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精选17篇)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玩具车四辆。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若干。
3.学习资源课件。
活动重点
比较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
活动难点
感知图形与生活相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玩具车,引起婴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神秘的百宝箱,请小孩子到上面来摸摸。
师:小孩子在家都是怎么玩的呢?为啥它们都会向前跑呢?(都有轮子)
(二)基本部分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其他物体也有轮子。
师:除了小汽车有轮子,你们见过身边还有啥东西有轮子呢?
2.出示图片,结合婴儿回答,引导婴儿感知生活中其他带有轮子的物体。
火车、自行车、轮椅、旱冰鞋,等等。
3.轮子的形状和作用。
师:小孩子,你们仔细看这些轮子都是啥形状呢?
圆形。
4.通过比较,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师:如果我把轮子换成三角形和正方形,你们觉得可以吗?为啥呢?
我有一位动物朋友,它就想把圆形的轮子改成三角形、正方形,让我们来帮帮它吧。
5.通过积木进行操作,感知圆形适合做轮子。
师:后面有很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小孩子现在自己动手操作下,看哪个图形适合做轮子。
(三)结束部分
1.老师进行总结。
请拿各种轮子的小孩子到前面,结合课件,验证哪个图形适合做轮子。
师:为啥是圆形适合做轮子呢?
结论:因为圆形没有边和角,没有东西阻碍它向前运行,而正方形和三角形有边和角,会阻碍运行,所以圆形适合做轮子。
2.带领婴儿到操场观察其他带有轮子的物体。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2、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3、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培养婴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拼插积塑、纸张、纸筒、塑料珠、布片、各种有连接的生活用品。
2、知识经验准备:婴儿有一定的连接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婴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孩子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你是用啥办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分类
(1)操作探索
师:请小孩子每一种材料都连一连,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孩子,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婴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在这个环节中,婴儿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感受物体间连接的各种办法。斯咏连接纸筒,他先是将夹子都夹在纸筒上,然后也拿了一个纸筒比划着,比划后他将夹子都拿下来,将两个纸筒靠在一起,用夹子夹住,他就这样一个纸筒一个纸筒连着夹成一串,他说:这是蜈蚣。
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中的分类打下铺垫。)
(2)经验交流
师:请小孩子来说说,你连接的是啥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婴儿简介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婴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婴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师: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
引导婴儿根据需要辅助物与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婴儿进行分类,重点鼓励婴儿说说为啥有的物体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婴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了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本身的特征。如果这个活动直接引导婴儿进行分类,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婴儿的经验,婴儿在分类中能进一步感受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特点。)
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孩子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连接时要认真观察它们是怎么样连接起来,连接处藏着啥秘密。
B、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孩子和听课的老师。
(2)婴儿操作探索
教师重点引导婴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这个环节婴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奕馨小孩子对杯子与杯盖进行连接很感兴趣,旁边的谢诗蕾发现了一个塑料杯中有一个过滤网,奕馨看到了也把过滤网拿过来,她比划了半天,告诉我:"陈老师,这个网不能放在我的这个杯子里。"我问她为啥,她说:"因为杯子比较大,过滤网比较小,会掉下去。"在这个环节中,婴儿有的将笔的各个零部件连接组合起来;有的连接风车;有的连接各种杯子……他们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在连接中,婴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3)婴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么样连接的?
请个别婴儿向大家简介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婴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由于婴儿在上一个环节中的操作探索很认真,所以在本环节中,婴儿的发言很积极,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
4、在比对中提升连接的经验
师:小孩子都发现了不同物体连接处的秘密,连接处的秘密一样吗?为啥杯子有的直接盖上去,有的是螺纹的?是不是同样在连接处有螺纹的物体都能连接起来呢?
(1)请个别婴儿对比操作,教师引导婴儿了解。
师:请一个小孩子来试试,这个瓶子的瓶盖是哪一个呢?
