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虚拟主机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例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学具准备:

  配套课件、一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及自拍图片(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长方体、正方体等)

  2.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形状我们比较熟悉?你能说出它们各是啥形体吗?(生答)

  3.除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些形体你认识吗?(学生随意说说)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叫出这两个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们就近距离的接触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们。板书:圆柱和圆锥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 观察例1中的物体,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吗?(生答,课件显示)

  (2)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时圆柱形的?(学生举例)

  (3) 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研究题:

  ①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啥形状?大小相等吗?用啥办法可以验证?

  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啥感觉?

  ④  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情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  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红色)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这样的面。教师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名称)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办法,教师课件演示上面的圆形往下移动,和下面的圆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觉是底面是平的,侧面是弯曲的。

  ④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明确课本上所说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4) 认识圆柱的高

  ①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离?(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柱的高)

  ②  指名上台指给全班学生看。明确:圆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离。(课件显示)

  ③  你能找到几条这样的高呢?(明确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5) 练习

  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为啥?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教学圆锥的认识

  ⑴课件显示例题1中的圆锥物体。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举例说说)

  ⑵拿圆锥也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圆锥

  物体,完成以下表格。

  物体名称底面侧面顶点高圆柱两个底面是圆形,大小相等一个侧面是曲面     无数条圆锥    

  (3)交流圆锥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课件配着演示。

  ①圆锥由几个面围成?

  ②圆锥的侧面有啥特点?底面呢?

  ③啥是圆锥的高?

  (4)把自己圆锥上各部分名称指给同桌看。

  (5)怎么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测量一下,教师巡视辅导。

  指名上台演示,教师课件演示。

  3. 比较圆柱和圆锥

  问:圆柱和圆锥有啥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 巩固深化,拓展运用

  1. 课本第19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理由。

  2. 判断说理:

  (1)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 圆锥的高有无数条。(  )

  (3) 圆柱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4) 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

  3. 书本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教师讲解: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都应该是平面图形。

  4. 操作题

  (1) 拿一张长方形纸卷一卷,看能卷成啥形状?有几种卷法?

  (2) 拿一张正方形纸卷一卷,卷成啥形状?

  5. 书本第20页第5题

  (1) 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啥形状?

  (2) 转一转,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 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上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业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办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邗江区实验学校 王兴伟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8-19,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虚拟主机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设计理念: 本课努力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 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啥?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 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观察、辨别

  举例、交流

  二、             动手实践探索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啥?

  2.互相交流,啥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啥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啥特点?你怎么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啥?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并板书:

  底面 2个平面 完全相同 圆

  圆柱                   

  侧面 1个  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啥?摸到了啥?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啥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啥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啥? (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4)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研究、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画高,思考高的条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交流

  观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自己尝试概括

  独立比较

  独立画高

  三、             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交流

  同座互相指、说

  学生连线,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依次将小旗快速旋转,借助观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认识了啥?有啥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

  课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独立制作圆柱和圆柱。

  教后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虚拟主机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 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

  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 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

  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为啥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

  4、认识这些图形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啥?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啥关系,怎么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啥?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

  (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么样测量?有几条?为啥?

  (4)滚一滚圆锥,你 有啥发现?

  (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9页练一练。

  2、分别出示钢管、压路机和玻璃台面(电脑出示),找出它的底面和高。

  3、练习十五第2题。

  4、转一转。电脑演示,小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并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啥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圆锥有啥关系。

  四、作业

  课本20页练习五4.

  五、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六、全课总结。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节课题展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适合素质比较的学生。整节课大体分三个环节:一、学生预习,确定目标。二、读、想、解、做(四步)教学。三、学生课后反思、收获。

  一点儿建议:

  1、自学提示与自主尝试有点矛盾,看不出学生的自主。

  (环节是这样的: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1、啥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啥特点?

  2、啥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啥特点?

  3、啥叫做圆柱的高?高有啥特点?)

  2、交流时,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如下: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一、 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二、 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啥关系?为啥?)

