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著名文学家冈察洛夫曾深有体会地说:“在我本人心中没有诞生或没有成熟的东西,我没有看见、没有观察到、没有深切关怀的东西,是我的笔杆接近不了的啊!……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的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也就是说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检验和阅读吸收。 一学会观察 观察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指的是:有目的地认识某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你要认识某一事物,你就要有目的地去看、去听、去摸……以便熟悉它、了解它,这个过程就叫观察。观察下面就一一简要说明。 1、全程观察与重点观察。 全程观察是对动态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观察。凡事情,都有起因、经过、结果,而经过通常有若干个阶段;运动着的事物在各个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状况。全程观察,就是对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从头到尾,从开始到结束,从起因到结果,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把握其各个阶段的特点,达到正确认识某个事物的目的。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就仔细观察了父亲买橘子的全过程:为什么去买橘子,怎样去买的,结果怎样。在这全程观察中,作者又重点观察了父亲爬栅栏时的具体动作,像这样,截取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仔细观察,就是重点观察。 2、长期观察。 像这类活动比较简单,观察它们的全过程,也比较容易,不过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可是,要了解某件复杂事情的全过程,要认识某种复杂的事物,短短几分钟几小时显然就不够,就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这就是长期观察。如写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就需要从播种、发芽、抽枝、长叶到开花,结果进行全过程的观察。还有的活动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要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也需要跟踪观察,如朱长超写的《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从1969年7月21日人类登上月球那一刻写起,写到7月25日凌晨离开月球。这历时195个小时的月球见闻就需要长期观察,长期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3、对比观察。 对比,就是互相比较。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放在一块儿,比较着看,就叫做对比观察。如某学生发表在《安徽青年报》上的习作《小怪事》就是对比观察的结果。她观察了当卫生局长的姑爹在任职期间和退休后,人们对他的不同态度:任职期间他家门庭若市,送礼的络绎不绝;退休后他家冷冷清清,无人上门。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一前一后,两相对照,得出一个结论:人该怎么做?官该怎么当? 对比观察关键在“比”。要“比”,就要选择一个比较点。同一事物,可选择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如通常讲的新与旧的对比,某人与别人与自已的对比等。不同的事物,可选择一个共同处比,如两个同学在学习上的对比,在工作上的对比,在劳动方面的对比等。找不到比较点,就无法对比。 4、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定向观察,就是在预先确定好的对象和范围内进行观察。如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在写《绿色蝈蝈》之前,就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了蝈蝈的生活习性,这就是定向观察。 与定向观察相反,它预先没有确定观察和对象或范围,而是偶然遇到而又引起自己注意的一种观察。宗璞散步时被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而驻足观赏,写下了《紫藤萝瀑布》。他的这种观察就是随机观察。随机观察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就是看,就是听,就是想,就是去了解把握某个事物。学会观察就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要讲究点面结合,观察要注意顺序、条理,观察要选好角度,观察要注意方位等,这些方法同学们在实践中可以慢慢领悟到。 二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的作文当然离不开生活。可是有的同学觉得中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哪有那么多现实生活的东西好写。其实不然,中学生每天就置身于现实生活当中,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人人有,自不必说,就是社会生活,也同样人人都有。学校也好,家庭也罢,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身在其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社会大潮的涌动和时代脉搏的跳动,怎能说体验不到社会生活呢?如某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苦恼》一文,就是用日记的方式记下自己一周中每天的时间安排。对这种如牛负重、缺少乐趣的学习生活,恐怕不少同学都厌烦。可是大多数同学都习经为常,想不到这是一种生活体验。那位考生想到了,他把这种披着“素质教育”外衣的“应试教育”暴露无遗,因而作文《苦恼》意境深刻。现实生活中异彩纷呈的人、事,通过我们的各种感官反映到头脑中来,这就是作文素材。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做现实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意,多加体验。如果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就会哀叹作文是“无米之炊”。 体验生活的另一层含义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那么,怎样来认识呢?我觉得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就是拿自己的心去比一下别人的心,想一下在某种情况下,自己会怎样,从而体会人家也会怎样。《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烈火烧身的事迹让我们深受感动,但这种事作者是无法通过“亲身经历”去体验,而只能通过“我”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描写。这就是“体验”的一种特殊功能,掌握体验生活的这种特殊方式,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范围又扩大了许多。 三阅读吸收 一个人要获得写作的材料,应该去观察、去实践、去体验。但是,无论谁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事事、时时、处处这样做。那该怎么办呢?只有广泛阅读,读中国的书,读外国的书,读现代的书,读古代的书,读有字的书,读无字的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从中获取各种知识,得到各种材料。如2005年江苏盐城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文中红楼名著,李白陆游诗词,梁祝孟姜女的传说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就是广泛阅读吸收的结果!“只有挖得深,寻得密,才会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道理。 广泛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读的数量上,而是注重吸收,边读边想边做笔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广取作文材料,写作时才有活水。同学们不妨按以上三种途径去获取作文材料。 作者:朱碧玉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大山中学 邮编:24646313696621945
推荐站内搜索: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高考试题库人事考试信息网、湖南二建成绩查询河南自考成绩、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入口、山西特岗教师报名入口、2013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江西高考试题、400字周记、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获取作文材料的三种办法
文章链接:
https://678999.cn/14353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