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春天的踪迹(精选12篇)寻觅春天的踪迹(精选12篇)寻觅春天的踪迹(精选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寻觅春天的踪迹(精选12篇)

寻觅春季的踪迹(精选12篇)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1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景色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也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季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季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季的情感;

  2.在观赏春季、赞美春季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季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季”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天,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季的“足迹”,感悟春季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例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此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强化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季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季,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季;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季“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季“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季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季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季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季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季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季。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Lenovo;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季”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季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强化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此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季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季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季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也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也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也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天与秋天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办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天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季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3

  走进自然,感受春季的美丽

  ──《寻觅春季的踪迹》语言积累与运用训练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高级中学邹明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春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养成探究习惯。

  2、通过现场看图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通过综合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描写春季的词语、句子、文章(包括诗词)的积累。

  2、口头表达训练:关于春季的景色描述(看图的、心中的)。

  【教学办法】

  1、展示法;

  2、表述法。

  【预习要求】

  1、收集有关春季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古今中外的诗词、文章。

  2、以“我心目中的春季”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分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到“春”,许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东风浩荡、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象;一提到“春”,许多人就会体会到不限的生机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量。所以,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他们传神的笔,去描绘春季的景象。是的,春季是美丽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受春季的美丽吧!

  二、积累

  1、展示各学习小组学生收集的关于春季的好词、好句、好段。教师点评。

  (插入老师收集的材料:略。齐读,布置学生抄到“词语大本营”中)

  2、古往今来描写春季的诗词、文章也很多。

  ⑴同样展示,先学生后老师。再读、抄,略。

  ⑵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写春的名篇──朱自清的《春》。

  三、欣赏

  教师展示关于“春季”的一组图片,边简要简介。(不仅可以使学生懂得怎样鉴赏美景,还为后面学生的表达做示范。)

  四、描述

  教师展示关于“春季”的一组另图片,要求学生口头简介。

  提示:

  1、可写发言提纲。

  2、注意利用前面的好词。

  五、想象

  展示学生的以“我心目中的春季”为主题的作品(诗、文、画),并请作者自己简介。

  六、总结

  1、探究总结:教师、学生分别谈收获、体会。

  2、活动总结:活动的内容、意义。

  注意拓展延伸──由探究春季,到四季,到自然,到社会,到世界,乃至宇宙。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4

  《寻觅春季的踪迹》教学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白美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寻觅、观察春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树立热爱自然的思想;

  3、在观赏、赞美春季的活动中,初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逐渐养成勤于记录的学习习惯。

  【活动设想】

  1、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由各组同学民主选举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2、各组要将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过作详细记录,并以档案袋形式提供作业;

  活动分工:

  第一小组:编一辑自然日志;

  第二小组:谱一支“春季的赞歌”;

  第三小组:创作一幅“诗画”。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一段录像:

  一段春季的景像。

  设问:图像表现的是哪一个季节?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三个小组依次派组员发言,说得越多,得分越高;

  2、听一段乐曲:

  播放《春江花月夜》或《春之声圆舞曲》。

  设问:听了这一段乐曲,让你想到哪一个季节?为啥?

  3、背一首古诗:

  各组依次派组员轮流背诵描写春季的古诗,背不上者淘汰出局。

  二、开始活动

  1、布置任务,明确分工;

  2、各小组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3、各小组开始运用相关手段进行资料收集;

  4、各组汇总资料,并进行分析,为得出研究结论作准备;

  5、各组撰写活动研究结论。

  三、教师指导

  1、为各组提出相应的查找资料的途径和办法;

  2、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交流、展示活动成果

  1、各组组长作活动总结交流;

  2、各组展示本组探究成果(鼓励学生交数码作业或多媒体作业);

  3、教师进行点评:主要从活动参与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作业的创意等角度进行点评。

  五、写作

  1、各组提交一分手抄报;

  2、选题作文:

  题目一;“我心目中的春”

