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通用16篇)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通用16篇)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通用1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通用16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通用16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婴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婴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婴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啥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啥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婴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啥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婴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婴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虚拟主机,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虚拟主机,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

  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默写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5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啥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啥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 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释吗?

  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

  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样的人?谁来简介一下。(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

  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 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10

  导语: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来默写。实在不行,看老师黑板。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啥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

  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啥?

  此:这,此山,这座山。

  深:云雾弥漫,浓得遮人视线。

  不知处:不知道去向。

  4、同桌练说,再指名说说诗意。

  5、练习朗读

  三、 体会诗的凝炼,精妙。5

  来,理解了诗意,我们来谈谈读后感,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自由讨论,好的觉得好在哪里?

  1、看出来了没有?这里面还省去了几个具体的提问。

  2、你能根据回答猜猜看,这里边诗人是怎么问的?(发言,初步了解)

  3、(出示练习题目)那你能把这一段诗人与童子的对话补充完整吗?自已说说。

  诗人问:

  童子回答:

  诗人问:

  童子回答

  诗人问:

  童子回答:

  4、同桌对练,指名表演。

  5、读诗。

  四、 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10

  1、你看,根据童子的回答,往前推,我们可以想像出诗人的问题,那往后推呢?想想看,当诗人听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后,心情怎样呢?

  (出示试题,图画)

  诗人来到松下,只见( )

  诗人问:

  童子回答:

  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

  于是诗人也问:

  童子回答

  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

  于是诗人再问:

  童子回答:

  此时,看着( ),诗人( )

  2、 同桌练说,指名分角色练说。

  3、 总结:表扬好的同学,你看,这一段练习中有语言描写,有景物描写,还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果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组合一下,那就是一篇挺不错的作文啊。这么具体的一件事,诗人描述的时候用了多少字?(20)这看似平淡的20个字背后,诗人留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想象虚拟主机啊,来,带着你的想像,再来读这首诗。

  4、 读诗,读出情感的起伏。

  五、 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10

  1、 这首诗现在就学完了,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学另外一首。

  2、 出示《寻隐者有遇》,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花间问童子,

  言师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马上就回来。

  3、 感受并比较一下,你觉得这首诗和贾岛的诗比起来怎样?

  4、 请自由讨论,感受贾诗遣词的妙处。

  花间VS松间VS松下

  花易凋零,松四季长青,花矮,松高,用松更显高洁, 坚韧,有力 松间,显窄,体会不出松的高大。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

  采药VS挖菜

  挖菜,俗不可耐, 采药,飘逸,神秘,符合隐者的身份。

  寻药干啥? 济苍生,可做官,为已治病,何能爬山?求仙,求不老,寻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药。

  在他们眼里,再险恶的老林也是桃花源,再陡峭的山峰也只是难得的景色

  此山VS南山

  南山太具体,童子不会知道的如此确切。

  云深VS云浅

  真隐者隐得深,不会这么快回来。为何要到云深处?因为仙药在云深处嘛。

  感受,从上面的这些字词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隐者?(逸,超脱,与世无争,清高,若即若离,时隐时现。)

  相机完成板书(松下 山中 云深处 药 仙 )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5、 遇到了没有?

  贾贾岛此番去,虽然没有见到隐者,但是呢有收获吗?(感受到了隐者的境界 逸,超脱,与世无争。)与隐者比起来,诗人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一个世俗的世界。(板书,俗,逸)

  6、 回到题目,诗人到底在寻啥?

  寻找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但是呢苦寻不到。追求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但是呢无法摆脱俗世的干扰与诱惑。

  结合诗人的人生遭遇,俗世有啥?有诱惑,哪些诱惑?做官,做了官以后呢?

  感受贾岛的内心世界,矛盾,痛苦,遗憾,无奈,向往隐者超脱的境界,也受世俗羁绊,为无法再做一个纯粹的隐者而遗憾。(结合“推敲”的故事,以及后半生屡试不弟的挫折,进一步理解苦吟,一旦入了红尘,那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了。)难怪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啊”!

  六、师结语。

  1、系统总结,完成板书

  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下,也能体会到更多的意味。

  隐者在松下寻隐者,而隐者在山中采仙药。只有谁最无欲无求,童子嘛,(不随师父采药,求仙得道,也不招待远来的客人,博得对方的常识,是真隐者,何需寻隐者,是真洒脱,何需采仙药?)童子在哪里?松下嘛!就站在贾岛的对面嘛。这就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你看,贾岛要追求的这种真正超脱的,无求的人生境界,看似很远,实则很近,看似很近,实则也很远,永远不可“遇”。贾岛将这种不遇的感慨凝聚在这淡淡的文字中,在今天,在课堂上,与我们相遇了。

  2、 这首诗,初看平淡实则深远,其实对于一首诗也好,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也一样,有时你以为理解了,不过如此,其实,你只是来到了“松下”,再往里边走走,有新的感悟了,以为真懂了,也许只是到了“山中”,真正的意味,可能还在“云深处”呢!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这松下,送到这山中,送到这云深处,来,闭上眼睛,做一回真隐者,吟诵这首诗,不求一致,吟出自己的感觉。(配乐)

  六、 布置作业

  把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俗 逸 仙

  贾岛 寻 隐者 采 药

  松下 山中 云深处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2、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由这几幅画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出示学过的古诗插图)

  3 、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寻”,怎么理解?

  啥样的人才称为“隐者”?以你的理解,那些人可以被称为“隐者”?

  “不遇”啥意思?

  现在你能自己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

  二、 读通古诗,读懂诗意

  1、 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现在请大家读古诗。指名读。

  (1)读好了诗,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仔细想想,填上人物?

  ( 诗人 )松下问童子,

  ( 童子)言师采药去。

  ( 童子)只在此山中,

  ( 童子)云深不知处。

  男女生组合读

  (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

  诗人会问些啥呢?

  ( )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啥了?

  ( )言师采药去。到哪里去采药的?

  ( )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

  ( )云深不知处。

  (3)现在你可以连起来说说诗人的意思了吗?注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

  指名说,自己说说。

  2、其实他们的对话是多么丰富,但诗人把三次问答都浓缩在全诗20个字中。贾岛的诗,有很鲜明的特点,老师不讲,你们再来读读诗,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语言浅易,用字凝练,意味深长)

  3、 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心情也。是诗人心情、心声的表现,那么这首诗有没有作者的心情在里面呢?

  ①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遇到童子,诗人心情怎样?

  ②可童子说隐者去山中采药,此时诗人会怎么想?

  ③童子也说隐者就在山中,贾岛心情也怎样?

  ④要到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最后贾岛怎么想?

  高兴——失望——再燃起希望——最后彻底失望的心情变化。

  这首诗明明饱含着诗人心情的起起落落,可是诗中不着一字,这就是诗的魅力,更是贾岛写诗的特点:凝练。

  4、 你现在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心情吗?

  5、 含英咀华,品味诗韵

  a) 诗人贾岛千里迢迢赶到深山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心情多么惆怅。昨夜老师构思这篇教案时,偶得灵感,将诗中的一些景物稍作替换,也写下一首小诗叫做《寻隐者有遇》,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出示:寻隐者有遇

  花间问童子,

  言师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马上就回来。

  b) 指名读。

  c) 大家认为,两首诗,哪首好?好在哪?可以就某个词,某一句诗来说说。

  松:松树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它有怎么样的品质?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是啊!苍松树历经风雨,坚忍不拔,志向高洁的,象征着隐者的风骨。

  山:你去爬过山吗?那里环境怎样?有些啥?

  是啊!深山才有苍劲的古松,有深深的云雾,有潺潺的流水,有婉转的鸟鸣,给人幽静安宁,身心俱静的感觉,这才是适合隐者隐居的地方。

  云:给你一种啥感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是啊!白云山那样飘逸、轻盈而也品质高洁,也正象征了隐者那与世无争的高洁品质。

  d) 巍巍高山,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一青一白,含蓄地衬托出了隐者的身份,像白云一样高洁,像苍松一样的风骨。这种写作手法叫——写景衬托。

  四、吟诵诗句,书写诗境

  1、青山翠松,绵延幽深,古琴袅袅,让诗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我们也情不自禁学着诗人吟诵起这首诗——(音乐响起)

  生个别吟诵,(你已经完全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隐者高洁的品性与诗人是相通的,与你也是相通的;诗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诗读得特别好)

  齐背

  2、沉浸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也文思泉涌,请大家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加入诗人问的问题,用上课上积累的一些词语,写在抄写本上诗文的右侧。

  视情况交流

  2、这堂课,我们通过读,感受了《寻隐者不遇》语言美,通过读,感受诗的情感美,通过读,感受了诗的意境美。送给大家学习古诗文的秘诀——多读。

  五、板书设计,简单凝练

  3、寻隐者不遇

  松

  山

  云

  隐者高洁,诗人思慕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4

  师:(出示课文插图)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位诗人,看图中这位年长者,他就是唐代诗人贾岛。同学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啥?也猜到了啥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生:我看到诗人在跟一个孩子说话,诗人可能是在向孩子问路。

  生:我觉得诗人在向孩子打听一个人,问孩子是不是这个人。

  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猜得也对。诗人要寻访一位隐居山林的人,也就是隐者,他正向这个孩子打听隐者。诗人还把自己寻访隐者的经过写成一首诗——《寻隐者不遇》,我们今天就学习它。诗人寻访隐者为啥没有遇到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

  ……

  师:同学们看图想象一下,近处古松耸立,松下诗人与童子问答,远处山高林密,云雾米蒙,你仿佛看到了啥?

