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自学生字,利用工具书理解新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你们知道农民伯伯是怎么样种田的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啊?

  (课件演示:禾苗生长过程)

  二、导入

  1、看动画片(课件)

  2、谈感受

  3、板书课题

  三、进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并评议。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这两位农民伯伯是怎么样种田的?(切合点)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指导。

  4、指导读好文中的句子,并评议。

  板书:禾苗枯死    庄稼全完

  5、这两个种田人为啥会做这种蠢事呢?

  6、指名答

  7、课文用了这样两个词归纳了故事的含义

  (贴: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1)读      (2)说含义

  8、(配乐)自选读课文。

  四、揭示寓意、拓展。

  1、你想对他们说些啥?(引出寓意)

  2、归纳寓言的定义。

  3、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五、总结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急于求成    侥幸心理

  都不成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2

  之一

  佚名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啥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怎样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啥?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办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小孩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简介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啥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啥?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怎样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小孩:小孩子,你的父亲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父亲吗?你知道你父亲为啥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啥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3

  作者:辽宁省辽阳市新阳小学  袁丽丽    转贴自:辽宁省辽阳市新阳小学    点击数:158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五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三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读题,知题目,了解作者。

  师;啥是寓言呢?谁来说说?

  生:“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二)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啥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啥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板书:巴望,着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啥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

  c、齐读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这个人太累了)你为啥这样筋疲力尽呀?(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

  c、咱们一起来读读

  (3)第三自然段

  a、你为啥这样读?(喘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看来

  更多教案,论文,课件.试题尽在 桃李园课件网

  这个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b、你能试着读读吗?

  (4)第四自然段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啥?(禾苗都死了)为啥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

  b、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啥?(禾苗要慢慢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

  四、总结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啥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辽宁省辽阳市新阳小学  袁丽丽]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4

  作者:郑巍巍    转贴自:北仑区淮河小学    点击数:283

  让课堂回归原生态——《揠苗助长》教学引出的思考

  课堂,就象一首迷人的歌。

  每当小孩们烂漫的神情随着我的讲解而变化;每当小孩们明亮的目光随着我的手势而闪动;每当小孩们涨红着小脸,思维闪耀、灵性涌动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慰、满足和甜美。这不?小孩们时而高声诵读,时而低头沉思,时而轻声议论。我和小孩们的心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中时而撞击,时而徜徉。课在酣畅而投入地进行……

  一、课堂实录片段:

  (一)预设、生成点:

  师:小孩子,我就是那拔苗人啊,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苗往上拔,为啥禾苗都枯死了呢?你们能告诉我为啥吗?

  生:老伯伯啊,怎么种田的人连这点知识都不知道呢?

  生: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律办事。

  生:老伯伯,庄稼生长靠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您这一拔,它的根不是要断吗?

  生:老爷爷,帮助禾苗生长的想法是不错的,但你用的办法不对。你可以多施肥,勤除草!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小孩子们,你们再变换一下,做做拔苗人吧。面对田里枯死的禾苗,听了人们的教育,你会怎么想?

  生: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怎么能不顾庄稼生长的规律乱干呢?花了时间,用了气力,还是吃力不讨好,我得接受教训啊!

  生:我真是太傻了,庄稼生长得慢慢来,我怎能焦急呢?结果花了力气,做了坏事。真让人笑话。

  生:这样的傻事今后我再也不干了。

  生:看来,种地还要多学习学习,要按规律办事。要不然,是会吃亏的。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不错,看到了自己的错误。(生笑)老伯伯啊,听了人们的劝说,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会怎么做呢?(生笑)

  生:我一定向老农请教。

  生:我会把地翻了,重种庄稼,然后强化管理,使庄稼获得好收成。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小孩子们,我们这里有这样的拔苗人吗?

  生:没有,谁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师:有没有类似的人呢?例如为了把事情快点办完,而用一些傻办法呢?

  生:有,我哥哥平时不注意训练,体育达标考核的那天早上,他很早就起床掷垒球,结果还是没有及格。

  生:我们小区有个阿姨为身材苗条吃减肥药,医生让她一天一片,可她一天四片,结果减出病来,进了医院。

  生:我参加了学校绘画兴趣小组,老师让我们从一些简单的图形画起,练好基本功,我就不耐烦,我心里想的不也是揠苗助长吗?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学了这则寓言,你想告诉人们啥呢?

  生:不管做啥事,都要遵循规律,不能一时求快,好心办坏事。

  生:做啥事想快一点是可以的,但要讲究办法。

  (其他学生发言略)

  (二)无法预约、个性闪亮点:

  生(犹豫地、怯生生地)老师,在老家,我看到田里都是有水的,禾苗都长在水田里。可书中插图那田黄黄的,像是沙地,没有水。

  师(一怔,疑惑地,自言自语地)书中的插图会不会有问题呢?

  师(反应过来,动情地):你这样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真值得大家学习。

  [一石激起千层浪。片刻沉默之后,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

  生:对,没有水,禾苗肯定长不了,会旱死的。

  生:禾苗是几株捏在一起插下去的,不是单株单株插的,再说,旱地怎么插秧啊?

  生:水田里,一株株的禾苗是横成行的,竖成行的,十分整齐,不像图上那样杂乱无章的。

  生:我看到过稻田里劳动的人都是卷起裤腿,挽起袖子的,从没见过穿着布鞋、袜子下田劳动的。

  生:我看图上画的不像禾苗,倒像玉米苗。(生笑)

  师:(被小孩们细致和挑战的勇气所折服):看来,这幅插图还真有修改的必要了。

  生:不,老师,不仅仅是图不对,课文也不对。

  师(有了经验,为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故作吃惊地)课文有啥不对?大家找一找。

  [课堂上也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场面。]

  生:“一棵一棵”用得不对,禾苗应叫“一株一株”。

  生:既然是禾苗,它一定还很小,即使向上拔,也只能高一点儿,高不了一大截。

  生:对,水田里都是烂泥,拔高了还会回陷不少,高不了一大截。

  生:再说,如果是水田,拔一下,禾苗是不会枯死的。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既然图文存在这么多“毛病”,总不能让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下去吧?我们何不动手修改修改呢?并试着给编辑老师提提建议吧!