  题目二: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季里

  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5

  《寻觅春季的踪迹》教学设计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周梅环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季的踪迹,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感受生命,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季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体味人生春季之魅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在搜集、筛选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活动重点】

  1、了解春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搜集不同人对春季的不同感受。如:农家谚语、诗歌、散文、绘画等,体会春季对各类人的不同影响。

  2、在创作中表达自己对春季的感受:如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季的感受。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树儿青了,燕子翩然归来了,细心的你将发现:春季与我们同在!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令人向往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季,共同寻觅春季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追寻──春季的脚步:

  1、欣赏歌曲《春季在哪里》。

  2、请同学说说二十四节气歌,并解释与春季有关的节气的含义。

  3、围绕与春季有关的节气,请同学们简介自己收集到的农谚并释义;猜猜谜语及歇后语后半部分的内容。

  4、颂古诗:

  ⑴赞春、颂春的古诗由来已久,许多这样的古诗至今仍脍炙人口,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

  ⑵在赞春、颂春的众多古诗中,说出与春季动、植物有关的诗句(要说出诗题及作者)。

  活动二:谱写──春季的赞歌:

  1、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朗诵以现代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季的赞歌”。

  2、学生稍作点评(可以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点评)。

  活动三: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季:

  1、讲述“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2、提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3、由学生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作品。

  4、由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可从诗话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点评)。

  结语:春季在哪里?春季在哪里?春季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班级里,在我们的眼里,在我们的心里,处处都荡漾着春季的气息,处处都在讲述春季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董文华演唱的《春季的故事》。

  三、活动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这次活动的收获、遗憾及今后的打算。

  2、教师小结并将活动主题加以引申。

  四、作业

  围绕今天活动课的内容,抒写内心感受。(字数不少于300字)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6

  《寻觅春季的踪迹》说课设计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一中学刘丽梅

  【活动分析与设想】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根据自己对“综合性”的理解,做一次尝试性的活动设计和操作。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寻觅春季的踪迹》按照课程时间安排开展此项活动时正值春天,活动围绕“春季”的主题设计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编一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季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我根据我们这里的气候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此次活动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对这三项活动做了一些调整──活动1名之为“春季的足迹”,活动2名之为“春季的赞歌”,活动3名之为“诗情画意的春季”。

  考虑教材对此次活动的定位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小型综合性活动,即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力求能通过活动达到有重点地让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和口语交际训练。必选活动2,任选活动1、3。

  三项活动与写作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安排和指导见“课外活动设计”),每个阶段结束及时予以评价,全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

  【活动目标】

  课程标准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精神。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拟订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

  ⑴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⑵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和抒情相结合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和办法:

  活动指导法、自我评价法、成果展示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春季的情感,提高对自然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活动办法】

  在阶段性活动中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资料。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搜集资料,向学生简介正规的内容丰富的网站,以及正确的搜索办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并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再创作,然后与同学交流,合理、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步搜集资料的时候主要是自主搜集,然后进行交流,遇到问题时合作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活动时间】

  课内活动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季在哪里》。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春季的踪迹──春文化:

  1、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春季的文化知识,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如:二十四节气知识、自然日志、谚语、成语、诗歌、散文、歌曲、诗画故事,图片……

  2、展示其他形式的成果(比如图片等),解说所展示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手抄报”。

  4、教师点评本项活动。

  (这个环节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成果展示是着重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二:春季的赞歌: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季并进行评价:

  比如:成语连句描春色

  诗文赏析话春光

  诗词名句品春韵

  ……

  2、教师点评本项活动:

  这项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⑴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季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方式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

  ⑵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对春季的感情。

  活动三:诗情画意的春季──“诗画”创作绘春景:

  1、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由学生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再次感受春季的“诗情画意”,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季。但是呢要求不能过高,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了解创作“诗画”作品的要点即可。)

  三、自我反思

  学生自己畅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教师小结

  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总结。

  (这个环节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提出建议,以便今后开展活动时更上一层楼,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五、资源共享

  1、推荐搜索网站:

  2、推荐网站:

