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个人总结(精选10篇)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1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树立“科学不断发展,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态度;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了解物理模型制作的基本过程,并知道地球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围绕上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通过视频、图片资料等直观手段再现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征;通过师生文字资料收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地球模型,使学生建立地球特征知识概念。在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同时,通过我国神五“嫦娥奔月”视频资料,提升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进而激发同学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通过引领学生对“引言”的阅读、讨论,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导入了新课,引领学生进入这一课学习;课中让学生自行阅读“阅读卡”,学生兴趣盎然;课后给学生推荐优秀图书和科普网站,号召学生阅读、搜集更多的信息,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的任务,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科学探究的广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探究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把握时机,认真学习科学课教学理论,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上好科学阅读课,使科学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好阵地。
科学教学反思 篇4
我在这几年的科学教学中逐渐沉淀下来了一些自己的教学办法。我觉得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小孩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科学精神。它要求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具有敢于质疑、标新立异的品质,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教师,对所学知识善于独立思考,乐于生疑提问,提出解答问题的不同办法。我们怎么才能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体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科学课上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小孩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小孩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并鼓励小孩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解决科学课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怎么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呢?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进步。
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这样组内成员各负其责:组织、记录、操作、观察、提问、解疑、汇报……老师负责观察指导,这样一节课井然有序完成了任务,也得到了知识。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2
在活动的设计时,我考虑到本班婴儿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整个活动的设计能够考虑小孩的特点,以小孩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小孩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婴儿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合理的安排、组织每个环节。活动从始至终都能够较连贯、较顺畅的组织,环节与环节的衔接也能做到承上启下且逐步加深。活动中,小孩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每个婴儿都能参与到活动里,并在活动中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的设置我都以婴儿为主体地位,基本能达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但我在组织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婴儿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关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这样也可以对象形文字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我没有让婴儿进行发散的思维,只是局限在了我现有的、准备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汉字,包括广告牌、宣传单、报纸、电视等等。
3、在提问时小孩给小孩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由于太受时间的限制,提问时太过于仓促了。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3
寓意优美、情感向上的文学作品能陶冶婴儿情操,使婴儿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身心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小桃仁》就是这样一篇好作品。它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经过。表面上,它让婴儿明确植物生长的条件,作品深处却蕴含着强烈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与亲情。本设计以此情感为线索,通过教师语言和表情的处理,引导婴儿去体验、感受,进而产生受益终生的爱的情感体验。
1、本活动设计从促进婴儿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发展来确定教育目标,克服了以前故事教学中单纯以理解故事、讲述故事为目的的做法,目标比较全面、明确、具体。
2、本活动设计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将小桃仁拟人化,变成一个也白也胖的小弟弟形象,婴儿感到特别亲切。在理解春风、春雨、太阳光与小桃仁的对话中,通过引导婴儿用不同的词调说出彼此的对话。使婴儿充分体验春风的温柔、春雨的清脆、太阳光的慈祥。当小桃仁见到母亲高喊母亲时,情感体验达到了高潮,婴儿和小桃仁一样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与亲情。这种爱的体验将使婴儿受益终生。
