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精选14篇)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1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
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简介
1. 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 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 简介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
三、作品简介: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Lenovo,令人回味。
四、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 对生活的描述
2. 表露出的不限的感慨——为啥我会这样瞎、穷?
3. 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4. 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5. 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五、简介二胡:二胡也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界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具体由课件展示)
四、 作品欣赏
五、 七、请同学谈谈欣赏 这首乐曲后的体会。
八、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你的作画意图。
九、小结本节课。教育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2
与生活抗争,他就是阿炳,我们课文的主人公。
反思:用艺术的音乐导入,创设良好的情景。以音乐作为桥梁,勾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与之有关的文本的学习中。再者情感上的启发往往会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之感,迫切的想了解与之有关的内容。这种先声夺人,在一节课的开头便能吸引学生,获得兴趣盎然的效果。为进一步指导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气氛。
让学生猜猜老师心中的感想,实际上是问学生听后有啥感想。但是呢让学生猜,学生思想上的负担减轻了,思维也会更活跃。并即使学生猜不出来也不会遇到冷场的尴尬,可以让其他学生接着猜,这样不漏痕迹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师的肯定的回答,应用文本中的原话,进一步引导学生竟情感投入的文本的解读中,有助于学习的展开。
片段二:
师:你们就是那邻家的少年,你扶着阿炳来到了二泉。你听听阿炳想通过这琴声告诉你啥?
学生自由读三,四小节。
生:他想告诉我他坎坷的经历。
师:怎么坎坷,你能具体告诉大家吗?
生: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穷困和疾病折磨着他。
生:还有他唯一的亲人——师父也离他而去。
师:是啊,可怜的阿炳,被穷困和病魔折磨着,无依无*。板书:师父。在此插入阿炳的身世。
让学生读课文三、四两小节。
反思:选择一个独特的切入口,对于文本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带着邻家少年的身份加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拉近了他们与阿炳的距离,也便于更好的走入阿炳的生活,了解阿炳创作的动机。
一连串的追问,让学生走到文字背后,阿炳的生活历历在目。学生入情入境,教师避讳浅尝辄止。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更深入,贴切的解读。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引导,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挖掘。
阿炳身世的插入,进一步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荡漾,那份同情,那份怜悯,跃然脸上。层层情感的铺垫,让阿炳的创作顺理成章。也让学生与阿炳在情感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致。
片段三: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
1.《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播放乐曲)你们会欣赏吗?请听一听,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多数学生虽不能欣赏,但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2.此曲的作者是 ,江苏 人。你对曲作者有哪些了解?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
3.《二泉映月》是阿炳全部才智和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它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交流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字词识记:在正确的读音和用字下面画“--”:
富饶(ráo náo) 搀扶(chān cān)
(生 升)腾 (胜 盛)誉
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
3.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读通读顺。长句子朗读时该怎么样停顿,请用“/”标记。
(2)小组读,把自己想读的、自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3)集体读,分小节连读课文。评价、正音、相互鼓励。
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选一选,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文章的意思:
(1)课文主要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 )
(2)文章重点写了阿炳生活的贫困和受疾病的折磨。( )
(3)文章还写了这首曲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
三、研读课文,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乐曲的丰富内涵
1.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问题一: 问题二:
(学生整理、筛选提出的问题,确定一两个问题重点探究。)
2.切入重点,深刻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课件显示)问题一:《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表现了怎么样的内容和情感?为啥取名为“二泉映月”?
问题二:阿炳是在啥情况下创作出这首曲子的?
(1)自主学习:要求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究,根据下列提示理解课文。
* 用“~~”画出表现琴声的句子;用“--”标出琴声所表达的内容?
* 默读这些句子,结合课文其他语段理解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文中相关句子旁边。
(2)研读交流:(问题二的理解,可以与问题一中“乐曲包含的丰富内涵”相机结合,从中寻求突破。)
(3)深化理解:
* 读一读:朗读画出的语段,用你的朗读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 议一议:(课件显示)就对“这似乎是阿炳……在思索……”等语段的理解(联系1~3小节思考),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 选一选:(课件显示)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阿炳抚琴在 (演奏 弹奏 倾诉)。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阿炳心中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 (叹息?眼略?演)为啥这样选?说说理由。
* 理一理:(课件显示)那是一个怎么样的意境啊!那是在(地点),那一天(环境),……?眼略?演一个个音符在跳动,那是阿炳的(心)在唱;一句句乐曲在激荡,那是阿炳的(血)在流淌;一个个段落在跌宕,那是阿炳的(灵魂)在飞扬,整首乐曲是阿炳(灵感)的升华,(精神)的畅想啊!那是阿炳心中的(歌)!
* 你认为刚才研读的章节和填空,哪些最使你感动或写得最美,请选一两处再次品读、体会、背诵、铭记。
四、观看录像,欣赏乐曲,拓展延伸
1. 播放录像:(人们凭吊阿炳塑像的情景,伴以《二泉映月》那灵动的声音!)
