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学生在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看一看"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从不同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在通过"节日广场"这个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巩固学生所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形状可能不同以及上一单元所学乘法口诀;并利用节日气氛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安排所有学生都参与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虚拟主机观念.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他们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办法不明确,观察比较笼统,观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材从学生个体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本册的教学内容是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椐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进而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看一看(一)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1课时
看一看(二) 辨认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1课时
节日广场 练习课 1课时
机动 查漏补缺 1课时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积极参与观察活动的意识,发展他们的虚拟主机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难点:
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展虚拟主机观念.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第二层次: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三层次:体验有序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引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桌子,交流观察到的桌子的形状.(2)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3)小结.
2.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1)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2)小组汇报交流.
在汇报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序观察的好处,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表述正,侧面和上面.
(3)小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三.小游戏.
书中p26的连一连.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啥
2,学完后你有啥想法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体验用同样多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培养学生知识类推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几个正方体搭成简单的物体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完"看一看(一)"后开始学习的.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会辨认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平面图.
第二层次:通过拼搭,体验不同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或上面)形状可能相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片,引出图中笑笑,淘气,机灵狗在从不同角度观察由3个正方体搭成
的简单物体.
2.请学生拿出自备正方体积木,拼搭成书上形状,分别从上面,正面,侧面进行观察.
3.独立完成p28"连一连".
4.组内交流.
5.全班汇报.
6.小结.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小组活动:用3个正方体搭你喜欢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汇报交流.
三.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五.总结:
学生在小组内谈体会和收获.
第三课时 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3.联系教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1.熟练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一堂复习课.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层次: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国庆节刚刚过去,相信小孩子们和自己的亲友一起过了一个热闹的国庆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节日的喜悦 (板书课题)
二.探索学习.
1.出示第一幅主题目图.
2.学生活动.(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把算式写在堂上练习本上)
3.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独立完成"下面三幅图各是谁看到的 ".
6.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交流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四.总结:
今天你有啥收获
第四课时 机动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2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怎样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怎样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怎样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办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2)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啥话?
生1:我也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3:我也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进而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进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积极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 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虚拟主机观念。
3、情感目标:,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评价。
【学习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与学具】
积木、长方体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 课前游戏 复习方位
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啥呢?”(耳朵)
师:为啥能看到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节奏越来越快。)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
1、 观察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看戴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更好的朋友呢?
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啥特征。
师:你能和大伙说说你站在哪里?看到啥吗?
师: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啥?
2、 小结揭题
师:像这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
1、 集体观察 汇报交流
师:现在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大家全体起立。想一想你现在在老师的哪一面,看到啥?换一个你喜欢的位置,看看有啥不一样?如果老师蹲下来,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啥?
2、观察长方体,再次验证规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漂亮的盒子,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到,我们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间,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来试试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了几个面,这些面各是啥颜色的。
坐自己的位置不动,看能看到几个面?
想不想站起来看看,哪几个面?分别是啥颜色的?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出示主题图 巩固练习
4认识正面、上面、侧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小结:正面、侧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课间游戏:小小木头人。
四、实践活动 延伸新知
1、四人小组观察学具
师:能够认清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后,大家想不想也像淘气那样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呢?
师: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自己的书本、文具盒、橡皮擦、书包等,告诉同组的人你看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啥?换一下位置,看到的会一样吗?
生:汇报观察所得。
2、27页练一练1、3题。(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啥样子的)
2、 自由观察教室里实物。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的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活动去观察我们教室里的其它物体,试着说在不同的角度看看有啥不一样?
生:活动后汇报所得。
机动练习:搭一搭:
用正方体学具搭一搭,想一想,再看一看,怎样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怎样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你有啥收获?
