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精选13篇)《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精选13篇)《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精选1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精选1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1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深入浅出地简介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啥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进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办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啥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啥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啥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啥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办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啥,20世纪有了啥。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办法有啥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办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啥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到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么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也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 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呢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啥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也靠啥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啥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呢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啥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2

  一、说教材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先生所写。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个字就清楚地简介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向读者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读罢此文,能极大地唤起读者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共5个自然段。开篇气势恢宏,仅用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了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人们的幻想纷纷变为现实,人类的生活也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办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是学习文章的说明办法,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观全组课文,它的主题是“科技成就”。入编的4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根据文本特点、编者意图及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需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千里眼、顺风耳、地球村、农耕社会、物质生活”等词的意思;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间接、清晰、条理性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办法;

  3.了解现代科技新成就,体会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逐步形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为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间接、清晰、条理性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办法,体会是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此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办法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在一定语境中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读书中揣摩课文说明办法。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质疑讨论法、读写迁移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读读、画画、思思、议议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板块一:由词引题,提炼研读主题。

  1.击“词”,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先由多媒体出示词语:“千里眼”“顺风耳”,让学生说说由这两个词语想到了啥?这样由词入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营造了浓浓的神话色彩,也让学生了解此处引号的特殊含义。

  2.引入,揭示课题。主要通过话语情境的创设引学生入境:“是啊,远古时期,人类生活水平十分落后,只能借助神话故事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可是如今,辽阔的地球似乎也变成了一个村落呢!(出示词语:“地球村”)看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写了一篇文章:《呼风唤雨的世纪》。”

  3.质疑,提炼主题。入题后,先让学生读题质疑,再顺学而导,随机出示课文第一、二段让学生浏览捕捉信息,在解疑、感悟设问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质疑,最终提炼阅读话题:“为啥20世纪一百年的科技发现和发明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二度质疑,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质疑能力,还引导学生从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提炼出两个很有视觉冲击的时间词“一百年”和“一万年”,有效地构建了阅读话题,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板块二:展开话题,体会表达方式。

  文章三、四自然段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作者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简介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历程。20世纪以前,人类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条件十分落后,人们只能借助神话和幻想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而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日新月异,其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人大呼意外,作者引用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赞美,并在文章的开篇就惊呼:“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欣喜和自豪。面对这类科学常识性说明文,怎样避免异化为科学常识课?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阅读话题,紧扣语言的理解、品味、运用来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努力凸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主要分以下几步展开阅读:

  1.整体阅读感知

  先让学生自由速读课文,并思考读出了一个怎么样的“上百万年”?也读出了一个怎么样的“一百年”?在阅读过程提醒学生在书旁作批注。

  2.研读“上百万年”——贫穷落后

  在学生交流读后感受的基础上,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农耕社会”一词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画面,进而感受到当时人们只能依赖自然生活,过着十分贫穷落后的生活。然后再引导学生扣句中的“一直”“没有”“只能”等词进行朗读指导,来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同时积累语言范式。

  3.研读“一百年”——舒适方便

  大家知道科普说明文很难教,很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只重视“意”,而忽视“言”。怎样做到“意言兼得”,既让学生感受百年科技的巨大成就,也能凭借文本进行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从如下两个层面展开教学:

  (1)得意:了解“科技成就”

  先从文本所举的“例子”入手,了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在交流时,让学生区别人类的“发现”和“发明”。

  再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人类其他科技成就,引导学生从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思考。在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呈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科技新成就,强烈冲击他们的视、听觉,进而感受到20世纪的科技成就。

  最后引出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4节,体会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办法。

  此环节设计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句,采用读、说、想象、课件辅助等手段,让学生感受着一百年虽短,但科技成就远远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进而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变化之快,并由衷的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

  (2)学言:尝试读写迁移

  首先启发学生链接文本和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舒适方便”的生活;然后借鉴言语形式,迁移运用段式: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生活得也舒适也方便。这时有(可以、能……),我们就能 。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是现代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巧妙的渗透了说明办法,尤其是句式迁移的训练也水到渠成,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积极去关注说明文语言的表达,语言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人。

