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精选17篇)
“观察物体”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虚拟主机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桌子的前、后、左、右各一个),每组准备一个玩具老虎。教室中间空出,全班学生分别坐在空地的前、后、左、右。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师出示两个纸盒(其中一个一面有几个孔,另一个没有),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背对学生。
师: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完全相同。)
师指一个学生围着看一圈。
师:你看到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1:不同。)
师:(转动盒子,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面对学生)完全相同吗?(生:不完全相同。)
师:刚才同学们为啥说完全相同?
指生述说理由。
师:这就提示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
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游戏。
(师请一个有代表性特征的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
师: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前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后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左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右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仔细观察这个同学,你能看到她的啥?
分别请坐在她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内容。
师:从刚才这四个同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同学,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二)分组观察
1.请各小组把玩具老虎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从自己坐的位置观察,并汇报观察到的情况:谁从前面观察的?你看到了啥?谁从后面观察的?你看到了啥?谁从侧面观察的?你看到了啥?
2.请学生调换位置继续观察,并向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啥不同?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老虎,现在你能说一说老虎是啥样子吗?
指生汇报。
(三)观察小结
师:刚才观察同学、观察玩具老虎时,你有啥体会?我们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的?
生回答,师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练习体会
(一)想一想
出示书上第67页例1图。
师:这三个同学在干啥?他们观察的位置一样吗?
谁站在恐龙的前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啥?
谁站在恐龙的后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啥?
谁站在恐龙的侧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啥?
让学生回答,师连线。
(二)连一连
出示书上第67页“做一做”图。
师:这三个小孩子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观察一摞书,他们会看到啥?请同学们想一想,并连一连。
生分组讨论。
指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三)猜一猜
师出示照相图。
师:这四个同学在给小猫照相,你知道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点击连线。
(四)指一指
师:(出示实物)这是一个同学的赛车,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展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是从啥角度看到的?
课件分别出示从上、下、左、右、前、后看到的图。
让生说意见,并在实物上指一指,把相应的位置展示给大家。
四、学习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啥收获?
“观察物体” 篇2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苏教版(第三册)第40到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准备:
玩具小鸡、小鸡四个面的照片、小鸡头饰、玩具相机、电脑课件。
给学生分四人一组,并给每个学生确定号码1到4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昨天老师路过美术教室,看到同学们在画一只玩具小牛,这是老师从你们作业中选出的两幅作品,瞧,画的多可爱!他们画的都是小牛,你能看出这两幅画分别是站在小牛的啥位置画的?
师: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有时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会不会也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去研究,挂出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教室图片
师:学校要评比优美教室,课余的时候,小记者们到全学校每个教室去拍摄照片。你能说说这张照片是小记者站在教室啥位置拍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发现由于拍摄时站的位置不同,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就不同。
三、观察玩具小鸡
师:(出示座位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玩具小鸡,四个同学分别坐在小鸡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上,他们分别能看到小鸡的啥呢?
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样也来观察一下?请各小组把玩具小鸡摆到桌上。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学生活动)师把四张小鸡照片贴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鸡拍一张照片,想一想你拍的是这里的哪张照片?(学生活动)
问: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找三个人说)
师:请和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起立。你们发现啥?
师:同一位置的小孩子拍到的小鸡照片是一样。
师:很好,大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拍的照片,你想亲眼看一看你们这组其他小孩子拍到的小鸡是啥样子的吗?下面就请大家一块儿来做个找头饰的游戏。我们先来看二(3)班的小孩子是怎么样做这个游戏的?(录像)
学生游戏。
四、课间操
师:下面到课间操的时间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同学面对面站好。
问:做课间操时,老师发现面对面的同学伸出的手和脚正好相反,你知道是啥原因吗?
师:当我们面对面时,你的右边是对面同学的左边,你的左边是对面同学的右边。
五、观察小熊照片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这是它的照片。你知道它是谁?肯定是小熊吗?要看它的哪一面就能肯定?现在你们看到它是小熊,请把它带到你们小组。
问:这两张照片分别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
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也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呢?为啥?
