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通用14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
【教学办法】
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本文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怎样抓住三峡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啥?
(二)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啥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啥?
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罗列了山水草木,清影猿啸,为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
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试想: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清波,却怎么可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呢?这个译文是否有问题?
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点?
明确:“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
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能否调整写山写水的顺序?
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调换。
话题二:本文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
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
(1)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形象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拓展研究
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
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言文,试与本文写景进行比较。
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
(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
(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怎样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
【教学随想】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怎样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发现、创新的强烈*。
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赏”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强化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
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人手,运用“话题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选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
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感受内容)——→研究课文(学会鉴赏)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办法,使学生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努力做到: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媒体运用】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略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
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作者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
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灯5)
四、教学过程
㈠朗读课文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
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
师:峡是啥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
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啥景物来写呢?
生:山、水
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幻灯7)
㈢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啥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啥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㈣分析课文
1、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山的语句朗读一下。思考:从句中找出关键的字词来说明山的特点。
幻灯显示一邮票作背景,请同学看一下邮票中的山与所说的特点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关键字词:连、高、陡、险、窄,根据那些特点来背诵山的语句。请一个学生来背
2、师: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也有啥独特的美呢?作者也按啥顺序来写水的呢?
请学生先来看一幅描写三峡水的动画,说说那画面中的水有啥特点,然后根据内容用书中的语言评述一下画面中的水。(抓住“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作文章,指导学法。)(——齐背)
3、如果说这是三峡水迅疾、凶险的一面的话,那三峡水也有其恬静、温柔的一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画面景物(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细嚼)。
4、师:秋季水枯谷空,这时的三峡也给人啥样的感受呢?从那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情呢?
生:凄异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㈤在感受了三峡的美后,我们边欣赏录像,边试背课文。
㈥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3
一、课文悟读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怎样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天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天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啥季节的江水,也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总之,全篇文章是122"水”为纲。因此,准确地说,《三峡》是一篇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带来沿江的壮丽景色的散文。
二、亮点探究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探究学习: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天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2.作者为啥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天,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探究学习: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天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探究学习: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隆”、“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4.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也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探究学习: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天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5.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影响极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或课外阅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探究学习:
《水经注》既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山水游记,它是后世山水游记的先导。许多诗人、文学家都借鉴《水经注》中的艺术手法,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也能明显地看出《水经注》对其产生的影响。
三、选题设计
延伸阅读《水经注·江水》中描述黄牛滩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练习五的要求,理解本段文字重点突出黄牛滩的啥特点。(文略)
研究办法:
(1)查阅工具书(教师可对部分词语提供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这段文字。
(2)比较:《三峡》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本段文字着重描述此处江段的啥特点?(提示:着重描述水道的纡曲。)
(3)《三峡》中有“朝发”、“暮到”句,本段文字亦有“朝发”、“暮宿”句,二者表现的内容有何不同?(提示:前者表现水急,后者表现水曲。)
参读书目:
《文言文选读》(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纵观历代游记作品,很少有单纯写景之作,即使像《水经注》这样一部地理著作,也常常因水记山因山记景,因景记人,同时也记故事以及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终于使得这部地理专著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摘自陈必祥《怎么样阅读游记文学》,《中文自修》,1985年第6期)
●卡片②
夏天是水旺的时候,秋天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可见,以某种景物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办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办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办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简介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景色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行景色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简介了1252条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有很*价值。
2.教师点明《水经》、《水经注》与《水经疏》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顺文章大意。
(一)学习文言文的翻译办法。
(A)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B)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C)五个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D)具体办法:
1、留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不必翻译。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这里除了“春、谪守”之外,都要保留。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2、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①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②“夫战,勇气也。”--“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曹刿论战》)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啥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3、补
(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③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弱(小),躬亲抚养。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那个表演*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阿房宫赋》)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曹刿论战》)
4、换
(替换法)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最常见的是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调换文言文的单音节词;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1)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尽了它的肉,才离去。(“断、喉、尽、去”均为一个字换为两个字)
5、调
(调整法)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进而师之。(韩愈《师说》)。--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拜他为师。
②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③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6、变
"变",就是变通。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另外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见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①波澜不惊--(湖面)风平浪静。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二)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六、作业
独立思考,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文学常识导入。
二、检测作业完成情况
1.交流翻译心得。
2.小组内提出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难点,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天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本文主要写了啥内容?全文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的是哪种景物?
明确:
三峡的山、水。
两个。
一层:三峡的山。
二层:三峡的水。
2.第二个大层次也分成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
夏天的三峡。
春冬的三峡。
秋天的三峡。
四、研读第一层次:三峡的山
1.作者集中写三峡的山的是哪一段?
