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精选15篇)
《连加》 篇1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页“连加”例题,“做一做”第(1)小题及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办法,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掌握连加计算的办法,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导语:同学们,你们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活吗?做些啥?
(教师据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表扬)大家都是爱劳动的好小孩,小明也是一个爱劳动的小孩。今天,他也在帮母亲干活了,瞧!小明在干啥?(出示多挂图: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2)教师出示第二小图:跑来了2只小鸡。
(3)教师出示第三小图:也跑来了1只小鸡。
2、提出学习目标:
(1)这幅图描述的是啥意思,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2)怎么列式?
(3)怎么样进行计算?先算啥,再算啥?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例1
(2)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展示
(1)全班交流,适时补充,刨根问底。
师:同学们学得都很开心,那现在谁想把你知道的告诉同学们呢?
生1:我知道小明在喂5只小鸡吃米,先跑来了2只小鸡,也跑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多指定几名学生说说图意)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5+2+1
①问:“5”表示啥?“2”表示啥?“1”呢?
②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之出。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两个加号、连续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③学习读法
5+2+1读作5加2再加1,表示把5、2、1合起来。同桌读算式,自由读算式。
生3:我是先算5+2=7,再算7+1=8。(多让学生说一说)
板书:5 + 2 + 1 = 8
7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顺序和办法。
……
3、动手操作 “做一做”第1小题
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摆4根,再摆3根,最后摆1根。共拿出了几根?怎么样列式?你是怎么样算的?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出示73页练习十一第1题“小孩子跳绳图”, 学生先说图意,再指名列算式,说计算办法。
2、出示73页练习十一第2题“燕子图”,指名先说图意, 再指名学生填空,说计算办法。
3、73页练习十一第3题:比一比,看谁算得也对也快。 教师巡视进行面批后全班进行错例展示。
4、练习十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写算式,教师相机辅导,要求规范、整齐、计算正确。
四、拓展提高,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啥?(连加)
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计算的例子?
师:你有啥收获?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连 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页“连减”例题,“做一做”第(2)小题及练习十一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减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办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片(8只小鸡图)、10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续述故事,引入主题。
师:小明喂的小鸡吃得可高兴了,它们还调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戏,你还记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鸡吗?请小孩子们仔细地数一数?(学生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谁来大声告诉我?(指名回答,并写上“8”)调皮的小鸡跑去捉迷藏了,请你仔细看一看。(出示挂图)
2、提出学习目标
你知道:
(1)这幅图画的是啥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么样列式?
(3)怎么样进行计算?先算啥,再算啥?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例2,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和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跑走了2只,也跑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多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明确图意)
生2:我是这样写算式的:8-2-2
①问: 8表示啥?第一次为啥要减去2,第二次再减去2?
学生发言(8表示一共有8只小鸡,第一次减去2表示从8只里面去掉先跑走了的2只小鸡。第二次再减去2表示从剩下的6只里面也跑去了2只小鸡。)
②你能给这道算式取个名字吗?学生发言:连减。师:(板书:连减)
③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8-2-2读作8减2再减2,表示从8里面先去掉1个2,再去掉一个2,也就是连续去掉了两个2。
生3:计算时我是先算8-2=6,再算6-2=4(多指名说一说)
[师补充:我们可以把6记在脑袋里,当然,还可以把先算的8减2连上线,并加上一个小箭头,然后把得数6写在它的下面。]
板书:8 – 2 – 2 = 4
6
3、小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样计算连减的?谁来说一说?
(让学生说)先从8里减去第一个2,再用剩下的6减去第二个2。
以上环节老师视学生的发言表现给以适当奖励,如“发言星”。
《连加》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连加计算的办法,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木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向你们简介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课件出示贝贝的图象)。(认识,是福娃贝贝)今天贝贝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高兴)好,福娃贝贝最喜欢爱学习的小孩子。现在贝贝想考考大家,大家可要注意哦。 (课件出示复习题1口算)
1、口算:
8+2= 2+7= 4+3= 7+1=
2+3= 4+6= 3+5= 6+2=
(师:看谁算得也对也快,老师随意指某一道题让学生快速回答。)
(大家真聪明,贝贝太高兴了。这时贝贝在草地上碰到了一些可爱的小鸡,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那大家仔细看上屏幕来。(课件出示复习题2小鸡图,边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
2、小鸡图(先出现草地,接着出现第一批5只小鸡。)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啥?(5只小鸡)(再点击课件出现2只小鸡)现在呢?(来了2 只小鸡)
师:谁能把你刚才看到的跟同桌说说,(草地上有5只小鸡,接着跑来了2只小鸡。)再想想,你能提出啥数学问题?注意,在说的时候,两个小孩子,要做到你说,我听,再换一换,我说你听!明白吗?开始!
