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办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 喻 劝 说 

  妻---私       宫妇 

  妾---畏       朝廷之臣         蒙蔽之深  

  客---求       四境之内 

  三令•三进         战胜于朝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皆朝于秦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     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梳理二小节 

  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啥关系呢?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节 

  ① 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 

  ② 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皆朝于齐   战胜于朝廷 

  四. 结合板书,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让我们在练习中首先重温一下有关内容。 

  (投影) 

  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词语归类: 

  旦日,客从外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宾语前置)   

  皆朝于齐(介词短语后置)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二.质疑讨论,明确形象内涵 

  1.结合标题“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 

  2.文中邹忌、齐王分别是怎么样的形象? 

  讨论明确: 

  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 

  善谏。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近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齐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 

  善听。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 

  善做。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3.文中怎样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 

  讨论明确: 

  邹忌。叙事中塑造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 

  齐读第一小节。 

  三.联系现实,明确形象意义 

  学习了本文,在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么样的启示? 

  讨论明确: 

  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办法。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办法。 

  [教学重点]  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是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  课内自读课文一课时可完成。 

  [教学办法]  启发式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呢,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邹忌讽齐王纳谏》(着重号内容板书) 

  二.相关知识简介 

  1.解题 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办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 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 

  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 

  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 实词 

  zhāo  早晨(名词)     私人,自己(代词) 

  朝   cháo  朝廷(名词)    私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cháo  朝见(动词)        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修    修建(动词)    地方 

  整治(动词)    今义是一个名词 

  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b.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c.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d.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b.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湾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  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式标志 

  e.省略句 (邹忌)与(客人)坐谈 

  (学生结合讲解再默读全文) 

  六.课文难点内容分析 

  紧扣题目,理解课文。首选设问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啥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Lenovo,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啥?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怎样?得出啥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怎样“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6.讽谏结果怎样?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板书着重号内容): 

  邹忌——  妻————妾————客 

  私————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七.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 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 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办法。    文中的三问三答 

  4.思想内容借鉴 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八.总结全文 

  九.作业设计(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2

  一、导语 :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也“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完成板书忌齐王

  妻----------宫妇左右

  妾----------朝廷之臣

  客---------四境之内

  四、关于进谏很多时候,由于一篇《邵公谏厉王止谤》,《邹忌讽齐王纳谏》很自然的成为一篇成功的进谏范本。臧克家在《纳谏与止谤》一文中对这一点作过精彩的论述。而在历史上各名家也差不多是众口一辞地肯定了邹忌的讽谏艺术,甚至于拔高了这种艺术。对此,我总有一个疑问:在这一次进谏中,讽谏真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吗?在《战国策》中有庞葱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辱亡齿寒”的进谏,这可以说与邹忌的办法不相上下,但却失败了;而在唐代的魏征身上我们找不出一丝的“讽谏”艺术,可他却每每获得成功。对比之后,可以明显的发现我们对“谏”这一问题往往有意无意间忽视了一个最大的要点:君王——谏的对象。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了君主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对错君主说了算。而臣下这一过程中可说是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诛连族人,因而在中国也有“犯天颜”“逆龙鳞”之说。这样说来,关键应该在于君主。所以,应该这么说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同时比较一下邹忌与威王的所得,我们可以发现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同时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五、联系高考2003年高考作文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啥意义?

  A、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办法。C、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3

  【导学新概念】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较强,融基本知识、思想内容、现实借鉴为一体的优秀作品。该文选自《战国策·齐策》。让学生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散文精品,是课本编写者的愿望,也是大纲的要求。为此教师在处理本课文的学习时,应将本文与上篇课文对比着来进行。无论是出处还是内容,都很有对比的必要。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让学生写写赏析文章或读后感,以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资料显示屏】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有关具体内容,请参阅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裴斐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导语 设计Ⅰ 中国有句古话:“人贵在自知。”也就是说要了解自己,辩证地看待、评价自己,在人类庞大的坐标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点。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则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个美男子,但比起徐公来还稍有逊色,他的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比美。面对赞美,邹忌有自知吗?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看课文。

