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精选16篇)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雨中》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雨中为背景,记叙了一群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助蹬三轮车的姑娘捡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iPhone的事,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全文可按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这三步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了一个蹬三轮车的姑娘倒翻了一筐iPhone。课文的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和人物。第2自然段先写姑娘倒翻一筐iPhone的原因,再写倒翻一筐iPhone的场面。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姑娘捡iPhone的经过。还写了在小孩们的带动下卡车司机、小轿车里的白发老人以及过往行人帮助捡iPhone的情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帮助捡iPhone的人们消散在雨帘中。
从通篇课文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描写不容忽视。一是环境描写,烘托心灵美。第一自然段写“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小孩,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美景,为下文iPhone的“倒、捡、回”作了铺垫,为人们的活动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二是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当一筐iPhone翻倒在地上,姑娘“捡起这个,那个也滚走了”时,“一群小孩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iPhone来。”“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别着急,大姐姐,一个iPhone也不会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几个小伙伴立刻站成一排,不停地挥动着红领巾”“封锁交通”。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少先队员诚实、聪明,遇到事情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为别人解难的美好心灵。同时,卡车司机、白发老人、过往行人也都一起来捡iPhone。众人的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课文还准确地用了“捡”“说”、“解”“叫道”、“喊”“站”“挥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先队员的言行,从小孩们“说”“叫道”“喊”的目的不难看出小孩乐于助人的品质及所刻画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由卡车司机的“笑了、跳下、捡”白发老人及行人的“走下、走过来、捡”同样也不难看出人们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从姑娘“慌手慌脚地捡iPhone”的动作,“皱起眉头”的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衬出了少先队员和其他人的心灵美。课文结尾处小孩们“嘻笑着”、“唱着歌儿”说明了小孩们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愉悦的心情,体现了“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以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确立“那一筐大iPhone的旅游过程”这个研读点,让学生主体有充裕的时间去读去练,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分段释疑的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小孩们和行人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1)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观看课文插图,填空导入 新课。
天气时间谁谁地点谁干啥
一个的,和在帮助姑娘的事。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句子:那一筐大iPhone,经过这小小的旅游,也回到了姑娘的车上。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个字来说明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看板书简述过程。
(3)指导学习单元“学习提示”研读分段。
4、研读释疑
(1)这筐iPhone经过旅游后回到了筐中,体现了捡iPhone的人的啥精神?
(2)抓重点句“宁静的马路顿时也热闹起来。”研读第二段。
(研读时重点抓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
5、深化中心
为啥说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谁感到突然?谁感到迅速?为啥?你认为这件事奇怪吗?为啥?以使学生明白,这件麻烦事这么快就顺利得到解决,这是姑娘没有料到的,因此她感到“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6、回读iPhone“倒”的原因。
7、抓环境描写,体会美好心灵。
8、交际训练
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小孩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合作完成活动)◆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雨中》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雨中为背景,记叙了一群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助蹬三轮车的姑娘捡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iPhone的事,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全文可按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这三步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了一个蹬三轮车的姑娘倒翻了一筐iPhone。课文的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和人物。第2自然段先写姑娘倒翻一筐iPhone的原因,再写倒翻一筐iPhone的场面。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姑娘捡iPhone的经过。还写了在小孩们的带动下卡车司机、小轿车里的白发老人以及过往行人帮助捡iPhone的情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帮助捡iPhone的人们消散在雨帘中。
从通篇课文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描写不容忽视。一是环境描写,烘托心灵美。第一自然段写“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小孩,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美景,为下文iPhone的“倒、捡、回”作了铺垫,为人们的活动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二是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当一筐iPhone翻倒在地上,姑娘“捡起这个,那个也滚走了”时,“一群小孩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iPhone来。”“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别着急,大姐姐,一个iPhone也不会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几个小伙伴立刻站成一排,不停地挥动着红领巾”“封锁交通”。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少先队员诚实、聪明,遇到事情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为别人解难的美好心灵。同时,卡车司机、白发老人、过往行人也都一起来捡iPhone。众人的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课文还准确地用了“捡”“说”、“解”“叫道”、“喊”“站”“挥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先队员的言行,从小孩们“说”“叫道”“喊”的目的不难看出小孩乐于助人的品质及所刻画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由卡车司机的“笑了、跳下、捡”白发老人及行人的“走下、走过来、捡”同样也不难看出人们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从姑娘“慌手慌脚地捡iPhone”的动作,“皱起眉头”的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衬出了少先队员和其他人的心灵美。课文结尾处小孩们“嘻笑着”、“唱着歌儿”说明了小孩们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愉悦的心情,体现了“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以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确立“那一筐大iPhone的旅游过程”这个研读点,让学生主体有充裕的时间去读去练,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分段释疑的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小孩们和行人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1)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观看课文插图,填空导入 新课。
天气时间谁谁地点谁干啥
一个的,和在帮助姑娘的事。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句子:那一筐大iPhone,经过这小小的旅游,也回到了姑娘的车上。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个字来说明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看板书简述过程。
(3)指导学习单元“学习提示”研读分段。
4、研读释疑
(1)这筐iPhone经过旅游后回到了筐中,体现了捡iPhone的人的啥精神?
