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4篇)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4篇)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

  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许多公园街道场馆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呈现出一派欢乐喜庆气氛。(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啥。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啥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二、  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简介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分类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啥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啥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啥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办法,你有啥想法?还有啥不明白的地方?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办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彩灯图),学生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5÷3=5,没有余数说明啥?第17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3)比较这几种办法,说说感想。 

  如果有学生没有意识到计算的办法简捷性,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啥颜色的问题,加以引导逐步体会。 

  2.出示“试一试”第2题(彩旗图),学生“你来提问我来答”。  

  对于学生提问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点拨。 

  发现、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请你猜猜我是谁?三个层次。  

  1、爱数学爱数学爱数学…… 

  第28个字是谁?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 ……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课程标准本小学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许多公园街道场馆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呈现出一派欢乐喜庆气氛。(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啥。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啥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二、 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简介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分类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啥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啥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啥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办法,你有啥想法?还有啥不明白的地方?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办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彩灯图),学生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5÷3=5,没有余数说明啥?第17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3)比较这几种办法,说说感想。

  如果有学生没有意识到计算的办法简捷性,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啥颜色的问题,加以引导逐步体会。

  2.出示“试一试”第2题(彩旗图),学生“你来提问我来答”。

  对于学生提问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点拨。

  发现、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请你猜猜我是谁?三个层次。

  1、爱数学爱数学爱数学……

  第28个字是谁?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 ……

  第28个字是谁?

  3、前28字中有几个“爱”?“数”有几个?“学”呢?

  学生小结。

  五、欣赏:

  视频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数学家 坦普·倍尔”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

  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

  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找规律),并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会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附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会的学生跟着哼唱。轻松课前的气氛。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刚刚的歌曲熟悉吗?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个卡通形象?(让学生说)老师最喜欢喜羊羊,因为它聪明也乖巧(课件出示喜羊羊图片)那请你猜一猜,下一个会出现谁?第三个呢?接着猜。第四呢?第五个呢?第六个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真聪明,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气氛,从最近受学生欢迎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一个愉悦的气氛中进入了课堂,并开始初步探索他们感兴趣的卡通形象的排列规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

  师:请你先闭上眼睛,老师带你去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地方你们认识吗?对了,我们来到了喜羊羊他们生活的地方——青青草原。来到了这个地方,你有啥感受呢?

  生:青青草原被装扮的好漂亮啊!

  师:恩,的确,草原上盆花似锦,彩灯高挂,彩旗招展,好美呀。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上其实也蕴含着数学的许多奥妙。老师截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大,请大家仔细观察。

  1.(出示教材例1主题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物体?

  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恩,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那这些物体的摆放有规律吗?谁来说一下盆花的摆放有啥规律?

  生:一盆蓝花,一盆红花。师:恩,你真聪明。也就是说几盆为一组呢?

  生:两盆花为一组。

  师:恩,你讲的真棒!那我们可以在图中这样表示出来。(教师电脑演示)

  师:那彩灯、彩旗的摆放也有啥规律呢?你能照着样子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吗?(学生自己圈一下,体会每组有几盏彩灯?每组有几面彩旗?)

  3、汇报结果。

  师:那谁来说说看彩灯的摆放有啥规律?应该是几盏为一组?每组的几盏灯分别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呢?

  生:3盏灯为一组,每组的三盏灯分别是按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那彩旗呢?谁来说?

  生:每四面为一组,分别是红色、红色、黄色、黄色。

  师;恩。说的非常棒。

  师:其实啊,像这里的盆花、彩灯、彩旗它们都是每几个为一组,一组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板书:依次重复排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选择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把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生活的草原结合起来,把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来。其实要让学生说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关键是怎样让学生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注意了这么一点:特别是在交流时,应该在学生自由汇报的基础上,老师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为下面的计算法解题策略作一个铺垫。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那首先我们来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

  看到几盆花?

