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通用14篇)万以内的加法(通用14篇)万以内的加法(通用1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万以内的加法(通用14篇)

万以内的加法(通用14篇)

万以内的加法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9练习五4-10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办法,提高学生计算熟练程度,提高计算正确率。

  2、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口算

  二、基本训练

  1、练习五第5题

  估算

  竖式计算

  集体评议

  2、练习五第7题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3、练习五第6题

  自己算一算,用线连一连

  同桌互评

  交流

  三、技能

  1、练习五第8题

  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

  发现规律

  汇报

  2、练习五第4题

  独立尝试

  同桌交流

  集体评议

  3、练习五第9题

  独立看图思考

  同桌交流

  集体评议

万以内的加法 篇2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办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啥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啥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办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么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也对也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 篇3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啥?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啥?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啥?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啥相同点,有啥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啥,注意啥.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数码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数码琴?

  2.有数码琴94架,手风琴比数码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 篇4

  教学内容:p16—17 例1、做一做及练习四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办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主题图: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这些珍贵的动物正濒临灭绝的危险,让我们来看一份统计表。

  (出示第15页统计表。)

  2、学生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3、学生展示算法。

  估算:98+25≈130(种)

  口算:98+25=123(种) 想:98+20=118 118+5=123

  笔算: 9 8 从哪位算起?

  + 2 5 十位上得几? 为啥不是1?

  1 2 3 百位上的1是怎么样得来的?

  4、揭示课题。

  5、完成“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6、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办法与注意点。

  二、反馈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后,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第3题)

  学生解决书上的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1)公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77+85=165

  (2)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85=144

  (3)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224

  (4)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5)母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6)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

  三、全课小结

  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办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后记: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p18-19 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办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笔算:60+45 36+67 89+52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昨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类,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已知动物的种类。(出示统计图)

  你能算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吗?

  1、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估算:376+284≈700(种)

  笔算: 376+284=660(种)

  3 7 6 从哪位算起?

  + 2 8 4 十位上得几? 为啥不是5?

  6 6 0 为啥要向百位进1?

  3、与98+25对比计算上的相同点,引出课题。

  4、针对已知种类提出数学问题。

  5、“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先估算再讲评。

  6、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办法。

  (二)巩固新知

  1、学生笔算练习五的第1、2题后,集体订正。

  2、解决第3、题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啥?在计算时应注意啥?

  教学后记:

  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1页练习五第4—10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熟练地、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算练习。

  32+39= 37+54= 15+65= 54+28= 34+56= 27+18= 18+34=

  23+69= 47+33= 49+27=

  练习五第4题。将问题改为“你知道中央电视塔大约有多高吗?”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计算中央电视塔的实际高度。

  二、 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三、 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改,对正确率高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 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森林医生”,能也快也准地捉住“害虫”。

  五、 练习五第8题。同桌合作完成。请几个同学说一说解题策略。

  六、 练习五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基本思路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 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思考。请几个同学说解题策略。

  八、 思考题。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一次失败,再试一次。最后集体讲评。

  九、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啥?

  教学后记: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一)

  教学内容:p22-23 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悦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行。(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行景区是石林、大理的旅行景区是三塔、丽江的旅行景区是玉龙雪山。

  1、 你还观察到啥?可以提出啥问题?

  2、 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 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办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 1 7 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 3 4 8 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 6 9 十位上的6是怎么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 学生讨论计算的办法和注意点,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办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p24 例2、例3 p25-26 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啥好办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 =94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 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怎么办? 十位退1后剩几?百位上为啥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啥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 出示例3:500-185=

  一、 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办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 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小结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

  四、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1页。

  教学目标:

  3、 使学生能熟练地、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

  15-8= 74-16= 33-25= 48-29= 34-18= 32-14= 61-39= 72-58=

  67-15= 44-19= 56-37= 35-26=

  二、 练习六第1题。蜜蜂采花。学生独立完成。

  三、 练习六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完成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四、 练习六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估算,说估算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五、 练习六第5题。找朋友。同桌合作完成。

  六、 练习六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画图表示小明、小红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形成基本思路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讲评。

  七、 思考题。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一次失败,再试一次。最后集体讲评。

  八、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啥?