请一婴儿从一堆瓶盖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盖。
师:物体的连接是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的,而且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们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
(本环节我主要选择用螺纹连接的不同物体让婴儿比较,引导婴儿发现虽然这些物体都是有螺纹的,但是呢它们并不是都能连接在一起,而是还要通过设计,在大小、螺纹的疏密等方面的考虑,物体才能紧密连接起来。
但是呢,本环节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让小孩来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2)比较不同杯子的不同连接的不同便利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有杯盖的杯子,请小孩子看看它们的杯口和杯盖各是怎么连接的。
教师引导婴儿观察杯子和杯盖连接处的不同特征。
师:以前为了不让杯盖掉下来,杯子和杯盖是用绳子绑的,而现在人们根据材料的不同将杯口的连接处设计成只要压一压或拧一拧,既牢固也方便。
师小结:今天小孩子通过连一连、看一看,知道了我们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婴儿比较不同杯子的连接变化,小孩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言十分踊跃。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不同连接特点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便利。)
6、活动延伸
教师抛出问题:怎么样解决剪刀给小孩子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性;怎么样解决老师笔帽常常在使用后找不到的问题。
教师鼓励婴儿向发明家学习,尝试运用连接的秘密改进我们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各种物体。
(延伸环节,我给婴儿布置了任务,保持了婴儿探索连接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婴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婴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婴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婴儿园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抓住了婴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婴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此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方面
1、选择适宜的材料,激发婴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婴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连接"是婴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婴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无一不是需要连接的,因此,我提供给婴儿的活动操作材料都是婴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各种瓶子、杯子、笔、包装盒、玩具等等。婴儿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虽然这些物品的连接没有啥难度,但是呢在活动中他们仍操作得兴趣盎然,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内容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婴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婴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针对"连接"这个活动内容,我根据大班婴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婴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三条目的: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③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引导小孩进行连接操作,如:在第一个环节的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鼓励婴儿将各种物品连连看,从中发现了有的物体的连接是需要辅助物的,有的物体的连接是不需要辅助物的。虽然这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重点是让婴儿通过这个环节的比较发现引发婴儿探索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秘密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婴儿通过连接各种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连接处的各种秘密。在第三个环节中,婴儿有了前两次的探索经验,教师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婴儿通过比对,进一步感受到虽然连接处的秘密很简单,但是呢我们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有了连接处的小小发明,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婴儿逐渐产生了对科学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发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导语,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教师都要设计好具有承上启下、富于启发性的指导语。婴儿虽然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但是呢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语的启发下,婴儿的关注点始终在探讨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秘密上,在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下,婴儿能积极积极地参与大家的谈论,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连接处的秘密。虽然,后排的婴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他们也很认真地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二、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是呢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还不是很充分,应再多准备一些操作性强的物体,在引导婴儿进行比对时,应该选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需要婴儿反复比较才能连接的物体,这样婴儿的探索会更具积极性。
2、教师在关注婴儿时还是比较关注眼前的婴儿,师幼互动中前排的婴儿做得比较好,由于后排的婴儿比较远,班级常规也要求婴儿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个别婴儿的参与更多的是倾听老师与同伴的对话。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寻找有效的办法,使全体婴儿的学习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学习更具自主性。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办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孩子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婴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啥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办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婴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婴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婴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啥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婴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啥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办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办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婴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小孩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婴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办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婴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婴儿行为二:大多数婴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办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婴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婴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啥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办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办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啥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啥原因。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发展婴儿的观察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发婴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4、激发婴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来创作美工作品。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叶子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不同形状的叶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美书创作。
活动准备
1、带婴儿参观植物园,收集各种落叶。
2、录音机、磁带、彩条、大画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小孩子你们喜欢叶子吗?(喜欢)你们想了解叶子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和叶子做朋友,一起来认识它,了解它。
二、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把婴儿分五组,每组摆放一蓝叶子供婴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啥?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婴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婴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啥?同时让婴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组织婴儿观察松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让婴儿说说是啥形状的有啥用处,婴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4、发展婴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婴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彩条上,挂在脖子上。
三、游戏活动,提高婴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婴儿听音乐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婴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婴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四、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季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啥样的?”启发婴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婴儿自由表现。
根据婴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婴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有关联性的物体进行匹配。
2、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相关联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婴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连线笔,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有好朋友吗?说一说好朋友是谁?为啥你觉得你们两个是好朋友?