明确:第一段
2.写出了山怎么样的特点?
明确: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3.作者是怎样体现三峡山的特点的?
明确: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先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来写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再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势高大狭窄的特点。
4.本文是为《水经》作注,应该重点在写水,可是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才开始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啥?
明确:因为山势造就水势,写山的特点,为写水作了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五、研读第二层次:三峡的水
研读:夏天的三峡
1.夏天的水具有啥特点?
明确: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2.在写夏天三峡水是,作者运用哪些办法去体现三峡特点?
明确:
(1)王命急宣--侧面体现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对比。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搜集关于三峡的神话传说。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办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简介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zhngxīxiāngsùyǎnzhǔ
阙嶂曦襄溯?属引
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词语:
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漱;良;肃;属引;
句子
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啥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夏:急
水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原文翻译
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
(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天和冬天,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名字:“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裳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良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属引凄异(属(zhǔ):动词。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这里指中断)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也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天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天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天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也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景色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也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天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季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季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天,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也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也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进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季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也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词类小结
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阙: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季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也不如,可作“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漱,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转,同“啭”,婉转。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注意区分绿:绿色。蓝:深青色。苍:青色(深蓝或暗绿色)。碧:青绿色。青:蓝色。
三峡郦道元是怎样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
夏季:从江水奔腾的速度描写水流湍急
春冬:从两岸的景色与江水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景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5
《三峡》教学实录
Pingming2006
教学目的:
1、结合注释及同学间的相互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品析关键字句,增强文言语感,背诵课文。
3、感悟三峡之美,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把握三峡山水的特点,通过品析,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感悟三峡之美。
教具:电脑多媒体、FLASH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课件:呈现静止的水墨画《三峡林茂图》,同时出歌《三峡的小孩爱三峡》。上课铃响后,停止放歌。保持《三峡林茂图》的画面不变。)
师:老师来自长江之畔,同学们则生长在黄河之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风情,你们能为我简介一处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景观吗?
生:壶口瀑布
师:如果说壶口瀑布能够代表黄河的雄浑,那哪里最能体现长江“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神奇呢?
生:(大声齐答)三峡
师:既然老师来自三峡,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来一次三峡之旅吧。我先为大家简介三峡:(播放课件:出示三峡地理位置示意图,首先显示白帝城图片,约两秒后缩小停在地理示意图上的白帝城处;接着显示宜昌图片,约两秒后缩小停在地理示意图上的宜昌处。最后用绿色的圆点模拟水流从白帝城流向宜昌,明确长江三峡的起止点。)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其间约两百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解说同时播放课件:播放三峡影片,内容为:三峡总貌、夔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夕照。影片最后停留在长江夕照的画面上。)万里长江以其磅礴的气势冲破巍巍夔门,截断巫山云雨,拨开西陵叠嶂,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三峡风光,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前往旅行观光。有这样一件事,当一位外国友人询问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到中国的一个地方旅行,应该选择哪里时,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三峡”。可见三峡风光的确魅力无穷。为了完成三峡之旅,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o(出课件:显示郦道元头像和《水经注》影印图,停3秒,转换为三峡背景图片,出课题:“三峡”,作者:“郦道元”。)我们游览的方式也比较特殊,郦道元是以文导游,他写了一篇名为《三峡》的文章,我们就是在品读这篇出自《水经注》的《三峡》中神游三峡。
师:首先来听听文章的内容,请听准字音,注意圈点勾画。(播放课件:背景不变,播放课文朗读。)
(生边听边看书,并在书上圈点勾画。)
师: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一读。请参阅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最好能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阅读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同时在书上对存在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与个别学生就字词理解等进行交流。)
师:我们说学贵有疑,就是要学会提问。提问有很多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自己正确理解。通过自读,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呢?大家提出来,通过讨论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
生1:我想问大家第三段中“回清倒影,绝……”字后面的那个字怎么读?
生2:应该读“yan”。
师:这位同学显然是明知故问,想提醒大家注意“巘”这个字。(生点头示意)那“绝巘”是啥意思呢?
生3:极高的山峰。
师:对。还有谁有问题要提?
生4:第二段中“或王命急宣”,这个“或”字该怎么理解?
生5:我认为是“有的”的意思。从上下文来看,我想这句话是说“有的时候皇帝有紧急的命令要传达”。
生6:第三段中有句说“悬泉飞瀑”,我想问泉怎么能“悬”?