  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谁来猜一猜。(请几个

  学生猜一猜)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先把你的解决过程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你们的办法有啥不同?开始。

  3.全班交流。

  引导:谁愿意把你办法简介给全班同学?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适时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生1:画图的策略:o ● o ● o ● o ● o ● o ● o ● o(o表示蓝花,

  ●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15个,正好是蓝花。)

  生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l、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像这种办法我们数学上把它叫做推想的办法。

  生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 (每2盆花为一组)。7表示啥意思呢?(一共有这样的7组)。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是指接下来一组的第一盆,与每组的第一盆颜色相同)。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研究观察物体排列规律以及自主的探索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我在设计时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种办法,并没有急于的进行优化策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自己优化、选择合适的策略。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办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师:我们再来看看彩灯,用你喜欢的办法思考:“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啥颜色的?”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质疑思考:为啥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余数2呢?表示啥意思呢?(接下来一组的第二盏是紫色的灯。)

  师:那根据第17盏灯是啥颜色很快的说出18盏灯是啥颜色?

  生:绿色。

  师:恩!真棒!你是怎么想的呢?那你们会用计算的办法来验证一下吗?试试看。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表扬学生。

  除数为啥是3?(每三盏灯为一组)那这里没有余数怎么办呢?也就是说这个物体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呢?

  如果没有余数呢?(强调: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相同;如果没有余数,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一个物体相同)

  (3)重点比较:通过两题的解答,你认为用哪种办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更简便?(计算的办法最简便。)

  师:是的,用计算的办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既快也准确。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办法解答。

  (1)师:这里还有彩旗,请大家用计算的办法,求求看。

  (2)总结提炼:这些题为啥都要除以4?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设计意图:在提倡运用多种策略解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种办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办法的优缺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实现策略优化,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1.看活动图片:练一练第1题。

  (1)引语:跨过草原,让我们一起进入羊村,来到羊羊学校,看看小羊们都在干些啥吧!

  (2)出示喜羊羊,瞧,喜羊羊正在勤奋刻苦,研究黑白棋子呢!看,他摆的棋子有规律吗?请你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发现的规律。指名说说规律。(每三颗为一组,两颗白子,一颗黑子)

  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口头汇报,并说说怎么样想的)

  (3)第100枚呢?(学生动手做一做,指名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1)引语:美羊羊的手工制作多棒呀,她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条彩色手链呢,瞧,多漂亮呀!如果按照这个顺序串下去,第18颗珠子是啥颜色?第24颗呢?

  (2)学生口答。

  3.画图形:

  练一练第3题。

  师:出示戴着眼镜的慢羊羊结合想想做做3,同学们,聪明的你能出色的完成慢羊羊村长交给你的这个任务吗?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看来啊同学们还学得真棒,慢羊羊难不倒我们。准备奖励我们一下。可是懒羊羊不服气了,这有啥难的,我还会自己设计按规律摆放的图形了!出示思考题,学生思考。你觉得懒羊羊摆放的图形有规律吗?如果按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图形是啥图形?

  ……

  (2)学生讨论,反馈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指导。小结:所以我们在找规律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清是从哪一个图形开始找起的。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主要是基础性练习,同时也有开放性、拓展性练习,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最后一题拓展,更强化调了有时物体摆放的规律并不一定要从第一个找起,有时是从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开始才有规律的。所以找规律一定要仔细、认真。

  六、全课小结,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

  1.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啥内容?在那么多解决找规律问题的办法中你觉得哪种办法比较好?

  2.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大自然中也蕴藏着很多的有规律的现象……

  欣赏大自然的规律。(草原上春夏秋冬,月圆月缺的变化……)

  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的交替变化)

  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小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通过对自然规律、生活中规律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老师给你们留了个作业:

