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min,能使学生于课外刻苦钻研,网罗信息,勇于实践,积极为开课上讲台演说准备素材;能激活学生思维,为一节课的开端造就一个“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设立问题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从而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1提出问题与创设情景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只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进入问题情景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同时也对学生复习起了定向作用。如:复习“生长素发现”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长时间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向室外倾斜生长? ②将植物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会怎样? ③去掉尖端后植物还生长吗? ④用什么方法证实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与现象①有关? ⑤你还能举几个与现象①相同原理的例子? 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及提出顿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少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2组织讨论与解决问题 问题通过争辩就会迅速明晰,并越来越接近问题的彻底解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争论反驳以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维活跃的讨论和争鸣,问题明晰了,条理清晰了,结论明确了,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2.3启发点拨与归纳问题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教师结合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启发、点拨、补充与修正,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根据实际需要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学生参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趋向成熟时,我又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参与提出相关问题。这不仅能够根据高考考点,扩展思路,加深学生对考查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新途径。几次实践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减少了基础较差学生的“低头率”之外,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我的思路,将问题扩展、对比、归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归纳重点
推荐站内搜索:2023年国考职位表一览、安徽成人高考分数线、福州自考成绩查询、中秋节手抄报简单漂亮、福建高考志愿填报系统、重庆师范大学2022年分数线、研修日志、名著读后感300字、最新中央人事任免、青岛滨海学院专科分数线、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生物复习课的教改尝试
文章链接:
https://678999.cn/2738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