  4.畅谈、畅想“科学”

  文章第5小节是对上文的总结和概括。“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由于有了上文的铺垫,本节教学先让学生将本自然段读成一个词——“科学”,再让学生围绕“科学”自由畅谈、畅想,从中明白科学的魅力,使学生在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板块四:拓展延伸,引发探究兴趣。

  了解20世纪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逐步形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学文之后设计拓展延伸环节,旨在引发学生的持续探究兴趣。

  首先向学生展示2008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发明成果,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来谈谈自己最想发明啥。在学生畅谈交流的基础上出示科学家阿·费尔斯曼的名言:“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让学生熟读成诵,明白要想有所发明创造,既要有大胆的幻想,也要有求新的热情,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向学生推荐路甬祥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瞬间》,供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20世纪科技的成就。这样层层推进,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说设计特色

  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基于内容的理解,去关注作者说明的表达形式,并有意识地进行言语实践、内化和吸收,使阅读和表达紧密相连,进而实现抓“点”(学习语言的例子)画“圆”(言语本体实践)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使生成,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进行自主建构:

  1.在情境创设中生成建构。这是一篇科技类文章,文中语言比较枯燥乏味,形象性不强。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20世纪以来科技成就的相关画面,使学生内心为之惊讶、震撼,进而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2.在朗读品味中生成建构。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本课设计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如本课词语的理解,20世纪以前农耕社会的生活想象朗读,诗句的品味等,力求在潜心涵咏中破解语言所隐含的信息,获得个性感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凸现语文学科特点。

  3.在言语实践中生成建构。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用举例子的说明办法来谈谈自己生活的舒适和方便,并借鉴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典型句式“……一直……没有……只能……”,来说说20世纪我们的生活现状:“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生活得也舒适也方便。这时有(可以、能……) ,我们就能 。”通过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一次次言语实践中,掌握了不同句式的训练,也切身体验到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生活。

  4.在拓展延伸中生成建构。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知识往往是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重复再现或正在实践的产物,语文反映了现实中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反映出语文知识的根源。因此,我们应注重语文知识的合理拓展与延伸,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巩固好所学的内容。本课教学时,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并在拓展延伸环节展示了2008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发明成果,还推荐了阅读书籍,努力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3

  今天听了陈老师上的四上29《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陈老师在课堂上的那份亲切、那份洒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这堂课的亮点:

  一、 文本整合,切入主题。

  一开始,陈老师引用园地八里的3句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导入,让同学来读一读,再说说本单元写以啥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明白第八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写伟大的科学成就为主的,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单元导语,进而马上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合理整合,既直切主题,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把握主线,以点带面。

  在自读课文、抽读课文的基础上,陈老师问学生“谁能够把课文读成一句话?”,让学生交流。在无痕教育中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抓住“为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条主线,默读课文,划一划相关的句子进行交流。整堂课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三、巧妙处理,拓展知识。

  陈老师在处理词语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两个环节上处理较好。如让学生掌握“发明与发现”二者区别时,先出示20世纪世界上的一些科技成果,让学生说说这些科技成果中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的4篇课文,也让学生说说哪篇是关于发明的课文,哪篇是关于发现的课文。在拓展了语文课外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词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虚拟主机。

  四、亲切称呼,如沐春风。

  我们平时上课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大多数都是连名带姓喊学生。而在陈老师的课堂上,萦绕在耳畔的是那一声声的“小凡”、“冰冰”、“明磊”……就像是春风拂面,使学生感到了老师是可亲的,也是可敬的,也使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感动,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语文老师是这些小孩的幸福!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讲到“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时”,这里闹了个笑话,算成到3000年了,不过陈老师及时纠正过来了。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啥?(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读过课题有啥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啥是呼风唤雨?——指名一生解释。——引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够支配控制大自然,多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再读课题。

  b.是谁呼风唤雨?

  c.为啥能呼风唤雨?——归纳: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啥力量呼风唤雨的?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啥样的?

  f.为啥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相机板书:谁?靠啥?哪个?啥样?为啥?)