3、本设计寓教于乐,体现以婴儿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婴儿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接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4
秋季是一个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到处瓜果飘香,树叶飘飞,小孩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好想去发现和探索。我们班的主题是随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而定的。在进行语言活动《落叶》前,我利用户外散步的时候,引导小孩们俩观察树叶和落叶的区别,也可以请婴儿在看看、摸摸、闻闻等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落叶的特征。并请婴儿来说一说,落叶像啥?扩散尝试一下婴儿的思维,为完成目标3,尝试仿编做准备。
基于对大班散文诗《落叶》的了解和本班小孩的时期情况,我把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知道落叶是秋季典型的季节特征。2.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描写了秋季落叶飘飘的优美意境,想像落叶与小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3.尝试根据散文诗的结构进行仿编。这首散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虽然三问四比较短小,但充满着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间的句式很差不多,小孩们在边看PPT中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和提问。小孩们在老师的图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为小孩提供了一个想说、要说、敢说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气氛。为今后发展婴儿的与语言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活动的流程中,设计的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婴儿欣赏和理解散文诗。我边出示图片边请婴儿猜测树叶落在哪里?接着在请婴儿猜想碰到了谁?把它当成啥?让小孩在图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听的语句大胆描述。了解了散文诗的句式后再请婴儿尝试仿编,大班的小孩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小孩们通过自己的想想仿编出了树叶落在草地上,小青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做被子。树叶落在山坡上,小鸟飞过来,带回鸟窝,把它当成帽子。在仿编前,我请婴儿回忆了一下,大自然中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落叶还可以当成啥?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梳理生活经验。小孩们一边仿编,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让婴儿学念。在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说可以按照能力的强弱来进行仿编。如能力弱的小孩可以出示简单的画面,帮助婴儿仿编。能力强的小孩自己仿编,这样对每个小孩都有收获。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5
此次语言活动是婴儿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欣赏,从一开始,婴儿的兴趣就较大。活动开始的几个开放性问题,婴儿虽然举手的很多,但是呢后来的答案婴儿有许多都是重复的,缺乏了一些想象力。婴儿对于故事内容理解,基本能体会出其中的意思与所蕴含的情感,特别是最后小蜥蜴将枫叶送回来后,起初婴儿在“青蛙会不会将蜥蜴身上的树叶带走”这个问题上纠结一会,但到最后婴儿都能够明白青蛙先生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小蜥蜴对好朋友的回报了。
激发婴儿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活动的前半段,我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来让婴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活动后半段中,我保留了故事结尾,让婴儿有大胆想象的空间,并通过讨论来猜测故事结局,这样婴儿不仅可以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想象故事,还能在讨论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同一组的小孩们的想法都有些相似,而我在活动中请的婴儿太多了,只要每组请一个即可。最后,让婴儿完整地欣赏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并通过提问婴儿“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来让婴儿感知青蛙先生与小蜥蜴身上相似也不同的美好品格。故事看似简单,但要让婴儿想象、讨论、理解、表达都不容易。活动前半部分是单纯的教师提问婴儿回答,有些简单了,可以再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6
《蚂蚁飞上天》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很简短,却很有意义。这个活动的难点是让婴儿能够大胆想象让蚂蚁飞上天的各种办法并表达出来。
首先在出示图片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提问婴儿答的模式,而是抓住了婴儿的兴趣点,开放式的提问,既关注了故事的本身,也为婴儿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婴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语言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婴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婴儿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在活动中,我一直引导婴儿围绕“蚂蚁是怎样飞到天上去的?是谁帮助它?”这个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讲述,小孩思维活跃,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如有些婴儿说地方时,一些说在草地上,一些说在草原上,一些说在森林里,一些说在花丛里;在说情节时,一些婴儿说是蜻蜓帮助小蚂蚁想出让蒲公英带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一些说是蜻蜓要带小蚂蚁飞上天,可是蜻蜓没有力气背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一些说小蚂蚁请蜻蜓带它上天,蜻蜓不乐意,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等等。当婴儿讲述时思维枯竭,快要没辙的时候,我能及时予以点拨,并适时、适度地引导,于是婴儿也想出了降落伞,热气球,飞机,小鸟等会飞的物体。但在天空中,会看到啥景色,小孩们的回答大同小异,这可能与婴儿缺乏从高处往下看的经验有关。其实,我可以根据季节,适当的给小孩们提示:春季来了,小草、小花怎么了?太阳公公怎么?风儿怎么?夏季来了,也是啥样的?相信小孩们的思路会打开得更广一些。
