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精选14篇)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曲设计思路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培养学生
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进入课文,寻找
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
的爱,进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啥内容?’(出示课件l。),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简介文中的人物。 ‘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感人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有疑问的语句。
2.小组交流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啥内容?(出示课件2。) 、
明确:(①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②中年人的责任感。③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④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⑤互敬互爱的·家人。……)
(让学生从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不能强求答
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给你的印象。
我:
我的妈妈: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导学
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
明确:(此题在于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品的写作内容,并能够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研读赏析 ’
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1.理解句子,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为啥这
样说?
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
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妈妈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
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
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妈妈、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2)“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他高大的爸爸。”怎样理解加点的词?
明确:(“早已习惯”:说明妈妈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
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爸爸的意见办事。)
2.回忆生活,叙述你们一家人的和美温馨的场面。
明确:(从生活中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间交流本堂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和“迁移延伸”部分。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办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办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啥人?啥时间?啥地点?干啥?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妈妈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妈妈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妈妈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妈妈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妈妈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妈妈,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妈妈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也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啥?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注意:至少让两名学生回答。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 “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四、揣摩词句,体味语言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师注意: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板书)
附文中的妙语(仅供参考):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妈妈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也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妈妈也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妈妈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也写出了“我”为妈妈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季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妈妈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妈妈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游。
六、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虚拟主机。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
(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
(2)怎样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
(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气氛,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
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
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学生自由朗读 ,互相讨论
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
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字词)
① 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事?(用课文原词回答)
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
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季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 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
(1)我们知道妈妈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啥还邀请她出来?
(2)妈妈为啥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
(1)妈妈和儿子发生了啥分歧?我为啥感到“责任重大”?
(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妈妈,委屈儿子,为啥做出这样的约定?
(3)妈妈后来为啥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啥?
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啥把“我”背妈妈,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怎么样理解“整个世界”?
5、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这篇文章的欣赏,我们可重点从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修辞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厚、角度独特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选段,学生自选感人或优美的语段或词句品读,读出感情。)
6、当堂检测
也一个美丽而神圣的妈妈节刚刚过去,你想对母亲说些啥呢?
(请在贺卡上写下你要对母亲说的话)
要求:(1)50字左右的表达
(2)可叙事,也可抒情。
(3)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修饰你的表达
7、布置作业:
(1)真情: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可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结语: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爸爸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妈妈亲手为你冲的一杯咖啡;亲情应该是海军稚嫩的小手为爸爸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妈妈疲惫时小孩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备。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的深情回报。
附板书设计:
散步
生生不息
意境美
尊老爱幼
人情美
传承责任
哲理美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办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也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么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妈妈为啥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啥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妈妈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妈妈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啥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也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啥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啥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妈妈而委屈小孩,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父亲母亲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妈妈走大路,妈妈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啥?
a.我们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小孙子的啥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啥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妈妈、妻子、我”是啥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怎样背着妈妈、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啥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妈妈,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啥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办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妈妈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季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办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啥?在思想上感悟到啥?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游。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虚拟主机。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妈妈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5
【背景】本人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亲情,友情都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理解。看到散步这一课,觉得它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心田,能够洗濯我们麻木的心灵。它的文字含蓄而优美,意境宽广而深厚,虽是简单的一件小事散步,却真正能唤醒沉睡的亲情的细胞。
我选择这一课的最大原因是现在有很多的单亲家庭,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亲情的冷淡,不知道亲情到底在那里,我就想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亲情不是轰轰烈烈的,不是狂风暴雨似的,它如同和风细雨,慢慢的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亲情,特别是家中的父母正在承受着维护亲情的巨大使命。
本着美好的愿望,希望学生通过这一课会真正的体会到亲情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孝敬父母,我精心的准备了这一课。
【设计理念】
1、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转变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体会“我”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3、感受亲情,理解中年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得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听了这首歌,你有啥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啥事?(概括课文的主要)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妈妈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妈妈,妈妈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妈妈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妈妈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三、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
⑴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小孩,很听妈妈的话;妈妈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妈妈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妈妈老了”──“他总是听我的。”妈妈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妈妈,反映了对妈妈的尊敬。
妈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小孩感兴趣。妈妈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妈妈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2、这篇文章你有那些问题没弄懂?
