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精选17篇)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
光明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统计与概率》备课教师杨红霞
执教
杨红霞
备课
日期
3、11
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办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5分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么样向他们简介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办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么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啥好处?
(2)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3)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2、看图回答问题,p84 1题,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况。看图回答问题。学生自己完成活动单问题。3、问题生成单的第二题: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啥问题?得出那些结论?4、问题生成单第三题:学校气象小组测得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平均气温。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四.小结与评价这节课你收获了啥?五.布置作业完成巩固与应用的5、6题板书设 计统计与概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2
教学内容
1、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目标
1、向学生简介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办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2、求平均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1)
教学内容 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啥品牌的矿泉水。你有啥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啥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啥?纵轴表示啥?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怎样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么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啥?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 和整理数据的办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啥?你有啥收获?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3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办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并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办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进而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办法。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虚拟主机,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三、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地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老师该怎样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啥好的办法?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也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数据记录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用啥办法进行统计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种统计的办法,可能会有正字法,“画△”等办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将学习的积极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示出每种头饰的数量,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图只有10个格子,例如小兔有16个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少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老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画16个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往上加格子;②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③当有学生想到把1格分成两小格,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么一分为二就够了,1格表示几个,多请两个学生讲讲为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科学的表示。
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办法,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办法,为啥?再进行第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用“表示一格3个、5个。。。。。。甚至更大的单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啥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现在为啥只涂2格就可以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办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接着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老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几格,怎么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办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样进货?说说理由。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没有内容),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啥?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办法的有机结合。
(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建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啥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悦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4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块纳入其中,并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全过程。在其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在一年级学习统计的基础上再次学习统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选择办法,收集并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并初步认识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格可以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提出、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3、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少数服从多数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办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记录单、统计表、统计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经过了解,我发现你们称呼老师都是三个字。例如,班主任姓谢,就称“谢老师”,数学老师姓蔡,就称“蔡老师”。而我的小孩们对我的称呼却是四个字,会是哪四个字呢?
生:伍老师。
师:这是四个字吗?
生:数学老师。
师:好,猜对一半了。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我还有啥身份?
生:母亲。
师:这两个身份合起来就是……?
生:母亲老师。
师:对,他们就是这样叫我的。你们也这样叫我一声,好吗?
生:(小声地叫)。
师:还能叫得更响亮一些吗?
生:(大声叫)。
师:知道母亲老师来自哪里吗?
生:五峰。
师:五峰可是个好地方哦!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要不要我带你们去感受一下。
生: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播放短片)
(学生们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师:欣赏了短片,想说点啥呢?
生:我想说那里真美。
生::老师的故乡真美。
生:我好想去那里。
师:哦,是吧!那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生:好。(学生情绪高涨,高兴溢于言表。)
师:那我要先给大家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行吗?(生答:行。)旅行时,我们都戴上同一种颜色的帽子,把它作为团队的标志。万一谁掉队了,就能迅速找到集体。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三、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好,请看大屏幕。说说我准备了哪些颜色的帽子?
生(一起大声地说):白色、蓝色、黄色、红色。(师板书:白、蓝、黄、红)
师:听蔡老师简介说,你们特别聪明,很会想办法。能自己调查出本组的同学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各有多少人吗?
生(自信地):能。
师:我们进行调查比赛。先听清楚调查要求:第一步,一边调查,一边用符号在记录单上面作好记录;第二步,数出记录单上的人数,用数字写入统计表。做完这些,迅速坐好。最先坐好的小组就获得此次比赛的第一名。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组长拿出记录单和统计表,比赛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调查。
师:比赛结束。组夺得第一。(组的同学互相击掌,欢呼。)下面请小组长简介你们的调查办法,谁先来?
生1:我们是用举手的办法来调查的。用“√”记录。
师:厉害!想出了一个很快捷的办法!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2:我们是用站起来的办法调查的。最喜欢哪种颜色,就站起来。用“正”字记录。
师:这种办法挺实用的!你们真行!还有吗?
生3:我们是用报数的办法调查的。最喜欢白色的就说“1”,喜欢蓝色的就说“2”。喜欢黄色就说“3”,喜欢红色就说“4”。用“×”记录。
师:真有创意!就是聪明的阿凡提,也不见得能想出来呢。还有啥办法?
生4:我们是一个一个问的。用“正”字记录。
师:嗯,这主意也不错!你们真是会动脑筋的小孩!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非常了不起!小组长迅速把记录单和统计表送上来。我把每个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要仔细看喽(老师板书数据)。要知道全班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人数,各是多少,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一边写加号,一边要求学生算,并将结果板书。
师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调查、记录、数数,最后得出这些数据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课题:统计)。这节课,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首先,我们一起把这些数据写入统计表。
学生说,老师将数据写入课件中的统计表:
颜色 白色 蓝色 黄色 红色
最喜欢的人数 10 4 16 6
四、讨论合作,共同完成统计图:
师:如果要把这些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并一格只代表1人,最喜欢白色的人数画几格?
生(想了想):画10格。
师:为啥要画10格?
生(接着回答):因为1格代表1人,10格就代表10人。
师:大家数,我来画。
学生一起响亮地数,老师用课件画出了最喜欢白色的人数。接着也画出了最喜欢红色、蓝色的人数。
师:好。(用课件涂色)任务完成一大半了。还剩下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是多少?
生:16人。
师:这一列有多少格?
生:10格。
师:格子够不够?
生:不够。
师:怎么办?赶快想想。(老师故作疑惑状)
学生认真地思考,课堂大约安静了一分钟。
生1:往上面加格。
师:(用课件出示这种想法)真不错!想出一种办法啦。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来吗?办法越多越好。
生2(不太自信,慢慢地站起来):画在旁边。
师:(用课件出示这种想法,并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哇,你的小脑瓜转得好快!第二种办法就想出来了。同学们加油哦,比比谁想的办法最多?
生3:把一个格分成两个小格。
师(老师一边问,一边用课件演示):是这样吗?把一格分成两小格,两格就可以分成几小格?
生3:4小格。
师(目光注视全体学生):10格呢?
生(多数人大声说):20小格。
师: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格子够了吗?
生4:够了。(生3非常得意,面露微笑。)
师(脸上写满了疑惑):为啥够呢?
生4:因为现在有了20小格,就可以代表20人。最喜欢黄色的人数只有16人。格子就够了。
师:嗯,你很会动脑筋!好啦,现在已经想出了三种办法。还能想出来吗?
生5:我觉得他们的办法都不是很好。可以用一格代表2人。
师:你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像个男子汉。(师先在课件上涂出一格,再把左边的数量改为“2”)是这样吗?(学生点头,默许,师再问)这是几个2?
生5:1个2。
师:(在课件上再涂一格)现在是几个2?
生6:2个2。
师:代表多少人?
生6:4人。
师:为啥代表4人。
生6:因为一格代表2人,两格就是2个2相加,也就是4人。
师:2个2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
生7:2×2,也就是二二得四。
师:(用课件依次往上涂格,一直到第十格)几个2啦?代表几人?
生回答。
师(语气缓慢):现在格子够不够?
生1:够了。
生2:还有多的呢。
师(望着生2):为啥啊?