  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并把规律圈出来。然后求出第28个是啥图形。发送邮箱:。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比比谁的记性好!比赛:有两组电话号码,请女生记第一组,男生记第二组。出示:第一组:13897979797,第二组:13564278369。提问:为啥女同学容易记住?出示:第一组:13900120012,第二组:13700700700。提问:为啥这两组都同样能记住?它们的规律一样吗?导入: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意图:设计“比比谁的记性好”的比赛,让学生比赛记忆电话号码,在学生对比赛公平性的质疑、争论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是很好记忆的。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也就认清了事物的本质,也方便了记忆。进而导入新课,学生在游戏强烈的心理刺激下,情绪高涨,很快地进入上课的状态,积极去探索,积极发现。)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啥?(盆花、彩灯、彩旗)2、师: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的摆放有啥规律?(小组说说) 3、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说,然后概括)盆花:每2盆为一组,每组依次是兰花、红花。彩灯:每2盏彩灯为一组,每组依次是红、紫、绿。彩旗:每4面彩旗为一组,每组依次是红、红、黄、黄。(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说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说不清楚。交流时,在学生自由汇报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为下面计算法解题作铺垫。)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啥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啥颜色的?(红色)2、再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花?[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①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试着解决;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3、全班交流。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简介给全班同学?[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例举 计算](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采用其他图形的、字母、文字都行)(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啥意思?1呢?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 ○● ○● ○●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余下的1盆是第几组的第几盆?为啥?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设计意图:此段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各种策略,交流时,不必急于优化出计算的策略。算法多样化,需要优化。但优化的过程,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内心体验出发。如果学生没有求得优化的需要,而是迫于对教师的压力,进行着优化。所谓的教学也就成了“灌输”。)四、独立尝试,在体验中优化解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第17盏彩灯是啥颜色?让学生尝试解答。(1)学生汇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其自主说。(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质疑思考:为啥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7÷3=5(组)……2(盏),余2是啥意思?第17盏彩灯是第几组的第几盏?如果余数是1,那该是啥颜色的?18÷3=6(组)得数没有余数,该怎么样得到答案?第18个彩灯是第几组的第几盏灯?应是啥颜色的? (3)重点比较:各种办法的优劣。画图:适用于小数字。奇偶性:适用于2个为一组的。计算:具有普遍性。(可争论)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办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啥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相对简便的办法。2.出示“试一试”第2题,看谁解决得也对也快?[指名板演,完后评讲](1)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第21面、23面彩旗是啥颜色?为啥?追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余数是几时是黄旗呢? (2)师生共同小结:怎么样很快地判断彩旗的颜色?(看余数,余1就是每一组的第一个,余2就是每一组的第二个,依次类推,没有余数,就是每一组的最后一个。)(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不做硬性规定,一定要用计算的办法来做。而是在完成试一试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验,哪种办法更合适。教师只要反问一下:为啥不画图?为啥不用刚才的奇偶性来解决呢?很自然地比较出画图比较繁琐,奇偶性的办法比较独特,不适用于所有的题目,不具有普遍性。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优化出计算最简便。)五、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练一练第3题。先说说以几个为一组,再算一算第32个是啥。△○□△○□……○○○□○○○□……△△△□□△△△□□……○△△△○○△△△○○△△△……abccabccabcc……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0.1、1.1、2.1、3.1、4.1……人民路旁边按“1红、2黄、1绿”的顺序安装彩灯六、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过渡语: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规律,你能举例来说说吗?1、学生举例说说。2、练习十第1题,知道生肖吗?(播放相关简介) 提问:你今年几岁?属啥?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的属相相同?除了11岁还有人与你的属相相同吗?比你小的呢?2、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3、用计算器计算1÷54,计算器会显示0.0185185185…,你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5个数字是几? 七、拓展练习:猜猜我是谁? 1、 …… 照这样排,第20个是谁?2、 …… 照这样排,第20个是谁?3、如果一共20个灿烂的笑脸,那这20个笑脸中红色的有几个?黄色的有几个呢?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简单说说,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将会继续研究的)八、小结、欣赏、感受规律之美1、同学们学得不错,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有啥收获?你会用哪些办法解决今天的规律问题?(你觉得哪种最简便?)2、师述: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的有规律的现象……欣赏大自然的规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欣赏生活中规律。(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一段视频,了解大自然中的周期规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及生活中的一些周期规律,进而感受数学中的规律之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9页-62页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规律的本质就是一组元素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依次不断”是一组接着一组,一个元素接着一个元素,不间断,“重复出现”实际上是第一周期平移运动的结果,相当于数码文档中的复制粘贴,因此从第二周期开始每一个周期在重复第一周期的“故事”,所以,在周期规律探寻中,引领学生发现每一个周期中元素的个数相同,各元素的排列次序也相同,据此,可以根据已有的有限元素所呈现规律,预测不限的趋势。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不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在四年级时还学习了找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而且前面几个学年的思维拓展已经不同程度地初步学习了周期规律,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周期问题,不过学生没有深入研究过周期现象。

  设计意图: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材采用了两个一组(一一间隔)作为例题呈现。对于这一规律,要预测其后续发展,学生可能会有三种办法:列举法、奇偶法和除法计算的办法。但这三种办法在这一例题中无法择优,并其中观察奇偶的办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例题设计上采用音乐中的节奏,从三个一组的周期现象开始研究。本设计力图基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在游戏、故事、音乐、美术、自然、生活等各个角落悉心找寻学生熟悉的素材,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同时,激发小孩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符号列举、计算法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和重点:能分析排列的规律,理解计算法的算理,感受周期规律的变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音乐课)