  生:我仿佛看到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白胡须的老爷爷在很高的山上采药。

  生:我仿佛看到一位老爷爷身上背着药篓,手里拿着药铲,攀在很陡的山崖上采药。

  师:隐着年纪这么大了,他为啥不辞辛苦地到深山密林里采药呢?你也想对隐者说点啥呢?

  生:隐者是为了给别人治病才去采药的。我想对他说:“您的心灵多美好,为了医好他人的病去采药,不怕山高林密。不顾年老体弱。”

  生:我想对隐者说:“您这么大年纪了,心里只想那些生病的人,真是好心人。”

  生:我想对隐者说:“您为了治好别人的病去采药,走了那么远的路,爬上了那么高的山,您真勇敢!我佩服您!”

  师:正是隐者一心为别人想的高尚品质打动了诗人,诗人才去寻访隐者。可这次诗人没有遇到隐者,但我想,诗人以后还会去寻访,也一定会遇到隐者。

  ……

  师:同学们根据诗中的内容,结合插图,大胆的想象一下,诗人与童子的语言、动作、神态,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然后选出优秀小组到前面来为全班同学表演。

  评析:

  1、以图为导入  ,训练学生的观察力。

  从图入手,认识诗人,猜想诗人在做啥,调动了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

  2、以图入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让学生看图想象仿佛看到了啥并向隐者表达心声,放飞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也使得学生的情感活动得以积极参与,有效地加深了对这首诗的内在思想与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3、图文结合,训练学生语言素质。

  图文结合,扮演角色,发展了学生语言和思维,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5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

  2.掌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准确、具体、丰满。

  3.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

  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 寻 隐者 不遇

  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啥?质疑。

  板书:谁寻?为啥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渴望。

  二、反复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

  2.自由汇报:读懂了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

  3.说通顺。

  再读全诗,质疑:还有啥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好像并不难懂,但是呢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别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啥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4.说具体。

  自由说诗意。

  说话发散点——松树外形、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

  5.说生动,说饱满

  点拨:简洁——以问代答。

  三、再现情境,深化诗意,凸现情感脉络

  1.化境——想象

  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出发吧!请闭上你的眼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勃、乘兴而来、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你看到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看到,啥样子?)

  ——那个小男孩你也看到了么?(看到,啥样子?)

  ——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问话时该用怎么样的语气?)

  ——童子抬起头来,有礼貌地回答:“---------”

  ——“哎呀,他到啥地方采药了呢?”“天哪,我乘兴而来,真是太不巧了。”

  ——“回先生话--------”

  ——“噢?他到底在山的啥地方呢?能说的清楚点儿么?”“---------”

  2.升华——说话

  睁开你的眼睛(关音乐)

  ——你看到了那座座大山了么?你看到了那迷蒙的云雾了么?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说话练习:云海(发散:能把眼前的美景描述出来吗?)

  3.吟哦——背诵

  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哪!在这儿生活在这儿隐居,真是自由自在,飘飘欲仙哪!望着茫茫的大山,起伏的山峰,想着正在深山中采药的友人。诗人贾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范诵——引诵——再引诵——学生情不自禁跟诵——全体高声吟诵

  4.凝情——书写

  带着一丝失望,带着一丝羡慕,带着对隐者那白云般高洁、青松般坚韧、童子般纯真的心灵世界的向往,诗人贾岛回到家中,挥笔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这首诗《寻隐者不遇》。(坐姿、写字姿势)

  四、巩固

  ——贾岛的诗刚写好,一位姓王的朋友正好来拜访他,看到贾岛坐在课桌前,快步走上去问:“贾兄啊,最近也有啥新作啊!”

  ——“王兄啊……”(生读诗)——“松下问童子,贾兄问了啥呀?”

  ——“只在此山中,是谁说的呀?”——“那么他究竟在啥地方呢?”

  ——“噢,原来把问话都省略了呀!妙哉妙哉!难怪人们都称‘推敲诗人’呢!”

  五、拓展《剑客》

  中国古代,文人其实都有当文官报国救世界的梦想。真正让他做了官,倒也未必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好诗人却不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贾岛同样如此,大家请看:

  ——也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6

  余杭实小

  教学目标 :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啥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 )下问童子,

  言师采( )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7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能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凭借诗句,想象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感悟隐者高洁的性格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知“贾岛”

  1.同学们,人们写文章时的用词造句都要反复推敲。你们知道“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这里边还有个故事呢!  (师讲述贾岛因斟酌“推”、“敲”而冲撞韩愈的故事,并简介贾岛生平。)

  2.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高度凝练、耐人寻味,一首《寻隐者不遇》便可见一斑。你看,唐朝大诗人韩愈是这样称赞他的——(课件出示: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再看看,北宋诗人梅尧臣也是怎么样评价贾岛的——(课件出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贾岛的诗为啥能写得这么好呢?他是把诗当做生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他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常为得一个好字而费尽苦心。请看——(出示贾岛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4.唐朝后期,还有不少诗人成了贾岛的超级“粉丝”,把贾岛的画像和诗歌供奉起来,烧香膜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  (课件出示:笛声悠悠,宁静的高山深林中,浮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动情的朗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而对诗人的了解,  可以为进一步领悟诗歌作铺垫。

  (二)走进诗句识“童于”

  1.理解诗意。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讨论。

  2.观察图画。诗人贾岛前往山中寻访隐者,可惜没有遇到,于是他以这首诗记录下了与隐者的徒弟的对话。请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想象诗人与童子是怎么样一问一答的。

  3.引导推测。学情预设:“松下问童子”,是怎么样问的?  (师父在家吗?)你怎么知道诗人是这样问的?  (根据童子答的“言师采药去”推断。)请用简练的表达还原诗人的问话。  (在何处采药?在山中何处?)小结:诗人的写法多妙啊,寓问于答,言简而意丰。

  4 . 角色扮演。教师扮诗人间,学生扮童子答。

  5.揣摩心理。和童子对话的过程中,诗人的心理经过了怎么样的变化过程。  (出示填空题: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树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也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  “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        找到隐者,于是也问:“在山里的啥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唉!”诗人叹了口气,彻底       了。)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读诗只能让人明白诗句写了啥,仅得“象”;体会了诗中情,才得“意”。  “意”与  “象”相融合,才有意境。学古诗,既要显  “象”也要得“意”。这一教学环节,利用多种手段,意在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情,感悟诗的意境。教学时要让学生领悟到: 区区20个字,既描绘了有趣的情景,也隐含了诗人的情绪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走出诗歌寻“隐者”

  1.吟诵演画,品诗味。

  (1)同学们,我们的古诗多美啊!它的语言美,美在简练、生动;它的节奏美,像音乐般鲜明、优美;它的意境美,让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一样好东西,你爱它,会反复地看,反复地摸;一首好诗,我们也要反复玩味。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玩赏这首诗的韵味,可以深情地朗诵,可以配上调子吟唱,可以编故事,可以找同学演一演,可以简要勾勒诗中    的画面……

  (2)学习成果展示。

  (3)小结。师:一首好诗,激活了同学们创造的智慧,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享受,诗人的才华令我们赞叹。

  [阅读欣赏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玩味古诗,可以激发创造潜能,张扬学习个性。多角度展示学习成果,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2.拓展延伸,赏诗文。

  (1)读贾岛的《寻人不遇》。 “闻说到扬 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要读出”诗人寻人,亦是赏景,景美心怡,虽不遇人,亦可品味其中乐趣”的情致。

  (2)读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思考:诗中哪两句诗与《寻隐者不遇》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相对应。

  (3)读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教师要为学生解释最后四句诗的意思。

  [语文教学应当有情感关怀的使命,应当有价值引导的功能。在欣赏诗文的同时,学生对诗人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也会深有感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悄然达成。语文课程的价值得以有力开掘。]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8

  广州市农林下路小学 汤华林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么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呢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积极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Lenovo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愉悦,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2、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由这几幅画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出示学过的古诗插图)

  3 、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寻”,怎么理解?