  我认为: 第二个问题恰恰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可是根本就没注意到。只是说:侧面都是曲面。那么学生是不是以前接触过曲面,或者引发他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学效果会更好。

  3、数学童话故事做为作业是不是有点牵强呢?

  (环节如下: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咱们对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进行了单元预习,对本单元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本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信息窗一,去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来完成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出示课题)

  师: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是很多的,你能给大家简介一些吗?(生举例)

  (老师举出拿出一个上粗下细的杯子,问是圆柱吗?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柱体的实物画下来是啥样子呢?

  现在老师就沿着这个圆柱的轮廓线画下来,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图形,这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同样的办法老师画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预习第一个信息窗你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那些特征?

  预设: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等。

  1、自主尝试

  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1、啥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啥特点?

  2、啥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啥特点?

  3、啥叫做圆柱的高?高有啥特点?

  圆锥呢?

  2、小组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等一会老师请你们汇报,咱们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说的最精彩!

  3、全班交流

  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圆柱、圆锥实物到讲台演示,另外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上标出来。圆锥和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

  一、 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

  二、 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啥关系?为啥?

  (预设:如果学生汇报时候不完整,及时请学生评价,补充。)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你们现在还有啥疑惑吗?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好吗?

  预设:圆柱和圆锥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啥?

  4、圆锥和圆柱特征的比较

  同桌交流、汇报,

  师出示表格:

  图形 不同点

  相同点

  圆柱 有两个底面,有无数条高而且长度相等 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

  圆锥 只有一个底面,有1条高

  三、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 课本自主练习第一题:下面物体的形状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生活中的实物)

  2、 下面的图形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

  3、 连一连(操作题)

  上面是两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几何图形沿着虚线剪开,

  下面是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扇形

  让学生先连线再操作。通过操作连线你发现了啥?

  粗细有啥决定?高矮有啥决定?

  4、 操作题

  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 回顾提升、总结评价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也有那些收获?你是怎么学到的?你认为本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为啥?你表现怎样?你认为老师表现怎样?给老师提点建议好吗?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片段及评析:

  片段一:引入。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

  师:这是啥图形?(长方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快速旋转,可以得到啥形体?(圆柱。)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

  师:能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吗?

  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间一段。)

  师:说的很准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圆柱形状的物体吗?谁能再举个例子。

  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包装盒)

  ……

  生:电线杆。

  师:你是说我们常见的电线杆吗?仔细回忆,我印象中它好像是一端粗,一端略微细些吧?

  生:(略加思考后肯定地)是。

  师:那它是圆柱吗?

  生:(犹豫地)不是。

  ……

  【评析:通过旋转引出圆柱,直接把旋转的思想带进课堂,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旋转小旗,但给了学生一个信息:圆柱可以通过旋转的办法得到,为下面更深刻的感受旋转做好认识储备。接着从生活中感知圆柱,圆柱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但很粗糙,难免会把诸如圆台的电线杆看作圆柱。教者略加点拨并纠正,逐步帮助学生描画圆柱。】

  片段二:初步感知圆柱。

  ……

  师:好,就请大家用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等办法研究桌面上的圆柱。

  (学生研究。)

  师:光顾着研究可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谁先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圆柱没有角。

  师:你是指像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的顶点吗?圆柱确实没有。

  生:我发现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

  生:我认为圆柱还有一个面,(用手指着侧面。)这个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个面。(环绕着摸侧面。)它像我们黑板一样是平的吗?(不是。)它是怎样的?

  生:(是环形的、是圆形的、是弧形的……)

  师:哦,其实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它不是平的,而是弯曲的。我们把这个面称为圆柱的侧面。圆柱还有两个面,这两个面称为圆柱的底面。谁知道这两个底面有啥关系?

  生:它们的面积相等。

  生:我认为它们的周长也相等,它们完全相同。

  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完全相同,你们也是怎么发现两个圆完全相同的?

  生:(犹豫地。)我感觉它们大小一样。

  生:我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仅仅用眼睛看准确吗?

  生:不准确,可以量一量它们的直径,看看是不是一样。

  师:说的很好,你找到一种比较科学的办法。还有吗?