2、小结:好朋友都喜欢在一起,有啥美食、好玩的东西和高兴的事情,愿意和好朋友分享;遇到困难的时候,好朋友之间会互相帮助。
3、如果没有好朋友,会感觉怎样呢?
二、帮物品找朋友,理解关联性的含义
1、小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有好朋友,但是呢不会说话、不会动的一些东西或物品,它们有没有好朋友呢?
2、桌子的好朋友是啥?(椅子)为啥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谁是VCD机的好朋友?为啥它们是好朋友?可以依次说出碗、瓶子、电视机、录音机、画笔、锁等,请小孩子帮它们找一找好朋友,并说一说为啥它们是好朋友。
3、小结:有的物品吸一个好朋友,有的物品不止一个好朋友,如果这些物品的好朋友不在一起会怎样?
三、自主发现相关联的一组物品
1、请婴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谁和谁是好朋友,并说一说为啥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婴儿把是好朋友的几个物体连起来说一句话
四、出示挂图。完成上面关联性的对应连线
1、请婴儿看挂图,让好朋友们拉拉手,完成连线
2、把三个好朋友连起来说一句话,再想一想每一组物品还有没有好朋友。如:雨-雨鞋-雨伞的好朋友还有雨衣。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婴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培养婴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婴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样?为啥漂亮?
看到花你感到怎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婴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婴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啥?可以用来做啥?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啥?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啥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啥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婴儿绘画:花的礼物
4.婴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花?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办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办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办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婴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办法。
1、师:小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婴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孩子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啥办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
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办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婴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办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婴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办法。
三、通过Lenovo、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婴儿猜测这是根据啥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啥动物设计的?(乌龟)为啥?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婴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啥?(鼓励婴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婴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婴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婴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婴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啥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怎样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孩子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啥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怎样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婴儿积极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养婴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大胆表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活动的乐趣。
4.培养婴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婴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婴儿积极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
1.各异的树叶,有真的树叶,也有用色纸剪的树叶。
2.各种颜料让小孩们印树叶。
3.营造宽松、自由、有序的活动区域。
活动过程
我带领小孩们到公园里观察树木,捡拾各种树叶,小孩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1、豆豆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捡到了一片树叶,看,它变成啥了?
2、我拿起这片叶子让小孩们观看。
3、小孩们说:老师,你们想不想也使你们捡到的树叶变一变呢?你准备把你的树叶变成啥呢?
婴儿根据树叶添画造型:
1、把自己捡到的树叶用双面胶贴在纸上。
2、用记号笔、蜡笔大胆构造、想象。
3、可选择一片或多片树叶自由组合创造。
4.给树叶画上手,脚,让它变成一片会跳舞的叶子
师生交流分享:
1、让婴儿展示,简介作品,对婴儿的创造意识给予肯定,增强婴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体验和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2、鼓励婴儿大胆地响亮地简介,语言能完整、流畅。
3、老师对婴儿的今天活动情况作适当评价。
4、共同收拾各类教玩具。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9
婴儿园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轻重,让婴儿感知、学习比较轻重的办法。
2.让婴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
3.提高婴儿的感知觉能力。
婴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1.衣架一个
2.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三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
3.一大一小积木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按3、6、10数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篮球、铁球、iPhone、梨、桔子
5.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中学习怎样使用天平
婴儿园教案活动过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让婴儿观察并提问:
师:小孩子,你们知道这是啥吗?(衣架)它有啥作用?(挂衣服用的)现在我挂在前面,它处于啥位置?(水平)。请小孩子再看:我在衣架的一侧挂上一袋橡皮,你们观察衣架有啥变化?(挂橡皮的一侧下垂)为啥会有这种现象?(挂橡皮一侧重,另一侧没挂物品的轻),你们在看,我在衣架另一侧挂一把尺子,你会发现啥变化?(挂尺子的一端下垂,挂橡皮的一端翘起来)为啥会有这种现象?或这说明了啥?(挂尺子的一端比挂橡皮一端重)
师:小孩子非常聪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挂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轻的一端上翘,衣服架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二、出示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来比较轻重
(一)
1.教师:我这里有三个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子)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婴儿:装满水的重;装半瓶水的轻;空瓶子的最轻(利用目测)
教师:请婴儿验证,用手掂一掂,感知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
2.按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排序
教师:现在,小孩子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你按由轻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轻排序。请个别婴儿操作
(二)
1.教师:矿泉水瓶透明,小孩子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轻,我这里还有三个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们怎么分辨哪个罐重?哪个罐轻?(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一个装半罐)并按由轻到重顺序排起来。
2.一大一小的积木
3.大小、形状相同、块数不同的积木(3块扎一起;6块扎一起;10块扎一起)
4.婴儿自由看、玩、掂,比较轻重并排序。
5.师幼一起验证婴儿操作,总结: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轻,装半瓶水的较轻,装满水的最重;相同的积木,大的重,小的轻;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数多的重,块数少的轻。
三、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师:请小孩子猜一猜,哪个沙包重,哪个轻?
