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通用17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通用17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通用17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通用17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通用17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凤凰语文网    点击数:8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您正在浏览本站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本站)网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城南小学 李波涛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 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啥 ?为啥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您正在浏览本站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本站)网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您正在浏览本站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本站)网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

  盛丽华

  师:请小孩子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惭愧”是啥意思?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啥感到难为情?

  生:他知道自己错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看出来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他不好意思。

  师:开始,小松树是怎样啊?

  生:他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

  生:他很神气,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是他长在山顶上才显得那么高。

  师:小孩子真聪明。起初,小松树就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后来小松树的想法也怎么会发生变化的呢?

  生:是风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现在,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生:我刚才真没礼貌,我要向大松树说对不起。

  生:如果没有风伯伯教育我,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高呢!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啊!

  生:要是我也长在山下,和大松树长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长在山上,他会比我看得更远。

  师:小孩子们说得很好,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再弄清“惭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认识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清脉络。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3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简介:小孩子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啥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 回答空 松树空 惭愧空 低头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着空 小孩空 伯伯空 爷爷空 拖起来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也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啥?(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啥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么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啥?(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啥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小孩们一个自由的虚拟主机,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母亲)

  母亲摸着你的头是啥感觉?(舒服)

  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啥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啥?

  师:小松树为啥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4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孩子,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啥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啥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精读体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孩子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啥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啥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啥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啥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也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啥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啥呀?(小孩)

  读好“小孩”,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啥想法呢?你会感到啥?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进而加以理解

  小孩子,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啥呢?

  三、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qing;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进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啥?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啥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小孩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啥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孩子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啥!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啥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积极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气氛;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办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么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啥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啥?他会对大树树说些啥?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孩子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孩子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怎样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简介简介“演员”(简介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qing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积极、愉悦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办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5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师:小孩子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啥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兴趣是小孩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小孩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对比朗读,巧揭课题。

  1、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

  2、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三、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打开课文46面,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看,生字宝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再来试一试,真是个聪明的小孩,老师一教就会,真了不起!

  四、演练结合,体验生成。

  (一)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师:生字新词,长句子都会读了。读起课文来一定更有信心!自己再读读,看能不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通顺。

  师:小孩们都会读了吗?会读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它们找到家。出示大山的贴画。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瞧,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师: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尊重朗读体验,注重生成,学习第二段。

  过渡:小孩子读书可认真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招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演员,想参加吗?想参加可要听好了,要演好电影先要读好剧本,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先报名演小松树,要演好它,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那些话?拿出笔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下来。

  【表演是小孩们最喜欢的形式。低年级小孩明显的爱表现自己,当明星这么好的机会相信谁也不愿意错过。自然对于学习课文更感兴趣了。这时候老师更关注的是小孩的动手能力,找出小松树说的话。】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你们和他一样吗?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在第二自然段中。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谁来当小松树,来演一演。要演好它可要读好小松树的话,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怎么样?自己先试一试吧!

  【设计朗读指导方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a、方案:请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小孩朗读。

  1.师:你觉得这个小演员把台词说的怎么样?

  2.师:我也觉得她读的特别好,再听听她那些地方读的特别好?

  3.师:老师也听出来了,“多高呀!”读得可真好!现在老师来当小记者来采访你,你为啥能读的这么好?小松树你感觉自己怎么样?

  4.师:“现在你就是小松树,站在这高高的山上感觉怎样?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可以加上啥动作,来再演一演。”

  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感觉自己怎么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孩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发感受。】

  (小孩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好得意,站这么高。”有的说:“我觉得自己特别舒服站得高看的远。”还有的小孩说:“自己觉得很骄傲,原来我这么高!”)

  5.师: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小松树的话,请表情动作来帮忙。

  【尊重朗读中,小孩的个人体验不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小孩心灵】

  b、方案:请朗读能力不是很强的小孩朗读。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师:指名读。你读的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愿意更努力的读好吗?老师来帮助你,朗读指导。

  2.师:小松树你站在那儿?你觉得自己高吗?恩,你长得真高啊!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来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再读一读这句话。

  3.师:有进步,高多了。站得那么高,所以你能看到(学生回答“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你都看到了啥?(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看到公路上汽车和蚂蚁一样,有的说看到行人也像蚂蚁一样。山脚的房子树木都变的很小了……)

  【登高远望,借助生活体验,由生活中体验,触动对课文的理解与品悟。使语文生活化】

  4.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出示词语)评价:这才叫读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师: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感觉怎么样?(指导办法同方案a)

  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啥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低年级小孩善于模仿,老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的地位。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小孩听说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6.师: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全班演。大家都来当回小松树。注意看这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我们知道朗读要读好还要请谁来帮忙?(表情和动作来帮忙)

  (三)自学品悟,学习第三段。

  过渡:小松树演得这么好,大家都有资格当小松树。大松树该怎么样表演呢?大松树(学生回答“没有回答”)它会想啥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小孩明白大松树没有回答是因为心胸宽阔不和小松树斤斤计较。)

  (课件出示小松树得意洋洋的表情。)

  师:大松树不和小松树计较,我们来看看小松树的表情变化。(表情由得意到惭愧的低下头)出示词语“惭愧”,理解“惭愧”。可以换词理解,联系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中词语“难为情”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啥时候你觉得惭愧?

