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通用12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1
作者:《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8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执教者:智卫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进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2分)
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师过渡:为啥王维此时思念起故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
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啥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离开故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么样?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0分)
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从这段话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吗?
3、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啥“倍思亲”,比一比谁用的好词多。
5、指导感情朗读。从这段课文中你体会了啥?(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悦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2、自由读,讨论问题: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维思念以前与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情景。后半段:王维遥想此时兄弟们是怎么样思念他的。)
3、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4、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5、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啥?兄弟们还会说些啥?同桌分角色说一说。
6、其实,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的父亲母亲都不在自己身边,你想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些啥?
7、让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把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读出来吗?练习读。指名读。
8、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维此时的心情可用书上的哪个词表达?(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联系上文,理解思绪万千。
3、师: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上台诵读。
三、情感延伸,课外拓展:(4分)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也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他们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春夜洛城闻笛》、《泊船瓜洲》。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2
师: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能说说吗?
生:中秋、端午、春节、重阳。
师:每到节日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可是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亲人。
师:用“思念”说一句话。
生:我思念在外地工作的父亲。
生:母亲思念在外求学的女儿。
师: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带着这种情绪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正音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啥疑问?有啥想知道的?
生:谁思念故乡的亲人?
生:他为啥思念的亲人?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检查词语(小黑板出示)
生读,师纠音——齐读
师范写“挽、登、插、萸”等字。
师:我请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生评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或不理解的写在旁边。
学生自读(用笔在书上批注)
师:谁 “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王维。
师:王维是谁?
生:王维,唐代大诗人。
师:“倍”是啥意思?
生:倍是更加的意思。
师:从文章的哪一句话知道?
生: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师:“佳节”在文中指啥节日?
生:文中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师:当时人们是怎么样欢度重阳节的?
生:人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师:“兴高采烈”是啥意思?给它换个词试试。
生:兴高采烈就是兴致高,情绪热烈。
生:兴高采烈可以换成高高兴兴。
师:你遇到过啥事情让你特别高兴的?
生:过生日。
生:每当我考到一百分时特别高兴。
师: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吗?
生: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郊外游玩。
生:活动课上,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
师:重阳节到了,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可是王维却孤单一人,冷冷清清,你能想象王维当时的情状吗?
(请生上台模仿)
师:王维心里在想些啥呢?
生:他想他的兄弟们。
生:他想两年前在家时登高的情境。
生:他想以前在家时和兄弟们开怀畅饮。
师:是啊,王维对兄弟的思念无法用语言说尽,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他当时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他的思念之情吧!
生齐读
师:这么多的思念,使王维提起了笔,于是一首流传至今的诗作便诞生了。——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自由读诗。
师: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回小诗人,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诗,配乐)
生试说诗意
生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
《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体裁比较复杂,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诗人王维的写作背景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文中古诗前的课文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古诗内容的翻译。 故而我教学时主要抓住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来设计教案:第一步:初读、出示:在结合课件的基础上我开头先出示了“过节了”的图片,并提问调动学生兴趣:“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呢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相信学过了课文,聪明的小孩子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接着我马上出示这首古诗:“王维的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一首思乡古诗也很出名,这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让学生说说体会。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啥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第一小节,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故乡蒲州两年了,重读“两年”。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引述:“大街上……”让学生想象大街上热闹的景象而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总要”、“天各一方”……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在充分悟读的基础上再次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每句诗的意思,并试背古诗。第三步:拓展并复习。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回忆李白的思乡古诗《静夜思》,并拓展《泊船瓜洲》。最后在课文全部结束的基础上第三次出示古诗,达到课堂的深化和学生的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没有带上足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教学思路欠清晰也是我失败的原因;如果我能把古诗结合到课文中去讲一定会更好…… 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反思和以后改进的地方。我提醒自己以后教学要更谨慎,更应致力钻研。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3
wuyixin 发表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 “文包诗”的形式,以叙述故事来再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千古名诗的创作情景。“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举,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是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吕老师在教学中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引导学生层层剥茧般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融情感悟,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和缘由,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悟诗情。