2.篮球、铁球
师:这两个球,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3.大小几乎相同的iPhone、桔子、梨
师:这三个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办法很难比较,我们用啥办法来比较这三个水果的轻重呢?来小孩子动手玩一玩。
(二)婴儿玩
1.集体讨论:为啥大的棉花沙包轻,小的豆子沙包重?为啥大的皮球轻,小的铁球重?
2.请个别婴儿验证怎么样比较iPhone、梨、桔子的轻重(用天平秤,称一称)
四、比赛
两组比赛:不同轻重的物体混放,每一种两个,每组婴儿协商每人排一种,比较同类物体的轻重,分别摆放在两个写有轻重的箱子里,快、对的那一组为优胜组。
另换两组比赛:不同轻重、不同类物体混放,请婴儿用掂、称等办法,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为优胜组。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积极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找好有苔藓的花圃、田间路边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要去找找苔藓,可以采摘。
二、婴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婴儿一起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婴儿(婴儿食品)有意记忆。
三、交流经验
——你找到了苔藓了吗?它长在哪儿?啥样子的?象啥?(让婴儿边观察边讨论。)
——请你找一找苔藓的根、茎、叶。谁也有根、茎、叶?
四、婴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婴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婴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因此人们走路要小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婴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
活动建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婴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婴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活动延伸:
1、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上水石”总保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办法。激发婴儿探索欲望,培养婴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婴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孩子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啥?(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孩子用手摸一摸。是啥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啥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孩子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啥?(毛巾)这是啥?(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孩子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啥现象。(气泡产生)小孩子,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啥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孩子说一说啥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孩子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也是一种啥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孩子看,这是啥?(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也多也快?(表扬婴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办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强化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婴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好,请小孩子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孩子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孩子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孩子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啥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贝做游戏。
1、教师:小孩子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么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孩子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婴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孩子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孩子来说说是啥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啥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呢?会无法生存。
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孩子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父亲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孩子说说他们在做啥?(婴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式制造“彩虹”。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3.培养婴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婴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婴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制造“彩虹”的材料: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七彩颜料等。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有个小孩子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看到过一条美丽的彩虹,可是它一会儿就消失了。这个小孩子感到很遗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
――启发婴儿为这位爱彩虹的小孩子想办法。
2.人造彩虹的诞生。
――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婴儿想出各种办法尝试制造“彩虹”。如:房间里的彩虹。在浅盘里装上水,把镜子斜放进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使太阳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的角度,“彩虹”就会出现在墙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盘水上放一滴油,也会有产生“彩虹”效应,但这需要耐心调整观看的角度。
笔杆彩虹。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虹”了。
3.交流实验结果。
――制造出“彩虹”后,请婴儿互相欣赏。
――引导婴儿与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
――我们不仅帮助了那个小孩子,而且连我们自己也能轻松地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了。
活动建议
1.人造彩虹的制造方式多种多样,应鼓励婴儿大胆尝试,使他们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若婴儿对制造彩虹的过程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延长活动时间,允许小孩充分探究。
3.其他制造彩虹的办法: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雾器,能形成“彩虹”:将七种颜色的油画颜料滴进水里,用小棍轻轻搅动,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花纹,将白纸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颜料印到白纸上,晾干后成为彩虹画。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3
活动目标:
1、让婴儿通过观看录像,欣赏、观察风筝,激发婴儿制作风筝的欲望,学习风筝的简单制作办法。
2、通过活动,让婴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风筝。
2、风筝会现场的录像。
3、录音机、录音带。
4、教师制作的风筝作品一个
5、制作风筝的材料(楟秆、不同形状的纸、彩带)若干、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引导语:小孩子,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
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
小孩子见过风筝吗?见过啥样的风筝?请为小孩子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欣赏、观察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制作过程。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风筝,想请小孩子欣赏一下,看看哪些是你们见过的,哪些是你们没见过的,它们是啥样子的?(婴儿欣赏)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把它拿过来。
提问:1、你为啥喜欢这个风筝?