  啥样的人才称为“隐者”?以你的理解,那些人可以被称为“隐者”?

  “不遇”啥意思?

  现在你能自己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

  二、 读通古诗,读懂诗意

  1、 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现在请大家读古诗。指名读。

  (1)读好了诗,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仔细想想,填上人物?

  ( 诗人 )松下问童子,

  ( 童子)言师采药去。

  ( 童子)只在此山中,

  ( 童子)云深不知处。

  男女生组合读

  (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

  诗人会问些啥呢?

  ( )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啥了?

  ( )言师采药去。到哪里去采药的?

  ( )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

  ( )云深不知处。

  (3)现在你可以连起来说说诗人的意思了吗?注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

  指名说,自己说说。

  2、其实他们的对话是多么丰富,但诗人把三次问答都浓缩在全诗20个字中。贾岛的诗,有很鲜明的特点,老师不讲,你们再来读读诗,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语言浅易,用字凝练,意味深长)

  3、 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心情也。是诗人心情、心声的表现,那么这首诗有没有作者的心情在里面呢?

  ①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遇到童子,诗人心情怎样?

  ②可童子说隐者去山中采药,此时诗人会怎么想?

  ③童子也说隐者就在山中,贾岛心情也怎样?

  ④要到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最后贾岛怎么想?

  高兴——失望——再燃起希望——最后彻底失望的心情变化。

  这首诗明明饱含着诗人心情的起起落落,可是诗中不着一字,这就是诗的魅力,更是贾岛写诗的特点:凝练。

  4、 你现在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心情吗?

  5、 含英咀华,品味诗韵

  a) 诗人贾岛千里迢迢赶到深山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心情多么惆怅。昨夜老师构思这篇教案时,偶得灵感,将诗中的一些景物稍作替换,也写下一首小诗叫做《寻隐者有遇》,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出示:寻隐者有遇

  花间问童子,

  言师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马上就回来。

  b) 指名读。

  c) 大家认为,两首诗,哪首好?好在哪?可以就某个词,某一句诗来说说。

  松:松树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它有怎么样的品质?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是啊!苍松树历经风雨,坚忍不拔,志向高洁的,象征着隐者的风骨。

  山:你去爬过山吗?那里环境怎样?有些啥?

  是啊!深山才有苍劲的古松,有深深的云雾,有潺潺的流水,有婉转的鸟鸣,给人幽静安宁,身心俱静的感觉,这才是适合隐者隐居的地方。

  云:给你一种啥感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是啊!白云山那样飘逸、轻盈而也品质高洁,也正象征了隐者那与世无争的高洁品质。

  d) 巍巍高山,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一青一白,含蓄地衬托出了隐者的身份,像白云一样高洁,像苍松一样的风骨。这种写作手法叫——写景衬托。

  四、吟诵诗句,书写诗境

  1、青山翠松,绵延幽深,古琴袅袅,让诗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我们也情不自禁学着诗人吟诵起这首诗——(音乐响起)

  生个别吟诵,(你已经完全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隐者高洁的品性与诗人是相通的,与你也是相通的;诗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诗读得特别好)

  齐背

  2、沉浸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也文思泉涌,请大家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加入诗人问的问题,用上课上积累的一些词语,写在抄写本上诗文的右侧。

  视情况交流

  2、这堂课,我们通过读,感受了《寻隐者不遇》语言美,通过读,感受诗的情感美,通过读,感受了诗的意境美。送给大家学习古诗文的秘诀——多读。

  五、板书设计,简单凝练

  3、寻隐者不遇

  松

  山

  云

  隐者高洁,诗人思慕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

  2.掌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准确、具体、丰满。

  3.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

  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 寻 隐者 不遇

  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啥?质疑。

  板书:谁寻?为啥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渴望。

  二、反复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

  2.自由汇报:读懂了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

  3.说通顺。

  再读全诗,质疑:还有啥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好像并不难懂,但是呢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别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啥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4.说具体。

  自由说诗意。

  说话发散点——松树外形、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

  5.说生动,说饱满

  点拨:简洁——以问代答。

  三、再现情境,深化诗意,凸现情感脉络

  1.化境——想象

  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出发吧!请闭上你的眼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勃、乘兴而来、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你看到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看到,啥样子?)

  ——那个小男孩你也看到了么?(看到,啥样子?)

  ——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问话时该用怎么样的语气?)

  ——童子抬起头来,有礼貌地回答:“---------”

  ——“哎呀,他到啥地方采药了呢?”“天哪,我乘兴而来,真是太不巧了。”

  ——“回先生话--------”

  ——“噢?他到底在山的啥地方呢?能说的清楚点儿么?”“---------”

  2.升华——说话

  睁开你的眼睛(关音乐)

  ——你看到了那座座大山了么?你看到了那迷蒙的云雾了么?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说话练习:云海(发散:能把眼前的美景描述出来吗?)

  3.吟哦——背诵

  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哪!在这儿生活在这儿隐居,真是自由自在,飘飘欲仙哪!望着茫茫的大山,起伏的山峰,想着正在深山中采药的友人。诗人贾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范诵——引诵——再引诵——学生情不自禁跟诵——全体高声吟诵

  4.凝情——书写

  带着一丝失望,带着一丝羡慕,带着对隐者那白云般高洁、青松般坚韧、童子般纯真的心灵世界的向往,诗人贾岛回到家中,挥笔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这首诗《寻隐者不遇》。(坐姿、写字姿势)

  四、巩固

  ——贾岛的诗刚写好,一位姓王的朋友正好来拜访他,看到贾岛坐在课桌前,快步走上去问:“贾兄啊,最近也有啥新作啊!”

  ——“王兄啊……”(生读诗)——“松下问童子,贾兄问了啥呀?”

  ——“只在此山中,是谁说的呀?”——“那么他究竟在啥地方呢?”

  ——“噢,原来把问话都省略了呀!妙哉妙哉!难怪人们都称‘推敲诗人’呢!”

  五、拓展《剑客》

  中国古代,文人其实都有当文官报国救世界的梦想。真正让他做了官,倒也未必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好诗人却不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贾岛同样如此,大家请看:

  ——也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1

  一、概述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办法目标:

  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办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啥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简介一种人----隐者(板书   隐者)

  2、体会隐者含义

  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可以结合注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景色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

  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  寻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  贾岛。(指生简介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

  (二)、展开想象 创设诗境

  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初读古诗 明诗意

  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

  2、指生回答问题  引出“不遇”(板书  不遇)

  3、引导学生质疑  (诗人为啥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四)、再读古诗  研词析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

  (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2)各小组汇报结果

  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

  (五)、研读诗文特点  感悟作者心境

  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啥呢?

  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

  课件出示:

  松 下 问 童 子 :(            )

  (             ):言 师 采 药 去。

  (             ):只 在 此 山 中,

  (             ):云 深 不 知 处。

  (1)学生在组内大胆畅想畅说

  (2)各组代表汇报

  (3)明确啥是寓问于答,感悟诗文的精妙。

  (4)再次师生吟诵古诗

  2、感悟作者心境  领悟古诗意境

  过渡: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却没遇到隐者,心情也会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     )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也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     )找到隐者,于是也问:在山里啥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     )。

  (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养合作意识及感悟能力)

  (2)小组汇报

  (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

  (3)教师评价

  3、师生共同吟诵古诗

  过渡:作者由希望  失望  一线希望  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这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承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

  4、再创情境  以感促读  深化诗境

  教师配乐创情境:当贾岛寻隐者而不遇,只好无奈地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回走,边走边不时地回头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见了,他低头吟诵道:

  课件逐句有节奏地出示古诗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六)、教师总结

  这一堂课大家表现特别好,可见大家对古诗文很感兴趣,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异彩纷呈,请同学们课下再搜集几首有关“寻人”的诗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

  (七)、板书设计

  7-2  寻 隐 者 不 遇

  (唐 )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希    望)

  言 师 采 药 去。  (失    望)

  只 在 此 山 中,  (一线希望)

  云 深 不 知 处。  (绝    望)

  (寓问于答)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2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啥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  )下问童子,

  言师采(  )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3

  范立耘

  初读古诗交流资料

  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

  小孩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小孩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也亲亲这个的脸。小孩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小孩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

  “铃……”上课铃声响了。课,在诗意般的气氛中开始了——

  师: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我们的土陶艺术,我们的国画,我们的书法,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文学,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你们听:

  [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经过一番碰挤后,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

  小孩们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屏幕,嘴巴微微蠕动。

  师:能与老师一起轻声朗读吗?

