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办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简介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简介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简介了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简介。

  3.欣赏后你有啥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简介。)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贴到展板上。

  4.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板书:……

  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写作办法: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简介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啥不同?

  板书:详、略。

  2.课文是怎么样连段成篇的?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啥不同?

  九.布置作业 :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课下观看展板,交流体会。

  板书设计 :

  29*颐和园

  仁寿殿 佛香阁 大戏楼 长廊 十七孔桥 铜牛(详)

  谐趣园 “买卖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2. 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

  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会用“耸

  立”“隐隐约约”造句。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

  利用网络制作一份“数码小报”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网络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

  一、 简介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二、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渎课文。思考:作者抓住颐和园那些景物来描写的?

  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写的是啥?(段意)

  三、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耸立 、掩映、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葱郁等词的

  含义。

  四、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详)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数码小报”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区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已经领略到了颐和园的美。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线路?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学生复述,教师电脑演示)

  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么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么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

  三、学生自读课文,摘抄优美词句,体会课文的美。

  1. 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啥地方。

  2. 电脑输入,感情朗读。

  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

  四、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学习办法:

  ⑴读: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讲: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解决些啥问题呢?

  五、 聘请小导游。

  1、分组: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师: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数码简报,

  向游客解说!(电脑出示制作步骤)(请学生读)

  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网址:)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六、 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数码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颐和园网

  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数码简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难点)

  七、 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二、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不限的风光。

  (一)团长简介(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 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

  2. 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 组员补充。

  4.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5. 理解课文内容:

  ① 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啥?(长)

  ② 课文中是怎么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怎么样朗读才能体会到长廊的

  长?(学生读)教师指正:哪些音要重读?(电脑出示语句品读)

  ③ 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啥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④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啥?(向前看……向上

  看……向两旁看……)

  ⑤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啥作者这样

  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写作办法: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⑥ 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

  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三)第三自然段。(万寿山)

  ⒈导游解说。(山上景物)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区?你觉得这些怎么样?

  怎么样的美?请你用书上的语言回答。

  4学生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出示佛香阁图片帮助理解)

  5过渡:那琉璃瓦光滑 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结合图片演示)

  (四)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么样一番情

  景呢?

  1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办法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办法)

  ⒉质疑品读。(电脑出示优美语句进行品读)

  ①品读: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葱郁”是啥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啥?(反复朗读)

  ②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

  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啥特点来写?用啥办法来描写的?(静、绿、比

  喻)这样描写你觉得怎么样?(美)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 的美吧!(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电脑出示相关资料)

  ③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结合视频理解)

  3师:在万寿上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看看

  小导游会怎么样给我们解说呢!

  4导游解说。

  5 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镜,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四)学习第五段

  ⒈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和小岛……

  ⒉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区是啥?它有啥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结合视频理解)

  (五)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归纳:物多景美)

  八、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在电脑中完成)

  九、 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行。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第三课时(略)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课后练习。二、朗读训练。三、指导背诵。四、听写。

  附录: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简介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数码作品,调动学生全

  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区的相关资料,制作数码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办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区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数码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数码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强化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办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景色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用多种办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比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办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怎样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区,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啥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作者有啥希望?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⑴作者是怎么样来到长廊的?

  ⑵长廊的特点是啥?

  ⑶作者是怎么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简介长廊;从内部简介长廊;讲长廊两旁景色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⑴学习第一层:

  从整体和外部简介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⑵学习第二层:

  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

  提问:

  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景色,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啥?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⑶学习第三层:

  长廊两旁:景色宜人。

  提问: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也开了。”这句说明了啥?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么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

  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么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课后小结〗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简介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简介的颐和园的景区的形象美,我重点设计了“读景”这个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运用了看、听、读、比划、说的教学办法。采用了听录音、看影碟、看图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⑴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⑵十七孔桥是怎么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⑶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啥?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⑴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⑵学生模仿练习。

  ⑶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办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课后小结〗

  精心设计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课文,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所设计的小导游选拔赛更为全堂课增色不少,竞赛的激烈,情境的优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游览的愉悦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竞争意识。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办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简介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办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啥?