(2)抓重点句“宁静的马路顿时也热闹起来。”研读第二段。
(研读时重点抓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
5、深化中心
为啥说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谁感到突然?谁感到迅速?为啥?你认为这件事奇怪吗?为啥?以使学生明白,这件麻烦事这么快就顺利得到解决,这是姑娘没有料到的,因此她感到“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6、回读iPhone“倒”的原因。
7、抓环境描写,体会美好心灵。
8、交际训练
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小孩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合作完成活动)◆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雨中》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雨中为背景,记叙了一群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助蹬三轮车的姑娘捡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iPhone的事,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全文可按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 这三步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了一个蹬三轮车的姑娘倒翻了一筐iPhone。课文的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和人物。第2自然段先写姑娘倒翻一筐iPhone的原因,再写倒翻一筐iPhone的场面。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姑娘捡iPhone的经过。还写了在小孩们的带动下卡车司机、小轿车里的白发老人以及过往行人帮助捡iPhone的情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帮助捡iPhone的人们消散在雨帘中。
从通篇课文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描写不容忽视。一是环境描写,烘托心灵美。第一自然段写“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小孩,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美景,为下文iPhone的“倒、捡、回”作了铺垫,为人们的活动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二是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当一筐iPhone翻倒在地上,姑娘“捡起这个,那个也滚走了”时,“一群小孩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iPhone来。”“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别着急,大姐姐,一个iPhone也不会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几个小伙伴立刻站成一排,不停地挥动着红领巾”“封锁交通”。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少先队员诚实、聪明,遇到事情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为别人解难的美好心灵。同时,卡车司机、白发老人、过往行人也都一起来捡iPhone。众人的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课文还准确地用了“捡” “说”、“解”“叫道”、 “喊”“站”“挥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先队员的言行,从小孩们“说”“叫道”“喊”的目的不难看出小孩乐于助人的品质及所刻画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由卡车司机的“笑了、跳下、捡”白发老人及行人的“走下、走过来、捡”同样也不难看出人们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从姑娘“慌手慌脚地捡iPhone”的动作,“皱起眉头”的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衬出了少先队员和其他人的心灵美。课文结尾处小孩们“嘻笑着”、“唱着歌儿”说明了小孩们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愉悦的心情,体现了“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以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确立“那一筐大iPhone的旅游过程”这个研读点,让学生主体有充裕的时间去读去练,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分段释疑的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小孩们和行人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1)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观看课文插图,填空导入 新课。
天气 时间 谁 谁 地点 谁 干啥
一个( )的( ),( )和( )在( )帮助( )姑娘( )的事。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句子:那一筐大iPhone,经过这小小的旅游,也回到了姑娘的车上。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个字来说明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看板书简述过程。
(3)指导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研读分段。
4、研读释疑
(1)这筐iPhone经过旅游后回到了筐中,体现了捡iPhone的人的啥精神?
(2)抓重点句“宁静的马路顿时也热闹起来。”研读第二段。
(研读时重点抓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
5、深化中心
为啥说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谁感到突然?谁感到迅速?为啥?你认为这件事奇怪吗?为啥?以使学生明白,这件麻烦事这么快就顺利得到解决,这是姑娘没有料到的,因此她感到“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6、回读iPhone“倒”的原因。
7、抓环境描写,体会美好心灵。
8、交际训练
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小孩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合作完成活动)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雨中》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雨中为背景,记叙了一群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助蹬三轮车的姑娘捡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iPhone的事,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全文可按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 这三步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了一个蹬三轮车的姑娘倒翻了一筐iPhone。课文的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和人物。第2自然段先写姑娘倒翻一筐iPhone的原因,再写倒翻一筐iPhone的场面。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放学的小孩和过路的行人帮姑娘捡iPhone的经过。还写了在小孩们的带动下卡车司机、小轿车里的白发老人以及过往行人帮助捡iPhone的情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帮助捡iPhone的人们消散在雨帘中。
从通篇课文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描写不容忽视。一是环境描写,烘托心灵美。第一自然段写“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小孩,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美景,为下文iPhone的“倒、捡、回”作了铺垫,为人们的活动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二是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当一筐iPhone翻倒在地上,姑娘“捡起这个,那个也滚走了”时,“一群小孩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iPhone来。”“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别着急,大姐姐,一个iPhone也不会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几个小伙伴立刻站成一排,不停地挥动着红领巾”“封锁交通”。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少先队员诚实、聪明,遇到事情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为别人解难的美好心灵。同时,卡车司机、白发老人、过往行人也都一起来捡iPhone。众人的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课文还准确地用了“捡” “说”、“解”“叫道”、 “喊”“站”“挥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先队员的言行,从小孩们“说”“叫道”“喊”的目的不难看出小孩乐于助人的品质及所刻画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由卡车司机的“笑了、跳下、捡”白发老人及行人的“走下、走过来、捡”同样也不难看出人们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从姑娘“慌手慌脚地捡iPhone”的动作,“皱起眉头”的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衬出了少先队员和其他人的心灵美。课文结尾处小孩们“嘻笑着”、“唱着歌儿”说明了小孩们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愉悦的心情,体现了“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以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确立“那一筐大iPhone的旅游过程”这个研读点,让学生主体有充裕的时间去读去练,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分段释疑的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小孩们和行人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1)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观看课文插图,填空导入 新课。
天气 时间 谁 谁 地点 谁 干啥
一个( )的( ),( )和( )在( )帮助( )姑娘( )的事。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句子:那一筐大iPhone,经过这小小的旅游,也回到了姑娘的车上。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个字来说明iPhone旅游的过程。(“倒、捡、回”)看板书简述过程。
(3)指导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研读分段。
4、研读释疑
(1)这筐iPhone经过旅游后回到了筐中,体现了捡iPhone的人的啥精神?