生7:我认为这个“悬”字写出了瀑布的情态。给人的感觉很壮观。
师:哦,山上的水出动是泉,悬空是瀑,洒落是雨,非常壮观美丽。这个“悬”字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生点头)
生8:最后一段写秋季的三峡时,为啥写到猿的哀鸣?我想猿鸣应该是一年四季都有,为啥秋季的就让人觉得哀?
师:我想先问你,你是怎么知道第四段是写秋季的?
生8:我是从“霜”字看出来的。
师:哦,霜是秋季独有的特征。现在有谁能回答她的问题?
(生低头思考,无人举手)
师:看采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因为这位同学问的不仅仅是字面意思,而且涉及到对文章含义的理解。她思考问题很深人。我们一下子答不出没有关系,等到对课文深入理解后再看看能不能解答。
生9:课文的二、三、四段都是写水,怎么分了三段?
生10:是按不同季节写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不同的特点。
师:分了哪些季节?
生10:夏天、春冬和秋季。
师:二、三段写水很明显,第四段中你们可以从哪里看出是写水?
生11:“林寒涧肃”的“涧”字可以看出来。
师:看来大家很会抓关键字词,很好。
生12:课文开头说“自三峡七百里中”怎么第二段中也说“其间千二百里”?
(生低头思考,无人举手)
师:这位同学看书很仔细。大家想想我为大家简介三峡时,说到三峡的起止点是哪里?
生12:白帝城和南津关。
师:对,文中提到的江陵已经到了宜昌南津关的下游,超出了三峡的范围,路程自然变长了。
(生若有所悟。无人继续举手提问。)
师:现在大家对文章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字音准,句读清,不错。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师:由郦道元的解说来看,三峡的神奇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
生齐:山和水
师:(播放课件:“峡”字的动画)不错,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郦道元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简介三峡的。写山的是哪一段?
生齐:第一段
师: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么样的特点?
(生13朗读第一段)
生13:三峡的山连绵不断而且非常高大。
师:你是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
生1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以看出山很高。师:你谈得很好。郦道元用文字解说了山的特点,咱们能不能试着用声音来解说?例如:要读出山的连绵,我们的声音就应该稍微……(拉长的手势) ,
生齐:延长
师:对,来,试一试。(师带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学生不由得跟读起来。)那山的高峻呢?声音应该……(高扬的手势)
生齐:高上去。
师:对。(师范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生亦跟读。)我们一齐来把第一段读一遍,我希望既要读出山的特点,也要全身心投入,读得有滋有味。
(生齐读第一段)
师:我发现刚才在朗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跟着我的手势不由自主地摇晃身体,这很好。古人读书就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读出情味。我们已经读出了山的特点。这就是三峡的山,连绵高峻。那水也怎样呢?同学们在前面已经说了,郦道元分不同的季节为我们简介了三峡的水。现在请大家分为三人一组,每人选取一段,互读互评,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读得摇头晃脑。等会儿推荐到班内朗读。开始。
(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师巡查,了解进度。指点分析各个季节水的特点。)
师:大家读得是津津有味,我听了一下,很多同学已经读得不错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成果吧。谁第一个来读?
(众生举手)
师:(指名)准备读哪段?
生14:我准备读夏季的水。(朗读课文第二段)
师:(生读完后)你想读出夏季水的啥特点?
生14:很急。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还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师:哦,急到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既然江水湍急,我们朗读时语速也应该适当……
生:(齐答)快。
师:尤其是读到文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种神奇的景观在唐朝被另一位著名诗人描写得更形象生动,知道是哪首诗吗?
生:(齐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就是夏季的水,一日千里,气势非凡。请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它的气势之美吧。
(男生齐读第二段)
师:你准备读哪段?
生15:春冬这段。
师:你想读出这个季节啥样的美?
生15:我觉得春冬时候的水很清澈,而且水清、树茂、山高、草盛,让人觉得清幽秀丽。
师:好,来试试。 ·
(生15读第三段)
师:你为啥能从第三段的内容中感受到这种美?
生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春冬的水不仅急而且很清。而且我觉得瀑布写得很美。
师:那如此清荣峻茂的景色,让人读来心旷神怡。大家注意到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在尽量使声音变得……
生15:柔美
师:对,这样才能读出良多趣味。现在请女同学试试。
(女生齐读第三段)
师:秋季的三峡给你们留下啥样的印象?
生齐:哀。
师:谁来读?
(生读第四段) 。
师:前面有同学提到为啥秋季的猿鸣听起来悲哀,现在结合三峡水的特点,能解答这个问题了吗?
