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啥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游戏活动中,体会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合作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设计:

  1、通过主题图,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减法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数学游戏的活动中,领悟减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核心。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事例,加深巩固领会减法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和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语句看图说话的能力。

  师:iPhone园里的iPhone熟了,笑笑提着篮子要去摘iPhone。小孩子们,想一想笑笑可能会摘下多少个iPhone呢?果树上还剩下多少个呢?

  生1:笑笑会摘下3个iPhone,树上还有2个iPhone。因为笑笑爱吃iPhone,自己吃2个,1个留给母亲。

  生2:笑笑家有4口人,父亲、母亲、笑笑和弟弟,每人吃一个,所以笑笑会摘下4个iPhone。

  生3:树上只剩下5个iPhone,笑笑会全部摘下来,因为树上没有iPhone了,以后就不用再来了。

  生4:我认为笑笑会摘下5个iPhone,因为笑笑家里来了2个客人,让每个客人吃1个iPhone,会觉得小气,让每个客人吃2个iPhone,笑笑自己也吃1个。

  师:(竖起大拇指)小孩子的想法个个都很棒!真了不起!这几位小孩子是积极发言的金话筒,他们将获得小星星奖章。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5〇2=3   5〇3=2   5〇1=4   5〇4=1   5〇5=0

  师: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被笑笑可能摘去了2、3、4、1、5个,树上的iPhone就少了,被摘去了,请小孩子想一想用一个啥符号来表示呢?

  3、认识“-”符号。

  指名学生书写“-”号。

  师:“-”号。表示去掉、被拿走的或坏掉的都可以说成是减法。

  4、试读算式。

  师:谁能读出这一个算式?大方一点,试一试好吗?

  5、明确算式的意思。

  教师手指算式5-3=2

  师:在这个算式中5、3、2各表示啥意思?请大家谈一谈。

  生1:5是iPhone树上有5个iPhone,3是被笑笑摘去了3个,2是树上还有2个iPhone。

  教师手指算式5-5=0

  生2: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笑笑摘去了5个,树上一个iPhone也没有了。

  师:大家评一评,这两位小孩子谁说得比较好。

  师:给这几位小孩子鼓励一下。在回答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说得流利,连贯和完整性。我们把这个小星星奖章奖给(学生1)这位小孩子。

  师:小孩子们,看一看,哪一组是坐得端正、挺起胸膛专心听讲的小白鹅?

  6、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些题目,都上用啥办法来计算呢?对!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减法,上面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

  二、合作操作,交流学习

  1、出示情境图:

  师:小青蛙在干啥?

  生:小青蛙在等他们的母亲。

  3只小青蛙在看小蝌蚪学游泳。

  。.................................

  师:接下来小青蛙在干啥?

  生:突然有1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1只小青蛙看到了它的母亲就走了。

  有3只小青蛙,跳走了1只,还剩2只。

  师:怎么样列出算式?

  生:3-2=1

  2、比一比,试一试。

  教师说算式,学生比手指。

  师:有5个手指,去掉4个。

  生:5减4等于1(下面的题目略)

  3、同桌合作学习。

  一个学生说算式,另一个学生摆学具演示,再交换角色进行。

  4、小组汇报,上讲台表演。

  5、数学游戏活动(1)--听音乐,抢椅子。

  师:小孩子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生:鼓掌。

  师:要怎么样玩游戏呢?

  1)、当音乐开始时,请小孩子顺时针绕椅子慢跑。

  2)、当音乐停止时,看谁抢先坐在椅子上。

  3)、请其他小孩子边看游戏边想一想,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小孩子们比一比,哪一组是提出数学问题最多的小博士?

  音乐响起。

  师:在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说说看,好吗?

  生1:5个小孩子做游戏,只有4块椅子,一个小孩子没有椅子可以坐。

  5-4=1  5-1=4

  生2:4个小孩子坐在椅子上,1个小孩子没有椅子坐。

  4+1=5  1+4=5

  师:说得很好,小星星奖章属于他们,大家给他们鼓励一下。再来一组试一试。(略

  5、小结

  6、数学游戏(2)找朋友

  1)把算式卡片和得数分别发到学生手中。

  2)生1:2+2的朋友在哪里?

  3)生2:你的朋友在这里。

  4)生1和2:2+2=4

  。.........................................

  7、课堂练习。

  练习书第26页“做一做”第1、2题。

  集体评论。

  三、联系生活,领悟运用

  举生活的事例。

  师:小孩子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一说,好吗。

  生1:母亲昨天买了4个桔子,我吃了2个,还剩下2个。

  生2:我原来有5件玩具,送给小弟3件,自己还剩下2件。

  。............................................................