(2)抓重点句“宁静的马路顿时也热闹起来。”研读第二段。
(研读时重点抓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
5、深化中心
为啥说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谁感到突然?谁感到迅速?为啥?你认为这件事奇怪吗?为啥?以使学生明白,这件麻烦事这么快就顺利得到解决,这是姑娘没有料到的,因此她感到“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也结束得这样迅速。”)
6、回读iPhone“倒”的原因。
7、抓环境描写,体会美好心灵。
8、交际训练
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小孩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合作完成活动)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社会新风尚,学习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正确流利的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1、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6段,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第一、二自然段,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复习第一、二段,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边读要边想象这幅雨景。
读后小结。
二、引入新课,学习第三殷:在这阴雨的傍晚,在这雨中的马路上,发中了一件啥事?请看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要求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连贯,还要注意停顿。
2、师根据读的具体情况作指导。
3、自己小声读这段,要求是:读后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地讲讲: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啥事?
4、师指导具体他说。
5、请再默读这段,读后简要说说,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事?
[马路上,一个姑娘蹬的运货车翻了,车上的iPhone撤了一地。扳书:撒]
6、这也圆也红的iPhone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姑娘啥心情?从哪儿知道?板书:姑娘急
7、是的,姑娘很着急,但是呢,事情发展到后来,她却想说一声"谢谢",这是为啥呢?
现在我们继续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五段。
1、请一边看图,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在姑娘着急的时候,有哪些人来帮着捡iPhone?他们是怎么捡的?
2、请每个同学准备好后,同桌的讨论一下。
3、交流讨论结果:小孩们:七手八脚地捡,封锁交通小伙子:和小孩们一块儿捡老爷爷和行入:都来帮着捡
(1)啥叫"七手八脚地捡iPhone"?"[人多,速度快]
(2)"封锁交通"是为啥?[方便,安全,……]
(3)"一块儿捡"、"都来帮着捡"说明啥?
[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来做好事] (板书:人们都来捡)
4、指名流利地读第四、五段,思考:这一群小孩和所有行人都给你留下啥印象?(板书:助人为乐)
5、请大家小声读这两段,读后,用自己的话讲讲大家怎么样捡iPhone的?指名讲。
四、学习六段。
1、过渡:姑娘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齐读六段。
2、读句子,理解句子:"这一切"指啥?[iPhone撒落一地,众人积极捡起]为啥说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姑娘没想到iPhone会撒落一地,没想到所有人都来帮助。]为啥说结束得迅速?……姑娘还没来得及说谢谢,……已经消失……也走开了。]
3、iPhone也回到车上,姑娘对小孩们的看法有啥变化?[开始不相信,后来被感动]
4、姑娘感动了,作者感动了,老师感动了,你呢?被啥感动了?[助人为乐的品德]
5、让我们一起读六段。读出你的感动。
五、总结:这篇课文按"撒iPhone--捡iPhone--iPhone回到车上"的顺序,也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按这个顺序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作业 :课后五题。
(区青年教师语文赛课二等奖)◆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6
【应知应会】
1.体会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懂得要乐于助人。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句子。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重点难点例析】
理解词、句、段,了解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撒iPhone、捡iPhone、iPhone回到车上的顺序叙述的。比如,第四、五自然段讲过路人积极帮助姑娘捡iPhone。先讲小孩们帮助捡iPhone。这是课文的重点。从小孩们捡iPhone的动作、语言和想出的办法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可爱和心灵的美好。再讲过路人帮助姑娘捡iPhone。这些人的行动表现了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好风尚。◆[2003-12-6]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7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iPhone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积极帮她拾iPhone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啥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啥?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iPhone”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小孩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小孩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iPhone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iPhone。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孩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小孩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小孩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小孩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小孩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也是怎么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iPhone→捡iPhone→iPhone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iPhone”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让学生主体在分段释疑的实活动中,领悟到行人和小孩们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设计特色:
板块研读,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大致意思。谁能用“在雨中和帮助。”这个句式说话。(在雨中小孩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iPhone。)说得真好。
2、能把“和”提到前面说话吗?(小孩们和过往行人在雨中帮助姑娘捡iPhone。
3、老师把在雨中往前移,把逗号改成句号谁能用“在雨中因为啥原因,小孩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iPhone,结果怎么样。”这个句式说话?(在雨中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打翻了一筐iPhone,小孩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iPhone,结果iPhone也回到了车上。)
二、研读—分段