* 再次欣赏乐曲,请用词或句写下此时的感受:乐曲 情感 (此时学生写下了一连串的词句,与课始相比,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根据讨论生成板书:乐曲:委婉→ 跌宕→舒缓 情怀:思念→抗争→向往)
*(课件显示):“此曲只应天上有”。《二泉映月》流芳百世,瞎子阿炳永垂不朽。
2.补充阅读:(略)(可作机动)
3.写一段话,描写月夜的优美景色,书后题4的词语可供选用。
4.你还想设计啥作业?还有啥不懂的问题?还想探究啥?
专题访谈
问:啥是教学案一体化?
答:它是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设计。从本案看,它既显示了教师的“教”的过程,更能展示学生“学”的过程,师生目标追求明确,共同活动,共同发展,共同生成。
问:您是怎么想到要这样设计的?最初的灵感是怎么生成的?
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种是整堂课教师、学生都在读书、讨论、交流,可谓是热热闹闹的(常见的公开课便是如此),可是课后书面检测的效果并不好!存在读、说与听、写的明显脱节现象。不少教师感到困惑:课上讨论明明是这样理解的,为何一做就错?第二种情况是书面作业放在课后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很反感!加上层层级级的评价机制不改,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不解放,各种练习册屡禁不止,学生苦啊!怎么样使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经得起检测,我们在寻找素质与应试的最佳结合点。于是,想到了进行教学案一体化的探索。
问:教学案一体化把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课文前呈现给学生,这样会造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吗?
答:不会的。教学案显示的是一个“教”与“学”的流程,并不是教师解读文本的答案,对教师、学生、文本对话过程中的生成内容,教学案上不显示或若隐若现。比如, “识记字词”环节中“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积极学习的设计;研读课文时,“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究”等都是重在培养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进行选择性学习的举措。不要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成功启示
一、此教学案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特色
设计从以“学”定“教”、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将“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巧妙地融阅读与体验、理解与运用、笔练与感悟、学法指导与难点启迪等为一体,有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成功地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由传统的“师本教育”角色向“生本教育”角色、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积极转变,而且也为克服高年级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读悟与笔练分割,书面练习难以融进课堂教学流程的现象探索了可借鉴的新路。
二、该一体化教学案改变了传统教案的设计理念
新课改最显性的、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学生的发展”。教学案一体化以“教学内容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三大转变为重点,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的设计不是教师“授予”的程序,而是从学生角度切入,不过分预设严谨的教学程序,但也有一定的设计思路,给学生留下自主创意的虚拟主机较大。
三、坚持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增加语文的实践性,应该说是本案的也一重要特点
过去的课堂,少数优生“包打天下”,多数学生陪读的现象常在,真正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不多。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被指名朗读或提出学习建议、简介学习办法等,是学生潜意识里渴望参与的环节,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学习兴趣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有步骤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可以捕捉的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的期待和追求!
四、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前发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了解、情感沟通。学生从教学中感觉到了老师的辛勤劳动,认识到老师工作的价值,体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课堂上更加会积极追求、不断获取成功的乐趣和享受。这也不失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该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还体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后对中学语文教学感到很不适应,这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未注意衔接工作不无联系。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更加有意识、有步骤地加快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步伐。本设计就本着这样的理念,力图从“预习--听课--整理--作业--拓展”五个环节,在基础知识、文本阅读、知识整理与归纳、即时记忆等方面渗透学习办法,以半扶半放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为过渡到初中阶段自主独立地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如此加以积极的训练,便能有效地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链接”。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4
课前薛老师在黑板出示四组词语:
第四组 第三组 第二组 第一组
委婉连绵 深沉的叹息 师父离世 月光如银
升腾跌宕 伤心的哭泣 双目失明 月光似水
步步高昂 激愤的倾诉 买艺度日 静影沉璧
舒缓而也起伏 倔强的呐喊 生活穷困 月光照水
恬静而也激荡 疾病折磨 水波映月
……
师:看到老师的微笑,最美的微笑看是否露出八颗牙齿,如果一颗都不露就不好玩了。呵呵。(微笑地)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微笑地)
师:知道老师姓啥吗?
生:姓黄。
师:你听谁说的?
生:听别人说的。
师:学语文最重要的是要会听,谁听出来刚刚主持人说我姓啥,能说出来的老师有奖品。
生:姓薛。
师:握握手,会听的小孩是聪明的小孩,会听的小孩才会学习。好,上课!
(班长喊起立,同学齐喊老师您好。)
师:你们这个仪式很像上体育课,很有节奏感,很好。(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
生:二泉映月。
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一泓清泉,人称——
生:天下第二泉。
师:每到中秋之夜,二泉池水倒映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样的美景用一个词就叫——
生:二泉映月。
师:文中三处写到月的美景,黑板上有五个描写月光的四字词语,我请同学来读一下。
(教师出示第一组词语并在词串的顶端板书“环境”: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生:月光如银。
师:月光如银,月光美在哪里?
生:美在颜色。
师:啥颜色?
生:银白色。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洁白的,皎洁的。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一般)
师:读得美一点 。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美起来)
生:月光似水。
师:女同学到了五年级读书就细声细气了,你读得很好,大声点,再来。
(生读)
师:好!月光似水,月光美在?
生:美在清。
师:美在月光的清辉,清澈,再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似水。
师:真好!谁来读这个词?
