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于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我历来有点犯难。一是因为这类文章一不小心就讲成了科学知识普及课,失去了“语文味”,二是因为我本人对这类文章很不喜欢。《宇宙的边疆》一文,我更不知该从何入手,因为我对宇宙知识的很缺乏了解,虽然讲过一遍,早已忘却,这就证明了上一次的教学很失败。我很认真地读了两遍课文,基本意思看懂了,上网看了一些案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把自己当成无知者,我将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我先和学生们共同商量我们应该怎么学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想法,我们选取多数同学赞同的方案进行,应该要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不懂的句子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所用的基本说明方法。
学完文章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很打动人心的句子。例如,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通过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让我们感受人类生活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更应该豁达而乐观,作为宇宙沧海之一粟的渺小的如尘埃的人更应该善待自己。
文章学到最后,虽说我们对宇宙还有太多的为什么和不知道,但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善待自己,如果从一课一得的角度而言,也应该算一种收获了吧。
篇二
一、本节课特点:
1.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二、几点启示:
1.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挖掘是优秀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前提,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等等,无不以此为基点。所以,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深入理解挖掘教材。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文本“裸读”二至三遍,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其次,参阅相关参考,广泛收集资料;再次,对收集到的材料依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不仅要精心处理具体篇目,更应该有课程意识,有“大语文观”,着眼于整个语文的教材体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以更广阔的视野整合教材。
3.个人的精力和智慧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团队的优势,充分发掘备课组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另外,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择授课方式时,应当依据教材特点,突破窠臼,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力争课堂有亮点。
4.语文学习应力求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形式灵活、方法多样的课外语文学习形式,适时举办一些语文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塑造学生精神。
三、存在问题:
1.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学生来不及当堂消化吸收;探究问题的时间短,不能进行深入的合作与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不能过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关注的更多应该是学习内容。
推荐站内搜索:高二周记、专升本需要考些什么科目、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云南考试网中心、自考报名网、阅兵式观后感5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河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成人教育考试、小学生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