  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在导入这一环节里,我借助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富有诗意的导语、具有感召力的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看了图片说:“我真想现在就到颐和园去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默读课文:

  作者按游览顺序主要给我们简介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颐和园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过渡:让作者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去细细玩赏。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另外,让作者做导游,使学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进入课文美好的情景。)

  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1、感受长廊的特点:

  过渡:

  作者先带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长廊为啥这么有名呢?

  (出示图片)

  ⑴ 指名读文(第二段):

  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么样的印象?

  ⑵ 学生交流感受并板书:

  长、美 

  ⑶ 体会长廊的长:

  ① 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② 齐读感受后交流: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③ 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深化感受)

  ④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啥?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

  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办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对学生进行写作办法的指导。)

  ⑷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老师引读:

  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⑸ 感受长廊的美:

  ① 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

  指名。

  ② 学生交流,重点理解:

  五彩的画:

  出示这些画,谁来说说这些画怎样?有的……有的……有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③ 欣赏长廊的录像资料,一生扮解说员,简介长廊的相关知识。学生观后交流谈感受。

  (借助像象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和作者及课文融为一体,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解说员的简介,使学生对长廊的相关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小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④ 你还可以从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廊的美呢?学生交流: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也开了。”(鲜花常开)

  “置身于这花的海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景色宜人)

  ⑤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引读:

  课件出示:

  长廊真美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使人神清气爽。 

  ⑥ 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读。

  ⑦ 指导感情朗读:

  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呀!请大家带着对长廊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第二段!

  ⑧ 小结: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难怪这里这么有名。

  2、感受万寿山的美景:

  过渡:

  走完长廊,作者也带我们来到啥地方?

  (万寿山脚下)

  ⑴ 指名读第三段:

  这一段作者主要给我们简介了哪两种神奇的建筑?

  板书:

  佛香阁、排运殿 

  ⑵ 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啥特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佛香阁:

  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闪闪发光。

  相机点播:

  抓住造型特点,突出其高大和美丽。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

  相机点播:

  通过占地面积大、华丽突出其雄伟壮丽。

  ⑶ 放录像体会排云殿的宏大规模和雄伟壮丽。

  ⑷ 师总结:

  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颐和园的象征,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⑸ 感情朗读,升华感情。

  ⑹ 登上万寿山,我们也看到哪些美景?

  ① 自由读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划出表示颜色的词。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② 你觉得作者那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交流说理由。

  (大半、隐隐约约等)

  ③ 重点品读赏析:

  a、出示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b、读句子:

  相互交流谈感受,体会作者是怎么样突出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的。

  学生交流体会:

  这句对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做了生动的描述。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也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c、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d、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a、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

  b、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湖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都知道,镜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c、昆明湖的面积很大,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也深(网上查阅的资料),作者也是从远处观赏昆明湖,所以用“滑”字更能体现昆明湖的静态之美。

  e、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昆明湖梦幻般的仙境。

  3、感受昆明湖(近处)的美景:

  ⑴ 自由读第5自然段:在昆明湖我们欣赏了哪些美景?

  ⑵ 学生交流:

  长长的提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⑶ 作者重点简介了哪一处美景?

  出示十七孔桥图片。

  ① 出示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感情朗读,谈感受,体会十七孔桥“三多”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艺的高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⑷ 远处的昆明湖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近处的昆明湖也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么样给大家简介昆明湖呢?

  ⑸ 导游员简介昆明湖。

  (精读感悟,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在“解说员”、“小导游”的引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验了颐和园和祖国语言的美,也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写作办法指导。)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到颐和园尽情游览,细细玩赏。

  五、语言积累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1、激趣:

  颐和园的景色这么美,作者的文章也写得这么好,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该多好呀!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赶快行动吧!

  2、展示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过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本课教学正是在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赏析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六、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

  2、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向父亲、母亲简介一下颐和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两处景色。

  3、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业内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业的质量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

  佛香阁 排云殿

  颐和园  万寿山:

  (美、大) 昆明湖(远):静、绿

  昆明湖(近):十七孔桥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提倡的新观念。本课采用“创设情景、精读感悟、感情朗读、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办法,使学生在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通过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办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办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办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2、这节课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好游记的办法。

  二、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这也大也美的颐和园,大家仔细看,认真听,想一想录象主要简介了颐和园哪些景区?

  (播放录象)

  2、交流: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3、作者是怎么描写颐和园的景色的?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具体描写颐和园的?

