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选4篇)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选4篇)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选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选4篇)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精选4篇)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篇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1、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原因: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废中书省,设三司,废宰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1)思考题: 阅读材料后回答,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啥?其理由是啥?起了啥作用?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明太祖实录》

  (合作1)【学思之窗】思考题

  2、内阁的设立

  ①设立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评价:它是____________强化下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合作2)讨论一下:明朝的内阁与之前的宰相有哪些不同?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不 同 地  位                  

  职  权              

  对皇权作用              

  二、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足鼎立。

  2、目的:起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____________。

  4、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军国大事由____________裁决,军机大臣只能____________。

  注: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相继撤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5、影响:①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强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2)本课评测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以及社会的稳定。

  2、消极作用:钳制了思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成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源。

  (合作3)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清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我的疑惑】

  【小结】

  【巩固练习】

  1. 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 明初在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

  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强化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内阁的废除

  3.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4.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5. 下列现象,发生于明代是(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小结】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杯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得到控制强化,封建制度正在走向它的衰落。

  (自主1)思考题: 阅读材料后回答,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啥?其理由是啥?起了啥作用?

  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

  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作用:强化了君主专制。

  (自主2)本课评测

  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强化皇权。

  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合作1)【学思之窗】思考题  阅读课文“学思之窗”p17,回答:◎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同意。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也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制度对强化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此其弊也。

  (合作2)讨论一下:明朝的内阁与之前的宰相有哪些不同?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职责都是辅佐         处理全国政务

  不 同 地  位          法定         非法定

  职  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对皇权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合作3)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清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答案】

  史实:秦朝:设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皇帝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总体趋势:君权日益强化,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篇2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文自习】

  【思维能力提高】

  1、 啥是内阁?内阁的职能在明朝有过哪些变化?

  2、 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3、 清朝前期是怎么样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它形成的原因是啥?

  【课堂巩固训练】

  1、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宪宗

  2、“票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宣宗     d.康熙帝

  3、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关于“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

  b.有利于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利来强化中央集权

  d.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6、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7、明初强化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8、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9、《大明律》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这充分体现了:

  a.封建法规的尊严     b.法制意识的强化     c.君主专制意志     d.地主阶级的利益

  10、“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军事需要     b.强化中央集权     c.强化皇权     d.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11、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12、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课堂自我小结】

  1、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课后巩固拓展】

  材料一: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评价明太祖的这种规定?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一个皇帝,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威胁你权力的丞相呢?你该怎样处理地方上的一些事务呢?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篇3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君主专制

  1、废行省,设三司——中央集权,宰相职权

  布政司:分管地方行政

  三司都指挥司:分管地方军事隶属于有关部门

  按察司:分管地方监察

  2、废中书省和宰相

  ①明朝一开始就废除了宰相制度吗?

  不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省

  ②那么,为啥后来要废除宰相制度呢?

  a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会导致社会。

  b宰相胡惟庸专权

  ③朱元璋是怎么样废除宰相制度的?

  诛杀,裁撤和,不许以后。

  ④宰相制度的废除有何影响?(答案置于标题“一”之后)

  二、内阁的出现——君主专制

  1、明太祖设——侍从顾问,很少政务

  △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他是怎么解决的?(答案置于上)

  △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和地位怎样?(答案置于上)

  2、明成祖设——大学士开始参与的决策

  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权(替皇帝起草批答)

  △特别注意: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的机构。阁臣的升降由决定,职权的大小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取决于的批红。

  由此可见,内阁的出现——(下文置于标题“二”之后)

  三、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使之达到,同时,也提高了办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重——皇权受到很大

  △权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之上,军国机要由定夺。

  2、康熙帝:设南书房——强化了

  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进而——(下文置于上)

  3、雍正帝:设军机处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旨意,、皇帝诏令,军国大事均由一人裁决,进而——

  (下文置于标题“三”之后)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和社会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③有利于民族和

  2、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容易出现决策,形成和

  ②经济上,阻碍和的发展

  ③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阻碍科技的

  ④外交上,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

  △随堂练习——《全品》第4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4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四)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篇4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影响。

  (4)理解中西君主制度不同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办法

  (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辩论赛,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

  (3)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教材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进一步巩固。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奋力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教学重点: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办法: 讲授法、谈话法、探究教学法

  讲授新课

  导入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发现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经历了汉朝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宋的强化,到元也出现了新的发展。那么,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该制度在今后的历史发展中也是怎样一番天地呢?

  清朝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一段深刻描写。他痛感人才的极度缺乏,才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泱泱中华大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何人才如此凋零?也许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问题情境: 教师先简介背景: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在登基后就做了这两件事。一是沿袭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的制度,由中书省左右丞相统管六部,主持全国政事;二是朱元璋在平定天下后,曾经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封了许多王侯。如大将蓝玉骁勇善战,立下大功,被封为凉国公;谋士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但是呢时隔不久,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等人相继被杀。这是为啥呢?(引导学生阅读p16第一目相关内容回答)

  教师归纳: 你们的分析都不错。由于胡惟庸蓄养私人势力,利用手中大权操纵朝政,所以被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危社稷”罪名诛杀,同时还有许多人受牵连相继被杀,进而出现明朝著名的“胡惟庸案”。至此,我不禁要问大家,胡惟庸是怎么掌握那么大权力的呢?

