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一句话》(精选14篇)
《加了一句话》 篇1
设计一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有创意地表情达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读书办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并有所感悟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要求
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2.读一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找找盲妇人乞讨过程中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再把课文最后一段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存疑待查。
4.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群体解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啥问题没有解决。
2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疑重点。
3学生群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不同情况,重点讨论:为啥在“我啥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季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
理解“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抒发。
四、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1说说自己都收集了哪些广告词,最喜欢哪一条,为啥喜欢,让学生在评价、欣赏中体会怎样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2课后设计广告词,在学习园地上交流(广告词写作范围:①为希望工程献爱心;②保护环境;③保护学校花草树木。)
设计二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突出重点,强化综合”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过程,力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题切入,直奔重点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插图,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简要简介画面,导入 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诗人在老妇人“我啥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啥话?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为啥加了“春季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
比较阅读,是放手让学生在自读中比较,在合作讨论中比较,老师只作适当的点拨。
二、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故事内容比较。自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啥不同,为啥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 悟到的。
2重点词句比较。仔细读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啥不同:(1)“我啥也看不见!”(2)“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3朗读训练比较。
(1)反复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2)通读全文,想像“春季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啥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联系上下文理解“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加了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讨论交流,感情朗读
1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先小组后全班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及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最后一段。
四、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请一位同学当记者,对全班同学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一句话的含义,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2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加了一句话》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啥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啥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1、sh6n m6i b0 m$
绅 枚 币 魔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啥也看不见。 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季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啥?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啥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季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啥也看不见”,想到 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也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啥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啥?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附:板书:
19 语言的魅力
春季到了,
我啥也看不见。
《加了一句话》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啥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啥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1、sh6n m6i b0 m$
绅 枚 币 魔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啥也看不见。 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季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啥?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啥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季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啥也看不见”,想到 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也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啥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啥?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附:板书:
19 语言的魅力
春季到了,
我啥也看不见。
《加了一句话》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啥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啥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1、sh6n m6i b0 m$
绅 枚 币 魔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啥也看不见。 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季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啥?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啥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季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啥也看不见”,想到 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也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啥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啥?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附:板书:
19 语言的魅力
春季到了,
我啥也看不见。
《加了一句话》 篇5
之三
白晓霞
一、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朴实,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的内容能深深地打动读者,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四个字,却使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这种魅力。
三、教学目标 :
根据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辑意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有创意的表情达意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话中有所感悟,并尝试运用语言。
四、教学过程 :
(一)、课题切入、引入重点
1、导入 课题,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打动学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
3、点出语言的魅力,并质疑、归类(从题目入手“加了一句话”加的内容是“春季到了”,却使事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语言的魅力)。
问题梳理①文中啥语言有魅力。②语言有啥魅力。③语言怎么有魅力。
(二)、深入课文、体验研究
1、小组讨论问题
汇报(“春季到了”有魅力)
2、共同研究问题
(让学生标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前后变化,明白是语言的魅力使他们有了这样的变化)
指导朗读、假如作者是诗人(以第一人称读),读1、2自然段,注意语气、停顿
自读、点读。
3、共同体会语言怎么有魅力、语言有真情,所以有魅力,假如你是行人看到牌子会到啥,小组内互说、自由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迷人的春季和突然的转折啥也看不见,不由的对老妇人的同情)
4、体会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出示公益广告说说哪儿能体现情。
污染的鱼在呼唤:“别吃我,有毒”。
砍伐了“我”,您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三、跳出课文运用语言出示图片一棵奇形怪状的树旁边树着一块木牌,写着“禁止入内,违者罚款”。树被栅栏围着,要求学生换换内容(并评价、修改)
反思:
第一次读课文时内心深处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不知是被诗人的才华,还是行人的善良,还是对那位佝倭的、失明的老人的同情或者欣慰,一种冲动想尽快和小孩们上这一课,于是备课,而且是充分的备课……
课堂上的我有些害羞,更多的是满足。范读时,静静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小孩们的呼吸声似乎也飘远了。刚读完,小孩们热烈的掌声,让我羞涩,有些不知所措,但我相信,我的朗读远远不如课文内容更能让他们感动,自读时小孩们读到“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时,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表情让我读懂他们的内心。语言有魅力的原因在于它有情。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
本课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课堂最后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语言即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孩们的广告词让我满有一种满足感,他们说到:保护我,就是保护人类自我。
爱护我吧,我会带来绿色
如果这棵树是你,愿意受伤害吗?