  生:(乐而激动)老师,我们马上开工吧!

  [看着自己的学生那种忘我自信的样子,欣赏着他们不凡的学习成果,我写意而欣慰地笑了。]

  二、解读、反思

  (一)让语感走向深刻

  能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重要的言语感悟能力。培养这能力是语感训练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从言语中体会深刻内涵,从深刻内涵中赏析语言,不仅可以在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中促进言语感悟力的发展,而且能在发展言语感悟力的过程中推动认识能力的发展。

  一次,老舍先生给齐白石出了一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目,请他老人家依题作画。白石老人只以极简括的笔墨勾出山溪和顺溪水游出的一群小蝌蚪,却没有画青蛙。然而,这却是一副意蕴深远的经典之作,如果欣赏者具有相当的洞察力,那此画在他眼前所展示的形象岂止是“蛙声十里”呢?

  小语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是作者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佳作,不少课文都可比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画。教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引领学生从画中走向画外,从言语的表层走向言语的深层。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言语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以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凭着教材中的一群群“小蝌蚪”,感悟弦外之音,体会言外之意。

  1、在情境对话中领悟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颇有难度。上述案例中,笔者没有机械地讲寓意,没有抽象地说道理,而学生的理解却是极为深刻的。

  “小孩子,我就是那拔苗人啊,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苗往上拔,为啥禾苗都枯死了呢?你们能告诉我为啥吗?”

  情境的创设,真心地请教,使学生走到了田头,来到了老农面前,“老农”的不解和真诚,使学生产生了帮助他解决难题的心理驱动,这种驱动催发了学生劝说的话语:“老伯伯啊,怎么种田的人连这点知识都不知道呢?”“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律办事。”“老伯伯,庄稼生长靠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这样的发言,不是对寓意的最好理解吗?

  “面对田里枯死的禾苗,面对人们的教育,如果你是那拔苗人会怎么想?”“老伯伯啊,听了人们的劝说,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会怎么做呢?”提问角度的变换,促进了学生角色的变更,学生由劝说者一下子变成了被劝说者,真诚的劝说变成了真心的悔悟,深刻的教训也转化为改过的行动。

  “我们这里有这样的拔苗人吗?”“有没有类似的人呢?”“学了这则寓言,你想告诉人们啥呢?”有机的联系,巧妙的启发,也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拓展中具体理解了寓意。“不管做啥事,都要按规律办,不能一时求快,好心办坏事。”这样,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

  可见,情境的引入,角色的扮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语感。

  2、精选训练点。就一篇课文而言,蕴涵深刻的内容可能不少,是否都要引导学生探究呢?答案是否定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阅读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语感深刻性训练仅是语感训练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训练点。上述案例的寓意,是文章的灵魂,笔者抓住了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见,进行语感深刻性训练,须认真研究教材,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训练点。

  3、把握训练度。语感深刻性训练还要注意把握“度”的把握。教材中不少言语的内涵,别说小学生,就是成年人,也难以说尽说透。如果一味追求深透,只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只能以灌输作罢。上述案例中,教者注重了分寸的把握:〈揠苗助长〉寓意的感悟,以能悟出道理为限,没有在语言概括的精确性上多作文章……可见,在度的把握上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以学生的能力所及为限。深挖“微言大义”将走向语感训练的反面。

  言语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言语的凭借。对言语的深刻感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有了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才有对言语的深刻感悟。不可想象,一个不能透视生活现象的人,能够领悟言语的含义。同样,也不可想象,一个对语言文字难以深切感悟的人,能够对生活有啥深切的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言语感悟力,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语感的深刻性训练,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让课堂走向个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材往往被视为“圣经”,不要说是学生,就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它也显得神圣不容怀疑,不可“侵犯”;我们的教师则往往被视为“圣人”、标准答案,其“神威”不容质疑,不可冒犯;我们的教学往往习惯于主客分立,教师给予,学生受之。学生稍有“旁逸斜出”就被无情“修剪”,稍有“异念出头”,就有为众矢之的,被看作“怪异”。在这样的教育气氛下,学生的积极性缺乏了,独立性泯灭了,创造性被扼杀了。

  啥是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当是充满人性与智慧,是一种开放民主、互动对话的课堂,是一种依学定教、相机生成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激情与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就像一条绚丽多彩充满神奇与变幻的七彩路,随时都有惊喜与收获;教学,也像一条充满激流与险滩的小河,随时都有旋涡和暗礁。

  教学《揠苗助长》一课,备课时,笔者并没有注意教材存在不足,教案中更没有丝毫有关教材不足的讨论与修正。教学流程完全是相机生成的,教学的资源完全是相机开发的,教学的价值完全是意外获得的。这节课,根据学情的变化,笔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创设和谐气氛,激励展示个性,学生在充满挑战、充满愉悦的情境中不断获得成功,收获喜悦。

  (三)让细节展示生态

  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鲜活的课堂教学生态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于细节处见精神”,关注细节,尊重细节,剖析细节,也就成了我们研究生态课堂的一个全心视角的独特虚拟主机。

  本堂课中就有着如此生动逼真的细节,这堂课中师生交流对话的状态就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笔者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课中怎样顺学而导,由此激发了小孩的多元感悟;平等对话怎样由谨慎到放松;在出现“另类”的声音时,教师的机智应对,也怎样寓教于激发鼓励之中;而那种田人家的小孩则怎样将所有小孩的思维扇动起来……你也许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体悟这些细节中所蕴涵的和谐与平衡,感受到生态课堂的那一份天然、精彩和美丽。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蕴涵着生态课堂的大量信息,都是学生、教师生命发展的节点。细节展示生态,我们可以听到开化的声音;细节构成人生,我们可以观赏缤纷的色彩。细梳这一缕缕的细节,我们才充分感受到了生态课堂的和谐与美丽。

  我体会到,这是一堂语言与精神共舞的课!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激情的课!这是一堂小孩个性闪亮的课!这是一堂回归生态的课!这是一堂教师难以忘怀的课!

