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精选14篇)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精选14篇)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精选1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精选14篇)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精选14篇)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1

  案例背景: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写了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简介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学片断:

  师:请小孩子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小孩子一个问题,看谁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生:好啊!(很有兴趣的样子)

  师: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啥不一样?

  生:这篇课文中有一首古诗!

  师:不,我们以前也有学过有古诗的课文。

  生:这篇课文中古诗的意思已经告诉我们了。

  师: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生:记得。

  生:这篇课文写的是奶奶和英英两个人在说话。

  师:是呀,两个人在说话叫做啥呢?

  生:对话!

  师:对啦!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它是以奶奶和英英两个人之间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以前也练习过分角色对话朗读,现在请小孩子同桌练习分角色对话,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生:你想问啥呢?

  师:奶奶年纪大啦,英英说话一长串一长串的可听不懂。慢慢说,奶奶才能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是啥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秋季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师:那奶奶更不懂了,为啥非得说“秋季的夜晚”呢?

  生:因为秋季的月亮很亮。

  师:是呀,秋季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季的月亮特别亮。

  生:秋季,有一个中秋节。

  师:中秋节也怎样呢?

  生:中秋节吃月饼!

  师:净想着吃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圆。

  生: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奶奶明白了。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也是啥意思呢?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远离故乡的人……

  师:谁远离故乡了?

  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写这首诗的人。

  师:哦,这下,奶奶才真正听懂了,谢谢你,我的好小孩!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啥不一样?让小孩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课文是用对话的形式来写的。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小孩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效果却好得多!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小孩们早就会背了,但是呢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课文在写意思时,也是整首诗一起解释,为了让小孩们真正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得一句一句来。我就把自己变成课文中的奶奶,装作弄不明白的样子,让小孩们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在此过程中,这个难题“秋季的夜晚”,也在小孩们的认真思考下解决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真实而有效了。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孩子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孩子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孩子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也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啥?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啥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啥?(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啥)(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啥英英知道这是秋季的夜晚呢?为啥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啥意思?为啥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啥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家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家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很深沉。为啥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 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六、板书设计 。

  3 英英学古诗

  背 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乡

  奶奶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初步识记生字字形,读准一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3、初步感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乡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揭题,师写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指导读好“英”的后鼻音,再读课题。

  3、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你能像英英一样背给老师听听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和字形掌握情况。

  (1)小声练读,说说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2)给“照”“背”组词,用“一首、一层”练习说话。

  (3)去拼音齐读。

  (4)说说生字字形你怎么记?

  3、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啥不一样的地方?(指导学生了解这是一篇文包诗,而且是通过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形式表现出来的。)

  (1)找一找英英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啥?(板书)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指导读好诗题。

  2、指导结合诗句和插图理解诗意。重点理解“疑”、“霜”、“举头”。

  3、指导感悟诗情。

  (1)李白的思乡情写在脸上,仔细观察插图,你看到了啥?

  (2)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李白呢?

  (3)在这样孤独的夜晚,他会想念谁呢?

  (4)李白的思乡情就写在诗中,配乐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

  1、今天你有啥收获?

  2、看板书,指导学习古诗的办法。

  五、作业收集

  李白其他的诗,背一背,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ying

  3、英英学古诗

  背诗

  说意

  知作者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研究古诗怎样教学,后来我根据学段特点,采纳了王爱云老师的建议,决定上这篇文包诗。整节课下来,不如意的地方很多。最失败的地方,在指导识记字形的时候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后面感悟诗情的时间不够,处理得有点草率。这是整节课高潮的地方,整个意境没有出来,我也很不在状态,与独自在家无生上课时差距很大,效果我很不满意。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家乡明亮意思不由得故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家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家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啥?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啥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啥?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么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啥英英知道这是秋季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啥意思?为啥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啥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家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孩子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啥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 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5

  一、课前预习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三遍,并圈出生字词。

  2、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3、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    ”

  古诗(sī  shī)     安静(jìn  jìnɡ)    英英(yinɡ  yīnɡ)

  一首(sǒu  shǒu)   一层(cénɡ  chénɡ) 背诗(bēi   bèi)

  二、课堂巩固

  1、读拼音,写词语。

  yì   sī       ɡù  xiānɡ     yīnɡ mínɡ      jiāo shū              

  yì  shǒu        ān  jìnɡ      zhào liànɡ      yì  cénɡ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再组词。

  央    (      )     争    (      )    云    (      )

  寺    (      )     昭    (      )    子    (      )

  田    (      )     孝    (      )    音    (      )