  学生探究: 生1:从教材第20页“历史纵横”栏目中的资料可以看出,胡惟庸善于阿谀逢迎,因而深得明太祖的信任,逐步得到提拔,官至左丞相,权倾一时。

  生2:胡惟庸掌控大权与明朝初年的中央和地方政权结构有关。明朝刚建立时,一方面在中央设中书省,由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而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废除地方行中书省,代之以“三司”,由“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之间相互牵制,各自隶属不同的中央各部门。这样,地方上的权力就被集中到中央,而中央的权力也集中到中书省,于是宰相的权力就被扩大了。胡惟庸官至左丞相,官位居右丞相之上,所以就能独揽大权。

  师:正是由于宰相权力过大,所以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的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至此,自秦朝以来延续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有人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观点正确吗?请大家探究这一问题。

  生1:纵观我国封建社会一些主要朝代的历史,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一直存在。正是由于这一点,汉朝、隋唐和北宋时期,皇帝都采取措施,限制和削弱宰相的权力,从这一趋势看,宰相制度迟早要被废除。

  生2: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主要与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有关。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皇帝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需要更进一步独揽朝中大权,于是,废除丞相势在必行。

  师:(小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对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前因后果就比较清楚了。首先,明朝因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权力,导致皇权与相权矛盾进一步激化。其次,胡惟庸擅权专恣成为明太祖强化皇权、废除丞相的借口。胡惟庸被杀是强化皇权的必然结果。最后,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板书:

  1、背景: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2、过程: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过渡)宰相制度的废除,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但随即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政务缠身,过于繁忙。由于全国政事繁多,而朱元璋也事必躬亲,所以处理政事到了“星存而出,日入而休”的地步。即便如此,仍无法处理好所有国家大事。在这一情况下,内阁产生了,这就是内阁产生的背景了。

  二、内阁的出现

  1、背景:

  2、过程:(引导 学生自主阅读p17内容,然后归纳)

  (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2)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形成

  合作探究:明太祖既然废除了宰相制度,为何也要设立内阁呢?这不是变相地实行宰相制度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内阁的设立并不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因为他们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尽管内阁权力日益强大,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没有决策权,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咨询机构。虽然曾经出现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如课本上提到的首辅张居正,但他的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大家课后可以看一下18页学思之窗。因此,尽管有人认为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是呢内阁是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的。

  过渡:尽管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明朝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然而,偌大的大明江山终也难逃灭亡的厄运,取而代之的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清朝。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依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把该制度推向了顶峰。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朝君主专制是怎样一步步达到顶峰的?

  三、军机处的设立

  教师引入: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孝庄秘史》和《鹿鼎记》吗?相信不少同学都看过的。那么,你们一定知道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都是幼年即位,亲政后他们都首先除去了一个位居权重的辅政大臣,即摄政王多尔衮和辅政大臣鳌拜.虽然这只是小说,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呢,它真实的反映了一个问题,清初统治者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强化皇权.

  教师提问: (1)当时阻碍康熙皇帝强化皇权的是啥机构呢?它有啥权力?

  学生回答: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六部之上,它决定的事情,连皇帝也无法更改。

  (2) 在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内阁也没有实权的情况之下,康熙皇帝也是怎样强化其君主专制的呢?

  1.南书房(板书)

  南书房的设立,改变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独揽国家大事的局面,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形成了议政王大臣、内阁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势它们相互牵制,有利于康熙帝专权了。

  师:(过渡)尽管说南书房的成立,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皇帝毕竟还是没有把朝中大权完全集中起来。自从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后,皇权才得到大大的强化。请问军机处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它对皇权的强化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呢?

  2军机处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看过《雍正皇朝》这部电视剧吗?要是看过的同学,那你们对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就会有所了解。里面提到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但是呢内阁距离内廷也太远,不方便及时处理军机大事,于是,雍正就在隆宗门设立“军需房”,后来正式改名为“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同学们阅读课文p18图片和文字。(设问)军机处的职权和影响是啥?

  (1)职权:接受皇帝接见,跪笔受录,传达诏令

  (2)影响:提高效率。。。。。。。。。。。。

  [教师讲述]:因此,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后来,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继被撤,内阁也名存实亡。

  四.东西方的差距

  师:同学们,清朝由于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后来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康乾盛世”。但是呢,君主专制的强化也有相当大的消极作用。但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结合下面材料和一些史实,归纳明清君主专制弊端: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指出:……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也无规章,由单独一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他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

  课堂小结:

  对于明清君主专制弊端,我们归结以下三点:第一,皇帝独断和随意性强,致使决策不断失误;第二,君主专制导致官僚主义、官场贪污之风盛行;第三,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就在中国封建社会日暮西山时,欧洲一些国家却已迈进了资本主义社会门槛,在政治上建立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相比之下,中国还徘徊在封建专制的小农王国里,中国社会的发展已大大地落后于西方社会的发展潮流。

  设问:综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哪两大基本矛盾?学生:思考作答,老师总结。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设问:丞相的设立起源于何时?有何职权?

  学生回答:秦朝。

  老师总结:对,从秦朝开始的这种君主丞相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特征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一个“常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表》)的丞相或者相国。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丞相既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也是百官之长,所谓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呢,另一方面,丞相的存在,客观上起着制约君主的作用,故使皇帝时时忌惮。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的初步成功,如今明太祖也是怎样做的呢?

  在中央,废丞相制,职权分给六部,隶属皇帝。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政事。丞相权力很大,但明太祖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明太祖把中央大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借有人告发中书省丞相胡惟庸有不法行为,一方面他将胡惟庸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抄家灭族,另一方面,宣布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将六部升格,由其亲自掌管,国家政事由皇帝一人决断,并下令今后不许任何人再提设宰相一事。“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这样,自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了,也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历史,君主成为国家的行政首脑,极大地强化了皇权。

推荐站内搜索: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寒假英语日记带翻译、题库精选、我的家庭作文600字、2013二级建造师考试时间、初中日记200字、团委书记竞聘演讲稿、执业药师考试试题、新疆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最伤心的日志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选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选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226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