  我相信,这也是一节小孩们难以忘怀的课!

  作者:郑巍巍

  来源:北仑区淮河小学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5

  作者:温州实验小学  张坚鸥    转贴自:温州实验小学    点击数:107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揠苗助长》听后有感

  温州实验小学  张坚鸥

  《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但这寓意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小孩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面对这样一篇文章,章老师大刀阔斧,摒弃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一、情境创设,贯穿全课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引领学生真正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内蕴,让学生学得有情趣些。本堂课,章老师尽量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点创设情境,让情境创设贯穿全课。

  如课伊始,就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揠苗真的能助长吗?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当学到“老农是怎么拔苗”时,课件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此时让学生把自己当成禾苗进行想象说话,在角色转换的虚拟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和小禾苗的情感合二为一。说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真实的理解:

  生1:别拔呀,别拔呀!我的根都快被你拔起来了!

  生2:别拔了,别拔了!我都快要死了呀!

  ……

  抓住教材这个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话,就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了“拔苗”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积累了语言,也为寓意的揭示埋下了伏笔。

  另外课尾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把老师当成老农,“此时,你想对我说点啥?”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尽情倾吐,寓言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课堂上不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把教学自然地推向了高潮。如:

  生:老农,你也太心急了吧?禾苗是会自己长高的呀!

  生:老爷子,快别拔了呀!

  ……

  学生这些真实、生动的发言,点亮了课堂。我们看到如此用情境串起整堂课的教学,使感情朗读和语言训练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理解人物,理解寓意,有“一举三得”之效。

  二、巧妙点拨,富有智慧

  整堂课上,老师巧妙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使教学过程展开得比较充分,掀起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个小高潮。

  镜头1:刚开始课题导入是采用“猜成语导入”的办法,“三长两短”学生将它猜成“三心二意”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上面是三横比较长,下面是两横比较短,然后发现然后再纠正,这就是思维展开的过程,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镜头2:学习过程展开得比较好的是那个“好像”,问了好几次“到底有没有长高”,小孩们都说是没有长高的,这很正常的。当时老师很自然地暗示了一下,请同学们把“好像”读得突出点。或是故意读成“一天两天禾苗没有长高”,学生们便发现这样一写,就指禾苗没有长高了。学生这样就会领悟到用上“好像”其实是指禾苗有长高,只是长得不明显。这里的设计与点拨,显示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文章的“训练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体现了“语文课要追求简单的深刻”这一思想。

  镜头3:

  当初读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啥事?一学生说得很简单“课文讲了一个人在拔苗”;另一学生讲“课文讲有一个人他影响了禾苗的生长”。学生的发言真实有趣,但显然没有概括到点子上。这说明了啥?说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学生来说,是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的。怎么说才能既简单也完整呢?本堂课中,章老师就是进行了巧妙的点拨“古时候有个人,他急着想要怎样?就把禾苗怎样?结果怎样?”如此一扶,学生的回答便水到渠成。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从不太懂到比较懂,懂得不大多到懂得挺多”,从“不大会”到“会”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展开比较充分,符合我们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做法。

  三、字词理解,特色有效

  从这节课的执教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的字词教学非常有特色,有的做动作有的作比较有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如在初读时理解“一大截”,老师是指名一学生与自己比高矮。通过做动作,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明了“一大截”的现实含义。学习“喘”字时,先是让学生给它找找朋友。然后做做“喘气”的动作,说说“这气从哪儿来?”进而理解“口字旁”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积累带“喘”字的成语——气喘吁吁。如此设计,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

  另外,本堂课教学中有个词处理得特别好,那就是“筋疲力尽”。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句子,“这个人从早上一直拔到晚上,拔得“筋疲力尽!”然后老师只是说“这个人拔啊拔,拔得怎样?”学生说得多好啊——“拔得气喘吁吁,拔得腰酸背痛,拔得上气不接下气,拔得疲惫不堪,拔得大汗淋漓等等”,然后章老师一收“是呀,就是拔得这个样子,这就叫做“拔得筋疲力尽”。我认为这个解释是很高明的,我们语文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悟来诠释“重点词”的意思,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书声琅琅,点亮课堂

  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也多样,读后老师都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积极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渐渐明晰了本寓言的寓意。其中学生读得特别出彩的是“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学生们边大声地喘着气,边学着老农的样子说话。真的是把课文读活了,真正地是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住了人物的身份特点。学生的琅琅书声,点亮了我们的课堂!

  都说“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真实的扎实的有争议的课。”章老师今天的课,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讨论一:初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在第一节教学中理解“从哪儿看出老农很想很想禾苗快快长高”时,老师的教学有点混乱。环节回复往返,有些不清晰。对“焦急”的“焦”字理解时,学生出现了岐义,认为“焦”字下面四点表示一个人的汗水时,老师应有正确的引导。因为“焦”字在汉语言文学的本义中那四点应该是指“火”,如同“火烧眉毛”一样紧急。我们老师应该给予指向性的理解和引导。

  讨论二:想象说话理解寓意时,为啥不口语交际起来?

