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灵(通用13篇)小精灵(通用13篇)小精灵(通用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精灵(通用13篇)

小精灵(通用13篇)

小精灵 篇1

  一、教学内容:

  1、  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  聆听《小青蛙》

  3、  聆听《野蜂飞舞》

  4、  表演《小蜻蜓》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表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  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范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开始和结束。

  3、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  能按节奏创编歌词。

  5、  聆听《野蜂飞舞》,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三、教材分析:

  1、  二胡齐奏《小青蛙》

  由徐仪作曲,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它由三个乐句构成,句间句尾都插入了蛤蟆的叫声。四、五度跳进的旋律型,“  X ”的节奏型和句尾的蛤蟆叫构成了这一句的基本轮廓把儿童们争着数蛤蟆的形象表现出来。基本采用了《花蛤蟆》第一句的材料加以器乐化发展成为16小节的两个乐句。它主要描绘一群可爱的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生动而活泼,乐曲地二部分也是单三部曲式结构,它以紧张而快速的二胡拨弦把人们带入夜色茫茫地田野。这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然而,小青蛙们却仍在愉悦地玩耍。雨下越大小青蛙并没有被暴风雨所吓倒他们时而游入水中,时而蹦入田埂,玩的可起劲了……雨过天晴,渐地云雾散开,一声鸣叫,划破长空。大地苏醒小青蛙们也唱也跳把喜悦的歌声传遍四方。随乐曲渐弱,小青蛙远去,单依然在唱歌,欢舞……

  2、  管弦乐《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0年创作。原歌

  剧《萨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乐幕间曲。歌剧的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同名童话诗。歌剧故事写的是:萨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但王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给沙皇写信污蔑皇后生的是怪胎。萨丹王听信谗言,下令将皇后和王子装入木桶投进大海。后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爪下救出了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商船飞跃大海,回到皇宫去报仇。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标,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全家团聚,王子和公主结为终生伴侣。。本首乐曲表现王子变成野蜂急切的想飞到宫中归心似箭的心情。

  音乐具有无穷的体裁特征,连续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的滑行音调,形象地模仿了野蜂飞舞嗡嗡叫声,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既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也表现了王子归心似箭的心情。

  3、  歌曲《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有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做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跳叫叫的焦急心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悦、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4、  歌曲《小蜻蜓》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F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并表演《小青蛙找家》;

  2、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随音乐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时能够较好的表现出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琴、场景布置、蓓蕾评价牌、动物卡片

  课时数: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 师:小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来,闭上眼睛。    (多媒体演示动物王国的场景)

  2、师:小孩子们看,这是啥地方?对,这儿就是快乐的“动物王国”,小动物们生活在这里,可幸福了。你们听,谁来了?

  (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说出动物的名字,并模仿动作)

  3、(多媒体演示青蛙)

  师:咦,小青蛙怎么这么着急的跑出来了?原来他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想早点告诉小孩子。你们听!

  (多媒体演示《小青蛙与暴风雨作斗争》)

  师:小青蛙们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本领,终于战胜了暴风雨,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4、师:可是,在与暴风雨作斗争时,有几只小青蛙迷路了,还没回到家。这可怎么办哪?

  师:大家都很关心小青蛙。别着急,老师帮小青蛙编了一首歌,只要大家都会唱了,小青蛙们听到了,就能找到家了。

  (多媒体演示歌曲动画)

  二、学习歌曲

  1、师:你们看到了谁?(……)

  那么这几只小青蛙在做啥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完整的歌词)

  师:小孩子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课题)

  2、师:让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说。

  (师生共同随音乐朗读一遍歌词)

  师:真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

  (分组说“跳跳、呱呱”)

  3、师:我们和小青蛙一起轻轻地唱一唱吧。(师生共同轻声唱歌)

  教师指导演唱两处歌词的感情,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表现好的发给头饰。

  4、师:小孩子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师: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师: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好吗?   

  三、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

  (多媒体演示)

  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鸟找家》。听!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头饰,教师简介哪里是动物的家)

  师:小孩子们,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轻轻地送小动物回家吧。

  (听音乐让学生轻轻地坐到动物小组)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孩子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师:时间到了,小孩子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么样,轻轻商量一下,要不要为他们举起我们的蓓蕾呢?

  四、小结

  1、 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动物王国的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学生随着音乐,唱着自编的歌,带着小动物们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创编歌谣。

  教学上限:

  1、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创编歌谣。

  2、参与、创编

  教学下限:

  1、学会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感受歌曲的活泼,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节奏乐器、纸工青蛙

  教学过程 :

  一、听《小蜻蜓》歌曲随歌曲律动进教室。

  1、  表演小蜻蜓感受歌曲的优美进入情景。

  二、导入  

  1、  告诉学生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动画形象及叫声,请学生和小青蛙问声好!(出示节奏)

    │ X  X │   │ X  X  ‖

  欢迎 小青  蛙  呱   欢迎  小青  蛙  呱

  按节奏念欢迎词。(加上拍手)

  2、  小青蛙看到朋友们那么热情它想念一首儿歌:

  X   X |  X  X  |  X   X  |  X   X  |    X  |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跳跳 跳    

    X  |    X  |      X  |

  呱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请学生模仿读歌谣。并可以边做动作边念。(注意节奏)

  3、  你能编一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歌谣吗?如:“跑跑、喵喵”等。

  三、学唱歌曲

  1、  故事导入  :有几只可爱的小青蛙,贪玩迷了路,心里很着急,一路上边跳边叫着,真想快点回家去,最后他们找到家了吗?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青蛙的故事。(聆听歌曲范唱1)

  2、  今天小青蛙想请你们帮忙,请小孩子们赶快学会这首歌唱唱一唱,你们的歌声能帮助小青蛙母亲听见,让小青蛙找到自己的家。

  3、听歌曲,学生拍手。(范唱2)

  4、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5、启发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伴奏2)

  6、模仿青蛙的动作表演,启发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伴奏2)

  四、游戏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一组学生围成圆圈,扮演“小青蛙的家”,另一组扮演“迷路的小青蛙”,还有的扮演回家路上的景物如小草、小桥等。音乐开始,“小青蛙”按节奏自由地做青蛙的动作,“家”的学生用节奏乐器敲节奏。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时,“小青蛙”跳到一个学生面前,“家”的学生和“小青蛙”交换位置。音乐起,游戏也开始。

  五、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

  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鸟找家》。听!(教师范唱伴奏1)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也给他们编一首歌吧。(伴奏2)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孩子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动物王国的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小精灵 篇2

  教材来源: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一年级(1册)第七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

  2、  学唱歌曲《小蜻蜓》

  3、  律动

  教学目标 :

  1、  通过听听、看看、说说、唱唱、演演等活动,感受并表现歌曲《小蜻蜓》优美抒情的

  音乐情绪。

  2、  通过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培养欣赏音乐的注意力,想象野蜂急促上下飞舞的形

  象,并尝试多元化地表现。

  3、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蜻蜓胸饰等。

  教学过程 :

  一、学生听着《小蜻蜓》伴奏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感受、学唱并表现歌曲《小蜻蜓》。

  1、启发谈话。

  [师] “小孩子们,你们见过小蜻蜓吗?”