  小孩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坐在后排的一位小孩甚至站起来了,还边读边比画。听课的老师们开心地笑了。

  (续)[民乐还是那么悠扬,画面还是那么宁静、悠远。]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一首古诗呢?

  咦,怎么提这样的问题?台下的老师们吃惊地看着张老师。小孩们侧着脑袋思考着,一秒、两秒、十秒,小孩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生1:我认为应该用热爱的心境来学习!

  生2:我认为应该用欣赏的心境来学习!

  生3:我认为应该用赞美的心境来学习!

  生4:我认为应该用轻松的心境来学习!

  生5:我认为应该用深沉的心境来学习!

  生6:我认为应该用平静的心境来学习!

  生7:我认为应该用激动的心境来学习!

  生8:我认为应该用陶醉的心境来学习!

  生9:我认为应该用愉悦中也有忧愁的心境来学习!

  小孩们纷纷争抢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的心境,走进今天的学习中。张老师特意送给你们一个环节,准备让你们在这中间感受愉悦的心境是啥味道。

  大约停了十秒钟,老师故作神秘地:

  课前我们一起商量过要做两件事,没忘吧?

  小孩们惊喜地大声叫:没忘!

  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大声说:第一件事收集资料,第二件事扩大阅读。(没抢到机会的小孩失望地摇了摇头)

  师:现在要你们选择,展示这两样成绩,你们愿意先展示哪样?请说明理由。

  生1:我愿意先展示收集资料,因为收集资料比较有趣,我就喜欢有趣的事。

  生2:我希望先展示扩大阅读,因为读书的过程中,我跟很多名人交上了朋友。

  持两种观点的小孩们纷纷站起来发言,理由都很充分。就在这时候,张老师微笑着比比手势。

  师:都想先展示,那可得说服另一部分同学才行哦!

  (小孩们也激动起来)

  生1:收集资料的过程非常辛苦,扩大阅读却非常甜蜜,我想:先苦后甜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今天何不跟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呢?

  生2:同学们,我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故意停顿了一下,大家都着急地喊:快说嘛,快说嘛!)想知道吗?请跟我们一起展示收集资料吧。

  (终于,小孩们达成一致意见:先展示收集的资料。)

  抒情优美的古筝曲那么轻那么柔,屏幕上展示的深山、古寺、苍松、书童,那么静那么美……

  师:行,准备好,展示收集的资料。

  收集了作者资料的,请到讲台的左边;

  收集了古诗解释的,请到教室的中间;

  收集或准备了其它资料的,请到教室的后边。

  短短几十秒钟时间,小孩们飞快地找到了小组。课堂临时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成立了。张老师就像一位指挥家,用眼睛快速“扫描”完三个学习小组后:

  师:这么大的三个组,没组长可不行,每组尽快推选一位组长吧。(很快,小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每组内都有一位小孩高高举起了小手。)几位组长,请跟张老师见见面吧!

  师:请组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书写手及主讲人,然后由组长组织大家交流资料,时间:三分钟。

  小组内,一会儿在举手,一会儿在鼓掌,然后,各小组开始了激烈而也紧张的交流。只听见这儿在叫:张老师过来一下;那儿也附在老师耳边悄语……最后,有的小组的小孩一阵嘀咕,就跑回了座位。

  师:(巡视教室一圈,见所有小孩都安安静静地回到了座位。)准备汇报吧。听清要求:

  1.汇报时,小组成员集体上台,如果不愿意上台,也可以不去。组长需简介本组分工情况,推选一位联络员协调书写手与主讲人的速度。

  2.需书写的内容及在黑板上的位置,既可以由书写手自己确定,也可以小组成员商量,还可以请老师当参谋。我个人认为左边写古诗,右边写解释比较好。

  3.主讲人需讲出资料的出处、来源。组内的其它同学可以作补充,其它组的同学,除了认真倾听外,更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场了,他们展示的是:收集的诗人贾岛的相关资料。书写手在黑板正中最上方,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诗的题目及作者的姓名。站在前面汇报的同学一字形排列,首先是组长简介本组的分工情况,接着,主讲人上前一步简介了贾岛的生平、相关诗集、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情况。书写手站上了小凳子,一边听主讲人讲解,一边在黑板上进行记录。主持人讲完后,组长问:请问我们组的同学还有补充吗?组内的同学作了相应的补充后,组长便宣布“汇报完毕”。

  第二个小组汇报的是关于古诗内容的理解情况。这一个小组几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组有四位书写手,也有四位主讲人。当主讲人讲到哪一行诗的内容时,一位书写手在黑板的右边写古诗,另一位书写手马上在黑板右边相应的位置写下了古诗的解释,联络员忙得跑上跑下,由于小孩们收集的资料的出处不同,下面的同学也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完全成了小孩们的天地。张老师一直参与其中,并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

  “咦!写古诗、写解释,和过去有啥不同?”

  “当然不同!这可是学生自己在学嘛……”

  两位老师小声的议论着。

  第三个小组的小孩走上了讲台。一位个子高挑的女小孩向大家简介:为了收集这首古诗的中英文对译,我们跑遍了成都的大小书城,可是,结果同样是失望。很多古诗都有英文翻译,为啥这首古诗没有呢?我们中间好多同学都准备放弃,但是呢,我们不甘心。于是,我突然想起曾望同学全家不是移民到美国了吗,他父亲还是博士生呢,我们何不找他呢?经过一番商量:我们拨通了美国长途,叔叔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曾望还在电话里激动得大叫,说他想回来上这堂课呢。叔叔通过E—mail把这首诗的翻译发给了我们,现在,我就请咱们班的英语高手读给大家听听。一位精干的小男孩站出来,接过一张单,读了起来,座位上的一位小女孩忍不住了,跑上讲台跟小男孩一起读,总算流畅了。下面的小孩纷纷要求他们教读,于是,课堂一片琅琅。小书写手飞快地在黑板上写着英语,还忍不住大声跟着读,听课的老师也受到了感染,一部分人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了起来。

  不到十五分钟,课就好像接近尾声了。剩下的时间怎样安排呢?听课的老师心中不由得嘀咕起来。张老师一脸地自信走上了讲台: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弄明白了这首古诗的内容和含义。其实呀,好多同学在上课前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对不起了。(张老师面对小孩们,真诚地鞠了一个躬。老师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弄明白这首古诗,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终点,而是这节课学习的起点。(这时候,不仅小孩们一脸茫然,听课的老师一时也回不过神来。稍许停顿后。)那应该做些啥呢?先看同学们的板书吧。

  鉴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请凡是认为自己读诗读得好的小孩读读诗。

  (几乎全班小孩都很自信地站起来,大声朗读。)

  师:请凡是认为自己读文章读得好的小孩读读解释。(一半以上的小孩站起来了,朗读得很有情感。)

  师:喜欢英语的小孩们,请你们大声读读英文部分。

  (几乎全班小孩站起来大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评评,哪部分听起来简单易懂。

  (小孩们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致认为,解释容易懂,英语比较罗嗦。)

  师:张老师疑惑了,这个贾岛,他为啥不明明白白地就写解释,而要写成那些诗句呢?

  生1:如果我是贾岛,我要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当然,我不会写人人容易懂的解释,而要写成很美的诗句。

  生2:我认为古诗读起来非常顺口,容易记,容易背。

  生3:我认为古诗很神奇,我们习作时,要用很多文字才能表达一个意思,古诗几句就表达清楚了。

  ……

  [屏幕上闪现着不断变化的山水画面,配以舒缓的民乐……]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古诗语言美,美在简炼,生动;古诗节奏美,像音乐一样鲜明、优美;古诗意境美,让人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陶醉其中。而这一切,只是短短四行二十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古诗。你们告诉张老师,怎么样才能把古诗的美读出来?

  (同桌小声商量后,小孩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1:带着赞赏的心情读。

  生2:心中要有激情。

  生3:把诗句想象成图画画面。

  生4:要有鲜明的节奏感。

  生5:要被古诗陶醉。

  ……

  [屏幕显现出一幅幅山水国画,配以轻柔的民乐……]

  师:好,在音乐与图景中读起来。这次读,不是一般的朗读,而是玩味,一样好东西,你爱它,就会反复地摸,反复地看。一首古诗——我们中国的优美的古诗,我们也要玩味。同学们可以不拘形式,站着读,坐着读,走来走去地读,一个人读,几个人读,都可以,开始吧!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做着摸胡须的动作,还有的俩人对读……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表现形式。整个会场完全被古色古香的中国民乐、国画所包围。听课者也不知不觉被感染了,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

  品味赏玩延伸拓展

  师:刚才有两位同学对读。这首古诗写得很美,也写得很好,确实写的是对话。主要人物是谁呢?(小孩们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我们来对读一次,张老师读诗中的“我”,你们就是──(生齐:“童子”!)