师:请各小组同学站到能看到小熊右手的这边,和照片上一样吗?
问:这张呢?为啥?
师:请你们也站到这边看一看,一样吗?
出示打乱的小熊照片
问:老师重新整理了一下照片,这张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师指生答)
六、练一练(略)
七、观察钢琴(略)
师: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前、后、左、右进行观察,还可以从其它位置进行观察。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来研究。
八、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啥?老师对你们今天的积极表现非常高兴。
“观察物体” 篇3
上了《观察物体》这节课以后,使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本节课我用了一句:“小孩子,你喜欢拍照吗?”和四张以我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天线宝贝”,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当学习内容从“科学世界”和概念状态进入“生活世界”和经验状态,就不会能有效地实现思维内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习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将有助于对学生情意的激发,而任何教学,只有当其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
二、“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在观察照片时,我问到:“我的朋友是站在我的哪一边帮我拍的?想一想,他帮我拍照片时,他是站在同一个位置的吗?”结果有一位同学说:“拍照片的人没动,是老师在移动”。由于我的答案是“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是不一样的”。所以千方百计的往老师没动,拍照的人在转动这方面引导。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想到了我预设的问题,在准备课件照片的时,却忽略了选用不同的背景拍设。是我自己拍设照片时考虑不周。而我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缺乏积极积极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现代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索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活动,进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中共同发展,出现的教学情景就会更自然、生动。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开放、发展,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层次、水平。
“观察物体” 篇4
教学内容: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虚拟主机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么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办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教学试一试:
从上面自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想法后,动手摆一摆,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
三、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进行想象推理,把观察的位置与相应视图
2、课件出示第2题,让学生先照样子摆一摆,再看一看,然后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每一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进行比较。
3、课件出示第3题,分别按要求想想该怎么样摆另一个正方体,再实际操作,验证想得对不对。
板书设计 :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教学内容: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虚拟主机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能辨认相应的视图的形状
教学准备:学具盒、课件
教学思路:
一、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书P49图
让学生照图摆一摆。
找一找他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指名说一说,你看到的形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从物体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并一样,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观察。重点交流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有啥不同,并联系观察的位置说说原因。)
三、教学试一试:
出示课件:P49试一试图一
学生观察后,按照要求摆一摆。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各是啥形状?
出示课件:P49试一试图二
先摆一摆再从右侧面和左侧面来观察,各是啥形状?
提问:通过观察你有啥发现?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也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三、想想做做:
教学内容: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教学目标 :
1. 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
2. 通过分组合作,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 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提高在物体及视图之间转换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面,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
教具准备: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 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取出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根据52页上的立体图形,将它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摆的也快也好。
二. 分组观察,讨论,交流
1. 师:大家都摆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们桌面上的立体图形。告诉老师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
2. 学生活动:分组摆出两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交流(教师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从不同面看到的视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结论。)
如图: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3. 引导学生总结为啥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评价方式:这部分的评价要以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及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重点。对于虚拟主机观念较薄弱的学生,要注意他们的拼摆过程,以及积极参与操作的的程度多给予关注)
三. 练习巩固
1. 试一试
如果要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样摆?如果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样摆?