  [生] “见过,见过……”

  [师] “喜欢小蜻蜓吗?”

  [生] “喜欢,很喜欢。”  (随机贴上“小蜻蜓”画纸)

  [师] “那你们见到的小蜻蜓,它们在干啥呀?”

  [生] “它们在做游戏;找朋友;捉害虫……”

  2、第一遍律动,自由表演。(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

  [师] “吴老师想看一看你扮演的这只小蜻蜓在干啥?”

  音乐停后动作造型。

  [师] “你这只小蜻蜓在干啥?”

  [生] “我在捉虫;我在玩;我在休息……”

  [师] “真是一群能干的小蜻蜓。”  “你们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美吗?”

  [生] “美”

  [师] “是的,它很美。就像小蜻蜓飞呀飞,飞呀飞,太美了!”

  3、第二遍律动,发现美的和与众不同的动作。 (继续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

  [师]“ 我们再来做做小蜻蜓,这么美美地来飞一飞。”

  4、鼓励动作美的和动作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同学,请他们做一做,大家学一学(随机送小蜻蜓胸饰)

  5、第三遍律动,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继续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随机送小蜻蜓胸饰)

  [师] “我们这里肯定还有许多爱动脑筋的小蜻蜓,吴老师都来不及看,现在我要好好地再来找一找。”

  6、引导

  [师] “咦,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小蜻蜓,它们会在哪里飞呀?”

  [生] “池塘边;草地上;荷叶上;花的身上……”

  [师] “我这只小蜻蜓飞累了,哪棵小树愿意让我停一停,休息休息?”  “小蜻蜓除了可以在小树上休息以外,还能在哪里休息呢?”

  [生]“ 小花;大树;荷叶……”

  (学生随机演一演,教师随机去停一停)

  7、第四遍律动,情境表演。

  [师] “现在你可以做一只快乐的小蜻蜓自由地飞翔,也可以找个空位,做做花儿,草儿,房屋,庄稼等等,让小蜻蜓到你身上来停一停,帮你捉捉虫。”

  8、听录音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师]“ 小蜻蜓帮庄稼们捉掉了虫子,庄稼可高兴了,都唱起歌来夸小蜻蜓。你们听听,庄稼夸小蜻蜓啥了?”

  [生] “夸它是益虫;夸它是捕蚊的小英雄……”

  9、按节奏念歌词

  [师]“ 让我们也一起来夸夸小蜻蜓。”

  10、听教师范唱

  [师]“ 小蜻蜓那么棒,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精灵,老师也想来夸夸它们了。”

  11、听琴声伴奏唱

  [师]“ 我们也试着用歌声来夸夸这群小精灵吧!”

  12、听录音伴奏,再唱

  [师]“ 有些小蜻蜓偷懒了,还没捕到蚊子它就把翅膀放下来了。”(随机唱唱不连贯的第一句)

  “勤劳的小蜻蜓可不是这样,它们会在捕到蚊子之后再把翅膀放下来休息。”(随机唱唱连贯的第一句)

  “你们喜欢怎么样的小蜻蜓呀?”

  [生] “勤劳的小蜻蜓。”

  13、完整地边唱边表演

  [师]“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勤劳的,也会唱歌也会跳舞的小蜻蜓吧!”

  三、欣赏、感受并表现乐曲《野蜂飞舞》

  1、导入  

  [师]“ 小蜻蜓这群小精灵慢悠悠地飞着,特别温柔可亲,现在,也有一群精灵朋友朝我们飞来,你们听,它们是谁?”

  2、初听一小段、反馈。

  [生]“ 苍蝇、蚊子、蝗蜂、蜜蜂……”

  3、了解作曲家原本作曲的意图。

  [师]“ 你们说的,想想都很有道理,的砍是像一群苍蝇、蝗蜂飞来的样子。可是,我们的作曲家当初在创作这首乐曲的时候,他是想表现一大群野蜜蜂飞舞的情景。”

  4、继续听,感受野蜂形象。

  [师]“ 你们感觉到了吗?”

  [生] “嗯,感觉到了。”

  5、讨论,感受野蜂飞舞的形象。

  [师]“ 小野蜂飞起来和小蜻蜓飞起来有啥不一样的感觉?”

  [生] “小野蜂飞得快,小蜻蜓飞得慢;小野蜂飞起来像是很着急的样子,小蜻蜓不着急的……”

  [师]“ 是呀,小野蜂飞得那么快,那么急,成群结队地一会儿飞上,一会儿飞下,它们是要干啥去呀?”

  [生] “天要下雨了,它们去躲雨;它们肚子饿了,去找粮食;它们的一位朋友失踪了,它们去找朋友……”

  6、用画线条的方式表现野蜂飞舞的线路。

  ①边听音乐边用手势表示

  [师]“ 用你的手指头先一画,小野蜂上下飞舞的线路。”

  ②边听音乐边在自己的教科书上画下

  [师]“ 除了刚才画的线路,还能想出另外的线路吗?”

  [生] “能”

  [师] “请大家打开课本42页,在课本上尽情地画一画。”

  7、用身体动作表现野蜂飞舞

  [师]“ 现在,吴老师很想感受一下一大群野蜂着急地飞来飞去的样子是怎么样的,你们愿意满足我吗?”

  [生] “愿意”  (很高兴,兴奋地答应)

  四、通过《野蜂飞舞》《小蜻蜓》两首乐曲速度、情绪的对比,进一步明确它们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1、再次看看、听听、唱唱、演演《小蜻蜓》。

  [师]“ 这群小野蜂精灵,飞起来那么快,那么猛,东窜西窜,真是有点吓人,再看看那群小蜻蜓精灵,觉得可爱多了,也更容易亲近了。”

  2、听着音乐,飞离教室。

  [师] 小蜻蜓们,外面有更多、更新鲜的事物在等着我们,想去看吗?