生2:因为现在也可以表示20人,而最喜欢黄色的只有16人,20比16大4,也就多了4格。
师(边说边向他伸出大拇指):你真让人刮目想看!说得太有水平了!(被表扬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好啦,同学们已经想出四种办法。还有吗?
生:摇头。
师:就这四种办法,是吧?(课件出示学生想出的四种办法。)哪一种办法比较好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师:组刚才讨论得最热烈,先请他们发表一下意见。
生1:我们认为第四种比较好。因为前面的三种办法也要加格,也要画线,很麻烦,只有第四种比较简单。
生2;还有不需要做任何改动,画起来很方便。
师:哦~~,那其它的小组,你们是啥意见?
生3:我们也认为第四种好。因为它比较方便。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学生也摇头)没有了,是吧?(学生点头)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我也觉得第四种比较好。既然同学们一致认为一格代表2人(板书:一格代表2人)的办法是最佳办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办法来画统计图。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怎么画?
生:画8格。
师:为啥只需要画8格就可以了?
生:因为一格代表2人,8格就是二八一十六人。
师:你是这样想的,能大声地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再次讲述):因为一格代表2人。八格就是8个2相加,那就是二八一十六人。
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听懂他的意思的同学举手。
学生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弄明白了。那最喜欢白色的人数怎么画?
生:画5格。
师:为啥要画5格?
生:因为一格代表2人,5格就是二五一十人。
师:(老师满意的望着大家);是这样吗?
生(异口同声):是的。
师(一幅高深莫测的模样):其实,画统计图是有诀窍的。你们坐好了,我就告诉你们。(学生纷纷坐好)这幅统计图,只要看清楚颜色,和左边标明的数量,就知道怎么画啦。你们看,最喜欢白色的有10人,只要画到这里就可以啦。(师一边说,一边用课件演示画到10。)谁知道最喜欢蓝色的人数怎么画?最喜欢红色的人数呢?
学生说,老师在课件中涂色。
师:经过咱们的共同努力,画出了一幅漂亮的统计图。你们说,去后河旅行,戴哪种颜色的帽子?
生:黄色。因为喜欢黄色的人数最多。
师:为啥要选择人数最多的颜色?
生:因为我们要少数服从多数。
师(欣赏地):你们能有这样的想法,真为你们高兴。
五、大胆放手,独立完成统计图:
师:解决了帽子的问题,还要让你们了解一下后河。后河,是 世界级的“自然博物馆”。据统计,已知的有珙桐、红豆杉等20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珍稀树木,有火棘、鸡蛋花等8种奇花异草,有华南虎、云豹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听到了啥数据信息,赶快在脑中整理一下。
师说完迅速走到讲台前,让学生说出珍稀树木、奇花异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种类,并将数据用课件写入统计表。
名称 珍稀树木 奇花异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种类 20 8 15
师:同学们听得专心,也就得到了准确的数据信息!如果要把这些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会不会?
生(充满自信地):会。
师:请同学们拿出这幅统计图,用水彩笔画,画完就举手。比比谁画得最快、最好。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动作很迅速,多数人都完成了统计图。告诉我,珍稀树木和奇花异草的种类,怎么画?
学生回答,老师利用课件演示。
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
生3:画7格半。
师:为啥要画一个半格呢?
生3:因为一格代表2种,一个半格就代表1种。7个半格就是14人再加1人就是15人。
师:你上来。用鼠标指指,在哪里画半格(生3在电脑上用鼠标指,老师注视着全体学生,问)。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我们要先在格的正中间画出一条线,把这个格平均分成两个半格,再涂色(边说边用课件演示)。你们既聪明,也爱动脑筋。我要考考大家,请看第一题,谁知道?你说?
生:珍稀树木。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的直条最长。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直条最长,表示种类最多。相反,直条最短,表示种类最?
生(齐):最少。
接着,师生共同完成二、三两小题。
七、拓展应用,训练学生思维及其看图能力:
师(手指大屏幕):这些神奇的自然资源,让后河的停车场停满了各种车辆。一天,细心的小红画了一幅统计图(课件出示),说是四个直条分别代表这四种车的辆数。认得这四种车吗?
生(一起说):大客车、面包车、轿车、吉普车。
师:(课件出示一组信息):究竟哪个直条代表哪种车的辆数呢?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师:好了,谁愿意上来在电脑上把这四种车放到它们应该在的位置,并大声地说说为啥要这样放?(学生纷纷举手)你上来。
生(一边放一边讲述理由):大客车的辆数最多,就把它放到最长的直条下面;吉普车的辆数最少,就把它放到最短的直条下面;面包车和轿车的辆数一样多,就把它们放到一样长的直条下面。
师:他说得头头是道,为他精彩的讲述鼓掌。
学生鼓掌。
师:是不是只能这样放?
生:还可以调换面包车和轿车的位置。
师在课件上操作。
师:根据统计图,你知道大客车、面包车、轿车、吉普车各有多少辆?
学生回答,老师将数据写入统计表:
种类 大客车 面包车 轿车 吉普车
数量(辆) 18 10 10 3
师:这么多的车,坐的都是游客。你想对司机叔叔说点啥?
生1:叔叔,您辛苦了!
生2:叔叔,您一定要注意安全啦!
生3:叔叔,请您慢点开。
师:谢谢你们说得这么好!作为司机,一定要注意乘客的安全。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喽。这节课,了解了五峰的后河,学习了统计的知识。热心的的同学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统计一下想去后河旅行的同学有多少人吗?