  生:我把圆柱倒在桌上,让它滚了滚,发现滚出的是直线,说明它的两端大小相等。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生:(犹豫地)不知道。

  师:但直觉告诉你,既然沿着一条直线滚动,可以说明两个底面大小相等,是吗?至于其中的道理,我们会在今后学习到。

  生:可以把圆柱锯开,两个底面比一比。

  师:办法不错,就是可惜了这么漂亮的圆柱。(生笑。)如果不把它锯开,有办法让两个底面比一比吗?

  生:可以把其中一个画出来,再用另一个来比一比。

  ……

  (多媒体演示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的过程。)

  师: 我们已经知道圆柱可以通过旋转长方形得到,通过旋转过程,我们也可以验证这个结论。现在我们一起来量一量、画一画,或者分析旋转图,验证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学生动手操作或看图思考,互相交流。)

  ……

  【评析: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教者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办法自主研究圆柱,将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避免了教者一味讲解的枯燥。在引导学生认识完圆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后,展开对于圆柱两个圆形底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的验证,该过程中,把多种办法一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片段三:通过旋转,深入探究。

  (多媒体分步显示长方形绕轴旋转)

  师:其实,通过旋转,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圆柱。大家想不想来细细研究?请看屏幕。注意观察a点和b点在旋转后,分别形成了圆柱的哪个部分?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

  生:我觉得是两个底面的周长。

  师:我们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圆柱整个底面吗?(注意指准两个底面圆周。)

  生:(肯定的)不是,是圆周。

  师:长方形的这一组对边绕轴旋转后分别形成圆柱的啥部分呢?

  生:两个底面。

  师: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的哪个部分旋转得到的?

  生:长方形的一条边。

  生:从图上看是线段ab。

  师:(多媒体演示。)确实如此。现在我们综合起来思考,长方形的这三条边同时绕轴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仅仅是圆柱的三个面,当长方形作为一个整体的面在旋转后,就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圆柱。

  【评析:这是教者根据教材拓展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向学生完整展示了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完整的虚拟主机观念,深刻认识旋转是得到立体图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科学的展示给学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构建理念。】

  片段四:认识圆柱的高。

  (多媒体分步演示等宽不等长的三个长方形绕各自的一条边旋转形成圆柱。)

  师:三个圆柱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三个长方形的宽相等,得到的圆柱底面相等,但它们的高度不同。

  师:那请大家思考,啥是圆柱的高呢?

  生: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

  师:哦,你是从旋转过程中看出来的,从圆柱本身来看,啥是它的高?

  生:侧面的高度是圆柱的高。

  生: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师:这里的两个圆,我们称为圆柱的啥?

  生:圆柱的底面。

  师:那还可以怎么样描述圆柱的高?

  生: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师:说得很准确。我们可以在圆柱的立体图形上标注出它的高。(标注圆柱的高。)我们认识了圆柱的高,知道标注的办法还不够,在生活实际中还需要来量一个圆柱的高。你打算怎么样来量圆柱的高?

  生:我用两把尺夹住圆柱,量出尺之间的距离。

  生:我把圆柱倒在纸上,用笔在两个底面的位置做个记号,量出记号间的长度。

  生:我量它的侧面。

  ……

  (肯定量高的办法,指导学生量一量。)

  【评析:认识圆柱的高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因为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一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教者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高、标注高、测量高。先展示出三个等底不等高的圆柱,让学生感受到高的存在,激发认识圆柱高的欲望,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高是啥,怎么样标注圆柱的高,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圆柱的高,进一步加深对圆柱高的理解。】

  片段五:认识圆锥。

  师:屏幕上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

  生:——三角形。

  师:准确的说是——

  生:——直角三角形。

  师:它绕任意一条边旋转后会形成啥形体呢,大家想不想来研究?

  (多媒体演示直角三角形绕任意边旋转得到的形体。)

  ……

  师: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圆锥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自主探究。)

  生:圆锥有一端是尖的。

  师:用数学语言,这个尖的我们称为啥?

