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案例(精选17篇)《最大的“书”》教学案例(精选17篇)《最大的“书”》教学案例(精选17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精选17篇)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精选17篇)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

  教学过程: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1、回顾生活中的书,引出文中最大的“书”。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平常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我们还知道读了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师边说边板:书、字、画、知识、作用),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师:谁愿意和我合作,一起来读1-4小节?

  师:如果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谁?(比赛读)

  从我们刚才的对话中你们明白啥?(知道了岩石就是一本书。)

  师随机板:岩石“书”。

  3、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小孩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

  师:点击课件,出示岩石,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导朗读该句。尤其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以及“一层一层”、“厚厚”两个词语的读法。)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10小节。

  师:是啊,小孩们,岩石就是“书”,让我们翻开这本岩石书,看看里面写了啥?下面就请两位小孩来读读5——8小节?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俩读得真投入,小孩们,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

  a、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1、师: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随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2、小孩们,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3、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啥样子的呢?

  4、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你们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来简介一下他们呢?(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5、谁能把三种连起来简介,自己先试试看。再指名连起来读。

  b、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啥不一样呢?

  1、师:小孩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像石头一样,这些叫啥呢?(化石)

  2、出示句子,谁简介一下这些化石呢?(指名学生读)

  3、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4、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5、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简介呢?(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有哩!),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6、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7、如能一边简介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8、这些神奇的字、画,也能说明啥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出现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9、仿佛看到了啥?陆地变大海,大海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10、想不想看看地壳运动的过程。出示课件。

  11、地壳运动动画有意思,可惜,没有声音。谁愿意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呢?好!那么多小孩子愿意,自己先试试看,呆会儿我请最认真的小孩子来配音。

  三、了解“书”的作用

  1、我们刚才的对话读,你知道吗?读了这本书岩石有啥用呢?

  2、知道川以后长大想干啥呢?

  四、总结说话,引向更广的“书”。

  师:小孩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小孩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这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其实我——也是一本书,我脸上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小孩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2

  一、基本信息

  1.学科:语文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二年级下册

  4.课题名称:最大的“书”

  5.课时数:2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3.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2、学情分析: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班的小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你都读过哪些书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吗?指生说。同学们很会提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准。“册、质”。地质勘探队员:是干啥的?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生字你还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有啥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想记哪一个就记哪一个。老师有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一猜。同学们用加oneplus,换偏旁,猜谜语办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字,出示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候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慢慢的就演变成这样,。

  出示课件。演示册的变换。瞧,咱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

  4、指导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

  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么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醒大家啥。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左右要紧凑。横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

  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

  生练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三细读感悟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最大的书指的是啥?指生说?从哪句话。知道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说他哪儿像书呀?

  课件出示岩石图像。

  对他们多像啊,谁再来读一读。

  看着大屏幕谁再来读一读。指生读。

  2、过度:这本厚厚的书上有啥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5-8自然段。

  (1)自读

  (2)汇报交流

  这本厚厚的书上有啥呢?你来告诉大家。师: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岩石书上有字呀?指生读。哦,雨痕,波痕,矿物就是字呀,他们是啥样的。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相关句子。

  师说:这圆圆的是雨点留下的脚印,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波痕,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是呀,多神奇,多有趣呀。赶快读一读吧!(多有意思呀,还有同学想读)

  师:不仅有奇妙的字,这本书上还有漂亮的画呢?有树叶、有贝壳、还有小鱼呢!同学们还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这些图画说明了啥呢?请你来读一读。读了之后你知道了啥?指生说。师:啊,真么想到,这么神奇呀,谁还想来读读。配乐读。

  3、这本岩石书可真有趣真神奇呀!读这本岩石书也有啥用呢!指生说。

  在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哪里藏着------哪里藏着------指生说。

  这里面藏着一个多音字。谁能找到他。地球母亲除了有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

  师:还远不止这些,像金矿、石油、镍矿这些都是宝藏。地球真是一个大宝库。读懂这本书用处原来这么大呀!板书:用处大。齐读!你觉得这本岩石书和我们平时读得书有啥不一样。这是一本神奇的特殊的书。怪不得课题要给书加上引号呢。

  师:大家看,在这个故事中,川川问了这么多问题,你能从书中找到吗,读一读。(出示问题)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善于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是刨根问底。正是因为他刨根问底,所以他才获取了这么多知识。

  4、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们当刨根问底的川川,老师请来了一位叔叔和大家合作。

  出示课件。叔叔的话录音。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川川说的第一句话,做好准备,咱们只读川川说的话。

  四总结

  音乐响起:其实,在大自然中,不仅岩石是一本书,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就是一本本神奇、有趣的书!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吧,相信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4.效果检测:教学导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听了自己同伴的简介,那本“有趣的书”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小孩的参与。“最大的书是啥?”抓住最重要的问题理清课文思路,从易处入手,从简处落笔,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地摄取课文中的信息。

  三、结合培训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我觉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设计安排了这个环节,而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自己的问题更愿意来解决,而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进行解决。从书中找出答案。当然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呢在上课中,我还是没有能够放开来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地完成,而是扶着学生,进行有步骤地解决:第一个问题是最大的书指的是啥?第二个问题是这本厚厚的书上有啥呢?岩石上写着的是字是啥?画着的画是?从书中找出来。第三个问题是读这本岩石书也有啥用呢!这样把问题给全都解决了,但是呢却没有发挥好他们的主题能动作用。如果说能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自己解决问题,那样的话也同样能够解决好,而且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这里就看出了我这当老师的对学生的不放心,其实学生的能力是好的,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3

  ★比一比,再组词。

  埋(    )    趴(    )    底(    )    刨(    )

  理(    )    爬(    )    低(    )    抱(    )

  ★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2.事实摆在面前,就是最好的证明。

  ★★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最大的“书”指的是(       )。“书”上的字指的是(       )、(       )、(       );图画指的是埋藏在岩石中的(       )、(       )、(       )。

  2.读了这本书我们知道在(           )以前,这里是一片(           )的陆地。后来,陆地(         )了,这里就变成了(       ),也过了(           )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也变成了(       ),就是我们脚下的(         )。

  ★★★

  1.我知道恐龙化石的由来了。

  2.《最大的“书”》题目为啥加引号?