本课作为“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讨课,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的核心理念,即“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发展”。我们发现,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是有些拘谨的,但随后我们能却分明地感受到学生的状态越来越积极积极了,学生的情感越来越真挚细腻的,学生的思维越发活跃开放了,学生的发言更为精彩个性了,这和吕老师合理的教学设计、巧妙的点拨引导是分不开的。本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以题入手,分层研读,诗文相融,感受诗境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吕老师先引导学生初悟课题,从字面上去理解这行诗,接着引导学生再悟课题,感受文意。她以课题为线索,抓住了课题中的关键词,来分层引导学生研读故事。首先抓“佳节”,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有关词句,抓住“一大早”“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等关键词语,感受人们欢度重阳佳节时的热闹快乐。再抓“思亲”,引导学生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探究他“思亲”的原因,明白他是触景伤情,所以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接着引导学生感受王维是怎样“思亲”的,抓住“思绪万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通过“登高远眺、头插茱萸、总要、手挽着手”感悟王维的兄弟情深和往日相聚的快乐,也抓住 “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着内心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值得一提的是,吕老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共设计了四次让学生朗读课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课题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动情,说明他们的理解感受在不断深化,思想情感在不断升华。吕老师还能有意识地巧妙地引导学生读出课文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形象,她常常在问学生:“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啥?”“你从中感受到了啥?”这样看似简单的提问,却蕴藏着一个老师的教育智慧,因为她真正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给了学生积极建构知识意义的虚拟主机,可以让原本凝炼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精彩的交流感悟中变得有血有肉,丰满形象,体现了“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建构性”。……
二、联系生活,激活情感,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重在抒情,所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学生能动情诵读诗文,理解诗句含义的前提。吕老师在教学中一方面用自己充沛的情感感染着学生,另一方面采用了联系生活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入境地体会人们登高游玩时的兴高采烈,吕老师就问学生:“你有没有和家人一起登高的经历,你们会说些啥?做些啥?”通过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读出了人们欢度重阳的快乐。帮助学生体验诗情、走入诗人内心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让学生想得更远,悟得更深。为了使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亲”之情,吕老师创设了几种特定的情境,她用低沉深情的语调说:“王维15岁那年,离开故乡,独自去京城长安考状元,直到21岁才考取功名,这么多年,每当吃饭时,餐桌前只有一个人,王维心里怎样?天凉了,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看着那也细有密的针脚,心里在想谁?生病了,如果在家里,有父母兄弟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现在怎样?”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对王维的思亲之情便有了更鲜活形象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动情诵诗,理解诗意,品味诗韵
在学生了解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创作的完整情景后,吕老师出示了全诗,告诉学生:“我们读书要把自己放进课文,现在,你就是小王维,来吟诵自己刚刚创作的诗歌吧。”小孩总喜欢把自己假想成某一兴趣的角色,他们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听说老师让他当诗人王维,马上就来劲儿了,加上有了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他们一个个抑扬顿挫地朗读着“自己创作的诗”,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小王维,我注意到最后一个穿黄棉衣的女孩更是读得摇头晃脑,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在学生朗读全诗后,吕老师也以角色采访地形式追问:“小王维,你有啥感受?”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巧妙地指点关键词的含义,为下一环节讲述诗意作准备。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吕老师也创设了一个非常精彩而富有趣味的情境:王维写完了这首诗,把诗给了客栈的客人看。一位客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句写得真好,你能给我解释解释意思吗?” 另一位客人也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啥意思呢?”这样在情境活动中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方式,真是妙趣横生,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他们一步步品出了诗韵,这就体现了“发展性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活学知识”。
四、拓展内涵,指导运用,以点带面,丰富积累
“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已成了广为传诵的经典诗句了,而“佳节”的内涵也不再局限于文中的“重阳节”了,吕老师能关注这一点,拓展诗句的内涵,并创设了多种情境,指导学生活学活用。中秋节,父亲母亲出差在外地,他们会吟诵……春节,边防战士守卫边疆,不能回家,他们会吟诵……元宵节,哥哥在外国读书,不能回家,他会深情地吟道……(我想这里是否再开放些,老师创设了一两种情境后,干脆让学生来创设合理的情境,用上这句名诗表达情感。)这样的拓展内涵,指导运用,我想就体现了“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延展性”。这一“延展性”还体现在吕老师能以点带面,丰富学生的积累。当指导学生感受重阳节时大街上的热闹后,吕老师请学生说说脑海中还想到了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样的画面?在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到王维的浓浓乡愁之后,吕老师也引导学生背诵了三句曾经学过的同样表达诗人乡愁的诗句,并告诉学生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要求学生课后搜集一下,开一个“思乡诵诗会”。
其实,吕老师这堂课上的亮点还不止这些,例如出示一幅图,标上东南西北,标上“长安”“蒲州”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各一方”的含义,课前利用读诗句猜季节,读诗句猜节日的游戏把学生引入学诗读文的情境。
还有最后的总结全文部分,吕老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身边的活资源,一个和他们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同学即将出国去加拿大学习了,老师把这首诗作为礼物,送给要远离故乡和祖国的那个小孩,让她动情地来诵读,也鼓励其他学生用心朗读,把这首诗作为临别的礼物送给朋友。当时听到这里,非常感动,我想,所有的小孩,特别是那位将要远行的小孩,今天的这堂课必将成为她一生中美好的记忆。这也体现了“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商榷之处:
1、展开想象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些超越学生经验的想象有时会浪费时间,弄巧成拙。
2、拓展要适度,阅读教学的根本还在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悟研读上,只有很好的立足文本,才能更好的超越文本。
3、教师的提问还可以相对减少些,问题的开放性还可以稍大些,例如:学生读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句子后,吕老师问的是:“你感受到了节日怎样?”我觉得似乎问:“你感受到了啥?”更好,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也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快乐,感受到人们迫不及待地欢度节日的激动心情,学生的感受将更有个性化,更加多元化。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id=2889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兴高采烈"、"思绪万千"等核心词语的含义;
3.能积极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敢于提问,自主读书,合作讨论,直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人,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老师为啥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读课题:
师:看一看,"思"下面是啥?上面是啥?对,心田。从心田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最美的声音,让我们用心里的声音来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小孩子,你想知道些啥?[标]
师:这些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读书,讨论交流。
[1]师:小孩子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告诉我们,是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王维
师:王维是谁?谁来告诉我们?
板书:长安
师:读得真好,但老师还想见一见王维,谁来扮演王维作一个自我简介?
[2]师:佳节指啥节日?啥时间?也有哪些风俗呢?