学生交流。
师:你想到了啥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对其他问题也要给予鼓励)
师:现在谁来说说算式怎么列呢?
生:5+2(师在黑板上板出5+2)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为啥你想到用5+2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结果等于多少?(7)(师在黑板上板出=7)
二、学习新课
师:请小孩子注意,这时你也看到了啥?(点击课件出现第三次走来的1只小鸡。)
生:也来了1只小鸡。
师:谁能把刚才屏幕上你看到的这些小鸡连起来说一说?(师指名说,意思对就行。)
(草地上有5只小鸡,接着跑来了2只小鸡,后来也跑来了1只小鸡。)
师:好,照着这样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听。(同桌互说。)
师:现在你想到了一个啥数学问题?
【生可能会说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如果学生说出来,师引导:你真聪明,跟福娃贝贝想的一样(此时点击出现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点击出示课件:福娃贝贝说,别急,他已经为你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看是啥?】
师:这个问题谁来列出算式?(生可能会列出:5+2+1)(板书:5+2+1)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为啥这样列算式?(一共有几只就是把他们合起来,加起来.)
师:那么这里的5表示啥,2表示啥,1表示啥?
师: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多了一个“+1”)
师:这个算式我们不认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算5+2+1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说:(1)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2)5只小鸡加上2只小鸡就是7只小鸡, 再加上1只小鸡就是8只小鸡。(3)原来有5只小鸡,加上后来也跑来的3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哪种说法都要鼓励)在学生讲到第(2)办法时,师相机板书出计算的顺序。)
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真多.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5+2=7把7,先记在心里,(同时在5和2的下边画线,写上7,并在7的下面加上重点号。)再算7+1=8(在7和1处画线,并在5+2=7的右边板书: 7+1=8,再在5+2+1的后面写上=8 。)同学们翻开课本72页,自己看看第一副图和下面的算式,加深理解。
师:福娃贝贝说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可他还想看看你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示课件棍子图)
师:同学仔细观察,这些棍子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有几根?(学生很容易说出3部分,各有4、3、1根)那现在同学们拿出小棒,同桌互相合作,照着屏幕上的棍子摆一摆。(学生摆棍,师巡堂相机指导。)
师: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摆好了,可这些棍子一共有几根呢?用啥办法算呢?(连加)大家真聪明,哪你能正确地填出下面方框里的数字吗?(课件出示:4+3+□=□ )
师:大家观察这个算式,4表示啥?3表示啥?(学生回答)那第一方框里应该填啥呢?(1)1也表示啥?(学生回答)第二个方框应该填啥数字?(8)为啥?你是怎么样算的?(引导学生回答,当学生答到:先算4+3=7时,师点击鼠标,再要求学生将桌上第二部分的3根棍子放到第一部分的4棍棍子里面,让学生数数,有几根。接着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第二步:7+1=8(师点击鼠标课件显示8。师再让学生将桌上的第三部分1根棍子放到一起,数数有几根。)
师小结:大家真聪明,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4+3=7,把7先记在心里,再算7+1=8)
三、练习巩固
师:看完了小鸡,贝贝也带我们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大家仔细看好,小河里游来了啥呢?(课件出示小鸭游泳图)谁会列式计算呢?(学生很容易列出:4+2+1)结果等于多少?(=7)你是怎么样得到这个结果的?