  (第2~5自然段)

  4、自己读读这个部分,思考:

  作者是按啥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填空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   )。走完长廊,就到了(   )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

  作者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个景区。

  教师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个自然段写长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么样的顺序简介长廊的?

  2、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廊内──廊两旁 

  3、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长廊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它有啥特点?

  交流明确:

  长廊也长也美。

  ⑴ 感觉到长廊的长,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⑵ 那么,你也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长廊的美?

  ⑶ 长廊不仅也长也美,而且连它周围的环境也怎样?

  ⑷ 在这么美的长廊游览,游人的心情怎么样?

  4、看长廊图片。

  5、出示句子: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景色,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指读,思考:

  这句话中哪儿写得好?为啥?画多而美,作者描写具体生动,用词准确。

  6、欣赏着精美的画面,感受着周围美好的环境,现在我们仿佛就在游览长廊。让我们把长廊也长也美的特点读出来,好吗?

  (齐读第二自然段)

  7、小结:

  长廊真美啊,1990年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的绘画,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学习写万寿山的这部分内容,请大家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啥顺序来描写万寿山的景色的?

  交流板书:

  山上、山下 

  2、那么作者在山下看到了啥景色呢?

  指读第三自然段,读后交流:

  佛香阁、排云殿。

  3、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和描写排云殿的句子?其他同学想想佛香阁和排云殿有啥特点?

  指读,出示句子,自读谈体会。

  4、谁再来带着感情读读这一自然段,让同学们通过你的朗读,体会到万寿山的雄伟壮丽。

  5、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登上了万寿山,也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象?请大家边读边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读后交流。

  6、这段中还有哪些景物也写得很美?

  ⑴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指导朗读句子。

  ⑵ 出示句子: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7、万寿山的景色特别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受、美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过渡: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也来到了哪里?

  2、指读,思考: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区?重点描写了哪个景区?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堤岸──湖心岛──十七孔桥  重点写了十七孔 

  3、那么十七孔桥有啥特点呢?你能不能从文中的语句中体会出它的特点?

  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

  4、出示句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指读,从“姿态不一”体会到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

  齐读句子。

  六、总结全文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2~5自然段,领略了颐和园的秀美风光,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色?

  第一句。

  板书:

  美丽的大公园 

  2、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知春亭、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

  学生齐读。

  出示最后一节: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板书:

  说也说不尽 

  “说也说不尽”是啥意思?

  3、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起啥作用?

  4、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几处景物的美丽景色,使我们感受到了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七、学了课文,你有啥收获

  八、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区(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6

  【课前预备】我说头,你就说头的动作,例如摇摇头等。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啥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美、大

  老师:对阿。

  师简介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啊(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

  排云殿

  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精读课文

  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线路,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线路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线路,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线路。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线路,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也玩一番吧。

  ⑴ 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啥呢?

  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

  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

  老师:你也啥建议?

  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强调几千幅。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学生:读。

  老师:还从哪里猜出来的?

  学生:读长廊的部分。

  老师:指导读,还有谁猜的不一样。

  学生:我想提个意见如果把长廊的数字读出来,就更长了。

  老师:简介700多米长273间。还有谁想说。

  学生: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分成间数最多的廊。

  老师:有没有猜不同的。

  学生:长廊两边都栽满花木,一种花没谢哪一种花也开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指导朗读。

  老师:读到老师都闻到花香了。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这世界之最到底是啥,想知道吗?

  学生:想。

  老师出示课件: 

  数字之最,还有长廊的美景。

  学生:看课件。

  老师:美吗?咱们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我读没画红线的地方,你们读画红线的句子。

  ⑶ 老师:还有更美的等着咱呢?走出长廊,就来到了。

  学生:佛香阁和排云殿。

  老师:自己朗读这两自然段。

  学生:朗读。

  老师: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学生:读“抬头一看……”

  老师:读的真美啊,哪些词写出了佛香阁的美啊?

  学生:闪闪发光/耸立/八角宝塔形。

  老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句子。

  老师:想把美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学生:再读。

  老师:进步了没有?

  学生:进步了。

  老师:谁还想读?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吧,你想说啥?