  二、全文初探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师板书:(    )世纪,(     )靠(     )呼风唤雨。

  [评:通过这一填空,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便于他们浏览自学课文。]

  2.交流,填空。

  3.(指后两空)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啥特点?(设问)

  4.(指第一空)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啥作用?(生可能说到总起段、中心段)师引导: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啥?(篇末点题)这篇课文呢?(引导为开头点题)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同时也注意了把虚拟主机留给学生,学生并没有学过开头点题,但联系旧知,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总结。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后,便把虚拟主机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由篇末点题悟得开头点题。]

  三、精读文章三、四自然段。

  1.为啥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  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啥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 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那时候还没有啥?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啥也没有,(板书: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么样的日子?(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

  [评:填空的设计,不单为了训练学生说话,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感悟20世纪以前的百万年中,人们的生活是怎样单调寂寞,艰难贫困。

  不足之处:作者写20世纪前的百万年,还是为了反衬20世纪的百年,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强调的还不够。教学中应该在抓住“幻想”这个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啥?(幻想能看到远方的亲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幻想能飞上月亮,看看那轮皎洁的明月;幻想能有一种快于骡马的交通工具……)

  2.过渡: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但是呢,在20世纪,仅仅一百年的时间中,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6.过渡: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过着寂寞无味,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呢,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7.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啥发现?可提示:第一个分句说的都是人们的发……?第二个呢?板书:发现  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发现:原本就有,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还能分别几个例子吗?

  8.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例如: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变。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提示生:也可以说发现、说物质生活)出示:

  有了(     )这一(     ),(                      ),(     )使人们的(     )生活得到了改变。

  [评:以上理解“发明”“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样几个层次:

  a、出示分句引导发现,总结词语。

  b、根据分句理解词语。

  c、举出例子深化理解,此环节中,学生开始的发言并不到位,提到发明,他们只想到了那些探月卫星、数码蛙眼、雷达等等,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此时,教师引导:不单这些,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20世纪的新发明?这一点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于是他们马上说出了如手机、电视、冰箱之类的日用品,这些都属于20世纪的新发明。

  d、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两个分句其实照应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句中提到的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第二自然段同样是文章的总起段,此处教师总结时可以引读句子。]

  9.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

  10.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么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11.文章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啥?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下过大雪,许许多多的树上都落满了积雪,像开满了白色的梨花。比喻人们的发明和发现很多。)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提示喜悦之情,齐读。

  12.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啥说明办法?

  13.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千里眼呢?腾云驾雾呢?

  14.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出示:这是(                      )的一百年

  四、回归课题

  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引读课题。

  [评: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他是满怀着自豪、激动之情写作本文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文章有些片面。其实百万年和百年之间,是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如果没有那百万年的积累,也肯定没有20世纪100年中飞跃。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世纪的战争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年中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20世纪的疾病瘟疫爆发,也超过以往任何世纪。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但也带来了一种虚浮的繁华。教师授课时如果能把这些也传达给学生,就会引发他们更深刻的思考,让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客观、理性。]

  附  板书: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发明  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4

  〔设计理念〕

  一、整合资源优势。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此类科技说明性课文,并把“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有机整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学科界限,强化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二、扎根语文课堂。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自然常识课。

  三、引导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习本文的要求: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习本文的表述办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简介简介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习,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习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啥?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办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啥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进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虚拟主机,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啥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⑴诗句的本意。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啥?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小孩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积极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办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附:作者信息

  执教者: 朱雅芳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邮编:324000  电话:59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啥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

  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    (谁)靠    (啥)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    (啥)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

  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朗读总结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啥?说明啥?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结合我们的身边,再次谈谈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啥?