  1、音乐欣赏激兴趣,揭示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旋律优美的《小白船》,现在老师把歌词和旋律都去掉,只留下节奏再来听一听。(学生倾听)同学们听完,你觉得这音乐声是有规律的?还是乱七八糟的?(有规律)师:那有啥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2、操作中表达规律

  师:刚才的节奏声第一个音符是啥?(叮),那第二个音符呢?(哒)。第三个音符是啥你听出来了吗?(哒)板书三个音符。

  师:节奏声不停的话能写得完吗?写不完可以用啥来表示?(出示省略号)为啥?(因为有很多个“叮哒哒”不断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

  除了可以用叮哒哒来表示刚才听到的有规律的节奏声,你还能用啥形式来表示?

  学生尝试做一做。师指名上去。

  怎么样让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哪些是不断重复出现的部分呢?(画圈)

  师:那我们把这样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重复出现的部分叫做周期。以后同学们遇到周期现象时,可以把重复出现的部分圈起来,这样就能一眼看出它的周期在那了。

  3、观察中深化规律

  师:大家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了音乐的节奏。其实虽然表示的形式不一样,但是呢节奏中的周期规律都一样。那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周期规律,每几个一组成为一个周期?(每三个为一组)

  前一个周期里的音符排列的顺序和后一个周期排列是怎样的?

  生:每一个周期中音符的个数一样多,排列的次序也完全一样。

  师:也就是说每一个周期中第一个音符一定是(咚),第二个音符一定是(哒),第三个音符一定是(哒)。因为是周期规律的排列,所以第二个周期向后每一个周期都和第一组周期完全相同。这就是周期现象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第8周期的第一个音符是啥?第二个呢?第三个呢?那第35周期的第3个音符是啥?

  4、判断小练习

  它们是按照周期规律排列的吗?(手势作出判断)

  5、探究中优化办法

  师:刚才大家在音乐中寻找了规律,也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发现的规律。现在请你思考:左起第10个音符是啥?你有哪些办法知道它?

  学生尝试做一做,四人小组交流想法。师指名回答。

  重点问用计算的办法:除数3是啥意思?(每3个为一个周期)商5组表示啥意思?(有5组周期)余数1个表示啥(第六组周期的第1个)

  师:用你喜欢的办法探求第29个和第126个音符各是啥?

  每一道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表示啥吗?怎么样根据余数来判断?

  同学们为啥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计算的办法?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比较这三个算式,有啥相同的地方?为啥除以3?得出结果后都是看啥数来确定?所以我们在用算式计算需要先做分组确定每几个为一周期,再用除法计算,最后根据余数来确定是周期里的第几个。

  6、阅读课本,提出质疑

  师:同学们,其实你们已经从音乐课中完成我们课本59页内容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结合昨晚的预习,你还有啥问题不明白的?

  三、走进生活,巩固规律(美术课)

  师:看来,同学们挺自信。接下来我们到美术课上考考大家。一个小孩子画了一幅庆祝国庆的画,你们能从中找到具有周期现象的物体吗?(出示课本情境图,但是呢灯笼图没有规律)

  1、说一说

  学生观察,说出盆花图和彩旗图的规律。

  2、改一改

  师:你能不能把彩旗图也改成具有周期规律的?

  学生尝试,指名回答。

  3、涂一涂:

  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盆花图  (看图口答)

  2、彩旗图  (看图口答)

  四、智力冲浪,深化规律(语文课)

  师:在我们语文课中,也有着美丽的周期现象,我们一起到语文课堂中探索

  1、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第42个字是啥?(口答)

  2、我们找规律我们找规律我们找规律……”第42个字是啥? (口答)

  3、学生自行出题互考 (开放探究)

  你也能出一道具有周期规律的语文题考考大家?