  学生:刚才年有一个字读错了“八角”的角读成四声了。

  老师:谢谢你给老师提意见,老师刚才可能没有留意。

  学生:指导齐读。

  ⑷ 老师:指名读排云殿的句子,山上有啥景色呢?从山下登上万寿山,作者写佛香阁也很精彩,读第四自然段,便读边想想那美丽的画面。

  学生:读。

  老师:范读。边听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大脑中用照相机拍下来(佛香阁那段)。

  师:出示画面,仔细看看,那张像你刚才拍下来的呢?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说照片,要想说的好还得要读课文,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读读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个照片,我从这幅照片可以体会到游船画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划过。

  老师:你是用课文上的词语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下。

  学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绿的象一块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师:还有谁想说?很多人都想说,这样吧,同桌之间互相说,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同桌交流。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也能用文中的语言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的真好,感谢作者写的这么好,看,这儿还有一学习伙伴吹来的小泡泡(没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得好,写得美的词,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内容】

  《颐和园》 人教版新教材 四年级 语文 第七册第五单元 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办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办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景色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办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啥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 作者有啥希望?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啥。

  2、学生汇报:

  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啥?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 长廊还有啥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 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也向我们简介了啥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啥?

  引导学生谈:

  ⑴ 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 从下往上看,看到了啥?

  (佛香阁、排云殿)

  ⑶ 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简介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也看到了啥?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简介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啥特点?

  ⑴ 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 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 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啥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也看到了啥?”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啥。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啥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七、朗读全文

  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区,作者没有向我们简介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简介吗?

  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区,可以是作者简介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简介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要想简介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啥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

  (全班交流)

  九、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简介。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简介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简介景物的表达办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简介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把握文中的新词语。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办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办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

  让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和图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景色美。

  1,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文中写的颐和园的哪几处景色?

  教师点名,让学生回答,并作小结:

  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

  2,作者所写的颐和园的几处景物,可以用首段和尾段中的哪个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学生找,学生回答,教师作结。

  3,让学再次拿出颐和园的图片,看看有没有颐和园的其他景物,让学生用词语把它们的美形容出来。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作点评。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1,提问:请划出文中作者在颐和园行踪变化的文字。

  留出时间,让学生读,划。点名让学生来回答。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小结: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也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2,给学讲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作者所写的三处景物,写得很美。让学生划出显示景物美好的词语。

  提名让学生来回答。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写长朗的段落,然后让学生来读。

  学生朗读时,教师作指导。重点提示学生读出民族的自豪感来。

  五、处理课堂作业

  做已印发的讲义。

  六、作业

  让学生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游览学校附近的圣泉寺,要求至少要写出圣泉寺的三种景物。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办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7课《长城》。即使没去过北京,大家也知道北京的许多著名景区,除了长城以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

  <评: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个地方。〔播放课件〕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一段描述,猜一猜是说的北京的哪个著名景区?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利象征”,园中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当中;)她,就是北京的:生:颐和园。

  〔板书课题〕

  师:看老师这儿,注意“颐”字的写法,看清笔顺。

  <齐读课题>

  师:谁能为大家简介一下颐和园?

  师:谢谢你们为大家带来的精彩简介。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游览一下北京的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师:据老师了解,你们读课文的办法有很多,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真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大屏幕上两个问题。<请同学读题> 好,下面开始吧,边读边找,用笔划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数”的好习惯。

  问题:1.初次游览了颐和园你们有啥感受?

  2.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划下来。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点。

  〔板书:美丽的大花园〕

  师:如果你是这里的导游,你会按照怎么样的顺序领游人游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长廊

  ↓

  万寿山

  ↓

  昆明湖〕

  2.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大家也有这么多感受,那么,想不想去细细欣赏一番?

  师:谁愿意当这个小导游领大家到长廊去走走?在小导游的简介过程中,请游客们总结一下长廊有啥特点。

  <生读第二段>〔板书:长美〕

  师:你们是从小导游的哪句话知道长廊很长的?

  〈评:找的真准确〉

  ①“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老师这也有一句话,〈出示大屏幕〉

  1.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2. 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请学生读第二句〉

  师: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哪一句较好,为啥?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师:既然第一句好,请你再来读一下第一句好吗?把长廊的“长”读出来。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②“一眼望不到头。”

  师: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是不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长廊“长”的特点,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哪些地方也体现了长廊的“美”?