  师:小孩子,提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棒不棒。

  师:他们是这节课最棒的小博士,每个小孩子将获得小星星奖章。

  四、课堂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书27页2、4题)

  师:小孩子们,想一想,这两道题,要怎么样计算呢?说一说理由。

  集体评议并纠正。

  五、课堂评价。

  师:小孩子,这节课大家都是最棒,最积极学习的小博士。那么,你认为本节课中,谁是本节课的金话筒?谁是小博士?谁是可爱的小白鹅呢?

  生互评。

  师:小孩子评得真棒!你们才是最出色的金话筒。这些小博士、金话筒、小白鹅,将获得最亮的小星星奖章。

  六、总结。

  1、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啥?

  2、小孩子回家后向父亲、母亲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么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啥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么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iPhone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啥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啥收获吗?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5以内的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4”,第一次可以拿出“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4”的时候,可以拿“2+2”“5-1”等等,但是呢不能再拿“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摘果子”一课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认、读、写10以内的数,并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了5以内的加法的意义和算法后,第一次接触5以内的减法。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笑笑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减法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意识,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打好基础。

  学生分析

  1、学生已会认、读、写10以内的数,并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了5以内的加法。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班上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一部分学生能脱口而出,一部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较慢。但对于少数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算起来就比较困难,每道题只会借助一些直观的物体来算,例如数手指、小棒等。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和经历了大量的减法应用,他们能准确的得知计算的结果,但缺乏用数学的形式来表达生活中的减法现象。他们对于减法的意义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缺乏了解。在教学时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减法的含义,体验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合作意识。课堂上需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设计理念

  1、强调“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摸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我在设计本课时重在创设乘车的情景来开展学习的,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的运算办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数学与生活同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减法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革。在设计本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教学手段

  1. 教学办法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减法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看连环画、说一说生活中的减法问题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学习办法

  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减法有了较深的认识后,在手指游戏中添加一道加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整理算式卡片,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媒体说明

  媒体

  内容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使用时间 媒体来源

  1 主题图 ppt 创设情景 播放-观察 2分钟 扫描

  2 问题 txt 提出问题 播放-提出 3分钟 自制

  3 减法算式 txt 学生汇报,教

  师电脑演示 生汇报-师演示 10分钟 自制

  4 巩固练习 txt 运用知识 播放习题-展示答案 10分钟 自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

  笑笑家里来客人了,她高高兴兴地提着篮子要去摘果子。今天我们就和笑笑一起来摘果子。(板书课题)

  请小孩子认真观察,从这两幅图中,您能获得啥数学信息?

  谁能把这两幅图的意思用一句话完整的说一说?

  树上原来有5个西红柿,被笑笑摘走了2个,树上的西红柿就少了,只剩下了3个。象这样的数学问题,用啥办法解决?算式怎么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2)认识“-”号

  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减号。(出示卡片“-”)你们说他像啥啊?

  说得真好,“减号”这位新朋友的作用可大了,它表示去掉的意思。

  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书空画“-”——短短的一横。

  学生齐读板书:5-2=3。

  请学生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5,2,3各表示啥意思?算式5-2=3表示啥意思?

  二、做一做

  看到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用减法来解决问题,老师真高兴,你们是好样的。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1、引导学生完成第26页做一做的第2题。

  (1)第一幅图: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谁能给大家提出数学问题?用啥办法解决?

  算式中的3,2,1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算式3-2=1表示啥意思?

  (2)第二幅图:请小孩子们看第二幅连环画。请你用iPhone卡片摆一摆,边摆边自己讲讲图意。

  (学生自主活动,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3

  谁能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算式4-1=3表示啥意思?

  (3)请小孩子们看看,在刚才的两幅图中我们解决的都是啥问题?我们都是用啥办法解决的?

  2、象这样需要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谁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大家可以边说边表演。

  3、同桌合作学习。一个学生摆学具演示,另一个学生说算式,再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三、合作交流,小组活动。

  手指游戏:教师比手指,学生说算式。

  有5个手指,去掉1个。 5-1=

  有5个手指,去掉2个。 5-2=

  有5个手指,去掉3个。 5-3=

  ……

  左手出2个手指,右手出3个手指,一共有几个手指?

  四、数学游戏(小组活动)

  1、一人拿算式卡片,其他学生找相应得数的卡片,比一比谁找得也对也快。

  2、一人任意说一个5以内的数,其他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4人小组轮流说。

  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六、课后作业:

  小孩子回家后请你找一找生活中的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向父亲、母亲说一说好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感受减法的含义。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编数学故事,不仅练习了减法计算,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进行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教育,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呢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合作意识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后评议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减法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在教学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减法的含义,体验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流程图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5

  [案 例]

  “摘果子”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办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办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也问:你是怎么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甲:看图数数1,2,3

  乙:倒数法:4,3

  丙: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丁:因为2+3=5,所以5-2=3

  戊: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己:5-3=2,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

  但是呢,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也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毫无疑问肯定要到课后去补,要给学生“开小灶”。而学生由于当堂知识没有当堂消化,做起作业来,也肯定质量不高,交上来批改后也要订正,也要“开小灶”,引起恶性循环。