生16:因为秋季的三峡“林寒涧肃”,让人觉得很------
师:肃杀,萧条对吗?不错,猿鸣是人听来感到哀婉,人是因为行船于秋天的寒水中,闻听高猿长啸,不由哀从心生。既然是哀婉,我们读得时候注意语调要…… ,
生:(齐答)低沉些。
师:对。好,我想请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读这段。
(师与一学习小组同读第四段)
师:刚才我们是分段理解了这篇解说词,看到大家品读得很有兴致,老师不禁跃跃欲试。我想代替郦道元来个现场导游,请大家看大屏幕,在老师的解说中游三峡,赏三峡。(播放课件:三峡的影片,内容与课文内容相符。在影片播放中,下方显示相应文段,配古筝曲。)
(师配影片朗读课文,生赏景,有的小声跟读。)
师:三峡美吗?
生:美。
师:那就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来解说她吧。
(播放课件:三峡影片、文段、古筝曲重放。)
(师生配影片同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是声情并茂,十分有吸引力。现在我来做个小测试,大家关上书,你脑海中还留下哪些描写山水的语句?
生1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生1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师提示: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记忆力真不错,这么长一段都背下来了。
生19: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2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师:她不仅背得很流畅,而且背得很有情味。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背诵了,如果再多给一点时间,我想大家肯定可以流畅地背诵全文。其实,我最初学习本文时有一个疑问,看同学们能不能帮我解答。郦道元开始极力描写的三峡美景怎么要用“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哀婉语调结束呢?郦道元究竟还想传达三峡的啥特点?
生21:我想是因为他想向我们简介三峡景色不同的特点。 写了美景还想给我们写写不同情感的景色。
师:我原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发现这是渔者所歌,不由得Lenovo到另一句渔者之词:“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原来古三峡滩多水急,来往航船非常危险,更何况是在水上讨生活的渔者呢?他们行船于湍急的江上,耳畔传来猿之哀鸣,自然是悲从中来呀。现在大家还想去三峡吗?
生22:想。(极个别同学说“不想”)
师:大家都很有勇气,其实现在的三峡已经改变了旧模样,正如毛主席的词中所说已是:“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巨大的变化源于一个宏伟工程的修建,知道是啥工程吗?
生:(齐答)三峡工程。
师:请看老师带来的几张照片,欣赏一下新三峡的风光。
(播放课件:依次显示古三峡的山,新三峡的山,古三峡的水,新 三峡的水的图片)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古今三峡有何不同。先看看山。 有啥差别?(播放课件:同时显示古今三峡的山的图片)
生23:古三峡的山高峻,而且两岸的山隔得很近。一线天。新三峡的山看起来没有以前那么险峻了。
师:那我们再来对比水看看。(播放课件:同时显示古今三峡的水的图片)
生24:古三峡的水湍急而且混浊,新三峡的水看起来很平[缓,而且水很清。
[ 师:看了同样美不胜收的新三峡,我有了想为它解说的念
[头。老师试着给新三峡的山写了几句。念给大家来听听。(播放课件:显示新三峡的山的图片,旁配师范写的解说词。)“看,远山逶迤,峰峦绵延,恰如巨龙腾空。群山重叠,层峰累累,尤似万马跃踊。行船于江上,峡阔天开,两岸风光旖旎,如在画中。,,
你们能为新三峡的山、水也写上几句吗?不必像老师一样追求句式整齐,文言亦可,白话亦可,写出你具有个性的解说词。
(生在草稿纸上写,师巡查,个别指导。)
- 生25:荡漾的碧波,描绘着“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美;摇曳的桃花,勾勒出“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惬意。阵阵微风,层层细浪,真是船行两岸阔,人在画中游。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优美流畅,而且还灵活引用了古诗词,很好。
生26:宁静的江水如同蓝色的水晶,绵延的山峦是坚硬的脊梁。峡峰之间云彩缭绕,山穿云,云套山,神奇秀丽。
师:语言简洁也能突出山水的特点,美。
生27:以往那一泻千里,气势逼人的滚滚长江,如今变得温柔了许多。她缓缓流淌,低声吟唱。在回转宁静处像一块无暇的碧玉。两岸连山,被翠柏绿草所覆盖,还有那红艳的桃花向远到的客人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似乎在欢迎大家到三峡旅行。
师:这位同学的解说词虽然很朴实,但是呢明白晓畅,同样具有吸引力。大家的解说都很精彩,今天我们了解了三峡,希望你们以后也同样关注三峡,同时非常欢迎大家能来三峡做客。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登录以下网站。(播放课件:以三峡大坝图片为背景,提供相关网站。)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6
三峡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教师:麻城市闵集中学 易书
师:我们可爱的世界是如此美丽,我想问问同学们,国庆长假我们大家最想到啥地方旅行?