a、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样?妻子、妈妈、儿子的性情也怎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妈妈老迈、顺进而也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b、作者为啥把“我”背妈妈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也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c、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四、品味语言
1、景色描写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2、对称句子。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教学反思】
这堂课有成功也有失败。
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断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进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都是本人经验不足,稍显紧张造成的,今后在工作中还需继续努力。
本堂课我觉得贵在很好的把握住了新课标的理念: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层层深入,使学生体验更多学习的乐趣。
2、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注重文本,重视朗读教学并进行语言的积累。
4、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给予适当的鼓励,使他们很乐于展示自我。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6
重庆一中 皮坤龙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也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 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么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妈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么样做的?它也能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5’
1、文章写了一件啥事? 1’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3’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气氛,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么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么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妈妈
我的妈妈: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啥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啥?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啥这样说? 4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妈妈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妈妈、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父亲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小孩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父亲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父亲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小孩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妈妈,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啥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妈妈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也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妈妈,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在阅读中体会祖孙三代之间互敬到互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及内容]
一、 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孙子发现爷爷总是用木头碗吃饭,便问父亲:“父亲,母亲为啥给爷爷用木头碗?”父亲说:“木头碗摔不碎呀!”孩子子一听高兴的说:“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们用木头碗。”这一家祖孙三代是啥关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孙三代也是啥关系?阅读是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里运用对比的办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确的爱憎感,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会从整体上领悟文章,避免了问题过多,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扫除障碍
1标出自然段
2查字典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训练办法
1、 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 投影出生字词: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个中等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点,老师矫正错误。
三、 阅读理解
“读”
1、 跟着录音读
2、 自由大声朗读
3、 学生动手动脑,抓住自己认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读、点评、质疑。
4、 信息反馈,矫正错误。
①抓住“我”这一点领会语气、语调(年龄 家中的地位 我的责任心)
②利用语言描写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家伙的语言:活泼、可爱
⑵“我”的语言:沉稳、温和
⑶奶奶的语言:和蔼、亲切
“理解”(提出质疑、各抒己见)
1、本篇文章写了啥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么写的?
提示: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写散步环境情趣、表现美满、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悦进行。
3、 得怎么样?
细节描写
举例:
①我说:“走大路”(敬老)
②(妈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爱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尊老爱幼)
结构特色
提问:
①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和儿,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啥关系?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对这一家人的责任感和处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写妈妈年老为下文写“走大路”埋下伏笔。第4段为下文写“走小路”埋下伏笔。
四、 扩展Lenovo
选择下列的一个题目讨论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小孩。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8
爱,并快乐着
――——关于《散步》的教学故事
2004年11月22日-26日是我校对兄弟学校开放教学周。本周七年级的所有学科都承担了开放教学任务。我的教学时间是22日上午第二节,内容是散文《散步》多媒体教学。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怎样享受家庭亲情等。
12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但12年后,已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再读这篇文章时,我的心灵震颤了,我陷入了矛盾而也痛苦的爱的抉择中。我突然间明白对中年人复杂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积淀。涉世未深的小孩,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进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我一夜无眠,经过反复的思量,我决定启动学生,以“爱,并快乐着”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这堂课,我准备了很久,包括课件、集体备课、试讲等细节。此课我打算用中央电视台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整体感知”、“局部理解”、“品读语言”、“拓展迁移”、“积累运用”、“课外练笔”六大板块。
从“整体感知”进入“局部理解”课文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爸爸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么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陈昕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爸爸,我会想到妈妈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许崇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爸爸,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妈妈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妈妈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也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肖哲同学却反对:“虽然妈妈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妈妈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俞欣妍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妈妈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板块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声音和色彩都很精美的课件,我禁不住有点暗喜:大功即将告成矣!