  师:这当中有好多问答都省掉了,能展开想象补充出来吗?(四位小孩进行了补充。有的补充了贾岛说的话;有的补充了童子的回答;有的补充了当时的情景……)

  师:我建议同桌的两位小孩演一演,如果认为自己还行,可以就地站起来演。

  小孩们开始表演起来,有几个小孩还跑到讲台上表演,有的小孩硬把同桌从座位上拽起来演。听课的老师开心地大笑起来,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我准备请两位同桌上来演,看看谁勇敢。

  话音刚落,五、六个小孩就往讲台冲,最后,机会被坐在教室中间的两位同学抢到了。其他同学因为另一位表演伙伴要么动作慢,要么害羞给耽误了,一脸的沮丧。老师跟最先上来的同学商量,但他们不愿意让出机会,没能抢先的同学也嚷嚷想表演。这时,张老师机智地对获得机会的同学说:“有劳你们帮我们全班同学表演了。”转身对没能表演的同学说:“就差一点点,把你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他们会表演得更好。如果你们愿意,就跟老师一起做观众吧”。进而,面向两位表演者:请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样分工的?

  师:(面向全班小孩)请同学们分别给小徒弟及诗人提提建议。

  小孩们提议:诗人和童子应该交换一下,因为诗人个子要高一点,童子个子矮一点;还提议:诗人应该拄着拐杖,摸着胡子,童子应该天真烂漫一点。(两位小孩进行了表演。)

  师:你们认为两位的表演中溶入了你们的建议吗?用一句话评评演得怎么样?

  (小孩们对表演进行了一番品评,都认为表演中融进了大家的意见。)

  师:从演的当中,你对比古诗,想说些啥呢?

  一位女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好凝练呀!”张老师立刻捕捉到这一课堂上的闪光点——

  师:能干的小孩,能告诉老师您从哪儿来的这个词语吗?

  生:(语出惊人)我从书上看到的。短短二十个字为我们勾勒出了郁郁苍松,幽幽青山,活泼的书童,博学的诗人。我的感觉只能用凝练来表达。(掌声,热烈而持续,这是为小孩出色的表达喝彩。)

  生2:中国的古诗太美了,可惜我现在才发现。

  师:小孩们,让我们把朗读当作一种爽心的赏玩吧!

  [屏幕上国画与书法快速交替出现,国画为诗的意境画,书法为各种字体写的《寻隐者不遇》诗句。诗句从四面八方飞入,每一行诗的字体都不同,并,每个字都熠熠生辉。轻柔的民乐在耳边回旋。]

  在这样的气氛中,小孩们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大声背诵,有的甚至站起来边比划边背诵。整个课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师:现在想说点啥吗?(小孩们脸上泛着红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就是愉悦的心境,尝到味道了吧?还不谢谢张老师送的这份礼物。(小孩们鼓起掌来,听课的老师也鼓起掌来。)小孩们,随着扩大阅读的展示,我们还将体会到自己理想的盼望的心境。

  耶!小孩们用手势比着胜利者的姿势,激动得大叫起来。

  师: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先简介!

  (小孩们齐声说“好”!)

  师:我简介的还是一首贾岛的诗,能读的,想读的,跟我来吧!

  [屏幕上出现了一扇大门,两位古时候的小书童站于门两边,大门徐徐开启,“题李凝幽居”出示在这一背景上。哇!小孩们兴高采烈,轻轻地跟着老师读起来。]

  师: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贾岛吟唱这首诗时,为一个词犯了难:“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他不断做着“推”、“敲”的动作,正好来了一位大官,贾岛没来得及回避,被推到大官轿前。

  这时,有位同学高高举起手。没等老师请他,“呼”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张老师,我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读到过这个故事。”其他小孩一见,急了,也是对他挤眼睛,也是做手势,这位同学好像没看到似的。张老师走到这位小孩身边,赞赏地说:“你真了不起,请你帮老师接着简介好吗?”小孩满意地笑了,一阵掌声响起,这是送给张老师的。

  生:这大官正是唐代很著名的大文学家──(小孩一时语塞,张老师马上接口:韩愈。)韩愈问明白了,说:“在清幽月光下,僧人轻轻敲着柴门,发出清脆的敲门声,这不好吗?”贾岛大悟,于是决定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故事就叫“推敲”。(哗!大家也一次鼓起掌来。)

  师:我们的古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所以才那么美,我们在习作时,也要认真推敲,写出思想美,文字美的好作品。

  [屏幕显现静止的国画背景,抒情的轻音乐也轻轻响起。]

  师:现在,终于该你们展示了。(张老师故意拉长声调。小孩们忍不住再次欢呼起来。)方式由你们自己决定,可以是背诵,也可以像张老师那样,通过计算机帮忙,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一来,教室里简直像汇集了无数文人墨客,小孩们用稚嫩的童音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积累:有背诵唐诗的,有背诵宋词的,有背诵元曲的;有学着诗人的样子,一边背诵比画,一边从座位上缓缓走向讲台的,也有先占据讲台,然后背诵着、比划着走向座位的;有一人独自背诵的,也有几人一起背诵的,还有带领全组齐诵的。这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刚毕,那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起;前面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后面是“天姥连天向天横”。最有趣是,有一个学生背着手、踱着方步、昂首挺胸来到前台,目不斜视地吟诵着《江南好》:“江南好,景色……”听课教师中有人认出了他,悄悄地嘀咕开了:呀!这就是那个全区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孩的朗诵刚落音,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们看到了:有好几位听课老师在擦眼泪,小孩的眼睛中也是亮光闪闪……这时候,整个会场融为一体,全然没有界线。只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看看表才发现,整整过了十五分钟。

  师:小孩们,老师知道你们还想展示对吗?可是,就快下课了,怎么办?

  小孩们着急得大吼:我们不想下课。有的甚至在哀求了:老师,你不看表吧,我们不下课好吗?整个会场静得出奇,老师们都赞许地点头。张老师眼圈湿润了……

  师(激动地):小孩们,我们大家一起来,大声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吧!

  小孩们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诵读起自己喜爱的诗词,和着小孩们的稚嫩的童音,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师:小孩们,如果觉得还不尽兴,可以将你的诗词与同学交换,课后再读!(耶!小孩们鼓起掌来。)这节课很快就将结束了,学到这里,小孩们,你有啥话想说吗?

  生1:我觉得中华文化太灿烂辉煌了,长大后,我想做一名文化使者,将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

  生2:我出生在中国,我是了不起的中国人,我会多读古诗,研究古诗,写出很美的古体诗。

  生3:这节课,我知道了学习古诗的办法。

  生4(那个调皮王):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想学习。

  师:一个人得到一份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就成了几十份收获,我们今天真称得上是一个大丰收日。

  [雄壮的交响乐奏起来,屏幕上世界各国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快速闪过……]

  师:这节课,我们赏读了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还读到了其它很多古诗,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的文学宝库丰富多彩,随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还将有更多更美的好诗好文出现。同时,我们还必须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做了不起的文化使者。张老师相信:未来的大文学家中,将有你们的名字!你们有这个自信吗?

  “有!”“我有!”“我们有!”

  课,在小孩们激动的叫喊声中结束……

  刚下课,几位老师就来到主席台,找到“全国创新教育研讨会”的组织者,深情地含着眼泪说:“太谢谢张老师了。我们是几位中学教师,如果每个老师都这样教,我们的小孩不知会有多能干!”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4

  范立耘

  初读古诗   交流资料

  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

  小孩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小孩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也亲亲这个的脸。小孩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小孩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

  “铃……”上课铃声响了。课,在诗意般的气氛中开始了——

  师: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我们的土陶艺术,我们的国画,我们的书法,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文学,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你们听:

  [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经过一番碰挤后,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

  小孩们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屏幕,嘴巴微微蠕动。

  师:能与老师一起轻声朗读吗?

  小孩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坐在后排的一位小孩甚至站起来了,还边读边比画。听课的老师们开心地笑了。</P><P> </P><P></P><P> </P><P>

  (续)[民乐还是那么悠扬,画面还是那么宁静、悠远。]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一首古诗呢?

  咦,怎么提这样的问题?台下的老师们吃惊地看着张老师。小孩们侧着脑袋思考着,一秒、两秒、十秒,小孩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生1:我认为应该用热爱的心境来学习!

  生2:我认为应该用欣赏的心境来学习!

  生3:我认为应该用赞美的心境来学习!

  生4:我认为应该用轻松的心境来学习!

  生5:我认为应该用深沉的心境来学习!