  3.我去查阅资料,知道一些关于岩石的知识。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4

  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最大的“书”》这篇文章的表现形式是人物对话。叙述了川川与父亲在登山过程中跟地质勘探员交流的见闻,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下面摘录一篇不错的《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与各位小学语文老师分享。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对话为线索,将地质的相关知识融入课文之中,语言中充满了儿童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达到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科学意识。

  所以,我在《最大的“书”》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强化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进而激起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研究、探索自然的愿望。

  例如:

  1、叔叔讲到岩石书的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藏着铁矿,哪里埋着煤矿……省略号代表还有啥呢?还有啥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石油、有的说是钻石、金子、瓷器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抓住“小鱼”一词理解叔叔开心的心情。平时我们看到小鱼,都会很开心,因为小鱼很可爱。今天我们在哪里看到小鱼呢?(在岩石上)除了开心的心情,叔叔的心还带着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我在教学《最大的“书”》时,除了侧重朗读外,还重视双基训练,有完形填空题、修改句式等练习。特别是填空小练习,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将刚的知识巩固。

  《最大的“书”》的教学设计还是满完整的,但在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较少,课堂的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日子,我会强化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此,我十分感谢二年级的老师们,特别是廖老师和李老师,在教学和业务工作中,她们常常指点我,让我学到知识、积累了经验。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1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本“书”,想知道是啥“书”吗?(展示燕子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书”。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啥问题吗?“书”,为啥加了引号呢?谁能解答?

  二、检查预习

  1、先摆出我们制作的生字卡片,老师说字,你们找到卡片举起来,好吗?

  (1)月月少二一线穿。(2)左右结构单耳旁(3)山在石上(4)八只脚(5)包外有刀(6)家有宝玉(7)力气很大(8)我们受伤了,身上留下的印记(9)厂里过日子(10)埋在地底下,和火有关系

  (11)一撇也一撇,撇下十个小宝贝

  学生指出后,老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找完后齐读。

  生字过关了,我们来闯词语关。(课件出示词语)

  2、接读课文

  3、你有啥收获?

  4、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三、解决问题

  (一)整合问题:岩石怎么会是书呢?这本书告诉我们啥呢?

  (二)川川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地质勘探队员叔叔耐心地回答了他,我们要想解决问题,就找出川川和叔叔的话来读一读吧。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分别标记叔叔和川川的话。

  (三)1、指生读川川的话,指导朗读,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刨根问底”。你认为川川是个怎么样的小孩?板书。

  2、面对川川刨根问底,叔叔怎么样解答的呢?指生读叔叔的话。指导朗读。听了叔叔的话,你怎么样评价他呢?板书。

  3、岩石怎么会是书呢?这本书告诉我们啥呢?自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找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及化石图片。)

  (1、“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2、“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3、“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也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也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4、你还有啥问题吗?川川的理想是啥呢?读相关句子。

  5、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像川川一样刨根问底,你就能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秘密。课后你能像川川一样,读懂这本“书”(燕子石)吗?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入角色朗读,读好人物的语气。

  【教学办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课题:最大的“书”。

  2、生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勾画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3、学习生字:

  ⑴ 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样认识的?

  ⑵ 全班交流。

  ⑶ 游戏识字。

  ⑷ 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⑸ 说说自己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全班对这些音节再读一读。

  三、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四、质疑

  读了课文有啥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对于学生提出的字词。可以当场叫学生补充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认读词语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二、朗读感悟

  1、针对上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⑴ 自由读。你在文中能解决同学们的哪些问题。

  ⑵ 小组交流。

  ⑶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2、演中悟:

  ⑴ 同桌合作演一演。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⑵ 朗读展示。

  3、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啥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么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1、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如: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2、问句:

  ⑴ 哪里有书啊?

  ⑵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⑶ 这能说明啥呢?

  3、感叹句:

  ⑴ 它们都是字呀!

  ⑵ 太好了,太好了!

  ⑶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四、实践活动

  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

  【课后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办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当我叫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失望的叫喊声,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时指正,就势必一节课由着性子随心所欲,“小皇帝”的本色表现无遗!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狠抓“ 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欣赏他人”的良好学习习惯。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 学 法:谈话法、朗读感悟法、竞赛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    时: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爱看书,你们都看过哪些书?指名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最大的“书”!师生板题

  3、指名读课题,一起读课题

  4、你从课题中发现了啥?“书”字带了双引号 。

  过渡:为啥“书”字会带双引号呢?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把书翻到这一课,(让学生把书拿好)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文会读了吗?(会)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2、出示生字带拼音的句子:

  (1)、父亲和川川看到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啥。

  (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自读、指导朗读:

  第一句:指名1,评价:字音读的真准确。指名2,评价:句子读的真通顺。指名3,评价:声音真响亮。一起读。

  第二句:指名1,评价,书还不够厚。指名2,评价:问号读的真好。谁敢跟他比?指名3,评价:书真厚啊。比赛读吧?男女生比赛。

  第三句:指名读,老师也想读,示范读,敢跟老师比吗?自由练习,指名读,一起读,评价:真是人心齐,生接:泰山移。你们都比过老师了。

  3、词语从句子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吗?