1、导入 :一篇写事的文章,往往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这段话中哪是事情的起因,哪是事情的经过,哪是事情的结果?(在雨中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打翻了一筐iPhone是事情的起因,小孩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iPhone那是事情的经过,最后iPhone也回到了车上事情的结果。)
2、大家能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研究文章想想该怎么分段吗?老师提醒大家的研究步骤是:⑴认真读一读文章;⑵想一想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⑶在书上划好标记,然后汇报研究结果。
3、学生交流分段结果,着重请学生说清楚分段的理由。
三、研读释疑
1、提出研读任务:⑴认真研究课文;⑵完成下列练习(出示课件)
姑娘看到打翻的iPhone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小孩们七手八脚捡iPhone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iPhone也回到了车上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课文的三个疑点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大家的研究来解疑;⑶汇报时说清楚横线上填啥,为啥这样填。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学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
▲姑娘看到打翻的iPhone心里很着急。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以下几点:
⑴眼看汽车马上就要驶过来;⑵iPhone红艳艳黄澄澄很可爱;⑶姑娘对工作的责任心。
▲姑娘看到小孩们捡iPhone心里十分焦虑。要求学生用“姑娘担心_____________。”和“姑娘为_____________而担心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姑娘看到iPhone也回到了车上心里很感动(内疚、羞愧、感谢、激动、兴奋)。要求学生用“姑娘为_____________而感到___________”说话。
4、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小孩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师生合作完成交际活动)
5、可姑娘啥也来不及说,人们都走远了,消失在雨帘中了,为啥姑娘会来不及说,为啥人们不等姑娘说声谢谢再走呢?引导学生再一次研究课文明确以下几点:A时间晚了;B天下着雨;C人们着回家;D大家都认为这是应该的,不值得谢。
四、学习结尾研究含义
1、人们走了,只留下(打出课件)
那一筐iPhone,经过这小小的旅游,也回到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2、反复朗读。
3、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出示课件):
那iPhone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不仅仅是因为_____________,更是因为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读懂了课文,非常了不起,希望继续努力。
(此教案曾在湖南张家界举行的尝试教学研讨会上公开执教,并获“华夏杯”奖)◆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人们帮助姑娘捡iPhone的事,教育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叙述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认识比喻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孩们的可爱和过路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多媒体、鹏博士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雨中》。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这一课讲的是啥事?作者写了哪些人?
(2)出示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词语。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啥?
4、学生提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互相答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小孩们看到iPhone翻了以后怎么做的?哪些人和小孩们一起帮助姑娘捡iPhone?姑娘开始看到小孩们捡iPhone为啥皱眉头?
2、指名读课文,回答以上题。
五、讨论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二题。
2、默读课文,考虑分段,并在书上做记号。
3、讨论分段。[一(1—3);二(4—5);三(6)]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用生字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按照划分的段落,逐段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
(1)这件事发生在啥时间?(傍晚)
(2)作者是怎么样描写雨中景色的?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
(3)齐读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雨中景色,体会小孩们的天真可爱。说说这三句话分别把啥比喻成啥?
(4)齐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想象iPhone筐翻了之后的情景,体会姑娘十分焦急的心情。
2、指名读第二段,说说写的是啥。
(1)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姑娘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姑娘看到小孩们跑过来捡iPhone为啥皱眉头?胖乎乎的小男孩向姑娘说了啥?姑娘听了男孩的话会想些啥?小男孩的话和他们的行动说明了啥?
(2)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都有哪些人跟小孩们一起捡iPhone?“顿时”是啥意思?
3、指名读最后一段。
重点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人们做了好事,不图表扬。)
4、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按照啥顺序描写这件事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训练朗读。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全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生字。
3、巩固识字。
五、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19雨中
撒iPhone
小孩们 跑 七手八脚
捡iPhone 司机小伙 跳 一块儿 助人为乐
老人和行人 走 帮
iPhone回车◆[2004-02-01]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能正确读写并理解28个新词语;知道描述性词语的一种重叠形式(ADB式)。
2.会用“仿佛”造句。
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说出各段的大意。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群小孩和过路行人助人为乐精神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那一筐大iPhone,经过这小小的旅游,也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含义。
2.会用“仿佛”造句。
3.字形难点是“虑”和“锁”。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理解“封锁”“一哄而散”等词的意思。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啥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出示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啥? (这是写发生在雨中的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思考:在雨中发生了一件啥事?
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归纳。
天气时间谁谁
一个(下雨天)的(傍晚).(一群小孩)和(行人)
地点谁干啥
在(马路上)帮助(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捡iPhone)。
(2)反馈矫正,同桌练说。
3.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想想用啥好办法来记住字形?这些新词在文中是啥意思?