师:看完了小鸭,贝贝要带大家到一片绿色的山坡上,大家睁大眼睛哦,看啥来了?(课件出示老虎图)多威猛的老虎啊!谁知道一共有几只呢?(7只)你是怎么样列式算出是7只?(引导学生说出:2+3+2=7)
师:福娃贝贝见小孩子们表现得那么棒!想邀请大家先一起来跳跳绳:看,几个小孩子已经早来了(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1)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啥?(2个小孩子在甩,3个跳,有4个小孩子正走过来)2、3、4、5分别表示啥?(关键引导学生弄懂2是两个甩绳的小孩子。5是正在跳绳的小孩子。)
(2)师:那么,我们来看第一个算式:2+3等于几?(5)这个算式表示啥呢?(指名引导学生说出2个甩绳的小孩子加上3个正在跳绳的小孩子,就是5个小孩子在跳绳。)
(3)师:那么,5+4等于几?(9)这个算式表示啥呢?(指名引导学生说出5个跳绳的小孩子加上4个正走来的小孩子,图上一共有9个小孩子。)
(4)那么2+3+4等于几?(9)这个算式表示啥呢?(指名引导学生说出2个甩绳的小孩子加上3个正在跳绳的小孩子,再加上4个走来的小孩子,图上一共有9个小孩子。)
师:福娃贝贝知道小孩子玩累了,请小孩子先休息一下,来看一看可爱的小燕子:(出示课件)练习十一的第2题。
(1)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2)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四、拓展提高
师:现在呢,贝贝认为大家对连加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想跟大家来个比赛。(课件出示练习题,口头计算比赛。)
师:看来大家都能说能算了,福娃贝贝还想知道大家写得怎样?大家翻开课本73页先观察练习十一的第4道题。(师在黑板上的日字格范写,再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的日字格里正确填写,并计算。要求:注意书写的习惯,写字要坐端正,字要写得清楚、端正。)
师:贝贝跟大家一起学了这么久,也有点饿了。现在贝贝带大家到大商店里去找吃的。商店里的食物真多啊!(课件出示)这些食物挺便宜的,大家快选择你喜欢的三种,算算需要多少元?(鼓励学生不同的选择法。)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的新朋友福娃贝贝跟我们一起学习了啥?(连加)对了,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将第一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相加,再将这个结果跟第三个数字相加。大家记得了吗?(记得了)下课!
《连加》 篇3
教学课题
课时数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7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 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
课型
教学关键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 书 设 计 连加 5+2+1=8 4+3+1=8
教 学 反 思 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教 学 过 程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一、复习:
1、 口算。
8+2= 10-3= 8-7= 6+4= 0+9=
5+5= 10-8= 2+5= 3+7= 10-2=
4+3= 7+1=
2、 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啥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啥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l 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l 要求地上有几只小鸡,该怎么样求?(把这3个部分合并起来)用啥办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l 教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道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
l 连加算是怎么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成5+2+1,
7
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
7
算式后面写“=8”)
l 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么样计算?
l 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3、 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l 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l 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么样算?先算啥?后算啥?
l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l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啥?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么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
看图。2+3表示啥?5表示啥?5+4表示啥?2+3+4也表示啥?2+3+4该怎么样计算?
2、 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l 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l 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也飞来几只?后面也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l 问:3+4表示啥?再加2也表示啥?
3、 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
l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么样算的?
4、 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l 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连加》 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计算办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的计算办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2.同时口算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3.订正板演
(1)竖式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啥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啥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办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防止学生写成这样的竖式:
这时教师要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学习例7
(1)出示例7 702+2984+368=
师说:做这道题时,我们看谁仔细观察题,发现做得快的秘密,最先做完这道题。
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找出做得也对也快的同学,请他说说是怎么算的。(个位上先算2加8是10,再加4是14;百位上7加3是10,9加进位1是10,合起来是20,这样算比较快)教师同时板演: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做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先想一想怎么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也对也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5.文字题
有三个加数,分别是378、1059和636,它们的和是多少?
6.看下表,算出鸡、鸭、鹅的总数(单位:只)
在题的边上列出竖式。
7.应用题
解放军叔叔给同学们讲战斗故事。二年级去了96人,三年级去了124人,四年级去了89人。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新出现的,是三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
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先板演两个数相加的笔算,以复习笔算加法的法则,然后安排了两组一位数的三个数口算,通过比赛,学生明白用凑十法,可以使计算迅速、简捷,同时渗透三个数和有时超过二十,为后面的新课做好铺垫。最后还安排了一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虽然是新出现的内容,但有前面笔算两个数相加做基础,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困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和使用凑十法,可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安排一组凑十法的口算,使学生有目的地运用凑十法,然后进行竖式练习,可运用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积极积极运用凑十法。然后进行文字题、表格题、应用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使新知得到巩固。
板书设计 (略)
《连加》 篇5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学习两部分相加的基础上学习的连加式题,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连加,并通过比较很好的使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办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的意义,能正确读算式,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办法。
2、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连加的意义,并能够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的含义,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连加的计算办法。
教学过程:
一、 在情境中认识连加
1(课件)你们看谁来了?噢,是兔老大和老二拔完萝卜正往家里走呢,他们有啥收获呀?