  导语 设计Ⅱ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一个君主贤明与否,身边的大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战国时齐威王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臣,才使他得以明昭天下。请看《战国策·齐策》中记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过程 的设计 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本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解决。那么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哪儿呢?笔者认为,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师应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读代练的效果。具体步骤为: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好文言文,认读、读准是首要的一步。学生通过接触课文,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然后借助工具书查明。如:×(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i)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时时而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读清句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这次朗读,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这样在重新朗读时,就能体味出语句的停顿,读得韵味十足。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准确,教师也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典型的或易读错的句子让学生适当做一些针对性练习,这样更会有的放矢,达到训练效果。如:辨析下面两句话朗读时语气的停顿:A 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B 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C 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D 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像这样的训练多设计几个,学生不仅有了强烈的朗读积极性,提高了阅读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刻,更透彻。

  (三)三读课文,赏析品味。阅读文言、学习文言不应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简单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能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本文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文章,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应及时引导学生玩味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啥故事,要说明啥道理,是用啥办法说明的。引导过程应抓住课文标题中的“讽”,以此为中心,探究“讽谏”的前后过程,进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把握主旨。

  (四)反复朗读,归纳整理。这是学习文言文、增加知识积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此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学习重点加以整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以达到厚积薄发之效。另外,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词类活用例子。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今齐地方千里(“地方”是古今异义词)。左右莫不私王(“左右”也是古今异义词)。还有一些具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如: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五)强化背诵,增加积淀。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高层级,也是最高境界,更是增加文化积淀的有效措施。学生学习文言文若能朗朗于口,那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美的净化和熏陶,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办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教学设想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也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由这小品导入  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二.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

  《战国策》:也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三.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

  A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2.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6.省略句: 与坐谈

  四.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也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五.课堂分析

  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样了呢?

  生:——被蒙蔽了(写板书)

  邹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第一段讲啥?

  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转身写板书:)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

  生:是并受蔽更甚。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受蔽(甚矣)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师:(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办法就叫类比推理。(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师:(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

  生:——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师:(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

  生:——有

  师:(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也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悦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办法就叫做“设喻说理”。(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啥叫“设喻说理”。)

  六.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

  一.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二.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学习三、四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 古:指责,劝谏,中性词;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进:jiàn 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三.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四.课堂分析

  师: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啥措施?收到啥效果?(得后思考题)

  生:“群臣史民……受下赏”。 “群臣进谏……皆朝于齐”

  师: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啥可以进谏成功?

  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写在幻灯片上)。

  为何成功: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五.邹忌形象分析(简单提上一下)——写于幻灯片上

  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六.解决未完成的课后题。

  七.体现多练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有关课文文段的阅读理解训练并评讲。

  八.朗读全文。

  九.板书设计 :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妆→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怎样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也“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比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Lenovo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啥?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怎样?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也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怎样“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怎样?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四、布置作业 :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例文]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呢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之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江青一句屁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办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彻,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6

  解题:讽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办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

  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

  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2.学习设喻说理的办法。 

  3.了解“修、私、书、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 

  4.能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l.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1.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并突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三句话。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读时应注意这一点。第三段要读得层次分明,威王政令部分要突出“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三语;叙进谏情形部分,要突出“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语。第四段叙纳谏结果,“皆朝于齐”要重读。末句是史家的评论,当用赞美的语气读。 

  2.自行翻译,不一定要笔译,把弄不清楚的问题作好记录,请教同学或老师。 

  3.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他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他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进而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区分情况,给予奖赏。第四段:纳谏的效果。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二)问题探究 

  l.邹忌是从啥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要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啥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啥?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啥?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能力训练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昳(yì)丽  时时而间(jiān)进  臣妾(qiè) 

  b.窥(kuī)镜  期(jī)年  皆朝(cháo)于齐 

  c.弗(fú)如  孰(shú)与  数(shuò)月之后 

  d.朝(zhāo)服  衣冠(guàn)谤(bàng)讥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用法一致的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自以为不如  

  3.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朝服衣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面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何以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5.解释下面各组词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徐公来,孰视之( ) 

  ②能讥谤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6.选择下列各句的正确解释: 

  ① 暮寝而思之 

  a.晚上睡着了,仍然在考虑这件事 

  b.晚上睡着了,仍然在想念徐公 

  c.晚上躺着考虑这件事 

  d.晚上躺着想念徐公 

  ② 时时而间进 

  a.有时间或有人提意见 

  b.有时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c.经常间或有人提意见 

  d.经常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 

  a.虽然想进言,但是呢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b,虽然想进言,但是呢无法进言了 

  c.即使想进言,也没有进言了 

  d.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7.默写: 

  ①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     ,     ;      ,       ;     ,     。 

  ②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8.下面的短文节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读后回答问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日:“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①给下面两句话中的加横线的词注音: 