(教法: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体会不同的摆法,丰富自己的经验。这个题目比较开放,对于虚拟主机观念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借助想象和推理解决问题。在通过全体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2. 想想做做
组织学生利用在操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交流。
“观察物体” 篇5
三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8、29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增强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课前准备: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带把的杯子,分别坐在四个不同的方向。教学方案:
教 学 环节
设 计 意 图
教学预设一、问题情景1.师生谈话。引出生日照片的问题。2.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中的同学是谁。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索(一)观察杯子1.分组观察。四个同学一组,每组一个带把的杯子。引导学生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去观察杯子。2.在小组、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情况。鼓励学生说出观察到的杯子的形状。3.让学生换位子来再次观察杯子,鼓励学生说出这次看到的杯子的形状和自己的发现。教学环节
(二)观察情景图。出示书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辨认4幅杯子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摄影展览情境图1.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猴、小兔给小房子照相的情景图,并说一说图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小猴、小兔所拍教学环节到的照片的样子。2.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拍到的,分别照的是小房子的哪个部位。四、课堂练习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按要求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图片,弄清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学环节
第2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图思考问题,也可以先让学生实际观察汽车玩具,然后完成此题。师生简短的谈话引出了生日照片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猜照片中的同学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设计意图出示四幅杯子图让学生辨认,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把实物和图产生联系,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杯子的样子。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杯子的样子也就不同。通过换位子来再次观察杯子,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培养了设计意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意识。让学生辨认4幅杯子图分别是谁看到的。通过观察、交流、判断等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清晰表象。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小动物们拍到的照片会是啥样子的,培养了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照片是谁看到的,让学生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了对具体事物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理解。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拿来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现在,哪位同学们给大家简介一下,你的照片是在哪照的?●这是我生日的时候吃生日蛋糕时照的。●这是我去旅行时照的。……师:咱们班有一位同学也拍了一些照片。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他是谁?出示背面照片,猜猜看,他是谁?出示侧面照片,这回看出来了吗?出示正面照片再来看一看!学生前两张照片可能猜不准,最后一张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谁了。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同样是这位同学,为啥看到的图像却是不同呢?生:因为分别是从他的背面,侧面,和正面拍照,所以看到的他的图像也就不同。教学预设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从不同的方位所看到的形状也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摆着啥?生:杯子。师:杯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下面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来静静地来观察这个杯子。然后把你所看到的杯子的形状给周围的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看到杯子把正对着我……●看到杯子把在右边……●看到杯子把在左边……●不能看到杯子把……师:屏幕上出示四幅杯子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这4幅图!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哪幅图呢? 同学汇报。师:刚才我们都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来观察这个杯子的。下面请同学们交换位子再来观察并说一说:这次,你看到的杯子是啥样的?你发现了啥? 学生可能会说:教学预设●我在这个位置看不到杯子把,可是我在其它的三个位置都能看到杯子把。●从不同方位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不同的。……师:刚才,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师:同学们,有几位小孩子和我们一样,也在做这个游戏,出示书上第一幅情景图。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先来看看第一幅图,谁知道是哪位小孩子看到的?第二、第三、第四幅图呢?重点关注最后一幅图:师:你怎么知道是丫丫看到的呢?●我坐在丫丫相同方向的位子试了试。●在观察时,我和丫丫是面对面的,我看到的杯子把在左边。丫丫看到的应该在右边,所以丫丫看到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的小猴子和小白兔都是摄影爱好者,他们也到郊外去拍照片了。(出示情境图)大家看,你都看到啥了?生:看到小猴子和小白兔在给教学预设小房子照照片。师:下面就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们拍到的照片会是啥样子的呢?生1:小猴子会拍到房顶。生2:小兔子会拍到房子的侧面。师:看看这两张照片,你知道是谁拍到的吗?生1:第一张照片是小兔子拍到的。生2:第二张是小猴子拍到的。师:这两幅照片分别照的是小房子的哪个部位?生1:第一幅照的是小房子的侧面。生2:第二幅照的是小房子的顶部。师:森林里也来了一头大象,它和小动物们玩的多高兴呀!同学们看看都有哪种动物。出示情境图生:有小猴子、小蜜蜂、蜻蜓。师:那些小动物从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都能看到大象哪些部位的样子呢?生1:小蚂蚁会看到大象的脚底。生2:小猴子会看到大象的鼻子和脸。生3:小蜻蜓会看到大象尾巴。师:这3幅图分别是谁看到教学预设的? 生1:第一幅图是蚂蚁看到的。生2:第二幅图是猴子看到的。生3:第三幅图是蜻蜓看到的。师:谁能说一说下面几幅图分别是它从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生1:第一副图是从车的上面看到的。生2:第二幅图是从车的侧面看到的。生3:第三副图是从车的前面看到的。生4:第四幅图是从车的后面看到的。教学随笔:
“观察物体” 篇6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题,第41到42页“想想做做”第1到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虚拟主机想象和推理能力。
3.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虚拟主机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学挂图
先数数
再摆摆
后画画
比一比 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啥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
小结: 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
1, 做想想 做做第1题
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
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
3.做第3题
。 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啥内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啥图形?