二、新授
1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知道了他们两个合起来拔了5个萝卜,你是怎么算的。(加法)
2继续听,“大哥二哥等等我呀,”谁追来了?它拔了几个?现在它们应该向母亲说一共拔了几个萝卜?你是怎么算的?
3 (他用了两个算式,谁能用一个算式就表示出三只兔子一共拔了几个萝卜?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谁拔的萝卜?
4 意义
(1)今天学的跟以前学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你真善于观察。
(2)用两个加号把三部分连着加起来,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课题)
5 算法:先算啥,再算啥?
小结:先算两个数相加,把两个数的得数记在脑子里,再加上第三个数。
6 你还能列式吗?
三、练习
1 (1)口算:(课件)你们看,小狗汪汪正瞪圆了眼睛看你们,在看你们上课这么长时间坐姿还那么精神,它带来一些题。
(2) 读题说得数
(3)说说算法
2、判断 :(课件)汪汪看你们算的也对也快,自己也想算两道,对吗?
错在哪了?
小狗明白了:今天我们学的是三部分相加,它点头向你们表示感谢
3口算:我们不像小狗那样马虎,再算几道,有信心吗?直接说得数。
4数形结合
老师这有几个图形,你们认识他们吗?图形还可以表示数呢。5、1、3,你们想象一下,这三个图形结合起来会是啥样呢?看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帆船表示几?你能列出算是吗?我们要像小船那样,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5 添数(课件)
(1)iPhone+3+4=8
(2)4+4+草莓=8
(3)3++=7
(4)++=9 (说想法)
6 买商品(课件)
母亲给你10元钱,你打算买啥?(可以买不同的,可以把相同的商品一样多买几个)
四、 小结:你学到了啥?
五、 作业:补充计算
六、 板书设计: 连加
4+3+2=9
课后反思: 通过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较好。
《连加》 篇6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办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积极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到奶奶摘下了一些也大也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也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么样计算?(4+2=6 ,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办法吗?(4+2+1=7)
追问:为啥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到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也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么样列式,怎么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啥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啥,再算啥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父亲、母亲做,好吗?
五、教学后记:
《连加》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113页例3,完成它下面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办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办法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
4.06+15.9 13.68-3.9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啥问题?
2、笔算:1425+617+3198
三个数连加应怎么样列竖式?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36.08、12.3、9.72三个数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事情编一道加法或减法题,然后解答。
(2)让学生试着自己列出连加竖式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讨论:
列竖式时应注意啥?为啥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
2、教学小数连减
(1)让学生独立计算:26.08-12.3-9.73
(2)引导讨论:该怎么写竖式?
(3)教师小结:三个数(或几个数)连减的,要分步列式计算。
3、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六
1、第4题左边两题。
2、第5题
3、第6题 口算
4、第7题左边三题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3、4、7中的习题。
《连加》 篇8
教学设计:周文清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要求与策略办法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办法。
2、过程和办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策略与办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办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连加、连减的课件 小棒 三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二、探究体验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啥?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也。。。)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是啥意思?怎么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办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2+3=6
先用一只手遮住+3,让学生算1+2=3(板书3),再用手遮住1+2,提示用3+3=6(板书6)。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2、学习连减
师: 出示课件(飞机图),让学生看图上发生了啥事呢?我们看看图吧。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也。。。)
可以提出啥问题?怎么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架?”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飞了1架用减法,也飞了2架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 5-1-2=2(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办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小结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相减的计算办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三、巩固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板书设计:
连加 :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1+2+3=6 (只)
连减: 还剩几架? 5-1-2=2 (架)