  生6:我认为应该用平静的心境来学习!

  生7:我认为应该用激动的心境来学习!

  生8:我认为应该用陶醉的心境来学习!

  生9:我认为应该用愉悦中也有忧愁的心境来学习!

  小孩们纷纷争抢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的心境,走进今天的学习中。张老师特意送给你们一个环节,准备让你们在这中间感受愉悦的心境是啥味道。

  大约停了十秒钟,老师故作神秘地:

  课前我们一起商量过要做两件事,没忘吧?

  小孩们惊喜地大声叫:没忘!

  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大声说:第一件事收集资料,第二件事扩大阅读。(没抢到机会的小孩失望地摇了摇头)

  师:现在要你们选择,展示这两样成绩,你们愿意先展示哪样?请说明理由。

  生1:我愿意先展示收集资料,因为收集资料比较有趣,我就喜欢有趣的事。

  生2:我希望先展示扩大阅读,因为读书的过程中,我跟很多名人交上了朋友。

  持两种观点的小孩们纷纷站起来发言,理由都很充分。就在这时候,张老师微笑着比比手势。

  师:都想先展示,那可得说服另一部分同学才行哦!

  (小孩们也激动起来)

  生1:收集资料的过程非常辛苦,扩大阅读却非常甜蜜,我想:先苦后甜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今天何不跟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呢?

  生2:同学们,我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故意停顿了一下,大家都着急地喊:快说嘛,快说嘛!)想知道吗?请跟我们一起展示收集资料吧。

  (终于,小孩们达成一致意见:先展示收集的资料。)

  抒情优美的古筝曲那么轻那么柔,屏幕上展示的深山、古寺、苍松、书童,那么静那么美…… 

  师:行,准备好,展示收集的资料。

  收集了作者资料的,请到讲台的左边;

  收集了古诗解释的,请到教室的中间;

  收集或准备了其它资料的,请到教室的后边。

  短短几十秒钟时间,小孩们飞快地找到了小组。课堂临时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成立了。张老师就像一位指挥家,用眼睛快速“扫描”完三个学习小组后:

  师:这么大的三个组,没组长可不行,每组尽快推选一位组长吧。(很快,小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每组内都有一位小孩高高举起了小手。)几位组长,请跟张老师见见面吧!

  师:请组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书写手及主讲人,然后由组长组织大家交流资料,时间:三分钟。

  小组内,一会儿在举手,一会儿在鼓掌,然后,各小组开始了激烈而也紧张的交流。只听见这儿在叫:张老师过来一下;那儿也附在老师耳边悄语……最后,有的小组的小孩一阵嘀咕,就跑回了座位。

  师:(巡视教室一圈,见所有小孩都安安静静地回到了座位。)准备汇报吧。听清要求:

  1.汇报时,小组成员集体上台,如果不愿意上台,也可以不去。组长需简介本组分工情况,推选一位联络员协调书写手与主讲人的速度。

  2.需书写的内容及在黑板上的位置,既可以由书写手自己确定,也可以小组成员商量,还可以请老师当参谋。我个人认为左边写古诗,右边写解释比较好。

  3.主讲人需讲出资料的出处、来源。组内的其它同学可以作补充,其它组的同学,除了认真倾听外,更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场了,他们展示的是:收集的诗人贾岛的相关资料。书写手在黑板正中最上方,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诗的题目及作者的姓名。站在前面汇报的同学一字形排列,首先是组长简介本组的分工情况,接着,主讲人上前一步简介了贾岛的生平、相关诗集、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情况。书写手站上了小凳子,一边听主讲人讲解,一边在黑板上进行记录。主持人讲完后,组长问:请问我们组的同学还有补充吗?组内的同学作了相应的补充后,组长便宣布“汇报完毕”。

  第二个小组汇报的是关于古诗内容的理解情况。这一个小组几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组有四位书写手,也有四位主讲人。当主讲人讲到哪一行诗的内容时,一位书写手在黑板的右边写古诗,另一位书写手马上在黑板右边相应的位置写下了古诗的解释,联络员忙得跑上跑下,由于小孩们收集的资料的出处不同,下面的同学也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完全成了小孩们的天地。张老师一直参与其中,并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 

  “咦!写古诗、写解释,和过去有啥不同?”

  “当然不同!这可是学生自己在学嘛……”

  两位老师小声的议论着。

  第三个小组的小孩走上了讲台。一位个子高挑的女小孩向大家简介:为了收集这首古诗的中英文对译,我们跑遍了成都的大小书城,可是,结果同样是失望。很多古诗都有英文翻译,为啥这首古诗没有呢?我们中间好多同学都准备放弃,但是呢,我们不甘心。于是,我突然想起曾望同学全家不是移民到美国了吗,他父亲还是博士生呢,我们何不找他呢?经过一番商量:我们拨通了美国长途,叔叔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曾望还在电话里激动得大叫,说他想回来上这堂课呢。叔叔通过E—mail把这首诗的翻译发给了我们,现在,我就请咱们班的英语高手读给大家听听。一位精干的小男孩站出来,接过一张单,读了起来,座位上的一位小女孩忍不住了,跑上讲台跟小男孩一起读,总算流畅了。下面的小孩纷纷要求他们教读,于是,课堂一片琅琅。小书写手飞快地在黑板上写着英语,还忍不住大声跟着读,听课的老师也受到了感染,一部分人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了起来。

  不到十五分钟,课就好像接近尾声了。剩下的时间怎样安排呢?听课的老师心中不由得嘀咕起来。张老师一脸地自信走上了讲台: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弄明白了这首古诗的内容和含义。其实呀,好多同学在上课前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对不起了。(张老师面对小孩们,真诚地鞠了一个躬。老师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弄明白这首古诗,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终点,而是这节课学习的起点。(这时候,不仅小孩们一脸茫然,听课的老师一时也回不过神来。稍许停顿后。)那应该做些啥呢?先看同学们的板书吧。

  </P><P>

  </P><P></P><P>

  </P><P>

  鉴赏古诗    体会意境

  师:我请凡是认为自己读诗读得好的小孩读读诗。

  (几乎全班小孩都很自信地站起来,大声朗读。)

  师:请凡是认为自己读文章读得好的小孩读读解释。(一半以上的小孩站起来了,朗读得很有情感。)

  师:喜欢英语的小孩们,请你们大声读读英文部分。

  (几乎全班小孩站起来大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评评,哪部分听起来简单易懂。

  (小孩们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致认为,解释容易懂,英语比较罗嗦。)

  师:张老师疑惑了,这个贾岛,他为啥不明明白白地就写解释,而要写成那些诗句呢?

  生1:如果我是贾岛,我要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当然,我不会写人人容易懂的解释,而要写成很美的诗句。

  生2:我认为古诗读起来非常顺口,容易记,容易背。

  生3:我认为古诗很神奇,我们习作时,要用很多文字才能表达一个意思,古诗几句就表达清楚了。

  ……

  [屏幕上闪现着不断变化的山水画面,配以舒缓的民乐……]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古诗语言美,美在简炼,生动;古诗节奏美,像音乐一样鲜明、优美;古诗意境美,让人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陶醉其中。而这一切,只是短短四行二十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古诗。你们告诉张老师,怎么样才能把古诗的美读出来?

  (同桌小声商量后,小孩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1:带着赞赏的心情读。

  生2:心中要有激情。

  生3:把诗句想象成图画画面。

  生4:要有鲜明的节奏感。

  生5:要被古诗陶醉。

  ……

  [屏幕显现出一幅幅山水国画,配以轻柔的民乐……]

  师:好,在音乐与图景中读起来。这次读,不是一般的朗读,而是玩味,一样好东西,你爱它,就会反复地摸,反复地看。一首古诗——我们中国的优美的古诗,我们也要玩味。同学们可以不拘形式,站着读,坐着读,走来走去地读,一个人读,几个人读,都可以,开始吧!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做着摸胡须的动作,还有的俩人对读……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表现形式。整个会场完全被古色古香的中国民乐、国画所包围。听课者也不知不觉被感染了,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 

  品味赏玩    延伸拓展

  师:刚才有两位同学对读。这首古诗写得很美,也写得很好,确实写的是对话。主要人物是谁呢?(小孩们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我们来对读一次,张老师读诗中的“我”,你们就是──(生齐:“童子”!)