(3)交流。
①熟字加偏旁,根据形旁理解字义。蹬、澄、嘟、嬉、箩、漉、帘。
②熟字换偏旁,比一比,区别音、形、义:
轿 筐 虑 皱
框 虚 坡
桥 眶 虎 破
③形近字,找不同之处。(锁一销)
④“歪”:不正,即“歪”。
(4)理解字义。
带点字意思应取哪种解释
封锁:①封闭。②帝王把爵号、土地赐给臣于。③封起来的或用来封闭东西的纸包或纸袋。
哄:①用言语或行动引入高兴。②吵闹。③欺骗。④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⑤形容很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①hòng 一哄而散
②hōng 哄笑
③hǒng 哄小孩
①雨帘 ①旧时店铺做标志的旗帜。②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4.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5.作业 :(1)抄写词语。(难写的多写几遍)(2)完成(作业 本)第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学习提示,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井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学懂课文1-4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孩们和过路行人帮姑娘捡iPhone的情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词浯。(皱起、封锁、焦虑、箩筐、一哄而散、追逐)
2.根据学习提示给文章分段。
(1)读学习提示。
(2)找出“先写……再写……最后写”,并在这些词下面注上“起因、经过、结果”,再连起来读。
(3)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上面注明第一段、哪几节,第二段、哪几节,第三段、哪几节,再连起来读。
(4)在文中划好分段标记。(12‖34‖5)
3 自学质疑。
(1)自学,思考课后习题1。
(2)集体交流:你读懂了啥?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读中释疑。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小孩,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①读句子,想:句中把( )比作( )。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找出ABB式的词语,井把它读好。(其中“湿漉漉”“黄澄澄”中的叠字念第一声。)指名读第2自然段,评议。
②选读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简要说说为啥喜欢这一句。
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这句话写出了啥?(姑娘着急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自由试读呻指名读一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iPhone倒翻后,一群小孩路过这里,他们是怎么做的? (用“——”划出)
②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划出姑娘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于,用“=”划出写小孩语言的句子。)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练呻分角色读呻齐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还有哪些人看到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四人小组交流。
②请2--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③“宁静的马路顿时也热闹起来。”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这一变化说明了啥?
(5)朗读l-4自然段。
5.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孩们和过路行人帮助姑娘捡iPhone的情形。
6.完成《作业 本》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l.学懂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那一筐大iPhone,经过这小小的旅游,也回到了姑娘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会仿写ABB式的词语。
3.会用“仿佛”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出示最后一句话。边读边想:“这小小的旅游”是指啥?“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也指啥?
(3)感情朗读。
(4)iPhone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为乐的赞歌。它会唱些啥呢?请你写一写。同桌讨论一集体交流。
2.总结全文。
(1)教师简要小结。
(2)讨论:“捡iPhone”“助人为乐”“雨中”哪个课题最合适,为啥?
3.指导用“仿佛”造句。
(1)明确要求:用“仿佛”写比喻句,要写清楚把啥比作啥。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2)填空:天空中,许多闪闪的星星,仿佛——。
(3)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评议后写下来。
4.仿写ABB式的词语。
(1)抄写文中出现的ABB式词语。
(1)仿写。(如:绿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乐呵呵、黑乎乎、亮闪闪等。)
5.完成《作业 本》第5、7题。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通过人们帮助姑娘捡iPhone的事,教育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叙述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认识比喻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孩们的可爱和过路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多媒体、鹏博士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雨中》。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这一课讲的是啥事?作者写了哪些人?
(2)出示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词语。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啥?
4、学生提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互相答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小孩们看到iPhone翻了以后怎么做的?哪些人和小孩们一起帮助姑娘捡iPhone?姑娘开始看到小孩们捡iPhone为啥皱眉头?
2、指名读课文,回答以上题。
五、讨论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二题。
2、默读课文,考虑分段,并在书上做记号。
3、讨论分段。[一(1—3);二(4—5);三(6)]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用生字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按照划分的段落,逐段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
(1)这件事发生在啥时间?(傍晚)
(2)作者是怎么样描写雨中景色的?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
(3)齐读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雨中景色,体会小孩们的天真可爱。说说这三句话分别把啥比喻成啥?
(4)齐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想象iPhone筐翻了之后的情景,体会姑娘十分焦急的心情。
2、指名读第二段,说说写的是啥。
(1)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姑娘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姑娘看到小孩们跑过来捡iPhone为啥皱眉头?胖乎乎的小男孩向姑娘说了啥?姑娘听了男孩的话会想些啥?小男孩的话和他们的行动说明了啥?
(2)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都有哪些人跟小孩们一起捡iPhone?“顿时”是啥意思?
3、指名读最后一段。
重点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人们做了好事,不图表扬。)
4、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按照啥顺序描写这件事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训练朗读。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全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生字。
3、巩固识字。
五、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19雨中
撒iPhone
小孩们 跑 七手八脚
捡iPhone 司机小伙 跳 一块儿 助人为乐
老人和行人 走 帮
iPhone回车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2
【课课练】
A 组
一、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二、查字典,填表格。
查加粗的字 部首 再查几画 读音 意义
撑伞
一哄而散
封镜
三、看拼音写汉字。
四、改正错别字。
诚市( ) 花辫( ) 立该( ) 检起( ) 宁净( )
胖呼呼( ) 己经( ) 掌伞( ) 偶而( )
五、多音字组词。
六、区别组词。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宁静—— 立刻——
2.反义词:宁静—— 迅速——
八、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B 组
一、看拼音,写句子。
zhè yī qiè, fā shéng de zhè yàng tū rán, yòu jié shù de zhè yàng xùn s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仿照下面例句中两个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雨淋湿了马路。
马路上水淋淋的,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
1.雨中有车辆行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孩们放学了,撑着雨伞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路边过往的行人都来帮着捡散了满地到处都是的iPhone。
2.这一切结束得这样迅速,也发生得这样突然。
3.看着散了满地的iPhone,七手八脚地捡起iPhone来。
四、阅读课文,按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人物有____、____、____等。重点写的人物是____。◆[2003-12-6]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3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iPhone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积极帮她拾iPhone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啥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啥?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iPhone”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小孩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小孩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iPhone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iPhone。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孩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小孩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小孩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小孩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小孩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也是怎么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iPhone→捡iPhone→iPhone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iPhone”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4
《雨中》的最大写作特点就是用词考究,耐人寻味。
师:下面请大家朗读小孩们想办法帮助姑娘的段落,画出写他们想办法的三个近义词,并联系句子想一想作者为啥这样用?