临近7分钟下课,我的教学环节是“看图片说标题”。大屏幕显示的画面是:两个花甲老人安祥地坐在草地上,远处一抹淡淡的夕阳,老太给老头按摩,老太付出而满足,老头幸福而快乐。围绕“爱并快乐着”的课堂主题,同学们说得很好。有的说“夕阳红”,有的补充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有的说“黄昏美”,有的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也有的用县老干活动中心大门的对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形容……
真的好极了――多聪慧的学生啊!
然而,正当我准备结束时,一个小小的插曲悄然而起。
林菲同学举手示意说:“邓老师,可以用‘夕阳不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来形容吗?”同学、教师都笑了。我想:糟了!这可是有悖图意的。怎么办?就那么几秒钟,我决定顺势把学生引到品味课文的语言上来:让他们用改变语序或者改动某字的办法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结果出乎意料的好,从“只求近黄昏”到“只是阔黄昏”到“只为近黄昏”到“只因近黄昏”――我松了口气,因为同学、教师也笑了。
课在FLASH《让爱住我家》的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我想此时此刻,在小孩们心中,爱应该开始快乐了吧!
评课时,好极了!
说真的,当时我好欣慰,因为我几个月来对学生的实验、对课改新理念的钻研已经初见成效了!
如今,一年过去了,我常常会想起这堂课,常常被自己感动,也常常被学生感动。以前我像一个“救世主”,给学生知识,给学生力量,给学生关爱,在学生面前我永远是正义的、强大的、乐观而豁达的,我因学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满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独,因为这份骄傲是不真实的。现在,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想办法,一起渡难关,真正去关注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虽然有时我也很“无知”,难免脸红尴尬,但我却倍感真实而轻松,因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贵。我感谢新课程,感谢《散步》,感谢学生,感谢一切因爱而变得快乐而美好的事物。
真的。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9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办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办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办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 ,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办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怎样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啥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啥事情?
E.结果怎样?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妈妈的:
(2)妈妈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啥把背妈妈、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妈妈,妻子背的是儿子。妈妈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也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妈妈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妈妈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妈妈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妈妈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妈妈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么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妈妈,也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也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游。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呢学习课文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啥?在思想上感悟到啥?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 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
板书设计 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也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word下载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10
散步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也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学习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板书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也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妈妈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妈妈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妈妈和儿子。
2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啥情感?(亲情)
三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多媒体展示: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谁)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小孩;(“孝”字的演变)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妈妈: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假如你是儿子,你从这件事中获得啥启发?——孝顺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爱的教育尽在不言中。)
3、他们四口人组成了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和睦)
四、再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
这个散步的分歧,最终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解决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这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们齐读文章6、7、8自然段,重温那解决分歧,走在小路上这温馨的一幕。
1、 提出疑问:为啥作者要安排“我“负责背妈妈,妻子负责背儿子?这样安排有啥目的?想告诉读者啥深层含意?
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理解“传承的关系”。
2、 “我“和妻子是怎么样背着妈妈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啥?
3、 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中的“整个世界”?
中年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一方面要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一代;另一方面要好好照顾小孩的生活,抚养下一代。所以中年人肩上是一份重大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是从老年人身上接过来
五、体验亲情
设想一下, 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父亲想看足球,母亲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也该怎么说?
同学们很有孝心,也懂得怎样尊敬老人,我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是让大家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六、教师心语 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附板书设计:
我的妈妈 承前
我、我的妻子 责任重大
我的儿子 启后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上次考试小作文要求大家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反映父爱,但大家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正音:熬 分歧 一霎时 领袖 拆散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
齐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 散步的人是谁?季节?地点?
我们一家人 初春 田野上
2. 散步中发生的分歧是啥?
3. 决定走小路的原因是啥?
4. 同学复述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妈妈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妈妈,妈妈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妈妈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妈妈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5.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啥?
