): 简介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手抄报的整个过程。
小编辑(学生b):给大家讲二至三个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
小美编(学生c): 简介手抄报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
小主编(学生d):简介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每篇习作都各有特色,各有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不同的审美观和创造性。古老的传说,经过我们的妙手加工,焕发了时代的色彩。
2、谚语警句,寓理其中
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制作数码演示文稿情况。
学生:我们实地考察,我们网上搜索。
组长简介收集资料的办法、组员简要汇报各自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谚语警句或采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全组制定数码演示文稿,展示制作成员。
3、剪刀生花,美化生活
民间剪纸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
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窗户上贴得花蓬蓬、门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4、乡村风情,乐而忘返
乡村风情小组简介“李万乡村风情”录相片的制作情况。
小制片人(学生A): 简介小队组建过程及外景拍摄活动情况。
小摄影师(学生B): 播放中解说自拍的李万风光景区录相“李万乡村风情”。
小导游(学生C): 出示展板 ; 简介展板上的景区照片及特点。
焦作山水美不胜收,云台山水天下独绝。焦作近几年的山水旅行让这座古老也年轻的城市变得更靓更丽,也让焦作人的生活更美更甜。不必说奇妙无比的神农山,美仑美奂的青天河;不必说奇绝险峻的青龙峡谷,也不必说走向世界的云台山水……来到小小的李万乡村,领略一番这里的乡村风情,也会让你流恋忘返。
位于塔南路腰部地带的李万乡,在创建山水旅行城市中,借助她特有地理和区位优势,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江南水乡。这时有鱼米水乡的阵阵蛙鸣,也有碧波万顷映日荷塘,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在这里不再是幻想,飘然欲仙的花之君子更让心驰神往,一个也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故事久久难以忘怀……
主持人:走出三味书屋,来到生活的百草园,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是一棵永远不老的常青树,这棵树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这棵常青树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时代之水去浇灌……
有关资料:1、李万乡村民间故事手抄小报;
2、民间剪纸作品图片;
3、“谚语警句”数码演示文稿;
4、“李万乡村风情”录相照片。
活动收获
学生感悟1:我发现,我成功,我创造,我快乐
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了这么多的文化和艺术,第一次感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想想灵泉陂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仍声如洪钟地给我们讲述灵泉的传说,灵泉寺的来历,灵泉寺蕴育的历史和文化,真让人感动。再想想,我们为了让这个美丽的故事,我们几易其稿,将故事讲给父母听,讲给老人听,直到人人满意为止。我们编印的手抄报获得全学校师生的认可,其间流下了多少心血和泪水,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史娟)
学生感悟2: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
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总幻想将来自己也能走进中央电视台。这次我们拍摄的10分钟的镜头,10个人整整用了两周时间,其间矛盾、困惑、泪水,真的是爱恨交织。制作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是合作,难怪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这个广告: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张豆)
收获3:采风如同蜜蜂酿蜜,不仅要付出辛劳,而且要付出智慧。工作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
收获4:整理材料不仅训练表达力,还培养了想象力;
收获5:蕴于生活中的美要我们亲自去挖掘。
教师手记:
一、课前引导: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
二、实施指导:
通过课前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之后,学生能自主结合然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采风计划是取得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范例,或让学生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指导每一个小组都制定出一个详细、周密、针对性强而也有创意的采风计划。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分类指导。可以重点指导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的学生强化耳听心记能力,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判断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民间故事听起来津津有味,写出的却干瘪枯燥。这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布局谋篇、选词造句,让学生展开Lenovo的双翅,作出合乎情理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谚语警句格言难于收集,教师和学生一起不厌其烦、不耻下问地探访“能人”可以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避免半途而废。
真正从艺术的角度鉴赏剪纸艺术,可能一时学生无从下手。引导学生归类、比较后学生会豁然开朗。
摄制小组最吸人注目,难度也最大。他们按计划跑了整整两天,拍了很多镜头,回去一看,却无从下手,结果一切也从头作起。家用摄像机无法剪裁,必须周密地计划好摄制的每一个景区、线路、角度、时间,然后再配上恰当的解说。
三、课后感悟
一个乡村会有多少民间文化?学生带着好奇与疑惑到民间采风,他们在名不见经传的剪纸艺人精湛的技艺面前叹为观止,他们面对那些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出一串一串优美动听的故事的老人面前全身心地折服,进而深深地爱上了民间文化。一张散发着墨香的小报,一幅剪纸艺术展版,一个简单的数码演示文稿,学生平生第一次像电视工作者那样选景、拍摄、解说……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索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民间采风活动实现了综合性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目标。学生或独立整理一个美丽的传说,或合作编辑一张小报,从被动走向了积极,由个体转向了合作,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样,突破农村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是农村的语文教育一次新的革命。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虚拟主机。在活动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创设大学校、大课堂、大学科的大语文教育环境,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推荐站内搜索:军训日记、河南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眼神作文、2014年国考行测答案、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准考证打印、分手后的伤感日志、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00字、2013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阅兵仪式观后感800字、国家公务员考试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