生:静影沉璧。
师:谁的影?
生:月亮的影子。
师:这个璧啥意思?
(生摇头。)
师:这个璧字下面是个玉字,猜猜看啥意思?
生:璧玉。
师: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这个词理解很简单,中间加个如字或者一个似字就可以。知道静影如沉璧啥意思吗?
生: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
师:静影沉璧,月光美在它的啥?
生:影子。
师:下面两个词谁来读读。
生: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地上有二泉,天上有月亮,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用这两个词来赞美就是——
生: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串词。
(生齐读词串: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哪位同学自己来读读这组词语,把我们带到二泉美丽的景色中。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很好!在词语之间可以有一些停顿,谁再来?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月光照水是很柔美的,不是你那样硬的,再试试。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生还是读得有点生硬)
师:你那一照让人感到可怕,月光照水,要柔情似水。
生:月光照水 , 水波映月。
师:恩,不错,要一个男同志有点柔情还是比较难的 。(笑声)
师:读二泉映月的美景,用五个词语来描绘,就是——
(生读写景的词串)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处非常著名的景色 ,在这样的美景赏月真是——
生:心旷神怡。
师:小阿炳在小时候和师傅(师傅也是他的爸爸,因为家里穷,做了道士,阿炳也和小道士一样叫爸爸做师傅。)经常到二泉去赏月,他们赏到的是?
生:二泉映月。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也怎样呢?我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们喜欢齐读,老师喜欢听大家自己读,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 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
师:师傅离世,老师强调的词,你们把它划下来。
生: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
师:双目失明。
生:他整天操着胡琴,买艺度日。
师:卖艺度日。
生:但是呢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师: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生: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读得真好。十多年后的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老师在第二组词串顶端板书:处境),自己读读这组词——
(生自由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 双目失明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师:这样的处境你可以用啥词来形容呢?
生:处境悲惨。
师:悲惨,说的好。
生:处境恶劣。
师:这样的处境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生:饱经风霜。
师:真好,这样的经历还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生:坎坷。
师:我们一起读这组词。
(生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 双目失明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也一次来到二泉,请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个词不念“juè”,念“jué”,请注上音,“月光似水”也不念“shì”,念“sì”,这些多音字要注上音。请你把最后一句再读一下。
生:(读)他想起师傅说过的话,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此时的阿炳双目失明,他再次来到二泉边,月光依然如银 ,月光依旧似水,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他再次来到二泉边,依然静影沉璧,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月光依然照水,水波仍然映月,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再也看不见二泉映月的美景,留给他的是啥?
生:疾病折磨。
师:只有疾病折磨的痛苦。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双目失明。
师:留给她的只有双目失明的黑暗。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师傅离世。
师:留给他的只有师父离世的哀痛。
师:留给他的还有——
生:卖艺度日。
师:留给他的只有卖艺度日的艰辛。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5
年级:六年级 学科:语文 姓名: 主备人: 审核:
课题:13、二泉映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真情告白】
1、借助“起航”,自主预学。
2、小组交流检测、合作展示:
①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注意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帮助纠正、学会,并记录在动态栏中。
②准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人人参与。
学习过程
动态栏
【起航】(独学、对学)
一、我能读准生字词:
二、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我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课文先写了( ),接着写了( ),最后写了( )。
四、我能看到课题思考:
1、提问
2、答疑
【扬帆】(小组交流展示)
◎自学展示一:会读生词。
◎自学展示二: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学展示三: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自学展示四: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相互答疑。
【扬帆】(群学品读感悟)
一、《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些啥了解?
二、课文主要写了啥内容?
三、学习1、2、3自然段:
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不朽的乐曲,还是有名的景色胜地。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景色的句子,练习朗读。
四、小结研读办法:
找出重点句段——理解——领悟表达办法——朗读体会
【把舵】
1、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1、2、3自然段。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考与延伸】
1、查找《二泉映月》和阿炳的相关资料。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8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Lenovo《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琴声,品读文章,一起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找出了这些描写月夜景色的词语,你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读好它吗?
茫茫月夜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二、精读赏析。
1、默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思考阿炳两次来到二泉分别看到了啥,也听到了啥?
2、无锡的惠山景色如画,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过渡:在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当时的小阿炳看到了啥?也听到了啥?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师父那意味深长的话:“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
5、十多年过去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阿炳在邻家男孩的搀扶下也一次来到了二泉,这时的他看到啥,也听到了啥?
6、同是中秋之夜,同在二泉池畔,为啥当年的小阿炳除了流水声,啥声音也没听到,而今却听到了许多奇妙的声音?
7、那是一段怎么样坎坷的经历呀?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阿炳的坎坷。
板书:坎坷经历
8、闭上眼睛,想象在大雪纷飞的早晨,风雨交加的夜晚,烈日当头的中午等场景中,阿炳是怎么样艰难度过的。
9、是的,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但是呢(引读):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10、在这样的中秋夜,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引读):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1、齐读 “渐渐地,渐渐地……”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像这样的深沉叹息,伤心哭泣,激愤倾诉和倔强呐喊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情感长期积淀在胸,但也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呢!藏不住,再也藏不住了,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通过琴声把他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
板书:倾吐情怀
2. 出示图片,教师引读: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学生接着读。)
3、读乐曲的开始部分。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景象。
4、读乐曲的高潮部分。
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乐曲表达的丰富内涵。
5读乐曲的尾声部分。
阿炳想要通过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啥呢?