生:我想到北京去,因为那里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首都!
生2:我想到北京,我学了<故宫博物院>一文以后,我想看看雄伟壮丽的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群.另外我想看看长城!因为吧,那里是连月球上都可以看到的雄伟建筑。
生3:我想看看桂林的山水,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4:我想到新加坡看看,因为我听说那里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
师:很好,有到国外看看的雄心壮志了。
生4:我想看看黄山,我们家有一幅黄山迎客松的画,我想看看黄山的奇松!
师:好,同学们,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们应该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多看看,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师:我国的大学者,《信客》一文的作者,余秋雨在国外访问的时候,有一位同行曾经问他说:“在中国你最难忘的地方是啥地方?”,同学们猜猜,那会是啥地方?
(有人说故宫,有人说桂林,有人说泰山)
师:他说是三峡。为啥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
师:先请同学们熟读课文,自己解决文中生字的读音。
(3分钟以后)
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一生朗读,交流评价,明确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朗读的节奏——读顺课文,哪位同学来试试?
(按照课文的自然分段,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老师直接在power point上用“/”划出文章的节奏,交流评价,明确重点、难点。全班再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顺节奏。)
师:大家刚才读得也准也顺,现在老师对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那么几处自己处理一下,试着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意韵来。
(学生们的声音由小变大,慢慢就放开来读了,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有选一句读的,有选整段读的。)
生:“夏水”应读得快一些,声音大一些,读得要有气势。
生:“春冬之时”应处理得非常轻松、平缓。
生:“林寒涧肃”的部分应读得慢一些,声音低一些,读得哀伤一些。
(学生们反复朗读,读语段,读全文,个人读,全班齐读,合作探究,交流评价,仔细品味,体会文中的情境,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办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如果胸怀更放开些,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品味品味课文的内容,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同学们请将课文再读一遍,找出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并找出具体的句子,分析描写的角度和景物的特点。
生1:写了三峡的山,它的特点是“连绵而且长”从“七百里”“略无阙处”可以看出。
生2:写了夏季的水,它的特点是“急”快速,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一天就到了,可见夏季的水很急。
生3:秋季的三峡,格外的凄凉,可以从“泪沾裳”中看出来。
生4:春冬的水,清澈秀丽,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得内容可以看出来。
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何特点?
(经过之前的铺垫,这个问题地解决可谓是水到渠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很快便形成了共识: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富于变化,姿态万千。)
师: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那么由山和水构成的“山水三峡”的总体特点是啥呢?我们用一个啥字来概括呢?
生:美。(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师: 我们体会到了三峡美丽的景色,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到了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山水风光会有哪些变化?文中的哪些景观还在?哪些景观将不复存在?还会增加哪些新的景观?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生: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也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生: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生: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生: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大坝蓄水可以增加三峡对下游清污、排污的能力,使三峡的水更加清澈,美景依旧。
生: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生:大坝建成之后,水被拦起来,就不能打渔了,“渔者歌曰”的景象就看不到了。
生: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看法。大坝控制水的流量,流域之内风平浪静,水量丰盈,有利于渔业的发展,打渔的人应该更多,打到的鱼也应该更多。
师:那渔者就要改唱“巴东三峡巫峡长,打渔归来喜洋洋”了。
生:我认为三峡的渔民即使不用打渔了,三峡也应该保留打渔的景观,这样即可以保留三峡的原貌,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师:讲得非常好,对历史遗迹的保留确实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三峡大坝的建造是人类对自然的伟大改造,它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最伟大、最令人感动的一处景观。
师: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学生们各有各的想法,有喜欢新三峡的,有喜欢旧三峡的,有两者都喜欢的。)
师: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也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师:最后,我们作一次写广告词的练习,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结合我们课文所学给三峡这个闻名于世界的景区写一则广告词,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1:游三峡,看三峡大坝!
生2:我认为你没有突出三峡的特点,我认为应该突出这里水的特点,广告词可以这样写——想看水急速吗?请到三峡!想看水柔顺吗?请到三峡!想看水凄凉吗?也请来三峡!
师:恩,很好,突出三峡水的特点!
生3:想看奇山异水吗?请到三峡。
生4:走进三峡,走进你的梦想。
生5:三峡,与梦想一同飞翔!
师:今天我们三峡的游览到这里结束了。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7
【设计思想】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
【教学办法】
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本文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怎样抓住三峡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啥?
(二)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啥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啥?
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罗列了山水草木,清影猿啸,为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
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试想: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清波,却怎么可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呢?这个译文是否有问题?
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点?
明确:“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
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能否调整写山写水的顺序?