  甲: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乙: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②下面四句话中加点字不同义的一项是:( ) 

  夜书,火不明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③下面这句话有四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王大说,国以治。 

  a.燕王大声说,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 

  b.燕王大声说,国家已经治理好了。 

  c.燕王很高兴,国家因此也治理好了。 

  d.燕王很高兴,就用这种方式治理国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7

  刘星河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怎样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也“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比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Lenovo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啥?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怎样?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也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怎样“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怎样?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四、布置作业 :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例文]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呢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之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江青一句屁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办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彻,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8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办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 喻 劝 说

  妻---私       宫妇

  妾---畏       朝廷之臣         蒙蔽之深 

  客---求       四境之内

  三令•三进         战胜于朝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皆朝于秦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     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梳理二小节

  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啥关系呢?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节

  ① 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

  ② 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皆朝于齐   战胜于朝廷

  四. 结合板书,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让我们在练习中首先重温一下有关内容。

  (投影)

  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词语归类:

  旦日,客从外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宾语前置)  

  皆朝于齐(介词短语后置)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二.质疑讨论,明确形象内涵

  1.结合标题“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

  2.文中邹忌、齐王分别是怎么样的形象?

  讨论明确:

  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

  善谏。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近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齐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

  善听。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

  善做。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3.文中怎样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

  讨论明确:

  邹忌。叙事中塑造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

  齐读第一小节。

  三.联系现实,明确形象意义

  学习了本文,在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么样的启示?

  讨论明确:

  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办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9

  学目的:通过本文学习古人说话的艺术

  教学重点:1 、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

  2 、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节

  【导语 】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也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做的。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过程  

  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预习课文。

  提示:请注意先看“预习提示”,然后再看课文。

  二、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标题应该怎样理解?

  这是个兼语结 构

  三、请同学们思考:邹忌为啥会成功?他的劝说有啥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办法来进谏的   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

  四、请问,比喻说理有啥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请注意一下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啥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六、分析三文的设喻

  Lenovo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七、请找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吾妻之美我者

  吾妾之美我者

  吾友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八、请分析这一句话“忌不自信”

  这是一句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

  九、熟悉课文,处理课后作业 。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Lenovo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也“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Lenovo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啥?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怎样?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也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怎样“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四)实词见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Lenovo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办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三、教学设想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也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四、课型和课时

  自读课 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和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由这小品导入  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2、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

  《战国策》:也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3、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1)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 与 坐谈

  4、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也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5、分析

  问: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反问句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样了呢?

  生:——被蒙蔽了(写板书)

  邹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第一段讲啥?

  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转身写板书:)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生):是并受蔽更甚。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受蔽(甚矣)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办法就叫类比推理。(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有

  (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也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悦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办法就叫做“设喻说理”。(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啥叫“设喻说理”。)

  6、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

  1、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2、学习字词、句式(重点字词写在幻灯片上打出来)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 古;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问进:jiàn 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2、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3、分析

  师: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啥措施?收到啥效果(得后思考题)

  生:“群臣史民……受下赏”。

  “群臣进谏……皆朝于齐”

  师: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啥可以进谏成功?

  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 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写在幻灯片上)。

  为何成功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5、邹忌形象分析(简单提上一下)——写于幻灯片上

  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6、解决未完成的课后题。

  7、体现多练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有关课文文段的阅读理解训练并评讲。

  8、朗读全文。

  六、板书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私→营妇左右

  妆→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2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课   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授课时间3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学习目标2:通过大量的朗读点拨与指导,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形象。学习目标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学习重难点疏通文意,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一)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熟读课文,对照注释能大概地读懂全文,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2、借助工具:再读课文,借助古汉语词典、学习资料等工具书,对不懂的词句再次进行研究,能准确地翻译全文。3、小组交流:三读课文,形成共识,能流利地翻译全文。(二)词句过关1、自由背诵:自由识记、背诵重要的文言词汇或句子翻译。2、检测过关:对照本课文言学案,自测过关(三)自编练习(仅限a组同学编题,编好后要附上答案;b、c组只负责做题)1、在原文中找出一组同义词。2、在原文中找出两组一词多义3、在原文中找出两组古今异义4、在原文中找出三个你认为容易译错的重要词语。5、在原文中找出三句你认为容易译错的句子。6、在原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的特点的词7、提出两个疑问

  第二、三课时(展示课)

