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空气》(精选11篇)大班科学《空气》(精选11篇)大班科学《空气》(精选11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大班科学《空气》(精选11篇)

大班科学《空气》(精选11篇)

大班科学《空气》 篇1

  一、  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办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婴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  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孩子猜一猜,这是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么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简介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简介),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婴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婴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啥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啥进不了,杯子里有啥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婴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办法。

  5、婴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也发现了啥。(请失败的小孩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简介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办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婴儿尝试操作。

  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啥?

  总结:小孩子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

大班科学《空气》 篇2

  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发现空气无处不在。2、感知空气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性。3、体验空气在塑料袋里被挤压爆炸“嘭”一声的乐趣,了解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活动准备】:  塑料袋、凳子、垃圾桶、扇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直接出示塑料袋,绕着所有婴儿从婴儿前面走过套一袋空气。(直接导入,不让导入过程显得繁杂、冗长)二、空气是怎样的?1、 询问老师袋子里装的是啥?(空气)2、请婴儿观察老师手中的空气有何特性?(无色)3、请婴儿上前问一下袋子里装的空气有啥味道?(无味)三空气会流动1、撕破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并挤压,问婴儿你们观察到了啥?请几个婴儿上前用身体来感受袋口空气的流动。并向其他婴儿讲述自己的感受。2、之前我们用我们自身来感受,还可以借助啥来帮助我们知道空气流动起来就是风吗?(引导:比如扇子)适当延伸至如果空气流通速度和量变大会变成风。

  四、在哪里能找到空气1、老师之前在自己的面前装了一袋子的空气,还有哪些地方我们没找?那里也有空气吗?2、分发塑料袋,把婴儿分组,分别安排到教室的不同地方装一袋空气,回到座位上。3、请每组的小孩子说自己是在哪里装的空气。4、教师展示往塑料袋里吹气。原来我们身体里也有空气的呀!空气真是无处不在。5、请小孩子往袋子里吹气,捏紧塑料袋,然后一起“放鞭炮”。然后将破损的垃圾袋放到面前的垃圾桶内。五、空气污染1、请小孩子们用右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左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并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询问婴儿的感受,引导其了解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2、你们知道有哪个东西会污染我们身边的空气吗?(汽车尾气、父亲抽烟的烟雾等)3、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减少空气污染呢?(植树造林、少抽烟、少开私家车等。) 

大班科学《空气》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空气的污染状况及危害性。

  3、培养婴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利旧利废,培养婴儿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活动准备:

  1、透明塑料口袋若干个;

  2、气宝贝手偶、图片;

  3、集废品(空奶瓶、矿泉水瓶、饮料瓶,药盒、香皂盒、牙膏盒、果冻壳,雪糕棒,一次性水杯、蛋糕盘)

  4、废品制作的范例(水壶、花瓶、小人、汽车)

  5、双面胶、彩纸、剪刀、小绳、胶棒。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

  1、今天老师来领你们做个小实验,好吗?

  (1)手拽住塑料口袋的两端,来回晃动,然后快速抓紧口儿,观察口袋怎么样了?

  (2)提问:口袋为啥会鼓起来?口袋里的气体叫啥名字吗?

  (3)婴儿仔细观察空气是啥颜色的,闻一闻空气是啥味道的,用手摸一摸,   是否能摸到空气呢?

  小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

  2、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

  (1)先强调一下这个实验平时不要做,有一点危险,要在老师或大人在的情况下才可以做;然后指导婴儿用双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有一段时间不松开。

  (2)让婴儿松开手后说说刚才捂住鼻子和嘴时的感觉怎样?为啥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结:因为我们没有呼吸到空气,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3)如果没有空气,我们会怎么样呢?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知道要和空气宝贝成为好朋友)