2、你知道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么样做成的吗?(引导婴儿发现风筝的对称美)
(三)看录像,激发婴儿制作风筝的愿望。
引导语:小孩子这么聪明,表现的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件礼物,你想
不想知道是啥?在给你们礼物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风筝会是哪一天吗?闻名世界的风筝之都是哪里呢?每年的4月20日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都会来潍坊参加国际风筝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就是风筝会现场的录像,请小孩子仔细的看一看。(放录像)提问:录像里有啥样的风筝?看完录像你有啥感受吗?
(四)尝试制作风筝,体验合作的愉悦。
引导语: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风筝会了,你想不想也制做一个美丽的风筝
去潍坊参加风筝会呢?那么你想制作一个啥样的风筝?(鼓励婴儿大胆想象创新)那还等啥?老师为小孩子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孩子尽量制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制作有困难可以两个或三个小孩子一起制作,制作完毕以后,请将垃圾收到小盆里。(婴儿动手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放轻缓、优美的音乐。
(五)展示、欣赏作品。
引导语:小孩子,请将你们制作的风筝带过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
制作的是啥风筝,是怎么样制作的?咱们来个风筝展示表演吧。
(六)结束部分:
引导语:小孩子制作的风筝这么漂亮,我们赶快到外面放飞一下,练习
练习,过几天在风筝会上大显身手。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婴儿的生活,开展婴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小孩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办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小孩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小孩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气氛,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几个人一起制作更培养了小孩的合作精神,进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4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婴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婴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啥?
2.婴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办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婴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婴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婴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办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婴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婴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婴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办法。并引导能力强的婴儿探索怎样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啥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婴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经验)
(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婴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婴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婴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婴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婴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婴儿每人一份 大记录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孩子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xiaomi)这三样东西大小有啥不同呢?”引导婴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 操作验证
请小孩子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孩子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孩子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啥?再放啥?最后放啥?(婴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婴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办法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婴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婴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婴儿观察为啥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___、___、___……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啥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婴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虚拟主机,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孩子一起往这看!”(引导婴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 解决问题
“刚才小孩子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办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婴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 结束活动
“小孩子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婴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婴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我们用这种好办法去整理我们教室里的玩具吧!”带婴儿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学做观察记录。
3.培养婴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婴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空脸盆(放入活鱼)若干,周围摆放盛水的脸盆若干。
2.海绵、布条、绉纸、白纸、水彩笔芯、粉笔、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观察记录表,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救小鱼
引导婴儿想办法给缺水的鱼送水,激发婴儿对材料吸水现象的兴趣。
二、操作
1.简介操作材料,提问:你们觉得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
2.婴儿分组实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说这些材料都有啥变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婴儿一起总结操作过程,使他们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导婴儿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导婴儿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观看课件
播放大树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课件,婴儿观察植物吸水现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茎来吸收水分的。
四、记录、交流
鼓励婴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打“?”或“×”)记录操作结果,并与同伴、教师交流,进一步巩固相关经验。
婴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案例分享 篇17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手电筒婴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婴儿的兴趣。
提问:小孩子们,这是啥手电筒发出了啥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啥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啥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啥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婴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婴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婴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呢透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啥(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齐玩一玩,光还会有啥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啥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齐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婴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婴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婴儿探索发现,培养婴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婴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齐表演。
五、活动结束,婴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推荐站内搜索:观后感300字、廉洁从业心得体会、军训心得体会300字、成人高考分数查询、中学试题、输入学生考号查询成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稿、感恩节日志、中秋节400字作文qq空间爱情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