6、配乐朗读这三段。
7、小结:虽然阿炳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但是呢他心中却充满了那么多的爱,真可谓“坎坷经历赋明月,一片情怀源于爱”。
五、精读第六自然段。
1、过渡: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任命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我们都为拥有《二泉映月》这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和阿炳这位民间音乐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阿炳说些啥呢?把你想要对他说的话写在文中的空白之处。
3、苦难本来给人们的是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呢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六、作业:
结合课文和课外搜集到的有关阿炳的资料,为阿炳写一份人物的小传记,在班会课中交流。
七、板书:
6、二泉映月
坎 坷 经 历
倾 吐 情 怀
转载自仪征漫网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Lenovo《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简介。
2、教师简介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也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也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啥?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啥,看到啥,想到啥。)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精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啥?通过啥倾吐?
板书:琴声倾吐情怀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怎样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也是怎样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表达抒发
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也起伏,恬静而也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也起伏恬静而也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调换吗?为啥?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啥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第一自然段。
(1)播放慧山录象片段。
(2)交流故乡的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朗读。
3、第二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四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呢”、“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
5、第四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配乐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部分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1、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也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吐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四第五自然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
2、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再人物内心活动描写的顺序背。
3、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自由背诵。
二、朗读课文
1、感情朗读全文。
2、欣赏读。
三、总结全文
1、再次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总结: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说话练习
1、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同桌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五、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板书: 6、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 情怀
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也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也激荡 他爱……他爱……
教学后记: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1
我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八
二泉映月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都喜欢听啥样的音乐?(指名说)
师:今天这节课,顾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泪流满面地说道:“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啥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人心呢?请同学们现在就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会。
(播放:二泉映月)
师: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啥感觉?(指名说)
师:你们对这首曲子有啥了解?(指名说)
(板书:二泉映月)
二、了解阿炳。
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在心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恨、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深情的旋律中。欣赏这感人的旋律,我们得首先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出示图片)
师: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多么五彩缤纷,然而对他来说却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了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穷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是雪上加霜的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出示: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 形同乞丐 生活穷困 疾病缠身 卖艺为生
唯一的亲人------师父离开了人世
师: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啥?(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师:就是这样一位尝尽人间酸辛的盲人,他为啥能创作出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呢?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听一听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你们仔细地看课文,跟着音乐,随着朗读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播放课文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我读得好吗?好在哪里?(指名说)
师:我读得时候是不是从头到尾都很大?有没有像有的同学一样读书都用大嗓门?有时候读书不一定都要用很大的力气,不一定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表现内心思考的文章,要用气把声音送出来。你们会读吗?听着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学生试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感觉怎样?有感觉吗?
师:今天由于时间有限,顾老师就不让大家一节一节地读了。顾老师很想听一听大家读这篇课文中的一个自段然,猜猜看,我会让大家读哪个自然段?为啥?(指名说)
师: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你们要是能把这一节读好,其它的内容也一定能读好。就这一节,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四、练读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听的时候,你们发现他读的有啥毛病吗?(指名说一说)
师:对读书的学生说:第一次站起来读这么一个高难度的自然段,读不好,顾老师原谅你。同时也要敬佩你的勇气。好,坐下。大家想不想把这一节读好?要想读好,我送给大家几个字。(板书:用心灵诵读)知道,啥叫“用心灵诵读”吗?(指名说)“用心灵诵读”咱们得首先学会“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交融”就是要让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了解、琢磨阿炳的内心想法。现在,就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学生再次读第五节)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为啥?(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悲伤、痛苦、爱、信心......)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以“悲”为主题,在凄楚的叹息声中也让我们看到阿炳那颗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现在来,让我们听一听一位著名的演讲家是怎样将阿炳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播放第五节录音)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的声音轻轻读,跟着它学,好吗?(好!)
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跟着轻轻地读,轻轻地学,老师们也可以,咱们一起来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
师:“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听完了,似乎我们的心情早已就沉浸在阿炳的心灵之中。你们谁来试着配乐读一读。(学生练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师:让我们一起在心与心的交融中,用心灵去诵读这一节吧!(学生一起配乐读)
师: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而如今音犹在而人已亡。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指名说)
师: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是啥,你还会简单的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么样回答?
(指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在诉说着阿炳的一番情怀,表达着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的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去向往美好、热爱生活。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板书:
二泉映月
用心灵诵读 心与心的交融
一首曲子 一段经历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9
作者:马建明 转贴自: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点击数:204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
——《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
马建明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阿柄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本课的教学目标重要有:一是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二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欣赏、感悟课文的精彩语段;三是引导学生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问题教案】
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知道这首乐曲叫啥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简介《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啥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
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
(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
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
2.老师要求大家课前收集有关阿炳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二)第二个问题:这首乐曲是阿炳在啥样的情况下创作的?