生(很乐意地,声音响亮):能。
师:那在这先谢谢大家喽!好,下课。
课后反思:
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次在武汉参加省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可以说是辛苦多多,感触多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教研员尹老师。从教案的预设到教案的实施,对我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经过这样的一次活动,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所做的一切都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下面就以执教的第三册《统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充分预设,促进生成。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地预测,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像我开始在预设当格子不够,同学们会想出哪些办法时,就没有预设到“把一个格子分成两小格”的情况。结果试教时,小孩们提出来了。好办法啊!可以为“一格代表2人”的办法打好埋伏,作好铺垫。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下课以后,迅速调整教案,更改课件。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对学生理解“一格代表2人”的办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看来,充分的预设,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2、大胆放手,培养能力。小学低年级的《统计》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开始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用投票的方式告诉老师,再让学生经过投票、唱票,得出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试教了一下,虽然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但感觉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走,不太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于是,我想,能不能把这个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去调查呢?我把他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调查小组内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人数。经过再一次的试教,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有举手的、有站起来的、有一个一个问的、有报数的、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把这几种颜色写在牌子上,调查的时候就举牌,让我惊叹不已!由此,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不是我们的小孩不行,而是我们不太相信他们。总觉得他们太小,不敢放手,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虚拟主机去想象、去思考,束缚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办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在学习中思考,导致思维的火花不断发生碰撞,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其数学个性。
3、引导得法,突破难点。这个课时,一格代表2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真正体会到一格代表2人的办法最佳后,利用这个办法来画图,还需要一个进一步引导的过程。记得第一次试教时,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是16人,问学生怎么画,有的说画16格,有的说画8格,还有的同学不明就里。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怎么样引导学生用一格代表2人的办法来画图呢?第二次试教,引导学生发现格子不够,要学生想办法。当学生说到把一格分成两小格时,因势利导,把一格分成两小格,可以代表多少人?学生说2人。那一小格代表的是几人?学生说1人。再让学生想,还可以怎样?学生说,还可以用一格代表2人。我就在课件中涂了一格,并在图的左边标明数量“2”,问学生,这是几个2?学生说一个2。再涂一格,问这是几个2?学生说2个2。也问,可以代表几人?学生说4人。接着问,为啥是4人?学生迅速想到2个2相加就是4。继续问,2+2用乘法怎么表示?学生说2×2,也就是二二得四。我依次往上涂格,每涂一格,就问现在几个2啦,代表多少人?由于有了这个引导过程,后面的画图就变得很顺利。看来,教师的引导要得法,要具有实效性。
4、结合实际,重组教材。编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使一本教材符合所有的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处理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编和重组。例如教材创设的情境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图片,我觉得这样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转为通过欣赏五峰的后河,让学生觉得后河美、后河神秘,激发学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旅行情绪,进而提出一个建议:旅行时,每人都戴上同一种颜色的帽子,继而统计最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这样一来,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他的实际需要,学习效果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5、巧妙设计,练习有坡度。说起数学教学的练习设计,还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怎么样设计,既能巩固新知,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跳一跳而摘到果子,需要我们多费心思,巧妙设计。就拿这一课时的教学来说,练习设计就有点偏于简单,感觉落地时轻飘飘的,不能掷地有声。而究竟怎么样设计比较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不过,我还会继续思考,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
啰唆了半天,其实我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学无止境,要学而不止。只有学习了,才能提高。我会自己督促自己,多学、多思、多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真正在为小孩们着想,切实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5
一、内容:统计(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93、94页)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进而获得新知。
三、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悦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啥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啥办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办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办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办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办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办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办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进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
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啥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怎样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啥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啥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办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孩子吃。(出示西瓜、草莓、iPhone、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办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啥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啥?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孩子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也将迎来一个啥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悦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孩子。(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办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办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办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啥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办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也对也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孩子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孩子数得这么快,他是用啥办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办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办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办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办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办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办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红
黄
蓝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啥?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啥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啥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iPhone、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孩子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啥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办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办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孩子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iPhone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啥?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iPhone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啥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办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四、教学反思
首先,统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会统计的作用意义,我为学生创设了“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和水果这样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而且还保证了全班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其次,在课堂上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次统计数据之后,我都让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所得到的数据,并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来提问。这样就比较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某个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想提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无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大家各尽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统计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我在第一环节安排的是统计各种颜色的气球各要买多少,而第二个环节安排的是在只能买一种水果的情况下进行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统计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因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的涂色操作无法完成。但我没有去回避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产生了何不如顺水推舟地告诉学生因为吃西瓜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再去添格子往上画会太麻烦、不美观。但到了二年级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这样一来学生就感悟到了原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真的是奥妙无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练习画统计图,我就按预设中的内容进行,把另一班的学生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信息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学习材料来涂色。这样一来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观,为今后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打下了伏笔。
第四,这节课有一个小小的环节体现了“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在讨论用哪种记录办法整理数据时,学生们谈到了用图形来记录的办法,也谈到了用“正”字的办法,其实在统计数据时用“正”字的办法是比较优化的。但当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记录时,到黑板上来记录的学生都用了“打勾”的办法,而其他学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画圆”、“画△”的办法。就在这时我发现离我最近的那个叶学生(属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办法在记录。我当时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个学生用的是“正”字的办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这两种办法作一个比较。可我也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吗?于是我就让他们记录后数一数喜欢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叶学生统计的最快。于是我就让叶简介他的记录办法,并问他你为啥数得那么快,把他得体验向全班同学公开。然后我再让大家记录一次,进一步体验到划“正”字办法的好处。这样就由一个人的体验带动了全班学生的体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
第五,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时地追问。当我问学生你对统计图的第一感觉是啥?学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着追问,为啥画出的条形会高高低低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轻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课堂总结: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办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办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数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格要代表五个单位。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参加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同学们喜欢的城市、班级的图书角、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例题的编排特点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也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办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时间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如根据统计图表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根据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本单元内容安排
例1
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办法。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办法(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强化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2.这部分内容建议用3课时进行完成。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矛盾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大象爷爷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啥?
生1:我想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2:我想知道小猴家来了几只?
生3:我想知道小狗家来了几只?
生4:我想知道小猪家来了几只?
师:这张图上,来大象家的客人排列得比较乱,你能想一个啥好办法,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刚才提的问题呢?
生:可以把它们一样的小动物放在一起。
师:对,也就是可以把它们分类理一理。
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大象爷爷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的社会画面,具有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师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积极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简单的统计图
师:咱们可以请积木来帮忙整理,一块积木表示一只小动物(每块积木侧面贴有动物图案)。每一只小动物用哪种积木表示?
生:用长方体表示小狗,用正方体表示小猴,用圆柱体表示小猪。
(学生独立操作:在桌面上自下往上搭,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一只只小动物依次来大象家的过程,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动物,学生就搭一个,一人板演。)
评: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自己动脑动手作数学收集整理材料,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手脑并用都参与搭积木的活动过程亲自感受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并培养了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参与思维活动的能力。用积木表示小动物,渗透了替代思想,搭好的积木就是立体的统计图;要求放在桌面上搭,体现了统计必须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思想;要求学生自下而上搭,暗示了制作统计图必须自下而上的办法,为以后的统计教学埋下了伏笔。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啥?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板书。)
师:像这样,把来大象家做客的客人分类理一理的过程就是统计。
三、简单的统计表
师:从这幅图中,还能统计啥?
生:还能统计花。
师:可以把这些花按啥来分类理一理?
生:按颜色来理一理。
师: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
师:刚才小孩子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啥?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也发现了啥?
生1:我发现了红花有5朵。
生2:我发现了黄花有4朵。
生3:我发现了绿花有3朵。
生4:我发现了紫花有2朵。
生5:我发现了这些花是按从多到少的规律排列的。
生6:我发现了这张图排列的像楼梯。
师:你真聪明!这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生7:……
师:老师根据这张统计图,画了一张表,你能填吗?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啥问题?
生1:我想问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多?
生2:红花和黄花一共有9朵。
生3:我想问绿花比紫花多几朵?
生4:绿花比紫花多1朵。
生5:我想问四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6:四种花一共有14朵。
生7:我想问为啥红花有5朵,黄花有4朵,绿花有3多,紫花有2朵?
生8:因为图上就画了这么多吗!
生9:我想问啥花最多?啥花最少?
生10:……
评:章志光教授这样说:“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有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你知道了啥?”“你能提出啥问题?”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也一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空。
四、巩固应用
师: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帮了它统计的大忙,想请客,请大家吃水果呢!它来到水果店一看,呀,这里的水果也多也新鲜,有iPhone、梨、西瓜、桃子、草莓,可是呀,它不知道小孩子最喜欢吃啥水果,哪些要多买一些点,哪些要少买一点,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先进行统计。
师:大象爷爷该怎么样统计呢?大家愿意帮忙吗?
(小组活动:将每人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在虚线框里,再将小组的统计结果填在书上色统计表里,同时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
师:请各组长汇报并展示统计表。
组长1:我们组最喜欢吃iPhone的有2人,没有人喜欢吃梨,最喜欢吃西瓜的有1人,最喜欢吃桃子的有1人,最喜欢吃草莓的有3人。 iPhone
梨 西瓜 桃子 草莓
2人 0人 1人 1人 3人
组长2:……
师:猜一猜,我们全班最喜欢吃啥水果的人最多?最喜欢吃啥水果的人最少?