  师:这当中有好多问答都省掉了,能展开想象补充出来吗?(四位小孩进行了补充。有的补充了贾岛说的话;有的补充了童子的回答;有的补充了当时的情景……)

  师:我建议同桌的两位小孩演一演,如果认为自己还行,可以就地站起来演。

  小孩们开始表演起来,有几个小孩还跑到讲台上表演,有的小孩硬把同桌从座位上拽起来演。听课的老师开心地大笑起来,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我准备请两位同桌上来演,看看谁勇敢。

  话音刚落,五、六个小孩就往讲台冲,最后,机会被坐在教室中间的两位同学抢到了。其他同学因为另一位表演伙伴要么动作慢,要么害羞给耽误了,一脸的沮丧。老师跟最先上来的同学商量,但他们不愿意让出机会,没能抢先的同学也嚷嚷想表演。这时,张老师机智地对获得机会的同学说:“有劳你们帮我们全班同学表演了。”转身对没能表演的同学说:“就差一点点,把你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他们会表演得更好。如果你们愿意,就跟老师一起做观众吧”。进而,面向两位表演者:请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样分工的?

  师:(面向全班小孩)请同学们分别给小徒弟及诗人提提建议。

  小孩们提议:诗人和童子应该交换一下,因为诗人个子要高一点,童子个子矮一点;还提议:诗人应该拄着拐杖,摸着胡子,童子应该天真烂漫一点。(两位小孩进行了表演。)

  师:你们认为两位的表演中溶入了你们的建议吗?用一句话评评演得怎么样?

  (小孩们对表演进行了一番品评,都认为表演中融进了大家的意见。)

  师:从演的当中,你对比古诗,想说些啥呢?

  一位女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好凝练呀!”张老师立刻捕捉到这一课堂上的闪光点——

  师:能干的小孩,能告诉老师您从哪儿来的这个词语吗?

  生:(语出惊人)我从书上看到的。短短二十个字为我们勾勒出了郁郁苍松,幽幽青山,活泼的书童,博学的诗人。我的感觉只能用凝练来表达。(掌声,热烈而持续,这是为小孩出色的表达喝彩。)

  生2:中国的古诗太美了,可惜我现在才发现。

  师:小孩们,让我们把朗读当作一种爽心的赏玩吧!

  [屏幕上国画与书法快速交替出现,国画为诗的意境画,书法为各种字体写的《寻隐者不遇》诗句。诗句从四面八方飞入,每一行诗的字体都不同,并,每个字都熠熠生辉。轻柔的民乐在耳边回旋。]

  在这样的气氛中,小孩们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大声背诵,有的甚至站起来边比划边背诵。整个课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师:现在想说点啥吗?(小孩们脸上泛着红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就是愉悦的心境,尝到味道了吧?还不谢谢张老师送的这份礼物。(小孩们鼓起掌来,听课的老师也鼓起掌来。)小孩们,随着扩大阅读的展示,我们还将体会到自己理想的盼望的心境。

  耶!小孩们用手势比着胜利者的姿势,激动得大叫起来。

  师: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先简介!

  (小孩们齐声说“好”!)

  师:我简介的还是一首贾岛的诗,能读的,想读的,跟我来吧!

  [屏幕上出现了一扇大门,两位古时候的小书童站于门两边,大门徐徐开启,“题李凝幽居”出示在这一背景上。哇!小孩们兴高采烈,轻轻地跟着老师读起来。]

  师: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贾岛吟唱这首诗时,为一个词犯了难:“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他不断做着“推”、“敲”的动作,正好来了一位大官,贾岛没来得及回避,被推到大官轿前。

  这时,有位同学高高举起手。没等老师请他,“呼”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张老师,我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读到过这个故事。”其他小孩一见,急了,也是对他挤眼睛,也是做手势,这位同学好像没看到似的。张老师走到这位小孩身边,赞赏地说:“你真了不起,请你帮老师接着简介好吗?”小孩满意地笑了,一阵掌声响起,这是送给张老师的。

  生:这大官正是唐代很著名的大文学家──(小孩一时语塞,张老师马上接口:韩愈。)韩愈问明白了,说:“在清幽月光下,僧人轻轻敲着柴门,发出清脆的敲门声,这不好吗?”贾岛大悟,于是决定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故事就叫“推敲”。(哗!大家也一次鼓起掌来。)

  师:我们的古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所以才那么美,我们在习作时,也要认真推敲,写出思想美,文字美的好作品。

  [屏幕显现静止的国画背景,抒情的轻音乐也轻轻响起。]

  师:现在,终于该你们展示了。(张老师故意拉长声调。小孩们忍不住再次欢呼起来。)方式由你们自己决定,可以是背诵,也可以像张老师那样,通过计算机帮忙,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一来,教室里简直像汇集了无数文人墨客,小孩们用稚嫩的童音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积累:有背诵唐诗的,有背诵宋词的,有背诵元曲的;有学着诗人的样子,一边背诵比画,一边从座位上缓缓走向讲台的,也有先占据讲台,然后背诵着、比划着走向座位的;有一人独自背诵的,也有几人一起背诵的,还有带领全组齐诵的。这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刚毕,那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起;前面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后面是“天姥连天向天横”。最有趣是,有一个学生背着手、踱着方步、昂首挺胸来到前台,目不斜视地吟诵着《江南好》:“江南好,景色……”听课教师中有人认出了他,悄悄地嘀咕开了:呀!这就是那个全区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孩的朗诵刚落音,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们看到了:有好几位听课老师在擦眼泪,小孩的眼睛中也是亮光闪闪……这时候,整个会场融为一体,全然没有界线。只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看看表才发现,整整过了十五分钟。

  师:小孩们,老师知道你们还想展示对吗?可是,就快下课了,怎么办?

  小孩们着急得大吼:我们不想下课。有的甚至在哀求了:老师,你不看表吧,我们不下课好吗?整个会场静得出奇,老师们都赞许地点头。张老师眼圈湿润了……

  师(激动地):小孩们,我们大家一起来,大声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吧!

  小孩们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诵读起自己喜爱的诗词,和着小孩们的稚嫩的童音,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师:小孩们,如果觉得还不尽兴,可以将你的诗词与同学交换,课后再读!(耶!小孩们鼓起掌来。)这节课很快就将结束了,学到这里,小孩们,你有啥话想说吗?

  生1:我觉得中华文化太灿烂辉煌了,长大后,我想做一名文化使者,将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

  生2:我出生在中国,我是了不起的中国人,我会多读古诗,研究古诗,写出很美的古体诗。

  生3:这节课,我知道了学习古诗的办法。

  生4(那个调皮王):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想学习。

  师:一个人得到一份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就成了几十份收获,我们今天真称得上是一个大丰收日。

  [雄壮的交响乐奏起来,屏幕上世界各国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快速闪过……]

  师:这节课,我们赏读了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还读到了其它很多古诗,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的文学宝库丰富多彩,随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还将有更多更美的好诗好文出现。同时,我们还必须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做了不起的文化使者。张老师相信:未来的大文学家中,将有你们的名字!你们有这个自信吗?

  “有!” “我有!”“我们有!”

  课,在小孩们激动的叫喊声中结束……

  刚下课,几位老师就来到主席台,找到“全国创新教育研讨会”的组织者,深情地含着眼泪说:“太谢谢张老师了。我们是几位中学教师,如果每个老师都这样教,我们的小孩不知会有多能干!”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5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重在悟情,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难点。这首诗,我紧扣“隐”字引导学生来领悟诗情。首先,课始揭题,扣住“隐”字,质疑深入。“者”一般是指“人”的意思,那“隐者”是啥意思呢?有学生说,隐者就是隐藏起来的人。接着学生的回答质疑:那这些人为啥要隐藏起来,这隐藏起来的人一般也是些啥人?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起来,有学生说是为躲避世事的纷扰,有学生说是喜欢过悠闲安静的生活,有学生说是喜欢大自然,想融入自然,陶冶性情……当说到你所了解的“隐者”时,同学们不由得想起四年级《三顾茅庐》里的诸葛亮。到这儿,学生对隐者也大致上有了感观认识。最后,通过理解诗人的三问与童子的三答以及感受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配以插图中深山的云雾飘渺,进一步地感悟隐者性情的高洁。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古诗历来是比较难教的题材,按照老传统就是读诗句,讲诗意,但是呢新课程标准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诗情。我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教学时从复习学过的古诗入手,让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办法,并概括为:一、释诗题;二、知诗人;三、明诗意;四、悟诗情。之后让学生按这四个步骤去学习,最后是交流。上这首诗时,碰巧杨校长进班听了。他的评价是:整体还不错,但有两个建议:(1)因为这首诗内容比较简单,而且是一个整体,所以没必要让学生两句两句说意思,可以放手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都说出来,多让几个人说,其他的同学也就知道了。(2)感悟诗情应该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在理解诗句这一环节作渗透,而不是单单放在结尾费好大的劲去“攻”。(3)在语文课堂上,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教育两个方面都抓起来。

  我会好好学习的!