1.轻声朗读1~4自然段,要读正确、读通顺。
2.分节指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点拨。
3.阿炳是在啥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
4.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时间——中秋夜,地点——二泉,环境——月光、流水,心境——想到……听到……
5.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语都用上,完整地说说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境。
6.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啥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这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③小组讨论。
④请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相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语。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第三个问题:这首曲子表达了阿柄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也能对谁说呢?此时此刻,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2.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学生互读互评。
3.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音乐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也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4.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音乐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在这段话中,你还有哪些不太理解的地方吗?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也起伏”,“恬静而也激荡”。想用啥办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5.开展朗读比赛。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呢?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6.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依次擦去三个“?”)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1)练习背诵。
(2)指名试背。
三、因课设练,迁移写话
同学们,我们刚上第一节课时,老师让大家欣赏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并凭直觉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再来欣赏这首乐曲,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想,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啥?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诊断意见】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特别是这两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把握教材,落实目标。该教案从三个问题入手,引领学生品读课文,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也把具体的教学目标融入各个环节。如落实“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这个目标中,在读的设计上体现了出层次感:首先,在教师的激发下让学生反复练读,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语言内含的意蕴与表达的特点,进而深入地感悟语言、读出情感;最后,通过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再如落实“引导学生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这个目标时,设计的主要策略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相互交流、深入体会,并结合音乐与画面的渲染来促进学生的感悟。二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第一个环节是“欣赏音乐,激思导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上课伊始,便“先声夺人”——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创设一个基于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关于这首乐曲还想了解些啥,进而形成一种阅读期待。第二个环节是“围绕问题,探究品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着重抓住“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这首乐曲是阿炳在啥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这首乐曲表达了阿柄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品读,重点围绕第三个问题展开。第三个环节是“因课设练,迁移写话”。
纵观整个教案,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教材挖掘不深,教学浮光掠影。《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语言与音乐交融、情感与情境辉映,展开一幅回忆与苦痛、追求与执着、向往与憧憬的人生画卷。但是呢本教案没有很好挖掘这些内在的东西,只是停留在表层,读懂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时也只是读读课文,围绕关键词语讨论一下,以集体讨论代替了个体感悟,没有真正地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所有的教学活动显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痛不痒,不能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二是教学环节琐碎,不能推进升华。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问得碎”、“读得碎”、“练得碎”的毛病,本教案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呢有些教学环节还显得琐碎。例如关于教学话题的选择,本教案是以三个问题为抓手,逐个解决,特别是第二、三两个问题,这样一来势必把课文分裂开来一段一段地去读,在解决问题时也是以词语为突破口,势必也把语句进行肢解,整个教学环节不能浑然一体。我想:本课教学无论是情感还是语言,无论是节奏还是韵律都应该同《二泉映月》的旋律一样,委婉曲折、升腾跌宕、步步高升,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也一个情感的高潮,在这方面本教案也显得不足。三是学习方式注重形式,缺乏具体指导。本教案在学习方式方面考虑得比较全面,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讨论、问题探究、搜集资料等各个层面都有体现,但是呢在具体指导上还显得不够扎实有效。如让学生互读互评,学生怎么听、怎么读、怎么评从教案中很难看出。再如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确定小组讨论的话题,怎么组织小组成员有效地参与讨论,怎么吸纳别人的观点等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所有这些环节也只是走走过场,只要能“听取蛙声一片”就可以了。
【改后教案】
一、师生谈话,走进音乐
1.打开《二泉映月》教学主题网站的主页,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2.欣赏了这优美的音乐,能谈谈你的感受吗?(教师相机评价:你已经学会欣赏音乐了!你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欣赏音乐,能品出音乐的内涵,真了不起!)
3.了解这首乐曲吗?(教师相机板书:二泉映月 阿炳 华彦钧)
4.打开“阿炳简介”的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了解这些内容,你想说点啥吗?
5.关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你还想了解些啥?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谈起读书,我最崇拜我们的古人了。今天,我们学习古人读书的办法:“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虽然要求高了点,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3.想读给别人听吗?和身边的伙伴来一次合作学习,你读一段给我听,我读一段给你听。我们要学会“赞赏”,读得好的地方,你就给他一个大拇指;还要学会“帮助”,读得不理想的地方,等他读完后再给他提个建议。
4.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吗?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具体情况相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面的引导与鼓励。)
(1)1~4自然段让学生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机遇是自己把握的,抓住机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第5自然段推荐一个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读得比老师还要好!果然名不虚传!)
(3)第6自然段推荐一个平时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读书的同学来读。(其实你读得非常棒!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5.课文读了几遍,我想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谈谈吗?