板书:九月九日
师:书上有一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重阳节的长安人们的心情,老师相信你只要仔细的读书,一定能找到?
板书:兴高采烈
师:请你接着老师的话说下去,用上"兴高采烈"。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
师:谁还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师:谁能用你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到长安人们的"兴高采烈"?
[3]师:王维"兴高采烈"吗?那他怎样?他想到了哪些人?还想到了哪些事?
板书:山东兄弟
师:这就叫"思绪万千"。
板书:思绪万千
师:你有过思念的感觉吗?你会用啥办法表达你的思念?
[4]师:今天是传统佳节重阳节,现在我--王维的兄弟,已经头插茱萸,登上高处。此时此刻,不知远在他乡的王维怎样。哎,不如打个电话给他。谁愿意做我的兄弟王维?
师:可是当时还没有如此先进的通讯设备,就连写一封信,也要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寄到故乡。作为诗人的王维表达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写诗。
三.感悟诗歌
1.朗诵:
师: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唐朝大诗人王维为我们朗诵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读诗
师:诗写得棒,读得也棒!连我都想读了。谁敢和我比一比?
师:我读诗的水平可不简单,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读几遍。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
3.小比赛
4.谁能背诵这首诗?
四.小结课文
师:现在谁明白了老师为啥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五.默写古诗
师:谁来帮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首诗写完整。其余的同学请在底下默写。
(提醒书写和握笔姿势)
评价:
师:连粉笔字都写得这么好看,你的钢笔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这个词书本不要求会写,你都能写出来,真不简单。
六.延伸
师:你回家还想做啥?
师:课后小孩子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板书:
兴高采烈 长安 九月九日 山东
思绪万千 (王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1
听一节课,就像读了一本新书,从中收获颇丰。
首先,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教学设计非常合理,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师的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听了让人感觉是一堂好课。
其次,我从这节课中,感受到讲课老师在讲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备课备得仔细,课件做得实用而美观。这是我在教学中应该学习的地方,我认为每讲一课,教师要深入进去,要深挖教材,要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把课讲好。
最后,我也从这节中感受到几点,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进的地方:在教“文包诗”时,重点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后,要对诗进行理解,但不要像讲古诗一样,而是通过理解课文来理解诗的意思,课文重点抓住了,学生真的理解透了,诗的意思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
另外,在讲古诗时,指导学生朗读出感情时,要注意速度,还要注意停顿,对诗的停顿,教师可通过课件来展示给学生,强调出诗的停顿,让学生把诗读得更有韵味。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id=93796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6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下你们一定背诵了许多古诗!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静夜思》吗?(生:记得)(教师指名背诵)是啊! 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故乡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思乡的古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关于这首古诗,还隐藏着一段感人的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佳”的写法和注意事项。生书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大声的朗读全文。注意读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生词画下来。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师:课文读完了,文章的题目中有“佳节”,你知道“佳节”是指啥节呢?题目也是啥意思呢?(教师指名回答)
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逢:遇到。 倍:更加。
请你连起来说说好吗?
4、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的确很用心,上面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词语,大家认识吗?让我们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重阳 佳节 一年一度
登高 热闹 扶老携幼
欢聚 游玩 兴高采烈
异乡 兄弟 天各一方
师:你读的真不错,都读正确了,了不起!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
5、师:既然大家把这些词语读的这么好,那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试着说说课文的内容呢?(教师指名说,教师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同学们,这些字词大家都认识了。我们再把它放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长句子多读几遍。(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四、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读课文情况。
五、诗文对照,情感涌现
1、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1-3小节,你读懂了啥?还有啥不明白的。拿出笔做上不同的记号。
2、组织同桌交流。
(一)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啥?——指导朗读。
“15岁”“两年”——年龄小,离家时间长。
师:你离开过你父亲母亲一段日子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是啊!与亲人分离,哪怕是几天都会很思念,王维那么小就离家两年了,怎能不感到孤独呢?所以诗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让我们齐读第1小节。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啥?——反复练读。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街上热闹的情景。
2、谁能读出大街的热闹情景以及王维心中的寂寞、孤独的情感。
(教师指名读)看来你真的体会到了!!
3、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写出了更加思念亲人?再读。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啥?——指导朗读。
师:看着别人欢欢喜喜地过重阳,此时此刻,他在想些啥呢?
1、王维想到了啥?
2、现在他们隔着华山,用文中的词语说是啥?
(教师引读——理解“天各一方”。)
(四)引读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千言万语汇成这样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让我们用我们的真情再次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全体练习背诵)。
下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王维的古诗,体验他的内心,去感受他对故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描红,临帖。
教师指导个别字的写法及生字的间架结构。
七、作业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表达思乡的古诗,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下次上课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交流。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材分析】
本文文采用的是“文包诗”的形式。是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目,文章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也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在教学时我欲借助“文”学“诗”,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办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学情分析及教学办法】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学习古诗的经验,课堂上主要让学生是借助诗歌来读懂课文,然后再通过读文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下你们一定背诵了许多古诗!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静夜思》吗?(生:记得)(教师指名背诵)是啊! 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故乡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思乡的古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关于这首古诗,还隐藏着一段感人的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佳”的写法和注意事项。生书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大声的朗读全文。注意读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生词画下来。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师:课文读完了,文章的题目中有“佳节”,你知道“佳节”是指啥节呢?题目也是啥意思呢?(教师指名回答)
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逢:遇到。 倍:更加。
请你连起来说说好吗?