  二十四节气

  诗配画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7

  一、活动目标1.通过寻觅、观察春季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季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季的情感;2.在观赏春季、赞美春季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季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活动指导与建议教材以“春季”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天,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季的“足迹”,感悟春季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例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此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强化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2.关于“谱一支‘春季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季,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季;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季“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季“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季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季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季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季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季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季。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Lenovo;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季”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季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活动评价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2.在强化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此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季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四、参考资料(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二)二十四节气释义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季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季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也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也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也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天与秋天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办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天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季快要“躲藏”。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怎样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季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季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季满天布黑云,冬天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季若吹南风,夏季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天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五)二十四节气推算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也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选自《民俗通书·万年历》,三环出版社)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8

  《寻觅春季的踪迹》教学设计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杨玲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以“春”为主题的作品感受,与春季对话,体验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丰富学生的积累。

  2、通过吟诵、描画、感悟、歌咏这一系列寻觅、创造“春”的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感悟春的意蕴,让学生更加热爱春季,激励青少年积极进取,焕发青春活力。

  【活动建议】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广阔虚拟主机。所以,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陶冶情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导语:春季,一个富有生命与希冀、充满梦幻与成长的季节,它总是尽情展示着她勃勃的生机,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欢悦,(请同学们看画面,欣赏春季的美丽)。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季,寻觅她的踪迹,歌唱她的美丽!

  活动一:吟诵──满园春色关不住:

  1、古往今来,向往春季、歌唱春季、赞美春季、描绘春季的诗词歌赋、美词雅语千千万万,不可胜数,真可谓“满园春色关不住”啊,春季在哪里呀,春季在美好的诗文中。诗人笔下的春季是怎么样的多姿多彩呢?请同学们快速搜寻记忆中写“春”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也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是啊,读到有关春的诗句,总让我们向往,总让我们激动,总让我们感到美好,下面,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起来,让美丽的春光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逐个展示有关春草、春花、春雨、春柳、春风、春山、春水、春人的八首学生最熟悉的诗与词,配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情感表达的吟诵。

  活动二:描画──万紫千红总是春:

  1、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春是秀美的、雅致的。仿佛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春季在哪里呀,春季在我们的描绘中。现在让我们也成为诗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大自然中的春季,要我们的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

  2、播放一组“春”的画面(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几个方面感受大自然中的春季。

  现在欣赏一组春的画面,从画面当中:

  ⑴你听到了啥?

  ⑵你看到了啥?

  ⑶你闻到了啥?

  请用“春季的_____美,你看……”句式说话。把你真切的体会,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

  比如:

  春季的花儿美,你看,那粉的像霞一样的桃花,白的像雪一样的梨花,争奇斗艳地开放着,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其中还有两朵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地说着啥

  春季的蝴蝶美,你看,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停在花枝上,悠闲地晒着太阳……

  春季的山峦美,你看,这里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生姿,景色秀丽……

  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春色装满你的眼,让春风染绿你的思绪,然后,把春季采回来,放在你的案头枕边……

  活动三: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

  1、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就从自然界的春季里感受到人生的哲理,感受到深刻的意蕴。春季在哪里呀,春季在我们的心目中。。当你沐浴在春季的阳光里,一定有很多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春”,正处于人生之春的你们,有怎么样的感想呢?春季给了你怎么样的感悟与启示?你们想到了吗,除了大自然的春季,还有人生的春季,事业的春季,祖国的春季……

  2、请同学们自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悟:

  面对春季,我多么想说:风雨算啥……

  我们要抓紧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季……

  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要把握好这人生之春,让信念长成一棵粗壮的树……

  我们从春季出发,向着太阳,向着未来,放飞我们的理想和希望……

  春季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创造美好生活)

  春季的象征(青春、新鲜、生命力、美丽、活力、温暖、关爱)

  春季代表一种新生、一种活力,春是赞美青春的一首颂歌

  同学们,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寻觅到了春的踪迹,感受到了姹紫嫣红,春色不限。春季在哪里呀,春季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让我们一起用童心来歌唱春季吧!

