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5篇)《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5篇)《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1

  黑 龙  江  省  实  验  中  学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200   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课时

  年    班

  教    材

  第二章第三节

  课题

  三视图

  教学目标

  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射办法。

  2、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能标注简单的尺寸。

  教学重点

  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投影与三视图的对应关系,三视图的意义。正确标注形体尺寸

  教学办法

  讲授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板书计划:

  三视图

  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简介几种投影

  1)、投影的概念

  (2)、视图的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2)三视图展开

  (3)去掉投影

  (4)物体三视图的对应关系

  (5)物体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3、学生活动

  教

  后

  记

  黑  龙  江  省  实  验  中  学

  课时计划

  教师讲授和提问过程

  学生活动与调控

  新课: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简介几种投影

  1)、投影的概念:在电灯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这里灯光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射线,平面h称为投影面,这种得到形体的投影办法,称为投影法。

  讨论:物体的影子在啥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特征与大小?

  问题:在正投影中,一般一个视图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如下图中三个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视图完全相同。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和大小,必须有几个不同投影方向得到的视图。

  所以:根据对投影三要素与投影物体位置关系的讨论,可以发现为确定物体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视图的概念: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的机件的图形,称为视图。

  2、三视图的形成

  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

  统称为机件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2)三视图展开

  3、学生活动

  (1)教师给出物体的组合学生三视图,(三个学生黑板画图,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画)

  (2)教师给出某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要求学生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并画出事物的立体图形。

  练习:已知物体三视图的外轮廓,构思该物体

  构思过程:

  (3)阅读课本122页案例分析,楼房的结构与三视图,并理解其内容。

  问题:形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关系,能不能表示形体各结构块的真实大小?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2

  平阳中学章青道

  学情:学生在高一阶段的数学已经经历了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正投影概念,了解三视图的形成,,能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办法)经历三视图形成的模拟演示,体验三视图的作图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前人经验的情感,养成一丝不苟的作图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图三视图;

  (难点)对宽相等的理解,不按规范位置作图 

  教具:三视图投影仪,组合体模型4个,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

  一、讲解为啥要采用视图表达

  1、直观图表达有许多不足之处:a难画,b尺寸标注不清400)this.style.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0>

  2、目前在机械加工和建筑等许多领域,通用的表达物体的方式是视图,优点:能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大小。也有缺点:不易看懂,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练习。

  3、视图与投影有密切的联系

  二、讲解正投影

  1、表述投影现象:

  2、投影现象的利用: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投下影子,这种影子与物体的形状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把这种联系进行抽象和优化,得到了用于表达物体形状的投影法。

  3、正投影:正投影的概念来自于投影的分类。它是指投影方向垂直于投影面的一种投影形式。平常我们所讲的投影就是指正投影。

  4、由于投影图与观察者用平行的视线看物体所得到的结果相近,所以一般称投影图为视图。

  5、一个视图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几何体的形状,因而引入三视图。

  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

  1、展示三投影面体系模型:一个投影面只成形成一个投影图(视图),形成三个视图,就要有三个投影面(展示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它是由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三个面组成。分别是v,h,w面;面面交线为投影轴,xyz。

  400)this.style.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0>

  2、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将一几何体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向三个面投影(正投影),得到三个投影图,由于三个图不在同一平面上,绘图有难度,所以需展开。v面不动,h面向下,w向右,把三个面摊在同一个面上。三个视图就形成了。在v面、h面、w面的投影分别是主视、俯视和左视。

  400)this.style.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0>

  400)this.style.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0>

  3、由于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对物体的形状无关,所以在生产上的图纸都略去投影轴和边框。

  4、三视图的位置和投影规律。展开后,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水平的右边,要求大家以后作图时,也要按这个规范。主视图反应长和高,俯视图反应长和宽,左视图反映高和宽(学生难理解),由于反映的是同一物体,所以其长、宽、高的尺寸必须一样,再加上其特有的位置关系,因而就有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四、板画三视图

  将模型的摆好,选择主视方向,在黑板上画出其三视图。

  400)this.style.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0>

  五、学生练习

  1、组合体模型的三视图

  400)this.style.width=400;" align=left border=0>

  2、课本p129页第二题练习的第1图和第3图。

  六、总结:

  1、正投影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

  3、作图注意事项

  自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有内容,有学生的活动。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3

  常见的技术图样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第五中学

  刘建明

  联系电话:025-83998690

  常见的技术图样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简案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办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办法和规律等。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办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办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草图,(识读)透视效果图图和绘制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办法;

  (2)了解正投影法办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了解三视图的技术语言特性;

  (4)了解三视图的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能绘制(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2)学会规范作图的办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了解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了解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4、教学难点:

  (1)选择摆放位置确定主视方向;

  (2)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模型,泡沫塑料,肥皂,小刀,印框绘图纸,绘图板,铅笔,三角尺,圆规等。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本节安排1课时。

  1、通过学生对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进行回顾和复习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办法,利用平行光源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正投影与三视图

  一、投影法的概念

  二、投影法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是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是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分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图样是根据正投影法的原理所绘制而成。正投影共有三种特性: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四、物体的三视图

  1.工程上为啥要用三视图?