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 。讨论各有几种拼法?
“观察物体” 篇7
执教者:董礼焱(2004、10、26)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从不同位置正确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玩具汽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2、 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学生汇报后评价)3、 导入 课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侦探,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进行观察呢?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1、 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2、 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3、 操作: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4、 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5、 置疑: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啥画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啥位置去观察呢?(汇报、点评)6、 拓展延伸: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8小结:从不同位置,结果是不同的。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1、 投影显示67页例1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2、 课件演示:“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四、 全课总结:这结课你有啥收获?哪个学习小组表现的最好? 五、 课后建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父亲母亲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 篇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把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并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等知识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求知欲强,乐于表现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现在的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成份比较多,教学中要强化直观教学,并使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理解掌握知识,建立虚拟主机观念,使所学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3)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2.过程与办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1)对看到的物体相似的面形状的不同特征的认识和区分。(2)使学生明确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关键: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能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位置,会看到啥形状。
策略与办法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
课前准备:课件 、投影,茶壶、玩具小汽车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照过相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是啥吗?”(想)
教师用课件出示本校校园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学生看了将会很快说出是我们的校园。
师:这些照片相同吗?(不相同)
师:拍摄的都是我们的校园,怎么看到的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拍摄的地方不一样。(2)因为拍摄时站的地方不一样。(3)因为看校园的角度不一样。……
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师板书课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校园的照片,利用了学生好奇心理,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其生机盎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观察实践,探究体验,理解掌握
1. 本位观察。
让各小组把茶壶放在课桌上,(茶壶的正面、侧面、背面分别对着前、后、左、右四面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这个茶壶的哪一面,是啥样子?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茶壶正面、侧面、背面图)
让学生全班交流,师:“你们看到了啥?和屏幕上哪幅图是一样的。”学生可能说出:
(1)我看到了正面的壶嘴,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看到了侧面,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3)我看到了背面,是壶把儿,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4)我也看到了侧面,不过和刚才那个同学看到的侧面不一样,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
师问:“刚才有同学说看到的两个侧面不一样,这两个侧面哪里不一样了。”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可能说出:壶嘴和壶把儿的方向不一样,刚好相反。(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交流,使他们注意观察到的容易混淆的两个侧面形状的不同,即壶嘴和壶把儿方向不同。这样就帮助学生克服了认知上的困难,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到茶壶正面的同学举手。看到这个侧面(指图)的举手,看到那个侧面(指图)的举手。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设计意图:在以上过程中,通过本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办法。
2、换位观察。
让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分别转动到另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直到回到原位为止。说说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分组交流)
教师适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
(1)不一样,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侧面,现在看到了正面,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后面,现在看到了茶壶的侧面。
……
师:“为啥大家后来看到的和开始不一样呢?”“这说明了啥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坐的位置不一样。(2)因为我们看的面跟开始时不同了。(3)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了。……
每个同学说完后,教师都要问问其他同学:“刚才同学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不单独是老师说了算,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想法,说得不对也没有关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让学生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发表见解,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建立虚拟主机观念。
3、辨析观察。
找观察位置。教师指着某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在啥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并请坐在这个位置的同学站起来,说说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个面。谁说对了,其他同学为他鼓掌。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4、观察要全面。
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啥物体?”
学生可能举手回答:
(1)洗衣机。(2)冰箱。(3)笔记本电脑。(4)化妆盒。
……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只是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办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啥物体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和小组同学讨论,并说出:
(1)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2)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
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它转动一下。(电脑显示动画)现在请你说说这是啥物体?”
学生也可能说出:(1)镜子。(2)化妆盒。(9)笔记本电脑。
……
师:“意见还是不一致,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说出:再转动一下。
电脑显示动画,转到正面时,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很高兴地说:笔记本电脑。
师:“猜对的同学呀很高兴,没有猜对的也没关系,因为你们已经动脑去想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注意啥?”