  当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老农,让学生对我这个“拔苗人”说点啥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已经在寓意的边缘了。如果老师能和学生口语交际起来,寓意的揭示就更顺理成章,豁然开朗了。当学生说到“老农,你也太急了吧,禾苗是会自己长高”时,老师完全可以接过来说“是呀,你看,我可真糊涂呀,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如此一来,课堂上就会鲜活生动起来了。还有当学生说到“老爷子啊,快别拔了吧!”老师完全可以故作懵懂说:“为啥呀?”让学生再次说明寓意,加深印象的。

  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课堂是个大变数,说来容易做来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章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案例,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6

  《揠苗助长》是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农夫为了能够让禾苗快些长高,而将之一棵一棵往高处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并能从中明白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第一则《刻舟求剑》的教学时重点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办法,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读自悟,掌握学习的办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课教学基本上能够达到我预期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听完课后,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课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真正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确实落实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上做得到位,也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首先,在初读课文的设计上,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知,并能利用观看动画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时,带着一定难度的问题深入学习,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自渎自悟,在小组里合作探究,真正落实单元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敢于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将自主学习的虚拟主机还给学生。但不足还是存在的,如果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关注全体学生,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将更锦上添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优点,祢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成长。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7

  作者:彰武县实验小学   黄茹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15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二

  彰武县实验小学    黄茹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破坏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的《揠苗助长》。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能力等。

  2、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读悟寓意,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啥叫寓言吗?这是寓言的具体解释,你能读读吗?(学生读屏幕上文字)。你读过、听过寓言吗?(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寓言的名字)大家看这几幅图: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掩耳盗铃、自相矛盾,这些都是寓言,有趣吗?27课就为大家讲述了两则寓言(板书课题:27、寓言两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大家先闭眼睛听一听。(课件播放范读全文)

  二、初读感知

  读读认认

  1、提出自读要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不同办法学会,与同桌指认交流。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

  3、交流识字办法,扩词。

  读读写写

  1、课件出示:焦          费

  望          算

  学生认读,组词。

  2、指导“费、算”笔顺,学生书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汇报书写应注意之处。

  4、学生会仿写、练写。

  再次读课文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学生检查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自读、思考:这则寓言讲述了怎么样一个故事?

  三、细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文。

  b、抓住重点词句汇报读懂的内容,随机板书相关内容。

  c、演一演。

  d、体会句子的含义。

  e、感情朗读。

  2、第三自然段:

  a、出示插图,引导观察,图中的人正在做啥?

  b、课件出示二、三自然段。学生自读,体会。

  c、抓住重点词句汇报读懂的内容。随机板书相关内容。

  d、演一演。

  3、第四自然段: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b、汇报故事的最后结果。

  c、感情朗读。

  d、组织讨论:为啥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随机板书相关内容。

  e、启发谈话:你想对那个人说点啥?

  f、启发总结:你从中懂得了啥道理?

  四、拓展学习

  1、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2、用“揠苗助长”说句子。

  3、讲故事给家长听。

  4、收集寓言故事。

  五、课堂总结

  寓言故事是有趣的,但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发人深思的,它时时告诫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我相信大家以后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8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7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2复述故事给父亲母亲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请听课文欣赏(放课件)同学们认真听 认真看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二)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样 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啥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啥这样着急 请看课件2——4(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 再读读看.(板书:巴望,着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

  (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 这个人为啥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 太着急了,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 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

  c,齐读这一段

  (2)第二自然段:课件5—7

  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 (这个人太累了)你为啥这样筋疲力尽呀 (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呢 (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

  c,咱们一起来读读

  (3)第三自然段课件8——9

  a,你为啥这样读 (喘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 看来这个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 (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b,你能试着读读吗

  (4)第四自然段课件10——11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啥 (禾苗都死了)为啥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他把秧苗拔高了,秧苗没有水和养料都死了.如果你是禾苗想说啥 )

  b,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啥 (禾苗要慢慢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 (小组讨论)

  四,总结寓意课件12.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啥道理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五 拓展

  1 演一演

  2 说一 说

  板书设计:

  农夫 急 拔禾苗 枯死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揠 苗 助 长 》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法

  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办法引领,个性阅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领学生学习寓言的办法,即讲故事、知道理、谈收获三环节来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深刻寓意。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在对情节的感悟中,创设语言情境,读出理解,读出个性。

  四、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来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也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三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重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化。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扶——放”结合。

  六、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办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想象……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七、说流程

  (一)、质疑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孩子们,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出示课题:揠苗助长)齐读课题,指导揠的读音“yà”。

  2、师:揠苗助长也叫啥?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呢?梳理问题:为啥要揠苗?怎么样揠苗?揠苗结果这样?学了课文,这些问题我们就能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

  1、请小孩子们赶紧翻开书122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生字多读几遍。

  b、想想这个农夫为啥要揠苗呢?

  2、交流:

  a、检查词语的认读。

  b、小孩子们,这位农夫为啥要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呢?(生:他很急板书:急) 你从哪里知道他很急呢?

  (三)、再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急”的句子或词语,师巡视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1)、读出急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他急在哪里?(巴望、天天)

  师:“巴望”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

  师:这位农夫眼巴巴的看着田里的禾苗,会这说些啥呢?(指名说)

  出示句式:农夫眼巴巴的看着田里的禾苗说:                   

  师:是呀,他不是一天这么说,而是“天天”。可见农夫的心里真是急呀!让我们也着急的读一读(齐读)

  评: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师:还从哪也看出他很焦急?

  b、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引:其实还有一句话,农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学生说的出,师评:你都走到农夫的心里去了,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长高了)你怎么知道?好像:其实是长高了,只是……(长得很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通过句子比较: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可见作者用词非常精炼。

  c、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他急在哪里?(焦急地、转来转去)

  出示:“焦”这个字,让学生观察,提醒大家写的时候注意哪些,然后书空,最后在书上写两个。看下面的四点就是”火”演变成四点

  师:这把火在哪儿烧呢?

  生:在这个农夫的心里。

  师:对呀,他急呀,心里火急火燎的。还像啥?

  师: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Lenovo呢。

  师:自由读这一句,想你眼前出现农夫怎样?仿佛听见他在说啥?(指名说)

  师:谁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焦急地、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这才叫焦急呀!可自言自语能这么读吗?理解:自言自语),谁能来模仿他的样子也来读读这句话。瞧农夫着急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师:农夫的心理呀特别的着急,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2)、读出累

  师:是啊,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啊,于是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办法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农夫想的啥办法,用自己的话说说。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就是课题中的“揠苗”。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农夫是怎样拔苗的?他遇到了哪些困难?理解“筋疲力尽”。大家还能说几个与“筋疲力尽”意思差不多的词吗?推荐词语,齐读。

  师:他太累了,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谁能把他说的话读读。

  理解“没白费”。说说农夫说这话的心情是怎样的?补充词语读句子。

  师:瞧这农夫也累也得意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你看农夫得意洋洋的样子,结果真的没白费吗?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农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为啥禾苗都枯死了呢?