  二、寻找空气宝贝

  婴儿说出都在哪里找到了空气宝贝,知道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宝贝。

  三、听故事,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

  1、听,啥声音?是谁在哭呢?出示图片、空气宝贝手偶,表演故事。

  “我原来有一个美丽的家,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到处都有可爱的 小动物,我们在那里生活的非常幸福。可是不知是啥时候,山那边盖起了厂房,树起了几座大烟囱,冒出了好多好多的黑烟,你们看,黑烟都把我熏黑了,这可怎么生活呀!于是,我就离开了那里;我来到马路上,到处都是汽车,可真热闹呀,我正看的高兴,没想到好多汽车后面向我喷来了呛人的气味,可真熏人。我赶紧离开了那里,来到了人群里,看到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我真是羡慕极了,可为啥有的人要抽烟呢?这烟味可真呛人,呛的我现在还咳嗽呢!唉,你们说我上哪儿去呢?到处都被烟雾和难闻的气味占领着,我没有家可回了,怎么办呀?”空气宝贝捂着脸哭。

  2、小孩子,我们来想想办法帮助空气宝贝好吗?

  四、利旧利废,婴儿动手制作   小孩子,你们知道吗?我们收集的废品、垃圾还可以用来做很多好玩的物品呢。出示范例,婴儿进行小制作,然后把作品放入展示栏里进行展示。

大班科学《空气》 篇4

  一、 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办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婴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 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孩子猜一猜,这是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么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简介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简介),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婴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婴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啥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啥进不了,杯子里有啥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婴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办法。

  5、婴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也发现了啥。(请失败的小孩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简介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办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婴儿尝试操作。

  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啥?

  总结:小孩子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

大班科学《空气》 篇5

  活动目标1、 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环保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没有破的塑料袋人手一个

  2、每小组透明塑料瓶大小各一个,吸水手帕一块

  活动过程1、导入

  师:今天啊,老师为你们来带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我的桌子上现在有啥。

  有半瓶水的大塑料瓶,两块一样的小手帕,和一个小的塑料瓶

  2、 不会湿的小手帕

  教师示范实验:1)将小手帕浸入水中,证明小手帕是吸水,会湿的。

  2)将手帕放入小塑料瓶中,压倒瓶子底部。再将小塑料瓶开口朝下压入水中。

  请婴儿猜测小手帕的结局

  3拿出小塑料瓶,将小手帕取出,请个别婴儿上来亲手触摸看小手帕是否湿掉。

  3、是啥让小手帕不会湿

  师:谁能告诉我,为啥手帕没有湿。是不是啥东西把手帕保护住了呢?

  师:对,就是空气,这是不是告诉我们空气是看不见的。

  4、婴儿体验实验

  婴儿分组实验,体验空气压入水中的感觉,体验空气的存在。

  实验结束后,请婴儿谈谈有啥感觉(压下去要用力,进而感受空气)

  5、空气的味道

  分发干净的不漏塑料袋,请婴儿去教室里抓一袋空气回来。抓到后马上回到座位上,并微微敞开塑料袋,让空气漏一点出来,闻一闻,看空气是否有味道。

  6、我们需要空气,干净的空气

  请婴儿想象没有空气的世界。

  挖掘婴儿对臭臭的空气的经验,请他们讲一讲,在设想以后闻到的一直是这种臭臭的空气会怎样。

  7、保护环境

  既然空气这样重要,没有干净的空气,我们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那小孩子可以做啥呢。

  保护植物,不乱认垃圾,提醒家长们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种植植物,爱护动物。

大班科学《空气》 篇6

  的发现史可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通过学习科学史,进行STS教育。

  2.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探究空气的各种组成成分,或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3.用红磷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时,应先向学生说明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求,事先在导管中加满水,并待充分冷却后再测定水的体积,可能会比较准确。

大班科学《空气》 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简介,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办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简介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办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啥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啥物质?

  ③为啥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也为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啥?你怎样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啥?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大班科学《空气》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办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么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简介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简介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简介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简介,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简介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简介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简介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简介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比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景色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行、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简介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办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啥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办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次?啥时间冒?冒出啥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啥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高大烟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1中。

  表1:烟气观测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烟囱地点

  所属工厂

  排烟时间

  颜色

  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分析和建议

  学生活动2:

  哪儿的尘土多?