  出示:地质、勘探、岩石、脚印、痕迹、煤炭、宝藏、刨根问底

  一册书   厚厚的书

  自己先读读,指名2人领读,女生领着男生读,开火车读。

  练习:一(  )书  厚厚的(   ),多音字:藏

  4、离开了词语的帮助,你能记住字宝贝的样子吗?

  出示生字 :岩:这个字怎么样记?指名说

  质:你会给质组词吗?

  勘:啥结构啥旁?左边啥来帮忙?

  册:你在哪里见过册? 

  宝:你会猜字谜吗?

  厚:老师有个字谜,看谁听的最认真。在工厂里过日子。

  印:你会给他组词吗?如果能说个句子就更好了。

  痕:啥结构啥框?你会换偏旁吗?

  刨:为啥用利刀旁?换偏旁

  煤:为啥用火字旁? 

  这么快就记住了字宝贝,男生来当小老师,再把他们读两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让我们把生字送回家吧。再吧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最大的书是啥?

  自由读

  2、指名说:最大的书是啥?板书:岩石。现在你们知道为啥书要带双引号了吧!

  3、现在我们来分段读课文吧。

  南边的小孩读1——4段,中间的小孩读5——8段,北边的小孩读9——12段,最后一段大家一起读。

  读完老师评价。

  总结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那这本岩石书里到底写了啥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究。现在就来展示我们的写字本领吧!

  四、指导写字

  出示:印、刨,认读两遍

  观察:啥结构?左右两边的大小有啥不同?

  老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板书:

  19、 最大的“书”

  岩石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8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人物的不同,分角色朗读。

  4、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交流。

  知道同学们的知识面都特别的广,大家懂得的课外知识可丰富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智力问答,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课件出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动物是。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

  二.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篇和“最”字有关的课文,还记得是啥吗?(出示课题)

  2.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瞧!它们都藏进了石头里(出示用彩色卡纸做的石头),谁想当小小地质勘探队员,把它们的名字念出来?(指生读)

  3.能把生子记得这么牢,真是聪明的小孩,调皮的生子宝贝钻进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小小火车开起来。

  4.和你的同桌轮流读一读,如果他全读对了,就把你的称赞送给他

  5.谁得到称赞了?真不错,生字词都会认了。会不会写呢?拿出田字格本,老师报一个词语,看看谁写得既正确也美观。(刨根问底)

  6.我们一块读一读这个词,想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7.教师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

  8.你从哪找到的,一共找到几句?谁把你找到的川川提出问题读一读?

  9.仔细观察6句话,你发现了啥?疑问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请6个川川起来比赛读读,看谁最会问问题。

  10.你认为哪个川川读得好?谁来评一评?咱们像他学习,都来问一问吧。

  11.多么好学的小孩,面对这么多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川川也特别想知道,先自由地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四人小组一同去寻找答案吧。

  12.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a.哪里有书啊?

  以前你有没有把岩石和书Lenovo到一起?真是没想到,这种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老师要给你出出难题,你能够把问号变成句号,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b.这上面有字吗?

  1.齐读第6自然段。

  2.老师有些图片,你们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啥?

  3.出示填空,谁来填?都是字呀!

  4.老师当川川问,你们就是叔叔,一块回答我。

  c.这上面有图画吗?

  1.石头上真的能有图画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

  2.出示填空“岩石上有( ),有,还有。”

  3.看到有石头的图画,你的心情怎么样?叔叔此时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愿意当叔叔的站起来读。

  4.这些有文字和图画的岩石能说明啥呢?咱们一块看着大屏幕读。(出示地壳变化的课件,并有文字说明)

  5.你读懂了啥?(板书演变过程)

  13.本岩石书的作用真大啊,我们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14.听了叔叔的话,你们的心情怎样?你在高兴时会有啥表现?川川是怎么做的?

  15.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啥吗?

  16.小孩子们,我们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快看啊!(播放课件,伴随音乐。)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都在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啥?

  17.在这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和几个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的网站,小孩子们可以用课余时间去看一看,不少同学还收集了资料,本周班会课我们要开展一次奇石博览会,欢迎大家把资料带来交流。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9

  教材理解:《最大的“书”》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简介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字、有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了。根据该单元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学时,应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语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进而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办法目标: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情趣,激发探究大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书、彩色粉笔、话筒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交流展示、走近文本

  一、交流展示,谈话引入。

  1、 师生交流自己爱看的书,2、 展示图书。

  3、 师谈话导入。今天同4、 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都带来了,5、 快说说你们都喜欢啥样的书?老师也要向大家简介一本最大的书。

  揭题(师:板书课题)题目少了引号、题目中的书指的是啥?为啥加引号?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得益于靳家彦老师)

  第二板块:读书感悟、走进文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中读  《最大的“书”》向我们描绘的是一本啥样的书?你知道了啥?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解决为啥加引号。

  1、 学生自由读文,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a  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b  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

  4、 师检查初读情况,5、 指6、 导朗读。

  7、 题目中的“书”指8、 的是啥?(板书:岩石)为啥加引号,9、 这本书有啥作用?(解决1-4自然段和最后两段)

  品读课文,入境感悟。

  *读中学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他问了些啥?学到了些啥?找出川川问话和叔叔回答的句子读。(指导朗读)

  10、 合作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11、 各自抓住具体语言进行合作学习,12、 细细体

  会品味后与组内同学交流。

  2、展示读  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来听听。(师相机指导学生评价)

  (师板书:     岩石上有字:雨痕  波痕  矿物

  岩石上有画:树叶  贝壳  鱼的简笔画)

  *猜中想  川川长大想干啥?叔叔怎么样知道这些知识的,你想学他吗?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现场《实话实说》最早的主持人崔永元、川川、地质勘探员叔叔现场采访。

  主持人: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啥?你现在知道书上为啥加引号了吗?