生:我猜最喜欢吃梨的人最少,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
评:让学生猜一猜,一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二者也重视了学生估算能力、数感的培养,可谓一石双鸟。
师:小孩子到底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算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组统计表汇总全班最喜欢吃啥水果的人最多,最喜欢吃啥水果的人最少。)
生:我们算下来全班最喜欢吃iPhone的有7人,最喜欢吃梨的有3人,最喜欢吃西瓜的有8人,最喜欢吃桃子的有6人,最喜欢吃草莓的有16人。
师:每一种水果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每一种水果都得吃,不能偏食。
评:新的数学教育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尝试采用了分组实践操作的办法,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在积极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享受到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五、反思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怎么样统计。
师:你还想统计啥?
生:我想统计全班小孩子。
师:可以按啥统计?
生1:可以分成男同学和女同学。
生2:可以分成高的和矮的。
生3:可以分成胖的和瘦的。
生4:“可以分成长头发的和短头发的。
生5:可以分成扎辫子的和没扎辫子的。
生6:可以分成姓张的和不姓张的。
生7:可以分成有牌子的和没有牌子的。
生8:可以把双胞胎分出来。
生9:可以分成有红领巾和没有红领巾的。
生10:可以按衣服的颜色分。
师:小孩子真聪明,想到那么多呢!还可以统计啥?
生:还可以统计来听课的老师。
师:可以按啥统计?
(学生回头仔细观察。)
生1:可以分为男老师和女老师。
生2:可以分为长头发的和短头发的。
生3:可以分为我们学校的和不是我们学校的。
生4:可以分为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
生5:可以分为带皮包的和不带皮包的。
(在场的老师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评:在这一刻,学生的思维闸门完全打开了,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自由Lenovo,畅所欲言。面对问题,能积极寻找其知识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正是应用意识的具体体现。在这一刻,学生深深地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进而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评:
执教者注重转变角色,把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实践精神、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全体学生不断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的评价观彻底改变,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Lenovo,突破了学科本位,将美术音乐引入课堂,营造了愉悦的情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体现了学生较高参与率,体现了学生能学习、会学习,体现了探索创新,是体现课改新理念的一堂好课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8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近几天,听了苏州市实验小学学科带头人刘晓萍老师的一节一年级数学课统计,深为刘老师创造和谐气氛、诱导学生积极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动,以及师生间融洽的情感交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选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
片断一。
师取一个盒子,晃动几下。问:大家从听见的声音中,猜一猜盒子里会是啥东西?
生:是皮球。
生:是乒乓球吧。
师:我们就拿出来看看。
生齐说:乒乓球。
师:盒子里只有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我们做个摸球游戏,请4个小孩子上来,每人摸5次,看谁摸得黄球多?
四位学生上台。
师:在这些小孩子摸球时,我们该有啥要求呢?
生:认真看。不要影响他们。
生:放在心里记黄球的个数。
师:要忘记了怎么办?
生:把摸到黄球个数记在纸上。
生:记在黑板上也可以。
师:大家对自己提得要求还真不少,好样的。为了记住4人摸黄球的个数,我们要作认真记录,记录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简析]:往往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该怎么做”,学生也习惯听从教师指令要去“干啥”,而不是让学生去想“我应该干啥”,学习的被动性很强。从这个片断中看出,老师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我们该有啥要求呢?”,不是命令学生坐好,认真看,作好记录等,化被动学习为积极学习,进而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是自己,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片断二。
学生摸球活动后,师生共同记录整理了以下统计图。
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出了啥?
生:1号最多。2号、4号最少。
生:1号同学有4个,2号同学有2个。3号同学有3个,4号同学有2个。
师:还看出啥?谁会说说不同的问题?
生:2号摸的个数与4号一样多。
生:1号与2号同学合起来是6个。
生:2号、3号合起来是5个。
生:四个人一共摸了11个黄球。
生:1号比3号多一个。
生:1号同学给2号同学1个球,就两人同样多了。(继续有5个学生说相差类型的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说得很多也很好!大家想想:每人摸到的黄球个数比几小?为啥?
生:比5小。每人只有5次机会。
师:最多不会超过5。那么大家知道每人摸的白球个数吗?
学生思考。指名学生汇报后。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号摸了4次是黄球,肯定还有一次是白球。
师:你从黄球的个数推想到白球的个数,真了起!(师生集体表扬他)
师: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得到这么多结论。它的用处可真大。
[简析]:这一环节中有三妙。一是学生依据亲身编制的统计题材入手,找到了知识的“源”,是“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从非计算性的直接观察,得出各类数据的多少到一步求和、求差,甚至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多步求和、移多补少等问题。不难看出,学生说的话其实就是口头编制应用题的“雏形”,学生是在动手活动,观察图表等物质和物质化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口头编制应用题的早期孕伏训练。这也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感到真实可信,具体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原始信息”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去进行“选择”、“加工”信息,直至“发布”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考,发散思维。三是引导学生从黄球的个数推测到白球的个数,这样一题妙用,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体现了课堂的开放。
片断三。
师: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为统计员。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统计员,好吗?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都是求合起来是几个,谁还会说出不同的问题
在很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一幅“小动物钓鱼”图,然后用语言来进行描述)星期天上午,太阳公公早早地起床了。看,池塘边来了几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学生齐答是小鸭、公鸡、小山羊、梅花鹿)他们在干啥呢?原来在比赛钓鱼!滴答、滴答,过了一些时候,比赛时间到了,每人钓的鱼都放在这儿了。小孩子,他们每人钓鱼的条数在2~6条之间。你估计他们各钓了几鱼?请你用学具代替小鱼,作个统计,摆出统计图。
学生开始操作,教师指名一人上黑板摆出统计图。
师:大家从自己的统计图中,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
同桌互相提问、交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交流。
[简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此片断中,轻柔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将学生带进了一个趣味性很浓的钓鱼比赛的生活情境中,以情促知,创设了情知互动的愉悦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对小动物钓到几条鱼展开合理的想象、估计,推测后用学具摆出了统计图,并提出问题,同桌交流,在实践与探究中学会学习,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课堂不是单一化、模式化而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虚拟主机。教师提供学生充分思维的时空与积极探索、创新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合作、互动学习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此片断从这一角度讲,是为培育学生创造力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9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85页《统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85页组织比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教材编写特点: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材在编排上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组织比赛"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这一活动情境,目的是要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办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从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选择、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原教材中安排组织体育比赛这一情境,虽然小孩们很喜欢运动,但他们毕竟是一年级小同学,运动项目比较单一。而观看动画片是每个一年级小孩最愿意做的事情。鉴于这种情况,我想大胆改变教材,把组织比赛换成小孩们看动画片这一情境。因为这个统计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话题,对此学生一定不会陌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该多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数学的信心,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办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呢,因而要在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城市,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较强,善于动手操作,有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够积极探究新知识。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信息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初步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从不同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统计问题,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各种颜色的旗帜图片,空白统计图和统计表,水果箱,水果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各种物品。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一些教学理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如买彩旗、游动物园等,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充分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
3、学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并能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统计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法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
本节课运用学生小组学习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
2、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程序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情境引入:“同学们,十月十八日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是全县人民大喜的日子,到时候可热闹了!你们想去参加吗?我们班准备组织一支彩旗队前去祝贺,我们需要买很多面旗帜,到底哪种颜色的旗帜需要多买些呢?每种颜色需要买多少面呢?你能想想办法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统计----漂亮的彩旗。
二)亲历学习过程,积极获取新知。
(课前教师给每组准备空白统计图表,红、黄、蓝、绿各色旗帜图片。)
1、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办法,进而确定最佳调查方案。
2、分组活动,调查整理
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组内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用比较简单的办法整理调查结果,完成各组的统计图表,并准备向全班同学简介各组的办法与结果。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独特的想法,应允许小孩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允许多种办法并存。
3、交流汇总,初构模型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统计情况,展示各组的统计图表。然后让全班同学把喜欢的旗帜图片贴到黑板上,共同完成全班的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在全班同学的交流汇总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统计的优越性。教师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表现突出的小组发给一颗“合作星”,表现好的同学发给“智慧星”。
4、分析结果,合理猜测。
教师出示全班的彩旗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发现啥?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啥好的建议吗?然后引导学生猜测:“老师刚才没有参加同学们的调查,你们猜一猜,老师会喜欢啥颜色的旗帜?为啥?”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适时加以引导。
三)加深拓展内化,学会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游动物园
创设动物园情境(课件显示),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一玩,看看动物园里都有些啥动物?每种动物有多少呢?你能试着统计一下吗?”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有哪些动物,每种有多少,并记录下有关数据,然后在组内统计表,然后全班交流,共同完成统计图表,并说说从统计图表上可以发现啥。
2、实物统计
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些实物。并在每组桌上放有空白统计图表。
在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把各组的物品统计一下,看看每种物品有多少,并将统计的结果填在桌上的表格内,试着完成象形统计图。学生准备的物品可能多种多样,有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统计。接下来,指定各小组说出统计结果,并展示自制的象形统计图。最后,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加以评价和鼓励。