明确:①通过散步写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哪些?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小孩,很听妈妈的话;妈妈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妈妈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
\\\"我妈妈老了\\\"--\\\"他总是听我的。\\\"妈妈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请找出来: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妈妈,反映了对妈妈的尊敬。
妈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小孩感兴趣。妈妈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妈妈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6.你是怎么样理解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7.怎么样理解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8.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欣赏此文。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办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爱与亲情,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寻找典型词句,理解课文深长的意味,学习发现并表达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的爱之美。
【教学办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周六,这张照片在短短的10个小时之内在全球的转载量超过250万。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着滂沱大雨,爸爸全身湿透,而右手的伞则坚定地聚在儿子头上,呵护他不受风吹雨打。那这一个小举动能感动全世界的网友,甚至让人们在深夜泪流满面,我觉得呀是我们对爱与美有着天然的感动之心,而这种爱与美的最小组成单位由社会最小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爱构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一举一动间的爱。(板书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字词语。
2、检查指导:
(1)读生字词。
分歧(qí)霎(shà)时拆散(sàn)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嫩芽信服
(2)小组朗读:
8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读一段。明确感情基调:轻松愉悦
思考本文讲述了怎么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简单评点学生的朗读。
3、概括散步过程:并分析第1段。(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并赏析。
1、分析第1段。
冒号:强调。长镜头拉近拍摄。想象画面的流动。(生读第1段)
明确:瞧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两对*。
2、通过分析人物来感悟文章。
(1)儿子、孩子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怎样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5段。可爱。激动。聪明。童趣。(板书儿子:机灵可爱)
(2)妻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怎样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6段(尊重丈夫)第8段(疼爱儿子)
“听,蹲,背,走”四个动作就让我们看到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板书:妻子:贤妻良母)
(3)妈妈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怎样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按先后顺序,把直接描写妈妈的语句读一读。
第2段(体谅儿子的孝心,尊重儿子)第7段(疼爱小孙子)
通过妈妈的眼睛,我们看到远处的美景。(生读)
点拨写景部分的朗读。(生读)
点拨:望--由近及远,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视线拉远拉长。
(师范读)(生齐读)(板书妈妈:善解人意)
(4)“我”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怎样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2、8段(关心妈妈身体)第6段(委屈儿子,迁就妈妈)
时日还长,言下之意是陪妈妈“时日短”--引出第3段(生读)
点拨:太迟,挺,熬,总算(老师范读)
“春季总算来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读)
点拨:大块小块、随意、密,咕咕,生命
明确:生命真美啊!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营养我们的心。(生齐读第4段)
尽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满足妈妈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妈妈)
于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引出第8段(生齐读第8段)
分析这段“整个世界”。结合课后练习一,想象画面,换个角度拟题目。
参考: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季来了、最美的景色(补充:作者的写作契机)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的写作契机》
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第8段)
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季来了、最美的景色
爱过知情重啊。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
四、品味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爱和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爱在一举一动间,请同学们组内交流,再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并分享。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
参考:亲情是下雨时,爸爸为你撑起的那把伞。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饥饿时,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六、结语:
同学们,人类的爱无需豪言壮语,它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凡的言行之间,爸爸为儿子撑伞,儿子背起老妈妈,父母无私付出,儿女真诚回报。即使它再平凡再细小,这份爱,也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感动。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
2、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并在大屏幕上打出歌词,让学生谈谈歌曲让人感动的原因(亲情)。由此导入课文。
(此设计意图:因为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强化教育者及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感人的歌词,使其感悟到亲情的可贵,使学生在探讨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沟通,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
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课文,尽量读出感情,进而整体把握课文。
1、检查阅读效果:
⑴散步的人有哪些?
⑵散步的季节呢?
⑶散步的地点?
⑷散步中发生了啥事情?
⑸结果怎样?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2、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啥?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啥?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教师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也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三、再读课文,研讨赏析
导入:《散步》这篇散文,浅中寓深,平中出巧,是一篇公认的美文。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把它们找出来,用心灵去体会。
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大声自由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让学生明确,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形象的,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师先举了一个例子: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
你们还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点”吗?