  请问川川:你长大了后想干啥?你准备怎么样去读这本最大的书?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 有啥话要给大家“交代”吗?

  二、给学生推荐网址,建议观看电视《神奇的地球》。

  总结: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今后去探索、发现。

  板书设计:

  19  最大的“书”             岩石上有字:雨痕  波痕  矿物

  岩石上有画:树叶  贝壳  鱼 简笔画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 shān guǎng chǎng   bāo  hán   mén chuāng    huǒ  lú

  (                  )  (       )  (          )   (       )

  dà  xīng  ān lǐng   yī  míng  jīng  rén  jué  miào   liǔ zhī

  (                ) (                   ) (          ) (     )

  yín  hé   yān  wù    tíng  bó    liú  xíng    pèng  zhuàng

  (      ) (       )  (        )  (         )   (            )

  chuí  luò   chén  diàn  diàn   qī  yā   chán  yì   xī  shū

  (        ) (                ) (      ) (        ) (       )

  táo  zhī  yāo  yāo    luàn  le  zhèn  jiǎo     cǎi  hóng

  (                 )   (                    )  (         )

  chuān yuè   zhī zhū  shū  cè   yán  shí   zhēn  bǎo  pā xià

  (       ) (        ) (      ) (        )  (        ) (      )

  jiǎo  yìn   páo  tǔ   mái  mò   hǎi  lù  kōng   zhēn  duì

  (        ) (       ) (       ) (             )   (        )

  tiě  jì   zhì  jiǎn     hòu  dào    dǐ  xì   zhōng  chéng

  (      )  (        )  (        )  (       )  (            )

  jiào  dǎo   dēng  zhǎn   jī  jí    chóu  mì    huāng  máng

  (        ) (          )  (      )  (        )  (           )

  二.词语开花。

  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

  宝石──石头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三.词语积累。

  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3.本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比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如:

  问句:

  (1)哪里有书啊?

  (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这能说明啥呢?

  感叹句:

  (1)它们都是字呀!

  (2)太好了,太好了!

  (3)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为啥把岩石称为“书”呢?

  2.读这本“书”有啥用呢?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知道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

  3、知道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小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0个生字。教学难点:会写12个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小孩子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呢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2、师指导读题,(读出最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2、带拼音出示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3、去掉拼音 “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读音情况。

  4、把生字放进句子里去了,自由练读,分组读,练读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小组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啥?读后小组讨论。  

  2、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岩石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解决“书”为啥加引号

  3、读了课文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小孩?

  四、.写字指导。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2、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3、学生描黑,临写。

  4、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懂课文,了解“书”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3、情感目标: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一本好书,就象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能带我们环游世界,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今天,咱们继续和川川一起,去读一读《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 为啥加引号?

  板书:岩石

  二、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一)找出问句,读懂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小孩。请小孩子们,快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并划上波浪线,看谁速度最快?(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2.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小孩子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能解决川川的哪个问题。读完后小人小组交流一下。

  (二)指导朗读,读好对话。

  1、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点拨,并指导朗读。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川是好问。)

  三、情境表演,体验情感。

  竞赛朗读,评选出朗读小明星(“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1、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评选出小组中的“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2、评选出的小组朗读小明星再在本组内进行竞赛,并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3、评选出的“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上台来朗读竞赛朗读展示。(其他同学当评委,评选“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理想。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啥?

  2、过了三十年,川川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想象他能为中国的地质学做出哪些贡献?

  3、小孩子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让我们回家再查找有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语言,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像川川一样多问一个为啥,学好眼前的这些书,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也一本的书!

  [板书]

  最大的“书”

  字:    画:

  雨痕                           树叶

  波痕                           贝壳

  矿物                           小鱼

  岩石 

  画:

  读懂

  找宝

  读懂

  找宝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2

  学习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李老师知道咱班的小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你都读过哪些书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吗?指生说。同学们很会提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准。“册、质”。地质勘探队员:是干啥的?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生字你还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有啥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想记哪一个就记哪一个。老师有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一猜。同学们用加oneplus,换偏旁,猜谜语办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字,出示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候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慢慢的就演变成这样,。

  出示课件。演示册的变换。瞧,咱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

  4、指导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

  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么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醒大家啥。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左右要紧凑。横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

  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

  生练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三细读感悟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最大的书指的是啥?指生说?从哪句话。知道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说他哪儿像书呀?

  课件出示岩石图像。

  对他们多像啊,谁再来读一读。

  看着大屏幕谁再来读一读。指生读。

  2、过度:这本厚厚的书上有啥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5-8自然段。

  (1)自读

  (2)汇报交流

  这本厚厚的书上有啥呢?你来告诉大家。师: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岩石书上有字呀?指生读。哦,雨痕,波痕,矿物就是字呀,他们是啥样的。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相关句子。

  师说:这圆圆的是雨点留下的脚印,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波痕,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是呀,多神奇,多有趣呀。赶快读一读吧!(多有意思呀,还有同学想读)

  师:不仅有奇妙的字,这本书上还有漂亮的画呢?有树叶、有贝壳、还有小鱼呢!同学们还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这些图画说明了啥呢?请你来读一读。读了之后你知道了啥?指生说。师:啊,真么想到,这么神奇呀,谁还想来读读。配乐读。

  3、这本岩石书可真有趣真神奇呀!读这本岩石书也有啥用呢!指生说。

  在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哪里藏着------哪里藏着------指生说。

  这里面藏着一个多音字。谁能找到他。地球母亲除了有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

  师:还远不止这些,像金矿、石油、镍矿这些都是宝藏。地球真是一个大宝库。读懂这本书用处原来这么大呀!板书:用处大。齐读!你觉得这本岩石书和我们平时读得书有啥不一样。这是一本神奇的特殊的书。怪不得课题要给书加上引号呢。