  (四)、说出寓意

  1、揭示故事结果

  生自由回答(因为把它拔死了)

  说话训练: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农夫的小孩,你们准备怎样告诉你的父亲这个原因呢?(生自由说)

  师:是呀,植物生长有它的自然规律,要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其实不仅是种禾苗,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同学们,其实寓言故事,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而且还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啥道理呢?

  我提议大家课后多读读寓言故事,特别是看看它蕴含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焦急      办法       枯死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0

  重形象 重寓意——以《揠苗助长》为例谈寓言教学的策略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重形象   重寓意 ——以《揠苗助长》为例谈寓言教学的策略                                

  丹阳市前艾中心校   马良生

  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一种文体。寓言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朴素。寓言有其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拟人手法,借助故事来说明道理。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性格和思想,通过一个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二是夸张和讽刺手法。寓言往往把一般的人和事夸张到非常的程度,以烘托鲜明的人物个性,进而深刻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具有讽刺意味。如《揠苗助长》,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居然“天天到田边去看”;终于想出的办法竟然是“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后黑”。这样极力夸张农夫的可笑,讽刺了农夫的愚昧。针对以上寓言的鲜明、独特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一、紧扣语言,悟鲜明形象。寓言教学也和写人记事类文章一样,以读为本,善于抓住关键语言,具体深入感悟语言中的形象。一是要有主线,围绕“文眼”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教学《揠苗助长》,可以以题目为“文眼”,紧扣“揠”字,引导学生读、思、议:农夫为啥要“揠苗”?他是怎么样“揠苗”的?他“揠苗”的结果呢?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以“揠苗”为线,形成三个块面来理解寓言。二是悟形象,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形象。《揠苗助长》可以抓“巴望”,形象体会农夫内心的焦急;抓“一棵一棵”,具体体会农夫的“认真”。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深入揣摩,农夫荒唐可笑的内心和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在抓词扣句感悟的过程中,应该将语言的训练有机地融入进去。如“巴望”与“希望”的比较、造句;“焦急”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将焦急是的语言和动作、神情展现出来;“一棵一棵”可以让学生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他“拔”的动作、表情、语言。这样,既感悟了人物形象,也训练了学生语言,凸现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二、结合生活,悟深刻道理。

  寓言的目的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所讽刺的对象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因此,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我们老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见寓意板书出来,学生抄、背、默了事。其实寓意的揭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充分感受寓言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讽刺了哪些人和事,社会总有哪些人和是也同样可笑,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交流后,老师才把寓意归纳板书出来。如《揠苗助长》,在紧扣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⑴农夫傻在哪儿?使学生明白农夫傻在内心想法上,更傻在拔的行为上。这是学生容易理解认识到的表层,难的是认识农夫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寓意上。⑵那你来帮帮他,农夫该怎么做呢?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成语”:施肥助长、除草助长等后。再追问:为啥你这样做就好,农夫“拔”就死呢?扣“枯死”一词理解,使得学生明白了禾苗有自己生长的规律。到这,就引导学生寓言本身的寓意了,但还局限在故事本身,没有真真达到寓言讽刺现实社会生活的目的。⑶寓言中的农夫可笑,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也这样可笑的人和事?在老师的启发下,适当说一些社会上的现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丹阳市前艾中心校 

  马良生一、成语分类,导入教学。出示8个成语(中有4个寓言故事的成语),读后让学生把成语分成2类。二、初读故事,理解题目。1、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板书)。2、初读:题目中的四个字各是啥意思呢?请同学们读故事,从课文中找到准确的答案。3、指读:了解读通情况,学生评价。4、解题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1、就题提问:看到题目,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呢?2、理解为啥指读,说说农夫为啥要揠苗。扣“巴望”感悟:这里用希望行不行?——表演:农夫每天到田边会有怎么样的动作、表情、语言呢?——感情朗读3、感悟怎么做引读: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啥?(体会得意)——感情朗读4、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行,他回到家里,……(第3自然段)他的儿子很纳闷……四、结合生活,理解寓意。1、扣“枯死”:书上说是“枯死”了,“枯死”是啥意思?(可以当堂查字典)“枯死”的罪恶魁首是谁?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拔,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3、那你来帮帮他,农夫该怎么做呢?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成语”:施肥助长、除草助长等。你们的这些办法为啥就好呢?(符合禾苗生长的需要和规律)4、寓言中的农夫可笑,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也这样可笑的人和事?(在老师的启发下,适当说一些社会上的现象。)五、作业1、讲故事2、读故事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1

  让思辩的花蕾绽放——《揠苗助长》教学实录及反思

  三亚市第一小学  孙爱钦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24课

  一、谈话

  师:小孩子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狐狸和乌鸦

  生:狮子和蚊子

  生:狐狸和葡萄

  ……

  师:寓言都很简短有趣,也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师: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啥意思?

  生:苗是禾苗,助是帮助,长就是长大啦。

  师:对。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啥好办法呢?

  生:我要给它浇浇水,施施肥。

  生:我还要给它拔拔草呢。

  生:我想我只要把禾苗稍微拔起一点点就行了。(众笑)

  师:古时候的宋国有一个农夫,他为了让禾苗长大,用的办法和我们刘青松小孩子想的办法是一样的,拔苗。拔苗也叫———

  生:揠苗。

  师:揠苗助长也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师:谁来读?你觉得哪儿特别有意思?读给大家听。

  (学生分别选择了文中的自然段阅读。其中樊知阳小孩子把“纳闷”的“纳”读成“耐”,让小孩子一起帮助他读了第三遍后读正确。)

  三、究因

  师: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啥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么样的心情?(一生朗读。)

  生:他种了禾苗后十分焦急。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

  生: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禾苗呢。

  生:还有“巴望”也看出他很急。

  生:他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

  师:是“总觉得”禾苗一点没有长。

  生:还有“十分焦急”中也看出来的。

  师:小孩子们真会读书。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啥样儿?