2、教师总结。
六、练习设计
回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并把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像画在美术本上,同时标明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4
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虚拟主机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虚拟主机观念,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积极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也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也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办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虚拟主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积极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办法。比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 ,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啥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虚拟主机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啥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啥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啥。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小孩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也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啥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也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啥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办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啥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孩子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啥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啥?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5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虚拟主机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办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虚拟主机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虚拟主机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虚拟主机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虚拟主机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小孩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虚拟主机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五组材料。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啥物体。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用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孩子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壶等小孩子喜欢的画面。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虚拟主机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虚拟主机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虚拟主机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虚拟主机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虚拟主机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虚拟主机概念的基础,学生的虚拟主机知识也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近。
2.发展虚拟主机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虚拟主机观念也是如此。本课就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虚拟主机,有助于学生虚拟主机概念的发展。
3.虚拟主机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孩子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积极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虚拟主机观念。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6
《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虚拟主机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办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7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怎样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8
看一看(一)
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
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虚拟主机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实现这个转化,是虚拟主机观念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9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啥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小孩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色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小孩,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也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办法。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小孩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虚拟主机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0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孙宇
张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张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两点想法: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张老师选择了自己的一段录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紧接着,看看桌子上也有一个红布盖着的物体,更加刺激了学生。揭开一看原来是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玩具—威尼熊。这时候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小孩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 ,而且张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小孩的口味。比如:在揭示桌上是啥东西的时候,张老师是这样问的“猜猜我们桌上的小客人是谁呢?”再后来在你坐的位置上观察小熊,然后“悄悄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小熊的哪个位置?” ……里面的“小客人、悄悄地”就象是讲故事、玩游戏一样。可以说张老师很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愉悦、积极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虚拟主机观念。更加注意了语言等方面一些细微的地方。而且这些情境也确实有效、可行的。
二、让每一小孩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动 。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办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虚拟主机方位的概念和知识。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办法,而是舍得花时间、虚拟主机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张老师这节课最主要就是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威尼小熊这个形象。一开始让小孩们充分地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了啥?为了引导不同方向看到的也
不一样,老师进行了“换位置”游戏,再说说你看到了啥?甚至到最后,老师让学生动手用照相机拍摄他们所看到的威尼小熊。当展示到电脑上,小孩们不得不承认四个方向的小孩子看到的小熊确实是不一样。
通过展示、交流、评析过程中,终于获得了关于“观察物体办法、方位知识、识图办法“等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
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这节课中张老师有一题是四个小孩子从四个方向观察一个水壶,然后把壶的照片和四个小孩子连一连。张老师让学生观察以后说一说就过去了。我觉得壶的前后面很容易,但要弄清壶的左右面却是比较难的。所以这里我觉得换一种形式更好。可以让小孩用肢体动作来演示给自己组的其他小孩子看,然后再用电脑显示旋转的茶壶,校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加入了游戏,还有小孩们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学生通过肢体的表现,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解决了问题,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办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虚拟主机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啥?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啥?]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也很难理解。]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啥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2、教学第67页的例1
(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生:没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恐龙玩具。
(2)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课件出示图片)
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
生齐答:小红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后面。
(3)请男同学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学在小猫的角度思考:你们分别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个面。(课件出示图片)
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
女生:小猫看到的是大象的左侧面。
[反思: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选择位置,拓展延伸
1、.观察放在讲台上的教具箱
(1)小测试。
师:上课前,很多同学问我,这个箱子里有啥?我现在想用它来测测我们班上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注意力最集中。不过有个小要求:每个同学在位置上坐直了观察箱子。能不能左偏偏、右偏偏呢?
生:不能。
师:好,开始。测试一:这个教具箱,你知道是哪个班的吗?
生1:教具箱是三年级5班的。
师: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只有左边的学生举手了。
师:测试二:你知道这个教具箱是生产日期吗?
生2:是2004年7月生产的。
师:同意的也请举手。
这时右边的学生举手了,而且左边也有同学举手。
师提问一个左边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3:我是猜的。
师:怎么猜的?
生3:因为首先我是看到教具箱的左侧面写了班级,所以我知道了是5班的。现在我看不到,右边的同学都同意生2的答案,所以我猜是对的。
师:你真是个聪明灵活的小孩。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来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具箱可能看到不同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些神秘感,因为我把班级和生产日期分别贴在教具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我提出测试一后,左边的同学立刻说出了答案,坐在右边的同学有些纳闷。这时如果我反问一句:右边的同学为啥没有一人举手呢?就更到位了。当我提出测试二时,于是我问左边一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是猜的,我肯定了他的灵活。实际上,如果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上而言,应该再引导学生说出他根本看不到教具箱的右侧面。进而自然地得出以上结论。]
(2)给教具箱拍三张照。
课件出示:
第一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
第二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和左侧面;
第三张既要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右侧面还要能拍到上面。
师:先想想你该站在啥位置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遇到困难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下座位观察讨论。
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2分钟后,我们开始拍照。
第一张:
生1带着我站在教具箱的前面,我让他先看看相机中的取景图,师问:这个图片大小合适吗?
生1:还可以大一些。
师:那我们应该…
生1:走近一点。
旁边的学生也围上来,我们一起确定了以后,按下了快门,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
生2:应该站在左边的前面一点。
师:请你上来选好拍照的位置,好吗?
生2:好
生2和我一起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第三张:
生3:应该站在讲台上。
师帮助她爬上讲台,并鼓励她独自拍下照片。之后和她一起看照片,却只能看到右侧面和上面。师把相机上刚拍的图片送给前排的学生看后,问:符合要求吗?