我已经被缠得够累的了,请你不要……
我之所以满足,是因为小孩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并用他们稚嫩的心表达出他们的情意,这节课不由得使我想到: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点,而且都可以延伸到生活里面,学习每课之前,我们必须将这个点和面联起来。
《加了一句话》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啥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啥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啥也看不见。 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季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啥?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啥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季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啥也看不见",想到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也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啥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啥?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加了一句话》 篇7
福建 傅结龙
------------------------------------------------------------
设计一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有创意地表情达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读书办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并有所感悟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要求
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2.读一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找找盲妇人乞讨过程中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再把课文最后一段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存疑待查。
4.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群体解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啥问题没有解决。
2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疑重点。
3学生群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不同情况,重点讨论:为啥在“我啥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季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
理解“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抒发。
四、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1说说自己都收集了哪些广告词,最喜欢哪一条,为啥喜欢,让学生在评价、欣赏中体会怎样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2课后设计广告词,在学习园地上交流(广告词写作范围:①为希望工程献爱心;②保护环境;③保护学校花草树木。)
设计二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突出重点,强化综合”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过程,力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题切入,直奔重点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插图,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简要简介画面,导入 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诗人在老妇人“我啥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啥话?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为啥加了“春季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
比较阅读,是放手让学生在自读中比较,在合作讨论中比较,老师只作适当的点拨。
二、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故事内容比较。自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啥不同,为啥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2重点词句比较。仔细读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啥不同:(1)“我啥也看不见!”(2)“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3朗读训练比较。(1)反复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自己的感受。(2)通读全文,想像“春季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啥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联系上下文理解“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加了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讨论交流,感情朗读
1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先小组后全班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及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最后一段。
四、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请一位同学当记者,对全班同学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一句话的含义,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2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
《加了一句话》 篇8
之一
福建省安溪县风城学区 傅结龙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林润生
设计一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有创意地表情达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读书办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并有所感悟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要求
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2.读一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找找盲妇人乞讨过程中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再把课文最后一段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存疑待查。
4.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群体解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啥问题没有解决。
2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疑重点。
3学生群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不同情况,重点讨论:为啥在“我啥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季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
理解“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抒发。
四、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1说说自己都收集了哪些广告词,最喜欢哪一条,为啥喜欢,让学生在评价、欣赏中体会怎样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2课后设计广告词,在学习园地上交流(广告词写作范围:①为希望工程献爱心;②保护环境;③保护学校花草树木。)
设计二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突出重点,强化综合”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过程,力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题切入,直奔重点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插图,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简要简介画面,导入 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诗人在老妇人“我啥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啥话?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为啥加了“春季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
比较阅读,是放手让学生在自读中比较,在合作讨论中比较,老师只作适当的点拨。
二、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故事内容比较。自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啥不同,为啥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 悟到的。
2重点词句比较。仔细读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啥不同:(1)“我啥也看不见!”(2)“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3朗读训练比较。
(1)反复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2)通读全文,想像“春季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啥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联系上下文理解“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加了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讨论交流,感情朗读
1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先小组后全班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及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最后一段。
四、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请一位同学当记者,对全班同学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一句话的含义,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2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加了一句话》 篇9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啥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季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
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啥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啥作用?为啥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啥,还有啥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啥在“我啥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季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啥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啥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季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啥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啥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季来了,我啥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季,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季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季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啥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五、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加了一句话》 篇10
第四课 加了一句话
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啥会这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啥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啥?
(2)这一段写啥?
(3)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4)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3.学习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季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啥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啥?
(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1.完成练习册。
《加了一句话》 篇1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啥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季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
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啥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啥作用?为啥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啥,还有啥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啥在“我啥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季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啥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啥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季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啥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啥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季来了,我啥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季,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季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季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啥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五、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加了一句话》 篇1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啥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季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
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啥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啥作用?为啥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啥,还有啥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啥在“我啥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季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啥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啥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季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啥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啥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季来了,我啥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季,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季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季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啥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五、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加了一句话》 篇13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啥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啥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1、sh6n m6i b0 m$
绅 枚 币 魔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啥也看不见。 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季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啥?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啥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季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啥也看不见”,想到 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季到了,我啥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也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啥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啥?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附:板书:
19 语言的魅力
春季到了,
我啥也看不见。
《加了一句话》 篇14
之二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黄世珍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啥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季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
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啥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啥作用?为啥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啥,还有啥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啥在“我啥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季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啥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啥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季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啥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啥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季来了,我啥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季,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季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季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啥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五、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推荐站内搜索:笑猫日记读后感、准考证打印入口官网、2021高考试卷答案、清明节周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榜样2观后感、吉林自学考试成绩查询、优秀日记300字大全60篇、中国卫生人才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