  师:大家看,在这个故事中,川川问了这么多问题,你能从书中找到吗,读一读。(出示问题)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善于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是刨根问底。正是因为他刨根问底,所以他才获取了这么多知识。

  4、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们当刨根问底的川川,老师请来了一位叔叔和大家合作。

  出示课件。叔叔的话录音。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川川说的第一句话,做好准备,咱们只读川川说的话。

  四总结

  音乐响起:其实,在大自然中,不仅岩石是一本书,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就是一本本神奇、有趣的书!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吧,相信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3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1、回顾生活中的书,引出文中最大的“书”。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平常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我们还知道读了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师边说边板:书、字、画、知识、作用),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生:齐读课题。(学生齐读的声音很响)

  师:如果声音稍微轻一点,可能更好听,试试。(学生果然读得很好)

  师:下面请把书翻到83页。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师:谁愿意和我合作,一起来读1-4小节(学生小手如林) 你叫啥名字?

  生:我叫 师:如果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谁?

  生:沉思片刻,我是川川。

  师:一个很机灵的小孩。 师生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师:你读得很认真,谢谢你,谁愿意再和我合作,超过刚才的小孩子?

  师:你能超过刚才的小孩子吗?

  生:自信地点点头。

  师:为啥能超过他?

  生:我相信自己能超过他。

  师:好!有自信,咱们就成功一半了,其它小孩子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你明白了啥?师生合作再次朗读1-4小节,读完后,全班小孩鼓掌。

  师:小孩子热烈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读得很不错。从我们刚才的对话中你们明白啥?

  生:我知道了岩石就是一本书。

  生:我知道了,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3、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小孩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

  生:想!

  师:点击课件,出示岩石,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生:读。

  师:你读得不错,把句子后面的“?”都读出来了。谁再来?

  生:读(没有读出厚厚的感觉)。

  师:“岩石书”一层一层,厚吗?(师边说边做手势)。

  生:厚

  师:如果你把“一层一层”、“厚厚”这两个词语放慢读,会更好,再试一试,好吗?

  生:认真地再读,有进步。全班小孩都为他鼓掌。

  师:还有谁再来读? ……

  师:男生试试看? 男生齐读。

  师:相信,女生一定不会比男生差,来,试试看! 女生齐读。

  师:平分秋色,都很不错。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10小节。

  师:是啊,小孩们,岩石就是“书”,让我们翻开这本岩石书,看看里面写了啥?下面就请两位小孩来读读5——8小节?愿意当叔叔的请举手?好,就请你,小手举得最高的小孩。谁来读川川的话?好,你来吧!生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俩读得真投入,小孩们,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啥?

  生:我知道了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生: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师: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随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孩们,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生:摇摇头,没见过。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啥样子的呢?

  生:我想“雨痕”大概是一点一点的,是雨掉下来打在石头上形成的。

  师:你很会说话,用了“我想”、“大概”,说明这是你猜想的。你觉得,雨点落下来,长年累月,慢慢地,地上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坑了,这就是雨痕,对吗?

  生:对!

  师:真有意思!

  生:我觉得雨痕应该有大的,有小的!

  师:为啥呀?

  生:因为如果下小雨的话,地上的坑就小一点,下大雨的话,地上的坑就应该大一点。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在座的很多小孩子可能跟你想的一样。

  生:这雨痕应该是圆圆的,就像小雨点一样的。

  师:你想的也不错!谁来说说波痕呢?

  生:波痕应该是一波一波的,(生加上动作表示)就像海浪一样!

  师:点点头,你还加上了动作,真形象。

  生:波痕应该是一条一条,弯弯曲曲的。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生:很有兴趣,大声回答,“想!”

  师:那请大家睁大眼睛,瞧!(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生:第一个是雨痕,第二个是波痕,第三个是矿物。

  师:小眼睛,真亮,全找对了。你们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来简介一下他们呢?(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生: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生: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师:慢慢来,别着急,再来简介一下,可别添字啊!

  生:再读了一遍,可还没准确。

  师:有进步,没加字?可还有点不顺,再来一遍,一定会更棒!

  生:再读一遍,读顺了。全班小孩也自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摸摸他的头),不怕失败,有进步,就值得表扬,再加油啊!

  生: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师:简介得真清楚。谁能把三种连起来简介,自己先试试看。

  生:认真地连起来简介。

  师:你真能干,三种连起来简介也非常流利。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师当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师:哎哟,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师: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啥不一样呢?

  生:我平时看到的小鱼是有鳞片的,可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

  师:平时的鱼是有鱼鳞的,这里的小鱼却没有。

  生:我平时看到的小鱼是会游的,可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

  生: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

  师:那平时的小鱼呢? 生:平时的小鱼是活的,在水里游的。

  生: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 生:平时看到的树叶是有缝的,这里的树叶看不清楚。

  生: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师:小孩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像石头一样,这些叫啥呢?

  生:我知道,叫“化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课外书里看到的。 师:你看,多看课外书,就是不一样,你知道得真多,对,这就是化石。

  师:(出示句子),谁来简介一下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你的图画简介得可真有趣!谁再来简介。 ……

  师:小孩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生:想! 师:大家看,(师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生:我知道这是恐龙,这是丹顶鹤、乌龟。

  师:这是丹顶鹤吗?

  生:这是虾,还有恐龙蛋。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简介呢? (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有 ,那儿还有 哩!),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生认真地准备。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 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虾,那儿还有恐龙蛋哩!

  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

  师:谁如果能一边简介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边简介边指着画面。 ……

  师:这些神奇的字、画,也能说明啥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出现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啥?

  生:我仿佛看到小动物在树林里快活地生活着。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小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

  师:是啊,树林里空气好清新哪!