生:不符合。
师:那要站在哪里拍呢?
生4: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
师:很有创意。只是如果我们可以不搬下来,也能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就更好一些,再想想吧。
这时,学生也开始了第二次的讨论,约30秒以后,
生5走近教具箱观察后选定了右前方,说:老师在这可以吗?
师微笑着递过照相机说:你试试吧。
生5和我一起拍下了照片。
生5不好意思地说:就是看不到上面。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看到上面呢?
生6:可以站在3组1号的课桌上拍。
生6站在课桌上,拍下了照片。说:还是看不到上面。
师:谁是全班最高的小孩?
大家推荐出学生7。
生7站上课桌试了一下镜头说:老师,还要移动一下课桌。
生7与我一起拍下了第三张照片。
师: 同学们拍的照片符合要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谜底很快就会出现。
学生欢叫着一张张检验后,欣喜地笑了。
师:谢谢大家帮助我拍到了三张精彩的照片。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我最满意的,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让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更和谐,让新课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得到较为完美的体现。(一)以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办法。(二)特别是让学生根据照片要求去选择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三)拍第三张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带者学生一次次地尝试和思考,到最后讨论出:只有站在课桌上才能同时拍到教具箱的那三个面。也有学生提出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很有创意。当然这一环节的活动组织还可以稍稍紧凑一些,我的语言表达还可以更精练。]
2、观察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长方体。
师:这儿还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正面是啥颜色?
生:红色。
师:上面呢?
生:绿色
师请前面的学生摸摸侧面。其他同学说出颜色。
师变换放置的位置问:刚才正面是红色,为啥现在变成了兰色呢?
生8:因为老师转动了长方体,现在正对着我们的是兰色。
师:对了。这是一个长方体模型,跟我们前面观察的图书箱、冰箱不一样,正面和其他面难以区分,我们就把正对着自己的面叫正面。
[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知道了怎么样确定长方体模型的正面。其实设计时还有让学生思考: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来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但是呢考虑到拍教具箱的第三张照片已经渗透,而且难度较大,时间也会不够,所以省略了。]
四、联系实际,应用生活
1、猜同学
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班有一个人经常会默默地捡掉教室里的纸屑,老师悄悄的拍下了一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捡纸屑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
生:想
师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
师也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师:为啥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
生:正面(课件演示正面。)
此时教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为大家服务。
2、猜物体
师出示一张微波炉背面的照片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
师也出示微波炉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等
师出示微波炉正面的照片。
生笑着大声齐答:微波炉
师:你们为啥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物体,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3:因为看的位置不同。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小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学和微波炉的样子也就不同。
[反思: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发展。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虚拟主机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虚拟主机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虚拟主机概括能力。]
2、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情境创设(课件演示)
(1)出门时笑笑和淘气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个面?
生1:后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2:侧面是笑笑看到的。
(2)到同学家门口时,小熊出来欢迎,出示小熊正面和侧面图,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生:正面是淘气看到的。
(3)同学倒茶给他们喝后,出示茶壶的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图片,三个人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连线)
生3: 正面是笑笑看到的。
生4:左侧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齐答:右侧面是同学看到的。
(4)看到漂亮精致的茶壶,文静的笑笑凑过去看了看茶壶的上面,调皮的淘气却拿起茶壶去看看它的下面。分别出示茶壶上面、前面和下面的图片,请学生指出是谁看到的?
女生齐答:茶壶上面是笑笑看到的。
男生齐答:茶壶下面是淘气看到的。
[反思:通过创设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生活情境,让练习回归生活,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
五、师生共议,全课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只要你去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教学总体反思]: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虚拟主机概念的基础,学生的虚拟主机知识也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看实物、动画演示等,恐龙的知识简介、积极捡垃圾的学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近。
2.虚拟主机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如,给拍教具箱三张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教具箱,和同组的小孩子交流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积极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虚拟主机观念。
3、总之,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挖掘和发展了教材,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地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愉悦的,也是思考着的。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具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怎样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怎样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怎样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办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啥话?
生1:我也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3:我也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积极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照相机、电脑、实物投影仪、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也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也称为“侧面”。板书:“正面 后面 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 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孩子,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啥?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啥?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啥?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啥?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啥?引导学生说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么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啥?(观察恐龙)他们是怎么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啥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啥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 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啥知识?
五、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后面 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4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进而积极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也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办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Lenovo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也怎样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怎样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也该怎样编排?怎样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推荐站内搜索:自考查询、成人高考分数线、吉首大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成人本科专业有哪些、近10年考研国家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军训日记200字、红船边的思政课观后感、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