  生:(恍然大悟地)顶点。

  生:圆锥也有一个圆形的面。

  生:圆锥还有一个弯曲的面。

  师:我们把圆形的面称为圆锥的底面,这个弯曲的面,称为圆锥的侧面。其实圆锥就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些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从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圆锥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啥呢?

  (多媒体演示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

  生:我发现从圆锥的顶点画一条垂线下来,正好通过底面的圆心。

  师:老师真佩服你,想象力很丰富,你的判断很正确。

  生:我发现圆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后形成的。

  生: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旋转后形成圆锥的侧面。

  师:不错,在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圆锥,都是这种可以通过旋转直角三角形得到的,这样的圆锥是直圆锥。

  生:我发现圆锥的高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能说说啥是圆锥的高吗?

  生:顶点到底面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我们来用两根手指夹住圆锥,表示出它的高。(学生操作。)我发现大家都用一根手指按在顶点,另一根手指呢?

  生:在圆锥的底面。

  师:是底面任意的位置吗?

  生:不是,是底面圆心。

  师:请大家调整一下……,好,现在我们用手指表示出了圆锥的高,谁能用语言来描述?

  生: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

  【评析:正因为教者在前面认识圆柱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手、口、脑,学生认识起圆锥可谓得心应手。教者从旋转直接引出圆锥,通过旋转把圆锥彻底呈现给学生。认识圆锥的高本是教学的难点,但因为学生对旋转过程的清晰理解,认识圆锥的高变得轻而易举,这一难点已不复存在,这正是旋转的魅力所在。】

  片段六: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知道了圆柱和圆锥都可以通过旋转的办法得到,难怪有人把圆柱和圆锥称为旋转体。通过旋转,我们还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形体。

  (多媒体呈现平面图形旋转形成有趣的立体图形。)

  ……

  师:其实我们身边的事物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有些看上去差不多,但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拿我们今天研究的圆柱和圆锥来说,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千姿百态的。(演示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圆柱和圆锥的旋转图)。是啥造成它们高矮、粗细不一样的呢?

  生:因为旋转出圆柱的长方形长和宽不同。

  生:因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同。

  师:看来大家都从旋转图中得到了启发。如果我们从圆柱和圆锥的本身来看,是啥造成它们大小形态不一的呢?

  生:因为它们的高不同,底面的大小不同。

  师:底面的大小由啥决定。

  生:底面的半径。

  师:原来是它们的高和底面半径共同决定了它们大小形状。

  ……

  师:阳光照射我们的身体,会在地面上留下一个影子,这些图中的屏幕上你能看到啥形状的阴影呢?

  ……

  【评析:教者在拓展部分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形成立体图形,这是本节课旋转思想的延伸,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旋转是得到立体图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展示给学生丰富的图形表象,使学生对图形的美产生共鸣;第二个环节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圆柱和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不同,衍生出大小形状各异的圆柱或圆锥,感受形体的奇妙;第三个环节,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科学的呈现圆柱和圆锥的三视图,有效克服了消极因素的干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虚拟主机观念和虚拟主机想象能力。】

  教学点评:

  一、变接受为建构,让旋转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

  立体图形的教学,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的薄弱,往往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机械的接受,在教学中很难得到有效突破。本节课,教者让旋转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构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成功的进行了教学实施,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教学效果。

  平面图形的旋转是构成立体图形的重要方式,课的伊始,教者就通过旋转长方形小旗引出圆柱,看似随意,实则意蕴深刻,一下子就带领学生迈进了“旋转” 的大门,为下面充分演示旋转,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接着借助多媒体演示,淋漓尽致的展示了通过旋转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建立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在拓展部分,多媒体演示了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旋转的奇妙魅力,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成功的搭建了一座桥梁,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二、变被动为积极,发现与分享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开展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过程灵动起来。对于圆柱特征的认识,教者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没有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整合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 “发现与分享”成为整节课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办法、情感等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三、变独白为对话,生成的课堂因发生而更精彩。

  “独白”式的教学,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把教学理解为简单的问答,没有对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本节课,教者采用“对话”式教学,与学生展开真诚、平等的对话,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围绕问题的核心,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深度探究。通过对话,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此外,学生还获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真实感受。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最真实的课堂。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不再是主宰, 本节课的教者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及时调整,追求课堂活动的真实,再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再现生活情景。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不管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个别学生的想法,在本节课中都有机会展示。由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出现的偶发教学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巧妙地进行引导,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办法,课堂教学也因此更加精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片段及评析:

  片段一:引入。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

  师:这是啥图形?(长方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快速旋转,可以得到啥形体?(圆柱。)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

  师:能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吗?