四)落实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并结合各组所得“红星”情况进行统计。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完成下表,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评组评
上课积极发言☆☆☆☆☆☆
积极与他人合作☆☆☆☆☆☆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1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单元编写意图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第一学段●数据统计的过程●统计表●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简单的统计活动
五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简单的统计活动
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活动。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根据《标准》的要求,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教材注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活动,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比如,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教材设计了一个“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的问题情境。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收集数据,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在测量全班同学身高的实践活动中,教材呈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最后教材还提出了这些数据对儿童体育服装设计者有啥帮助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现实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力求通过选择现实情境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着重于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探索,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教材中统计内容的学习素材,都力求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比如“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我国居民国内旅行的人均消费情况”“降水量的比较”“我国平均每天创造的财富和消费的财富的比较”。通过处理与自身关注的问题有关的数据,学生开始懂得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预测。
3.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办法
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5课时。
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根据《标准》的要求,统计学习应注重学生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因此,在评价中应特别注重这方面内容。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没有整理的数据,然后请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并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这些数据;也可以直接呈现统计图表,让他们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作出预测和决策。统计图表的绘制要求在方格纸上进行。教学案例研讨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第58页)
(一)教学过程片段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投球时单手投得远一些,还是双手投得远一些?
生1:我想双手投得远一些,因为两只手的力气会大一些。
生2:我感觉应该是单手投得远一些。
生3:我也认为单手投得更远,我曾经试过。生4:我想可能与球的大小和质量有关。
师:究竟谁的想法更合理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活动小组同学投球的结果吧。(出示统计表)
师:从表格中能比较出结果吗?生:可以,但是呢比较困难,应该画成统计图进行比较。
师:用条形统计图怎么样表示呢?自己动手试试看。(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图中尝试完成统计图)
(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其中第一组是将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了两个统计图;第二、三组都将两组数据画在了一起,其中第二组把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了一起,第三组把两个条形并排挨着画。)
师:评价一下,哪幅图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生1: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把每个同学两次投球的成绩画在一起,比较起来很清楚,第一幅图是分开画的,不好比较。
生2:我感觉第三幅图更好一些,他们是把表示每个同学两次投球成绩的条形并列挨着画的,更便于比较。
生3:我同意他的看法,但第三幅图应该用两种颜色分别表示两种投球方式,并在旁边标注一下,那样看起来就更清楚了。
(各小组修改统计图)师: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1: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得远,而且相差得也比较大。
生2:4号同学双手比单手投得远一些,但是呢差得并不太多,看来大多数同学还是单手投球会投得更远。
生3:6号同学两种情形投的距离一样远,挺有意思的。
生4:这是他们小组的情况,我们班的情况不知道和他们一样不一样,最好我们也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进行比较。
师:我们下午有体育活动课,我们实际做一下这个实验,各小组要组织好,注意安全,做好记录。请各小组考虑一下能否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统计图表达呢?
教学设计:韩巍(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二)案例点评
在本案例中,教师创设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请学生猜一猜哪种投球方式投得远一些,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交流与探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当中,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完成统计图后,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前面的猜测,进而进一步体验到数据的作用。特别是有学生自己提出要做实验试一试,这既激发了学生亲自收集数据的兴趣,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当然这个问题小学生不必讨论。对于学生的亲自做实验的想法,教师给予了鼓励,并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即比较三种情形的情况。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为学生开一个“口”,这个“口”可能是数学的(抽样的代表性),也可能是现实生活的。
(三)思考与讨论
1.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读统计图的能力?对此你是否有设计?
2.你是怎么样组织“实践活动”的?写出成功案例的片段。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投球游戏的情境,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首先,教材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并阐述理由。学生根据经验有的可能猜测单手远,有的可能猜测双手远,也有的学生可能提出与球的大小和质量有关。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要想知道哪种情形远,需要用数据说话,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材出示了第一活动小组7名同学单手和双手投球的数据,根据实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操场上收集数据,或者课前收集自己投球的数据,课上进行汇总。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讨论用啥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使学生再次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两组数据呢,进而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再和教材中提供的统计图比较;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教材中的统计图,说一说这个统计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说一说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含着信息的。特别地,学生可以就到底是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展开讨论。从教材提供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是单手投球远,只有4号同学双手投球远,6号同学两种情形下投得一样远。
试一试
先让学生把统计图补充完成,再引导学生读图,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
信息,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实践活动
可以利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让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并运用学过的统计图对数据加以整理。然后把得到的结果与教材中提供的进行比较,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提供了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读图,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获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3)的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由此鼓励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怎么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得到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上找到问题(3)的答案:12月份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说一说
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
(1)两城市5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230毫米;
(2)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7月份、8月份;
(3)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1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至4月上升平缓,自4月起快速上升,8月到9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5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5月达到最高值,从5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
(4)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城市只有一个“峰”,而乙城市有两个“峰”。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
试一试
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高月平均气温甲市出现在7月,乙市出现在1月。
(2)甲、乙两市最高月平均气温相差1℃。
(3)4月和10月,甲、乙两市月平均气温相同,有5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5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低于甲市。
(4)甲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7月一直上升,到7月达到最高,从8月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下降;乙地月平均气温1月最高,然后从1月到8月一直下降,到8月达到最低,从9月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上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地理知识,推断甲市在北半球,乙市在南半球。
(5)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市的月平均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市是先上升后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后上升。
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学生每年都要测量身高,这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有所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图来描述数据。
(3)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例如,男女生分别在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男女生最高最矮分别相差了多少(这实际上就是中学所学的“极差”)。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位于全班身高的哪个位置,学生可以回答位于哪个身高段,也可以从图中直观看到,自己的身高是位于男生(或女生)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之上。
(4)教材提供了某学校六(1)班男生、女生身高分布的照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了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班和这个班身高的分布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拍成照片。
(5)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应肯定。例如身高的范围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设计哪些尺码的衣服;不同身高段的人数比例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不同尺码衣服的数量的比例等。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2
课题条形统计图 第 1 课时(总第4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有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四、五年级学过统计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条形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1)出示我校1998~2002年人数统计图。
(2)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认为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统计图要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统计项目等。统计图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每一小段长度都相等。
2、制作全学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将课前调查的全班同学体重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小结
1、今天学习了啥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啥?