设计意图: 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自主探索连加、连减 的计算办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摆一摆,使其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办法。通过自主练习,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连加》 篇9
口算练习
班级: 姓名:
78-29= 37+18= 47+19= 46-19= 76-18=
36+27= 46-38= 65-26= 25+8= 55+17=
45-16= 42-19= 74-18= 44-17= 38-16=
34+58= 53-29= 63+28= 36+17= 53+16=
43-25= 73+14= 36-27= 22+18= 40-17=
52+16= 62-59= 52-34= 82-33= 61-39=
32-17= 91-17= 36+16= 91-25= 40+13=
67-28= 84+9= 29+35= 45+9= 72-17=
58-29= 47+18= 47+29= 76-19=
76-38= 46+27= 56-38= 75-26=
45+8= 75+17= 35-16= 42-29=
74-68= 64-17= 48-36= 24+58=
53-39= 43+28= 56+17= 53+36=
63-25= 73+24= 56-27= 22+28=
42-37= 27+16= 62-49= 62-34=
62-35= 63-49= 52-17= 91-37=
36+26= 81-35= 42+13= 77-28=
84+19= 39+35= 35+19= 82-37=
口算练习
班级: 姓名:
68-39= 47+28= 67+29= 84-29=
79-28= 26+17= 66-48= 85-56=
72+18= 85+7= 45-36= 72-39=
78-39= 74-37= 68-57= 74+18=
83-49= 83+37= 46+27= 42+59=
53-35= 63+34= 64-45= 32+19=
60-37= 72+26= 52-37= 54-35=
89-37= 51-39= 52-27= 63-27=
63+37= 61-26= 48+23= 57-48=
54+29= 62+19= 47+19= 42-17=
86-54= 54+28= 27+36= 65-36=
54-45= 35+27= 84-48= 40-29=
48+48= 60+25= 72-45= 46-38=
56-28= 78-69= 72-37= 53+28=
96-59= 75+17= 54+37= 59+19=
55-47= 73+29= 56-27= 92+59=
98-56= 35+17= 60-38= 36-25=
86-58= 42-16= 42-19= 75-59=
24+38= 42-23= 52+23= 63-37=
44+39= 70+19= 16+23= 57-16=
口算练习
班级: 姓名:
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
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35+17= 50+22= 62+12= 22+55=
46-28= 48-26= 86-45= 70-42=
72-54= 16+27= 43-27= 63+25=
40-12= 83-56= 76-37= 54-29=
79-64= 98-48= 64+24= 75-55=
56-36= 67-60= 85-50= 42-32=
55+38= 15+56= 69-31= 93-56=
23+32= 42-19= 71-15= 62-56=
口算练习
班级: 姓名:
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100-76+2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54+21-18=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3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6+11= 42-37+54= 77-64+22=
17-25= 50+22= 62-48= 22+55=
46-28= 48-26= 86-45= 70-42=
72-54= 16+27= 43-27= 75-33=
40-12= 83-564= 76-37= 54-29=
79-64= 48+35= 64+36= 71-55=
56-36= 67-60= 85-50= 38+46=
55+38= 15+57= 39+38= 93-56=
23+32= 42-19= 15+26= 56+28=
《连加》 篇10
连加连减
低塘小学 杨小云
教学目标 :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样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 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啥题目。(课件)
长颈鹿 小狗 小乌龟 小猫
2+3 4+0 9-3 8-1
5+4 4+3 6-2 9-0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
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 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啥?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也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啥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啥办法做?(加法)为啥?
(1) 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 读算式。(师:刚才的小孩子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请小孩子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啥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请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二)探究连减
1、说图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也发生了啥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3只,也跑掉了2只,还剩下几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2、写算式。
(1)师:这道题该用啥办法来解决呢?——减法,为啥?
学生列式。(板书:8-3-2=)齐读算式。
(2)师:这道算式和以前的减法有啥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
(3)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几个数,用连减。
3、说算理。
师:你会算吗?(先算8-3等于5,再算5-2等于3)
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练习巩固
师:聪明屋里还有很多聪明题, 需要我们小孩子来解答,请你们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
1、课件出示燕子图、猪八戒吃西瓜图。(请学生复述图意,再在课本上列式计算,并说算理)
2、课件出示小棒图和三角形图。(办法同上)
3、算式(折叠卡片)。——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4+1 6+4+0 4+3+2 2+2+4
8-5-3 9-5-4 10-6-2 8-0-6
4、应用。
聪明屋里的商店里也有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表格。
食品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可乐
QQ糖
薯片
单价
2元
4元
1元
3元
1元
5元
1、 你选择几种食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连加。自己把算式写在作业 纸上。再全班交流)
2、 如果,母亲给你10元,你想买啥?还剩多少钱?