  五、作业:

  1、小练笔:《畅想未来》

  2、手抄报:《科技时代》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6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小语界同仁:

  大家好!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简介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学生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也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开课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简介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办法的好材料。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的时空。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借助自学提示和汇报时的相机指导,教给办法、明确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自学时的盲目低效,也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语文课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设计了两组语言训练,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内容采用文中的表达方式叙述出来,使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不再是单纯的资料展示,而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加深体验、揣摩表达办法的载体。

  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教材之所以便教利学,教材里的泡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 ‘发明’有啥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也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积极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容量,我把它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把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相信会有好的效果。

  (临场经验不足,学情把握不足,没有更机敏的调控课堂出现的点,例如:  )还年轻,教学之路还会很长,相信通过这次大赛的砺练,今后我会扎实走好每一步,恳请各位评委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努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7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啥?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简介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啥?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啥办法向我们简介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办法写有啥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办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 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父亲母亲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办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

  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办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8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呢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上课的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执教的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积极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进理解。

  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老师也例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呢上课的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

  二、以读促理解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班底相当不错,但是呢老师还是肯花时间让学生一遍也一遍的读,阶段性目标明确。

  【2】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曾经听过陈俊老师的语文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感觉既像一堂科学课也像一堂综合实践课,怎么都闻不到语文味。那时候的陈俊老师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在蓝天上扑腾学飞。一年后再听她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陈俊老师讲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充满激qing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办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一、导入课堂新颖自然。陈俊老师运用了最新时事政治------“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人类现在正处于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扎实严谨的常态课堂——评杨小军《呼风唤雨的世纪》

  本学期,我有幸成为杨小军老师的教学搭档。因为他之前是教高中语文的,在教学上有更多前瞻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让我获益良多。而我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了他一些建议和意见,让他更快适应小学的教学。第一次新进教师展示课,他执教的《巨人的花园》,那样充满奇幻色彩的课堂,小孩们精彩的想象语言和优美的琅琅书声,让人印象深刻。第二次新进教师展示课,他独辟蹊径,把一堂扎实严谨的常态课堂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杨小军老师讲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充满激qing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办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呢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杨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杨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积极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杨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杨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杨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杨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进理解。

  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杨老师也列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呢杨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这就很好地把握了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以读促理解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班底相当不错,但是呢杨老师还是肯花时间让学生一遍也一遍的读,阶段性目标明确。自读课文不再是走形式,反复朗读,充分发挥读的功能,读出层次,读出重点,读出情感,读出办法。开始的自由读课文,让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并表扬能积极查工具书和资料的同学,学法指导明确。接下来的小组读课文,反复吟咏,感悟课文表达的特点。还有指名读自己觉得好的段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学互相评价提高,也通过抓感情朗读,让小孩们掌握朗读的办法。

  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一、导入课堂新颖自然。杨老师运用了我们古代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人类现在正处于一个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自然地揭示了课题。二、整个教学流程清晰,结构紧凑。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的同时,还穿插的词语认读,并找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句找相关的内容来充实对 “呼风唤雨”一词的理解。在讲解课文的3、4自然段的时候,杨老师利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发明成果的图片,让学生更深刻更直观地感受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进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三、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发明”与“发现”的区别,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再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细细品味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方面的特点。 整堂课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文字性”和“创造性”。

  在感叹杨小军老师让人刮目相看的同时,我有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提出来大家商榷: 1、“潜”字的读音(音同前)教师虽然进行了正音,但是呢小孩们仍然出错,这里应该要让他们亲自查字典,这样印象会更深刻。2、在理解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中,杨老师让学生对“农耕社会”的想象与感受上时间花得比较多。是否可以侧重于感受现在“呼风唤雨的社会”和想象推测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的状态。这样既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9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29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发展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的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于意料”等词语。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收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4、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章的说明办法,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理解“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感受课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3、理解文题“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含义。

  学习指导: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感受课文中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拓宽自已的思维虚拟主机,培养创造性思维等多种能力,学习文章的说明办法,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解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是啥呢?我要立即行动,用我知道的办法(借助工具书和课文内容或其它),来试着理解。

  呼风唤雨:                                     

  世纪:                                     

  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啥?