三、品读课文,赏析音乐
1.是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在我们的心中流淌,我们一次也一次地被感动着。那么,这首乐曲表现了啥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么样的内心世界呢?让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
2.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二泉映月》乐曲的句子;用“ ”画出乐曲表达阿炳内心世界的句子。
3.学生默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5.交流“起初,琴声……人生道路。”这一句群。
(1)读读这一句,读得还不够味,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那么,这段乐曲表达了阿炳怎么样的内心世界呢?(学生读有关句子)
(2)品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一小句。
a.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二泉的句子读一读,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b.打开“二泉景色”网页,让学生欣赏二泉的图片和文人墨客赞美二泉的有关诗句。阿炳从小就受到二泉优美景色的熏染,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每每想起故乡优美的二泉,阿炳心里充满着怎么样的情感?(赞叹、留恋)可现在,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心情怎么样?(悲伤与痛苦)于是,在阿炳的手指间化作了这样音乐。
c.欣赏音乐,指导读书:我们的古人说得好:“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课文的语言好像就是从我口中说出来一样,课文蕴含的情感就好像发自我的内心一样,要一边读一边想像,好像自己就来到二泉边,仿佛自己就是阿柄一样,再读读看。(果然能读出一点感觉来了,其实是你的心已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阿炳,走进的音乐……)
(3)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读读另外两小句,看看自己能读懂了啥,体会到啥。
(4)交流品读“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这一小句。
你是联系哪些内容来读的?你读懂了啥?师父在阿炳的心中是一个啥样的人?(慈祥、善良、关心、教育)可是今天,阿炳再也看不到师父了,再也得不到师父的关心与疼爱了,想到这里,阿炳心里充满了怎么样的情感?
(5)交流品读“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这一小句。
你是联系哪些内容来读的?你体会到了啥?打开“苦难人生”网页,了解到这些,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阿炳的生活?(穷困、苦难、不幸)
(6)配乐朗读:能把这所有的情感化作声音读出来吗?(温柔、宁静、凄苦、向往、追忆、怀念)
6.交流“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不限向往。”这一句群。
(1)配乐过渡:想着,想着,阿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愤,音乐变得步步高昂,这段音乐也表达了阿炳怎么样的内心世界?
(2)你想联系哪些内容来读这一句?你读懂了啥?
“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想到这些,阿炳心里充满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音乐的追求、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阿炳小时候为啥听不到,而现在却听到了?他叹息啥?哭泣啥?倾诉啥?呐喊啥?
(3)是啊!我的生活为啥这样苦痛?我的命运为啥这样不幸?这个社会对我为啥这样不公平?为啥……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朗读体会。
四、诵读课文,赞叹音乐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第4、5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怎么样能把这两个自然段诵读好,再让学生自由练习。
(1)要在理解的基础诵读,要带着我们品味出的情感来诵读。
(2)要把课文熟读以后再诵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情感的表达。
(3)诵读实际上就是脱离课本后一种美读。
2.一边欣赏一边诵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也起伏,恬静而也激荡。”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有这样的感觉:“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那么,阿炳是用啥谱写了这不朽的乐曲?(板书:爱)
4.是啊!阿炳是用自己心里流淌着的爱、是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这不朽的乐章。齐读第6自然段。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首啥样的乐曲?
打开“不朽乐曲”网页:
(1)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
(2)法国音乐家听到此曲后,曾赞叹这是东方音乐中最神秘的旋律了。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3)我更想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二泉映月》的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板书)
5.读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啥吗?
五、拓展阅读,感悟音乐
1.音乐对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具有独特的魅力。我除了喜欢《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以外,还喜欢另一首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散文,在此献给大家。
2.如果用自己的心灵去聆听音乐,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的东西。课后请同学们也尝试着欣赏一首音乐,并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名师点评】
仔细品读这个教案,仿佛自己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味,一起赏析,一起感悟;仿佛自己的心也随着《二泉映月》的旋律,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升;仿佛自己和学生的情思在教室的上空飘荡,伴随着音乐的旋律飘到那江南水乡,飘到那凄苦岁月,飘到那月下二泉……虽然本教案也不尽完美,但它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围绕话题,涵泳体悟
首先,围绕话题、化碎为整。教案一改过去一段一段地讲下来或者提出若干问题一个一个地去解决这种思路,而是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联系,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能起到“牵一而动全身”的功效,引领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感悟语言。课文对《二泉映月》音乐旋律与包涵情感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阿柄一生的写照——对惠山二泉的赞叹与回忆,对师父的追忆与怀念,对流浪生活的悲恨与苦痛,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与呐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对民族音乐的执着与追求……那么,如果紧紧地抓住这个话题不是能很好地感悟全文的内容了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汉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整体把握。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能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地落实阅读教学的目标。怎样整合教学环节呢?其根本措施就是以话题统领课堂教学,扩大各个教学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虚拟主机。因此,本教案以“这首乐曲表现了啥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么样的内心世界呢”为话题,辐射全文、化碎为整、整体把握。
其次,熟读精思、涵泳体悟。“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
教师要引领学生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乐曲和乐曲表达阿炳内心世界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与提供的资料品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不限向往”等语句。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阿柄生活的时代,在体会语句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孔子曰:“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与古人怎么朝夕相处、情感交流呢?当然是通过“设身处地”地切己体察,含英咀华,揣摩探究,想像领悟,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夏丏尊曾指出,学生在课堂里的阅读,目的不在悲愤、流泪和激动,而在于激动平复之后“用了‘玩’的心情,冷静地去对付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诱导与音乐、画面等媒体的渲染,把小孩放置于课文中“涵泳”,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怀,进入“于是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的境地,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二、立足文本,适度拓展
两份教案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它们都重视通过搜集资料帮助阅读课文。前者在操作上更注重形式上的东西,把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与汇报,而后者则立足文本,挖掘教材潜在的资源,同时对课文进行适度的拓展。结合本教案的几个例子试作分析:
在“师生谈话,走进音乐”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阿柄的简介:“……阿炳天资聪明,自小学习十分刻苦。冬季,为了弹好琵琶,他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他在练二胡时将双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的叮咬……”不仅让学生了解阿柄的有关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尽快地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不仅对阿柄音乐天赋的赞赏,更重要的是从阿柄身上获得人生感悟。在品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一句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惠山二泉的句子读一读,并让学生欣赏惠山二泉的图片与文人墨客赞美二泉的有关诗句:“唐代诗人李绅在《别泉石》中写到:‘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赞曰:‘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样,学生能很快体会到阿炳从小就受到惠山二泉优美景色的熏染,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每每想起故乡优美的二泉,阿炳心里充满着赞叹与留念,可是现在,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心里也充满着悲伤与痛苦。在“诵读课文,赞叹音乐”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前面的品读感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感悟不断步入高潮、渐进佳境。此时,怎样再将学生的情感掀起狂澜?这里,教师也相机出示一组对《二泉映月》乐曲的赞誉,特别是“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柄说点啥呢?”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一定会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尽情地倾诉出来。
三、学法渗透,扎实有效
“过程和办法”成为三维目标之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学的意义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办法,让学生终生受用。与“问题教案”相比,“改后教案”显然更加重视“过程和办法”目标的达成,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一是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方面,首先是体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目标的确定,长期以来都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参”上的要求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确定的。学习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用集体的学习目标来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关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你还想了解些啥?”教师没有向学生交代这节课我们要去学啥,而是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其次是体现学习办法的自主性。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看看自己能读懂了啥?体会到啥?”让学生自由地品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不断地冒出创造的火花。再次是体现感悟体验的自主性。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是啊,阿炳是用自己心里流淌着的爱、是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这不朽的乐章。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首啥样的乐曲?”“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啥吗?”让学生通过品读、想像、感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不自禁地发出内心的赞叹。一切都是那么行云流水,一切都是那么欲罢不能。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相机设置合作学习,而不再是课堂的“摆设”。“想读给别人听吗?和身边的伙伴来一次合作学习,你读一段给我听,我读一段给你听。我们要学会‘赞赏’,读得好的地方,你就给他一个大拇指;我们还要学会‘帮助’,读得不理想的地方,等他读完后给他提个建议。”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我们还要走出“一提到合作学习就认为是几人一个小组在一块儿讨论”这个误区,我们为啥不把一个班级看作是一个合作学习的群体呢?这样,整个课堂不就成了师生自由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了吗?你的感受、我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探究学习方面,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关键。本教案中,“这首乐曲表现了啥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么样的内心世界呢?”“阿炳是用啥谱写了这不朽的乐曲?”“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首啥样的乐曲?”
在这里,这一个也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师生推上真情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带进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踏上一个未知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二是注重读书办法的具体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朗读是一种声读,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文字转化为语言。朗读有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本教案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课文的语言就好像从我的口中说出来一样,课文蕴含的情感就好像发自我的内心。启发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像,好像自己就来到二泉边,仿佛自己就是阿柄一样。再加上教师的不断催化:“果然能读出一点感觉来了,其实是你的心已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阿炳,走进的音乐!”促进学生感悟课文。默读是一种视读,是视觉器官与大脑共同参与,将文字转化为信息储存到大脑中,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思考。本教案中,教师多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有关语句,默读时能联系上下文内容思考某个问题,还要求默读能有一定的速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目前诵读训练情况不是很好,朗读时能做到声情并茂,一旦要求诵读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腔调,变成了死背书、背死书。怎么样诊治这种通病呢?本教案作了很好的尝试。第一,“必须理解在先,然后谈得到传出情趣与畅发感兴。”
本教案中,教师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诵读,要带着情感来诵读。而前面的“品读课文,赏析音乐”这个环节就是为诵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刘国正语)达到“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叶圣陶语)第二,讲究诵读的办法。本教案中,教师让学生明白“要把课文熟读以后再诵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情感的表达”,“诵读实际上就是脱离课本后一种美读”等要领。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话中能找到“美读”的真谛:“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要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
。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选用一部分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过程与办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与背诵训练,感受民间艺术家阿柄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 具:
录音机、课件
教学办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2.谈谈听后的感受。
3. 简介了解曲名。
二、了解阿炳身世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2.作者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谱写曲子的?
3.曲子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
三、精读第1~4自然段
1.朗读1~4自然段,阿炳在啥情况下创作的?
2.交流明确,了解创作背景
时间:
地点:
环境:
心境:
3.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难理解或写得好?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怎么样理解?
交流体会。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22* 二泉映月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朗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2.再读,将描绘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思想感情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读,画出句子。
(2)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
(3)交流体会
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也写出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句表达整齐。
3.朗读,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读了文章,倾听了曲子,乐曲把阿炳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我想对阿炳说些啥呢?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11
作者:龚晓红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案例
龚晓红
师:“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请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有哪些?