  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间一段。)

  师:说的很准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圆柱形状的物体吗?谁能再举个例子。

  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包装盒)

  ……

  生:电线杆。

  师:你是说我们常见的电线杆吗?仔细回忆,我印象中它好像是一端粗,一端略微细些吧?

  生:(略加思考后肯定地)是。

  师:那它是圆柱吗?

  生:(犹豫地)不是。

  ……

  【评析:通过旋转引出圆柱,直接把旋转的思想带进课堂,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旋转小旗,但给了学生一个信息:圆柱可以通过旋转的办法得到,为下面更深刻的感受旋转做好认识储备。接着从生活中感知圆柱,圆柱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但很粗糙,难免会把诸如圆台的电线杆看作圆柱。教者略加点拨并纠正,逐步帮助学生描画圆柱。】

  片段二:初步感知圆柱。

  ……

  师:好,就请大家用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等办法研究桌面上的圆柱。

  (学生研究。)

  师:光顾着研究可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谁先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圆柱没有角。

  师:你是指像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的顶点吗?圆柱确实没有。

  生:我发现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

  生:我认为圆柱还有一个面,(用手指着侧面。)这个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个面。(环绕着摸侧面。)它像我们黑板一样是平的吗?(不是。)它是怎样的?

  生:(是环形的、是圆形的、是弧形的……)

  师:哦,其实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它不是平的,而是弯曲的。我们把这个面称为圆柱的侧面。圆柱还有两个面,这两个面称为圆柱的底面。谁知道这两个底面有啥关系?

  生:它们的面积相等。

  生:我认为它们的周长也相等,它们完全相同。

  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完全相同,你们也是怎么发现两个圆完全相同的?

  生:(犹豫地。)我感觉它们大小一样。

  生:我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仅仅用眼睛看准确吗?

  生:不准确,可以量一量它们的直径,看看是不是一样。

  师:说的很好,你找到一种比较科学的办法。还有吗?

  生:我把圆柱倒在桌上,让它滚了滚,发现滚出的是直线,说明它的两端大小相等。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生:(犹豫地)不知道。

  师:但直觉告诉你,既然沿着一条直线滚动,可以说明两个底面大小相等,是吗?至于其中的道理,我们会在今后学习到。

  生:可以把圆柱锯开,两个底面比一比。

  师:办法不错,就是可惜了这么漂亮的圆柱。(生笑。)如果不把它锯开,有办法让两个底面比一比吗?

  生:可以把其中一个画出来,再用另一个来比一比。

  ……

  (多媒体演示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的过程。)

  师: 我们已经知道圆柱可以通过旋转长方形得到,通过旋转过程,我们也可以验证这个结论。现在我们一起来量一量、画一画,或者分析旋转图,验证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学生动手操作或看图思考,互相交流。)

  ……

  【评析: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教者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办法自主研究圆柱,将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避免了教者一味讲解的枯燥。在引导学生认识完圆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后,展开对于圆柱两个圆形底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的验证,该过程中,把多种办法一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片段三:通过旋转,深入探究。

  (多媒体分步显示长方形绕轴旋转)

  师:其实,通过旋转,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圆柱。大家想不想来细细研究?请看屏幕。注意观察a点和b点在旋转后,分别形成了圆柱的哪个部分?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

  生:我觉得是两个底面的周长。

  师:我们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圆柱整个底面吗?(注意指准两个底面圆周。)

  生:(肯定的)不是,是圆周。

  师:长方形的这一组对边绕轴旋转后分别形成圆柱的啥部分呢?

  生:两个底面。

  师: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的哪个部分旋转得到的?