  4、课堂达标评测。(手工课)

  学生独立完成60页“练一练”第1、2题

  五、总结本课,畅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啥规律?说说你今天的收获?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领取自己的奖品吗?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6

  据《新纲要》中,积极活动教育提出:“婴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婴儿共同创设适应婴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心理气氛中,积极积极,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婴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积极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婴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婴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中班婴儿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此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婴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婴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办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

  婴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婴儿创造力。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办法,动静交替,使婴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婴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婴儿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婴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婴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啥,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婴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婴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婴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婴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办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婴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办法,培养婴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婴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

  婴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婴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婴儿都成为积极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第三部分是让婴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婴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婴儿大胆尝试,培养婴儿的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办法,动静交替,使婴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婴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婴儿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进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啥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   )(   )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啥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  (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啥意思?(17是总数 板书)为啥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啥?(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

  余数2也是指啥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啥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啥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啥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办法知道第17个是      ,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 喜欢用哪个办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比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啥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啥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啥呀? 根据商怎么判断的?

  第几个也是根据啥判断的?是根据余数来判断的。

  3.余数的规律

  就这道题来看,余数一共有几种情况?(三种情况)

  有没有特殊情况?(无余数)

  分别是?(板书:余数1,2, 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是啥图形?圆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是啥图形?三角形

  当无余数的时候,对应的是啥图形?长方形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规律中的数学问题。

  三、新授

  1.教学例1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物体是有规律排列的?

  你还能提出啥问题?

  2.练一练1、2

  四、综合练习

  1、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6个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是啥图形?

  26 4=6(组)……2(个)  第26个图形是五角星

  为啥要除以4?

  在这道题目里,余数会出现几种情况?

  余数分别会是几?1、2、3、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三角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五角星

  当余数是3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正方形

  当无+

  余数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圆形

  2.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36个图形。

  ———— (      )

  3.练一练3

  4.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规律中的数学知识,发现要知道一组有序图形中的某一个是啥图形,只要用除法判断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了。运用今天的知识我们也可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5.补充练习:黑白棋子、不同颜色灯笼、123报数

  6.课外拓展:

  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

  a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

  abcdefcdef……第71个字母是(  )。

  7.假设所有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图所示:

  27应该排在字母(  )的下面,84应该排在字母(  )的下面

  (1)a    (2)b   (3)c    (4)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生尝试做

  (2)交流沟通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板书:

  找 规 律

  17 3=5(组)……2(个)

  24 3=8(组)

  余数:1    2    0

  找规律说课稿

  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找规律》第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不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我教学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第59页的例1和相应的练习。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材采用了两个一组的周期作为例题呈现。对于这一规律,要预测其后续发展,学生可能会有三种办法:列举法、观察奇偶法和除法计算的办法。但这三种办法在这一例题中无法择优,并其中观察奇偶的办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上直接采用了三个一组的周期现象,并屏弃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图形来表示,把本课的研究直指除法计算。

  在用除法计算来判断的时候,用问题“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判断“第几组”和“第几个”的办法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根据余数作出正确的判断。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气氛,按照“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这5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找规律》课后反思

  “数学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数学课堂应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层: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8

  《找规律》单元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找规律》这一单元,头绪不是很清楚;还有部分同学觉得这一单元题型丰富,难于把握。造成以上两种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规律、缺少一定的想像能力。怎样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本人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理解规律,把握整体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重复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就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不限。比如有一列数共30个,按后面规律排列:4、3、8、4、4、3、8、4、……问:第30个数是几?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这组数列是按“4、3、8、4”这样的顺序循环不断地出现,每一组数字排列顺序也是一样的,按4、3、8、4这样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能看出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就发现了周期,对规律的理解就准确了。还要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的体会。后面的数字没有全部写出来,所问的第30个数也没有写出来。即后面的数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据规律进行推理。“用除法计算”要让学生真正理解,30÷4=7(组)……2(个),学生要能理解除法算式中的“30”、“4”、“7”、“2”分别表示啥,想一想,“余数”在第几组数里,第30个数是第几组里的第几个数。

  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本单元,应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本单元的知识,既然是《找规律》,一定要先找出规律,找规律即找出第一组数。只有把规律找出来,解题才能得心应手。下面以几题为例,尤其是一些变式题,说明找出规律的重要性。

  例1:2008年11月1日是星期六,这个月有多少天上学?先写出第一个周期:“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为一个周期。30÷7=4(周)……2(天),要让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余数2,即最后2天,分别是星期六、星期日。所以上学天数为5×4=20(天)。

  例2:下列数按如下规律排列,求第400个奇数排在第几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1

  3

  5

  7

  15

  13

  11

  9

  17

  19

  21

  23

  31

  29

  27

  25

  …

  …

  …

  …

  同样先要找出规律,注意,一组是八个奇数,而不是四个奇数。求第400个奇数是多少,400÷8=50(组),即500组的最后一个,与第一组的最后一个列数相同为第二列。