五、课内作业。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讨论注意方面。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调查全班同学体重。
学生小结。
学生做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读图,绘图学生很感兴趣、但绘图时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个别学生有错误,制作规范、美观方面要强化。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第 2 课时(总第 45 课时)
学材分析
学会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在制作办法上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学习目标
1、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作出简单的预测;
2、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首先让我们见见老朋友。
这是实验小学五年级各班总人数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质疑导入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各班的男女生人数,课前请5位同学分别作了调查,并制成了表格。
继续用一个直条表示一个班级的人数,行吗?为啥?
2、初识复式统计图,了解和单式统计图的区别
3、自学复式统计图作图办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5、分析统计图
小结: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班总人数,还可以比较出各班男女生人数相差多少的情况。
三、拓展提高
1、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就以我国旅行业为研究对象,来做一名“小小统计师”。
2、点明课题
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行人均消费情况。
3、请学生看书p-59页
看到这张统计图,你能获得啥信息呢?
请大家预测一下, 2006年我国居民国内旅行人均消费情况会怎样?
7、点击“共享情报”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留言板里。
小结
四、深入研究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五、总结回顾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进入“广阔天地”,进入其他网站了解一些统计知识。
你能说说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
请学生看一看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啥区别。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从这张图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小组讨论,汇报。
1、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试一试。
学生制图,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3、分析统计图,在留言版交流感受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复式统计图学生很容易两者混淆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第 三 课时(总第 46 课时)
学材分析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办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制作办法。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办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 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办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方格纸。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复习旧知
1 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说明:在复式统计图上,为了区分不同的数量,都要先用图例来说明每种数量各是用哪种图来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3 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说说折线统计图的意思,说说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你认为制作这样一份折线统计图要注意啥?
提问:如果这个统计图上要表示出第二门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润上缴情况,用啥办法来解决呢?我们就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 教学新课
1 出示例题
说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的意思。
2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的名称是啥?先要画啥?横轴上要哪几个年份?年份之间的间隔要怎么样处理?纵轴上的数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万元?
让学生看看课本,想想自己画的对不对。
提问:图中两条折线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 加深认识
提问:谁来说说这个统计图的意思?
4 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0~61页统计图下面的几个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5 加深制图的认识
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啥相同电和不同点?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口答问题
2 做练一练的题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让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啥?你学到了啥?你认为统计的过程包括哪些工作〉?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啥特点?画法上有啥不同?
五、 作业
学生讨论:
提问:你是怎么样看出同一年份中两个纸条各是哪一个门市部的呢?(根据图例)
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办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在全班说说是怎么样想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学生自己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折线统计图学生能绘制,也能读懂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第 四 课时(总第 47课时)
学材分析
数学十一册p-6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图准确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2、掌握当统计数据的时间不连续的时候,水平射线表示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时间多少来确定的办法,并知道这样做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张数据统计表,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统计图纸(学具盒)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长大了想干啥?
2、设计一个某某城市的气象员,下面分管两个城市,即甲市,乙市,其他同学担任气象员助理。
(二)循序渐进,探求新知。
1、气象员走马上任,首先调出甲市和乙市一年气温情况统计表
2、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啥问题?能获取啥信息呢?
3、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4、回答书上的问题。
5、说说两城市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6、学生讨论。
7、两组折线在一个图中,我们怎么样区分呢?
8、观察统计图,你从中也能获取啥信息?产生啥Lenovo呢?
(三)巩固知识。做一做课堂作业相关题目。
(四)结束语:今天某某过了一把气象员瘾,其他同学也跟着过了一把气象员助理瘾,其实就在明天,我们这个地方经济发达。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统计的知识,并用统计的知识管理好我们的气象,让我们的气象为人们服务。
学生回答问题。
1、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啥问题?能获取啥信息呢?
学生讨论。
学生自己制作,交流评比。
自行设计,展示风彩,学生自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练习四第 五 课时(总第 48 课时)
学材分析
p63练习题1、2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办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啥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1、《同步伴读》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先学生自己试一试,独立完成,再学生讨论互评。
学生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学生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练习学生加深了印象
课题练习四第 六 课时(总第49 课时)
学材分析
p64练习四实践活动题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统计图)
学情分析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办法。
学习目标
1 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办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学生实践活动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啥。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三.实践性练习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么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啥不同。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啥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四.作业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
学生说一说。
学生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啥。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把分析情况进行交流。
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课题整理与复习 第 七 课时(总第 50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学到的知识,试一试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整理和归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计算办法。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
1. 问: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 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几个单元所学内容。
3. 揭示课题。
4. 请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5. 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展开(要多设计一些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1.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2.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 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66练一练第1题。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学生指名回答。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虚拟主机,学生更喜欢。
课题整理与复习 第 八 课时(总第51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2、3题
学情分析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尺、三角板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练一练
1. 出示p66练一练第2题。
2. 请学生讨论题后的问题。
3. 学生回答、交流。
三. 展开练习
1. 设计一个学生生活实际的折线统计图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2.独立尝试练习。
3.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四.练一练第3题。
1. 出示题目。
2. 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 师生交流,互评。
4.小结。
三.巩固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交流问题。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
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学生进行的比较顺利
课题整理与复习第 九 课时(总第 52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4、5、6、7题
学情分析
主要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复习比和比值的有关知识。
(2)说说求比的注意事项。
二.练一练第4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4题。
2.请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3.学生回答、交流。
三. 练一练第5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5题。
2.请学生读题。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4.学生回答、交流。
(注意事项: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四.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3.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五.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六.巩固练习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练一练。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习题5。
学生交流、回答。
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掌握,
教学心得体会:练习多了,学生掌握的也较好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3
1、教师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办法、兴趣和愿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原始信息”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去进行“选择”、“加工”信息,直至“发布”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考,发散思维。
2、学生依据亲身经历的统计题材入手,找到了知识的“源”,是“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的思想。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与探索,教师引领学生把学习过程变成问题解决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5、评价方式多样灵活,教学中能够正确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建议:1、如果在学生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后,总结出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和统计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本节课的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一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及其用途,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及兴趣。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4
背景与导读: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内容,从第一册就有所涉及。教学中让学生走入真实、有趣的情境,提出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亲身经历调查、统计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和办法完成统计图、表,并了解与第一册《统计》的有所不同,积极地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推测。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办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教学内容,是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重要的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代表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
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结合生活,激情引趣
出示四季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朗诵《四季歌》)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四季图)。你们从片子里看到了啥?你们喜欢啥季节呢?为啥?