  教学后记:

  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p27-28 例1、例2及“做一做” p29 练习七的第1-3题教学目的:

  1、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提高计算准确率。

  2、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验算办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验算办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主题图)母亲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母亲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母亲17元,找的钱对吗?

  (1)师: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要先求啥?(先求出买这些东西共付出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

  (2)师质疑:这个结果对吗?有啥办法可以证明?

  学生思考验算的办法,小组合作探索。

  (3)学生汇报验算办法,比较验算的办法。

  办法一:183-135=48

  办法二:48+135=183

  办法三:183-48=135

  (4)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说验算的办法。

  2、教学例2

  (1)师:找的钱对吗?算一算。学生计算。

  (2)小组合作探索验证的办法。

  (3)学生汇报验算的办法。

  ①200-17=183 ②17+183=200

  3、揭示课题,小结验算的办法。

  二、巩固新知

  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29—31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算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

  25-9= 47-16= 30-25= 42-29= 45-19= 36-14= 41-38= 22-15=

  61-14= 34-15= 70-37= 65-56=

  二、 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出错的原因。

  三、 练习七第3题。首先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四、 练习七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五、 练习七第5题。引导学生审题,弄清表格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演正确率高的同学 。

  六、 练习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图的含义。然后进行估算,请几个同学说估算策略,最后列式计算。

  七、 练习七第7题。同桌两人小组进行估算游戏,然后独立计算。

  八、 练习七第8题。每个小组提出3个问题,先估算,再计算。鼓励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

  九、 思考题。鼓励学生自己不断尝试,直到得出正确答案。最后集体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到多种答案。

  十、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啥体会?

  教学后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32-33 例1、例2及练习八

  教学目的: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啥?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办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 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 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 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么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么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万以内的加法 篇5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主要内容有: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相应的加减法估算。

  前两部分内容的复习,教材主要结合教科书第102页的第1、2题进行。通过具体计算,让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办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估算教材结合第3题进行复习,教材创设了学生看木偶戏,需要估算一、二年级同时观看能不能坐下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复习口算时,做完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口算的(口算步骤),并说一说口算中要注意些啥,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等。

  3.复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让用不同办法计算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是怎么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啥。如用口算的,在把几百几十归结为两位数计算后,要注意得数后面别忘了加0;用笔算的,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在加百位上的数时,别忘了十位上进上来的数。

  4.复习估算时,要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符。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一个口算练习活动。练习时,可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

  第2题,练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给出几个几百几十的数,让学生将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可采取多种办法进行,可以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也可以学生出数,相互数。

  第3题,通过比较上海广播电视塔与中央广播电视塔的高度,既培养了估算意识,也让学生了解两个电视塔的高度。

万以内的加法 篇6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啥?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啥?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啥?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啥相同点,有啥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啥,注意啥.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数码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数码琴?

  2.有数码琴94架,手风琴比数码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 篇7

  万以内的加法 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办法,增强估算意识。

  3、 理解验算的意义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办法。

  教学难点:

  1、 连续进位加法。

  2、 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建议:

  1、运用迁移的办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3、 注意强化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 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形式。

  课时安排:

  1、 加法…………………………………………3课时

  2、 减法…………………………………………3课时

  3、 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 篇8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办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强化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提出的“强化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材编写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虚拟主机。加、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比如加、减法的验算办法均是以讨论的形式呈现的,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强化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办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运用“迁移”的办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办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也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意强化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加法

  (第15~21页)

  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用“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例1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2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每个例题后安排了一个“做一做”和练习。

  教学本节内容,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强化有针对性的练习。

  本节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本节开始安排了四张动物图片,分别代表四类动物物种。其中,东北虎属于哺乳类,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青蛙属于两栖类。下面出现四类动物种数的统计表。