  2、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资料。

  3、自读课文

  ①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3、完成练习:

  ①、看拼音写词语。齐读生字词。

  gǎi  guāng  chéng  kòng   yī  lài   nóng  gēng  huàn  xiàng

  (        ) (            ) (       ) (           ) (            )

  téng  yún  jià  wù  qián  rù    zhé  xué    guī  gēn dào  dǐ

  (               )   (         )  (        )  (              )

  ②、辩字组词。

  换(          )    记(          )    概(          )

  唤(          )    纪(          )    溉(          )

  ③、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奇迹:                          出乎意料:                          

  依赖:                          腾云驾雾:                           

  寄托:                          洞察:                              

  归根到底:                       

  ④、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需要理解的?请写下来。

  二、精讲点拨:

  1、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通顺,并能互相正音。

  2、根据自学反馈情况并结合学习难点进行点拨。

  3、自读课文,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自然段为重点内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完成辅助练习)

  (1)、          是一个                         的世纪。

  (2)、            (谁)靠                 (啥)呼风唤雨。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4)、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个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5)、是                           (啥)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2、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通读课文,按提示填空。

  1、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20世纪的             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                  ,也改变着                             。

  2、本文清楚地简介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                  ,展示了      

  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              和                 。

  二、走进课文

  1、自读第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1)“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Lenovo到了                  (谁)。

  (2)文中              (谁)“呼风唤雨”;靠的是                     。

  (3)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时采用了一个啥样的句式?                    

  (4)读句子,区别“发现”与“发明”。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与发明。

  发现:                                                                  

  发明:                                                                     

  (5)、一显身手:用判断题来检查学生对这两个词掌握的情况。

  a、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项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

  b、天文望远镜的发现,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太空提供了可能。(  )

  c、他在大街上寻了半天,终于发现了自已的小狗(   )

  d、飞机的发明终于实现在人类上天的梦想。(   )

  (6)、搜寻生活虚拟主机。

  ①、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现”:                 

  ②、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明”:                 

  (7)、是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先写下来再与同桌交换一下看法。

  我的看法是:                              

  我们的看法(  )a、完全一样 b、基本一样 c、大部分一样d、不一样

  2、精讲点拔第3段,回忆历史。

  (1)、读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千里眼”“顺风耳”在神话中指啥?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指啥?

  千里眼: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10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1、以“呼风唤雨”引入课题:

  出示“呼风唤雨”问学生Lenovo到啥?(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四个字)

  2、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生字:改、程、赖、耕、驾、幻、潜、核、控、联、哲、归

  其中一些生字以形声字作比较让学生能较快掌握。如“程”对“呈”,“赖”对“籁”,“耕”对“耗”等。并注意生字读音“潜qian”、“哲zhe”.

  生词掌握: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依赖、洞察、原子核、归根到底等。

  3、在学习过生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问题:1、“呼风唤雨”在课文中也是指啥?)

  4、问:现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认为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出示卡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并引导学生说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20世纪是1900—1999年间)

  5、学生朗读1、2段: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以一个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靠啥呼风唤雨?”两个设问句。

  解析难句: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让学生理解它们间的区别,并做出解释再举例。

  问生:20世纪有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呢?那下面老师就带着各位来看看20世纪的辉煌。

  6、阅读第四段。(问:哪些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出示图片:星球、海底)并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进行比较。

  第四段用20世纪的人类和过去的王公贵族做比较,说明科学让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变。

  7、看完了20世纪接着我们回来20世纪前的生活来看看。

  学生自由读第三段。(出示图片:农耕社会等)

  问生:用你们对古代的认识说说当时的生活是怎样?

  欣赏佳句: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问学生对“千里眼”“顺风耳”是怎样认识的?古代的人为啥想像出这几个人物?

  分析它们在20世纪中电话、网络、望远镜等可以实现了古代人们的美好愿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啥要引用这句话,它说明了啥?