4、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的确很用心,上面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词语,大家认识吗?让我们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重阳 佳节 一年一度
登高 热闹 扶老携幼
欢聚 游玩 兴高采烈
异乡 兄弟 天各一方
师:你读的真不错,都读正确了,了不起!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
5、师:既然大家把这些词语读的这么好,那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试着说说课文的内容呢?(教师指名说,教师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同学们,这些字词大家都认识了。我们再把它放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长句子多读几遍。(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四、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读课文情况。
五、诗文对照,情感涌现
1、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1-3小节,你读懂了啥?还有啥不明白的。拿出笔做上不同的记号。
2、组织同桌交流。
(一)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啥?——指导朗读。
“15岁”“两年”——年龄小,离家时间长。
师:你离开过你父亲母亲一段日子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是啊!与亲人分离,哪怕是几天都会很思念,王维那么小就离家两年了,怎能不感到孤独呢?所以诗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让我们齐读第1小节。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啥?——反复练读。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街上热闹的情景。
2、谁能读出大街的热闹情景以及王维心中的寂寞、孤独的情感。
(教师指名读)看来你真的体会到了!!
3、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写出了更加思念亲人?再读。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啥?——指导朗读。
师:看着别人欢欢喜喜地过重阳,此时此刻,他在想些啥呢?
1、王维想到了啥?
2、现在他们隔着华山,用文中的词语说是啥?
(教师引读——理解“天各一方”。)
(四)引读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
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千言万语汇成这样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让我们用我们的真情再次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全体练习背诵)。
下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王维的古诗,体验他的内心,去感受他对故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六、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描红,临帖。
教师指导个别字的写法及生字的间架结构。
七、作业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表达思乡的古诗,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下次上课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交流。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6
师:同学们,李老师昨天收到一封学生来信,那是我参加工作教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已经读大学三年级了,他在信中说:李老师,我在北京读书已经三年了,很少回家。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看到学校周围家家户户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我不禁更加思念远在故乡的亲人……今年中秋也要到了,思念也占据了我的心头。
同学们,你能试着用一句诗来表达他的思亲之情吗?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诗的呢?
生:因为这句诗就写的是思念亲人。
生:我感到这句诗与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师:你们平时背诵的古诗多,而且背得熟,所以才能一下子想到这句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课题就叫——
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除了中秋佳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
生:泼水节。
师: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佳节,不能算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生:春节。
生:元霄节。
生:端午节。(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
生:重阳节……(师及时板书)
师: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如果我问“啥时候更加思念亲人”,课题应该怎么读?(生读略)如果我问“每逢佳节更加思念谁”,课题也该怎么读?(生读略)如果强调过节的时候思念亲人比平时更强化烈,课题也应该怎么读呢?(生读略)
师:不同的人,因为感受不同,会有不同的读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心情,那是一种啥样的心情?
生:悲伤。
生:难过。
生:与忧愁相伴……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课题。(学生很动情地读课题。)
师: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作者是唐朝大诗人——
生:王维。
师: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故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啥意思?
生:回忆、想念。
师:很好。谁来读这首诗?
(一生读古诗,读得正确、流利,但没有一点儿感情。)
师:你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但你还不是王维,你没有读出王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提醒你们,这首诗是诗人王维的思亲之作,应该怎么读,谁愿意再试一试?
(一生读该诗,很有感情。)
师:你真了不起,还没有学习古诗,你就能读得这么好。是听你朗读,我们好像就看到了大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忧愁和感伤。你能再读一遍,让我们再感受一次吗?
(该生再读,比刚才更好。学生自发鼓掌。)
师:同学们,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想把诗读得更好,我们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心灵相通。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对话。
师: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请你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
生:5遍。
师:你呢?
生:5遍。
师:老师让我们都读5遍课文,是吗?(指一个学生)如果读了5遍后,课文还不能读好,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再去读几遍,把课文读熟。
师(转向全班学生):你们也会这么做吗?(生:会。)你们能这么做,就一定能感到语文学习会走越来越有滋味。读了这么多遍课文,相信大家都能把课文读得文从字顺。但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与文中的人物一起高兴,一起悲伤,一起笑,一起哭。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维了,请打开书,用大诗人王维那颗思念亲人的心来读课文,尽情感受文字的温度。
(生自由读课文,约3遍。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我说,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感到很难过,心里就有一种凉凉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温度。你们读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故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师:谁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凉的?
生:凉的。
师: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读略。)
师:真的有点凉。告诉大家,为啥是凉的?
生:因为王维15岁就离开了故乡,(师插话:15 岁,还是一个小孩,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故乡)不觉已经两年了。
师:一年多少天。
生:365天。
师: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里是多么思念啊,心情是多么难过啊,所以这句话是——(生:凉的。)
师:谁再来读?
(生读,把“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快了些。)
师:你的离家时间还不够长,你的心里也不够悲凉。再读!
(生再读,读得很好。)
师:读得我好啊。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出了这句话的温度,你能读出这句诗的温度吗?(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读。
师:啥温度:哪些字最能表现这种温度?