  一、预习展示1、在原文中找出一组同义词。2、在原文中找出两组一词多义3、在原文中找出两组古今异义4、在原文中找出三个你认为容易译错的重要词语。5、在原文中找出三句你认为容易译错的句子。6、在原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特点的词二、质疑点拨1、在邹忌“闺中比美”的过程中,其妻、妾、客人回答有啥异同?请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并比较分析一下。2、              邹忌就“吾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先是三问(问妻、问妾、问客人),再是亲自比对(“孰视之”“窥镜而自视”),然后也“暮寝而思之”,最后恍悟大家都因为不同的目的而说了假话。由引可以看出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3、              想一想,假如邹忌直接跑去对齐王说:“王之蔽甚矣”,然后再阐明理由,好吗?为啥?他是怎么样做的?4、              邹忌进谏的效果怎样?你从哪里看出的?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读文,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便可回答。三、合作交流1、文章标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却写邹忌比美的事情,这是不是跑题了?如果不是,那有何作用?2、              文章最后一段写齐王肯定了邹忌的进谏。按理说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事就可以告以段落了。可为啥文章还详写了齐王下令和下令后的效果?此二问,意在让学生明白文章构思的巧妙。学生思考作答,教师予以点拨。四、        学以致用1、              邹忌劝说齐王的方式办法对于我们劝说别人有啥启示?2、              学习本文,你还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        当堂训练

  课外文言文:《成侯邹忌为齐相》

  我的成功之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②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过程和办法 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②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体会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 ②领悟齐王纳谏除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词义、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①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忠言”就一定是“逆耳”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看看邹忌的一番“忠言”是“逆耳之言”还是“顺耳之言”?

  二、《战国策》有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汇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也称《国策》、《国事》等,作者已不可考证。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定名《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bǎi hé)(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尔虞我诈的故事。《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它在记述历史事件时,往往美化统治者,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三、解题

  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结构?(兼语短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办法,委婉地规劝。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

  纳:接受

  谏:规劝的话(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邹忌用委婉的话劝齐王接受臣子的规劝。

  邹忌 讽 齐王 纳 谏

  主 谓 宾/主(兼语) 谓 宾

  四、朗读欣赏

  要求:1、认准字音、字形;

  2、注意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语调。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昳丽yì 窥镜kuī 间进jiàn 期年jī ....

  谤讥服衣冠zhāo 皆朝于齐cháo ..bàng jī 朝..

  五、课文重点文言知识讲析

  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提出质疑。在预习基础上接龙式逐句翻译,学生评判补充,教师把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词语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

  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技能目标

  ①、背诵全文

  ②、学会讽喻的办法

  教学设想

  教学办法

  1、导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 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媒体设计

  投影仪(可将有关的词句知识,制做胶片,在教学中适时展示给学生;也可将教师设计的问题、练习、补充资料展示给学生。这样可节省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1、投影显示《陆贾说汉高祖》,请同学们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陆生时时前说《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有之?”高帝不怿。……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选自《史记》

  汉高祖之所以“不怿”,是因为陆生说汉高祖时采用        的方式。而《勾践灭吴》中第一段写到勾践“执其手而与之谋”,是因为文种进谏时采用       的方式。(备选答案:①直言规劝  ②委婉规劝)

  2、导入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啥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

  (此导语 的设计的意图有三。一是为了激趣,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辩证来看待优秀的文化遗产。三是注意与上篇课文《勾践灭吴》的联系)

  二、解题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接受意见、采纳建议。

  三、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诵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感情充沛,有节奏感。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课前请人朗读,然后播放录音,还可以请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

  ①、至少诵读两遍。

  ②、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下列自测题。

  A、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形貌昳丽(yì)

  b、时时而间进(jiàn)

  c、朝服衣冠(zhāo)

  d、期年之后(jī)

  e皆朝于齐(cháo)

  B、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窥镜。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齐地方千里。

  e、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f、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 翻译下列句子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师生共同订正后,请学生提出其它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再共同解答。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

  ①、让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②、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

  4、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讨论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题眼是啥?它有啥内涵?你能说说同类词“讥”、“诽”、“谤”、“刺”、“谏”、“说”的含义吗?

  明确:讽者,微刺也。托言感人曰讽,即婉言规劝之意。谏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的过失;讥,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啥呢?

  明确:先提示学生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请找出来。学生会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师可进一步设问:邹忌是怎样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啥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

  如”;②、“窥镜而自视,也弗如远甚”;③、“暮寝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

  蔽其矣”是他“暮寝而思之”的结果。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

  ③ 、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啥?