  这段中概括20世纪前后巨大变化的句子是这句话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8、学生通过学习后再一次朗读课文1-4段。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我主要是以20世纪前、后作比较,以及一些发明创造的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是现代科学技术让我们过上了比过去王公贵族还幸福的日子。

  本文主要是围绕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自己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上课思路主要是先先引题——学习生字词——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

  首先是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感受。

  再是第四段,让学生感受在这20世纪里发明创造出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比以前王公贵族好,初步让学生感受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段是以设问句的形式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好。

  前面说了20世纪接着就是20世纪前的生活了(第三段),这一段先说20世纪前人类是以神仙来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但是呢谁也没想到20世纪的人类把它实现。

  在上完这篇课文后也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首先是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还调动的不够,以后再上类似文章的时候应该注意,并想一定的办法让每个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有兴趣。其次就是自我感觉语速上过快,并语言不够简洁主要是引导学生的内容过多了,不敢放手。这样的话我应该针对这方面的不足自我反醒。再就是应该充分利用板书,如刚一遍自由读的时候,学生提的问题应一一板书,这样让学生很快能明白也有利于在课堂内解决。在上课时包括平时学生的朗读上也有些欠缺,自己的指导也不够,以后也应该针对性的练习,并时刻让学生注意朗读技巧。最后就是对课文提的问题可能太细了,在上课时应该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展开课文。

  课堂实录:

  师:“大家看到这‘呼风唤雨’四个字可以Lenovo到啥?”

  生:“喊一声风,风就来了,喊声雨,雨也来了。”

  师:“风婆婆”

  生:“大圣”

  师:“是的,这些神话人物的确可以做到?”

  生:“龙王”

  生:“神仙”

  师:“我们所知道能呼风唤雨的东西就是神仙之类的了。”

  师:“那下面老师呢就带着各位到20世纪去瞧瞧,因为有人说它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咱们去应证一下。打开书143页。”

  生:“好。”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对一些生字词认识否。朗读黑板上的生词”

  生:“呼风唤雨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腾云驾雾……………”

  师:“好,读完生词以后咱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难记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以形声字进行比较。

  “程对呈、赖对籁、耕对耗、幻对幼、哲对折”

  师:“注意字的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

  生:“程cheng      呈cheng”

  “赖lai        籁 lai ”

  :师:“折 读zhe,还可以读she 。”

  师:“潜字是多音字,潜入深海中应读qian,第二声。”

  生:学生再一次读

  师:“看完了生字,我们就该来看课文了。好,大家自由读课文,同时巩固生字词,并给课文题问题,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课问,现在请同学们来问老师问题了。”

  生:“为啥要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咱们等会仔细听就可以把这问题解决的。”

  生:“是谁呼风唤雨?”

  生:“洞察是啥意思”

  师:“请哪问同学来帮助他”

  生:“就是观察的一意思”

  生:“啥是因特网?”

  师:就是网络

  师:“好,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等会给它一个一个的解决掉,那现在轮到老师问你们了。”

  师:“现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认为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电”

  师:“嗯,说的非常的对。那老师呢可以告诉你们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

  生:“世纪是?”

  师:“我们现在是21世纪,那20是哪些年?”

  生:“1999到2000”

  师:“那不是只有两年形成一个世纪了吗,一个世纪有100年的。”

  生:“1900到1999。”

  师:“对”

  师:“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些多高科技的东西,能不能呼风唤雨啊?”

  生:“有时候还不能。”

  师:“是的,除了这些还不够呢,但是呢我们这课文第一句就是告诉你能呼风唤雨?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接着我们看到第四段,大家一起读。”

  生:一起读。

  师:“好读完了,大家再来告诉我,除了前面那些家电,还有没有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明出来的东西了。”

  生:“有,太空飞船”

  生:“神州七号”

  师:“七号,还没发射呢,刚发射的是六号哦,但我想应该在不久后就会发射成功的”

  生:“航空母舰”

  师:“很好,刚刚说的这些呢,都是能上天的。”

  师:“那看看老师手上的图,是啥知道吗?”

  生:“在太空上拍下来地球的图片。”

  师:“再看看这张” (月全食图片)

  生:“火星”

  生:“月食”

  师:“对,看来知识很丰富哦”

  师:“那看了上天的,谁还能说说入海的呢?”