  把十块瓷砖(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纸板上贴上透明胶带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别放在十个不同地点,如居室、教室内、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场上、树林里、公路边等。两三天后,用手指分别抹它们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尘土一样多吗?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可以得出啥结论?

大班科学《空气》 篇9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婴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婴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婴儿天生就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啥”和“为啥”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我们跟小孩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小孩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老师给以启发和帮助,使婴儿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在有趣的活动中,揭开身边的科学秘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的乐趣存在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但是呢在此次活动中,我却用错误的教育观念剥夺了小孩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成了这节课最大的弊病,这的确值得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我想婴儿期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婴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他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婴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婴儿掌握科学的办法,更确切的说,婴儿科学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实现婴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婴儿的发展才是教师最该关注的主体,而非灌输尽可能多的科学知识!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教育目标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出层次性。科学活动的目标应根据婴儿教育的目标和婴儿一般发展水平来确定,它是教师开展婴儿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制订计划的依据。而非像此次活动目标一样,空洞、宽泛,确定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分层次。然后根据目标精心选择、设计可供婴儿探索和操作的内容。这里的分层次可以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就同一对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中安排有不同要求的系列性探索与操作活动,使个年龄的婴儿各有所获;二是根据婴儿园小、中、大班三个年龄层次,教师为婴儿提供多中层次的活动材料,以适应不同年龄婴儿的需要,让婴儿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活动;三是同一活动内容在同一个年龄段的多次探索过程中,体现由低到高的层次要求,让婴儿在各方面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

大班科学《空气》 篇10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简介,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也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办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呢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强化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办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办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怎样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办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也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啥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啥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办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

  →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怎样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啥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啥?由此你能得出啥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办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啥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啥?由此你能得出啥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办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大班科学《空气》 篇11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按照课本上对空气认识的顺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个课堂中主要讲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而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主要是从概念上理解再结合身边的例子加于说明,之后有引导学生分别举例说明,可是在后面的习题反馈中发现,学生对于物质分类这一知识中,理解还不够透彻,说到食盐水、硫酸铜溶液等一些溶液学生就有点分不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讲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之外,还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分清纯净物和混合物。本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课后认真总结与反思发现自己的语言、教学组织等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今后要注重查漏补缺,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怎样处理学生熟知的教学内容上值得探讨。让学生参加到课堂里的活动,我觉得有点困难,比如怎样收集一瓶空气样品,许多学生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所以造成了上课比较被动的局面。通过红磷的燃烧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课堂上做实验时,造成了实验现象的偏差,对教学效果造成大的影响。这也是在一节化学课堂上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本节课,通过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我们身边瓶吞鸡蛋实验定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存在定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得出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我们平总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不会提问、不会思考、不会探究,更别说啥创新。然而我们是否反思一下,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有多少提问与思考的火花被教师消灭在萌芽中?有多少探究与创新的欲望没有得到教师的支持而无法延伸?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提出“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啥?”等问题,因这不是教师预设的知识而打消学生的探究意识,我直接给出答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通过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要求,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予以落实,更没有引发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提问。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受到很大启示,在以后教学中我,我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好地抓住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再次发现问题、再次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办法。凡事多问几个为啥,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有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会提问题,而是教师不会引导学生去想问题,去提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探究,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

  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

  【拓展阅读】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强化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办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办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办法。

  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

  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

  2、 目的: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

  生自主实验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内容:讲述空气的发现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进而提出问题:拉瓦锡实验的原理?

  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

  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同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啥现象?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内容:讨论与思考:为啥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分析原因。并自由发言。

  5、 目的: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 目的: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虚拟主机。

  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索对本实验是否有改进办法。对较好的改进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提供其实验设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

  7、 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办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内容: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进而得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推荐站内搜索: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榜样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心情日记网、非主流空间日志、教师考试题、安徽成人高考成绩查询、2013年10月自考成绩查询、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00字六年级、国培心得体会、感人日志大全、

大班科学《空气》(精选11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大班科学《空气》(精选11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496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