  [生] 想

  [师] 走,我们这就出发……

  《小精灵》点评: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从以往教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致使聆听音乐的能力不强。因此,设计者确定了“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通过一些努力,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者正是要着力体现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形成聆听的好习惯,在专心聆听的同时,能与自己的身心合为一体,进行音乐的再创造。本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1、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

  想让学生在音乐课中闻到音乐气息,感受到美的智熏陶,作为音乐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这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多遍聆听、感受《小蜻蜓》。通过聆听进而喜欢这首歌曲。一个人的音乐爱好是在反复强化中形成的,对于他所喜欢的音乐,自然就会爱听、多听,在长期的重复中得到自我强化,进而形成音乐偏好特色。此外,还让学生听听教师亲切的范唱,希望能利用教师的歌声再次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自由地在美的音乐气氛里畅游。

  2、培养专注聆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往往还没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这可能与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不久有关。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与力度等。如:在通过律动感受《小蜻蜓》环节中,学生会出现边律动边聊天或动作不合节奏的现象,于是我就通过眼神、动作来提醒学生回到音乐中来听着音乐表演。也如:在初听《野蜂飞舞》环节中,我用了极简洁的语言和极夸张的表情,提示学生的速度、力度都发生了变化,帮助学生较快地聆听出这些变化,感受出两者的不同。

  3、培养积极的创造意识

  课堂上,教师应以一种民主的教学思想对待学生,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表达出自已独创的见解,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感受歌曲《小蜻蜓》环节中,我充分鼓励学生做做各种姿态的小蜻蜓,大大表扬动作美的与动作与众不同的学生。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律动姿态明显丰富了,也变美了。也如:在欣赏感受野蜂急促上下飞舞的形态时,我不急于出示乐曲的主人翁,而是请学生听着音乐自由感受。有些学生听了之后觉得是蝗蜂,蜜蜂、苍蝇、蚊子,对于这些见解,我都没有否定,反而表扬他们听得认真,爱动脑筋。到最后用动作、线条等多元化来表现野蜂飞舞的情景时,学生的创造力也一次得到了发挥,效果十分地好。

  点评人:夏振宇

小精灵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5

  春季的小精灵——《燕子》教学设想

  ——《燕子》教学构想

  教材分析

  《燕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一组课文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充满生机如诗如画的春季的美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季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季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一篇供学生赏析的佳作,也是给学生美的感染和熏陶的好范本。

  构想理念

  以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办法创设课文情景,在体验文本的情景意蕴中解读课文并获得情感的熏陶,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和运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认9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季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季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办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办法。

  教学构想:

  1、给小孩浓浓的“情”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的触动极大,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小孩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小孩一片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是我对小孩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如没有我的抛砖引玉,也怎能激发小孩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小孩创造一个浓郁的情景,让小孩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课中我就设计了“角色扮演,描绘春季”的情景,通过表演,在情景中对话,以巩固新课。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母亲,一人扮小燕子。要求从春季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季里所看到的美景。最后说到春季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当小孩进入了这个情景,必然回激起对春的爱,激起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有助于他们体会文本蕴涵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燕子的喜爱和春季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情,首先让小孩感受到燕子的灵气,感受到春季的美。于是,我放手让小孩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啥美?”是我的教育主线,只有让小孩体会到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导小孩美美的“品”

  课文描绘的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作者的赞美之情都融入于文本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小孩欣赏到这里的生机勃勃的春景,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办法,引导小孩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二小节的“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时,小孩们都说这句美,可美在哪儿却说不上来。我让他们多读几遍,结合课文插图读,慢慢地读出点儿感觉。我也会问“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汇表达你所感悟到的美?”小孩们搜出积累的词汇纷纷回答“柳绿花红”“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花繁叶茂”,许多词儿从小孩们的嘴里冒出来。然后,再让小孩们想象或画出春季特有的意境。最后,指导小孩们读出情感来就水到渠成了,小孩、文本、教师三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品”中培养小孩的语感,熏陶小孩的情感。

  3、让小孩真正地“动”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我做到以下几点:

  (1)多渠道营造情境,多层面唤起体验。如:让小孩扮演燕子描绘春季;剪纸剪燕子的外形,简笔画画五线谱等,激起小孩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活跃起来。

  (2)相信小孩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小孩。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小孩能把书读好,一次没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

  (3)为小孩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小孩表现的机会。真正做到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啥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小孩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小孩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小孩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小孩获得一定的学习办法,也算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能力追求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起小孩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孩们,春季也悄悄的走近我们了。你们的朋友——美丽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我们赶快去迎接它们吧!(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燕”)

  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在春季里飞翔的情景,可美了!《燕子》这篇课文,就是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我们一起去欣赏!

  二、师范读课文,小孩听后说感受。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读这一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渎课文,看能读懂多少。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课文,课文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作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画“——?”)

  ★读后谈谈读懂些啥,根据小孩们的回答板书:外形、带来生机、飞行、停歇。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四、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1、导读第一小节。

  ★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孩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教师提示: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后口述。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孩读一读。读后说说按啥顺序写的燕子的模样。(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那么小燕子各个部分长得怎样?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轻轻读课文,把重点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语的△)

  ★采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指导朗读。

  2、导读第二小节。

  ★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季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请小孩们看图。(出示放大的插图)

  指导看图。提示观察时从近——远,由上——下。

  ★现在就请小孩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季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欣赏。(让小孩担任角色,把小孩带如课文描写的意境。这样,小孩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文本产生亲切感。)

       小孩口述。(教师可以提示:“春季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

  ★我们再看课文怎么写的春季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根据小孩交流板书:雨、风、柳、草、叶、花。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连成句子。

  小孩回答,写下:才下过雨。风吹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季。

  请小孩们读一读,与课文的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在互动中探讨。

  ★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些啥呢?

  ★指导朗读,并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指导背诵。首先理清层次,第一句写雨;第二句写风吹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小燕子。再练习背诵。

  ★分角色对话表演,加深体验。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母亲,一人扮小燕子,口述春景。3、导读第三小节。

  小组学习这一小节,讨论哪些词句最精彩。

  和小孩们一起反复读课文,争取达到用语气、语调读出燕子动作的轻盈、敏捷;找出传神的地方,反复体会。例如:“斜着身子”“掠过”“横掠”“一转眼”等。边读边想象。

  燕子飞得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啥词语来形容它?

  4、  第四小节。

  ★上一小节写燕子飞行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也是另一种美。看图,你们觉得停着的燕子,这情景像啥?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用了一个比喻句“多么像五线谱啊!”。教师结合简笔画帮助小孩理解这个句子。

  ★引导小孩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如:为啥用“几痕电线”,而不说“几根电线”?从“落在电线上”的“落”体会到啥?为啥不用“停”?