(连减。4人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记下来)
《连加》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办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办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 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啥?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啥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啥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啥?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啥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办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办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办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办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办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办法一:
对比三种办法,选择最优办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办法各有啥优缺点?
[办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办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 费时间.
2、 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办法二:
优点:
1、 写起来会比第一种办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办法三:
优点:
1、 更省时间.
2、 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 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办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办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啥收获?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啥不同?
[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办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啥收获?
2.还有啥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办法,你还有啥更好的办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连加、连减这部分知识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开始就用直观的形式导入 ,运用画面与语音相结合的导入 办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尝试,探讨出竖式的多种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迁移的办法,使学生在刚学的“旧”知识基础上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整节课设计得较为细致,考虑得也非常周到。
《连加》 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办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10根小棒
2.实物图形卡片
3.多媒体课件
4.装钱的信封。
教学设计
质疑激情
导语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小孩。今天,她也在帮母亲干活了,瞧!小明在干啥?(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行品德教育。]
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啥?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也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办法。
a.提问:5+2+1=8,你是怎么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办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办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办法。
板书5+2+1=8
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学生并不是简单重复老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顺序,深化了新知。]
2.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示拿法。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啥?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孩子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忘记,因此第二步的计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也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首先让学生观察连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是啥意思。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连加的计算办法:学生可能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都可以,只要学生能从中体验出“连加”的意义就行。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和顺序,加深对“连加”的理解。
最后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专家评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教师创造了许多动手操作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但教师没有仅仅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数学鼓足了劲。
执教: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刘彩霞
《连加》 篇13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啥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 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也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么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啥,再算啥?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啥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也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么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强化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评析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也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执教:上海市浦东新区七号桥小学 马俪
评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 曹培英
《连加》 篇1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连加”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针对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以上,在实际情况中有时还可以分成三个数或三个以上数的连续加法,这为高年级的多位数的连加算理学习做了铺垫准备。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起了认知的准备。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具体形象阶段,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或亲身实践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为适应儿童年龄特点,便于理解和掌握连加的意义,教材编排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活动性等几个特点。
3、教学目标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
(1)认知目标: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技能目标:在理解连加意义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获得积极探索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
学生正确掌握连加顺序----从左到右,和计算办法:把前两个数先相加,再把计算结果加上第三个数。
5、教学难点 :
两步进行连加口算时,前两个数相加所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容易发生困难。学生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因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第二步计算时发生困难。根据一年级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所以确立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是教学难点 。