  ①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景色,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你读的真好,能不能领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从图上找一找横槛在哪里?横槛上的画怎么样?

  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

  师:据资料记载:廊上的横槛和房梁上的图画有14000余幅。你从中可以感悟到啥?

  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既然这句话这么好,大家一块读,体会一下。

  <找生读>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长廊的“美”?

  生:“……神清气爽”

  师:你认为哪个词用的比较好,让你感觉长廊很美?

  〔板书:神清气爽〕

  师: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这一句,感受一下。

  <齐读>

  师:长廊也长也美,大家齐读这一段,注意把长廊的“长、美”读出来。

  过渡:参观长廊真是美不胜收,走完长廊,就到了:万寿山脚下。〔板书:万寿山脚下〕这里有一位小导游,请大家站在山脚下仰望,你们也看到了啥?快点找一找:

  ① 生:佛香阁。〔板书:佛香阁〕

  师:在插图上找一找佛香阁在哪里?请你给大家指一指,大家说他找得对不对?

  若对: 师:你是根据啥找到的?

  若不对: 师:大家说你找的不对,你再读读课文中写佛香阁的句子,再给你一次机会。

  师:你们还能望见啥?

  ② 生:排云殿。〔板书:排云殿〕

  师:课文中描写“排云殿”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金碧辉煌。

  师:“金碧辉煌”是啥意思?啥地方的建筑物才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师:由于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金黄色,显现出金碧辉煌,很有皇家气派,所以,佛香阁和排云殿的总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生:〔板书:宏伟(壮观)〕

  师:大家再大声齐读一下这一段,读出他们壮观的一面。

  <评:同学们读的很整齐,声音很响亮>

  过渡:刚才在万寿山脚下从下往上看了万寿山的景色,下面我们就到山顶上去看看,这次老师来当你们的导游可以吗?

  <师范读>

  师:这里可是站得高看得远,由近至远,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景?

  ①“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美的?

  生:这里的颜色特美,有黄的绿的屋顶还有朱红的墙,五彩缤纷。

  ②“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师:这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湖面的啥特点?

  生:昆明湖的静和绿。〔板书:静、绿〕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注意这次要把湖面的静和绿读出来。谁来说说你还看到啥了?

  ③“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我如果把这里的“滑”换成“划”行吗?〔板书:划〕

  师:我知道大家都很爱动脑筋,请大家结合上下文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讨论一下能不能换,为啥?

  <师巡视,提示>

  ① 游船和画舫是专为人们用来观赏湖面上的景物的。因为湖面上和万寿山、十七孔桥的景色太美了,所以行驶很慢。给人们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是在冰上慢慢划动似的。只有这样,有人才能尽情地欣赏。“滑”字展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想法不错,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② 如果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字比划船的“划”字好。

  师:你的想法很美妙,抓住“不留痕迹”这一点来说。

  ③ 文中说,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我们知道,精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好了。

  师:也有新想法了,请你来说。

  ④ 你的想法也不错,有点难度了,由“玉”想到平滑。另外,“滑”字还以东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

  师提示:“滑”字可以组成啥词,“划”字也能组成啥词?比较一下你们组的词语都有啥共同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现在应该理解这里为啥用“滑”而不用“划”了吗?这段文字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浮现出昆明湖的美,感受一下那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是啊,谁是那样的静,那样的绿,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被这平如镜、绿如玉的湖面陶醉了呢?现在就请大家用上自己喜欢的办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叶走进你们的心里。

  <指名读>

  师:这样宁静的湖,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读读吧!

  <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请大家再来默读第5自然段,这次自己是小导游,你准备领游人去哪里游览,游览啥?

  生:“堤岸两旁数不清的垂柳”和“小岛上一片葱绿”。

  师:本文中斜率的词语有很多,你们平常积累了哪些和“绿”有关的词语?回想一下,看谁说得多。

  生:碧绿、葱郁、绿油油、翠绿、墨绿……

  师:看来大家平常都很注意积累词语,那我们在写作文时适当的运用这些词,就可以把文章写生动了。

  师:还记得我们走过的石桥吗?它叫啥名字?看看插图,数一数是不是十七个孔?桥栏杆上有没有小狮子?涂上狮子很模糊,文中说:它们“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个句式在课文前面哪个地方出现过?