  活动四:歌咏──春风也绿江南岸:

  1、听唱歌曲《滴哩哩哩》

  2、师生同唱《滴哩哩哩》。

  教师优美地小结,下课。

  (原文载于《开拓》2005年第4期)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9

  春季应该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泳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现在,也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也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下面的活动,就要求你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一 编一编“自然日志”

  你还记得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季的六个节气。请你围绕其中的某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并细心观察这个节气中物候变化和家农事活动情况,选择几种植物或动物,逐日记录下它们生长变化的过程,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季的足迹。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指定专人把大家的记录集中起来,加以整理,编一辑“自然日志”,在班内交流、评比,看哪一组的日志写得好。

  二 谱一支“春季的赞歌”

  春季,自然风光变了,人也在变。你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风、春雨和春光,变得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  

  唱一支“春季的赞歌”吧。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写下你对春季的感受和赞美。然后,以“春季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三 创作一幅“诗画”   

  春季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画春季,诗人喜欢歌唱春季。你能不能也张开艺术的翅膀,面对这个美丽的季节,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呢?   

  1 为画题诗    为画题诗古已有之,苏轼那首《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他给惠崇所画《春江晚景》题赠的小诗,生动地点出了早春的特点。请你也来试一试,选一幅表现春季风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  

  2 为诗配画   如果你是丹青好手,不妨选一首写春的古诗或一个名句,根据诗意配上一幅画,力求传达出诗的神韵。  

  下面这些古诗名句供参考。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桃柳风。(僧志南《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以上三题,每人任选一两项。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整理有关资料,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季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10

  综合性学习

  寻觅春季的踪迹

  重庆市第122中学  王晓丽

  一、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季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季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 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五、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学生简介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季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季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季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季的踪迹

  ○1围绕与春季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季有关的歌曲,如《春季在哪里》《春季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季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季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季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季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季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虚拟主机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 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季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季之歌”。

  4、简介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季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季在哪里》《春季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 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网站。

  六、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  :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季来了,春季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季,去寻觅春季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季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简介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简介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简介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季的赞歌

  1、 展示并简介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季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季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季的赞歌’”。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季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给予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这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说明:

  整个活动中教师可参与其间,且教师可以参与到“绘春”“创春”的活动中,以教师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学生简介“教师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季里”教师的感受,进而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气氛。

  点评:

  本教案是根据时令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纵观全教案,板块清晰,活动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过程 设计细致,留有较大的活动虚拟主机:选题1、2项内容可任选,第3项必做,突出了在实际体验、艺术欣赏中的创造性发挥。成果的呈现方式注重多元化;课内活动将记录——展示——创造与活动选题的三项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体验和总结交流中,从感性到理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本教案注重了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实际观察、记录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了在活动过程 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活动过程 设计细致而有层次性,活动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选择,活动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是一篇能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学习教案。

  (北碚区教师进修校   刘映益)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11

  《寻觅春季的踪迹》教学设计

  安徽省宿州市十一中万弢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学会搜集、整理某一方面的学习资料

  2、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观赏、赞美春季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春季的美妙,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1、3.5雨水~3.20春分,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了解其在春季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坚持天天写日记,然后编辑成“某某自然日志”,自为题名。

  2、搜集、查找与“春季”有关的诗文、歌曲,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歌唱。

  3、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季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弹曲、演唱等。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度过一个寒冬,现在春季已悄然而至了。你是否感受到春季的大驾光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觅春季的踪迹,感受生活的美好吧!