  生:我好像看到他在田边转来转去呢。

  生:我也好像看到他弯下腰在一棵禾苗前面眼巴巴的看着。

  师: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也好像看到了啥,听到了啥?

  生:读到“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我好像看到他天蒙蒙亮就去看禾苗。

  师:今天去了明天去吗?明天去了后天还去吗?大后天呢?

  生:去的,都去的。

  师:你们听到他和禾苗说了啥了吗?

  生:他说:禾苗呀禾苗,你怎么长这么慢呀,我都快急死啦。(众笑)

  生:我听到他在大声说:禾苗呀禾苗,你再不长,我可要采取措施啦。(众笑)

  师:农夫的样子都被我们看到了,他对禾苗说的话也被我们听到了!下面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点像啥?

  生:(恍然大悟)像流下来的汗。

  师:像谁干啥去流下的汗?

  生:像农夫着急的去看,跑得很快流下的汗。

  师:真像,还像啥?

  生:还像火。

  师:这把火在哪儿烧呢?

  生:在这个农夫的心里。

  师:对呀,他急得呀,心里火急火燎的。还像啥?

  生:还像小禾苗,上半部分好像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

  师:嗯,还像啥呢?

  生:还像农夫去看禾苗,他跑得飞快,两只脚都变成四只脚啦。(众笑)

  师: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Lenovo呢。在书上描红写一个“焦”字。注意写好这四点。

  师: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看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谁来读?(一生朗读。)

  师:“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这一句读得还不够。禾苗是真的一点也没有长高吗?

  生:不是的,禾苗在长,但是呢天天去看,是看不见它在长的。

  师:为啥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再读读。(该学生再读。)

  师:这一回好多了。你脸上的表情就告诉了我。咱们一起读。(老师提示):如果你觉得就是这个人,做做动作也可以。  

  师:说一个人“急”还有好多成语呢。老师向大家简介几个(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一起读一读。

  四、感悟

  师:农夫是这么的操之过急,觉得禾苗是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

  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啥?

  生:拔苗!

  师: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啥看法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生:他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我觉得他很傻的,禾苗应该在土里自己长大的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你想让禾苗长大,只有认真去种呀,例如给它施施肥啦,浇浇水啦。把苗拔起来,禾苗不是吸收不到营养了吗?

  师:刘青松,一上课你说也想把禾苗稍微拔一点点的,现在听了大家的话,有啥想法没有?

  刘青松:我不想拔啦,拔苗要把苗拔死的。

  师:已经明白啦。可农夫不明白呀,他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所以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提示:怎么拔得?),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师:想一想,他累成啥样了?

  生:他累得骨头都散了架了。

  生:他累得腰都酸了。(师:那叫腰酸背疼)

  生:累得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师:那叫有气无力)

  师:再来看这个“疲”字,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了?(老师范写“疲”字。用彩笔标出“病字头”)

  生:哦,对的,他累得好像病了一场,一点力气也没有啦。

  师: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啥呢?

  生:我会说——

  师:你就直接说吧。(众笑)

  生:哎呀,疼死我啦,赶快把我放到土里去吧。(众笑)

  师:这棵小禾苗在伤心的哭呢!

  生:农夫呀农夫,你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我们拔起来,你会后悔的呀(众笑)再过一年我们就可以丰收啦。(众笑)

  师:不用一年的,只要几个月禾苗就会长大,就会有收获啦。可是农夫急得一天都等不及啦。

  生:你把我们拔起来,还想不想丰收啦?(众笑)

  师:这颗小禾苗在气愤地说。

  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满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兴致勃勃地说──,

  师:(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生:他一想到禾苗长高了,就特别高兴。

  生:他以为禾苗长大了,力气也来了。

  师:那好,让我们把他兴致勃勃说的话读出来,他说话时一定还在用手比划着。大家可以做做手势,再兴致勃勃地说——

  五、明理

  师: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啥呢?

  生:真的吗?一天功夫就会长高一大截吗?

  师: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父亲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啥呢?听了儿子的话后,也会怎么说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父亲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反馈表演:指名两生表演。)

  师引导:“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儿子”:父亲,父亲,禾苗全都枯死啦。

  “农夫”:不会吧,昨天还长高一大截呢。

  “儿子”:真的呀,不信,我带你看看去。看,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农夫”:哎呀,真的死啦?怎么会死的呀?

  “儿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农夫”:那赶快在禾苗的叶子上浇点水,让它活过来呀。

  “儿子”:那可不行呀。

  “农夫”:怎么不行?浇点水它就不会枯啦。

  (师见“儿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诉父亲,禾苗是*啥吸收水分禾营养的。)

  “儿子”:父亲,我告诉你,禾苗是*根吸收水分禾营养的,现在根都死啦,再浇也没有用啦。

  “农夫”:那怎么办呢?

  “儿子”:下回再种就不能拔苗啦。

  师: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

  “农夫”:哎呀,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呀(众笑)拔苗是不能让禾苗长大的呀。以后种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训啦。

  (学生鼓掌)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

  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也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也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小孩子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生:第二年,农夫也种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训,不去拔苗。他想,儿子不是说过不能急吗,就让他慢慢长大吧。于是农夫不去管不去问,田里长了许多杂草,禾苗的叶子上都是虫子啦。最后,禾苗也死啦。

  师:真棒,你的故事告诉我们啥呢?

  生: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师:明白了,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呢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六、拓展

  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师:你读懂了哪些呢?