  师:“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想象一下,它们会有啥姿态?

  <生描述、扮演>

  师:假如你西安再走在十七孔桥上,手里抚摸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你想说啥?

  [板书:有趣]

  师:这么多有趣的小狮子,我们齐读一下这一句,体会一下。

  <评:同学们读得真棒!>

  3.结束旅行

  }和壮观

  长廊 长 美

  ↓

  师:可以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一节课我们是游览不完的,有机会大家亲自去游览一番。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 万寿山{

  美丽的大公园 ↓

  山脚下仰望{

  山顶上俯视湖面静绿

  佛香阁

  排云殿 金碧辉煌

  昆明湖{

  堤岸

  小岛

  十七孔桥 有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0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啥顺序简介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简介颐和园的。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区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啥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2、学生自由展示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办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设计特色:

  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搜集材料,想象作画。

  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按虚拟主机变换顺序记叙的办法。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

  一 导:

  (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谈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到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师)快坐上小火车,向北京出发啰!(放课件:火车开啦)

  二 忆:

  (课件打出颐和园的平面示意图)

  (师)作者重点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区?按啥顺序简介的?

  (生)在课文中把二至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三 观:

  1、指导学生观看长廊的风光片。

  2、指导学生谈观后感。

  (过渡)师: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再次感受长廊的特点。

  四 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

  2、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加深感悟长廊的特点:

  ①此处可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廊的图片,来进一步理解“长”的特点,以及长廊内部和外部的特点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②通过与自己身边事物作比较,如700米长的马路来体会作者运用数字描写的好处。

  五 悟:

  运用学习上一自然段学习办法去感悟一下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万寿山的图片资料,谈感受。

  2、观看佛香阁与排云殿的风光片,谈感受。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4、讨论分析重点词语:如“耸立、一排排、金碧辉煌、黄、绿、朱红……”“滑过”为啥不用“划过”。

  重点句子:①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②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练习朗读,注意语调。

  六 说:

  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扮成小导游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进行导游,向游客们简介碧波浩渺的昆明湖,最后评出优秀导游员。

  七 品:

  学生用欣赏、陶醉、赞美的情调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八 练:

  1、放风光片,欣赏祖国的景色名胜,谈感受。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及其他景色名胜的图片,文字资料。

  3、选择课文中喜欢的一处景区进行作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为颐和园写一句导游词,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

  5、总结:以“三字经”的形式总结如:颐和园、景色美、长廊长、真神奇、排云殿、面积大、万寿山、高也高、昆明湖、景色秀……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办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简介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简介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简介了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简介。

  3.欣赏后你有啥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简介。)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贴到展板上。

  4.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板书:……

  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写作办法: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简介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啥不同?

  板书:详、略。

  2.课文是怎么样连段成篇的?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啥不同?

  九.布置作业 :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课下观看展板,交流体会。

  板书设计 :

  29*颐和园

  仁寿殿 佛香阁 大戏楼 长廊 十七孔桥 铜牛(详)

  谐趣园 “买卖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办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办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谁知道北京的那些名胜古迹?今天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北京的颐和园。

  二、放教学资源中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你对颐和园的感觉也是怎么样的?

  (美丽)

  文中的句子是怎么样说的?请你读一读。

  (前后两句话)

  四、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简介的?是怎么样的顺序?并找出文中的句子,划上横线。

  五、帮助学生理清游览的路线

  1、你是用啥办法找到路线的?

  (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全班齐读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作者在描写游览的景色时用了哪些动词?

  (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

  4、请画出作者游颐和园的线路图:

  (每个学生给一张纸画图)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六、帮助学生欣赏美丽的景色

  1、在作者游览的景色中,你最喜欢那个的地方的景色?为啥?

  (由学生自由地说,教师相机指导。)

  2、能不能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3、你觉得那个词语用得最好?为啥?

  七、帮助学生梳理一下作者的写作办法

  作者把颐和园写得这么美,那他采用了哪些办法呢?

  1、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

  2、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办法。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山脚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山上 树丛 宫墙

推荐站内搜索:教师资格证考试查询、思念日志、70周年阅兵观后感800字、小学优秀作文网爱岗敬业演讲稿、经典情感日志、北京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探放水题库、生活感悟经典句子全国乙卷理综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7241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