  ★指导朗读,注意与三小节比较,“动态美”“静态美”读时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季里飞行,接着从飞行美也写到停歇美。春季是美的,小燕子也是美的。春季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季的衬托,也显得更矫健。

小精灵 篇4

  《小精灵的魔法汤》这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乐曲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a段的音乐不断由弱变强,由慢到快,b段音乐格外轻松活泼,最后回到a段。整首乐曲欢快流畅,有很强的流动感,让人情不自禁地想翩翩起舞。这种音乐力度、速度产生的变化能带给小孩愉悦和激情,也能引发小孩情绪的自主表达。 

  本活动力图借助图像符号、肢体律动来帮助小孩对音乐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将“小精灵制作魔法汤”为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小孩富有兴趣地反复倾听感受,富有创意地表达表现。

  本活动的目标为: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今天的整个活动由于我课前对婴儿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对于婴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没有预设全面,导致后面有个婴儿在我一开始上课导入时就将这个赋有神秘的魔法汤的答案给揭晓了,导致后面我的提问小孩回应也受到了局限,因为这是家长开放日,家长们的眼睛正一双双的注视着我,我顿时也有了紧张感,但凭着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还是将活动即刻稍作调整继续进行下去。但还是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在让婴儿第一次操作魔法汤时,因为有婴儿知道了秘密,所以没放颜料的那个操作就可以省略掉了,有点显得多余。

  最后虽然活动是在小孩们激昂的情绪中结束,整个活动看起来少了不少的趣味性,神秘感。活动显得有些失败。

  还有在细节上,我在操作上也没有考虑周全,在我演示操作时由于瓶子小放在地上,前排的婴儿把后排婴儿的视线给挡住了。导致我在操作时后排有些婴儿看不清动作,有的还为此时常起身看。

  在反思中,我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婴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小精灵 篇5

  一、说教材

  故事在婴儿园是常见而也让婴儿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贯穿婴儿园小班到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小精灵克比》是一个语言优美充满着童趣的故事,易让婴儿接受。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内容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婴儿的年龄特点并以婴儿为主体的原则,我把活动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引导婴儿理解并学习故事

  2、能力目标:根据故事内容试着仿编故事

  3、情感目标:让婴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引导婴儿理解并学习故事。把活动难点定为根据故事内容试着仿编故事。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服务此次活动预设的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挂图一副、音乐磁带、动物头饰若干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婴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求合作式师幼互动,以婴儿为本调动婴儿的积极性,所以采用了以下教学办法:

  1、情境导入法:教师以挂图方式导入

  2、欣赏法:教师带婴儿欣赏故事3、游戏法:根据故事情景做游戏

  (二)学法

  1、倾听表述法:婴儿带着问题认真听教师朗读故事

  2、探索仿编法:根据故事内容试着仿编故事

  六、说动过程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活动设计如下操作:

  1、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故事挂图,让婴儿欣赏并提出问题“小孩子,挂图上有啥?他们都在做啥?”教师引导婴儿观察挂图并回答问题进而引出课题。

  2、理解并欣赏故事,突破重点教师播放故事磁带让婴儿认真欣赏;教师示范讲故事情景,让婴儿感受故事中帮助他人的快乐,并试着引导婴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出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故事的名称叫啥?都讲了哪些动物?小精灵克比是这样帮助他们的?

  3、学习故事,试着根据故事内容仿编故事,突破难点教师将故事内容进行分段理解,一句一句教婴儿理解并学习故事内容。在学习故事后引导婴儿试着大胆仿编故事。教师和婴儿合作一起完成,感受师幼合作的快乐。

  4、游戏表演在学习完故事后进行故事情境表演,教师说游戏规则,婴儿带动物头饰进行情境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预测效果

  本节课以挂图方式导入,激起婴儿的兴趣,也以游戏表演结束,中间穿插了许多师幼互动活动。课堂气氛很活跃,让婴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小精灵 篇6

  体育游戏《勇救小精灵》  适宜年龄:大班  适宜形式:集体游戏目标:练习蹬滑跑冰车,发展婴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提高平衡能力;培养婴儿勇敢、助人为乐的精神。准备:三轮跑冰车4辆、“山洞”(可用篮架加橡筋制成)、变形平衡木4个、大纸箱4只;婴儿每人穿上胸前有兜的外套(或腰间扎一只塑料袋代替)。活动前与婴儿共同收集的小精灵玩具若干(为婴儿人数2—3倍)玩法:将婴儿分成人数相等的4路纵队,站在场地一端;每队之间放置大纸箱一个;场地中间设置“山洞”;场地另一端的变形平衡木两侧放置小精灵玩具若干。老师发令后,各队第1名婴儿蹬滑跑冰车钻过“山洞”、到达“浮桥”。上桥救起1个小精灵,并带着小精灵蹬滑跑冰车原路返回,第2名婴儿再出发。在规定时间内比哪一队救到的小精灵数量多为胜队。规则:1、必须双手扶把蹬滑跑冰车至浮桥;待上桥后才能救小精灵。2、若游戏中途发生意外情况或未带小精灵成功返回应在原地重新通过。3、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注意事项:1、本活动宜选择在户外较大的场地进行;每队活动场地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发生互相碰撞。2、若无变形平衡木的器械,可用其他材料替代搭建。  3、提示婴儿将救回的小精灵放在纸箱内,然后排至队末。

小精灵 篇7

  第七课小精灵

  一、教学内容:

  1、  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  聆听《小青蛙》

  3、  聆听《野蜂飞舞》

  4、  表演《小蜻蜓》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表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  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范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开始和结束。

  3、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  能按节奏创编歌词。

  5、  聆听《野蜂飞舞》,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三、教材分析:

  1、  二胡齐奏《小青蛙》

  由徐仪作曲,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它由三个乐句构成,句间句尾都插入了蛤蟆的叫声。四、五度跳进的旋律型,“  X ”的节奏型和句尾的蛤蟆叫构成了这一句的基本轮廓把儿童们争着数蛤蟆的形象表现出来。基本采用了《花蛤蟆》第一句的材料加以器乐化发展成为16小节的两个乐句。它主要描绘一群可爱的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生动而活泼,乐曲地二部分也是单三部曲式结构,它以紧张而快速的二胡拨弦把人们带入夜色茫茫地田野。这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然而,小青蛙们却仍在愉悦地玩耍。雨下越大小青蛙并没有被暴风雨所吓倒他们时而游入水中,时而蹦入田埂,玩的可起劲了……雨过天晴,渐地云雾散开,一声鸣叫,划破长空。大地苏醒小青蛙们也唱也跳把喜悦的歌声传遍四方。随乐曲渐弱,小青蛙远去,单依然在唱歌,欢舞……