二、说教法、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积极建构的过程。因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办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明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尝试探索”愉悦式的教学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诱导学生以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学、以学求创,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积极、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应当由被动的学向积极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因此,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设疑引新--尝试探索--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展开过程如下:
(一)设疑引新,孕伏新知
课伊始,教师拿粉笔作演示,这样直观明了地暗示连加的意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先拿2支,再拿1支,再拿2支,猜猜谁能说出老师手里有几支粉笔,并问一问是怎么样算的。引导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自然生疑,老师手里到底有几支粉笔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儿童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存疑导入 ,唤起学生的回忆,以旧学新,提供新知识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成功地类比迁移,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二)尝试探索,实践内化
1、借助形象,以趣激思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多媒体演示十位小孩子坐船过河图,提出问题:一只船只能坐5人,另一只船只能坐4人,该怎么样乘船呢?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自然地开动脑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性。办法很多,教师给予点拨、启发,适时板书,说明一个数不但可以分成两个数,根据需要还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
[设计意图: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新知,由思考自然引申出本课的主题。通过多媒体演示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粹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为此,课堂教学中应使每一个儿童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定向。]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凭借以上图形的感知,学生知道5和4合起来是9,9再和1合起来是10。教师适时讲解,5和4先加,再加上1,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回答后探索新知:有两个加号,要做两次加法吗?师及时引出连加意义,揭示课题,掌握连加读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过程随着感知的强烈,表象充分系统地建立,已能把形象的感知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这样安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引疑激趣,突破难点
课件先出示三只小鸟,也出示两只,再出示一只。尝试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师板书算式。用纸条写出算式,将3+2后面部分折叠,让学生默记3+2的得数,再打开折叠部分“+1”。再次出示十人过河图,让学生根据不同办法来看图列式,加深理解及时巩固,明确计算的步骤。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兴趣容易转移,针对这一特点,出示学生情有独钟的小动物,增加情趣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欲望。这种疑惑,正蕴含着不解、猜度以及思维的发动;这惊奇,则蕴含着求索、发现以及对思维的刺激。至于哪种积极的探究欲望,可使学生获得想象力和猜度的乐趣,维系发现和创造的信心。通过讲讲练练,既抓住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4、回忆总结,系统建构
请学生回答做连加时该提醒小孩子注意啥?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收取反馈信息,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基本题:(1)集体练习,摆一摆再填数,通过操作学具,巩固连加知识。
(2)看图列连加算式计算。
2、发展题:(1)听算连加题,利用口算卡片回忆计算办法,并出现5+0+3+2这样的四个数连加的题目,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填数,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都是8,填出问号中的数。
3、综合题:结束练习时,开展口算比赛,优胜者奖小红花。分组比赛时播放一段音乐,活跃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高潮。临下课时,再分别请3个、4个、3个同学上来,请其余学生说出一道连加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连加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正如爱因斯坦告戒人们: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在这些综合性、趣味性强的练习中,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和愉悦教学,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萌发了创造欲望,主体参与意识增强。]
《连加》 篇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的算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能根据加数的特点,合理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实录
师:我们先做一组口算题。
出示:
6 + 9 = 7 + 6 = 8 + 8 =
4 + 7 = 9 + 5 = 7 + 9 =
3 + 9 + 4= 4 + 8 + 8 = 6 + 8 + 9 =
3 + 9 + 7 = 4 + 6 + 8 = 6 + 8 + 2 =
教师请完成速度较快的小组“开火车”报得数,其余学生核对。
师生共同讨论三组连加算式的算法,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简便的算法。
[评析:三位数连加是一位数连加的拓展。教学新课时,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这种联系,以6道一位数加法与6道一位数连加为复习内容,安排学生“视算笔答”。这样组织,全班一开课就进入了紧张的计算练习之中,为新课学习顺利迁移,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
师:看来,我们小孩子的口算水平在不断提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有关几个班“借书”的问题。
出示教材第39页例题的情境图。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问题,想一想算式怎么列?
生:85 + 143 + 126。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85 + 143 + 126。
师:你觉得今天学习的计算有啥特点?
生:今天学习的是三个数相加,前几节课学的是两个数相加。
生: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连加。
师: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板书课题:连加)能直接口算出这三个数相加,和是多少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算?
生:用竖式计算。
师:大家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小孩子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请写出不同竖式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师:大家能看懂这四种写法吗?他们算出的结果都是354,和你算的一样吗?我们比一比第一种算法和第二种算法,它们有啥不同?
生:第一种两个竖式是分着的,第二种是连着的。
生:第二种算法的竖式是把第一种的两个竖式连起来了。
生:第二种算法比第一种算法要少写一个228。
师:你同意他们的发言吗?我也同意。请大家再比较第三种算法和第四种算法,相同吗?
生:横线上面都有三个数。
生:它们都是连着加的。
生:第四种写法比第三种写法多写了一个加号。
师:(指着第三种算法)像这样的竖式,一般写一个加号。这样写,大家会算吗?请每位小孩子把第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桌间口述第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教师再指定一个学生口述。
[评析:在学生自我探究之后,教师选取了四个学生的典型竖式计算,交流展示,并组织了两次对比:连着与分着列竖式计算的对比,连加时写一个与两个加号的对比。当然,这里引导比较辨析的提问也可改为“这四种不同的写法,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让学生一次性地比较,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虚拟主机更为广阔。]
师:黑板上的这几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生:我喜欢第一种,过程清楚。
生:第二种比第一种简单,我喜欢第二种。
生:我喜欢第三种,第三种只列一个竖式,算起来快。
师:这些办法都是对的。在计算时,你们喜欢哪种办法就选择那种办法。不过,第三种算法是今天新学的,大家能掌握吗?你能用这样的算法解决新的问题吗?
出示: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学生读问题,独立试做。前后四人小组交流计算过程。
师:我想请我们班32号小孩子做“小老师”,到前面来边写竖式边讲计算过程。我和其他小孩子都听他讲,好吗?
生:(边板演边讲)8 + 4 = 12,12 + 6 = 18,写8向十位进1;7 + 9 = 16,16 + 3= 19,19 + 1 = 20,写0向百位进1……
有一学生大声插话:不对!进2!正在讲解的32号小孩子的话被打断,他一愣,继而接着说:对对对,我说错了!19 + 1 = 20,写0向百位进2;1 + 1 = 2,2 + 2 = 4,4 + 2 = 6。得数是608。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608本。
师:对32号的讲解,大家满意吗?