  三、选字填空。

  教  交   (    )通   (    )书   (    )歌  (    )往

  手  首   (    )都   (    )先   (    )心  (    )中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加上拼音并组词。

  (     )

  教

  (     ) 

  (     )

  背

  (     )

  (     )

  铺

  (     )

  五、根据意思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秋季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                   。

  2、远离故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                   。

  三、课后拓展

  1、你还会背李白写的其他的诗吗?选一首写下来。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6

  巧设情景朗读 为课堂注入活力——《英英学古诗》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8

  巧设情景朗读 为课堂注入活力——《英英学古诗》

  今天第一节课是语文,这节课学的是《英英学古诗》一课。这一课时苏教版特有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这类课文,这节课也是进行的第一课时,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对于第一课时的上法基本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无非就是倒入新课、读读课文、认认生字、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把课文读通顺。总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了,所以也就信心十足地开始了这一节课的学习。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即欢快也平静。但是呢,慢慢的我发现,小溪停止了流淌:有些小孩停止了读书,开始了小动作;还在读的也是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怎么回事?我有些疑惑。仔细想一想,我明白了。这篇课文既不是描写了优美神奇的景色,也不是讲的活泼有趣的故事,所以学生们不是那么感兴趣。再加上第一课时的模式他们都很熟悉了,也就没有啥新鲜感了,对于二年级的小孩来说,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呢如果任由这种情况进行下去的话,小孩对课文失去了兴趣,对课堂失去了热情,那么就不可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不可能去积极积极地学习。《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怎样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用简单命令的方式:打起精神来,认真读书,大声点!肯定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入手。正在这时,我看到了课文中的插图,图的内容是英英正在和奶奶对话。这让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这篇课文的特点正好整篇都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这些小孩平时最喜欢分角色朗读。我何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激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呢?虽然在一般的情况下,分角色朗读都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会进行,但是呢,这次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发挥它新的作用。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在脑中形成了。

  “同学们,课文都读好了吗?”我问同学们。“读好了。”他们响亮地回答我。“那好,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我当奶奶,你们当英英。”果然他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坐直了身子,端好了书。奶奶的话只有两句,课文的主要内容都在英英的部分,这样一来他们就把课文的主要部分练读了一遍。很快一遍读完了,大家一起读读得很好,字音正确、句子通顺、声音响亮。可是单独读的话怎样呢?我要进行我的第二步了,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具有评价的功能。

  以往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都是分段读课文,然后学生再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尽管要求学生在评价的时候要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老师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尽量不打击学生,但是呢,听到别人指出问题,提出批评,总是会感觉到不舒服,有些小孩就会很紧张不安。这次我要尝试一下新的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别人的评价,改进自己的朗读。

  我对同学们说:“谁想来当英英和老师合作读一读?”“我、我、我”下面小手林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喊道。我特意找了一个平时读书能力不是很强的小孩到前面来。我对他说:“现在你就是英英我就是奶奶了。”我一边说,一边搬了个凳子往讲台上一放,把嘴一瘪,眼睛一眯,手上做拿着针做针线活的样子。(只恨没有提前准备一幅大眼镜)同学们一看都笑了,那个到前面读书的学生也笑了。一开始,他的声音很小。我一听就一手放在耳朵边上,用奶奶的腔调对他说:“啥?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大好,你可得大声点。”下面也是一阵笑声,那个读书的同学也笑了。接下来他的声音明显响亮了。可是读的过程中他也出现了读不通顺的情况。我早就预料到他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也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明白的表情对他说:“奶奶没有听明白,你能再给奶奶说一遍吗?”底下也是一阵轻轻的笑声,他也读了一遍,这次比上次好多了,我满意地点着头,摸着他的头说:“好小孩,奶奶这下可明白了。”他也高兴得笑了,一点也没有平时让他再读一遍的紧张和不安。接着也上来几个同学和我合作,读得好的,我像奶奶那样夸一夸,抱一抱,不太好的就像刚才那样再让他读一读。不管是啥样的学生都很高兴,就像跟自己的奶奶说话一样,一点也不紧张。同学们都争着要读,于是我就让同桌两个来分角色朗读。他们马上高兴的读了起来,一会儿这个当奶奶,一会儿那个当英英,整个课堂沸腾了起来,读书声一直持续到了下课。

  下课了,我对这节课上的突发奇想不禁有些得意。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在第一课时运用分角色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的兴趣,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积极地去学习。同时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并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反思以往的教学,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设计最适合的教学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模式化的倾向。致使课堂慢慢趋于僵化,没有了生气,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才能保持课堂的活力,才能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定制ifanwen.com 】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7

  3、英英学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生字、词语,会写五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会写五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诗歌。我们现在称它为古诗。