  [反 思]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进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进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呢我也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怎样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我想: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积极获取,积极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进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 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办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办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

  或许同仁们会有更好的办好,我只想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以期抛砖引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小刺猬摘果子,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整个情节生动有趣,画面形象鲜明,很能调动小班婴儿阅读的兴趣。故事中对“小刺猬请小猴来帮忙,小猴帮助小刺猬摘果子”的情节刻画,深刻体现了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友爱之情,有利于小班婴儿情感教育的渗透,能让婴儿在观察、模仿、体验中感受友爱互助的快乐。活动目标:1.了解小刺猬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的整个情节过程;2.学着仔细观察图片,愿意说说小刺猬和小猴的对话,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纸iPhone两个,切开的iPhone每人一块,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孩子,你们爱听故事吗?今天宣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摘果子》(播ppt1)二、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情节。1.了解故事前半部分。1)看ppt2鼓励婴儿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师:图上有啥?(一棵iPhone树,树上挂满了许多也大也红的iPhone)2)看ppt3-4,引导婴儿说说小刺猬发现iPhone树会怎么做。谁来了?它想做啥?3)看ppt5,引导婴儿观察小刺猬在干啥让婴儿模仿小刺猬踮脚的动作,体验够不着的感受。小刺猬想到了啥办法?它为啥摘不到iPhone? 4)鼓励婴儿为小刺猬想办法。请你来试一试,怎么样才能摘到iPhone?2.了解故事后半部分1)看ppt6,引导婴儿思考小刺猬想了一个啥办法。 小刺猬干啥了?它是怎么样跑开的?从哪里看出来?2)看ppt7-8,鼓励婴儿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间的对话。小刺猬找谁帮忙了?它会对小猴说些啥? 3)    看ppt9,引导婴儿观察小猴是怎么帮助小刺猬的。教师和婴儿分别扮演小猴和小刺猬,体验摘iPhone的快乐。(师幼玩摘iPhone的游戏)4)看ppt10,模仿小刺猬和小猴一起吃iPhone的画面,体验获得成功、共同分享的喜悦。3.结合ppt,完整地回顾整个故事。三、品尝iPhone。端出准备好的iPhone,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共同品尝iPhone的美味。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啥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8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浓厚趣及必要性,让学生在观看教师课件演示的同时,感受,发现,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谐调发展,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不足之处:

  1、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建立。课堂上,应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动虚拟主机的问题,我的教学课件可以订正为:我演示摘果子的过程,边做边用手势提醒学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啥?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虚拟主机,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学生讨论不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加以牵引,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2、课堂上除了形式多样,应该组织一些小竞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只有让他们动手,动口,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集中。除了让他们读,更应该让他们写一写,因为学生光会说,不一定会写。个别男孩上课纪律散漫,有待于强化和约束。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9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摘果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法,主要内容为10以内减法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 5以内的减法.教材通过摘果子的情境,将具体的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5-2=3,为以后10以内减法及更大数的减法学习做准备.根据数学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活动与情况中,初步体会减法的数学含义,认识减法.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两个式子3+2,4+1,准备5个iPhone,然后叫两名同学来做题,做对的可以吃到iPhone以资奖励.

  二,探究新知:

  (1)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看5个iPhone,然后拿走两个,让同学们回答还剩下几个,教师在黑板上列式子.

  (2)讲出减号的意义.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做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教师给班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4)全班汇总.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摘果子”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的加法的意义和算法后,第一次接触5以内的减法,重在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计算办法,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课。

  四、学生分析

  所执教的班级是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双语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已经会算20以内的减法,但是呢对于减法的意义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多个体会减法意义及与生活联系的活动,意在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充分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意识。

  五、课堂实录

  (一)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师:今天的数学课,汪老师想先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摘iPhone的活动。看看谁能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幅图(出图),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iPhone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树上有5个iPhone,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师板书:树上有5个iPhone)

  (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初步建立数量与数字的联系。)

  师:如果请你来摘iPhone,你想摘几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我想摘3个。

  生2:我想摘2个。

  (教学反思看到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着,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我想:每节课的开始就好比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合理,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闸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师:请你来摘iPhone,其他同学想一想根据他的动作你能提出啥数学问题?

  (生摘iPhone,师板书:摘下2个)

  生1:5-2=3。

  (评析生1很快列出算式并得出答案,说明5以内减法对学生来说挑战性不大。此时,教师没有顺着生1思路,纠缠于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及时地把学生思路引向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上。)

  师:你能给大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摘下2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iPhone?5-2=3,还剩3个iPhone。(师板书:还剩几个iPhone?)

  师:谁能再给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这个算式怎么样读?谁能再给大家大声读一读?