  例3:20个7相乘,积的个位是几?若干个7连乘,积的个位按这样规律出现:7、9、3、1、7、9、3、1……注意:第一个积的个位应是7(即只有1个7),不能看成9。求20个7连乘积的个位是几,只要用20÷4=5(组),即积的个位应是1。

  掌握规律,运用灵活

  有些题目运用规律前要将题目适当调整,做到灵活运用周期变化的规律。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我国民间用12种动物表示不同的年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已知公元1年是鸡年,问公元2005年是啥年?解决这一题有两种办法:一是调整属相的排列顺序,根据公元1年是鸡年,将属相以鸡年开头,即、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为第一组,后面都按这样的顺序排列。求公元2005年的属相,2005÷12=167(组)……1(年),得出2005年为鸡年。

  二是根据属相调整公元年,将公元4年作为一个周期的开始,从公元4年到公元2005年共有2002年,2002÷12=166(组)……10(年),同样得到是鸡年。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9

  根据《新纲要》中,积极活动教育提出:“婴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婴儿共同创设适应婴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心理气氛中,积极积极,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婴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积极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婴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婴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中班婴儿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此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婴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婴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办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

  婴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婴儿创造力。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办法,动静交替,使婴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婴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婴儿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婴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婴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啥,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婴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婴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婴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婴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办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婴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办法,培养婴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婴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婴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婴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婴儿都成为积极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第三部分是让婴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婴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婴儿大胆尝试,培养婴儿的创造能力。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0

  《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虚拟主机,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进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悦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以上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1

  苏霍姆林斯墓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极深带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怎样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虚拟主机和时间,在《找规律》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促进课堂教育效果显著提高,下面结合这节课教学片断谈一些认识。

  一、课前巧妙引导,设疑激思

  在教学例①前,我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做计算题时,是用计算器快,还是计算快,学生们毫不犹豫的说是用计算器快,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进行一个比赛,你们用计算器算,我不用看谁最先写出得数,出示例①中1111×1111=

  师:直接写答案1234321

  生:用计算器

  生按完了,还没写答案,老师已写出答案。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啥算这么快吗?怎么样计算的吗?进而引导课题。这样导入听课既顺水推舟,也留给学生思维虚拟主机,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在巧妙导入后,更应放手让学生积极、积极去寻求计算快的办法。事实证明,同学们兴趣盎然。

  学生很快通过观察发现这样计算题的计算规律。

  生1:乘号前后因数数位相同,每位上数都是1

  生2:得数特点是几位数相乘,积中间的数是几

  如是三位数111×111相乘,积中间写3。

  生3:积的数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123……321。

  生4:积位数比两个因数数位和少1位。

  ……

  学生思路维激活了讨论非常热烈,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教学在我"故弄玄虚"的导入和同学们的积极探索中水到渠成。

  三、验证规律,实现创新,大胆质疑

  让学生用自己发现规律试做几题。

  当学生在做到111111111×1……1=123……9……321

  学生中有同学质疑如果10个1和10个1相乘结果还是以上规律吗?让学生自己解答。

  生:符合中间数为10即可。

  生:不行中间有进位,积与前面并式规律不一样。

  师:到底谁对,我们来验证一下,计算出结果看一看。

  生1:计算器只能计算到9位,用计算机。

  生2:可以错位相加每次乘得结果。

  这样使教学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也一村"

  效果。在也一次故弄玄虚中,使学生发现计算规律。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两次"故弄玄虚"让学生总不断碰撞也处于积极探索的地位,他们不但获得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索发现知识的办法,发挥自主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这样课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设计理念

  兴趣是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虚拟主机,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六一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布置联欢会场”──“填入场券” ──“参加联欢会节目”(节目是由一些找规律、藏规律等内容组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流程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88~~89页例1、2、3。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板书的教具。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来到了。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小孩子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特地开了个联欢会。他们的教室布置的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生:想。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投影出示主题图)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啥?生:    。师:请小孩子们再仔细想一想你还发现了啥?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2、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孩子,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颗智慧星。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3、揭示课题:像灯笼、彩旗、彩花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啊,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规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应是啥颜色的灯笼?外星虫会猜?你们会猜吗?生:会。(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红灯笼,一面黄灯笼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啥颜色的花?这面旗的后面一个是啥颜色的旗?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孩,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好了,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去玩玩吧!