  生:长方形的一条边。

  生:从图上看是线段ab。

  师:(多媒体演示。)确实如此。现在我们综合起来思考,长方形的这三条边同时绕轴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仅仅是圆柱的三个面,当长方形作为一个整体的面在旋转后,就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圆柱。

  【评析:这是教者根据教材拓展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向学生完整展示了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完整的虚拟主机观念,深刻认识旋转是得到立体图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科学的展示给学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构建理念。】

  片段四:认识圆柱的高。

  (多媒体分步演示等宽不等长的三个长方形绕各自的一条边旋转形成圆柱。)

  师:三个圆柱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三个长方形的宽相等,得到的圆柱底面相等,但它们的高度不同。

  师:那请大家思考,啥是圆柱的高呢?

  生: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

  师:哦,你是从旋转过程中看出来的,从圆柱本身来看,啥是它的高?

  生:侧面的高度是圆柱的高。

  生: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师:这里的两个圆,我们称为圆柱的啥?

  生:圆柱的底面。

  师:那还可以怎么样描述圆柱的高?

  生: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师:说得很准确。我们可以在圆柱的立体图形上标注出它的高。(标注圆柱的高。)我们认识了圆柱的高,知道标注的办法还不够,在生活实际中还需要来量一个圆柱的高。你打算怎么样来量圆柱的高?

  生:我用两把尺夹住圆柱,量出尺之间的距离。

  生:我把圆柱倒在纸上,用笔在两个底面的位置做个记号,量出记号间的长度。

  生:我量它的侧面。

  ……

  (肯定量高的办法,指导学生量一量。)

  【评析:认识圆柱的高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因为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一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教者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高、标注高、测量高。先展示出三个等底不等高的圆柱,让学生感受到高的存在,激发认识圆柱高的欲望,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高是啥,怎么样标注圆柱的高,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圆柱的高,进一步加深对圆柱高的理解。】

  片段五:认识圆锥。

  师:屏幕上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

  生:——三角形。

  师:准确的说是——

  生:——直角三角形。

  师:它绕任意一条边旋转后会形成啥形体呢,大家想不想来研究?

  (多媒体演示直角三角形绕任意边旋转得到的形体。)

  ……

  师: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圆锥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自主探究。)

  生:圆锥有一端是尖的。

  师:用数学语言,这个尖的我们称为啥?

  生:(恍然大悟地)顶点。

  生:圆锥也有一个圆形的面。

  生:圆锥还有一个弯曲的面。

  师:我们把圆形的面称为圆锥的底面,这个弯曲的面,称为圆锥的侧面。其实圆锥就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些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从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圆锥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啥呢?

  (多媒体演示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

  生:我发现从圆锥的顶点画一条垂线下来,正好通过底面的圆心。

  师:老师真佩服你,想象力很丰富,你的判断很正确。

  生:我发现圆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后形成的。

  生: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旋转后形成圆锥的侧面。

  师:不错,在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圆锥,都是这种可以通过旋转直角三角形得到的,这样的圆锥是直圆锥。

  生:我发现圆锥的高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能说说啥是圆锥的高吗?

  生:顶点到底面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我们来用两根手指夹住圆锥,表示出它的高。(学生操作。)我发现大家都用一根手指按在顶点,另一根手指呢?

  生:在圆锥的底面。

  师:是底面任意的位置吗?

  生:不是,是底面圆心。

  师:请大家调整一下……,好,现在我们用手指表示出了圆锥的高,谁能用语言来描述?

  生: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

  【评析:正因为教者在前面认识圆柱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手、口、脑,学生认识起圆锥可谓得心应手。教者从旋转直接引出圆锥,通过旋转把圆锥彻底呈现给学生。认识圆锥的高本是教学的难点,但因为学生对旋转过程的清晰理解,认识圆锥的高变得轻而易举,这一难点已不复存在,这正是旋转的魅力所在。】

  片段六:拓展

推荐站内搜索:祖国在我心中 演讲稿、陕西省自考成绩查询、陕西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毕业典礼演讲稿、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笔试题库、黑龙江省专升本、行政能力测试题库、周记500字、小学周记200字、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597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