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学案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 2、学科:物理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本节课围绕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等仪器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对凸透镜的成像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对学习下一节课《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起到铺垫作用。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望远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学好这一学科的信心。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实验的办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与办法: (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5.1透镜》之后,《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意在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在制作产品时的重要价值,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并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像形成丰富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做准备。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接触物理学习已有两个多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办法—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呢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知识这一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最后再由学生及老师用物理语言严谨的诠释出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教学用具: 1、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2、学生制作器材: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焦距5—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 四、教学办法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学案人教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办法: 1、实验观察、探究法: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由透镜构成的实物和仪器,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并为学生提供感性资料。再通过对实物和仪器的操作演示,了解三种仪器的成像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看图,了解各种仪器的构成情况。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实物 1.照相机 2.投影仪、幻灯机 3.放大镜 (展示日常生活中一些由凸透镜组成的实物和仪器。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它们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这样设计目的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照相机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照相机,你能说出照相机有哪几部分构成吗? 学生回答(答不出可以教师引导说) 老师手拿实物照相机,照相机主要包括这几部分结构:(结合手中的相机,指出主要构造及功能) 镜头:一般为几个透镜在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 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胶卷以透明塑料材料为基片,上面涂有感光材料。 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在胶片上生成清晰的像。调焦环是相机上控制镜头伸缩的装置。 光圈环:可以控制从镜头射入光线的多少。 快门:可以控制曝光时间。 师:当用照相机照时相,我们是怎样得到照片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经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阐述:摄影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有一层感光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照片。 师:实际的照相机结构复杂,但从成像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两部分结构:镜头(凸透镜)和胶片,你们想不想做个照相机? (想)既然同学们愿望这么强烈,下面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想想做做,要想做成一部最简单的相机,都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看书。 师拿起一架组装好的相机。 师:这是老师已经做好的一架相机,老师在每一组的桌面上都放上了一些器材,请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看一看,用它们能否组装一架相机?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得也快也好。 学生组装,教师指导。 组装完毕。 师:拿起你们的相机,把镜头对着窗外观察,你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了啥?啥也没有的可以适当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再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倒立、缩小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我们简称物距。这段距离呢?(手指镜头到半透明膜的距离)。 学生回答:像距。 师:想一想,它们是啥关系呢? 生:物距大于像距。 师:还有啥发现? 生:像和物在透镜的两侧。 师:如果我们在像的位置放上一光屏,此时能不能承接到这个像呢? 生:能。 师:由于这个像是实际光线倒聚到光屏上形成的,所以我们把这个像叫实像。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学案人教版
我们把成像情况以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师生讨论后,由老师画出照相机工作原理图: (二)、投影仪 教师手指桌面上的投影仪 师:这是一个投影仪,我们先找到它的镜头,不难发现,它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那么它也是怎么样工作的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教师演示:取下平面镜,放上胶片,调节,在天花板上得到像,观察像的倒正,大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倒立、放大。 师:我们是短时间观察,如果长时间观察的话,你的脖子能受得了吗?那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师把平面镜安上:这样观察就好多了,是不是?那平面镜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啥作用? 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师:现在我想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f”,投影片该怎样放置呢?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画一下?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展示投影仪工作原过程。 师: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像是倒立,放大的,且物像在透镜的(两)侧,我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能不能接收到像呢?(能)这个像也是(实)像,这里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呢?物距像距关系怎样?(教师从实物上引导学生找到物距和像距)。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那么我们该怎样用图表现它的成像情况呢? 教师画出透镜,主光轴,引导学生画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 (三)、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放大镜,观察下,它是啥类型的透镜? (凸透镜)好,现在用它来观察书上的字或自己的指纹。 学生观察。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一个啥样的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物像在透镜的(同)侧,类似于照相机、投影仪我们在像的位置放上一个光屏,能不能承接到像呢?(不能)因为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我们是通过透镜看到的,这个像叫做虚像。 板书:虚像。 师:现在保持书与眼的距离不变,使放大镜适当远离书,你发现了啥? 生回答:离书越远,像越大。 师:那么我们该怎样用图表现它的成像情况呢? 教师画出透镜,主光轴,引导学生画出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四)、实像和虚像 师:请同学们结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工作原理图,以及我们刚才的学习,总结一下,凸透镜成像时,实像和虚像有何区别?小组间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1、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异侧,光屏能承接,倒立。 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的,同侧,光屏不能承接,正立。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实像与虚像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也涉及到过。比如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的虚像。 课堂巩固练习 1、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成 、 的 像。 2、在幻灯机的银幕上成 、 的 像。 3、一瓶杨梅罐头从侧面看上去,每个杨梅都变大了,我们看到的是 、 的 像,圆形的罐头和水共同组成了 镜。共4页,当前第3页1234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学案人教版
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课外作业 拿一个凸透镜,用它来观察你手上的指纹和教室外的树木,你所看到的物体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么样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板书设计 §5-2、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等四个环节组成的。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着重解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目的是总结完成凸透镜成像特征,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实像与虚像的初步概念在上一章已经涉及到,本节复习提问时也回顾了该知识点,在三次观察探究过程中也进行了渗透点拨,所以本节把它放在梳理深化环节,通过学生的阅读自学来处理,点到为止,不要占用过多时间。 不足之处:主要在教学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中。 (一)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在处理预习疑难时时间较长,影响了授课进度。 2、预习教材时相关问题的设计还需揣摩,要有思维含量,不能太直白。比如,学习透镜时可以给学生列出生活中不同的透镜仪器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凸透镜或凹透镜。 3、问题要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该做啥,怎么做。 4、适当加一些探究问题的细节,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评估反思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不足: 1、小组合作学习仍需强化。学生的积极学习、合作学习中缺少便于操作的、有效的激励措施,这使得让学生积极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一句空话。怎样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共同努力。由于学生的积极学习意识淡薄,需要学生通过课后复习巩固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扎实,长期下去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根本无法完全的学会、学通、学懂,更难以灵活运用所学,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多一点指导。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推荐站内搜索:暨南大学考研成绩查询、一张旧照片作文、2021甘肃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医学题库、我的心爱之物作文小狗、试题答案网、成人专升本考试试题、作文《难忘的一件事》、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抚顺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