  2.板书“古诗”,给生字“诗”注音。指名读——齐读,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和翘舌音。

  3.我国人民很喜欢古诗,许多小孩从会说话起,就在家长的教导下学习背诗了。我想,你们也是一样。是不是?古诗中,也以唐诗最为著名,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现在,谁来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4.同学们背得都很好!可是,你们现在是二年级小学生了,只会背诗是远远不够的。那怎么样才算真正学好古诗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一位也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去学古诗。她的名字叫啥呢?请看老师写。

  5.板书“英英”,注音。指名读——齐读,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和后鼻音。

  6.板书“3”和“学”,补完整课题。齐读课题。

  7.看了课题,你想问啥吗?

  二、看插图,听读课文: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第3课,看课题旁边的插图。图上的小姑娘就是英英。旁边坐着的是谁呢?她们在哪里?你怎么判断的?

  2.你们看,英英身上背着啥?从这里,你推断出这是啥时候?看英英和奶奶的 动作、神态,你想,她们正在干啥?

  3.她们会说些啥呢?课文都告诉我们了。请大家边看课文边听读。

  4.你听到了她们说啥了呢?

  三、朗读课文:

  1.认识课文格式:要想知道英英和奶奶说的每一句话,还得自己读课文。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格式。这与前后几篇课文的格式不一样,与练习1中老师和新新的对话格式一样。不分自然段,开头也不空两格,而是在最左边顶格写了“英英”,空一格,再写句子。后面几行字都不写到“英英”下边,而是与第一行第一个字对齐。这是告诉我们,“英英”后边的句子都是她说的话。那么,最左边写了“奶奶”两个字的表示啥呢?这篇课文写的是啥?

  2.提出朗读要求:

  (1)先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遍,不熟悉的生字、词语多拼读几遍,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2)再读课后生字、词语各三遍。

  (3)最后再读一遍课文,尽量不看拼音读。

  (4)以上都做到了,就静息。

  3.学生按要求朗读生字和课文。

  四、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卡片,拼读生字——读生字词,指导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

  2.出示小黑板,齐读无注音的生字——轮读生字

  3.出示小黑板,齐读生字词——轮读

  4.总结生字词认读情况

  五、读课文:

  1.跟老师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评析

  4.齐读

  5.初步了解课文:

  (1).英英和奶奶分别说了几次话?

  (2).英英学的古诗是啥名字?

  (3)出示小黑板,领读《静夜思》——齐读——指名读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学写生字:

  1.英英和奶奶对话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现在,我们来学写五个生字。

  2.出示小黑板,齐读句子:英英背了一首古诗给奶奶听。

  3.这句话里有五个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分别是“英、首、诗、静、思”。你们看,上下结构的字是哪几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几个?

  4.齐说或指名说字的构成。

  5.在田字格里范写生字。写“野”时教“里”字旁。

  6.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七、课堂作业:

  1.在生字本上写生字及拼音。

  2.写习字册上这五个生字。

  板书设计:

  3. 英英学古诗  (对话)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8

  3、英英学古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一个偏旁。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画面的意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三、教具准备:

  课件一套  游戏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英英学古诗》。你们还记得那个可爱的小英英给奶奶背了那首古诗吗?那首诗也是谁写的?【出示课件:静夜思   唐代  李白】

  2、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啥意思吗?(想)那好,陶老师就和小孩子一同来学习它。咱们好好地读一读,细细的品味一番,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二)、练读古诗,质疑讨论:

  1、学生打开书,自己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与此同时,【出示课件:诗的四句】

  2、请学生读,点评。

  3、看课件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看看你们有啥不懂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咱们小孩子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用啥办法来解决呢?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就能解决这些疑问了。

  5、同学们分小小组,一人读诗句,一人读后面的诗意,想想刚刚我们的疑问能不能读懂?

  6、学生讨论。

  同学们说得真好。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三)、诵读感悟,体味诗情:

  1、【出示课件:古诗城堡中的这首诗】

  师:小孩子你们看,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咱们的诗人李白在欣赏窗外的一轮明月。你们知道啥时候月亮才会这么园,这么亮呢?

  生:元宵节的时候最圆。

  生:中秋节的时候月儿最圆。 

  师:是呀,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最圆了,那样的晚上我们都与家人在一起过节呢。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月饼,很开心啊! 

  生:元宵节的晚上我会与父亲母亲一起到街上去逛街,看兔子灯,到商店里去猜谜语,好热闹! 