学生可能说出:
(1)观察物体时要全面地看。
(2)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
(3)要仔细、认真地观察。
……
师:“同学刚才说的都很好,我们要正确、完全地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就要从不同角度、认真、仔细地去观察。”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进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创新发展
1. 教科书第67页的例1
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谁的名字。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 引导学生完成第67页的“做一做”。
这摞数学课本的侧面、正面、背面分别是哪个小孩子看到的?让学生连一连。
意图: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基本练习,使学生提高练习兴趣,并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3、拓展练习。
师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放在桌子上,问:“老师想看到你们看到的那一面,你有啥好办法吗?”
学生可能说出:
(1)把小汽车转动一下就可以看到?
(2)老师,你到我们这边的位置就可以了。
(3)老师,你把头伸到这边不就可以了吗?
(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我们看到的面,因为它们基本是一样的,只是两个侧面的方向不一样。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好,可现在老师要看到你们那一面,哪一种办法更好些?
学生可能说出:把小汽车转动一下这种办法就好。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可能没有)
师:那如果这是一辆真正的汽车,哪一种办法更好些?
学生可能说出:换个位置观察。
其余的同学可能都点头说同意。
师:那我们在生活中观察物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观察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里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既诱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虚拟主机观念。
4、作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教学设计中体现的主要的教学思想:
1.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巧妙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2. 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采取观察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4. 设计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拓展其思维,并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观察物体”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虚拟主机想象力。
3、强化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虚拟主机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啥呢?”(耳朵)为啥能看到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啥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啥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虚拟主机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观察物体” 篇10
第一课时 观 察 物 体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 :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玩具
六、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1、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形,问学生最都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怎么办?
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为啥每一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啥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啥呀?
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无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办法—从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1)出示闹钟,(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啥?”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啥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闹钟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闹钟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闹钟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闹钟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啥想法?
生:没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没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饿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4) 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图中恐龙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应用拓展:
1、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观察。
(出示茶壶四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2、 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67页“做一做”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先从某一角度看这摞书,然后交换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巩固新知:
1、每个学生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自己的玩具,说一说看到的玩具有啥不同。请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状)”
2、小组活动巩固知识:任选小组成员中的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中间,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应用总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四个人怎么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蛇。”……。
师:你们还可以怎么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
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啥?你有啥收获?告诉同学们好吗?
2、如果让你去观察一个物体你用怎么样的办法观察呢/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对的,对一个物体应全面的观察。
反思:
“观察物体” 篇11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呢,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观察物体” 篇12
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虚拟主机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虚拟主机观念,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积极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也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也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办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虚拟主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积极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办法。比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 ,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啥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虚拟主机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啥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啥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啥。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小孩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也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啥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也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啥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办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啥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孩子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啥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啥?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 篇13
教学内容:第111—113页,第15、16、17、21、2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2、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
3、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计算器、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
1、画小正方体:
一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从某一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3个面,分别是正面、侧面、上面。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画该小正方体。
2、思考书上的第15题。(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2)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么样放?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回答。第二个问题可先让同桌互相先说一说,再指名有序地说一说。)
二、用计算器计算及统计:
1、计算下面各题:
1620÷36×24 321-7824÷48
(520+208)×58 6336÷(897-798)
学生统一计算,指名校对得数。
2、老师按年级报每个班级的人数,学生用计算器较熟练的算出每个年级的人数及全学校的合计数。
一年级:37、38、42、42、43、43、43(288)
二年级:36、35、45、44、44、44、44(292)
三年级:53、50、51、53、52、52(311)
四年级:50、50、49、48、51、51(299)
五年级:51、51、52、51、52、52(309)
六年级:51、50、50、53、50、51(305)
全学校合计数:1804人
问: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能发现些啥?
3、完成第21题
提醒学生注意:(1)别忘了上面的时间要写好
(2)分段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分别用不同的记号标上各个数据,这样便于检查
(3)最后算出来的合计数要和题目提供的数据一致,否则就说明有遗漏或重复,要再统计
4、调查本班男同学的体重情况,然后填写表格。
(1)先可以问清楚今天在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再开始调查。调查完了要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觉得我们班男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为啥?