生:是凉的,“独、异”最能表现这种温度。
师:请你再读给大家听。(生读略)对,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
(师再指3名学生读,第2个学生读得稍快,教师指导应该读慢些。齐读。)
师:文字真的是有温度的,你们的感觉非常正确。还能读出哪个句子的温度?请读给大家听。
(生读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师及时课件出示该句。)
师:你读这个句子有啥感受?
生:我读得时候很高兴,感到这句话的温度应该是热的。
师:哪些词语让感到高兴,心里热热的?
生: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师:“扶老携幼”啥意思?
生:扶着老人,带着孩子。
师: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很多学生说“有”。)
师(走到一个学生身边):那我采访你,你们全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感到特别高兴,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
师:你说得多生动啊,还是一个比喻句,而且“特别”这个词用得也特别好,还能用啥词?
生:十分高兴。
生:非常高兴。
生:格外高兴。
师: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读得还不够高兴,再读。
(生再齐读“兴高采烈”。)
师:这回听出特别高兴了。你们还有啥时候是“兴高采烈”的?你能用“兴高采烈”说句话吗?
生:我兴高采烈地跟母亲去上海东方明珠游玩。
生:我考试得了一百分,兴高采烈地跟母亲去肯德基,想吃啥就点啥。
生:暑假的时候,我去乡下爷爷家,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捉龙虾。
师:谢谢你让老师也想起了童年时候的美好时光,真的是让人兴高采烈。
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读出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吗?请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这句话,然后师指名读,读得很好。)
师: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呢?
(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了。)
师:谁来读出你的“更加思念”?(生读略。)
师: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不由叹道——(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生读)。
师:你把“更加”思念读得特别好。(另一生读。)
师:你还没有读出“更加”思念。再试试。
师:这回读得不错。一起读。(生齐读这句诗。)
师: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请你们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王维想,以前在故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师(问一个学生):你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读这句话?
生:我是高兴地读这句话的,读这句话时我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师:为啥这么高兴呢?
生:因为重阳节这天,王维和兄弟们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多么让人高兴啊!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是大诗人王维和他的兄弟了,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高高兴兴地做做动作,好吗?
(师读句子,学生做动作。)
师:高兴吗?谁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高兴?(一生读,齐读。)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故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课件出示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师: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读出了啥?
生:我读出了王维当时与忧愁相伴,心里很难过。
生:王维当时心情十分低落,没有心思再去做别的事了。
生:王维很无奈,也很悲伤。
师:是啊,你们体会得真好。想读这句话吗?(指两名学生读。)
师:王维的兄弟们真的在头插茱萸,登高西望,(出示课件:兄弟登高图)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啥呢?
生:唉,要是王维在该多好啊,我们多一个人,也会热闹一些了。
生:王维啊,你怎么还不回来啊,我们可想你了。
师:是啊,也是一年重阳到,思念兄弟愁煞人。
生:王维啊,你也不要太想念我们,我们都很好,你独自一人在长安,可要多保重 啊。
师: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他不禁写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少了谁?(生:王维。)从前兄弟欢聚,如今独少一人,谁再读?(生读略。)
师:诗人王维漂泊他乡,两年没见到亲人的面,没听到亲人的声音。他只能将不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配乐范读。)
师: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不禁想起了在故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更浓了。让我们也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谁先来?(指两名学生配乐朗读古诗。)
师: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小孩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配乐齐背古诗。)
师:同学们,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两句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学生自由练写。)
生:母亲出差数日,我在家里哭泣,日思夜想母亲,早日回家团聚。
师: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小诗人。
生:父亲出差了,我觉得很孤单,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我抱着父亲的睡衣,仿佛听到了父亲温暖的心跳,终于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
生:思念是一根长长的线,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师:这是一首可以流传千古的好诗,你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小诗人,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让我们再次享受你的小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情感!
(该生很自豪地再读小诗,读得也很动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思,还学会了根据文中人物的情感来读好课文,感受文字的美妙温度,很有收获。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很有味道地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收集有关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准备读给同学听。
下课。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2、体会诗人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1、会认会写并能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准备:1、本课生字卡片。2、准备一首古典乐曲为配乐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诗《鹿柴》。(注意背诗的节奏和停顿)
谈话:《鹿柴》的作者是?(王维)你知道诗人王维吗?(生自由说: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会画画;他少年丧父,妈妈向佛,21岁考取进士……;王维十四岁就会写诗了;王维是太原人,师相机:太原在华山以东,所以是忆山东兄弟……)
2、齐读课题;
3、谈话:“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啥节吗?”(重阳节)“重阳节是一个啥样的节呢?”(生自由说:敬老节,孩子要为老人做重阳糕和寿桃。)
4、小结: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里,诗人王维在哪里?在干啥呢?
二、读诗学文。
1、自由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认读词语“茱萸”并说说它是啥,有啥象征作用。学生说。
3、“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那怎么知道呢?”“学这首诗,我们有个更快的办法?”生说:前面的课文就告诉我们了。
4、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5、自由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词。(读字卡;随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携幼、回忆;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文里的话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吗?