  备课,明确目标  课堂,服务目标

  ——《古时两首·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学生自读几遍就能理解其大意。因此在备这一节课时,我把对古诗朗读和诗意理解的环节进行了压缩再压缩,尽可能地精简,以求不做无用功。那么剩下的时间干啥呢?就用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和学生一起赏析这首精致的小诗。

  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要求学生体会本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这道看似简单的练笔题,其实并不容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解古诗含义当成目标的话,那么不少学生会把这道练笔做成是翻译古诗。这样以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荡然无存。我所设想的,就是能引导学生一起赏析这首古诗,和学生一起去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节和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才有可能写好那道练笔题,而我也能从这样的作业中得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最真实有效的反馈。因此,我把本诗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体会古诗意境,展开自己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将本诗改写成文。

  有了这明确目标之后,那么我的整个课堂教学都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为它服务。以下就是我的主要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上面提到过,这首古诗非常浅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朗读之余就能读懂。在教学过本课之后,也证实了我的预想,我只需在“只”,“云深”这两处稍一点拨,学生就完全准确地读懂了这首诗。

  二、再读古诗,触摸心情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诗句里的“一问一答”读成“三问三答”。“你师傅呢?”“采药去了。”“哪里?”“此山中。”“具体去往何处?”“云深不知处”。

  有了这样将对话过程具体化的环节,我就引领学生走向第二步:触摸作者在这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松下问童子”:兴奋急切,满怀期待;“言师采药去”:顿感失望,心有不甘;“只在此山中”:萌生一丝希望;“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无可奈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结合朗读的指导,学生也很快把握了诗人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深读古诗,体会意境

  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把握了情节,读懂了情感,于是教学往更深一层递进——体会意境。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主要是通过“寻找隐者的影子”来实现的。贾岛苦苦寻找的那位隐者究竟是个啥样的人呢?我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每一处文字去试着寻找隐者的“影子”。最明显的一处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采药”。首先,古时候,懂医术的人,除了专门的大夫外,往往是学识深厚的人,看来这位隐者是位贤士。其次,隐者隐居山林,往往是不问世事,这位采药的隐者却很可能是心系黎民百姓,为民采药的,看来这也是一位扶贫济困的仁者。另两处则是需要通过老师的点拨的,即“松”和“云”。这两处景物分别象征的隐者坚贞的的品质和高洁的性情。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你觉得作者最后离开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有的同学坚持认为,他是一无所获,失望而归;却也有同学认为,他虽未能一睹隐者的庐山真面目,但却从“松”、“云”之物,及“采药”之事上已领略到隐者的气质风范,所以是不枉此行的。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无论是哪种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古诗意境较为准确的把握基础之上的,体会意境才是我的目的,也何必去追寻这最后的答案一致呢。

  四,指导谋篇,改写成文。

  在布置学生改写古诗时,我提了三方面的要求:1、必须是完整的故事,除了对话这一主要情节外,要有适当的开头和结尾。2、在整个故事的叙述中,必须写出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3、要有两处景物描写。一是在开头,对隐者所居住的山林的描写,二是对作者所见“云深“之情景的描绘。

  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容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学生开始动笔的时候离下课仅有五分钟左右了,大部分学生只能完成一个开头。但当批阅学生的练笔本时,我发现学生中不乏佳作。可见,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实在的。这堂课,让我更真切的感受到:明确目标是备课(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而服务目标则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宗旨。

  附学生习作一篇:

  寻隐者不遇

  一天清晨,天蒙蒙亮,太阳靠在山头,泛着淡淡的曙光。贾岛背着伞,挎着包袱,急切地赶着路。连续赶了几天路,终于到了隐者的家。这儿的景色真是优美,高大的松树坚韧不拔地立着,像是在守卫着啥,路边的花儿上有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使花儿的颜色显得格外鲜艳。在离房子不远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里有五彩斑斓的卵石,几条小鱼在水草中悠闲自在地玩着捉迷藏……

  这时,一位童子从屋里走出来,拿着一根树枝逗着一只可爱的小狗。贾岛心想:这一定就是那位隐者的徒弟了吧。他快步走上前去,十分礼貌地问:“请问你的师父在吗?”童子回答:“师父上山采药去了,恐怕要很久才会回来。”贾岛听了顿时感到十分失望,但还是很不甘心,他心想:我千里迢迢赶到这儿来,难道要遗憾而归?于是,他也问:“那你的师父在哪里采药呢?”童子用手指着一座山回答道:“师父就在这座山林中采药。”贾岛紧皱的眉头瞬间松了开来,满怀希望地也问:“那你师父在这座山的哪个地方采药呢?”童子慢吞吞地答道:“你看,现在正是云雾最浓的时候,一时之间我也不知道师父会在山的哪一处采药。我看你还是放弃了吧,师父恐怕很晚才能采完药。要不你也啥事告诉我,我替你转达师父。”贾岛朝着童子说的那座山望过去,可不是,远远望去,那座山上白茫茫的一片,洁白的云雾望过去就像是一群群的小绵羊把一个个山头围了个严严实实,根本连一棵树都看不清,更别说啥人了。此时的贾岛怅然若失,垂头丧气地走了。

  在回去的路上,贾岛边走边想:虽然我不能见到这位隐者的庐山真面目,但我终于领会到了他那如松树般的坚韧和云雾般的高尚纯洁。我应该觉得自己是满载而归,绝非一无所获啊。想到这里,贾岛边走边吟出了一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篇16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3.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人的心情以及隐者形象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文。                                     二、品语言。                                               三、悟诗情。                                             四、写诗意。                               五、小结作业。     1.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体,它用语简洁,意境深远,琅琅上口。这么多年的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能吟诵一些吗? 根据学生吟诵古诗的特点启发其他学生,并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办法。 2. 揭示学习内容: 出示古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 这首诗的题目你能读懂吗?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字词分析。 3. 简介作者贾岛: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贾岛,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能谈谈吗? 师补充:贾岛被世人称为“苦吟诗人”。他所写的每一首诗中的每句话、每个字都经过他反复地推敲,所以才能被千年吟诵。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这种品质,认真研读他的这首诗。 过渡:首先,让我们先读好这首诗。     1. 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我们来听一听课文的录音。 说说古诗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些啥? 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正确停顿。 2.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读一读,记住我们刚刚提出的要求。 检查。 3. 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读懂,有疑问提出来更好,记得在文中注上记号。 教师相机巡回指导。 1你读懂了啥?结合诗句说说。 2你还有啥疑问。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云深”。 播放视频,结合视频理解。 3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4.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过渡:诗是语言的精华,它留给我们想象的虚拟主机是无尽的,只要我们乐于寻找,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1. 今天诗人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拜访隐者,随着他和童子的对话一波三折。请同学们把古诗再读一读,以作者的身份走进古诗,体会一下诗人贾岛的心情变化。 2. 结合诗句说,教师引导。 3. 这首诗中,只有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而两人对话的中心——隐者却始终未出场,我们只是从他们的对话中对隐者的言行略知一二。这正好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想象的虚拟主机:隐者到底是何方神圣,诗人为何不辞辛苦来寻他? 请同学们自己先思考一下,把你想到的和组内的其他人商讨一下。 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松”“采药”“云”理解。 4. 多么了不起的隐者啊,贾岛怎么能不对他仰慕呢? 过渡:短短的古诗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如果我们能动手把作者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写下来,那就更好了。     1.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起因、经过和结果。 2.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说说作者一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引导学生多角度想象。 3. 同学们说得很好,但是呢口语有很多的随意性,下面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 时间原因,我们小组内分分工,按起因、经过(可分为两个部分:一路上山间的景色和与童子的对话)、结果分四个人写一写,写好的人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完成。 4. 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鼓励,没写完的部分以说代写。     1. 今天我们从品诗句、悟诗情、写诗意,三个方面学习古诗,钟声的敲响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课后仍需要同学们多读、多悟、多写,并用这样的办法学习课内外的古诗。 2. 作业: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继续完成小练笔。   板书: 寻隐者不遇           品诗句       悟诗情       写诗意     指名学生吟诵。             师生齐读。 讨论交流。 学生说通顺连贯的话。   指名学生作答。             齐读。       认真听。   多角度说。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评价,齐读。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尝试探讨。 用自己的话理解。 自由练说。 集体交流。 齐读。           自读自悟。         指名学生说。             小组讨论学习。   指名汇报。     齐读古诗。             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集体交流。                 小组内合作写作。 指名学生按顺序读。        

推荐站内搜索:历年考研英语分数线、2012年1月自考成绩查询、散文读后感、作文今天我当家、今年成人高考时间、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广西大学自考专业、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官方入口、湖北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日记 300字、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通用1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通用1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6141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