  明确:邹忌善“讽”,表现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批“龙鳞”,逆“圣听”,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因此邹忌就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古文观止》中有一段对本文的评语,写道:“邹忌将已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这一评价真可谓是恰如其分。

  ④、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么样?

  明确: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纳谏,因此,达到齐王纳谏这一目的就是“讽”最好的效果。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文章具体地叙述了齐王纳谏悬赏的方式:“上赏”、“中赏”和“下赏”,叙述了纳谏的过程: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还交代了齐王纳谏的结果:“战胜于朝廷”。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小结: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啥——为啥——怎么办——怎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

  5、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①、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特点,即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就容易背诵。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田境之内”的百姓,也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也是三层。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熟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也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讽谏是第一层,齐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邻近的诸侯国前来朝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②、可以通过个别背和大家尝试齐背的方式背诵全文。

  四、达标检测

  1、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A、邹忌与徐公比美,从妻、妾、客的不实赞美中悟出了道理。

  B、写邹忌和徐公比美的自惭心理。

  C、写邹忌的妻、妾、客赞美邹忌及其原因。

  D、写邹忌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

  ②、我们如果把这一段翻译出来,古今对照一下,就可以发现古今汉语的差别很大。选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光看字形,现阶段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 、曰、孰、吾。

  B、大多数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如“修”、“服”、“谓”、“公”、“君”等字就是意义不同。

  C、在语法方向,也有不少差别。比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

  D、“客从外来”、“与坐谈”是现代语法,不是古代语法。

  2、填空:

  在第二段中,邹忌用已事(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上的(类比)推理法,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即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暗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私王”、(“畏王”)、(“有求于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查工具书,理解归纳课后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附板书设计 

  邹          内涵:委婉规劝                   (是啥)     

  忌          

  讽          原因:王之蔽甚矣                 (为啥)

  齐

  王          方式:设喻(类比)               (怎么办)

  讷

  谏          效果:善……战胜于朝廷           (怎样)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 采用填空的形式检查背诵,投影仪投影四道小题,请4名同学填充。

  (1)、暮寝而思之,曰:“--------------------,--------------;-----------------,----------;------------------,--------------------------。”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由此观之,----------------------------。

  (3)、王曰:“善。”乃下令:“----------------------------------,-----------------------,-----------------;------------------------,-----------------,--------------------------------,---------------------,-----------------------。”

  (4)、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2、订正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略)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

  1、 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啥样的心态?

  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啥?

  3、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啥样的品质?

  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啥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啥本领?

  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啥精神?

  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啥关系?反映了齐王的啥精神?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

  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

  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三、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课堂分小组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啥故事?说明了啥道理?

  此题容易,学生不难回答。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进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

  2、学了此文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可引导总结出如下几点:

  ①、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②、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③、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④、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

  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⑤、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办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

  四、设计话题并让学生即兴表演

  话题设计: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话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设计,也可以让同学们自行设计。)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背诵课文,掌握了一些文言词句,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与结构,研讨了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所有这些学习成果,都是靠同学们自己的诵读、思考和研讨而获得的。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办法,那就是:多诵读,多练习,多查工具书,多思考。

  六、布置作业 

  1、 继续背诵课文,要求准确、精熟。

  2、 补全下列名句: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④、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3、 拓展阅读材料二则,请完成后面练习:

  A、《受谏与谏人》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选自《贞观政要》)

  B、《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           (选自《国语》)

  ①、解释加点字

  ②、翻译划线句子

  ③、联系这二则材料及《邹忌讽齐王纳谏》,请你以“纳谏与止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附板书设计 

  邹忌:                           齐威王:

  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闻过则喜、虚心纳谏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明智果断、大胆改革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教学后记

  1、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强调多读多背,并教师要具体指导。

  2、要让学生积累有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知识,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得扎实些。

  3、此课篇幅不长,语言也比较浅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去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要拓展阅读和强化读写联系的训练。

  4、教学设计未涉及到对情节、语言、选材等写作特色的分析,是一个遗漏。

  教学资料(略)