  生:5-2=3。

  师:算式中的5,2,3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2表示摘下来的2个iPhone。3表示树上还剩3个iPhone。

  师:谁能指着图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2表示摘下来的2个iPhone。3表示树上还剩3个iPhone。

  (设计意图明确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来看连环画。(出图)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样看连环画?

  生1:有一个点儿的是第一幅图,有两个点儿的是第二幅图。

  生2:看的时候要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看。

  师: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谁能给大家提出数学问题?

  生1:原来有3本书,叔叔拿走2本书,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本书?3-2=1,还剩1本书。

  师:谁能再说一说?(师板书)

  师:算式中的3,2,1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生:3表示桌子上原来有3本书,2表示叔叔拿走了2本,1表示还剩的1本书。

  师:再请同学们看一幅连环画。(出图)请你用圆点或小棒代替图中的iPhone一边摆一边自己讲讲图意。

  (学生自主活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实物转化成符号,再转化成算式的抽象思维能力。)

  生1:(用圆点板演摆图)原来有4个iPhone,小刺猬偷走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iPhone?4-1=3,还剩3个iPhone。

  生2:(用小棒板演摆图)原来有4个iPhone,小刺猬扎走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iPhone?4-1=3,还剩3个iPhone。(师板书)

  师:谁能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生:4表示原来有4个iPhone。1表示小刺猬扎走的1个iPhone。3表示还剩下3个iPhone。

  师:请同学们看看,在刚才的3幅图中我们解决的都是啥问题?

  生:还剩下几个的问题。

  师:我们都是用啥办法解决的?

  生:减法。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减法。(板书:减法)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减号。(板书:减号)伸出手来和汪老师一 起写一个减号——短短的一横。

  师:这些问题都用减法解决,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拿走,不是添上,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带领学生用手势表示:都是从原来的数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减法。)

  师:谁能用手势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都是从原来的数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2个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二)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板书:5-4),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吗?

  生1:树上有5个iPhone,摘走4个,还剩1个。5-4=1。

  生2:今天买了2个iPhone,吃了4个iPhone,还剩1个iPhone。

  生3:本来只有2个iPhone,怎么吃4个,还剩1个。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用我们目前学习的知识,2还减不了4,也就是说本来只有2个iPhone没有办法吃掉4个。

  生4:本来有5块砖,小偷偷走4块砖,还剩1块砖。5-4=1。

  师:生活中最好没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我们帮助别人搬砖,助人为乐那多好呀!

  生5:我家原来种了5盆花,死了4盆,还剩1盆。5-4=1。

  (评析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减法实例引入教学,学生会感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悟数学。)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这幅图能用5-4=1这个算式表示吗?

  生:能。

  师:5,4,1在这幅图中表示啥?

  生:5表示原来有5个圆点,4表示划掉4个圆点,1表示还剩1个圆点。

  (评析看算式讲图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减法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第26页,看第1题。第一幅图就是老师黑板上的图,我们已经解决了,现在看看后两幅图的意思,你明白吗?

  生1:划掉几个圆点都行,但就是不能超过图里圆点的数。

  生2:划掉几个圆点就要在下面列算式减几。

  师:任意划掉几个圆点都可以,但要列出相应的算式。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汇报(师按规律贴图并板书算式)

  生1:我划掉3个圆点,4-3=1。

  生2:我划掉1个圆点,4-1=3。

  生3:我划掉2个圆点,4-2=2。

  生4:我都划掉了,4-4=0。

  师:为啥4-4=0?

  生:因为本来有4个,都减去了就一个都没有了,所以等于0。

  生5:我没划,4-0=4。

  生:我有发现……

  师:你们有啥发现?

  ……

  师:你们发现得真好。每幅图都有4个圆点,所以有这样的规律。你们划掉的都是0,1,2,3,4个圆点吗?可不可以划掉5个、6个……

  生:因为图上就给了4个圆点,没有第5个、第6个圆点。

  师:那得数可能是5,6,…吗?

  生:因为减法是越来越少,加法才是越加越多。所以得数不能越来越大。

  师:得数最大不能超过4。

  第三幅图分别可以划掉几个?

  生1:我划掉2个,3-2=1。

  生2:我划掉1个,3-1=2。

  生3:我划掉3个,3-3=0。

  生4:我没划,3-0=3。

  生5:要是没划不就等于没做这道题吗?

  师:如果你图上没划,算式对应地列出来也可以。

  (教学反思我为学生能如此地交流感到高兴。学生的语言也许还不够简炼,但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是那样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反应与思维也是那样的敏捷。看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让一些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师:下面我们在小组中做一个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啥季节吗?

  生:秋季。

  师: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许多果实都成熟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农场采摘,看看都能摘啥?(师在黑板贴图:iPhone、玉米、梨、西红柿、橘子)黑板上共有5种果实,小组内每人选择1种,先商量一下每人选啥?