  教学这部分内容(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啥动物种类。(3)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4)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2.例1。

  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1:98+25,这是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做一做”安排了与例1形式相同的10道题,以竖式和横式的形式出现。

  例1基本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所以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100。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然后重点就“十位满十,怎么办?”开展讨论。

  鉴于本例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强化练习,减少错误率,同时为例2的教学做好铺垫。除用竖式计算外,一些好的学生也可尝试用口算。注意强化应用问题的训练,如结合练习中的内容,进行提问题的训练。

  3.例2。

  仍然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示了估算的要求和办法。随后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与例1教学相同,仍然是解决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问题,只是例2要先加百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进上的1。教材以小精灵的话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学习例2,由于“学生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已经学过估算,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小组讨论“怎么样进行估计”,再看教材中是怎么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办法。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办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笔算教学仍可采用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办法,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做一做”安排了四道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加法题,包括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认识。同时要注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的错误。

  4.关于练习四、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节有两个练习,分别安排在例1和例2之后。

  练习四主要是巩固例1,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用连线的方式巩固计算,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与花心上的和连起来。第2、3题是应用问题。第3题通过提问题进行综合训练,学生除了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外,还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练习五是巩固例2和加法的综合训练,采用列竖式计算、填表、连线和解答应用问题的形式开展练习。以连续进位的加法为主,适当安排了一些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的加法练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笔算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第7题,是改错题,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笔算加法中容易犯的错误,如写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没有对齐;计算进位加法时,忘记加进上来的1等。练习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找错误;教师也可就自己班学生常出的错误编成习题开展练习;也可结合改错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计算中常出的错误有哪些。

  第8题,是要求将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啥规律?得出“前位凑9,后位凑10”的规律。

  第9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

  第10*题,是选作题。答案是888+88+8+8+8=1000。

  第21页思考题可以这样想:

  ○ 8 ○

  + △ □ ○

  △ □ ○ 8

  和是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进上来的数,一定是1,所以△中应填1;和的个位上的数是8,所以○里可填4或9。如果○里填4,那么百位上是4+1=5,不可能向千位进1,所以,○里应填9。根据个位上9+9=18,向十位进1,十位上8+1=9,所以,□里应填0。

  答案是:

  9 8 9

  + 1 0 9

  1 0 9 8

  2.减法

  (第22~26页)

  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行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例2是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例3是整百数减三位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也加也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强化练习。

  本节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例1(见下页图)。

  例1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同加法一样,教材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

  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行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景色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行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啥事情?提出了啥数学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办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办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办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办法。

  (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例2。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啥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3.例3。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计算原理与例2相同。教材在这里安排用多种办法计算,运用竖式计算办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的办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中提示了两种口算的办法。

  教学本例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由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进一步巩固笔算计算办法。学生可能提出不同于教材的办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4.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节安排了一个练习,以不同形式对连续退位的减法进行综合练习。

  第2题和第3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第2题可以用连减法,也可以先把卖出的加起来,再用减法求还剩多少。第3题有两个问题:“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是加减两步计算)“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是一步计算的加法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样列式?再独立进行计算。

  第5题,“找朋友”,拿着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孩子是朋友。教师可将题目作成卡片,发给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都在一条路上,它们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两侧时,计算时要用加法;当小明和小红家在学校同侧时,计算时用减法。教学这道题也可以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同时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 9 7

  - □□

  □□

  可以这样想:

  ①被减数十位上的数是9,减数十位上的数一定是9,否则被减数就不需要从百位上退1。

  ②19-9的差是一位数,所以可以判断被减数的十位是向个位退了1,那么差的十位上的数是18-9=9。

  ③被减数的个位从十位退1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7,17减一个一位数差仍是一位数,有两种可能:17-8=9 17-9=8