学生自发鼓掌。
一个学生不待教师允许,跑到黑板前:我在算个位上的数相加时,先算4 + 6 = 10,再算10 + 8 = 18,这样简便。
也一个学生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说:十位上算的时候,7 + 3 = 10,9加进位的1等于10,10 + 10 = 20。这样算起来快。
师:大家听明白两位同学的补充发言吗?他们的发言提醒我们,我们不仅要会算,还要注意算得简便、迅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把能凑满10的数先——
生:相加。
师:让我们用掌声向两位同学表示感谢!请大家观察、比较今天这节课所解决的两个问题时的计算,它们有啥不同?
生:第一题,十位上相加后向百位进1;第二题,十位上相加后满了20,要向百位进2。
生: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能算得简便的,要算得简便。第一题,十位上可以先算8 + 2 = 10。
师:同学们发言的质量很高!计算时,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考虑怎样算得简便,这样算起来就比较迅速了。
[评析:在学生用多种办法探究三位数连加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比较,说算理、说算法,广泛交流,明确正误,对中求优。教者只是引导、安排、点拨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我探究和才智展示的满足。由于教师对学生采取积极信任的态度,放手让学生探究,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衍生之物。]
师:请大家完成数学书第4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定三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其余学生核对。
师:全对的小孩子为自己鼓鼓掌!做错的小孩子根据自己的错误,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啥。
学生发言,教师把几个学生算错的题目抄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口述计算注意点时,教师用红粉笔在错误处圈画。
生:计算十位、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能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生:满十进1,满二十进2。
生:进2不能写成进1。
师:几位出错的小孩子很诚实,而且提醒了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啥。我们在计算时还要注意:几个数相加,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先加,再加上其他的数,这样算起来就比较简便、迅速。关于写竖式,我们要注意——
生:数位对齐,数写规范。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差错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并把这些差错集中板书,引起全班的注意,以差错为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口述计算注意点,从反面引发学生对正确、迅速、简捷的计算办法的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从差错中学习,运用差错来启发引导,是教者高明的教法体现。当然,此法运用得当还在于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对待差错的平常心态,极其小心地呵护学生的尊严,自觉自愿地提供差错,并认为这也是为班集体的学习进步做贡献。教者在此表扬出错的学生“很诚实”是十分必要的。]
师:注意点大家都知道,那么在书写时自己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接下来,我们前后桌四人一组合作,进行接力编题计算。
师:活动办法是:第一人按照要求选择卡片上的数,编出算题;第二人检查所编的题目是否符合要求;第三人用竖式计算;第四人对计算进行评改。每编一题后,交换角色,编、查、算、改每人都轮换一次。按照惯例,计算正确得一颗星,书写美观再加一颗星。
依次出示编题要求:
① 三个数相加,个位上的数相加满20。
② 三个数相加,十位上的数相加满20。
③ 三个数相加,个位上把能凑成10的数先相加。
④ 三个数相加,十位上把能凑成10的数先相加。
学生编题计算。
师:接着刚才的编题活动,请大家看一幅场景图,你能收集图中相关信息,编出用连加解决的问题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在图中增加:学生活动的场景,其中跳绳的168人,踢毽子的95人,跳皮筋的77人;一个正三角形的花坛,边长是268厘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板书问题:
① 三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② 一共有多少人在活动?
③ 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出示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作业速度情况选做,可全选或选部分题目,也可不选),作业速度较快的学生在检查完毕后完成。
选做题1:用今天学习的办法计算全学校四个、五个年级或全学校借书的本数。
选做题2: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评析:巩固练习的组织,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编排优势,把例题、试一试之后的“想想做做”5题巧妙地重组安排、改造加工,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思考性、综合性,避免将计算练习单纯作为“程序性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极其负责的态度、不懈的热情,深入学生之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细致的具体到人的辅导发生和完成在课堂内,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教师还在课堂作业中安排了选做题,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自我选择,这也是课堂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的细微体现。]
推荐站内搜索: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2013成人高考、200字日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00字、自考报名查询、禁毒心得体会、河南城建学院分数线、暑假作文200字、天津高自考成绩查询、英语六级报名入口官网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