学生搜寻并大声优美语句,并在书上圈圈点点,4人一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作者精心选择了“新绿”、“嫩芽”和“冒着水泡的冬水”这些能表现初春特色的江南景物来写。作者还特地作了进一步的点染:“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全家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出现了,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那里有金色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展现了全家福的画面。)
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
这些语言简洁、凝练、含蓄,组织得也很工整,使用了很多松散的对偶句,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美在文章多处体现了亲人间美好感情。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妈妈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我”和妈妈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
“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每到一处,我蹲下来,背起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以上四处,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幸福、温馨的亲情,关系十分融洽。
(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这种学习活动训练进行得多了,就会使学生对“美”的感受成为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四、探究质疑
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写散步吗?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啥深刻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妈妈,一边是未成年的小孩,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也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妈妈”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教师小结:《散步》这篇散文的美点就表现在语言美,人情美,意蕴美。
五、拓展延伸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么样做?(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2、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结合以下几篇短文,谈谈我们应怎样来表达对父母、对亲人的爱?
六、推荐短文
父爱永铭
一位爸爸
新年前三天,收到了儿子由中国人民大学寄来的贺卡。这是他第一次离家在外过新年,所以我和妻子的心里天天都揣着无尽的挂念。可想不到,他还记着给我们贺卡。怀着喜悦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打开,更令我惊奇的是,精致的贺卡里面,还有一块红色手帕,上面写着:“父爱永铭!”捧在手里,我这个很少落泪的人眼圈湿润了。养儿育女为啥?还有比这更快乐更满足更舒心更自豪的事吗?看着同事们羡慕的目光,我甚至有点情不自禁:“这不是一张贺卡,不是一块手帕,而是儿子的一片孝心。”有了这四个字,20年的养育,20年的栽培,20年的努力,值了。
孝心无价(节选)
毕淑敏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爱的表达方式
我在接受潜能培训时,主训师出了一个题目叫“爱的表达方式“。要求我们每人说一种,但不能重复。
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用宽容来表达;有的说鲜花和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痛苦一个人承受,快乐两个人分享,这就是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轮到东北一个叫秦依的女孩时,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对年轻夫妇,都是生物学家,很恩爱,经常一起深入原始森林做考察。
有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钻进了森林,可当他们爬过那块熟悉的山坡时,顿时僵住了,一只老虎正对着他们。他们没带猎枪,逃跑也是不可能了。
他们脸色苍白,一动不动,老虎也站着,僵持了几分钟时间,朝他们走来,然后开始小跑,而且越来越快。就在这时,那个男的突然喊了一声,然后自顾自地飞跑开了。奇怪的是,已快到了那女的面前的老虎也突然改变了方向,朝那男的追了过去。随后那边就传来了惨叫声,而那女的却平安的逃了回来。
这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说了声:“活该”。也就在这时候,秦依问我们知不知道那男的喊的是啥。我们几十个学员,大致给出了两种答案:一是:老婆,对不起啊!!二是:赶快逃,逃一个算一个!
秦依说,那个男的对他妻子喊的是:“照顾好依依,好好活下去!”秦依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面对着大家的惊愕和不解,她接着说道:“那种情况下,老虎绝对只会攻击逃跑的人,这是老虎的特性。”秦依最后说:“在最危险时刻,我父亲一个人跑开了,但他却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我母亲最真挚的爱……”
教室沉寂一会儿,爆出掌声。
(摘自《深圳青年》)
七、小结全文
同学们,散步这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儿,在作者笔下却是别样的温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
八、作业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写一篇小文章,抒写一下你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篇14
教材依据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教版的一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办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啥?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啥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妈妈”“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妈妈”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分歧?我是怎么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分歧呢?(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怎样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啥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妈妈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妈妈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办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妈妈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妈妈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妈妈老了,容不得啥闪失;小孩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也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妈妈,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妈妈: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⑴妈妈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妈妈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推荐站内搜索:烟台人事考试、河北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运动会日记、自考大专报名官网入口、自我介绍作文300字、我爱祖国作文、自考查分、日志伤感、自考网成绩查询、考研成绩公布的时间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