  二、布置任务

  1、每人都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了解其在春季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坚持天天写日记,然后编辑成“某某自然日志”,自为题名。

  2、分组搜集、查找与“春季”有关的诗文、歌曲,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歌唱。全班分为四大组:第一组查找与“春季”有关的诗词,第二组查找赞美“春季”的美文,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来评说所找的文章美在何处?第三组查找歌颂“春季”的音乐作品,最好学会演唱。第四组查找表现春季的绘画、摄影作品,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每件作品的特点。

  3、每一个同学都要选择自己最棒的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季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弹曲、演唱等。

  三、交代学生观察的办法,选好观察对象,采用定点法观察

  把学生带到《与风倾诉》(即东环公园),选好某一两个对象,实地观察,注意细看其形状、颜色、嗅其气息味道,随时随地口头交流,作以记录。回家后查找与其有关的资料,并结合观察所得,运用Lenovo和想像写下当天的日记。

  第二课时

  交流过程:

  一、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朱自清《春》(配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二、导入活动

  刚才大家领略了朱字清先生笔下那绚丽多彩、美妙可爱的春季。你眼中的春季是怎么样的?万物是怎么样生长的?

  三、交流观察所得,展示“自然日志”(8~12人)

  四、引入交流表现春季的文学艺术作品(15~20人)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作了观察和记录,这是我们认识自然奥秘、探求科学真理常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办法,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它,并经常加以运用。古往今来,赞美歌颂春季的艺术作品浩如烟海,你打算选用啥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季的独特感受呢?

  五、交流查找的诗词和文章,师朗诵自找的散文《听春》参与交流活动。

  第三课时

  交流过程:

  1、交流摄影作品。

  2、交流绘画书法作品。

  3、交流音乐作品。

  4、交流自写的诗文。教师朗诵自写的诗歌:

  寻觅春季的踪迹

  春季从哪儿来的──

  春季呀,从天上来

  你看那响雷催着淅淅沥沥的雨儿

  悄悄的流到江河的胸膛

  春季呀,从地下来

  你看那嫩嫩的小草

  偷偷的钻出泥土吐露着清香

  春季呀,从南方来

  你看那圆圆的太阳

  正漫腾腾地往长城游逛

  春季呀,从北方来

  你看那天上的雁群

  正乐悠悠向长江飞翔

  春季呀,从东方来

  你看那柔柔的风儿

  正挽着阳光播撒着芬芳

  春季呀,从西方来

  你看那长着一双巧手的霞光

  正围着碧玉般的垂柳梳妆

  春季呦,从笑容里来

  只要你内心贮满知识的宝藏

  那她就会永远洋溢在你的脸庞

  5、齐唱《春季在哪里》。

  6、共同欣赏张德兰演唱的《春光美》。

  第四、第五课时

  一、概说“我心目中的春”(5~8人)

  同学们通过参加以上几个方面的交流活动,对春季可能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那么,你心目中的春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用一二句自认为最好的话来表达。

  二、师总结并布置作文

  以上几个同学都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春季的认识和体会,还有好多同学想发言,由于时间有限,我想大家最好是用笔,把自己对春季的一腔话语从容不迫、潇洒自如地写出来吧!咱们要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写得也好也快!

  三、学生作文

  四、评议2~3篇作文

  五、用日记的形式,要求从两个方面对自己参加《寻觅春季的踪迹,感受生活的美好》这项活动作以评价:有何收获;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寻觅春季的踪迹 篇12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季的踪迹一、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季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季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五、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学生简介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季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季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季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季的踪迹

  ○1围绕与春季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季有关的歌曲,如《春季在哪里》《春季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季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季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季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季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季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虚拟主机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 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季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季之歌”。

  4、简介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季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季在哪里》《春季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 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网站。

  六、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季来了,春季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季,去寻觅春季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季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简介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简介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简介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季的赞歌

  1、 展示并简介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季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季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季的赞歌’”。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季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给予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这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季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季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也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也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也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天与秋天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办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天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季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怎样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旱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季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季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季满天布黑云,冬天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季若吹南风,夏季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天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

  “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

  (五)二十四节气推算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也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

推荐站内搜索:军训日记500字、气死99个老师的作文、上海成人高考网、教育整顿心得体会 个人、浙江省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日志心情、环卫工人作文400字、童年趣事作文600字、四川人事考试网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准考证什么时候可以打印、

寻觅春天的踪迹(精选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寻觅春天的踪迹(精选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846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