  在工程设计时,使用的投影图必须能够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为此,人们采用增加投影面的办法,来达到完全确定物体形状的目的。

  2.位置与主视方向?

  3. 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它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立面,用"v"标记;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立面,用"w"标记;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标记;

  4.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形成

  圆柱、圆锥、球体、六棱柱

  5.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主视图反映它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它的宽和高。因此,物体的三视图之间具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6.绘制三视图的步骤。

  自习

  1、填 空

  2、对照立体图,在三视图中填空物体的方位

  3、对照立体图,将对应的俯视图、左视图号填入表中

  马上行动p119绘制三视图

  小结:

  1.工程上为啥要用三视图?

  2.位置与主视方向?

  3.三视图的三投影面体系

  4.三视图的形成

  圆柱、圆锥、球体、六棱柱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6.绘制三视图的步骤。

  一、形体分析,二、制图,1、选择绘图比例2、选择图纸3、绘制主左视图的基准线4、画出主视图5、画出45°角的辅助线6、分别画出左视图、俯视图7、检查,加深图线8、标注尺寸、代号、完成全图

  马上行动p123切制实物模型

  课后作业

  1.预习形体的标注尺寸

  2.完成p129的第二题

  【教学流程图】

  【备查网址】

  1.网址:

  2.博客:

  3.主页:;cid=129

  upload/temp_08050718158279正投影与三视图.ppt 

  来源:五中科创之花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4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陈醉

  背景:xx年,我省将全面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xx年,我有幸作为黑龙江省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学校中的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先一步进行实践性的尝试。xx年12月8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室主任王立力主任,省教研员王幼龙老师,哈市教研员武英老师来到哈市三所实验学校,了解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验教师展开研讨。

  《三视图》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也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进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课后,由省教研员王幼龙老师主持,针对三视图的教学等方面,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各实验学校的同行踊跃发言,集思广益。王主任将大家提出的几种三视图的识读教学办法,形象地总结为:1. 印章法,2. 遮挡法,3. 物体框架平行光投影法。

  听了专家们的点评,我深受启发,并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1.课题:

  《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地质版 第三章 第三节 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2.《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标准:

  能识读三视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3.教学设计构思:

  借鉴研究性学习的办法,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实验台上的物体模型,观察体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办法。

  4.学情分析:

  有关物体投影的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只有数学学科在高中二年级课程(立体几何)涉及到。因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比如,物体投影的绘画办法,三视图的原理及画法,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5.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章节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技术语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读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本节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而且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三视图等工业制图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投影知识,因此理解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讲解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这种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学习”提高识图能力。

  二. 教学过程与反思:

  1. 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办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虚拟主机想象能力。而虚拟主机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

  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三视图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

  1)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有一定的学习资源。

  这些必要的学习资源,要靠教师在课前预设。

  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准备了供学生查阅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为了把抽象的三视图更直观化,与学生一起用课前准备好的彩色硬纸板,做了三投影面体系,每生一份。要求学生在阅读资料或研讨学习中,运用手中的三投影面体系,观察体会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物体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分析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和规律。实验用物体为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球体、椎体、台体等,结构简单物体。由于教室的限制,只好将实物台设在学生座椅的最前面。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到实验台前,做试验,体会观察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体会物体的三视图图形。在学生学习全过程中,教师作个别辅导。

  2)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

  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怎样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怎样绘制三视图?

  我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绘制草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其他人进行设计方案的交流。学会用两点透视法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并能理解透视图的应用和局限性。而三视图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一点要是理解了,对三视图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就可以说容易多了。这个问题也是学生最困惑的问题。直接提出来,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容易激起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绘制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应该说,经过学习能够达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

  想理解三视图为啥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啥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啥原理?三视图的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啥?画图步骤有哪些? 怎么选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三视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识读和绘制三视图,以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三视图——这个在工业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能够运用三视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并运用三视图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与他人进行交流。简单的说就是,拿图来,学生知道是啥物体以及物体的各个表面情况;拿物体来(简单物体)学生可以绘制出三视图。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而采用研究性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三视图,正是基于以上因素。

  3)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

  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办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

  但在提示学生使用三投影面体系,观察物体在其中的投影情况时,学生将实验台上的物体纷纷拿回座位,理由是小组共同观察。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使我措手不及。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的。学生习惯于以往上课时的小组活动方式,而不知道我的真正用意。这是我在布置任务时的失误。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还有,预先考虑不周,我只是考虑物体的样数多一些,学生可以在实验台处观察,并能尽可能多地观察到不同形状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而忽略了各种物体的数量应尽可能多一些,以便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应用教学资源。或者说,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理想的方式应该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各种物体,这样更便于学生观察学习。但由于我校的条件因素,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实现。

  4)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程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

  教师预设学生学习程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达到了啥效果,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在学习中忽略了或不理解的内容。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的办法,使学习成为一种实践任务,并能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进而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课堂角色的转变。