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婴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不能面对全体婴儿,使每一位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提高。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让更多的能够单独讲述。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7
婴儿园已逐步取消了单纯的分科教学形式,课程注意了整合性、综合性而主题活动是目前婴儿园比较流行的一种课程模式。婴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婴儿置身于语言环境或语言信息中积极学习的过程。从婴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这一特点来看,婴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无处不在的。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把婴儿在园的全部活动看作是语言教育的活教材。而且语言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指我们组织的一个个专门的语言活动,还包括我们组织的任何一个活动,因为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用语言来组织。
那怎样提高婴儿们的语言能力呢?教育过程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婴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婴儿的积极学习,指出婴儿的教育作用更为明显,它需要婴儿积极地、积极地思考,再积极用语言进行感情的抒发。之前,我设计引导了一节大班的语言活动《梦》,现在回想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出了以下反思小结:
《梦》这首儿童诗歌以它优美的旋律及贴近生活的语言来描述小女孩小妮妮的梦,在梦里,她是甜蜜的,而之所以她会做这样甜蜜的梦,是因为她幸福地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整首诗歌不算短。
活动初始,我向婴儿们讲述了我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好梦,并讲述了我对这个梦的感受,重点讲出这个梦是喜悦的,甜蜜的,给我带来了好心情。接着请小孩们回忆、讲述一下他们自己以前做过的梦,并谈谈梦后的感受。婴儿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都积极地发言。于是我趁机引出课文中的小姑娘小妮妮,并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诗歌的内容,并配了图片加于理解感受,随后通过听读和朗读,让婴儿加深体会诗歌的意境。
曾有人说过:真正的反思应该是批判自己、推翻自己的过程,我在活动结束后,发现预想的设计有不合适的地方。上课前,我以为我的设计是完美的,自信满满的,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我却发现我的设计有问题。首先,我没有考虑到婴儿现有的学习能力;其次,我的引导功力不够高,在引导的过程中出现了表达不清的问题,表达能力和引导办法还有待提高。
每一节课的实施都需要不停地推敲,不停地改进,而我错在心急,太过于自信,没能在上课之前多加考虑活动的各环节是否适合在本班实施。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8
这学期教科学课,是我第一次接触科学课。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进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3、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要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要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么回答的情况。
4、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
5、及时帮助学生写出探究记录。在写探究记录时,指导学生把探究的过程写条理、清楚,把结论写明白,并提出自己还没有弄清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叫___,特别地好动,一次能够坚持坐一分钟就很不错了,不仅他自己没学啥东西还影响了别人,有时候真让人头痛。有一次我进教室上课,刚巧碰到音乐老师也在,她有些生气地说:“邵旭阳,你真的是经不起表扬!”我不知道是怎样回事,也没多问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没多久,邵旭阳“老毛病”也犯了,我也气愤地说:“邵旭阳难怪刚才音乐老师也说你经不起表扬!”谁知,他却大声地说:“你也没有表扬我!”我一震,这一句突如其来的无忌童言让我一时不知说啥好。
课后,邵旭阳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调皮,的确很少表扬他。从今天这件小事看来他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___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他比其他小孩子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因为调皮,平时挨的批评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调整方式。
从那以后,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就马上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毕竟孩子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现实的。所以遇到他上课也很不认真,小动作不断,对要掌握的知识模模糊糊的情况,我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小孩,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教学难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我用图片导入,出示一张鸟母亲喂小鸟的图片,提出一个小问题“小鸟能不能一直依靠母亲”,小鸟要学飞,自己去找食物,进而揭示课题。课件再出示一张图片,小孩子穿衣穿袜穿鞋,使他们对哪些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明确,通过简介一个小孩子,一天中做了很多事,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所以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紧接着让小孩子讨论为啥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为了说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我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懒惰的毛迪》,使学生知道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做,也不学,总依赖别人,一旦离开别人就没法生活。