  (小组活动)

  师:请每位小小采摘员在你选的果实中任意地摘下几个都可以,然后用你的小棒、圆点子或其他学具摆摆,也可以画一画图,说一说数学问题,最后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如果小组内每人都写完了,按照从1号~5号的顺序交流一下。

  (1)独立活动

  (教学反思看到学生们活动时的情绪高涨,我也非常高兴。我想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练。)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师:哪个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摘果实的情况?

  小组长:1号先说。

  生1:(小棒板演)原来有5个iPhone,摘下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iPhone?5-1=4,还剩4个iPhone。

  小组长:2号说。

  生2:我画了4个△代表4个玉米,划掉2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4-2=2,还剩2个△。

  小组长:我是3号我来说。(圆点板演)原来有5个梨,摘下2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梨?5-2=3,还剩3个梨。

  小组长:4号说。

  生4:我是用铅笔摆的。原来有3个西红柿,摘下2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3-2=1,还剩1个西红柿。

  小组长:5号说。

  生5:我是用橡皮摆的。原来有2个橘子,摘下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2-1=1,还剩1个橘子。

  师:他们组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鼓励鼓励他们组。

  (评析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互学、互赏、互促的意识。)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都是啥问题?都是用啥办法解决的?

  生:解决的都是还剩几个的问题,都是用减法解决的。

  师:啥时候用减法?

  生1:拿走的时候做减法。

  生2:从原来的数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用减法。

  师:今天回家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减法解决?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的关键不是教师怎样有效地“支配”教学,而是怎么样使师生双方共同为教学本身所吸引,真正使教学成为有魅力的教学、好的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应是走向数学活动的过程,这样师生双方忘却了外在的期望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教学情境所吸引,让学生在做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本节课的“摘iPhone”“采摘”的活动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2.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减法实例引入教学,学生会感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使他们感到数学的乐趣。可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最后,再应用于实际生活。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运用到数学。

  3.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把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练习,把减法的意义及减法与生活的联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摘iPhone”“看连环画”“根据算式举生活中的实例”和“根据算式解释圆点子图”的正反2个层次的活动中逐步体会、理解减法的意义。

  4.本节课注重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包括: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七、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教师能抓住教学重点,走出了计算教学单纯重视计算的误区,而是将减法的意义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减法的意义,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意识。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虚拟主机和活动余地:如“找一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实物或图式表示减法的意义”。

  3.教师注重学生各方面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1

  《摘果子》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一、创设情境,在活泼的气氛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办法。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这样设计的,出示主题图激活课堂。

  二、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乐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虚拟主机,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三、游戏活动,在愉悦气氛中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提高。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生活,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脑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进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一年级《摘果子》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疑惑。思考一:让小孩说还是有限制的让他们说?本节课教学中,从动画入手到看图说图意,学生的想像能力丰富,大胆说出了生活中的减法故事,但学生收不住说的欲望,叫我犯了难,后面还有更精彩的设计,我是让学生打住还是让他们尽兴说呢?必竟小孩有积极的情绪和兴趣。

  思考二:是生活中的数学还是数学中的生活?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课间律动片段,让学生听音乐做个简单的操。再让学生根据情景列出4个减法算式。这里未免过于牵强。我们提倡的是生活中的数学,而不是在数学中找一个片段表示生活,这种牵强附会显得生硬和不自然,其实可以这样考虑:听音乐,这段音乐有三段,当第一段结束时,还剩下几段?怎么列式?既符合生活实际也贯穿了音乐知识。

  思考三:怎么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常在教学理论中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做起来还有很多过去的影子,更难的是一年级的小孩年龄小,怎样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摘果子》教学反思

  学生初学减法,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也安排了许多色彩艳丽的图画,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授课过程中,我也创设了摘果子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摘一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感受、发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中间设计的游戏环节——“找朋友”,让大多数学生参与了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摘果子”一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学生对减法的含义体会不深。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及必要性。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我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的为:

  知识目标、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出并读出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语言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观察操作,练习,讨论多种办法交*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减法含义。

  三、说学法

  学生本课中通过观察操作,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创境——探究”教学模式,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

  l 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摘果子”这一情境。“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园,自然过子里的果子成熟了,兰兰提这篮子来摘果子。她请我们一起去,你们说好吗?那我们出发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渡到第二阶段。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

  首先让学生看图观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兰兰摘走几个?还剩几个?教师引导学生讲图意提问题,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问题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减法应用题打下基础。接着指名列式计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读算式,认识减号。为了加深对减法的理解,我问:“你是怎么样知道

  还剩3个果子?为啥用减法算?”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寻求不同解法。

  为使每个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建立在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同桌摆铅笔的小练习。一人说另一人摆。最后我引导学生: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与减法有关,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减法,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进行小结质疑:兰兰见到同学们学得这样好高兴得忘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啥知识,谁能告诉她?如果没有问题进行第三街段。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练习是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看图填算式。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一步掌握。2算一算检查学生离开图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3到5题也是看图计算。其中4,5题答案会有不同的结果,只要学生解释合理,我都给予肯定。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我设计第6题是比较大小。这道题我采用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合作解决困难,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产生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 因素。最后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摘果子”让小孩们在玩玩,笑笑,算算中结束本节课。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一堂课的结束,要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我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啥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节课我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感受,协调发展。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3