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调换。
话题二:本文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
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
(1)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形象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拓展研究
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
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言文,试与本文写景进行比较。
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
(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
(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怎样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
【教学随想】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怎样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发现、创新的强烈*。
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赏”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强化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
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人手,运用“话题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选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
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感受内容)——→研究课文(学会鉴赏)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8
太原三十四中学校 郭景璋
一.教材及学情的分析
《三峡》是山水游记的杰作,郦道元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长江三峡的壮丽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编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写景的办法,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要求“背诵诗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其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级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办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词义注释较具体,适合学生自主阅读。
二.教学目标 及重点难点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四学段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背诵”其中的优秀者。结合初二学生的文言基础,可把本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为:
第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课文文字障碍,找出其中有积累价值的语汇充实自己的文言储备;
第二.在熟读中理清思路,紧紧扣住课文内容,体会写景的妙处,摸索写景的办法;
第三.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多读,熟读以至背诵。因此,宜把“通过朗读以至背诵课文,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绘,画面感强,动人心魄,因此“领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写景的妙处,做一点简要的分析”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景物描写的办法,课文第二部分的内部层次安排的意图,学生可能产生疑问,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办法的运用及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强调“读”,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自由读等方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课文中比较艰深的字句。
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采用发现法,不求学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导之下,学生能对写景的办法有所发现,对层次的安排意图有所领悟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学法上,强化课前预习的指导,养成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等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的习惯。学习用圈点、勾画、批注的办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
四.教学过程 设计
第一步:认读感知
首先要求学生畅读课文五分钟。可采用各种朗读形式,语速、语调可加以变化。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增强语感。读要读得正确、通顺、流畅。基本要求是读音准确,不读破句;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合宜。
学生熟读后采用自读自译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译。就文章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学生质疑,并尽量请学生说出译文,老师评讲。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读探究
学生继续诵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思考题,要求学生先根据思考题自己品读课文,独立思考,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做一些简要的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课文,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下六个问题根据各人学力求得解决:
(一)课文先总写三峡地貌特点,再分写三峡四季景色。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作者描写对象的主体。(思考要点:“峡”者,两山夹着的水道也。文章描绘的景物自然以“山”、“水”为主体,理解、读背这篇课文,自然也以“山”、“水”为线。)
(二)请找出文章中描写“山”的语句,用“从……我们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的句式做一点简要的分析。(思考要点: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三峡的“山”夹江对峙、绵延不绝;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峡的“山”高峻挺拔、雄伟壮丽;从“绝谳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秀丽幽雅、郁郁葱葱……)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山”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山?(思考要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三峡的“山”高耸陡峭,两岸的山离得很近。)
(三)用分析三峡的“山”的办法,学生自己品读三峡的“水”,找出语句并做分析。(思考要点: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险恶;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清澈妩媚,摇曳多姿;从“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可以看出飞流直下的“水”给夹江对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机……)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水”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水?(思考要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水流疾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也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流速之快。)
(四)山,雄浑苍凉,充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出生动的画面,这与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办法,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思考要点: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季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也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五)课文第二部分写三峡的四季,却没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而是先从夏天写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写,这样安排合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思考要点:夏天三峡中江水上涨,水急浪险,最能体现三峡风光的特点,所以放在前面写。冬春两季相连,冬末紧承春初,长江一带冬春天节景色相近,合写符合情理,也节省笔墨。)
(六)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动。说说我们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点:“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实在是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使读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应用
用本课学到的阅读办法自读《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培养迁移能力。通过阅读办法的迁移,巩固所学。
阅读思路如下:
1.把握课文描写的对象;
2.分析课文写景的办法;
3.体会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外作业 :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收集课外古代诗文中描写山与水的佳句;
3.以“我喜欢三峡的 季”写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100字左右。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9
三峡
授课教师:xinyue7988
教学目标 :
1、疏通文意,掌握字词。
2、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
3、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1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
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2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由显入微,导入 简洁、明快。〕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3 出示识记字词
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细读。重在读懂、读通。〕
4 (生高声朗读,之后CAI显现出重点字、词、句,供学生解答)〔释疑,扫除理解障碍。〕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读,然后点评。〔分别读。感受、理解。〕
(学生朗读、点评)
5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本文选自的《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做的注释,全书叙述了1350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三峡》是其中的代表作(CAI显现古书《水经注》并翻页到选文处),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怎样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文总写了啥?有啥特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证明。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我认为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师 (板书文章结构)
6 师:那么三峡究竟有怎么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1段,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生:我认为三峡的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我是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看出来的。
师:很好。那么,如果我们把“略”字换成“俱”字可以吗?