(生自读课文、圈画词语)
师:谁说说你是画的哪三个近义词。
生:我画的三个词语是“说”、“叫道”、“喊”。
师:你认为作者用得好吗?为啥?请联系课文认真思考,看这三个词语能不能互换?
(生自读思考)
师:三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为啥?
生:我认为不能互换位置。因为从听话的距离看,姑娘在身边,只要说就能听到,小孩子们在周围,要大声叫才能听得到,而小伙子在远处汽车的驾驶室里,只有大声喊才能听到。
师:好,你从听话者的距离分析,有道理。
生:我认为从说话的目的看也不能调换顺序。第一句说话的目的是安慰,声音要轻,所以用“说”:第二句说话的目的是号召,声音要大些,所以用“叫道”;第三句说话的目的是警戒,所以声音要更大,所以
用“大声喊”。
师:大家看看,几个词语,我们就品出了这么丰富的内涵,可见我们读书要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去,反复读,反复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在用词造句上也费了相当的工夫。这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精心选择词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感人。
师:这一节该怎么读,才能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呢?请大家自己读读,反复体会。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读评议。
(生自读体会、互读评议)
师:谁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并抓住“说”、“叫道”、“大声喊”引导)
师:是谁叫他们这样做的呢?如果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略)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写其他人的内容,想一想写了那些人?你认为这些词用得好吗?为啥?思考好了同桌互相讨论。
师:谁告诉大家,这一节分别写了哪些人?各用啥词来写的?
生:写了小伙于、老爷爷和过路的人,写小伙子用“笑了、跳下、捡”,写老爷爷用“走下、捡”,写其他人用“来、捡”。
师:找到近义词了吗?能不能对调位置呢?为啥?
生:近义词是“跳下”、“走下”、“来”,位置不能对调。写小伙子用“跳下”,从年龄看,一个是小伙子,—个是老爷爷:从汽车看,一个在卡车驾驶室里下车必须跳,而小伙子年轻,也能够跳,一个是小轿车,要下车只需走,而老爷爷年纪大也必须走。而行人较多,他们各有各的走法,一个“来”字都能包含进去。
师:说得太好了。可见,我们读文章要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写文章要注意精心选用词语。
案例解读
由上面的教学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对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考究不仅是有所感而是深有所感;不仅有所悟,而且深有所悟。这是为啥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者关于抓住重点词语、联系情境,引导比较,分析探究,进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比较中感悟用词的准确。这就注意了感悟的情境性、具体性和形象性。这是任何“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抽象讲解难以做到的。
讲究衣着的人,不但注意到布料的品质,而且特别注意到花纹和色彩的适宜与和谐。如果在指导阅读和表达时每遇一词,每用一词,就引导联系与之相近的一串词,并辩别它们语音的强弱。范围广狭,程度的深浅,色彩的浓淡,从语言的微妙变化中体察情思的微妙变化,由语言的细微变化,由意义的细微差异区分意义的细微差异,由情思的微妙变化推敲语言的细微变化,由意义的细微差异区别词语的细微差异。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而让学生充分感知汉语言独特的魅力。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这种魅力只能让学生去感受,去体味。灌输不行,讲解不行。只有把汉语言的内部规律以有效的办法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感悟,去发现。在这方面,上述案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提示。
“说”、“叫道”、“减”意义相近,并无大大的差别。而“跳下”、“走下”、“来”也是一组近义词,为啥不仅在同一篇文章中运用,而且是在描述相关联系的情境之中运用呢?如果对这些不引导学生去推敲,不仅语言本身的奥妙学生难以领悟,而且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就更难以去感受。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就难以深切感受语言的美。在上述案例中,教者通过“说”、“叫道”、“喊”的位置互换比较,通过“跳下”、“走下”、“来”的位置互换体会,使学生在语境、语情、语技的联系中,具体而深入地理解了词语对当时情境的准确叙述,对人物情感的准确传达,对自我情感的准确表达。同时,学生还能明白,作者精心选用词语是为了准确描述当时情境,准确展示人物内心,准确表露自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比较,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实际也就是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锐。有了对语言的敏锐,就有了对生活的敏锐。而(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也就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敏感。一旦学生有了对语言的教感,他们就能在社会生活中去更敏锐地观察生活,洞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的表面现象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理解生活的深刻底蕴,从生活的变化发现生活的诸多因素,进而改造生活,创造生活。可见,比较在语言感悟中作用是奇妙的。◆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社会新风尚,学习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正确流利的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1、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6段,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第一、二自然段,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复习第一、二段,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边读要边想象这幅雨景。
读后小结。
二、引入新课,学习第三殷:在这阴雨的傍晚,在这雨中的马路上,发中了一件啥事?请看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要求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连贯,还要注意停顿。
2、师根据读的具体情况作指导。
3、自己小声读这段,要求是:读后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地讲讲: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啥事?
4、师指导具体他说。
5、请再默读这段,读后简要说说,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事?