生1:我喜欢冬季,因为冬季可以堆雪人。
生2:我喜欢春季,因为春季有好多美丽的花。
生:......
师:其实我也喜欢夏天,因为夏季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哟!
师:隔壁二(6)班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人数画成了一幅图,(课件出示《最喜欢的季节》的统计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啥?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生1:我发现喜欢秋季的人最多。
生2:我看到了喜欢春、夏、秋、冬的各有几人。
生:......
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的统计初步知识知道的,那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等效果将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相连,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愉悦中回忆统计初步知识,这样不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课。学龄儿童对色彩鲜艳物品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探究兴趣。新课开始后,我顺应学生心理趋势,用多媒体出示的四季鲜艳画面和优美音乐下伴着老师的朗诵深深吸引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片段二】
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师:秋季真美呀!树叶儿黄了,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里,学校准备带我们去秋游。恩施有那么多有名、漂亮的景区(出示龙麟宫、民族大观园、森林公园、儿童乐园景区图案),所以学校决定这次秋游的目的地由同学们自己来决定。你们想去哪儿?
生:......
师:哟!大家都想去很多美丽的地方,那就请你们拿出小纸条,在你最想去的地方下面画上一个记号,注意只能画一个。(收集卡片)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师:现在同学们的卡片都在老师手上,你最想知道啥信息?
生1:我想知道想去那里的人最多。
生2:我想知道想去儿童乐园的有几人。(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师:请四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统计人数,可以用画○、画□或画·等办法。(老师可适当的添加自己的一票,以便统计的数据全是双数)
记录完后得出结果,并总结啥办法最简便,引出画“正”字的办法也快、也不宜出错。并把数据填在课件中的统计表里。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反思】
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过去那种老师告诉数据,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的方式。而是利用当地民族旅行特色,一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小孩热爱故乡、热爱自然的情操。一边用学生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点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选择、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调查办法不同,记录数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让学生用画○、画□、画·等办法体现收集数据的多样性,最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出方便、常用的方便的“正”字法。
这个环节我的问话有些不妥,其实我认为学生可能会采用“举手”或“分开站”等更直接办法统计数据,但课堂上学生并没能说出来。我分析如果在整理数据之前先启发学生自己寻找办法去整理繁杂的数据,小孩们可能会在更开放的教学虚拟主机中得到更宽敞的思维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意识到问话环节的不对,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补充了“举手”等整理数据的办法。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还应改善之处。这样才能真正的营造一个思维的虚拟主机。
【片段三】
围绕新知,合作探究
师:在整理数据画统计图时发现想去大观园的人数超过了老师准备的格子,这该怎么办呢?(讨论)
生1:再在上面画几个格子。
生2:把它画在旁边的格子里。
生3:可以一个格子表示两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些,为啥?
生4:我觉得画在旁边的格子里不好,因为那样土就混在一起了,这样不好看,不容易分清。
生3:我觉得一格表示2个人好,因为那样10个格子就可以表示20个人。
师:你们太棒了!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你们更同意谁的意见呢?为啥?
请学生在前面演示1格表示2个单位的画法,并在统计图上图颜色。
【反思】
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动力源泉。这里利用已收集的数据而“方格不够”的实际和学生以掌握的统计图基本绘制办法,巧设疑难,为小孩提供思维虚拟主机。在这里我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能互相启发。由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小孩们自己提出来的,小孩们更是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尝试。最终用他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方格代表2个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最后从清楚、美观的角度思考把统计图创造出来。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也为以后学习用“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在操作中感悟了“替换”、“对应”的数学思想。
【片段四】
巧设疑难,深化新知
师:儿童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玩具(课件播放玩具录像),你们玩过这些玩具吗?最喜欢玩啥?
生:......(看到玩具片段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师:最喜欢玩过山车、海盗船、碰碰车、高空飞机的分别举手,但注意每人只能举一次。(在老师的参与下有意识出现单数的情况)你能把刚才统计的全班《最喜欢玩的玩具》的统计图完成吗?学生小组完成。
生1:呀!老师,那喜欢玩海盗船的有11人怎么画呢?
师:哎呀!是呀!这可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吧!(鼓励学生小组讨论)
生2:那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生3:我可以左、右半格来画。
生4:我觉得这样不好,应该上、下半格来画。因为我们看统计图时是看竖条上面对着几,如果左、右半格画,可能会使别人看不清楚。
(学生画后展示作品)
【反思】
这里我选择小孩们喜闻乐见的玩具来调动新课后疲倦的情绪,过山车等玩具的图片出现把小孩们带到了游戏的乐园。他们都争着说啥好玩、啥有趣。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让小孩们用“举手”等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完成练习。我在单数这个环节中没有直接传授画的办法,而是给小孩虚拟主机想象。但我没想到,小孩会说出分左、右半格来画的办法,还展开了到底那种办法好的辩论。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加以“建构”。转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片段五】
课堂延伸,感受统计多样性
儿童乐园好大呀!不知道你们玩累了没有,我可有点口渴了,来点儿饮料怎样?可同学们的口味不一样,拿出手中的乒乓球,向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前管状通明条中投进去。来选定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
师:你们观察投球的结果,和我们学习的啥很相似了?(条形统计图)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统计的办法,你能说说吗?
生:我们教室里每星期贴的小红旗就是。
生:......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旧能发现他的奥秘!
【反思】
设计课堂延伸,为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生会画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即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让学生在管状通明条中投乒乓球来选择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的游戏。乒乓球能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的反映出统计结果,既复习了条形统计图也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统计的多样性和生活化。最主要是让学生们欲言未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的欲望。
点评与拓展:
“统计”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办法,本课着重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们感知“统计”的实用性、广泛性等。教学要立足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肖老师在教学中也非常注意这一点的体现。
1、首先在设计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导入设计巧妙,充分刺激学生视、听觉,还配上“四季歌”,由诗意的气氛调动学生注意力,使人感觉眼前一亮,带动学生不自觉的进入课堂。结束新课时,也回到生活中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多样性。使整个过程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
2、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第三册统计一课中,书中用喜欢的小动物乌龟等开始新课。但老师在设计中结合教学实际变革教材,选择学生特感兴趣的秋游活动来展开新课。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将秋游的目的地定为大家选择最多的地方,营造出学生想学习数学的气氛。
3、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整个课堂由始至终的问题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发挥其积极性,在生活中探究。新课深入时,教师采用学生最喜欢的海盗船、碰碰车等来设计练习。让学生自己统计最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进而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讨论的帮助下完成统计图。在格子不够这一环节里,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再添上几个格子;把它占两列格子;1格表示2个单位等办法时。教师并没有评断谁对谁不对,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1格表示2个单位办法好的原因。尊重每一位小孩,倾听他们的发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进而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提高。
4、充分挖掘人文价值。
结合恩施民族特色的本地实际,运用恩施人为之自豪的人文旅行景观贯穿整节课,教师就能很容易的营造情景。最终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的态度,还使小孩们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故乡的情感。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办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婴儿园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白兔》,今天咱们再唱一次怎样?(师生拍手齐唱儿歌)今天,不但可爱的小白兔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可爱的小灰兔也要来呢!大家高兴吗?