生:不可以。“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如换成“俱”,就使人感到不是山,而是一面墙了,表意不准确。
师:(赞许地)那么谁能说说三峡还有怎么样的地貌特征呢?
生:我认为三峡的地貌特征还有山的高耸入云,我是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总结出来的。
师:可是老师对第1段中最后一句还不太理解,它和这段文字有啥关系?(作思考状)
生: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连,都不会形成这种景象,所以它进一步说明了三峡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师:很好,那么我们用山高岭连来概括三峡的地貌特征可以吗?
(板书:山高岭连)
那么,三峡真的像郦道元所写的这样山高岭连吗?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
7、8 (CAI显现三峡的山景)
师:(配合图像解说)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也更让我们不得不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所以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学习重点。〕
那么他也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作者在字词锤炼上也有啥精妙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讨论赏析文章的后3段,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勾画下来。
(生热烈讨论,师巡视)
9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峡夏天的景色。
生:夏天景色的特点是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生:我有一个问题,文章为啥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生:我来回答,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也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生:我也有一个问题,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生:你没有注意到这样一句“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师:(鼓掌)同学们能在讨论中发现并解决问题非常好。那么,我们用水流湍急来概括夏天景色特点可以吗?
(板书:水流湍急)
师: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10 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也是怎样描写春冬景色的?
生:这一段从色彩的角度描写了春冬景色,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
生:“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师: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
11 (CAI显现春冬美景)
师:(配合电脑画面解说)春冬的三峡真是无处不苍翠,流水尽飞泉,郦道元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相间、动静相生、俯仰生姿的画面,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文章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三峡的春冬之景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清荣峻茂)
师:最后让我们看看三峡的秋季也别有一番怎么样的景致呢?
师:你总结得很好,但这只是从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如果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引用有啥作用呢?(稍停,启发)如果把最后一句诗改写成一般的散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表达效果会有啥不同?
生思考,回答。
师:很好,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讲到这,我们用啥词来概括三峡的秋景合适呢?
生:(纷纷地)寂静、凄凉。
师:老师用水枯谷凄来概括可以吗?
(板书:水枯谷凄)
师:好,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赏析了三峡,那么谁能总结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生:(踊跃地)本文描绘了三峡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热爱。
(板书:江山如画)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啥呢?
生:三峡景色秀美!
师:想去三峡吗?
师:不只是你们想去,许许多多曾经到过三峡和未曾到过三峡的人们都想再睹她的芳容,因为那里正建设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工程。相信,三峡的明天会更美好!
师: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强化学习重点。〕
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
师:很好,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齐声背诵中,下课铃响)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10
坪梅中学 王琴
一、说教材的处理
《三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办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 说教学办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办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 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也是学习语文的传统办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www.定制ifanwen.com)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 说教学媒体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Lenovo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 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提出再读要求):
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凉 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比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
3、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4、最后一句用了啥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啥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 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也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 ,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幻灯片展示 ),打印出来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2、(幻灯片“金鸡岭的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景色,我们坪石的金鸡岭就是一个著名的景色点,下面请欣赏老师屏幕上的金鸡岭的优美的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金鸡岭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六、 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
2004年11月1号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11
1.填空题
①本文出自________时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
②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略无 襄陵 素湍 良多趣味
沿溯 属引 自非 乘奔御风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2年)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6.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文后习题。(陕西省2003年中考题)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订正。
①错误字: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②错误字: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________”划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句子中加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 巨 伯 远 看 友人 疾 值 胡 贼 攻 郡。
(2)翻译下面句子。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啥?