  生:我读懂了“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生:我读懂了茫茫然归,就是很疲劳地回家了。

  师:小孩子的收获真大,不仅读了课文,还读了古文呢。下面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矣”。)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也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教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倡我们要给学生终身收益的东西。啥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呢?我以为,文化的品质与素养应该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寓言文化就是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经典,它能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表现世界。《揠苗助长》便是其中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要“把小孩教聪明了”。这里的聪明,我认为便是智慧的悟性。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启迪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灵感,在塑造优秀品质,陶冶优雅性情,培养宽广胸襟的过程中,让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让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

  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儿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潜在欲望和能力,只是这种欲望和能力,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支撑。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也发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总觉得”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想像“焦”字的四点像啥?或者角色互换,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课堂教学的实效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就是小小哲学家,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农夫错误的原因,并从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学生只有在活动和情境中,与教材对话,与角色对话,才能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在这些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中,获得大脑两个半球的交替兴奋,进而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教学中补充成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阅读孟子写的原文,明白多国家、多民族寓言的丰富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这一充满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2

  《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中那个忙着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并累得筋疲力尽的农夫显得很可笑。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禾苗的生长是有其发展规律的,不遵循其生长规律,任意拔高结果当然适得其反。 

  我们在嘲笑愚蠢的农夫的时候,却常常自己也不自觉地做着农夫一样的傻事儿。只是我们的劳动对象不是禾苗而是学生而已。正如农夫一心巴望自己家的禾苗长得高一点儿一样,我们做教师的总是希望小孩们能好点儿,再好点儿。对好的总希望更好,不好的希望好,期望总是没个尽头。我们虽不至于把小孩往高里拔,但却常常加班加点,希望每个小孩都能达标;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小孩,我们不能容许小孩犯错,我们总是要板起面孔训斥小孩,用许许多多的不许禁锢了小孩自由的天性。为了现实的功利性,我们不自觉地也在扮演着农夫的角色,愚蠢地重复着揠苗助长的行为。啥时候我们才能冷静地遵循小孩自身成长的规律,热切地关注着,耐心地期待着小孩的成长呢?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3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齐利娟

  课题

  11、揠苗助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审核人

  导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读懂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3、懂得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寓意。 2、明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 知识连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啥故事? 再读课文

  合作交流

  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     2、那个人为啥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     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也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5、议一议:禾苗为啥都枯死了?

  6、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啥道理?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啥?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yù  yán      pàn  wàng     jiāo  jí      jīng  pí lì  jié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枯(     )    披(     )    揭(     )    盼(     )

  苦(     )    疲(     )    竭(     )    胖(     )

  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表明农夫:                 

  ②“累坏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

  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啥?

  我的收获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4

  师:同学们还有啥问题吗?

  生:有,我很好奇,以前真有这么个笨农夫吗?    

  师:你们认为呢?    

  生1:我认为没有。你们看,图上那个农那么老了,难道他以前没种过禾苗吗?怎么会到这把年纪才来做这种蠢事!我想,这则寓言只是作者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而捏造出来的。    

  生2: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以前科学不发达,农夫没多少种田的知识,他不懂得损伤禾苗的根就不能存活的道理也是有可能的。

  生3:对,可能他以前没这么做过,而这次想要快点收成,就尝试了这种办法。

  生4:我也认为是有的,因为老师经常说,写作文要从生活中选材,这篇文章这么有趣,一定是真的。    

  生5:我反对,谁说有趣的文章就一定是真实的。很多好文章都是作者想象创作的,这则寓言一定也是。    

  师(微笑):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很好,至于这则寓言,由于它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很难印证它是真是假。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想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么,是个啥道理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

  【评析】    

  课改下,“交往,互动,发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虚拟主机,使得他们的创新,独特的见解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上例,学生在分析“农夫”笨的交往互动中,开发了自己的思维,无形中引出自己潜在的“智”,达到了促进发展,张扬个性的目的。因而,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片发展个性的天空,对于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不能以搪塞的语言敷衍他们,否则便会扼杀了他们思维的火花,而应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再联系课文重点,用巧妙的语言将他们引回“正道”!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怎样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读课文。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啥事?

  3.交流。

  4、解题。

  ⑴你能说说“揠”是啥意思?“助”是啥意思?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揠苗助长”是啥意思?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字词过关。(出示卡片,课件,小老师带读。)给“望”字组词,说句子。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 指名四人读课文,思考:种田人为啥要拔禾苗?结果怎么样?

  (同时板书:原因     结果)

  2、指名回答,板书:巴望    枯死

  3、师:种田人为啥这么急着要禾苗快快长呢?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时心里会想些啥?(美好的愿望——快快收获,焦急的心情)

  4、 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

  5、 比较句子。“好象”“焦急”

  男女生分别读,说说两句的不同,猜猜种田人在想啥?会说些啥?

  6、 小结:急于求成(板书)

  7、 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 师:他想出啥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想出这个办法容易吗?(终于——不易,时间长)

  2、 课文中写他是怎么样拔的?(一棵一棵    结合看插图       一直——不感休息) 

  3、 “累吗?”(除了“筋疲力尽”还可以怎么形容?——有气无力,腰酸背疼,汗流浃背) 

  4、 这么累,他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5、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很高兴?(力气总算没白费——长高了一大截)

  6、 你能读读第三段吗?(指名读)

  7、 齐读二、三两段。

  (三)学习第四段 

  1、 师:第二天儿子看后会怎么说的?种田人会怎么说?(让学生说说根与土壤的关系?)

  2、 你认为要让禾苗快长他应该怎么做?

  3、 师生演一演:师当种田人,生当儿子(出示课件)

  4、 小结:违反规律       做了错事(板书)——这就是寓意。

  五、作业。

  六、写字教学。(费   望    算)  

  附板书: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错                     

  急于求成        违反规律           事与愿违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6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学习第24课,抬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看认真,写在心里。(教师板书寓言两则)要特别看清寓的最后三笔的写法,竖、提、点(用红笔标示)。由这个字我们想到和它写法相同的是啥字?

  生:遭遇的遇。

  师:请同学们在语文纸上把这字写正确。

  生写字。

  师: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则相当于(学生说篇)。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教师板书揠苗助长)

  生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 “揠苗助长”故事中的主人公吗?你知道故事的大致内容吗?

  生:故事中的人物是宋国的农夫。

  生:故事说一个农夫想禾苗长快些,就到田里去拔,结果禾苗全枯死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预习了课文。

  师:预习课文是个好习惯,你真不错。大家从不同的途径了解了这个寓言故事,那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打开课文,小声朗读,要读通读准。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住你们。出示生字词。

  生:宋国。

  师:宋是平舌音,读得准。谁再读?