生:我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水面月光如银,……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一种对故乡美景的热爱。
生:我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一种对生活穷困和疾病折磨的哀怨。
生:我是从这些词句体会到的:……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老师,我是从这些词句体会出来的:…….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那么,请你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体会体会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
【评析】这一片段教学,老师紧扣“积淀已久的情怀”让学生读书,通过读书,再联系上下文来感悟,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同时为理解《二泉映月》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12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33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Lenovo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连绵
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饱经风霜 卖艺度日 度日如年 静影沉璧 坎坷
第一课时
一、播放,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啥?(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啥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简介“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啥情况下谱写的。(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这首曲子是阿炳在啥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啥?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啥情况下创作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啥情况下创作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啥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 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 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板书:倾吐
二、学习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也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呢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也起伏”,“恬静而也激荡”。师问:想用啥办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4、开展朗读比赛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此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
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胡曲,并凭直觉谈了感受,通过学习了课文,现在再来听听这首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啥?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
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150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2、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初步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
3、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初步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二泉映月》是一曲二胡乐,有是无锡惠山的一道景色。
谁来说说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或者最为感动的是啥?
2、这节课,我们再次来学习课文,再次走近《二泉映月》,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解疑
1、回顾质疑:上节课,有位同学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同是中秋之夜,同为二泉池畔,当年的小阿炳除了淙淙的流水,啥声音也没有听见,十多年后,他却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这是为啥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一到四小节,探寻一下原因。
2、自主研读,全班交流。
(学生结合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位学生说得尤其精彩:十多年前,阿炳只是用耳来听;十多年后,他却是用心来听的。)
3、教师小结:中秋之夜,二泉池畔,饱经风霜的阿炳听着淙淙的流水声,内心产生了许多复杂的感受,这真是触景生情啊!(板书:触景生情)
4、鼓励质疑:让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么样来写阿炳当时的心境的的。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读到这儿你也想提啥问题?
5、小组讨论,共同解疑。
6、朗读深化: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觉得大家真是阿炳的知音。你们愿意通过朗读,表达出对阿炳的理解吗?
三、精读品味
1、描述导入
这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在阿炳的胸中涌动,他多么想一吐为快呀!可是在这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苦无依的阿炳也能把满腹的心事说给谁来听呢?他只有通过伴随他多年的二胡,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板书:倾吐情怀)
2、教师范读:下面就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心来聆听阿炳通过琴声诉说的情怀。(多媒体同时播放音乐画面:起先,琴声悠扬哀怨,屏幕上则出现山泉汩汩,迂回蜿蜒;落叶石径,凉意逼人等画面,学生从中很自然地Lenovo到了阿炳坎坷的人生。随后,乐曲升腾跌宕,再配以惊涛拍岸的震撼画面,表现出阿炳对命运的顽强抗争。最后琴声回复平静,但更多了一份动人心弦的深沉,再加上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画面衬托,使学生充分领略到了阿炳内心对音乐,对故乡那份难以割舍的爱。)
3、自读感悟
(1)听着《二泉映月》的动人旋律,想到阿炳的坎坷经历,你有啥想说的?
(2)你们愿意也来读一读课文,再次走入阿炳的内心世界吗?请同学们自读这一自然段,如果有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就尽情地多读几遍,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3)自由品读,交流感受。
4、合作朗读: 刚才同学们各自朗读了令自己最为感动的片段,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朗读整个小节,选择你们认为最有表现力的朗读方式,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意境完整地呈现给大家。(学生分组自由练习)
5、汇报评析。
6、齐读升华:这首曲子饱含着阿炳一生的爱和恨,愤和忧。听着它,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阿炳那历经坎坷的痛苦,那寻求光明的渴望。惠山的泉,就是那失明的双眼热泪流,二泉的月,就是那生命中一叶不沉的舟。让我们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中齐读第五自然段,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对阿炳的崇敬。
(全班配乐齐读)
四、总结激情
中秋之夜,二泉池畔,阿炳触景生情,并通过琴声来倾吐情怀。就这样,《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作为一个无锡人,我们都为拥有《二泉映月》这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和阿炳这位民间音乐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触景生情
二泉映月
倾吐情怀
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 篇14
【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展示预习成果】
一、欣赏乐曲,走近阿炳
1. 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说说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4.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啥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简介“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指名说)
6.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7.师: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阿炳?(指名说)
【出示阿炳的生平资料】
二、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啥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小组内反复读读1~4节。
出示自读要求:
(1)有感情地读读1—4小节。
(2)画出这几小节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
(3)细读第4小节,分别从时间、地点、环境、心境来说说阿炳是在啥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4.阿炳是在啥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文章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细读第四小节,试着说说阿炳是在啥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学生完善板书。
6.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说说你体会出的情感。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7.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他想了师父,想起了自己苦难的生活,他——(指名说)
8.配乐朗读。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走近了阿炳,聆听了二泉映月。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认真完成《习字册》生字描红。
2.静心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阿炳及其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ppt
推荐站内搜索:漫画老师作文400字、安徽自考学校、中国梦演讲稿 3分钟、自考时间安排、观察日记植物、成人高考招生、炒鸡蛋作文、夺冠观后感800字、成考录取分数线、消防工程师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