7、指名一句句依次说。重点:独、异乡的“异”、异客的“异”、倍。师相机板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谈话:课文里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诗人王维写诗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思念故乡)
2、再读课文。带着思乡之情同桌一起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读,教师用师生互评,学生评等评价方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情感。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觉、已、两年了。突出独居时间长。再指名读;全班齐读。师板书:独居长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体会重阳节的长安城是个啥样子的?(哪些地方更容易让诗人思念故乡?)再指名读,生体会。师板书:也到重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诗人的心情?生自由说;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诗人心里由回忆过去团聚时的欢乐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号处开始转折。再指名读;生齐读。
带着思念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4、齐读全文,注意诗人心情的变化。
四、情感升华,朗诵诗文
1、诗人“思绪万千”,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古诗。
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鼓励。
2、再指名配乐读。配上古筝独奏《高山流水》。
3、全班加动作配乐背诵。
五、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作一项啥作业呢?
生自由说:背诗。说说诗意。为课文配图。学习本课办法,根据古诗编故事。
2、师相机指导:我们可以把自己以前学过的古诗再背一背,想一想,查查它的作者,学着今天这一课,也来编一个故事。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9
【课前谈话】
同学们,知道我是谁吗?认识一下,我姓刘。
可是,刘老师没有信心,因为刘老师比较愚笨,前天我概括了一下,我是三丑老师,字丑、人丑、脾气丑,因而课就丑,但是呢上不出好课来,也怕后面的老师笑,你们能不能帮助刘老师?
刘老师除了笨,还有两个麻烦,第一呢,是我的耳朵不好,你要是想帮助刘老师上好课,怎么办?第二,刘老师最近腰也不太好,走路不太利索,要是来不及给你递话筒,那你怎么帮助我呢?
(目的: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大声的发言。)
好,我还得考考我们的同学,有没有这个能力帮助我,做两个游戏,好不好?
1、我先看看你们识不识数?我比划,你们说数字,看谁说得也对也快。1、2、2。为啥错了?以为下面会是3,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学会等待,经验未必都是正确的。
2、认不认识字。来,认识这个字吗?如果给这个字加上三点水,就变成了“涞”,认识吗?我告诉你,还念“来”。我的问题是,这个“去”加上三点水,是啥字呢?法。真棒,我曾经考过一个老师,他说没有这个字。所以,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心静下来听、静下来想,不能想当然。对不对?好,一会儿我们学习也是这样。
(目的:放松气氛,引导静下心来学习,因为之前在一个班上的时候,学生很兴奋,但不能耐心的倾听和思考。)
好,下面我们休息一下,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感“思亲”。
上课,师生问好。
师:引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
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你们把倍思亲重读了,你们为啥要这么读?
生:……
师:不知道,就是凭感觉。大家读的书很多,语感很好,真棒!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句话,怎样?要读好,就要理解他。课题中有3个生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非常好,勤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今天,刘老师再教你们一个办法,不用查字典就能理解词句的意思——读课文。反复对照读课文,也能帮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生:好。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或者对应词语的意思,画下来,读一读。
生:自读课文,画出词句。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快速掌握了这个办法。每逢佳节就是说——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
师:真棒,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课文里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哪一天?
生:九月九日。
师: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有啥习俗?
生:插茱萸、登高。
师:是,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长寿,这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师:佳节来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生: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师:思念故乡的亲人,就是思亲。倍呢?
生:更加。
师: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
生: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师:这就叫,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再读一遍课题,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段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理解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小孩学会从课文中去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为后面的学习引路。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师:好,同学们,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句话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出示古诗)现在,请你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读古诗,借助课后生字表正确朗读诗句。
指名读,正音,男生读,女生读。
师:学习一首诗,只能读正确流利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读书应该做到见字知意,我们要理解它。刚才,大家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借助课后的生字表,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下面我们自己来用这样的办法,继续来理解诗题和诗句的意思,好不好?
生:好。
师:友情提醒:课文中也有许多生面孔,遇到他们,我们也要放慢速度,好好的查一查,读一读,弄懂它们。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合作,把你们的发现用笔在书上做个记号。
生:自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理解了啥?
生:15岁那年,他就一个人离开故乡,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这里的山东不是指的我们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的华山以东的蒲州,而他现在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师画草图)所以他说自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板书:独、异、异
师: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思念故乡的兄弟,就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理解呢?
生:以前在故乡的时候,每逢重阳节。王维总要和……
师:看到人们都去登高,就想起了自己在家时,这会儿也一定是和兄弟们去登高游玩,但是呢,今天,兄弟们一定还是头插茱萸结伴登高,只是少了一个——
生:我。(王维)。
师: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是呀,王维15岁就一个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了长安求学,这就叫——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了,这就是——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
人们都去登高游玩,想到了在家的时候,想到了现在兄弟们一定也是头插茱萸登高望远,但是呢唯独少了我一个人,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所以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写下了这首诗,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这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诗是讲究韵味的,诗也是有节奏的,老师给大家标出来,我们再来试试——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诗文对照,走进诗人。
师:大家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刘老师也想学着大家读一读。
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刘老师之所以能比你们读得稍好一点,有两个原因,一是你们今天才拿到这首诗,而我已经把这首诗念了二十几遍了,二来,刘老师今年和王维一样,有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自然能体会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你们才读了几遍就读得这样好,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应该刘老师为你们鼓掌,要真正把诗读好,还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平常不思念亲人吗?
生:思念。
师:为啥到了节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呢?下面我们再次拿起书,默读课文,思考为啥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生: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师:家家户户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一大早……
师:好,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生:齐读。
师: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看到这样的情景,王维就——
生: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师:触景生情,所以,他——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别人是如此的高兴,而自己呢?