一、认识简单的复合统计表。
(一)创设情境,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和复合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1.师:这一天,小白兔们和小灰兔们要进行一场劳动大比武,比比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队拔的萝卜、采得蘑菇多。他们正为找裁判发愁呢,我们给他们当一回裁判怎样?要当好裁判必须注意力集中,把他们每一队拔了几个萝卜、采了几个蘑菇数准确,你能做到吗?
2.播放动画。(动画中,一只小白兔抱着一个大筐、一只小灰兔抱着一个大筐各自收集本队的劳动成果,一会儿一个萝卜“飞”到白兔队的筐里,一会儿一个萝卜一个蘑菇一块“飞”到灰兔队的筐里,接着也两个蘑菇一起“飞”到白兔队的筐里… … 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想数出它们的个数根本不可能。)
3.师:哪位小裁判说说你数的结果?(此时的学生肯定是一肚子苦水)
4.师:我们这个裁判怎么当?谁出个主意?
5.学生自由发言。
6.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尝试统计。
7.学生交流哪种办法合适。(一般统一在小组分工合作数上。)
8.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可行办法进行统计。
9.交流统计结果,发放如下统计表,填写后各小组商议哪个队获胜。
小白兔队: 菜名萝卜蘑菇数量 小灰兔队:菜名萝卜蘑菇数量 10.小组间交流比赛结果。
11.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你对这两个统计表有啥看法吗?(引导使学生看到两个表格有重复之处,可以合并成一个。)
12.指名说自己的合并办法。
13.微机演示合并的办法。
(二)创设情境,学生巩固对简单复合统计表的认识。
1.出示以下统计表。
请你统计一下本班男、女同学喜欢看的动画片情况。
片 人 名 数性别《机器猫》《猫和老鼠》《海尔兄弟》《哪吒传奇》男 女 2.师:谁说一说要求统计啥?统计表的内容都有哪些?
3.师:我们应该采取啥样的方式统计呢?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统计一下?(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4.指名展示统计表。
5.师:假如你是电视台的节目编导的话,为了使看你们台节目的人多,你选择哪部动画片播放?为啥?但我们不能总放一部片子,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喜欢了,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大家为啥喜欢,咱们现在做一个现场采访。
二、进一步认识统计图。
(一)放手探索,让学生认识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动画片可看,真让老师羡慕。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条件不行,电视机很少,没有动画片看。刚刚一、二十年的时间,不但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而且电视机的档次越来越高。从这里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还是很快的。不仅如此,老师小时候家在农村,看到辆汽车都是件稀罕事,而现在满大街啥车都有。(微机出示老师带领同学统计汽车的情境图)为了了解各类车的情况,老师带领四位同学在公路边对经过的车辆进行了20分钟的统计,结果如下: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503025102.指名说出以上统计结果。3.师:这里有一张方格纸(没有标出数据),老师打算让大家用涂方格的形式记录这个结果,仔细看有问题吗?
4.学生发现没有标出数据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般会出现两种可行方案:一格代表5辆;一格代表10辆。学生自由选择其一进行记录,然后各自展示,使学生看到,后者虽然比前者省劲一点,但不如前者美观。
5.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观察图表进行回答。
①面包车比货车多几辆?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②哪种车最少?哪种车最多?它们相差几辆?
③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是哪一种?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种?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统计图观察身边的事情。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动画片看着,有这么多种车坐着,有啥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哪个同学想说说自己在学习上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表现得还不是特别好?
2.微机出示下图。
师:这是三位同学四个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我们分别看一下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成绩是多少?能不能预测一下他们下一学期可能会得多少分?我们再试着分析一下,他们三人在学习上有啥特点,为使他们今后在学习上有更好的表现,送他们每人一句话。
三、课外延伸,应用统计。
学生课后,把自己各学期的考试成绩做成一张统计图,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虑怎么样调整学习状况。
【评析】
本课处处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分析如下:
1.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①在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时,创设了“劳动大比武”和“统计喜欢的动画片”两个情境,使学生通过动画与实际组织经历了收集、整理的过程。
②在认识条形统计图时,创设了“数汽车”的情境,此时,学生已有了1格表示1个单位、1格表示2个单位的知识经验,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没有出现统计图左侧数据,不把一格表示5个单位直接转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裁决,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学生在争辩中达成共识,进而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知识在否定与肯定中产生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生活中,善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作为教师,就应通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形成良好品质,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开始时设计的“劳动大比武”很巧妙,*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数出小兔子们的劳动成果的,这就逼着学生们进行合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在设计各环节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为给小兔子们当裁判而统计、为了解各种车的数量结构而统计、统计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可以给电视台的节目编导出谋划策、统计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做出指导。每个情境决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处处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办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
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怎样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办法记录既快捷也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怎样记录才能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啥?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办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六年级数学《统计》导学案 篇1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办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啥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啥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情景。]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办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孩子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啥办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啥办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师:小孩子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办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探索统计的办法,此时并没有最优办法,而是放手让他们相互沟通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办法,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正,让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师:同学们的统计办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学习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让我们先欣赏别人绘制的漂亮的、规范的统计图。(播放课件)
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春游情况统计图
公园
淘气猫
香陈湾
森林庄园
人数
8
6
9
12
三: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师:让我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画有条形统计图的纸,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你们组统计结果绘制漂亮的条形统计图。注意绘制一格代表一人。
(教师巡回辅导)
师:让我们欣赏小孩子们的作品吧!
(在投影仪上展示小孩子们制作的统计图。边欣赏边评价,鼓励小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经历了调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统计的作用。]
师:小孩子看到的这些统计图都是用条形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我们叫它们啥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小孩子们真聪明,下面和老师一起制作班级六一出游情况条形统计图。
(根据班长对出游情况的统计结果在电脑上绘制,.
双龙小学一(1)班六一”出游情况统计图
地点
公园
淘气猫乐园
香陈湾游乐园
人数
14
12
6
师:你从统计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们班共有:14+12+6=32(人)
生2:去公园的比去淘气猫乐园的人数多:14-12=2(人)
生3:去香陈湾的人数最少只有6人。
生4:小孩子们大多愿去公园玩。
生5:去公园的比去香陈湾的人数多:14-6=8(人)小孩子们可以去公园玩。
……
师:小孩子们回答的可真精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尊重大家的意愿尽情地欣赏公园的美景吧!
(播放公园的景色,带领小孩子尽情地欣赏。)
[设计意图:根据统计经过作出决策,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小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意识。]
四: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师:“六一”儿童节到时,我们班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孩子们认为举行啥样的活动好呢?请小孩子们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老师出出主意,解决这个难题好吗?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完成这个任务,比一比哪一的办法好?制作的统计图漂亮、美观。
(教师巡回辅导,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块完成统计图并展示统计结果。)
[设计意图:组织比赛---引入主题,让学生体会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组合作并交流解决数学问题。
……
师:看大屏上的数学问题小组对照是否和老师想的一样。
出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算式。
师:小孩子们,你们可真棒!你们今天这么爱动脑筋,而且做事有计划,有主意,并学会了统计数学信息能创作优美的条形统计图。特别可爱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合作。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下面同桌有条理的交流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推荐站内搜索:纪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思念日志、2014考研报名时间、陕西省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小伙伴作文、2022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陕西成人高考2018年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小小动物园作文写家里人四年级、自学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