不仅自己要吃苦头,别人也不喜欢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会就学,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再请两个同学上来表演小品《明明的早晨》,对懒惰的明明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一项是整理书包,全班参与,一项是穿衣服比赛,每组选一个,其他学生做裁判。比赛结束后我给每个小孩子发了一张劳动卡,让学生对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评估。最后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整节课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课堂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自主发展。教学设计中通过观察、讨论、谈话、听故事、比赛等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实际体会了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9
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是一次语言活动的课后反思,这是我们大班进行的一次很普通的语言活动,它的名字就叫做《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歌,语句简短流畅而优美,小雪花神气而可爱,飘飘荡荡,落在大地上给不同的人带来了快乐。虽然是一节很简单的三段体诗,却有着很深的寓意。我在设计时就想通过视、听、文字全方面的让小孩去学习诗歌,我下载了动画并修改符合我班婴儿年龄特点,同时配有音乐,在一开始就让小孩看动画,充分感知诗歌中的场景,再听老师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再过渡到边看动画边听诗歌,最后让小孩通过文字帮助学习。在实际教学后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要考虑怎样让多媒体发挥最大的作用,发挥出它的优势,帮助教学。
其次诗歌教学也要注重艺术美。 这首诗歌描述的是小雪花飘到了小河里,和小鱼小虾做游戏,飘到了广场上,变成了雪人,给小孩子们带了快 乐,飘到了母亲的脸上,去亲亲母亲,给母亲带来了快乐。这首诗歌不仅语言美,其中的情感也很好,小雪花很可爱,不仅因为它形态可鞠,还因为它有着一颗善良助人的心,这也是在教学中要让小孩理解体会的地方,但由于我太想然小孩去领悟这一层意义,就有点过之而无不及了,诗歌也是一种艺术,最为重要的是让还感受其语言的魅力,诗歌本身的魅力,这首诗歌里的情趣恰好就在于小雪花飘飘荡荡落到各个地方,这是小雪花的特性,诗歌里把它给艺术化了,而没有有必要非要很功利的让小孩说出小雪花很爱帮助别人,我们要向小雪花学习等等品德教育,这样反而会破坏小孩对诗歌优美的体会。美与情感有时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是不需要刻意去说的,小孩的实际语言经验也是说不出所以然的,但小孩的那颗敏感的心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可以感受诗中朦胧的意境。在这一点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课后反思个人总结 篇10
本周,我上了大班科学《动物与天气》,我觉得这节课非常的实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体现了《纲要》中的:“教学内容贴近婴儿生活!”在上课前我已让小孩们做了一些动物与天气的调查,因此在课上小孩们表现的都很踊跃,积极性很高,纷纷想在集体面前表现一下。结合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介入》在该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关系。
课前已有相关的经验铺垫,也提供了十几种小动物的自主选择,让婴儿自主获得信息的不同途径,自主的表达表现方式,在让小孩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这种学习形式在以知识经验为背景更关注小孩学习的办法,学习的能力。在活动即将结束时,也将“其他物象预测天气”这一知识经验点抛向小孩,进而在活动过程中触发小孩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索。小孩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气象预报,那么天气预报也是从何而来,怎样测得的呢?我觉得大班婴儿也可以让它们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真正信息来源,可以以真实严谨的科教片形式,让小孩们边看边思考,让小孩声、影结合真实地感知深层次的知识经验点,使之成为此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我觉得这样也许会更好。
在课上,由于有一婴儿随口回答了:“可以通过打电话查询天气”,于是我便拓展开了,“婴儿怎样查天气预报”的知识。在探索途径上我选择了电脑、录像、教学挂图、电话这几种小孩们平时比较熟悉的工具,其实探索途径可以有所丰富,同一途径中也可以根据婴儿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途径,比如,对于害羞的婴儿可以采用电话热线采访,对于胆大的婴儿更可以让他们挑战现场采访。在探索途径上忽略考虑了小孩能力上的差异。
在活动中还存在着几点需要改进的:当我出示小动物问到它们预报天气的办法时,刘辰佑说到:“燕子会朝南飞。”我当时就否定了他的回答,其实燕子南飞也是一种预报天气的办法,只不过它预报的是天气即将变暖和了。我在回应策略上可以更灵活机动。另外,在最后的分享交流环节中,当婴儿用自己动作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们讨论后的答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孩讨论:“他们表演得怎样样?”“我们给他们点掌声。”“我们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以鼓励赞赏的的口气渲染调动起婴儿的情绪气氛。使活动推向更高的高潮。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小孩一起在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欢快气氛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此次活动存在的优点有:
1、活动中,教师为婴儿收集了很多关于动物预报天气的知识,在环节中与婴儿一起分享,婴儿知道个别动物能预报天气。如:燕子飞得很低表示将要下雨了。
2、婴儿在前期有预报天气的经验,知道一些关于天气预报的知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
1、婴儿的生活经验不够,在活动中婴儿说的不多,大部分是教师在说。
2、婴儿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有些偏离提问,教师应及时把婴儿从偏离中引回正题。
3、在婴儿动作表演前,教师应把婴儿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再交代要求,这样婴儿才会更加好的去遵守规则。
推荐站内搜索:五四青年节演讲稿、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成都自考座位查询、我长大了》、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晋中人事考试网、榜样 作文、山东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