  所以答案是 1 9 7 1 9 7

  - 9 8 - 9 9

  9 9 9 8

  □□□□

  - □□□

  1

  可以这样想:

  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的差是1,那么这个四位数一定是最小的四位数1000,而三位数一定是最大的三位数999。

  3.加减法的验算

  (第27~31页)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办法。教材编排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2)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办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办法,体现办法多样化。

  (3)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加减法的验算办法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

  教学本节内容,首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比如,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教学中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办法。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本节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①母亲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给母亲17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母亲多少钱?)。由小孩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1(如果有条件可用多媒体做成动态画面以展现事情的发展情节)。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啥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进行计算。然后出现小孩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可结合画面出现小孩的画外音),组织学生讨论,怎么样解决小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确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引出课题。

  2.例1。

  教学加法的验算。教材针对“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计算结果提出:怎么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下面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提出了三种具体的验算办法,归纳起来有两种:(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啥办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办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做一做”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一下你是用啥办法验算的?验算的结果怎样?

  3.例2。

  教学减法的验算。教材的处理与加法验算相同,先提出问题,再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提出了两种具体的验算办法,归纳是:(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教学这部分内容依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怎样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办法。

  “做一做”的处理办法与例1相同。也可以要求两道题用不同的办法进行验算。

  4.关于练习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七是本单元教学的综合性练习,共9道题。

  第1题是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安排了4道三位数加法题和4道三位数减法题,结合第三节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先计算,再验算。

  第2题是找错题,要求学生用验算的办法找出错题,再改正。既巩固了验算,也巩固了计算。

  第3~5题的形式不同,但都是应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填空。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说说是怎么样填出来的。

  第6题是一道情景题,教材呈现一艘客轮到码头后旅客上下船的情景,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图意,找到条件和问题,提出解答的思路,再独立列式计算。

  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给出一组商品的价格,要求提出问题并计算。因为商品的品种较多,所以能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计算的结果也不同。接着由小精灵提出“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估算,再进行计算。提问题可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先在小组中提出三个问题,小组同学共同计算出结果,各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然后教师提出小精灵的问题,让同学们发表意见,实际是一个进行估算的过程:买哪几件商品的价钱大约500元?最后让各人根据自己选择的商品,进行计算。

  第9题是选作题,使这四个数建立起一个等式,实际只要考虑每个数的个位数。答案是107+108-106=109。

  整理和复习

  (第32~33页)

  学习完本单元,整数加、减法的教学也就基本结束了。在“整理和复习”中,主要对整数加、减法笔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并安排了应用问题,通过解答应用问题巩固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整理与复习”第1题。

  教材以“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些啥?”引出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下面以小组讨论的画面提示了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形式。教学时可先就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汇报。一个小组的汇报可能是不完整和不系统的,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笔算计算法则、验算办法和估算作适当的板书。最后综合同学们的发言,结合板书作概括的总结,要注意强调验算和估算的作用。

  2.“整理和复习”第2题。

  教材安排了一道应用问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计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类型按用加法计算和用减法计算分类板书出来,再作适当归纳。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的问题要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要用减法计算。

  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根据教材所给的数据,这里的计算包含有连续进(退)位和不连续进(退)位的加、减法,计算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对计算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可以在全班进行讲评。

  3.关于练习。

  练习八共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混合练习,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评比,看谁做得都对。做错的同学要求检查一下错在哪里。

  第2题,是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应用问题,包含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计算问题、求两数和是多少的加法计算问题和求剩余数的减法计算问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每个问题应当选择啥条件,用啥办法解答,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万以内的加法 篇9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办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啥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啥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办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么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也对也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 篇10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在第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可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形式出示该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给出了啥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2)例1的教学。