  二、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一)    教学例1中的跳舞图。

  1、师:看一看,迎接我们的是啥呢?(歌舞表演。)

  2、(出示场中小孩子跳舞)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是按怎么样的规律站队的?(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他们站队的规律就是一女一男。(课件演示)。

  3、(出示课件)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小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呢?猜一猜?生:  师:小孩子们注意了注意了,魔术表演开始了,1、2、3变!生齐答:女孩。师:你猜对了。

  小结: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彩灯、彩花、彩旗和小孩子站队的规律,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摆规律呢?生:想。请你们拿出学具按老师的要求一起摆规律好吗?

  师:(1)先摆一个三角形,再摆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圆。摆好了吗?生:    师:下一个应该摆啥图形呢?生:    你是怎么知道的?给大家说说好吗?大家摆的都很好。再按老师的要求摆下一组。

  (2)先摆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再摆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接着摆一个正方形,摆好了吗?生:    师:下一个应该摆啥图形呢?生:    你是怎么知道的?给大家说说好吗?刚才大家摆的都很好。这次老师不给你们提要求,自己随意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开始吧!学生动手摆,师指导。

  师:你们摆的都很好,都是小小发明家。好,表扬自己。

  下面老师这还有一些有关规律的问题,一起看?(出示课件)选哪个?谁愿意帮忙?(1)看,这个没有涂色的圆是啥颜色的?生答。这个呢?

  (2)师:来,告诉小孩子,你是按照啥规律找到的?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找到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这些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

  (3)师:小孩子摆得真好,不仅能从图形的形状上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还从颜色上找到了排列规律。师说:呵呵,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孩,

  课间休息:多么欢快的音乐,小孩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活动中:师问:会了吗?自己跳跳。(师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拍一下,下拍一下有规律的音乐和动作。)

  师:小孩们,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把老师的动作学会了?谁能说出老师跳舞时动作的规律。师:你真能干。同学们掌声鼓励。

  师;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三、欣赏规律。

  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按规律排列的东西,我也收集到一些有规律的图片,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课件)

  四、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看来规律就在我们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生1:我身上的衣服…

  生2:每天都有白天黑夜的规律

  生3:每星期都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规律。

  生4:天上的月亮也有规律

  生5:数字是有规律的,如:1、2、3、4、5、6……他们是按一个单数一个双数的规律出现的。

  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么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设疑:围棋还有新玩法,想学吗?出示一幅磁性围棋子,老师板演摆法:

  猜一猜,接下来该怎么样摆?

  (2)学生猜测。基础好的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样猜测的理由。

  (3)激趣尝试。谁再来摆一摆,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接下来该怎么样摆?指名一学生上台摆,其他同学猜测下一颗围棋的颜色。

  (4)揭示课题。生活中许多物体的排列也是很有规律的,里面还含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场景图,谈话:节日的时候,到公园去玩了。公园里彩旗招展,花团锦簇,一排五颜六色的灯笼更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提问: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你有啥发现?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让学生上台指着图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说明]: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精选了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谈话:我们来看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猜猜看。

  2、学生猜测。

  3、提问: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验证办法。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2)列举的策略:

  可让学生结合图解释: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出示板书:单数是蓝花)

  (3)计算的策略: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5÷2=7(组)……1(盆)

  ②结合算式提问:为啥可以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每个数各是啥意思?根据余数1为啥可以确定第15盆花是蓝花?

  可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盆花图解释,也可以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③再次提问:余下的1盆是哪一盆?所以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多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明晰怎样根据余数来判断这盆花的颜色

  ④就题小结:我们可以把2盆花看作一组,正好有这样的7组,还余1盆。根据余数判断出这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第1盆花的颜色相同。

  三、独立尝试,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一)解决彩灯问题

  1、谈话: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列举、计算三种办法解决了盆花的问题,(出示彩灯图)照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个彩灯是啥颜色的?用你喜欢的办法做一做。

  2、学生尝试解答。有了前面列式计算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是列式计算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彩灯个数较少,所以少数同学还是通过画图解决问题。

  3、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1)交流不同的办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没有余数说明啥?第18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3)结合图小结:我们可以把3个彩灯看作一组,有这样的5组还余2个。余下的2个正好是下一组的第2个,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2个彩灯的颜色相同。