  生:中秋节的晚上父亲母亲带我回到乡下,与爷爷奶奶一起吃晚饭,看月亮吃月饼,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不知有多高兴呢。 

  师:月圆之时是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假如此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生:我会非常想念家里的父亲母亲,想他们在干啥。 

  生:我会很难过的,别人都与亲人在一起,而我只有孤单一人。 

  生:我会怀念以前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说不定我会忍不住哭的。 

  师:是呀,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很难受。(指图)想一想,说一说,此时的诗人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啥呢?(生讨论交流) 

  生:他会想到故乡,想念起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不知道此时他们在干啥,是不是也在想着远在他乡的我。 

  生:李白会想:以前这个时候我与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多开心啊!而今天只有我一人,没有人与我说话。 

  生:他会想:月儿这么圆,可我却只有孤单一人在赏月,多冷清啊!想着想着,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2、师:说得多好哪,这个时候的诗人望着明月,他会更加想念他的故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谁来试着当一回李白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生举手愿意朗读诗句) 

  老师也想做一回李白读一读这首诗,想听吗?【师配上音乐《良宵》,通过范读引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 

  3、指导学生诵读。

  (1)同学们,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阿。20个字就像我们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不愧是一位唐代的大诗人。

  (2)其实读古诗和我们平时读课文有一定的区别:速度要放慢,要注意停顿,要把自己当作是诗人。

  (3)【出示课件:分好停顿的诗句】学生练读。个别读。配乐读。

  4、背诵古诗。

  (四)、拓展练习,训练古诗:

  同学们,其实我们班上的同学请过去年一年的学习,已经会背很多首古诗了,想不想见一见他们阿?【出示古诗标题】。小孩子你们真了不起,给自己一点掌声。

  1、在这么多的诗中,有哪些是写了思念故乡或亲人的呢?找出来背一背。

  2、在这么多的诗中,有哪些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呢?找出来背一背。

  3、游戏:古诗大擂台【小组合作】

  一、春回大地。

  1、(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好雨知时节,当(  )乃发生。

  二、五彩缤纷。

  1、日照香炉生(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三、数字天地。

  1、解落(  )秋叶,能开(  )月花。

  2、草长莺飞(  )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四、动物世界。

  1、(  ),(  ),(  ),曲项向天歌。

  2、两个(  )(  )鸣翠柳,一行(  )(  )上青天。

  4、这样吧,看样子同学们诗读得还不过瘾,咱们就上来一人哪一首来吟诵一番吧,共同来感受古诗的乐趣。

  (五)、写字指导:

  静、思、李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9

  作者:许叶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5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四

  课 题

  3、英英学古诗

  备课者

  许叶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偏旁“青”,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堂资源

  投影片、词语片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给生字“英”和“诗”注音)

  一、导入新课

  小孩子们,你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古诗?(生:我们学过的古诗有《鹅》、《锄禾》、《华山》)

  谁能把这几首诗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

  背得好!你们在家里学过的古诗背给长辈们听吗?

  二、解释课题,教学有关生字词。

  1. 这一题目告诉我们谁学古诗?(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小孩子的名字。

  2. 我们用啥办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

  3. 要求学生进行书空练习,记住“英”和“诗”。

  4. 再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 看图。

  (1) 课题右面的这一幅插图,画了哪两个人?(英英和奶奶)她们在做啥?(说话——谈古诗)

  (2) 小结: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的话题是有关学习古诗方面的。

  (3) 第二幅插图上画的是啥?(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大诗人李白在窗前望着明月,正在思考着啥)

  2. 自学课文。

  (1) 教者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文章在形式上有啥不同的地方吗?

  (2) 分步揭示自学要求

  (3) 教学生字词。

  四、朗读全文

  五、课堂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静夜思》的意思。

  2. 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英英 一首 意思 古诗 静夜思

  “静”的偏旁是啥?(青)出示词卡订正。

  2.《英英学古诗》这篇文章里,英英说了几次后?各讲的啥内容?

  3. 指名两人读课文,一人读英英说的话,一人读奶奶的话。(评议)

  二、精读训练

  1. 学生轻轻地读《静夜思》教者板书或用投影仪出示《静夜思》全文。

  2. 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 诗中哪些诗句的意思你已经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 这首诗的意思,实际上大家已经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孩子是通过联系下文弄懂的。这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英英是怎么讲的吧。

  5. 提问:《静夜思》的作者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6. 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2)“疑是”、“低头”读时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发展。

  三、课堂作业

  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静夜思》,并弄撞了它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画了些啥。

  这个人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你们能够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啥吗?

  二、想象与说话训练

  1. 请小孩子仔细看看这幅图,再把课文轻轻两遍,想象当时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

  2. 提示:想一想:李白这时在哪里?他看到了啥?想到了啥?会怎么做?