  例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其情境图是主题图的继续:二(1)班、二(2)班两个班正在上船,老师在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小精灵也在问:“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教材从解决老师和小精灵的问题入手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并通过对话形式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索两位数加法的口算办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老师和小精灵的问题,由此列出算式23+31和32+39。然后让学生试算23+31,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怎么样才能改成已学过的口算呢?23可以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呢?那么该怎么样加呢?引导学生探索出口算办法。可能学生会想出不止一种算法,对于不同的办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办法进行计算。对于32+39可直接让学生进行试算。之后,让学生解答自己对主题图提出的问题,并交流计算结果以及思路。

  (3)例2的教学。

  例2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其情境是例1的发展:二(1)班、二(2)班全坐下后,船上还剩一些位置,教师问:“还能上几人?”之后小精灵问:“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由此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并呈现了学生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包括在脑中想竖式计算),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由于两位数加、减算理基本相同,通过例1,学生已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思路,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对于不同的办法,教师要给予鼓励。

  “做一做”中的题目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巩固练习,教学例1之后可以选择其中的加法题进行练习,其余的题可以配合例2练习。

  (4)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开始学生可能比较慢,所以最初的练习要注意正确,不要强求速度,还可以适当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以后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准备一些式题卡片)经常带着练习。

  (5)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生动的保龄球击球瓶形式,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说明题意,再让学生计算。

  第3题,是实际应用的问题。教材给出了4件商品的价钱,让学生计算买两件商品要用的钱数。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按教材给的示范,计算阿姨买一个台灯和一个闹钟一共用的钱数,然后再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计算。

  第5题,通过抽拉学具练习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练习用的学具,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式样自制。练习时,可以两个同学一组,每人1题轮流进行练习。

  第6题,采用活泼的小动物接力赛的形式,练习两位数加、减法。这种练习可以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师让两组学生进行接力比赛。

  第7题,通过一个收集易拉罐的情境,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同时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第8题,结合学生打篮球的情境,让学生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计算教材上提出的问题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科书第96页上面呈现的是一幅学生爱护环境,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图:学生有的在捡矿泉水瓶,有的正将收集的情况记录在表里。教材通过解决从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引出例3、例4。

  (1)例3的教学。

  例3教学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教材以上面的情境图为实际背景,从“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引出解决“第一周、第二周共收集了多少个”的问题,列出算式180+340。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以两位数加为基础的几百几十加的口算、笔算办法,并以一个学生的疑问:“为啥百位上不是4?”引起对笔算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思考。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例3上面的情境图,描述一下图中展现的活动内容,看一下小孩子们都说了啥,“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是啥意思,实际上要计算啥,由此列出算式180+340。然后分小组讨论怎么算,教师也可适时点拨: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办法来解答?由于前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已接触过转化的办法,这里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有的会想到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来口算,也可能有的会想到列竖式计算。不管哪种办法都应让学生说说算理,同时提醒学生各种算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笔算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百位上为啥是5,而不是4?”引起学生对进位时应注意的问题的重视。之后,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尝试一下其他算法,通过对照、比较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例4的教学。

  例4教学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教材仍然以例3上面的情境图为计算的实际背景,从解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的问题,引出340-180。计算办法探索的过程教材采取了与例3相同的方式,仍然呈现了口算和笔算的两种办法,同时以启发性的问题提醒学生笔算减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做一做”中的两道题,是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混合练习。第1题,教材直接列出竖式让学生笔算。第2题,只给出了横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教学完例3,可以选择两题中的加法题进行练习,剩下的题可以配合例4。

  3.估算。

  例5教学估算,仍然以收集矿泉水瓶为现实背景。教材给出一个表,表中呈现了学生四周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引出估算(见下图),让学生探索解答办法,同时解决“大约再收集多少个,也可以再送一次”(500个可以送一次)。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教师尽量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1)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办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计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如,估算第三、四周一共收集的个数,如果把192看成200,219看成200,估算结果是400个;如果把192看成190,219看成220,估算结果是410个。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种稍微粗略些,一种稍微精确些。(2)在解决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根据问题适当采用。如,解决“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时,可以用估算;在解决“再收集多少个,也可以再送一次”时,可以精确计算。