  指名三人读。

  生:巴望。

  师:读出了特别希望的样子。我们读词语除了要读准,还要学会读出词语的意思。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

  指名三人读。

  生依次读好焦急、揠苗助长。

  生:筋疲力尽。

  师:尽是啥意思?

  生:用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筋疲力尽。

  生:兴致勃勃。

  师:这个词很有特色,你能说出和它一样结构的词语吗?

  指名十人左右回答。

  生:纳闷。

  师:你会记住闷字吗?

  生:外边是门,里面是心。

  师:边板书边描述:心被门关起来了,就会觉得不舒畅。这时候闷读第四声。出示闷的第二种读音。

  师:纳闷是表示心情的词语,再读一读,找找还有表示心情的词语了?

  生:巴望、焦急、兴致勃勃。

  师:打开文书,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里,看看农夫的心情是怎么样变化的?

  生一边读一边想。

  师:农夫的心情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生:农夫很焦急。

  师:出示: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板书焦急。

  师:你知道是焦急啥意思吗?

  生:非常着急。

  师:十分焦急呢?

  生:特别特别着急。

  师: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还可以从文中的啥地方可以看出来农夫很焦急呢?

  生:“巴望”可以看出。(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师:巴望的近义词朋友是?

  生:希望、渴望……

  师:课文中为啥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换个词来读读,看看有啥不同。

  出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师:你们会在啥情况用巴望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生:我喜欢看书,我想得到一本想要得书的时候。

  生: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得到一百分。

  师:想象一下农夫巴望焦急是啥样子的?

  生:他会在田边转来转去。

  生:他会对禾苗说快点长吧!

  师:用巴望比用希望更能表达农夫焦急的心情,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再快些。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还可以从“天天”体会到,就是每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

  晴天来吗?阴天呢?

  身体不舒服回来吗?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

  生齐读。

  生:还可以从“可总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体会到。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生:禾苗实际上是长高了,只是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长。

  师:这个人为啥总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生:因为他太着急了!

  师:农夫来到农田边,会自言自语地说些啥呢?

  生:禾苗你怎么长得这么慢呀?

  生:用啥办法能让你长得快些呢?

  师:正是农夫太焦急,巴望禾苗长得快,天天去田边看,就会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师:文中还有哪里能体会到农夫很焦急?打开课文再读读。

  生:心里着急就想办法啊,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师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师:老师就请你做故事里的农夫,到田里去拔苗。

  生点点头,慢悠悠的走到两组中间的空地上。

  师:你们觉得她是故事中的农夫吗?

  生异口同声喊道:不是。

  师:为啥?

  生:课文中说是急忙跑到农田里。

  师:对呀!我们一起读读,你看农夫多焦急呀!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表演的同学说,农夫回来,重新表演一次。

  生回到座位上,急急忙忙往田里跑。两手用力往上拔。其他同学都站起来认真看。

  师:农夫你这样拔可不是故事中的拔呀,老师查了资料,揠就是拔取苗心,(出示:揠≠拔,揠:拔取苗心。)农夫一手扶着禾苗,一手抽取苗心。

  请你按老师讲的动作再来演一演。

  学生一直按老师的要求在田里干活。

  师:同学们,农夫是怎么样揠苗的?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

  师:农夫忙了多长时间?

  生:从中午忙到天黑。

  师:从中午忙到天黑大概五六个小时吧,就是300分钟左右,四十分钟一节课,大概七节课左右。

  生都发出惊讶的声音。

  师:农夫有没有停下来?

  生:从一直看出农夫没有休息。

  师描述:一小时,汗如雨下;两小时,腰酸背疼;三小时,头昏眼花;夕阳西下,几乎没有了力气,非常疲劳。(表演的学生一直在表演)

  师:xx同学,你现在累吗:?

  生:我现在累得直喘粗气。

  师:你看他脸色通红,上气不接下气,我们可以用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来形容他现在的样子。(出示筋疲力尽)你能给我们读读这个词吗?

  生读词。

  师:感谢你让我们生动的理解了筋疲力尽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图

  师: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你能用啥词语来形容?(词语训练)

  生:他乐呵呵的。

  师:急性子的农夫,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

  生: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生:喜笑颜开。

  师:农夫,你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情怎样啊?

  生:高兴啊,再累我也高兴,总算看到我的禾苗比别人的也长高了一大截。

  师:书上是用啥词语来表达农夫现在的心情的?同时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生:兴致勃勃。

  师板书兴致勃勃。

  师:谁能学着农夫的样子来说说他的话?

  出示 第三自然段

  指名三人后齐读。

  师: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引读第四自然段。看到这个闷字,你们猜他的儿子是怎么样想的?

  生:禾苗怎么会长高一大截,不会是父亲眼花了吧!

  生:想不通,不可能这样。

  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个农夫也跑到农田里一看,心里也很纳闷。农夫的心愿是好的,为啥禾苗都枯死了呢?如果你是这个农夫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能告诉这位农夫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吗?默读全文,理由会更充分一些,更有说服力一些。

  学生默读课文。

  师:你想对他说些啥呢?

  生: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生: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生: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

  生: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种田人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做宋国的农夫呀!我们要记住,出示寓意

  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师:小孩子们,农夫听了咱们大家的话,他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生:后悔,早知道就不花这力气啦!

  生:难受,今年可就没有收成啦!

  生:沮丧,为啥自己要这么急于求成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

  【出示古文内容:】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想不想读读古文?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能读懂哪些。

  生自由阅读。

  师:谁能说说自己懂了哪儿?

  生回答(略)

  师: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伊索寓言》这本书,这本书中有一个相似的故事《寡妇与母鸡》。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读了这两则寓言,你有啥感受呢?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

  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的确在生活中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观地急躁冒进只会适得其反.充满智慧的人民也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推荐站内搜索:张雪峰最不建议上的211、写一篇周记、2011考研分数线、注册消防师报名时间、文员实习周记、自考查成绩、考试宝典在线题库、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2013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法法网题库、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7764.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