  2、  管弦乐《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0年创作。原歌

  剧《萨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乐幕间曲。歌剧的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同名童话诗。歌剧故事写的是:萨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但王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给沙皇写信污蔑皇后生的是怪胎。萨丹王听信谗言,下令将皇后和王子装入木桶投进大海。后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爪下救出了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商船飞跃大海,回到皇宫去报仇。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标,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全家团聚,王子和公主结为终生伴侣。。本首乐曲表现王子变成野蜂急切的想飞到宫中归心似箭的心情。

  音乐具有无穷的体裁特征,连续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的滑行音调,形象地模仿了野蜂飞舞嗡嗡叫声,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既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也表现了王子归心似箭的心情。

  3、  歌曲《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有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做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跳叫叫的焦急心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悦、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4、  歌曲《小蜻蜓》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F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并表演《小青蛙找家》;

  2、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随音乐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时能够较好的表现出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琴、场景布置、蓓蕾评价牌、动物卡片

  课时数: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 师:小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来,闭上眼睛。    (多媒体演示动物王国的场景)

  2、师:小孩子们看,这是啥地方?对,这儿就是快乐的“动物王国”,小动物们生活在这里,可幸福了。你们听,谁来了?

  (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说出动物的名字,并模仿动作)

  3、(多媒体演示青蛙)

  师:咦,小青蛙怎么这么着急的跑出来了?原来他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想早点告诉小孩子。你们听!

  (多媒体演示《小青蛙与暴风雨作斗争》)

  师:小青蛙们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本领,终于战胜了暴风雨,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4、师:可是,在与暴风雨作斗争时,有几只小青蛙迷路了,还没回到家。这可怎么办哪?

  师:大家都很关心小青蛙。别着急,老师帮小青蛙编了一首歌,只要大家都会唱了,小青蛙们听到了,就能找到家了。

  (多媒体演示歌曲动画)

  二、学习歌曲

  1、师:你们看到了谁?(……)

  那么这几只小青蛙在做啥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完整的歌词)

  师:小孩子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课题)

  2、师:让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说。

  (师生共同随音乐朗读一遍歌词)

  师:真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

  (分组说“跳跳、呱呱”)

  3、师:我们和小青蛙一起轻轻地唱一唱吧。(师生共同轻声唱歌)

  教师指导演唱两处歌词的感情,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表现好的发给头饰。

  4、师:小孩子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师: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师: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好吗?   

  三、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

  (多媒体演示)

  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鸟找家》。听!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头饰,教师简介哪里是动物的家)

  师:小孩子们,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轻轻地送小动物回家吧。

  (听音乐让学生轻轻地坐到动物小组)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孩子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师:时间到了,小孩子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么样,轻轻商量一下,要不要为他们举起我们的蓓蕾呢?

  四、小结

  1、 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动物王国的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学生随着音乐,唱着自编的歌,带着小动物们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创编歌谣。

  教学上限:

  1、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创编歌谣。

  2、参与、创编

  教学下限:

  1、学会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感受歌曲的活泼,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节奏乐器、纸工青蛙

  教学过程 :

  一、听《小蜻蜓》歌曲随歌曲律动进教室。

  1、  表演小蜻蜓感受歌曲的优美进入情景。

  二、导入  

  1、  告诉学生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动画形象及叫声,请学生和小青蛙问声好!(出示节奏)

    │ X  X │   │ X  X  ‖

  欢迎 小青  蛙  呱   欢迎  小青  蛙  呱

  按节奏念欢迎词。(加上拍手)

  2、  小青蛙看到朋友们那么热情它想念一首儿歌:

  X   X |  X  X  |  X   X  |  X   X  |    X  |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跳跳 跳    

    X  |    X  |      X  |

  呱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请学生模仿读歌谣。并可以边做动作边念。(注意节奏)

  3、  你能编一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歌谣吗?如:“跑跑、喵喵”等。

  三、学唱歌曲

  1、  故事导入  :有几只可爱的小青蛙,贪玩迷了路,心里很着急,一路上边跳边叫着,真想快点回家去,最后他们找到家了吗?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青蛙的故事。(聆听歌曲范唱1)

  2、  今天小青蛙想请你们帮忙,请小孩子们赶快学会这首歌唱唱一唱,你们的歌声能帮助小青蛙母亲听见,让小青蛙找到自己的家。

  3、听歌曲,学生拍手。(范唱2)

  4、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5、启发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伴奏2)

  6、模仿青蛙的动作表演,启发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伴奏2)

  四、游戏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一组学生围成圆圈,扮演“小青蛙的家”,另一组扮演“迷路的小青蛙”,还有的扮演回家路上的景物如小草、小桥等。音乐开始,“小青蛙”按节奏自由地做青蛙的动作,“家”的学生用节奏乐器敲节奏。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时,“小青蛙”跳到一个学生面前,“家”的学生和“小青蛙”交换位置。音乐起,游戏也开始。

  五、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

  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鸟找家》。听!(教师范唱伴奏1)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也给他们编一首歌吧。(伴奏2)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孩子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动物王国的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小精灵 篇8

  —

  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休止。

  2、感受ab曲式,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3、尝试用乐器为乐曲演奏,体验演奏乐趣。

  活动重点:感受乐曲休止。

  活动难点:尝试用乐器为乐曲演奏。

  活动准备:1、故事挂图、小精灵指挥棒

  2、cd:《魔幻小精灵》,取拿乐器音乐、录音机

  3、乐器:串铃、响板、手鼓

  活动过程:

  一、     反应游戏,感受乐曲休止。

  在行进中,教师敲手鼓,婴儿听到鼓声作出停止的动作。

  × × × ×|× 0  0  0 |

  走 走 走 走 停

  二、欣赏故事。

  出示挂图,讲述魔幻小精灵闯难关的故事。

  提问:①魔幻小精灵为啥走着走着停下呢?

  ②魔幻小精灵走几步停下来的?

