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1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轻柔,细腻,像极了春季的雨。夏夜,如此清凉,实属难得,让人不忍睡去。轻轻合上书本,捧于手心,再呆呆、细细地端详一番,心中升腾出一股温暖。

《做有故事的教育》是王维审老师“觉者为师”系列图书中的第四本,主要记录了王老师用故事“经营”教育、“改造”教育的实践以及从“教育叙事”到“叙事教育”的探索,直至提出“叙事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主张。

《做有故事的教育》相比前面的三本,理论性更强,读起来更像是“论文”。但王老师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将一个个精巧的故事妥善安放,让人读起来感觉专业、高大上的同时而也亲切、接地气。

读书时我很喜欢读“自序”与“后记”。甚至拿到一本书,先去找一找有没有,如果有,先畅快地读完再说。王老师的四本书,每一本都有自序和后记。可见王老师对他的著作极为珍视,倾注了深厚的感情。每每读来,仿佛不是在阅读相距甚远的陌生人,而是听一位老朋友诉说心里的话,舒缓,安静,让人感动,充满正能量。

《做有故事的教育》一书中,王老师没有给后记取名字,但我却深深喜欢这一篇。王老师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了他的成长路程,但每一个熟知、热爱他作品的读者都能够从这“简短”中读出“厚重”。而后记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认真,也让我产生了更多的感触。

王老师曾经将职业的成功仅仅囿于某次班级集体活动被领导表扬,某次考试取得了很好的名次或是某次评比排在了年级前列……他曾将此作为自己教师工作的全部追求。我也曾经这样,甚至现在还是这样……

很多时候,组织一些班集体活动,考虑最多的,不是小孩们的成长需求 和兴趣所在,而是领导的意向和趣味;为的也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而是得到个好名次或者一纸荣誉。带着这样的心态组织活动,只剩心浮气躁,既感受不到活动的乐趣,也无法实现学生的成长。对于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也是值得怀疑的。究竟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和未来还是成绩对于自己“前途”的影响?如果是前者,那是学生的幸运也是老师的幸运——一群单纯的小孩遇见了一位美好的老师,难道不是彼此的幸运吗?如果是后者,那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悲剧”——一群单纯的小孩遇见了一位功利的老师,难道不是一场悲剧吗?

“认真”二字值得推敲。吴非老师有一句话振聋发聩:一所学校最怕有一群愚蠢的老师在兢兢业业。如果方向是错的,走得越快则距离目标越远。如果办法是错的,我们越“认真”反而错的越离谱。缺乏专业与理性的“认真”或是“兢兢业业”,不要也罢。“为别人而活”也要细看这“别人”究竟是谁。若是学生,则教师可能成为爱与奉献的榜样教师,也可能成为倾轧学生学习热情、杀鸡取卵式追求成绩的典型代表。若这“别人”是行政权威的代表,则教师只会与“精神职称”背道而驰,与诗意课堂、温润行走渐行渐远。

王老师用文字来记录那些喜悦与疼痛,梳理、沉淀,继而借着文字的力量让改变发生。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专业写作走上研究之路,慢慢地寻找到真正的自己。

大概成长的秘密里,藏有“认真”二字。

《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2

我阅读了王维审老师的第四本教育专著《做有故事的教育》。他将故事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叙事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用反思总结出了若干的教育智慧,用文字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些也让他成为了一种草根教师成长的典范。

     阅读王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教师教书要以生动贴切的小故事为切入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无形中把美德与力量耕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发生在王老师的一节晨会课上。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平常的早晨,王老师从办公室向教室走时迎面碰到了英语老师,英语老师告诉他,班级里有三个学生没有完成昨天的课外作业,王老师的情绪瞬间被点燃,走到班级就是劈头盖脸的把学生训斥一顿。直到有一次,一名学生匿名给王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老师,您生气的样子好可怕。大清早的,你劈头盖脸的对全班呵斥一通,会扫了我们一天的兴致。您有没有想过,生气会伤害您的身体,还会伤害我们的心灵......”从那时起您就明白自己需要改变,这样您就在班级晨会中加入了故事元素,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述,让学生自己感悟,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王老师发现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同学们听得反而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要讲故事。不知不觉中,听故事,已经成为学生坚持去上学的最大动力,从故事中,同学们慢慢的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故事的魅力在于,它不是敲着我们的头指指点点,而是将教育娓娓道来。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办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让我们继续在教育生活中发现故事,记录故事,分享故事,运用故事吧,让更多美好的改变发生!