参考答案
1.①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一点儿也没有;漫上山陵;白色的急流;实在有很多趣味;上下航行的船;声音连续不断;如果不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
3.①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4.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查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想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就必须联系前后文特别是后文的内容。无论是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还是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的“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诗句中都有“猿啼”之意而无“猿影”。而文中“余音”、“音符”二词也表明作者对三峡的兴趣在声音。当然也可以从四个选项的内容入手,将他们放入原文,然后试着读一读,作个比较。这样也能得出答案是b。
6.此题的(1)(2)两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富予”应为“赋予”,“美妙和偕”应为“美妙和谐”。原文“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懂的。”是个病句,因为“文章”可以“读懂”,而“乐章”只能“听懂”。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答题时注意句式应跟前文两句一致,而且必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7.文言文选课外简短文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解这种平易的文言文题目,意在鼓励学生平时多读文言文,独立阅读文言文。第(1)小题考查的是句读,正确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要点,句子的朗读划分应该根据文意而定,一个完整的意思后可以停顿。此题的逗号应该加在“疾”后。第(2)题句子翻译几乎是文言文必考的题型。一要注意词义准确完备,二要注意语句通顺。答案:我现在快要死了,你赶快离开。注意是“要死了”而不是“死了”。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答案:他们从荀巨伯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行为的不仁不义,羞愧而退。也可以用原文回答,即“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12
执教: 秀中分校 马玉琴
开课时间: 2004年11月25日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不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啥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也是怎么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也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13
三峡郦道元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办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进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办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景色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么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oneplus以简介,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啥夏天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天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天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办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内容,探究文章在材料安排、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特色。体会景中之情。
教学步骤 :
(略)
[教后反思]
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 篇14
三峡
导入 :师问:“同学们,如果说叫你们选择一个旅行的地方的话,你们会选择啥地方?”生回……著名的作家余秋雨,当他的外国朋友问他中国哪个地方最值得观览,由且只有一个地方,他的回答是三峡。三峡,是长江三峡的简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长约208公里的江段穿越了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所以所谓的三峡即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三峡是万里长江的黄金河段,是世界著名的峡谷和观光旅行胜地。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长江,中华之魂魄;三峡,长江之精灵。好,今天我们跟随著名的作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课前热身:
1、 师:“大家知道郦道元吗?”我相信大家学到过郦道元,在《中国石拱桥里》有这么一句话,大家听听看是否熟悉,‘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住》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其下的注解提到了《水经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所著,是记述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其作者则是郦道元。……
整体感知:
1、 师范读
2、 “这篇文章的生字比较多,抽一位同学把显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他预习的情况怎样?”
3、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4、 再整体朗读,再分组朗读?
5、 生轻生朗读文章,对照文下的注解,理解文章意思。有翻译疑难的先在小组里讨论,不能解决的提出。(目的让学生看懂文章)(师补充良多趣味 哀转久绝的古今义)?
合作探究:
1、 师问:“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4、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怎样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怎样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5、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6、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也有啥独特的美呢?作者也按啥顺序来写水的呢?,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啥来写的?(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引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若说夏水用豪放派来形容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春 冬之水应用啥来形容?婉约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与夏日相比也是一番景象。你看“素湍绿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再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说那跌宕多姿、水花飞溅的“悬泉瀑布”了,它们甚至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甚至让我们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谁说不是“良多趣味”呢? 这一段好像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精心地点染。作者好像是在用这种特写式的精心描绘“以点带面”,来表现三峡与江流的处处美景。这美丽的一角是立体的、错落有致的。低有深潭,然而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中的倒影;高有绝巘,然而写绝巘还觉单一,还要写巘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让它们“飞漱其间”,也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的一角也是色调润泽的、动静有致的。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在写了雄壮、险峻、秀美之后,他着力地表现肃杀,在写了形、写了色之后并没有忽略写声,到此作者已多角度、全方位地把三峡的神奇美丽表现在我们的面前。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7、 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充满生气,充满了美。(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8、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写一写。(作业 )
9、 好,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希望大家读也应当读的美。(生再读)
课外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距今已有1500年,现在的三夏已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或许没到过三峡,好,我们看屏幕,欣赏现在三峡的美丽风光。(多媒体展示)
现在三峡上发生啥事情?——对,三峡工程。三峡工程预计到2009年将完工,到那时,水位最高的将抬升105米,那么到那时,三峡的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不复存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三峡会是啥样子?感兴趣的话,同学门可以写一写。
谢谢大家,下课!
山——长、多、陡、高
夏水——盛、险、急
三峡四时 春冬——清、荣、峻、茂
秋——寒、肃、凄
10、 生回水。重点分析水
追问:“作者怎么写水?写了水哪些特点?”
追问:“文中曾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也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有矛盾?”
追问:“如果说着是三峡水动的一面的话,那么三峡水也有恬静温柔的一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画面景物。” 明确;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追问:“秋季水枯谷空,这时的三峡也给人啥感受?从哪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感受呢?”
追问:“课文最后以渔歌作结,有啥好处?”
大体回顾:
山——长、多、陡、高
夏水——盛、险、急
三峡四时 春冬——清、荣、峻、茂
秋——寒、肃、凄
用文章中的句子来回答:
(1)、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的密密层层,最缓慢的行程也无法将他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的好:
(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快。
(3)、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打着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影子。
(4)、每到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甚是凄凉。
观赏山峡的图片
作业 :想象2009年后山峡工程完成后山峡的景观。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成人高考 试题、100周年建党观后感500字、大学英语四六级准考证打印入口、专升本报名时间2021年、吉林自学考试成绩查询、2018年取消专升本、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官网、2013年成人高考答案、名著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