  (引导婴儿理解挂图,熟悉ab曲式及感受休止。)

  三、身体乐器演奏。

  1、鼓励婴儿运用身体乐器将ab曲式表现出来。

  2、随音乐用身体乐器完整演奏。

  四、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分辨音色。

  2、根据ab曲式特点选择适合的乐器。

  3、教师引导婴儿有序地拿取乐器,并站好演奏的队    形。

  4、婴儿使用乐器演奏:

  ①分组练习。

  ②使用乐器演奏乐曲。(重点指导婴儿看教师指挥演奏)

  5、播放舒缓音乐,轻轻收放乐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表演区:提供音乐cd、指挥棒、乐器、故事挂图,帮助婴儿进一步熟悉乐曲,鼓励婴儿大胆演奏。

小精灵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乐曲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风格。

  2.感受并用肢体感应乐曲a段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能分辨b段的乐句。

  3.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辩识、表现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2.笔、白纸。

  3.矿泉水瓶一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个瓶子上都有一块布。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音乐,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听了以后心里有啥感觉?让你想到了啥?

  2.小孩欣赏音乐第一遍。

  3.提问:听了以后你想到了啥?心里有啥感觉?

  教师指导:

  1.哪里让你感到害怕,除了害怕你还有啥感觉?

  2.引导婴儿说出有旋转、转圈的感觉。

  3.有的地方轻轻的很温柔让我们感觉很舒服,有的地方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让我们听着感到很紧张。

  4.教师小结:是的,好的音乐往往会让我们产生许多的Lenovo,金老师听了这首音乐想到了一个关于小精灵的故事,现在老师就把故事讲给你们听。

  二、引出乐谱

  1.教师讲述小精灵的故事。

  2.师听音乐变魔法汤,提问:变魔法汤的时候做了一些啥动作?

  教师指导:

  1.搅拌。这个动作是在干啥?我是一直这样做的么有啥变化?

  引出这里的音乐是由慢到快,由轻到重。

  2.音乐重重的时候,要添加作料。

  3.摇一摇,重的地方使劲摇。

  3.婴儿第二遍欣赏音乐。

  4.教师边听音乐边画乐谱。师:现在老师要把变魔法汤的动作画下来,你们要看仔细呦。

  5.师:看得懂吗?先干啥?再干啥?

  小结:是的,像这样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第二段不一样我们称它为aba结构。

  6.听音乐感知乐谱。

  三、用动作感知乐曲的曲式风格

  1.看图谱听音乐练习搅拌、加调料等动作。

  2.小孩人手一瓶矿泉水(盖子无颜料)用动作感知音乐曲式风格。

  3.师:变出来了?为啥没有变出来了呢?

  教师要提醒婴儿动作做规范,动作优美。

  4.再带小孩练习搅拌的动作,要求是越来越快。

  5.重复练习几遍。

  6.传魔法给小孩(换盖子有颜料的矿泉水瓶)

  7.再次用动作感知音乐

  四、延伸活动: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父亲母亲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父亲母亲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小精灵 篇10

  活动来源:

  小班婴儿正处于涂鸦绘画的后期,他们对绘画活动感到好奇,但婴儿手部肌肉自控能力差,动作不灵活,不协调,所以,婴儿作画时常常产生“敬畏”心理,而且无从下手,那么怎样训练婴儿小肌肉的灵活性,怎样使婴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呢?我依据《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婴儿现有水平,也要有一定挑战性。既贴近婴儿生活来选择婴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也有利于拓展婴儿的经验和视野。由此,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颜色小精灵》。旨在通过情景激发婴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在情景中巩固婴儿对色彩的感知。同时,巧妙地将小肌肉灵活性训练与“油水分离”游戏活动相结合,进而让婴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鼓励婴儿大胆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涂刷游戏,锻炼婴儿小肌肉的灵活性。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教学准备:ppt课件,  《小手拍拍》音乐,红、黄、蓝三种颜料,颜料盘,刷子每人一个,抹布,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图案的纸,纸板夹,展板一个。

  2.知识准备:婴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音乐《小手拍拍》和老师一起做律动。

  教师:刚刚我们的小手小脚做了运动,那老师要问问你们了,你们的小手会做啥?

  婴儿1:吃饭。   

  婴儿2:画画。

  婴儿3:擦地   

  教师:你们的小手可真能干,老师的小手不但能吃饭、擦地,还会变魔术呢!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全体婴儿:想。

  教师:小孩子的眼睛仔细看哟,现在大屏幕上啥也没有,我的手轻轻一点,变出了啥?

  婴儿:颜色小精灵。

  教师:你们想和我学习魔术吗?(想)只要你和我击下掌,你的小手就会有魔力,也能在大屏幕上变出小精灵来。(引导婴儿积极踊跃的来点触大屏幕寻找精灵宝贝)

  二、巩固对色彩的认识

  教师:谁来试一试,张老师把手上的魔力传给你,你一定能做到。(教师和婴儿击掌后,引导婴儿用食指去点触大屏幕。)

  教师、:你变出了‘哪个小精灵?

  婴儿:蓝色的裙子。

  教师:谁还来试一试(再一次邀请婴儿来试一试)

  婴儿:蓝色的小汽车。

  (教师反复邀请婴儿来试一试)

  婴儿:变出了黄色的鸭梨。

  (婴儿逐一去点触大屏,婴儿一起说ill变出的小精灵的名字和颜色)

  教师:小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变出了这么多的颜色小精灵。张老师还会好多的魔术呢,还想不想看张老师变魔术?(想)

  教师:看,这有一张白纸,我还可以在白纸上变出小精灵呢!你们信不信?    ,

  婴儿:信

  教师:那就一起来看我是怎样在白纸上变出颜色小精灵的。

  三、学习技能

  1.教师示范涂刷技法。

  教师:仔细看,我们怎么样在白纸上变出小精灵。我要借助一个工具——小刷子。小刷子,真淘气,红色水里蘸一蘸,舔一舔,来到纸上刷刷刷,从上开始刷,从左向右刷,变出一个小精灵。

  全体婴儿:蝴蝶

  教师:它是啥颜色的?

  全体婴儿:红色的占

  教师:现在魔术变完了,我们要把小刷子放回盘中,再用抹布把弄到桌子上的颜料擦干净。

  教师:你们学会了吗?

  全体婴儿:学会了n    教师:那你们也快来试一试吧?

  教师:看看你们能变出哪个精灵宝贝。    .

  2.婴儿操作。

  (1)婴儿自由结组操作。

  (2)教师提示婴儿使用材料的办法并注意卫生。  (颜料不要蘸太多,记得在调色盘边舔一舔)

  (3)婴儿作画时,大屏幕上投放涂刷的过程图片,以便婴儿操作。同时教师做个别指导并用语言提醒婴儿:“这边刷到那一边,一定要把纸刷满颜色。"

  四、作品展示

  1.婴儿互相欣赏作品。

  教师:请小孩子们互相说一说变出了啥?(婴儿边涂刷变自由交流)  (在这里教师为婴儿准备的是大号的刷子,主要是考虑到年龄小,使用小刷子刷会有难度,而使用大点的刷子,婴儿三下两下就能完成,会使婴儿很快看到自己的成果,进而增强活动兴趣。)

  2.张贴作品。    、    .