[马路上,一个姑娘蹬的运货车翻了,车上的iPhone撤了一地。扳书:撒]
6、这也圆也红的iPhone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姑娘啥心情?从哪儿知道?板书:姑娘急
7、是的,姑娘很着急,但是呢,事情发展到后来,她却想说一声"谢谢",这是为啥呢?
现在我们继续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五段。
1、请一边看图,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在姑娘着急的时候,有哪些人来帮着捡iPhone?他们是怎么捡的?
2、请每个同学准备好后,同桌的讨论一下。
3、交流讨论结果:小孩们:七手八脚地捡,封锁交通小伙子:和小孩们一块儿捡老爷爷和行入:都来帮着捡
(1)啥叫"七手八脚地捡iPhone"?"[人多,速度快]
(2)"封锁交通"是为啥?[方便,安全,……]
(3)"一块儿捡"、"都来帮着捡"说明啥?
[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来做好事] (板书:人们都来捡)
4、指名流利地读第四、五段,思考:这一群小孩和所有行人都给你留下啥印象?(板书:助人为乐)
5、请大家小声读这两段,读后,用自己的话讲讲大家怎么样捡iPhone的?指名讲。
四、学习六段。
1、过渡:姑娘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齐读六段。
2、读句子,理解句子:"这一切"指啥?[iPhone撒落一地,众人积极捡起]为啥说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姑娘没想到iPhone会撒落一地,没想到所有人都来帮助。]为啥说结束得迅速?……姑娘还没来得及说谢谢,……已经消失……也走开了。]
3、iPhone也回到车上,姑娘对小孩们的看法有啥变化?[开始不相信,后来被感动]
4、姑娘感动了,作者感动了,老师感动了,你呢?被啥感动了?[助人为乐的品德]
5、让我们一起读六段。读出你的感动。
五、总结:这篇课文按"撒iPhone--捡iPhone--iPhone回到车上"的顺序,也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按这个顺序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作业 :课后五题。
(区青年教师语文赛课二等奖)◆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6
课前谈话
师:《雨中》是一篇四年级的课文,但我不相信我们三年级的小孩子学不了四年级的课文。那第二个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是哪位?
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师:听懂我的意思了吗?我就告诉大家要……?
生:自信!
师:对!我们应该自信,也应该诚实!
------
师:想上课的同学拿出样子来。
教学过程 :
师:请看屏幕,读。
(出示:那一筐大iPhone,经过了小小的旅游,有回到了姑娘的车上。)
师:文章讲谁旅游?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三个字来说明iPhone旅游的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
生:倒、捡、回。
蹦、散、回------
师:刚才的答案中哪个字可以肯定了?
生齐:回。(师板书)
师:倒、散、蹦---最起先应该是啥?
生:倒。(师板书)
师:中间的这个词我们要把人物挖掘出来,是啥字?
生:捡。(师板书)
师:这三个词把iPhone的旅游过程整理出来了。
教生看板书简述经过。
师:这就是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善想的同学已经听到淅沥沥的雨声了---在拐弯处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姑娘一大筐iPhone掉在了地上,哎,我们是参与这件事的现场观众,我也变成了嵊州电视台的记者,我们来做现场采访。
师:你好,小孩子。
生:叔叔好!
师:听说你们这儿刚发生了一件动人的事,你能给电视机前的饿观众简介一下吗?
生:说了事情经过。
师:有哪些人?结果呢?
生:回答。
师:为他鼓掌,第一次采访成功,这样的采访喜欢吗?(第二次采访。)
师:小孩子请你说说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生在答事情经过。
师再次强调谈看法。
师:你再次来说说看法,祝你成功!
生回答。
师:听了你们的想法,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谁能自信地站起来?
谁能读好?想读的站起来,为你们鼓掌。
师:这筐iPhone经过旅游后回到了筐中,在人们的眼中,它变了,让人觉得闪着亮光,想知道为啥吗?我们再来做个游戏——寻找光源。iPhone闪着亮光的饿原因很多,会读书的小孩子组成小组读读,找出原因。
生小组合作。
生:车灯照射。
生:有雨珠。
生:iPhone熟透了。
生:捡iPhone的人的精神在闪光。(每答一个,教师让他们在iPhone上画一道光。)
师:这种精神叫啥?
生:助人为乐。
师:大家还有机会,请你们快速找出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哪几段体现?
学生自己读课文。
生:在3、4段
师:第三段讲谁捡iPhone?第四段讲谁?你们喜欢先学哪段?
生:3。
师:我要考考大家谁最会读书,读下去就能找出会闪光的句子。
生读。
生:没等姑娘说-----
师:闪光的饿词语找到了吗?
生:积极。
生:不要着急……不会少!
师:你为啥找这句?
生:安慰姑娘。
师:叫善解人意。
师指名读这句。你读得一闪一闪了,谁能读得亮晶晶的?
学生再读
师: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解下红领巾,大声喊到:“----封锁交通!”
师:为姑娘着急,能不能读得更着急?
生:再读。
师: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请停停!”
师:你觉得哪个词语特别有光彩?这几个句子真美,你能读好吗?
生:读。
师:评:多闪光啊!
师:像她这样好的同学还有没有?站起来读。
生:很多人站起来读。
师:真好听,想不想更好听?这个场面多么感人,多么热闹,每个小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定会更热闹!