  大班体育活动《摘果子》根据大班婴儿年龄特点,主要练习婴儿原地纵跳触物,就是要纵跳才能摘到果子,并在活动要学习分工合作,所以对婴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大班婴儿的跑、跳能力进一步提高,平衡性、协调性等身体机能也有所提高。   

  此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是练习原地纵跳触物,获得一定的纵跳能力。并学习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创作游戏场景工作。增强婴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是婴儿能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感受纵跳的动作技能,了解助跑起跳的基本动作。学会下蹲摆臂起跳来摘果子。

  此次活动我为婴儿准备了磁性“水果”若干,障碍物若干,保护垫一块。结合实际活动,进行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

  1、提前准备活动材料,并摆放在合适位置。

  2、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环境。

  活动前考虑到婴儿需要助跑纵身起跳摘物,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决定在隔壁空教室进行此次活动。将磁性“水果”置于黑板上,黑板前方放一块保护垫,防止婴儿摘物时与墙面发生正面碰撞。

  二、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应充分有效,有一定趣味性。

  结合活动内容纵跳,主要发展腿部力量。所以在热身活动时我着重腿部热身,用车轮跑、深蹲起跳等方式进行热身,在达到热身目的的同时提高了婴儿运动的热情。

  2、尊重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

  通过设置障碍物、提高“水果”高度来体现活动的层次性。

  3、注重课堂常规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婴儿非常容易兴奋,进而出现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在活动中应时刻抓好常规这一环节,引导婴儿遵守课堂纪律,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安全前提下的动作发展。

  在活动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范围内充分发挥婴儿的兴趣及信心,带领他们完成动作,学习完整的动作技能。强调纵跳动作的深蹲和摆臂。

  5、师幼互动,共同领会动作技能。

  教师让婴儿自己讲述动作技能,及时提醒并帮助其改正。利用示范法和分解法帮助婴儿理解动作,共同努力达到学习技能的目标。

  6、重视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该重视每一次的放松活动。此次活动最后让婴儿品尝自己摘下的果子,在放松的同时得到满足感。

  三、个人评析和收获 

  婴儿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应该投其所好,在注重习惯和常规培养的同时,把握好核心技能,分层次地锻炼婴儿的技能,这样,婴儿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进而全身心得到满足。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4

  一、说教材

  《摘果子》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页、27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加减法计算的需要,进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并会读写减法算式,认识“-”号。

  2、过程性目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具体情境感知减法的含义,通过观察与操作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性目标: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进而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启迪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

  1、情境创设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教师应提供具体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本课中,我创设了一个“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办法,课堂上我针对知识点以及一年级学生持续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年龄特征,设计了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的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巩固新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实践作业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数学问题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有用的东西,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办法,就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终生受益,达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我主要用以下几种办法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1、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去发现、领悟、探索、交流、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上,我为学生留足时间和虚拟主机,让学生自由地摆,用心地想,尽情地说,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也发挥了个性特长,为培养学生创新智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2、直观操作法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办法之一是动手操作,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在演示摘iPhone的过程以及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摆一摆、练一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导语:小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啥季节吗?

  秋季到了,树上的果实成熟了。今天,卓老师带你们去摘果子,你们高兴吗?

  揭示课题:摘果子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演示摘iPhone

  在黑板上画一棵果树,再贴上5个iPhone教具。(这是课前准备好的教具)

  指生到前面演示摘iPhone。

  (他可以随意摘。假设他摘了2个iPhone。)

  2、学生说摘iPhone的过程

  3、列出算式

  板书:5-2=3 5-3=2

  4、认识“-”号

  5、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生摆5个圆片,再拿走4个,还剩几个?

  (边摆边说,并列出一道算式:5-4=1)

  2、摆4个圆片,随意拿走几个,然后列出一道算式。

  (同上)

  3、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计算,再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请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就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游戏:找朋友

  今天卓老师给大家请来了3位动物小孩子,你们想认识它们吗?他们是老虎哥哥、兔子姐姐、孤狸弟弟。他们的手上都拿着张数字卡片:分别是2、3、4。请其它小孩子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算式卡片。请先口算出算式的得数,再去找相对应的动物小孩子。

  (学生在音乐《找朋友》中开始游戏)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啥知识?有啥收获吗?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5

  《摘果子》的教学反思

  《摘果子》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页、27页上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且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里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新课的教学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提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获(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得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教材的基本特色就是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学生“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本课中,教材通过“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一个摘果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也发挥了个性特长,为培养学生创新智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摘果子》教学反思

  丛丽梅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浓厚趣及必要性,让学生在观看教师课件演示的同时,感受,发现,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谐调发展,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后我也认真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

  首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建立。课堂上,应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动虚拟主机的问题,我的教学课件可以订正为:我演示摘果子的过程,边做边用手势提醒学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啥?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虚拟主机,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学生讨论不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加以牵引,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其次,课堂上除了形式多样,应该组织一些小竞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只有让他们动手,动口,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集中。除了让他们读,更应该让他们写一写,因为学生光会说,不一定会写。个别男孩上课纪律散漫,有待于强化和约束。

  摘果子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师:小明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真高兴,(出示黑板)同学们,你能帮他数数这棵树上有几个果子吗?