  教师:请婴儿把变出的小精灵贴到展板上。

  (教师协助婴儿把小精灵贴到展板上,按颜色分类展示作品)

  五、结束

  教师:你们的小手可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变魔术,而且还变出了这么多的小精灵,让我们和小精灵们一起来问好吧! (播放音乐《你好》,大屏幕上出现小精灵,小孩们和它们一起跳舞)

  教师:现在让我们和颜色小精灵们一起去装扮更美丽的大自然吧,我们出发喽!(婴儿和教师一起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中,教师根据小班婴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以魔术的形式导入,并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使活动游戏化,生活化,深受婴儿喜爱教师以变魔术为线索贯穿活动,为婴儿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整个活动中,教师注意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寓教于乐,婴儿喜欢学,有兴趣。通过变魔术,各种颜色以精灵命名,使活动与幼真切自然地融为一体,不仅激发了婴儿学习的兴趣,更丰富了婴儿的情感体验。

  二是尝试探索美术工具材料多样性,调动婴儿学习兴趣。活动中,教师利用“油水分离’’这一科学现象,教婴儿使用刷子帮颜色精灵寻找宝贝这一环节的设置,使枯燥的技能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婴儿在与颜色亲密接触,自由选择,尽情涂抹的过程中体验到色彩的美丽,以及艺术活动的乐趣。进而达到手脑并用,促进了婴儿小肌肉群的发育。使婴儿手部动作逐步灵活,为进一步学习绘画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话动。教师能够根据婴儿需要,引导婴儿点触屏幕,生动直观,进而提高婴儿学习兴趣。    四是重视面向全体婴儿,鼓励同伴之间相互分享交流,培养保护了婴儿的绘画兴趣,使婴儿在情感态度上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总之,只有让婴儿喜欢参与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才能使婴儿既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也能让婴儿轻松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婴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游戏,绘画原来是件快乐的事情。

  专家点评:

  喜欢学习是婴儿的天性,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引导和激发,成人化,简单化,其结果必然会事与愿违。对婴儿来说,教育应该生活化、游戏化,最后达到潜移默化,也就是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日常生活,”因为生活中饱含教育元素,处处都有教育点,看你能不能发现,会不会利用。颜色以精灵命名,触摸屏幕,刷子由小手动起来,任意涂鸦,还能枯燥吗?还能没兴趣吗?这个活动的精彩,就在于作者头脑中装有现代的幼教理念,为婴儿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地寓教于乐。

小精灵 篇11

  一、活动目标:

  1、对落体现象产生兴趣,初步了解物体下落(即小精灵跳舞)的奥秘与它的轻重有关。

  2、乐于投入到游戏,能用语言、体态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3、初步尝试做简单的记录。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1、婴儿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并能用语言或体态动作大胆展现。

  2、初步了解物体下落的奥秘与它的轻重有关。

  活动难点:1、初步了解物体下落的奥秘与它的轻重有关。

  2、用画画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知道小精灵的意思。已经认识鸡毛、纸球、鸡毛毽子。

  2、雪花片积木、纸条、树叶、鸡毛、纸球、鸡毛毽子若干。

  3、记录表若干。展示板。蜡笔。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婴儿兴趣。

  师:“小孩子,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会在空中跳舞的小精灵,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呀?

  投影仪依次出示实物 纸球、纸条。婴儿观察,并跟他们打招呼。

  师:“小精灵想和小孩子玩一个“掉下来”的小游戏。教师示范:玩的时候要要把小精灵举得高高的,然后放开手,眼睛看好小精灵在空中是怎么掉下来的?想不想跟他么一起玩?

  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精灵玩玩。

  2、第一次选择材料摆弄落体,进行初步感性探索。(二样:纸球、小纸条)

  请婴儿自由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小精灵玩累了,我们把他送回家。

  提问:你刚才跟谁玩的?它们是怎么掉下来的?用动作来学一学它们的样子。

  幼:“小纸球掉下来的时候是直直的。”

  师:是这样吗,老师也来试一试。噢,果然小纸球是直直地落下来的。

  师:来,我们一起用身体学学小纸球掉下来的样子。(小纸球,笔直笔直跳个舞。)

  继续提问:你还跟谁玩了?他掉下来的时候是啥样子的?你也用动作来学学?

  幼:“小纸条是一扭一扭掉下来的。”

  师:哦,是吗,老师也来试一试。嗯,小纸条是一扭一扭掉下来的。

  师:那我们用身体来学学小纸条掉下来的样子。(小纸条,一扭一扭跳个舞)

  3、第二次选择材料摆弄落体,再次进行感性探索,并初步了解记录办法(四样:树叶、积木、纸球、小纸条)。

  师:还有一些小精灵也想与你们玩掉下来的游戏。你们去挑个刚才没玩过的小精灵,和它玩一玩,看看它们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记住哦,玩的时候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再松手。最后小眼睛要看好小精灵在空中是怎么掉下来的。

  婴儿自由操作探索。

  师:小精灵有点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

  谁来说说看,这一次你也和哪些小精灵玩了,它们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

  幼:“小树叶是一扭一扭,摇摇晃晃掉下来的。”

  师:哦,是吗?老师也来试试看。果然小树叶也是一扭一扭掉下来的(师当场画上曲线)。

  来,我们用身体也来表现一下小树叶掉下来时跳舞的样子。(小树叶,一扭一扭跳个舞)

  再伸出二拇哥也来学一学小树叶跳舞。(小树叶,一扭一扭跳个舞)

  继续提问:谁和积木小精灵玩的?它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你也用动作来学学?