生:独自一个人。
生:15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
师:15岁,还是一个小孩,就背井离乡,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生病了……
生:晚上害怕……
生: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他……
师:是呀,因为孤单一人,独在他乡,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课文里有一句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你从这个也字品到啥?
生:王维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很久了。
师:多久?
生:两年了。
师:你有亲朋好友不在身边吗?
生:有。我父亲已经出去四个星期了。
师:你想他吗?
师:想他的时候,有啥样的感觉?
生:想哭的感觉。
师:是,刘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八月十五的晚上,我两点多钟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仰望星空,就有你说的这种想哭的感觉。而王维离开家已经两年了,他还是一个小孩,700多个日日夜夜,是怎么样的孤独和寂寞呀!所以,王维——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时候,王维想到了……
生:以前在故乡时,……
师: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这种团聚时的高兴,分离时的惆怅。
生:齐读。
师:在家日日好,出门处处难。想到了兄弟们一起去登高的时候是何等的高兴,想到了如今兄弟们都在登高,遍插茱萸却——
生:少一人。
师板书。
师: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时候,王维就想到了这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风有情,花有情,月有情,人更有情,于是,在这个节日里,王维写下了这首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情感迁移,加深感悟。
师: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吗?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师: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是美好的佳节。
生:春节,吃饺子,放鞭炮。
师:对,春节也是举国团圆的日子,这两年多里,这些节日王维也是独自一个人过的,当这些佳节到来时,他也会——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他也会思绪万千,他也会提起笔来写下一首——
生:诗。
师:对,诗。诗是啥?左边是言字旁,就是心理想说的话,右边上边是个“土”,就是大实话,心里想啥说啥,下边是个“村”,寸就是短的意思,把我们想说的大实话,写短一点,写的精练一点,这就是诗。
假如你是王维,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写下啥呢?请大家拿起笔来,静静地写。你可以填后两句,也可以全部自己写,还可以引用一些别的诗句。(播放音乐)
生:默默地写。
交流。
师:请你说。
生:《八月十五忆台州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买月饼,遍吃月饼少一人。
师:大家对他补充的诗有啥意见?
生:我想改一个字,把买改成“打”。
师:自己做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你可以考虑一下。
生: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遥知兄弟尝月饼,空邀明月少一人。
师:这样一改就好多了,关注了中秋节的两个习俗,且注意锤炼了用字。还有哪些同学写了?
生:中秋节,月儿圆,像小船,华山相隔众兄弟,天长地久不相见。中秋节,饼儿香,似小盘,盛上佳肴滋味全,盛上汤来见兄弟。
生:天长地久用得不准确,既然是不相见,就不是天长地久,应该用天涯海角。
生:怎么会盛上汤来见兄弟呢?应该是思。
生:我觉得不错,心中思念,就好像看到亲人在汤碗里出现了。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五、再读融情,升华主题。
师:割不掉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于是,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配乐朗诵)
集体诵读古诗。
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共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等词语,会书写“忆”字。
2、过程与办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在读文中逐步理解市局的意思,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啥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啥疑问?(啥是佳节?“倍”是啥意思?“逢”是啥意思?为啥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 重阳节 兄弟 异乡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一年一度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诀窍的哦,小孩子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孩子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精读课文,诗文对照,感悟诗情。
(一)研读第1、2小节“思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谁能把你读到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呢?只读句子也行,读完句子能说出自己读懂了啥更好。
15岁那年,他就离开故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啥?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故乡在哪?(板书:故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故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啥节日呢?(重阳节)
(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啥意思?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扶、携”。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识记“采”字。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啥呢?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二)研读第3小节“思亲”
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也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维想,以前在故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啥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啥画面?就一个重阳节去登高了吗?)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2、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故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啥?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3、过渡:王维还想了些啥呢?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啥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4、王维不禁提笔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少了谁?王维。谁来读?