  我在本节课中,成果检测环节作的不是很理想。由于我自身对工业制图知识的匮乏,我设置的检测问题设置得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坦率地说,下课后,心里很没底,总感到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这也是好事,我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快成长起来。

  在后来的学习成效检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因此,我认为,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三视图,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学习办法。我想,如果有更多的同行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共同探索,是一定会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完善的。

  5)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遇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程度不同,学生对此项学习办法的认知度,使学习效果不均衡。

  第二个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

  第三个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撑。

  第四个问题: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五个问题:对此教学方式的不同认识。

  以上问题,是我在反思中想到的,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

  三. 学习成效检测:

  我的做法是:

  1)绘制三视图测试

  让同一班的学生(探索课使用的班级,共59人),绘制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的三视图(不考虑比例,也不标注尺寸)。 

  测试卷收上来,统计正确率。 

  折形物体 圆台 四棱台

  绘制正确人数 59 59 59

  正确率 100% 100% 100%

  分析:全班59人全部绘制正确,这说明学生基本理解了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了解了绘图规律,掌握了主视图的选择规律。三个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是课堂上已经训练过的,所以,还可以说明,课堂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目的。 

  2)图、物互识测试

  给出8种实物模型草图。选择简单物体,包括: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76页,技术练习上的物体模型图。同时绘制出10幅三视图(教师手绘,试卷形式)。三视图多于实物模型图,目的是增加可信度。分别标号,让学生对号入座。 

  测试卷收上来,统计正确率。 

  选对8幅 选对7幅 选对6幅 选对5幅以下

  人数 17 26 11 5

  比率 29% 44% 19% 8% 

  分析:这些图形实际上是课后的作业(《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76页,技术练习),再加上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的三视图和物体图形。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视图的识图规律,以及识图技巧。其实技巧很简单,就是将物体模型图与主视图相对照,并参考俯视图或左视图即可。从上表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三视图的绘图原理以及识图规律。

  四.再实验,再检测:

  作为一种教学法的尝试实践,仅仅一堂课的实践、一个班级学生、和一次成效测试是不够的。但由于学校课时的安排情况,没能进行对照班级的再次实践和课后的再这次检测。不过,这样可以给我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一边完善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边进行探索和实践。也希望广大通用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进来,让通用技术教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五. 总结:

  以上是我依据《三视图》这一节公开课后的所思所想。就教学设计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公开课”作为“问题课”,就此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同时希望各位同行,利用公开课这一载体,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成果,而少一些表演的成分,那么,我们的教师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科会更完善、更有发展。

  有了问题,才有可能进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是崭新的课程,像是一张铺好的白纸,等着我们全体通用技术专业教师来勾画,用探索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来勾画,来吧!伙伴们!

  来源: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关于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一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办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进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对诗”开题及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景色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简介。为新知做铺垫。 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进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虚拟主机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虚拟主机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虚拟主机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气氛中发展虚拟主机观念。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若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识图画图和真假视图题即可加深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培养他们的虚拟主机想像能力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画图示范(课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开拓虚拟主机,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有助于教师的阐述、讲解。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进行互搭、互批、简介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像、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办法、画法和注意事项,进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只是梗概式知识、办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认识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耳目一新的改编诗前后呼应、画龙点睛,使整节课形成一体,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气氛、学习主题再次得到升华!

  课件模拟展示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抽象的思考过程使得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使课堂教学生动高效,并有利于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进行了分层处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对本节课做几点说明:

  一、关于培养虚拟主机想像能力的说明 虚拟主机想像能力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本课为学生创设了许多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及多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求学生思维逐步抽象概括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并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几何体、图片及课件演示等在充分的时间、虚拟主机中进行观察操作、对比想像、探讨交流、感受体验,进而使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能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发展和得到提升。

  二、关于本课整体设计的说明

  (1)在培养目标上,本课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办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

  (2)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和体验―→形成概念―→画法探究―→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3)在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上,本课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进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积极者。

  (4)在教学手段上,本课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想像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5)在教学评价上,本课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及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掌握、学习方式、努力程度与参与度)。

  以上是我依据《三视图》这一节公开课后的所思所想。就教学设计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公开课”作为“问题课”,就此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同时希望各位同行,利用公开课这一载体,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成果,而少一些表演的成分,那么,我们的教师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科会更完善、更有发展。

  有了问题,才有可能进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发展。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二

  一、设计的初衷

  《三视图》在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也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进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1. 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办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虚拟主机想象能力。而虚拟主机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

  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

  1)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

  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怎样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怎样绘制三视图?

  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

  想理解三视图为啥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啥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啥原理?三视图的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啥?画图步骤有哪些? 怎么选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

  2)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

  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办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

  3)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成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置的检测问题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快成长起来。

  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

推荐站内搜索:教室资格证查成绩、延安市人事考试网、初中周记、爱国演讲稿、预计2022年中考录取分数线、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建党100周年演讲稿、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稿、关于爱的日志、执业药师成绩查询入口、

《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4744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