  教案设计者:  衡阳市二七二厂子弟中学    曾文瑜    邮编:421004 

  联系电话:        手机:1387575044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5

  《邹忌讽齐王纳谏》创新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的“过程与办法”,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指导思想根据初三的教学安排,本文已教学过,再加上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觉有些单调。因此。针对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刻画简约,形象鲜明,不乏生动,留给学生想象的虚拟主机特别大的特点,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进生活,在创新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三、学习策略1、带着教材走进生活。学生根据课文的部分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组织学生自评。2、,体味诵读,情感感悟。四、辅助教学媒体:电脑五、教学时数:一教时六、教学思路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阅读期待——编演评价——体味诵读,其中编演评价是主体。教学过程(一)   导入:以聊天形式导入新课。师生问候(用英语问候),点明课题。(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共同学习一堂课,学习的课文是本学期的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的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请一位同学将课题写一下。【写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学过了吧?那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我给你们配点音乐。【播放】【配乐】学生诵读。课文回顾,点燃阅读期待。【媒体投影1】: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啥?为啥?学生交流;老师评价。从同学们的回答看,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还是不错的。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简约,但不乏生动,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虚拟主机。那么,这节课我们将换一种方式来学习课文。大家有兴趣吗?是啥方式呢?【媒体投影2】编演课本剧在这之前,大家有没有尝试过,自己当编剧、导演、主演呢?(没有,那今天我们就牛刀初试;有过,那今天我们再一展才华。)(三)导编1、讨论:编剧要注意的事项?那编写课本剧时,我们要注意些啥呢?老师在课前选择了文中的某一场景予以了编写,现在呈现给大家。【媒体投影3“讽谏”:邹忌、齐王的戏】请大家结合原文看看,老师编写的是哪一个场景?(场景“讽谏”)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原文交流讨论改编课本剧时我们要注意些啥。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书注意要点。(如:设置活动场景,时间、地点、人物、旁白、人物之间的对白、对白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请同学们注意,刚才老师编写的这个场景,只是老师结合课文内容编写的一个例子,同学们可以借鉴,更需要创新,在编写中要结合课文展开丰富的Lenovo和想象,写出我们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说说看,课文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编写成课本剧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投影。【媒体投影4】(1)问美:邹忌、邹妻、邹妾、客人的戏;(2)比美:邹忌、徐公的戏;(3)思美:邹忌个人戏;(4)讽谏:邹忌、齐王的戏;(5)进谏:齐王、群臣吏民的戏;(6)四国朝齐:齐王、四国使臣的戏;时间关系,本节课只编写其中某一场景。大家说,编哪一个?根据学生选择确定本节课的任务“问美”(重点)下面请前后位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有其中的一位同学执笔,其他同学运用刚才的学习收获,结合课文内容,共同讨论编写好剧本。学生阅读、讨论、编写;教师深入学生巡查编写情况,适时指导。(四)导演刚才大家都能仔细阅读课文,认真编写。我们精心编写了剧本,一定希望将它精心地演好。下面由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担任导演,小组内自由分配角色,准备演好自己的剧本。       学习小组互助合作,推选导演、演员,进行表演排练。指名一个小组进行表演。或由大家推选导演,再由导演选取演员进行表演。(演员自己要说说对角色的表演感受;观看的同学要做好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的准备。)(五)导评表演得怎样?如果学生表演比较出彩,获得同学们的掌声。师:看来此次演出很成功。下面请我们演员自己先可以说说表演角色的感受。观众呢,观看了刚才的演出,可以对演员的创新表现进行发问,也可以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你觉得谁演得好,好在哪里?谁如果这样表演会更恰当些?怎么看就怎么说,允许争论,允许反驳,只要意见合理。这一点评中要巧妙地将本课核心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落实,万不可将评点纠缠在非语文的东西上面。刚才,同学们无论是演还是评,都很精彩。我们(      )的学生就是棒。老师相信大家不仅演得投入,评得具体,而且一定还能读得精彩。请大家推荐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评价。(六)听配乐朗读。【媒体投影5】最后请大家完整地听一遍课文朗读,让我们一起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读。(七)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仅编写了其中一个场景,文中还有其它场景可供编写,课后大家还可编写交流。下课。      设计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要按新课标理念进行,从教学过程和效果看,教学形式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设计”理念。主要体现:1、要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格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2、要重视学习办法的传授,从“导读”、“导编”、“导演”到“导评”,都要伴随着学习办法的传授和探究,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3、要创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参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独自理解和领悟。4、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理解、他人的表演与评价中分清是非、美丑,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5、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6、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推荐站内搜索:2013成考成绩查询、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福建省自考成绩查询、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挖笋的作文、研修日志、首都博物馆观后感、考试试题网、面试题库、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9007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