  幼:“小积木掉下来的时候是直直的。”

  师也示范小积木掉落的过程。噢,小积木是笔直笔直地落下来的(师当场画上直线)。

  师:那我们用身体来学学小积木掉下来的样子。(小积木,笔直笔直跳个舞)

  再伸出二拇哥也来学一学小积木跳舞。(小积木,笔直笔直跳个舞)

  4、第三次次操作探索,婴儿也尝试用“画”的办法记录。四样:(鸡毛、鸡毛毽子、纸球、纸条)

  师:“还有好多小精灵也要跟我们玩游戏呢?不过这次除了要跟小精灵玩,还要把他们跳舞的样子用线条画出来哦。

  (听清楚要求,先与小精灵玩一玩,再找到它的照片,如果是一扭一扭的,就用蜡笔给它送上波浪线,如果是笔直笔直的,就送给它直线。)

  婴儿选择材料,并进行操作记录。教师在婴儿操作的时候再次提醒要求。

  4、展示板展示婴儿的记录表。集体检查记录

  师:小孩子真能干,把小精灵跳舞的样子都记了下来。那我们来看看有没有画的不对的呢?师随讲述当场验证。并贴上老师正确的记录结果。

  5、引导规纳要物体掉落要点

  师:小孩子,刚才我们和小精灵玩了掉下来的游戏,知道了小积木、小纸球、鸡毛毽子是直直的跳舞掉下来的。小纸条、小树叶、鸡毛是一扭一扭跳舞掉下来的。那怎么会这样呢?那我们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师引导婴儿(指名)通过比较的方式(小纸条与纸球、鸡毛与鸡毛键子),感知落体规律。噢,原来轻的是一扭一扭掉下来,重的是笔直笔直掉下来。

  五、延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他们掉下来的样子也非常有趣,我们下次再去看看,它们会怎么跳舞掉下来。好吗?

小精灵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下落的轨迹与它的轻重有关。

  2.愉悦的投入游戏之中。

  3.能用语言、体态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两种小玩具(重)、纸片(轻)、塑料绳(轻)若干。

  2.每组一个装实验用品的盆和教师用魔法袋。

  3.黑板和粉笔。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导入,集中婴儿注意力初步认识小精灵。

  师:小孩子们早上好!我是要和大家一起玩游戏的魔法师!你看!这是我的魔法袋,魔法袋里我装了很多会跳舞的小精灵,他们想跑出来和你们一起玩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吧!请念出我们的咒语。

  二、探索与发现。

  1、进行初步感性探索探索第一组材料。(两样:重的小玩具、塑料绳)

  师:只有两个小精灵出来啦,他们是小玩具和塑料绳。小精灵想和小孩子玩一个“掉下来”的小游戏。玩的时候要要把小精灵举得高高的,然后放开手,眼睛看好小精灵在空中是怎么掉下来的?想不想跟他们一起玩?

  请你们仔细观察小精灵落下来的情景。小精灵玩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你刚才跟谁玩的?它们是怎么掉下来的?你能学一学它们的样子吗?

  幼:塑料绳,掉下来的时候是一扭一扭的。

  师:是这样吗,老师也来试一试。噢,果然塑料绳掉下来的时候是一扭一扭的。来,我们一起用身体学学塑料绳掉下来的样子。塑料绳,一扭一扭跳个舞。现在我们和另外一个小精灵玩一玩儿,看看小玩具掉下来的时候是啥样子的?你也用动作来学学?

  幼:小玩具是笔直掉下来的。

  师:哦,是吗,老师也来试一试。嗯,小玩具是笔直掉下来的。那我们用身体来学学小玩具掉下来的样子。小玩具,笔直笔直跳个舞。

  2、进行对第二组小精灵的探索,加深对轻重物体落下轨迹不同的认知。(两样:重的小玩具、小纸片)。

  师:还有一些小精灵也想与你们玩掉下来的游戏。请你们和它们玩一玩,看看它们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记住哦,玩的时候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再松手。最后小眼睛要看好小精灵在空中是怎么掉下来的。

  谁来说说看,这一次你也和哪个小精灵玩了,它掉下来的时候是怎么跳舞的?

  幼:小纸片是一扭一扭,摇摇晃晃掉下来的。

  师:哦,是吗?老师也来试试看。果然小纸片也是一扭一扭掉下来的,就像老师现在画的波浪线一样。来,我们用身体来表现一下小纸片掉下来时跳舞的样子。小纸片,一扭一扭跳个舞。那玩具小精灵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你也用动作来学学?

  幼:小玩具掉下来的时候是直直的。

  师:噢,小玩具是笔直笔直落下来的,就像老师画的直线一样。那我们用身体来学学小玩具掉下来的样子。小玩具,笔直笔直跳个舞。

  三、总结。

  师:小孩子,刚才我们和小精灵玩了掉下来的游戏,知道了小玩具是直直的跳舞掉下来的。而小纸片、塑料绳是一扭一扭跳舞掉下来的。那怎么会这样呢?那我们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噢,原来轻的是一扭一扭掉下来,重的是笔直笔直掉下来。

  四、延伸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他们掉下来的样子也非常有趣,我们下次再去看看,它们会怎么跳舞掉下来。

小精灵 篇13

  活动目标:1、 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调,通过魔法师及小精灵跳舞的情节、动作,初步感知舞曲的aba结构,感知断顿、缓慢、柔和、及欢快、紧张的音乐特性。2、在游戏情景中敢于大胆尝试,乐意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挪威舞曲音乐、节奏谱、故事情节图片、魔法师的道具等活动过程:一、倾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aba结构。1、出示魔盒,倾听音乐。师:小孩子们,我这里有个魔盒,你们猜猜盒子里有啥?(婴儿回答)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东西,魔盒里还有好听的音乐呢!听(婴儿完整地欣赏音乐)2、分析、了解音乐的aba结构。1)、完整地欣赏一边音乐师:你们听到了几段音乐?(婴儿回答)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婴儿探讨)2)、再次完整地欣赏音乐。(出示1、2、3段)        教师用手势表示3段音乐3)、引导婴儿讨论3段的节奏型。小结音乐aba结构,引导婴儿发现第一段与第三段音乐一样。二、伴随故事欣赏音乐,了解音乐aba结构。1、教师配乐讲“魔法师与小精灵”故事。1)、简单分析故事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啥事情?2)、婴儿合作讨论对3段音乐进行故事图片匹配。师:现在请小孩子4个人一组,讨论一下给每段音乐匹配图片。引导婴儿分辨音乐,知道啥地方是魔法师的动作(a)啥地方是小精灵的动作(b),了解音乐aba结构。三、分段欣赏,讨论魔法师与小精灵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1、听第一段音乐,讨论魔法师的动作。   2、创编小精灵的动作,并随第二段音乐表演。   3、听第三段音乐,引导婴儿讨论魔法师与小精灵的动作。四、完整地欣赏乐曲,并随音乐做游戏   1、婴儿在随音乐做动作时,老师用语言、眼神提示婴儿。   2、教师与婴儿一起玩音乐游戏,并交换角色表演。

推荐站内搜索:江苏成人高考成绩查询、中秋国庆双节作文600字、代价作文、辽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我的心愿作文600字、自考通知单、校园演讲稿、河南省高考答案、成人高考网址、

小精灵(通用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小精灵(通用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7041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