  生:这棵树上有 5个果子。(板书:5)

  师: 果子也大也红,小明馋得直流口水,立刻伸手去摘,他摘了几个?

  生:小明摘了 2个果子。(板书:2)

  师:那么树上还剩下几个果子呢?

  生:树上还剩下 3个果子。(板书:3)

  师:树上有 5个果子,摘走了2个,就是去掉了2个,去掉就用减法计算。(板书:-)还剩3个就等于3。(板书:= )读作:五减二等于三。(生仿读)那么5表示啥呢?

  2表示啥,3也表示啥呢?

  生: 5表示树上有5个果子,2表示去掉了2个果子,3表示树上还剩3个果子。

  师:“ -”表示啥意思呢?(“-”表示去掉的意思,去掉就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教学优点

  本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浓厚趣及必要性,让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的同时,感受,发现。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谐调发展,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不足与改进

  (一)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本案例中,教师应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动虚拟主机的问题,此案例可以订正为:师演示摘果子的过程,边做边用手势提醒学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啥?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虚拟主机,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害怕学生讨论不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加以牵引,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二)由于考虑学生年龄较小,理解力差,教师没有把减法的定义生搬硬套,而是用“去掉“二字简单概括,这样做容易给学生以误导,凡是“去掉”就用减法计算,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时,可以用“去掉”二字简单概括,但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应逐渐更正这种说法,给学生一个更合理的,更确切的解释。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用减法计算。而到了三四年级,这种说法就也应更正为“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

  (三)在摆圆片时,教师摆,学生看,而此时,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所以此处应放手让学生自摆自算,同桌摆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巩固了所学了知识,一举两得。原因分析,课前教师准备不充分,没有告知学生准备学具。导致课上只有老师一个在摆,学生只能看老师摆。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 篇16

  一、背景与导读:

  “摘果子” 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第26-2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的加法的意义和算法后,第一次接触5以内的减法,重在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计算办法,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课。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积累和经历了大量的减法事实,在教学时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减法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体会减法的含义。同时,应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生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初步建立减法的模型;

  (2)寻找和总结减法的计算办法,能够口算被减数是5以内的减法。

  2.过程性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

  (2)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减法的含义,初步建立减法的模型。

  二、教学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课前谈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啥季节吗?(秋天)。对了,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到果园陪笑笑一起去摘果子,你们高兴吗?好,要想到果园,必须闯过下面两关才能进入,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我摆你说:教师摆教具,点生说出所表示的加法算式。

  第二关:我能行。直接说结果:3+2= 1+3= 2+2= 1+4= 1+1= 2+3=

  [ 教学反思: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探求知识的欲望,设计闯关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的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片段二 探究新知:

  1、引入分果子情景并解决问题:

  师:我们顺利闯过了关,可以陪笑笑到果园摘果子了,请小孩子们把书轻轻地翻到第26页。

  师:看看最上面的图,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iPhone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树上有5个iPhone,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师板书:树上有5个iPhone)

  师:再请看第二副图,你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图上表达的是啥意思吗?

  生:笑笑摘走了2个iPhone,树上还有3个iPhone。(师板书:摘走2个,还有3个。)

  师:还有谁能完整的把情景图表示的意思说出来?

  生:……

  师:你们能用学具把刚才笑笑摘果子的过程摆出来吗?

  生在下面活动,教师巡视。

  师:有哪个同学愿意用老师的教具来摆摆?(点学生摆,师生观察,并评判。)

  师:你们能不能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刚才的过程?

  生:可以

  师:好,那请小孩子们赶快行动用你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

  师:有哪个同学到前面来画。(点生板演后,师生一起观察评判)

  师:我们通过看图,自己摆学具,还有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笑笑摘果子的过程,都知道了树上有5个iPhone,摘走了2个,还有3个。有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呢?

  生1:5—2=3 生2:5—2=3 ……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用5—2=3这个算式来表示,算式中的5,2,3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2表示摘下来的2个iPhone。3表示树上还剩3个iPhone。

  师:谁能指着图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2表示摘下来的2个iPhone。3表示树上还剩3个iPhone。

  [设计意图:明确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师:我们如果把算式中的3当作一个问题来问别人,应该怎么问呢?