《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3

暑期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有故事的教育》。深深地被王老师那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了。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一件事情能够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本身就很可贵了。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孤独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寂寞,不被人理解,不被人看中的日子。这段日子里没有问候,没有掌声。在这样一段时光里,王老师选择了写作,冷清的生活用文字来解读寂寞。让精神和磨难一起在生活中扎根。读到这里,深深地共鸣,也可以说是慰藉了失落的自己。扎根的日子尽管艰苦,但是呢,等来时根深蒂固时,会感谢这段日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工作的日子里成天忙于班级,忙于小孩,回家很多时候都是累的倒头就睡,三年来,时常觉得心力交瘁,在教学上也时刻不知怎样是好,读到王老师的这本书,我在疲惫中有了慰藉,也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可以静下来记事写作,将自己的生活写成小故事,在教育中渗透着故事。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故事会成为教育生涯的宝贵财富,更会是自己的另一扇窗。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具有娴熟、足够满足班级管理要求的能力和智慧;通过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专长,做一个有特色的班主任;通过不断完善和张扬自己的特长,让特长成为特色;通过品牌的锻造和锤炼,让特色不限发展,做一个特色班主任。”王老师在书中指出,一个特色班主任的成长大概需要的基本路径。我对号入座的发现,年轻的自己还走在第一阶段的路上,何不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呢,就像王老师说的那样,喜欢的东西要用自己的劳动去获得;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会得到更大的幸福和快乐。在第一章的阅读中,我深深地发现,老师要善于观察,并把观察的记下来,学会分享。要做一个会写故事的老师,任重而道远。

让故事能够说话,就是以生动贴切的小故事为切入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无形中把美德与力量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于是,王老师尝试在晨会中让故事说话,他能够把班级的事件故事化,和学生一起开发美好的故事,在国旗下讲故事,用故事丰盈课堂,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故事演讲,开设故事型的家长会,并在家长会中用故事答疑解惑,家长会结束前,也用故事引发思考。家校沟通不像学校教育,两个成年群体之间的沟通也无法通过健达的规范、约束和管制来完成,更不可能有谁管制谁的位置划分。身份的对等,认知的各具特色,导致两个群体间的沟通只能用双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看来,王老师的讲故事,无疑是最恰当的一种。这也让我思考,自己平时的家校沟通,实在欠缺,或是学生有特殊情况电话联系,或是小孩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电话向家长“告状”,最后事情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让家长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让学生对老师也心生害怕,适得其反。王老师的这个办法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困惑,茅塞顿开,至少我可以循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学会用故事去经营常规的德育。

后面的几章王老师主要写了从“教育叙事”到“叙事教育”。王老师认为教育叙事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揭示内隐于生活事件、教育经验以及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二是在对故事进行教育性设定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具有教育意义的 故事、生活事件、教学事件来推动学习者的品德建构,进而促进学习者道德水平的提高。从价值上来看,教育叙事推动的不再是教师自身的成长,而是师生的共同发展。想起我们学习的叙事者团队,在毛校长的带领下,始终在进行,再坚持,努力做好一件事情,令人敬佩,更值得去学习。杨雪梅老师说“世界那么大,总有些景色是是我们无法触及;教育生活那么平淡,失却了追寻总有一天我们会感到厌倦。可是,因为有颗永不放弃成长的心,无须他人成全,无须外力牵引,我用读和写的方式,就这样向着自己开出了一朵也一朵的花。”有着前辈的指引,在教育的路上我也会耐心的做好一件事,抱着初心始终走下去。

推荐站内搜索:十八大心得体会、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查询、成人高考网站报名入口、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周记、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公务员考试网官网入口、夏洛的网 读后感、中秋节的古诗10首河南自考网上服务平台、绿豆芽观察日记8天、

《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做有故事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0612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