  最后,教材还提出:“还可以提出啥问题?”提示教师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做一做”是加、减估算式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估算时,可以把估算结果写在书上。交流时,要说一说估算过程。

  4.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题,是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第5~8题是加、减法估算,第9~12题是混合练习。

  第1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笔算,要注意学生在对位、进位方面的问题。

  第2题,以种树为题材,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只有一个问题,练习时,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如今年比去年多植多少棵),或者改变题中的数据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绿化环境的教育。

  第3题,用开小火车的形式,练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第4题,借助小明在一年间眼镜度数的改变,练习几百几十的减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爱护眼睛。此题应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其中的用意。

  第5题,以富有兴趣的小猫分鱼的形式,练习加减法估算。练习时可先让学生估算出鱼身上算式的得数,再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第6题,通过计算从北京到大连的火车票比飞机票便宜多少钱,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7题,给出两种商品的价钱,判断母亲的钱买这两种商品够不够,让学生通过解决这种实际问题,学习怎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此题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如将两种商品的价钱245、187,看作250,190或200,200甚至是250,180,其中看作200,200的估算结果是400,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时需要通过交流、讨论,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调整估算策略。

  第8题,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题,让学生估算一本书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教材通过学生的自言自语给出全书的页数,通过翻开的书上显示的页码给出已看的页数。此题的第二个条件比较隐蔽,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

  第10题,计算两个年级共需要多少个一次性的注射器,其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可能对一次性注射器不太熟悉,练习时,教师可作适当说明。

  第12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估算题,要求估算冷饮店一天卖出的冰棍和矿泉水的数量。学生估算出结果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万以内的加法 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8页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明白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强化估算,领会加法估算的基本办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重、难点:明白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啥?你注意到了吗?

  二、探究体验: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办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办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啥?

  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啥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三、实践应用:

  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万以内的加法 篇12

  详细简介: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办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 8 2=5 7 9=3 7 5=6 7 4=

  1 4 9=3 5 5=4 8 6=8 9 2=

  8 7=7 6=5 8=4 6=

  9 5=7 5=3 8=4 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啥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啥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办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么样算简便,再口算

  6 4 7=8 9 2=7 5 5=

  15 3 5=9 7 1=23 9 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也对也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 159+66=653+2185+924=247 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连加

  6 8 2=5 7 9=3+7 5=6 7+8=

  1 4 9=3 5 4=4 8 6=8 9 6=

  8 7=7 6=5 8=4 6=

  9 5=7 5=3 8=4 7=

  9 6=5 5=3 9=2 8=

  例6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

万以内的加法 篇13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办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办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口算办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办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办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季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啥交通工具去呢?

  【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小孩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气氛。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 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办法。

  (4)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啥不行?说说原因。

  23+31=

  (5)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

  (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办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啥?

  提醒:注意进位!

  (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四、教学效果评测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

  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十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 :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准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 :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办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到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啥?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啥?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1)你看了以后有啥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啥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第三教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

  教学目标 :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  教材第96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孩子们都在干啥?

  他们为啥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孩子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啥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么样计算。

  2、提出要求:

  (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办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么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呢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啥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

  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四、教学效果评测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 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说说图意。

  (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

  (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

  五、拓展性学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第四教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办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 :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也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办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啥?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办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               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办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 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也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办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办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啥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第五课时   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啥?怎么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孩子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  。

  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第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办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办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啥?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么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办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也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啥?  ?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也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万以内的加法 篇14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啥?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啥?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啥?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啥相同点,有啥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啥,注意啥.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数码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数码琴?

  2.有数码琴94架,手风琴比数码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推荐站内搜索:成人高考报名网、我的梦作文、廉政准则心得体会、这儿真美作文300、我的心情日记、高考成绩查询、成人高考准考证怎么打印、味道作文、我的动物朋友作文300、世界名著读后感、

万以内的加法(通用1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万以内的加法(通用1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484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