  4、逐步优化解题策略。

  (1)提问:第76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差生。这时学生都自觉采用列式计算来解决这一问题。

  (2)提问:你们是采用啥办法解决的?为啥不画图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晰:当数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列式计算来解决这类问题。然后看余数。余数是1,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1个彩灯的颜色相同。余数是2,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2个彩灯的颜色相同。

  5、解决没有余数的问题。

  (1)提问:第24个彩灯也是啥颜色的?学生尝试解答。指名说说解法。

  (2)提问:没有余数说明啥?在讨论中让学生明晰:第24个彩灯是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它的颜色应该和每组中的最后一个颜色相同。

  (3)快速口答:第36个彩灯是啥颜色的?第48个呢?

  (4)小结:如果计算出来没有余数,这个灯的颜色就和每组中最后一个的颜色相同。

  [设计说明]: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解决盆花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策略(画图、列举、计算)解决问题。在解决“第78个彩灯是啥颜色”这个问题时,由于数目比较大,画图不能很快解决,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彩旗问题

  1、自主出题解答。让学生仿照前面盆花、彩灯的问法,自主出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2、老师出题: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再次强调根据余数的情况来准确判断。

  3、谈话:刚才我们用计算的办法解决了彩旗的问题。你觉得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些啥?

  4、概括注意点:看清规律后再列式计算。然后看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颜色相同。没有余数,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最后一个的颜色相同。

  [设计说明]:

  在解决盆花、彩灯、彩旗这类问题中,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究、讨论,逐步让学生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怎样列式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1.摆棋子

  (1)出示要求

  瞧!有两个小棋手已经走进乐园里的围棋室,他们正在玩棋子呢,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生答)你们想玩吗?行!不过要先听好老师的要求哟。(课件打出要求)“小组讨论:有规律的摆一摆棋子,想一想: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起第25颗棋子是啥颜色?然后小组内依次出题考考小组成员。

  (2)学生分小组活动

  过渡:玩得开心吗?

  (3)小组上来汇报(请他自己出题考大家,自己请人回答,自己判断正误)(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摆法?)

  (4)延伸练习:出题时,如果老师让你们组从1号同学开始到4号同学结束,再回到1号同学这样一直轮流下去,到第20次的时候该是几号同学?请你们站起来;如果老师让你们组从4号同学开始到1号同学结束,再回到4号同学这样一直轮流下去,到第20次的时候该是几号同学?请你们站起来。

  过渡:数学好玩吗?

  2猜字。

  有位数学家也曾经说过:课件出示第一题:

  (1)数学好玩数学好玩……照这样说下去,第32个字是啥字?

  我们东台有国家级的农业生态园,许多游客来了后都不断的称赞

  (2)大丰真美丽大丰真美丽……照这样称赞下去,第32个字是啥字?

  (3)啊大丰真美丽大丰真美丽……(这是一个难点要一一写下学生的不同算式,然后提示:有多少个字参加了有规律的排列?)

  3十二生肖图

  (1)课件出示并讲解:十二生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的纪年办法。用十二种动物来表示人们不同的出生年份。有趣的是十二种动物他们也象咱们平时值日一样,大家轮流值班,你们多长时间值日一次?他们可就不同了,他们是每12年值一次班而且一值就是整整一年今年是谁在值班啊?

  (2)在它的下面标出相应的年龄,帮助学生理解。

  (3)解决问题:

  你的属相是,今年岁

  请猜一猜,a和你同一属相的人,今年可能多大?

  b老师的父亲今年63岁,属虎,老师也属虎,老师今年多大?

  c你的母亲属啥?今年多大?还有多大岁数的人和他同一属相?

  [设计说明]: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积极运用刚才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十二生肖馆”的趣题,将课件做成一个封闭的圆形,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年龄和属相的关系,并能探索蕴含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师:老师想问大家:“今天你有收获吗”如果我不停地问你们:今天你有收获吗今天你有收获吗……,照这样问下去从左起第32个字是啥字?请大家算一算,(有)老师祝愿你们以后天天有收获!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p59—60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材简析]: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规律是确定不变的。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不限。

推荐站内搜索:个人日志作风转变心得体会、名著读后感600字、国庆节周记、成人本科专业有哪些、阅兵式观后感500字、好心情日志、江苏自考网站、职称英语考试试题库、红色故事演讲稿3-5分钟、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0036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