(2)根据统计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画统计图。
熟悉统计图的制作流程。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 篇14
一、引入和揭题
教师出示学校食堂正面图,
师:这是学校啥建筑?
生:食堂
师: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哪儿看过去的?
生:站在食堂的正面。
师:对,如果用东南西北方位来说,老师是站在食堂的哪个方位看过去的?
生:南面。
师:好。下面还有一张图,你看看是学校里的啥建筑,老师是站在哪个方位看过去的?(出示食堂东侧面图)
生:是食堂,站在东面看过去的。
师:再看一张。(出示东南面成角透视图)
生:还是食堂,站在东南面看过去的。
师:真好。我有一个问题,为啥同一幢楼,会有不同的形状?
生1:看的方向不一样。
生2:老师观察的角度不同,看过去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物体。(教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小药箱
师:出示自制小药箱,请同学们观察,从你坐的角度看过来,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生1:我从药箱的前面看过来,看到了药箱的前面一个面。
师:说的真好,从前面看过来,看到了药箱的前面一个面。谁还能和他一样说说,从哪个角度看过来,看到了药箱的啥面?
生2:我从药箱的左前面看,看到了药箱的前面和左面。
生3:我从药箱的右面看,看到了药箱的右面。
师:你现在站起来,还能看到药箱啥面?
生3:我还看到了药箱的上面。
生4:我还看到了药箱的下面。
师:现在请你们把看到的面画在草稿本上。老师举着小药箱不动。
师:真好,同学们都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一个物体。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你看我画的是啥面,从哪个角度观察的?(正面,有十字标志的)
生1:是药箱的正面,站在前面观察的。
师:再画一个(长方形)
生2:是上面和下面。
生3:也可能是后面。
师:为啥有三种可能?
生4:因为你画的是长方形,上面、下面和后面都是长方形而且没有十字标志。
师:你说的真好。再画一个(小长方形)
生:左面或者是右面。
师:大家观察得很好。请大家把书打开,做练一练的第一题。用线把图形和观察的角度连起来。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生:从正面看是第二个图形,从左面看是第三个图形,从上面看是第一个图形。
师:真棒,大家都做对了。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下。选一个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请大家拿出学具,先想一想,再观察。
学生观察。
生: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师:你看到的是哪三个面?
生1:前面、左面、上面。
生2:前面、右面、上面。
师:如果举起来呢:
生3:下面、右面、前面。
三、图形推想。
师:现在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你觉得这是一个啥立体图形?出示正方形。
生:可能是立方体也可能是长方体。
师:立方体我还能理解,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怎么理解?
生: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师:像这个样子吗?(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还可能是啥立体图形?
生思考
师:你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
师:你能画在黑板上吗?三个同学板演。
生1:圆柱
生2:
生3:
师:如果这个圆柱看上去一个面是正方形,能是这个圆柱体吗?
要怎么样的圆柱体看上去是正方形?
生1:变矮一些。
师:变到啥位置?
生1:这个圆柱的高和它的宽是一样的时候。
师:说得真好。当圆柱的宽和它的高是一样的时候,我们看上去会是一个正方形。但是呢这个面外框是正方形,其实它是一个曲面。
师:那么大家明白第二位和第三位同学画的图形吗?
生:明白了。
师: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立方体、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圆柱、底面是正方形的棱柱。在确定一个立体图形,不能只看一个面。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啥?回顾一下。(将课件重新回放)
师:我们知道了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观察圆柱可以最多看到几个面?
生:两个面,一个圆,一个曲面。
师:球体呢?
生:一个曲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啥?
生1:观察一个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而且不同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
生2: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师:作业,练习九1、2
我的思考:
本节课是人教第九册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从教材看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观察小药箱,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会看到不同形状的面,并能对应。
思考一:观察物体的关键是啥?
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良好虚拟主机能力的基础,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还比较弱,相对来说虚拟主机想像也比较弱。因此,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表象,便于今后虚拟主机组合和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教学观察物体时的关键是啥?