  生:我刚才仿佛看到大海里小鱼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师:这个时候陆地已变成了大海,不过那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的。 ……

  生:我仿佛看到了大地突然沉下去了。

  师:你想看到的可能是地震那一瞬间的情景。可是陆地变成大海,大海也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生读得很快

  师:哎哟,这时间可是成千上万年的,你如果读得慢些,声音稍微轻一些可能更好,别紧张小孩,再来试试。

  生:读,果然有进步。学生鼓掌。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谁来读读第10小节?生:读。 ……

  师:小孩子,想不想看看地壳运动的过程。

  生:想! 师:出示课件。 生:看得非常认真。

  师:这段地壳运动的动画很有意思,可惜,没有声音。谁愿意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呢?好!那么多小孩子愿意,自己先试试看,呆会儿我请最认真的小孩子来配音。

  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试,请你吧!

  生:声情并茂地读,全班小孩也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你读得很不错!看到你读得那么有声有色,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 师生分角色,读全文。

  三、了解“书”的作用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对话读,你知道吗?读了这本书岩石有啥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有哪些宝藏呢?

  生:读了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石油!

  生:我们可以找到煤碳、矿物。 师:那你知道川川以后长大想干啥呢?

  生:做地质勘探员。

  师:对! 四、总结说话,引向更广的“书”。

  师:小孩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小孩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这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其实我周老师也是一本书,我脸上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小孩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4

  一、案例背景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公元十五世纪苏格拉研究教学法的基础(谈话法),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办法和手段。因而,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学年,我担任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现结合《最大的“书”》一课,谈谈我对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一些浅显看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小孩川川。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角色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2、朗读课文,知道岩石上的痕迹是怎么样形成的。

  3、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底”和“刨”两字。

  过程与办法:

  1、利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岩石是最大的“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在反复读书中,了解岩石中包蕴的自然科学知识。

  2、懂得岩石对人类所起的作用,产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案例过程:

  注:在教授《最大的“书”》这课时,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先复习词语,然后学习1——4自然段,体会岩石为啥是最大的“书”,再学习5——8自然段,了解岩石书上的字和画指的是啥,接着学习9——10自然段。现列举9——10自然段的教学片断如下:

  片断:

  学习9—10自然段

  师:小孩们,你们知道树木生长在啥地方吗?

  生:陆地。

  师:那小鱼和贝壳生活在哪里?

  生:大海。

  师:好奇怪啊?既然树叶、贝壳、小鱼生活的地方不同,它们怎么会在同一块岩石上?

  (这时学生非常兴奋,马上就有几个小孩举起手来)

  生:小鱼死了,漂到岸上,岸上有石头,石头上有贝壳和落叶,然后它们就在一起成了化石。

  生: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地震,把树叶、小鱼、和贝壳凑在一起的,所以他们会在同一块岩石上。

  生:……

  (其他学生都听得很认真。)

  师:是这样的吗?(老师讲解)

  生:原来是这样啊!

  师:都读读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吧!

  生:读课文。

  注:这个环节后,我们也学习了11—13自然段,了解这本岩石书还有啥用,最后学习书写“刨、底”两个字。

  四、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增强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积极积极地去阅读,提高其阅读素养。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最大的“书”》这课时,让我对这个观点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学习课文的9—10自然段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来回答“树叶、贝壳、小鱼生活的地方不同,它们怎么会在同一块岩石上?”这个问题,有的小孩说:“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地震,把树叶、小鱼、和贝壳凑在一起的,所以他们会在同一块岩石上。”,也有的小孩说:“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地震,把树叶、小鱼、和贝壳凑在一起的,所以他们会在同一块岩石上。”,正是因为小孩们的回答,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这个环节成了这堂课的亮点。结果证明,学生探索这个问题的热情非常高,他们答得虽然不准确,但可以看出他们特别想知道答案,小孩们是带着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来学习的,这样,就实现了这节课的情态目标:了解岩石中包蕴的自然科学知识,懂得它对人类所起的作用,产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我想,这次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这个有效的提问,使课堂教学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了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这样的动态交流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一个好的问题,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积极探索,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应注重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而实现有效性,真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识字:指导学生利用识字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难记的字:勘、痕、厚。

  写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把字书写正确、美观。难点是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质、厚、底”,抓住关键笔“竖撇”写好字。

  初读:把课文朗读正确、通顺、流利。

  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识字板、字卡;相关课件。

  (2)    学生预习:勾画生字;朗读练习;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尽量想办法解决。

  教学过程:

  (课堂一开始就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出示爬山的背景图,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气氛。)

  课前2分钟:

  游戏《一字开花》

  老师:(出示字卡“导”)

  学生:导,指导;

  学生:导,领导;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都很有精神,以前学过的生字都掌握得很好真棒!今天老

  师给大家简介一位新朋友:

  出示课件小男孩“川川”:小孩子们好,我叫“川川”,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学习伙伴。我正准备跟父亲去爬山呢,我们一起出发吧!

  播放课件:欣赏山川图片      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

  啥

  川川:咦!这是谁呀?”

  (学生很快进入“爬山”的情景,看着美丽的山川,忍不住发出赞叹“好美

  啊”,最后目光锁在“地质勘探队员”身上。)

  老师惊奇地说:咦!这是谁呀?

  学生:地质勘探队员(出示词卡“地质勘探队员”)

  老师:谁再来说一遍?

  (指名读,全班读)

  老师:“地质勘探队员”是做啥工作的?

  学生:我问父亲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寻找宝藏的,找找哪里有煤炭、哪里有石油。

  学生:我上网知道“地质勘探队员”还进行古生物研究。

  老师:对,地质勘探队员经常到野外实地查看,有的进行古生物研究,有的进行矿产的探测等等。感兴趣的同学回去再去查查有关资料。

  老师:大家听听,川川也有问题了……

  课件播放:

  川川:“叔叔,您在看啥?”