  3. 各自练习说,同桌互相试说,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4. 指名当众口述。

  三、背诵《静夜思》

  1. 《静夜思》的第一句写啥?(景色)谁能把它背出来?

  2. 第二句写了诗人的哪两个动作?(举头望、低头思)表达了诗人的啥思想感情?(思乡之情)

  3.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

  4. 指名朗读《静夜思》。

  5. 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四、总结谈话

  小孩子们,连同今天学的《静夜思》,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你们觉得古诗怎样?

  五、写字指导

  1. 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 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六、课堂练习

  1. 描红练习。

  2. 背诵《静夜思》。

  附:板书

  英英 学古诗

  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讲意思

  说作者 唐代大诗人 李白

  转载自常州市西横街小学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定制ifanwen.com 】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10

  作者:童话剧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6

  《英英学古诗》教学一瞥

  师:这首诗的题目“静夜思”是啥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自己读读、想想。

  尹浩源:“静”,表示安静,“夜”是夜晚,“思”是思念家乡。就是在安静的夜晚思念家乡。

  夏佳宁:“静”表示安静,宁静,说明诗人旁边没有亲人。“夜”是指在夜晚,月亮很明亮。“思”是指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就是在夜晚,诗人一个人看着天上那明亮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张辉:诗人他一个人在外面,到了晚上,就非常想念家中的亲人。

  罗玲玲:诗人一个人在外面,离家很远,看到别人家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就也想起家中的亲人来。

  师: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小孩子越来越会动脑筋,已经学会用脑来思考问题了,能从文字中看到作者心里在想啥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并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让对话的过程焕发智慧的光彩!

  童话剧 发表于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11

  《3、英英学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孩子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孩子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也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啥人?他们正在干啥?

  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啥?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啥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

  “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层”: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啥?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反馈检查。

  5.有啥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啥意思?(静静的夜晚)

  “思”是啥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啥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啥?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啥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啥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故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啥意思?

  ②“疑”是啥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到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啥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么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样呢?(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啥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不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啥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啥认识?可以谈谈。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8

  读《英英学古诗》

  这是学生第二次学习“文包诗”的课文。相比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我想《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应该更能打动学生。读这一课,我觉得祖孙俩就像在做游戏。

  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简介了刚学的古诗《静夜思》的诗句意思及其作者。教材有意为我们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一老一少乐呵呵地对话,使古诗教学变得鲜活、有趣。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教学时,可以利用这幅图创设对话情境,当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诗意后,让他们分角色表演祖孙俩对话的场景。刚开始表演时,可以师生配合表演,然后可让学生同桌练习。课文最后的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插图和文本创设的情境缩短了古诗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想,这篇课文除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外,还向我们传授着语文学习的办法——生活中,我们学习语文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学会随时随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学完这课后,我们可引领学生走出教材,开展“古诗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古诗,或者可以结合本课让学生搜集并学习与月亮有关的古诗,然后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用说的办法来表达对诗意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再创课文情境,与家人一起学习、表演。如果条件成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外背诵古诗的经验,模仿课文进行写作训练,如《学古诗》。这样,学生就能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若能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那么,语文学习就真的像是一场场游戏,语文的学习也就会变得简单而快乐!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定制ifanwen.com 】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13

  英英学古诗》是典型的“文包诗”课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简介了故事《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这类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把古诗的意思也一块理解了。

  学生对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已经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我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啥不同?这大概是啥时候的月亮?你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啥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再让学生想象一李白低头“思”啥?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

  这样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简介了刚学的古诗《静夜思》的诗句意思及其作者。教材有意为我们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一老一少乐呵呵地对话,使古诗教学变得鲜活、有趣。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教学时,可以利用这幅图创设对话情境,当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诗意后,让他们分角色表演祖孙俩对话的场景。刚开始表演时,可以师生配合表演,然后可让学生同桌练习。课文最后的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插图和文本创设的情境缩短了古诗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想,这篇课文除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外,还向我们传授着语文学习的办法——在生活中学习。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篇14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中的程序来上。我先设计一系列的话题,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于平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有啥不同?这大概是啥时候的月亮?你家是怎样过中秋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啥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进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诗〉,让同学们在了解李白在做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也充分迎合了二年级小孩子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同时,开拓时的意境,再现诗人的感受。

  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办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推荐站内搜索: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350字日记、班长演讲稿、山东自考网上报名、赞美老师的演讲稿、成人高考报、蚌埠学院分数线、250字日记、国庆阅兵作文、药剂师考试时间、

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精选1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兴趣让学习更加有效——《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精选1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1074.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