  生1:还有几个? 生2:还剩几个iPhone?……

  师:如果我们把前面的树上有5个iPhone,摘走2个这两个条件加上的话,就是一个数学问题了,有谁能完整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1:树上有5个iPhone,摘走了2个,还有几个?

  生2:树上有5个iPhone,摘走了2个,还剩几个iPhone?

  ……

  师:我们是用啥办法来解决你们所提的这个数学问题的呢?

  生:减法。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减法。(板书:减法)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减号。(板书:减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一个减号——短短的一横。一起读5—2=3( 板书:5减2等于3)

  师:假如你是笑笑,你准备摘几个果子?应该怎么样列算式?

  生1:我准备摘3个,还剩2个,用5—3=2来计算。

  师: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3、2表示啥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3表示摘下来的3个iPhone。2表示树上还剩2个iPhone。

  生2:我准备摘1个,还剩4个,用5—1=4来计算。

  师: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1、4表示啥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1表示摘下来的1个iPhone,4表示树上还剩4个iPhone。

  生3:我准备摘4个,还剩1个,用5—4=1来计算。

  师: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4、1表示啥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iPhone。4表示摘下来的4个iPhone,1表示树上还剩1个iPhone。

  师:有摘5个iPhone的吗?那该怎么列式呢?

  生:5-5=0

  师:有摘走6个、7个吗?

  生:没有

  师:为啥不能摘走6个、7个?

  生:总共只有5个,不够摘。

  [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关键不是教师怎样有效地“支配”教学,而是怎么样使师生双方共同为教学本身所吸引,真正使教学成为有魅力的教学、好的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应是走向数学活动的过程,这样师生双方忘却了外在的期望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教学情境所吸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这里的“摘iPhone”的活动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师通过一步一步的有目的的引导,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还有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都比较到位。]

  片断3 自主探究,进一步体验减法: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来看连环画。(第26页第2题的图)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样看连环画?

  生1:有一个点儿的是第一幅图,有两个点儿的是第二幅图。

  生2:看的时候要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看。

  师: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谁能给大家提出数学问题?

  生1:原来有3本书,叔叔拿走2本书,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本书?3-2=1,还剩1本书。

  师:谁能再说一说?(师板书)

  师:算式中的3,2,1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生:3表示桌子上原来有3本书,2表示叔叔拿走了2本,1表示还剩的1本书。

  师:请同学们看小刺猬扎iPhone的一幅连环画。请你用圆点或小棒代替图中的iPhone一边摆一边自己讲讲图意。(学生自主活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实物转化成符号,再转化成算式的抽象思维能力。]

  生1:(用圆点板演摆图)原来有4个iPhone,小刺猬偷走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iPhone?4-1=3,还剩3个iPhone。

  生2:(用小棒板演摆图)原来有4个iPhone,小刺猬扎走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iPhone?4-1=3,还剩3个iPhone。

  师:谁能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在图中分别表示啥意思?

  生:4表示原来有4个iPhone。1表示小刺猬扎走的1个iPhone。3表示还剩下3个iPhone。

  3、建立知识模型:

  师:请同学们看看,在刚才的3幅图中我们解决的都是啥问题?

  生:还剩下几个的问题。

  师:我们都是用啥办法解决的?

  生:减法。

  师:这些问题都用减法解决,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拿走,不是添上,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带领学生用手势表示:都是从原来的数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减法。)

  师:谁能用手势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都是从原来的数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减法。

  [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加深对前面的强化理解。通过将实物转化成符号,再转化成算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有上面三个活动的学习铺垫,再来进行提炼,建构减法的知识模型,使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容易理解。]

  片段四 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板书:5-4),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吗?

  生1:树上有5个iPhone,摘走4个,还剩1个。5-4=1。

  生2:今天买了2个iPhone,吃了4个iPhone,还剩1个iPhone。

  生3:本来只有2个iPhone,怎么吃4个,还剩1个。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用我们目前学习的知识,2还减不了4,也就是说本来只有2个iPhone没有办法吃掉4个。

  生4:本来有5块砖,小偷偷走4块砖,还剩1块砖。5-4=1。

  师:生活中最好没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我们帮助别人搬砖,助人为乐那多好呀!

  生5:我家原来种了5盆花,死了4盆,还剩1盆。5-4=1。

  [ 教学反思: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减法实例引入教学,学生会感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悟数学。]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这幅图能用5-4=1这个算式表示吗?

  生:能。

  师:5,4,1在这幅图中表示啥?

  生:5表示原来有5个圆点,4表示划掉4个圆点,1表示还剩1个圆点。

  [设计意图:看算式讲图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减法的意义。]

推荐站内搜索:重庆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1、吉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聊城大学专升本、公家公务员考试网、国考时间2021考试时间安排、安徽省教师编制考试时间、安徽成人高考报名、推广普通话演讲稿、河南工程学院专科分数线、2015国考报名入口、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摘果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679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