  叔叔:“我在看一本最大的‘书’呢!”

  川川:“最大的‘书’?” (出示课题)

  老师:川川听不明白叔叔的话,聪明的小孩子,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吗?

  学生:叔叔是在看岩石,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

  老师:真厉害!比川川还聪明,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题上有一个小秘密——

  学生:“书”字加上了引号,因为它不是真的“书”。

  老师:真聪明!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齐(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读:19 最大的“书”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老师:为啥岩石就是“书”呢?神奇的自然界就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探索这个奥秘好吗?(出示幻灯:三座山峰“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

  老师:爬山之前,让我们先做好准备,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了以后,再请小组长利用字卡采用自己组喜欢的方式组织学习,目标是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长利用字卡组织集体认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同

  时指正字音。)

  老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字音值得提醒大家注意?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汇报,师点击显示字音,汇报者带读:

  学生:我提醒大家:“勘”是前鼻音,“勘”……(全班跟读:“勘”)

  学生:我提醒大家:“册”字是平舌音,“册”……

  ……

  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齐读一遍,特别注意读准刚才小孩子提

  醒的字音。

  (学生齐读)

  老师:小孩子字音都读准了,那么有啥好办法可以帮我们把这些字记得更牢呢?

  学生:识字板。

  老师: 对了,拿出自己的识字板和字卡,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找规律认记生字,把用相同办法认记的字的字卡挑出来插在“识字板”的同一栏。)

  老师:现在,谁把自己的识字板拿上来,简介简介自己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

  学生:(结合“识字板”简介)“岩、宝、册”我早就认识的,例如“册”字,就是我们语文书封面“二年级下册”的“册”;“勘、煤、刨、厚”我用“加oneplus”的办法记,例如“堪”用“甚至”的“甚”加“力”;“痕、刨、底”我用“换一换”的办法记,例如“痕”,把“很多”的“很”,双耳旁换成病字框;……

  老师:还有不一样的识记办法吗?

  学生:……;“刨、趴”是形声字;“印、册”我用“想象”的办法记,例如“册”字,横着看,我把它看成一册厚厚的书;……

  老师:其他同学也说说,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我觉得“厚”最难记,我用想象的办法记,一个小孩盖着厚厚的被子

  在睡觉。

  学生:我觉得“痕”最难记,我把“狠”的反犬旁换成病字框。

  学生:“痕”还可以用“恨”字来换,把竖心旁换成病字框。

  学生:我觉得“质”不好记,我用笔画加熟字的办法记,横撇、竖撇,加“十”

  和“贝”。

  ……

  老师: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同学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

  法。接下来我说你找,考考你是不是都会认这些字了。准备——

  (学生把字卡稍作整理):

  老师:“勘探”的“勘”

  学生:勘、勘、勘,“勘探”的“勘”(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卡,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找对)

  老师:“脚印”的“印”(“刨根问底”的“刨”;“波痕”的“痕”;地质的“质”;一册书的“册”;厚厚的“厚”;岩石的“岩”;“宝藏”的“宝”;海底的“底”。)

  ……

  老师:刚才老师说的词语都在“我会认”山上,认认,你能读好吗?看看我们能不能登上这座山。

  出示幻灯:

  勘探、脚印、刨根问底、波痕、地质、

  一册书、厚厚的、岩石、宝藏、海底

  (课件出示“我会认”山峰,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屏幕上,小组领读,全班跟读。)

  三、指导书写“册、岩、宝、质、厚、底”。

  老师:小孩子都把字词读准了,真棒!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把这些生字书写

  正确美观,开始攀登“我会写”这座山,有信心吗?

  出示幻灯片:“册、岩、宝、质、厚、底”

  (继续攀登高山,学生兴趣浓厚)

  老师:有哪些生字呢?大家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

  老师:认真观察,从结构上你发现了啥?

  学生:我发现了“册”是独体字;“岩、宝”是上下结构的字;“质、厚、底”

  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老师:眼睛真亮!接下来,让我们先来学习写好这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把它们书写正确美观要注意哪些笔画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认真观察,把每个字的关键笔画描出来,等一下再来交流。

  (和平时一样,学生拿起笔,边观察边把每个字的起笔、压线笔、易错笔认认真真地描画出来。)

  老师:谁来汇报,你描了哪些关键笔画?

  学生:“质”起笔是短撇,不能写成横,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厚”起笔是横,和“质”不一样,“子”的横钩压横中线,最后一笔横要长些;“底”起笔“点”在竖中线,这一横(第六笔)压在横中线,底下这一点不能漏掉。

  老师: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好!老师也描了关键笔和小孩子们交流。我觉得要把这三个半包围的字书写漂亮还要特别注意“竖撇”这个关键笔,先竖再撇。(老师在投影仪下边说边描)大家一起书空一遍。

  老师:看看,哪个字不好写,需要老师给大家范写的。

  学生:“厚”

  学生:“底”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两遍)

  老师:“册、岩、宝”三个字,你们觉得要注意哪些关键笔呢?

  学生:“册”也有两个“竖撇”,最后一横要长些,而且压在横中线上。

  学生:“宝”下面是“玉”不是“王”,点不能漏掉。

  老师:这三个字比较简单,请同学们自己写一写。

  (学生书写练习两遍,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老师:写完了,请同学们对照课文里的范字,看看哪些字你最满意,画上红

  旗。不满意改改!同桌也互相夸夸,送上笑脸。

  (为了得到同桌的笑脸,学生先进行认真地自评,特别看到不满意的字,马上擦掉重新书写,直到满意了才拿到同桌的面前。同桌间的互评真诚、实效,得到笑脸者自是欣喜,但对于同桌指出的不足也能虚心接受,马上订正。学生完全置身于自主的学习气氛中,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了学生一点一点地进步了。)

  老师:哪个小孩子认为自己进步最大,把作业拿上来给大家瞧瞧!