  师:小松树刚才还很得意,可现在惭愧的低下了头,为啥它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因为风伯伯教育了它)

  师:自己读读风伯伯的话,看看读懂了啥?同桌互相说一说。【尊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自己先读品悟,再同桌互谈感受,交流阅读感受】

  师:小孩你们读懂了啥?用自己的话来说。理解“托”的意思,加动作理解。

  师:哦,老师也明白了,原来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你还想对小松树说啥?学生自由畅谈。

  延伸:风伯伯的话说得这么有道理,难怪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小孩,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

  (课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第一范文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习与做人联系在一起,使学习所得进行延伸,这时候的学习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习内化成一种行为习惯甚至品德。】

  师:来演一演风伯伯。风伯伯说这些话是教育小松树,注意加上动作“摸”(联系生活实际,长辈们对你们说话时候很亲切,和蔼可亲,边说边抚摸着你们的头,找感觉,边读边演。)

  五、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给这个童话故事配音。(出示flash动画)小孩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男生当风伯伯,女生当小松树。

  师:真棒!你们都是小小配音师。

  延伸:小松树惭愧的低下头,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咱们下节课还得接着往下编故事,演课本剧呢!

  六、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松、托、孩、呢”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松”字可以编故事:一个老公公靠在木头上。“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呢”换偏旁识记。

  3,师范写,生输空,再描红。

  七、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山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大山贴图

  【教学反思】:

  一、注重“以学生为本”。针对低年级小孩好表演,对直观事物兴趣浓厚的特点。巧妙的设计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松树大山贴图等,调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化难为易。

  二、注重“尊重个性化朗读体验”。针对不同朗读能力的小孩采取不同的朗读指导方案(ab)方案。体现朗读指导的差异性,层次性。因材施教,把握住不同小孩的阅读感受进行朗读的指导。将阅读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注重“老师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励小孩,充分的肯定小孩的所思所想。让思维在老师激励下插上飞翔的翅膀。

  四、注重“语文与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语文与品德之间的联系。寓教于学中,潜移默化培养小孩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方式调动小孩原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生活化。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小孩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啥?(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孩子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孩子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啥?(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啥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孩子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啥样的表现呢?请小孩子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啥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啥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孩子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孩子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啥呢?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7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进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啥?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啥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小孩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啥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孩子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啥!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啥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积极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气氛;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 ;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办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么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啥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啥?他会对大树树说些啥?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孩子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孩子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怎样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简介简介“演员”(简介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  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积极、愉悦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 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办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8

  第三单元

  课 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

  我的教学设想:

  一、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课程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 

  1、采用录音机、多媒体、vcd等电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以诵读为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孩子们,你们看,这是啥?(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么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9

  课题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教给学生的读书办法,要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懂得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的道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大松树谦虚,小松树由骄傲到惭愧的心理转变,风伯伯的语重心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小孩子,通过上世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第8课的生字宝贝,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1)开火车读。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几个偏旁?(口、子、父)

  (4)书空易写错笔顺的字:孩   呢。

  (在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重点,所以我复习了生字和易写错笔顺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啥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比高比看得远的事)。那我们今天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 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读了请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分别长在啥地方?(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指导看课文的插图,进一步了解它们生长的位置。(板书:小松树   大松树)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啥呢?

  (这个问题设计,进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2)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是邻居了,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们聊了些啥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画出小松树说的话。

  3、指名说说你画了哪句?

  教学过程

  4、从小松树的话你学得小松树怎样?(板书:得意)

  5、你能读出它的得意吗?

  6、从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小松树很得意?

  7、除了骄傲和得意还看出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8、指导读小松树的话。a、个别读。b、小组读。c、齐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运用了多读,让学生从读中悟出小松树的得意。)

  9、大松树听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没有回答)小孩子们,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大松树其实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树高,但它没有回答,说明大松树怎样?(板书:谦虚)。

  过渡,可小松树的话被谁听到了?(风伯伯)

  (三)学习第三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的?它说了些啥?

  (出示句子: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风伯伯听了,是怎么做的?(摸着小松树的头)在生活中有谁摸过你的头?他为啥摸你的头?这就是长辈对小辈的爱。

  (阅读教学中,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他为啥摸你的头?然后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3、风伯伯那么的爱小松树,它对小松树说了些啥?用横线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4、从风伯伯的话中你知道了啥?

  5、指导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惭愧)解释惭愧这个词,本课是指小松树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课本的插图,看看小松树的样子。

  3、这时,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啥?大松树也会对小松树说些啥?

  (从中进行思想教育)

  4、指导朗读。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大松树    没有回答    谦虚

  风伯伯    摸          疼爱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0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啥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啥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啥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办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简介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小孩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啥意思?