一是被观察物体的位置不能移动。如果物体的移动,肯定会带给学生不同的视角,因此在教师示范小药箱时,不能随便走动,更要强调这个小药箱是不动的。同时,应强调学生的移动也会带来视角的变化。
二是要求学生有序观察,说得清。由于每个学生的位置不同,所看到小药箱的面是不同的,因此要强调学生从哪个角度看,看到了哪几个面。同时,教师和学生要取得方位的共识。
思考二: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增量在哪儿?
由于本节课相对来说内容比较简单,如果仅仅从观察来说,学生有生活基础,自学也会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那么学生的思维增量怎么样实现呢?
本节课我作了如下处理,力求让学生从低到高思考:
首先让学生思考为啥同一幢楼会有不同的形状?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基础引入,理解从不同角度会观察到同一物体的不同面。
其次,在学生观察小药箱的基础上,思考第二个问题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这是学生已经观察小药箱各个角度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可以直观的看到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同时,理解观察长方体时,在一定的角度可以看到一个面、二个面、三个面。然后进一步思考,圆柱、球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这样从同一个物体增加思维的深度,从不同物体增加思维的宽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想像力。
最后,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这个立体图形会是啥?”学生比较多地回答是立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当教师再追问还会是啥时,学生开始了深思。这里应有三个层次的思维,一是能回答立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但是呢教师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二是学生会想到直径与高相等的圆柱,底面是正方形的梯形台、四棱锥等。这个层次是教师就进行引导的,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虚拟主机。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同学还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想像来得到这样的图形。三是学生能归纳出只要底面是正方形,其它各个面不超出底面的立体图形都是可以的。就像把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直柱体用刀削去一部分,都可以形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因此可以有无数个这样的图形。可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不能进行提升和归纳。
“观察物体” 篇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自我简介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啥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到的大象是啥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跑去。
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笑笑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婆,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李奶奶说:“乖小孩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3、提问:小孩子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啥他们向李奶奶简介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我们把它们拍下来好吗?举起小手,像老师这样架起相机,把镜头对准你喜欢的地方,一二三,咔嚓。拍好了,现在,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啥?(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啥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孩子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啥?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也拍到了到了啥?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么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么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啥?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也有啥不同呢?小孩子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啥?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啥?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啥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啥?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到了小熊的啥?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到小熊的啥?(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到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么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孩子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孩子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习2
小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班内交流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啥?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五、欣赏与拓展
其实,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就都不一样,有时候换个位置看一看,就能发现另一种美丽。有很多摄影师就是因为观察的位置和大家不同,就拍到与众不同得精彩画面。
(出示课件)这是从上面拍摄的汽车,让我们看到了汽车的另一张面孔;从空中拍摄的鹦鹉,精准的捕捉了鹦鹉飞翔时的美丽姿态;从下面拍摄的蒲公英和花朵,让我们知道原来小小的花朵也可以这样壮观;这是用显微镜拍摄的雪花,他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微观世界的美妙,还有用卫星拍摄的天文奇观,不但让我们能观赏到太空美景,也带我们走进科学的殿堂。
换个位置,留心观察,美就在我们身边!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
前面 ----------脸
后面-----------尾巴
侧面 左边----------面向左
右边---------面向右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虚拟主机相象能力,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啥?(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 探究体验
1. 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啥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也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啥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也快也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 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啥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啥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啥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 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啥知识?
“观察物体” 篇17
说课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虚拟主机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办法的角度看,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虚拟主机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虚拟主机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并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虚拟主机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虚拟主机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小孩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拓展,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虚拟主机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以下五组材料: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啥物体。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物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孩子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小老鼠看水壶等小孩子喜欢的画面。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虚拟主机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像力。对三维虚拟主机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虚拟主机想像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虚拟主机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结果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虚拟主机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基础,学生的虚拟主机知识也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从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近。
2.发展虚拟主机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还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虚拟主机观念也同样如此。本课中就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虚拟主机,有助于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发展。
3.虚拟主机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孩子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积极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虚拟主机观念。
推荐站内搜索:江西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河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周记高中、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分数线、执业药师准考证打印时间、高考试卷及答案、社会工作者考试题、陕西高考试题答案、2021云南高考查分时间、山西高考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