  生:“潜水艇”

  生:“氧气瓶”

  师:“嗯,是的,利用这些东西人类就可以下海了,看美丽的海底世界”(出示海底世界图)

  生:“好漂亮,漂亮的鱼,漂亮的珊瑚蕉”

  :师:“是很漂亮,那这些这么漂亮图片也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潜入深海,拍的。”

  师:“是的,那除了这些发明外,我们同学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生:“原子核”、“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因特网”

  师:“嗯,这些都是,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找一些这样的例子。”

  师:“同学们再这段话中找出说明现代人类生活真的很舒服的句子。”

  生:“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王公贵族人,大家知道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

  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啥”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啥?”

  生:“自行车、摩托车、汽车”

  师:“光一个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那他们有空时怎么消遣呢?我们现在也是怎样”

  生:“在家里呆着,女子绣花,织布。我们现在会看电视、上网等等。”

  师:“嗯,我是认为我们生活比他们幸福多了,过去的王公贵族也经不上的,是吗。”

  师:“我们现在来回答预习是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是谁呼风唤雨?”

  生:“是人类”

  师:“靠啥呼风唤雨呢?”

  生:“靠现代科学技术。”

  师:“刚才呢看了这么多的出乎意料的东西,大家一起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这里有两个字“发现”“发明”,谁可以来说说他们有啥区别?”

  生:“发现是指本来没发现的东西被发现了,发明是世界是本来不存在的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出来的。”

  师:“嗯,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好,那谁也可以来举举例子呢。”

  生:“发现化石,发现了古代的东西,发明了电视、电”

  师:“哦,就是古董。是的,这些都是被人类发现的以及发明的。”

  师:“好看完了20世纪,那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前的生活也是怎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段,读完后来告诉我古代生活怎样。”

  生:读第三段

  师:“看完了,那大家来告诉我古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当然也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

  生:“是信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那时没有电灯、电话、汽车等”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11

  一、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谁能告诉我题目中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随机板书——20世纪(1900年——1999年共100年)课文讲了这一百年里的啥事情?随机板书:科学技术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打开书143页。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看大屏幕,读读这几组词语

  三、检查

  1、指名读读准词语的音,理解它们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课文。

  指名3位读第一组词语——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了?

  2、第二组词语

  齐读,看到这些词语你们会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简介农耕社会)知道啥是农耕社会吗?(那时的老百姓白天出来耕地种田,晚上回家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根本没有去想创造发明。所以——(课件)齐读——生结合奶奶爷爷小时侯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

  生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可是自己却也无能为力。怎么办呢?他们只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但是呢20世纪,我们人类却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针对“千里眼  腾云驾雾 顺风耳 ”说现代科技。

  文中哪些地方也写到20世纪先进科学技术的?读课文画出来,然后大声读出来

  生说,师出示句子,指名读(3位)——欣赏图画

  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开心地读)

  你们家里还有哪些高科技产品,谈谈你使用过后的感受。

  生答。(句式:自从有了——,我们————)

  师

  b.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4.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件)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飘落在树枝上,满树的枝头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科技变化很大)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你说多不多呀?——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啥(板书变化大、快、多)

  诗里面既能读出快,也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5.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就让我们合作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再齐读课题,从题目看,现在的“呼风唤雨”还是讲法力无边的意思吗?

  你认为是啥意思?生说,指名说,原来现在是指用高科技支配自然的力量。(课件出示)——齐读

  现在练习写字:观察,需要提醒,生说,师范写,生写。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12

  1、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办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简介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办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啥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啥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么样的奇迹?还会怎么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对于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啥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 qián,不能读成 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篇13

  【近义词】

  改观──改善  依赖──依*  出乎意料──意想不到

  探索──探究  依然──仍然  回顾──回忆

  【呼风唤雨】

  是形容能够支配自然的意思。

  【出乎意料】

  形容事先没有想到的。

  【千里眼】

  本文指像望远镜一样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依赖】

  本文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依*自然生活。

  【顺风耳】

  形容听觉灵敏,能听到很远的声音。

  【腾云驾雾】

  传说中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

  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

  呼风唤雨  改观  依赖  探索  回顾

推荐站内搜索:专升本网上报名歌颂党的演讲稿、全国乙卷理综答案、成人高考报名时间2013、500字周记、八个字暖心感谢老师简短文字、心得体会、成人高考报名费、内蒙古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2014年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7776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