(三)研读第四小节“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也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不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指多名朗读。)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指导书写“忆”字。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四、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同学们,王维只在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当端午节家家户户飘出棕香的时候,王维会吟诵————,当八月十五家家团圆的时候,王维会吟诵———————
其实,有这样感叹的也何止王维一人,那些海外游子在思念故乡时,会感叹——————
你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故乡时,会感叹————
2、古今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有很多很多,出示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五、总结全文:
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人的距离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有多长,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刻,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背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生齐背。
六、布置作业:1、课后读熟这两首古诗,找一找这两首古诗背后的故事和资料看一看,你会对这两首诗有更深的了解。2、现在的重阳节也叫敬老节,请你调查调查,现在的人们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
王维(长安)——-----------亲人(故乡)
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进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古诗中,有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老师这里也有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还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呢!谁来读一下?(逢)
这句话出自哪首诗?这首诗也是诗人在啥情况下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课文,读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啥。
出示:扶老携幼 头插茱萸(图)
(1) 携带 (2)拉着 插的笔顺、书空
交流读书所得,相机板书: 重阳节(九月九日)
王维 思念 兄弟 思绪万千
(谁了解王维) 思 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出示)。谁来读一下诗题。学习古诗,先要解诗题。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山东,华山东面。想不想读读这首诗?指名两同学读(4遍)。
刚才,我们解了诗题,读了诗句,接下来我们就要明诗意、悟诗情了。你们有啥好办法?(1)联系上下文;(2)抓住关键字。这首诗是包含在课文中的,学习这样的诗还有啥办法呢?(读读课文)
看老师的朗读要求:(1)朗读课文,把古诗和课文对照起来,理解诗意。(2)4人一小组,各选一行诗说说它们分别是啥意思,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说说是啥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说说这行诗的意思。你是通过朗读哪一小节知道的?读给大家听。通过你的朗读,我知道王维在长安非常孤单。(15岁 两年)两组同学读课文,两组同学读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一句名句呀,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理解倍、思、亲为啥王维到了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呢?谁能把课文的有关内容读一读?她在朗读的时候,感情有没有变化?她抓住哪个词来读的?(兴高采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啥时候也兴高采烈。一起用兴高采烈的语气来读读1、2两句话。刚才说到她的感情有变化,有啥变化?齐读。男生读热闹场面,女生读寂寞心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后两行诗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遥知,课文中哪两个词可以看出王维和兄弟们相隔遥远。
读第三小节,感情有没有变化?谁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
齐读课文,一人读诗句。
王维此时想得很多很多,课文中有两块地方可以看出来,你能找到吗?板书“思绪万千”。理解意思。
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诗意我们理解了,你能把这首诗读好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背诵。
小结课文,指导读全文,一人读古诗。
作业: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重阳节指农历 ,这一天,人们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 , 。”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 ,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2、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联系起来。
水饺 重阳
元宵 春节
粽子 元宵节
月饼 端午节
千人糕 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82
梦霞 发表
教材分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文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简介了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诗。
学情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已经接触过,但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缘由却不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故事短文与古诗对照起来阅读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要通过反复指导朗读,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诗中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学生一定也曾有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1、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本课教学按“读题质疑——讨论解疑——吟诗抒情”来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2、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沟通和生活的联系。本课教学设计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理念。如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意思,结合重阳节的风俗,让学生想象街上的热闹景象,感受重阳节的欢乐场面;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你会说些啥呢?”的问题,让学生将心比心体会王维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最后设计了小练笔:你有过思亲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3、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本课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了王维吟诵古诗时的心境,出示了自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了王维故乡的方位,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诗题中的“山东”;运用形象化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启发说话,让学生将心比心体会王维独自漂泊的孤寂;运用直观的动画,让学生了解王维故乡重阳节登高欢聚的情景;出示文中重点词句,反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最后布置学生收集、诵读思乡诗让学生再次体会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谈话:实验小学是书香校园,你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咱们一起来背背。
二、初读古诗,读题质疑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古诗)录音范读。谁能模仿录音来朗读这首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以这首诗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的。
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你能围绕课题中的“思亲”一词提几个问题吗?
(谁思亲?在啥时候思亲?在啥地方思亲?为啥思亲?怎么样思亲?)
3、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提问,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三、自主读书,讨论解疑
(一)、自学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1)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王维想,以前在故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指名朗读,评议。见过茱萸吗?(出示课件简介茱萸)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主要是生字词的教学。对于中年级来说,字词的教学仍不容忽视,所以为扫清阅读障碍,必须把字词解决掉。这两句话中包含了12个生字,是学生朗读的难点。]
(二)、你能解决哪个小问号了呢?
1、生交流师板书: 王维 重阳节 长安
2、你了解王维吗?谁来用自己的话简单地简介一下?
3、你知道重阳节是啥时候,有些啥风俗吗? (课件出示简介重阳节)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
4、你能把这几个词连起来说成一句完整的话吗?
[设计意图:强调王维是个重感情的诗人、画家,为下文思亲埋下伏笔。课件简介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为下文想象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景象作铺垫。]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啥情况下思亲?”
1、王维为啥会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用“——”画出来。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谁能第一个把你找到的句子与大家分享呢?光读也行,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啥更好。交流出示句子:
▲ 15岁那年,他就离开故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啥?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故乡在哪?(板书:故乡)
(课件出示方位图)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京城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出示诗句1齐读诗句1)。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
课件出示句子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啥节日呢?除了重阳节,你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佳节吗?
(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啥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啥呢?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出示诗句2)。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从生活中来,与生活相结合。此处设计尽可能把文本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相联系,想象街上的热闹景象,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真切地感受重阳节的欢乐场面,体会王维内心的孤独和倍思亲的深情。]
(四)研读第三自然段,讨论“怎么样思亲?”
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也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课件出示:
▲王维想,以前在故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啥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啥画面?就一个重阳节去登高了吗?)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故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啥?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啥呢?课件出示句子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啥呢?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出示整节文字)教师配乐朗读,生自由读,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才能让学生不断的走进文本,进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另外,教学中不断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换位的办法让学生感受诗人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
四、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也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不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指名配乐朗读。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配乐齐诵古诗。)
[设计意图:从古诗入手,再回到古诗结束。教学设计完整,首尾呼应。]
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同学们,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思,让我们再次读好它(齐读课题)。这句话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2、出示作业:
(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2)收集、诵读王维的诗或反映思乡的诗,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收集、诵读王维的诗或反映思乡的诗,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板书设计: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忆
王维(长安)——-----------亲人(故乡)
重阳节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
推荐站内搜索:公务员考试、考研可以提前交卷吗、我和我的祖国作文400、河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我的梦中国梦演讲稿、四六级准考证打印入口、人事考试成绩查询、广东高考数学试题、高考试题及答案下载、感恩老师最暖心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