  3.问:小松树为啥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啥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城南小学  李波涛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啥

  ?为啥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小松树和大松树》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啥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啥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父亲、母亲,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 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文。

  师:小孩子们,你们看,这是啥?(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么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啥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啥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啥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么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是用啥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啥?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啥?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孩子,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 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小记:

  理解课文时,“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从小松树的话一个“喂”,一个“你呢”启发学生想象小松树当时骄傲的样子,并试着来表演,通过朗读和想象学生能体会到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样子。再从第三小节中的“摸、小孩、高多了、托起来”等词语体会风伯伯的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表演学生把自己感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有了深入学习课文为前提,学生能小松树开始的骄傲自满,后来的知错羞愧;风伯伯的宽厚慈爱演出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啥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 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啥地方?

  (2) 他们之间发生了啥故事啊?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道理呀?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 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 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办法。小组内交流。

  (4) 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简介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 逐段指名朗读。

  三、 作业

  1. 认读、练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小孩  听  低头

  2. 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贴图了解它们的位置。

  2、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啥?从哪里读懂的?

  3、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小松树得意的语气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4、引读: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

  5、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看不起自己的话会想些啥呢?

  6、放刮风的录音,创情境:听谁来了?生答:风伯伯。风伯伯正好经过这里,他听见了小松树的话,觉得小松树太看不起别人了,这很不对。于是,他摸着小松树的头亲切地说:(放风伯伯语言录音)

  7、听了风伯伯的话,你听懂了啥?从哪里听懂的?学习“比”。用“比”说句。动作理解“托”。 练习填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8、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风伯伯的话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9、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10、四人合作讨论:这时,小松树会想些啥?如果你是小松树,让你再对大松树说,你会说些啥?

  1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演一演。

  1、 生找合作伙伴演一演。要求:表演时大方自然,声音响亮。最好设计动作,把刚才你们合作讨论的内容添加进去。

  2、 生上台表演。生评演。师颁“表演小明星”奖。。

  四、 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 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五、 作业

  1. 按笔顺描红。

  2. 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5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孩子们,你们看,这是啥?(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么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啥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啥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啥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么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是用啥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啥?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啥?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孩子,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 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松”第4笔是点,不是捺,要写的左窄右宽。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而且还和很多新的字词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3、大家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

  根据生回答,画“山”简笔画,贴大小松树。

  二、精讲课文

  1、师: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它们之间会发生啥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谁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啥样的故事呢?

  生1:小松树取笑大松树。

  师:能说的完整些吗?

  生2: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于是看不起大松树。

  师:这次回答的即完整也有条理性,真不错!

  3、师:刚才前面小孩子说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二小节;小松树说的话。

  师:你愿意来读一下吗?

  生读。

  师:从刚才小孩子的读,你觉得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松树?

  生:自大、骄傲……

  师:你为啥这么说?

  生:因为……

  师:你现在就是这棵自大的小松树,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小松树长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从东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啥感受?

  生1:可舒服啦!

  生2:好美啊!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时一转脸,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它说到......(你再来读)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读一读?(指读)

  生读。

  5、师: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之后,它是怎么做的?

  生:它没有回答。

  师:它为啥不回答呢?要是我也得给他说点难听的!

  生:因为……

  师:你觉得大松树生气了吗?

  生:…

  师: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啥呢?

  生答。

  6、师小结

  小松树长在山上,它自以为长得很高,便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真是太骄傲、太得意了。面对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大松树啥都没有说,他没有与小松树斤斤计较,他的心胸真是宽广。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也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第三小节。

  7、师:风伯伯听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之后,批评他了吗?

  生:没有。

  师:那风伯伯是怎么样做的呢?

  生:……

  师:“摸着”是啥意思,你用右手摸一下左手,啥感觉?

  生:舒服……

  师:那风伯伯为啥不使劲地拍他,不使劲地吹他呢,而是很舒服的摸着他呢?

  生:关爱

  师:好,那你用关爱的语气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你来)

  师:刚才,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到底高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师:谁来说说到底高多少呢?

  生:高可多。

  师:你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吗?

  师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能用“比”来造个句子?

  生:…..

  师:现在咱们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小松树不高呀,他为啥会看得远呢?

  生:(齐)那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

  6、师: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是怎么做的?

  师:他为啥低下了头?

  生:他知道错了。

  师:这时小松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后悔、不好意思...

  师:于是,小松树??地低下了头。

  7、师:小松树这时感到很惭愧,它会想些啥呢?

  生:......

  师:假如,现在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说些啥?

  生:......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即懂事也谦虚礼貌的小孩了。

  三、分角色朗读

  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现在来当一当小演员,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孩子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礼貌的小孩!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 篇17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孩子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

  高的小孩子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孩子,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

  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小孩。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推荐站内搜索:我会变作文周记、特岗教师考试、银行招聘考试试题、2013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忻州师范学院分数线、日志 爱情、安徽会计考试时间、感人的爱情日志、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通用17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想(通用17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226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