  (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

  老师:自己评完自己的作业,也得到同桌夸奖的还有谁?(学生举手)

  老师: 真棒!这么多同学这么快就把生字写完而且得到同桌的夸奖。接下

  来我们要爬这座最高的山,(出示幻灯“我会读”山峰)你们怕不怕?

  学生:不怕!

  老师:许老师对你们也非常有信心。

  (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注意力集中到了“我会读”的要求上。)

  四、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全文。

  老师:请小组合作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学生先自读,再转身四人小组合作读——齐读或分段合作读)

  老师:这三句可是这篇课文中最难读的句子,老师听听你们能不

  能读好它们?

  出示难句检查:

  ①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②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③岩石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zàng)!

  老师:第一句谁想读?

  (课堂上马上活跃起来,学生都想显示自己能读好这难句。——指名读)

  老师:谁还想读?(再指名读)

  老师:想读的一起读。

  老师:第三句谁想读?(指名读,点拨:“藏”字多音字。)

  ……

  老师:第二句我们全班一起来。

  老师:难句会读了,老师想,把课文读通顺一定也难不倒大家。下面让我们男女同学合作朗读整篇课文好吗?把你们好听的声音展示出来!

  (男女合作分段朗读整篇课文)

  老师:读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学到这,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啥事吗?

  学生:这篇课文写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告诉川川为啥岩石就是“书”。因为岩石上面有字、有图画。

  学生:叔叔还告诉川川,读了这本岩石书可以找到更多的宝藏。

  ……

  (学生不能完整概括,但或多或少都说出了自己初步感知的内容。在几个同学的互相补充下,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师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看来,小孩子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我们还成功地登了三座高山,说说你还收获了啥?

  (话音刚落,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

  学生:我认识了许多生字词朋友,还学会了六个字的书写。

  学生:我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学生:我知道了为啥岩石就是“一本书”。

  老师:那么,你们下节课还想收获啥?

  学生:我想学习把课文读好听。

  学生:我想知道川川长大以后想干啥。

  学生:我还想学写新的生字。

  学生:我想知道陆地为啥会变成大海,会变成高山?

  ……

  老师:好!下节课老师再安排三座大山让小孩子来攀登。今天回去后,还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作业:(1)认真完成语文书p86课后“我会填”,组词开花,先找规律再填;(2)和同桌一起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六个生字再认认真真的书写两遍!比一比,谁写得好!大家能做好吗?/  好了,川川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播放“川川的话”:同学们,咱们下节课再见!)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6

  一、谈话导入

  1你们读过哪些书?书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来读一本最大的“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随老师一同书写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啥新发现?有啥问题要问题?(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

  3快点打开书认真的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按照课下注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1、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集体纠正。

  地质勘探岩石一册厚厚的脚印

  雨痕煤炭宝藏铁矿刨根问底

  学习多音字:藏

  学习生字――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这本最大的书上为啥要加双引号?板书“岩石”

  2、指导学习“岩”

  出示卡片认读,组词,造句,识记办法,书写要领。教师板演,学生书空。

  3、这篇课文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啥?

  刨根问底是啥意思?

  (寻根究底就是无论怎样都要问个清楚....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思)

  4、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你奇怪吗?川川奇怪吗?让我们奇怪的问问。

  出示问话,指名读,读出问话的语气。“叔叔,您在看啥?”

  5、哪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告诉我们这个奇怪的问题?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高兴的语气)

  6、这本书里有啥?

  7、有字(板书:字)。叔叔是怎么说的?理解“矿物”

  出示对话,指名读。(高兴的)

  8、“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换种说法理解。

  9、有画(板书画)。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更高兴)

  10、理解:“鱼化石”。

  11、岩石上的图画能说明啥?

  12、指名板演陆地变大海,大海变高山的平面图。理解在一块岩石上有树叶也有贝壳和小鱼的原因。

  13、为啥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出示我知道,齐读。

  14、岩石这本书的作用大不大?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还有啥用处?

  15、川川了解了这么多,高兴吗?大家一齐高兴的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言特征。

  1岩石上有,有,还有。”

  2课题中最大的“书”是啥?

  3你喜欢书中的谁?为啥?

  四、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啥?

  大自然是一本最大的书,它永远也读不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去揭开大自然更多的奥秘吧!

  小孩子们,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都在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啥?

  17.在这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推荐几本书来阅读:《地球秘密探奇》和《十万个为啥》,

  19最大的“书”

  字雨痕波痕矿石

  岩石画找宝

  画树叶贝壳小鱼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篇17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父亲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强化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设计意图如下:

  1   我在教学中着力强化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例如:1、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看到小鱼不仅开心而且还特别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2、叔叔讲到岩石书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矿,哪里藏着铁矿……省略号代表还有啥呢?还有啥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钻石、有的说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   课外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交流展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也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办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小孩们的学习兴致高涨,同伴间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研究该怎么样动手。

  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失望的叫喊声,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时指正,就势必影响一节课的情绪,由着性子随心所欲,难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狠抓“ 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欣赏他人” 的良好学习习惯。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沈大安指出语文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性课文,怎样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再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简介化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也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也提供了不限的想象虚拟主机;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也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也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4、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 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推荐站内搜索:石家庄成人高考、生活随笔日记、小学日记200字、副行长竞聘演讲稿、重庆工商大学分数线、青春飞扬演讲稿博物馆观后感、上海成人高考分数线、作文大全、华东交通大学分数线、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精选17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最大的“书”》教学案例(精选17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454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