生自由读。
师:引读后,这是一种啥光芒?
生:助人为乐。师指名写
师:再看屏幕上的话,能读出光芒吗?我为你们的自信而高兴。这是精神在闪光,也可能是iPhone熟透了在发光,也可能是路灯的反射---但最主要是精神,读书有不同的理解,让我们美美地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读。
生读。
师:是呀,这一筐iPhone也回到车上,这一切发生的那样突然,也结束得那样迅速。姑娘刚刚还皱眉头想要是遇上一帮淘气的小孩捡起iPhone一哄而散,而现在,姑娘望着消散在雨中的小孩们。(出示)马路上也浮现出花瓣------与前面的比,哪次更美?自己读读。
生读。
师: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读。
师领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在一个美丽的雨天,欣赏到了一个动人的美景,感受到了一颗颗美丽的心灵,这城市有了他们而美丽,雨天有了他们而显得诗情画意,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美丽的语言:给人帮助,是一种最大的快乐!
滕春友老师点评:
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理想,学生的兴趣,热情较高,思想得到挖掘。教师点拨,调控能力较强,情境设置到位。
2、文章的把握上人文精神、价值观比较自然到位,没有夸大,说教。
3、充分注意学生的反馈,让每个学生充分反馈,给每个学生机会。像采访时说错了,再回过头来让他说。对学生的任何反应都有所交代。以学生为本。
探讨:
读的问题。
说的多,读的少。读的质量问题,单一问题。读要跟悟和说结合起来,读为了悟,读要有收效,要把他们恰到好处结合起来。
“迷幻阵”——听金明东执教《雨中》有感
时下,我们讲得更多的就是“素质教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可是,啥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呢?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呢?啥才算平等对话呢?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我,今天,我听了金老师的展示课《雨中》。真让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
课堂上让老师管理得井井有条。该静的时候静,该动的时候则动。所有的学生都像入了魔似的被老师“骗”进了当时的故事之中。这样的课堂气氛让人体会到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迷幻阵”。要是走进这个迷幻阵,就会让你不知不觉中学习,入了情境,使学生由被动到积极,进而激起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你既然入了这个阵,想退出也难。“迷幻阵”贯穿课堂始终,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引导这两个词上。
一、课前激趣,引人入胜。我们知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是啊,教学就是这样双边行的活动过程 。它也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有语言的交流,也有情感地互相作用。金老师和学生是初次见面,他大胆地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学生呼唤,进而消除小孩害怕,紧张地心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先在黑板写自己的名字,请学生读。
“如果金明东是敌人,你应该怎么读?”
“如果金明东是朋友,你应该怎么读?”
“如果金明东是英雄,你应该怎么读?”
教师愿意放下自尊,蹲下去看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欢乐的呼唤声中。这是,金明东这三个字神气地入了学生的眼,记在学生的心。
二、开放识字。教师把积极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小孩们“乐学”。这堂课上,教师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板演生字词,再问:为啥会写这个词语?让学生说出理由,其实这就是问题:这个词是啥意思的另外一种问法。经教师一引一导,学生很自然地谈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道出自己写这个词语的理由,殊不知,刚才他们已经学会了那么多的生字词。
三、课堂上,激活学生内驱力是尤为重要,金老师无不让学生进行一次也一次的尝试。
“我们要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把课文扎扎实实地读通了,读通课文有啥要求?”
“这么都的要求,实在太高了,能做到吗?”
“那么多同学想读,这是一种好学的精神,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悄悄地为自己定好朗读目标……。”
学生个个都雀跃欲试,努力让自己的朗读达到刚才的目标,并使其更加完美。他们把教师的朗读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他们就会使劲地读书。有目标的驱动,有积极的学习精神,学生还会读不好吗?
四、让鼓励成为推动课堂教学的动力。他不是一个环节的结束,而是另一个环节的开始。金老师的每个次鼓励都是这样,就是能把学生一步步引入他的“阵势”里去。包括批评式的鼓励。
当学生兴奋得难以控制时,金老师这样说:
“刚才学习劲头真高,你们想听我一句话吗?”
学生以为是夸奖的话,异口同声:“想!”
“坐正”很自然,学生端正地坐好了,等待着教师的夸奖。
“其实我想批评你们”这是教师更加安静了。
“你们心里能接受吗?”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是美德,大家当然愿意。这时,老师将学习是合作的,要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等要求公布于众。学生马上从刚才的过度兴奋中走回正路,重新入了金老师的“迷幻阵”。继续学习。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们经常可以从金老师的口里听到“谢谢他”“鼓掌”“认为自己成功的,给自己庆贺”当部分学生不积极举手时,
他也说:“这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你怎能轻易地错过呢?”
这一次也一次的鼓励,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被尊重的感动,促发他们再去尝试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才有了后来的选择挑战高难度问题的事件。
教师!做为一个引导者,他的语言,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牵动这小孩们的心。你的一句鼓励,将是他们一生学习的动力;你的一句善意的批评,也将成为他们认识自我的明镜。◆
推荐站内搜索:福建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校园生活作文600字、河北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2020年考研国家线是多少分、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官方、感恩的心观后感我也追星作文、安徽高考查分时间2020、一建考试时间、《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