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观察物体》(通用16篇)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虚拟主机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孩子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啥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进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孩子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 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 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孩子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 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 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啥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2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啥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小孩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色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小孩,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也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办法。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小孩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虚拟主机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3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期末复习要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5.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4
看一看(一)
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
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虚拟主机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实现这个转化,是虚拟主机观念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5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怎样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怎样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怎样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办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2)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啥话?
生1:我也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3:我也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6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虚拟主机与图形领域,对虚拟主机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么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虚拟主机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 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啥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啥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7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具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怎样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怎样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怎样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办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啥话?
生1:我也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3:我也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8
第1节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讲台
1、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啥物体呢?
2、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啥?
3、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啥。
4、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5、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啥?
6、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7、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8、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9、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活动二:想一想,连一连
1、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2、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
1、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
2、我们的牙膏盒一样,为啥同一面有的同学叫它侧面,有的同学叫它正面呢? 谁能帮我解决问题?
(朝上的是上面,两边的是侧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就变了。)
活动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学会了啥?你学得快乐吗?
第2节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同学们平常喜欢玩啥?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2、看,这是啥?(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及上面的形状?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2、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1、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啥形状?
2、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啥形状吗?
3、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啥发现?
4、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啥形状呢?请试着连一连。(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1、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啥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2、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啥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2、(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3、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看到的各是啥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5、同学们好眼力!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看智慧老人还有啥要求。(语音出示:小孩子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啥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啥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啥出色的表现?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第3节 节日的广场
教学目标: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点:
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行,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啥,有些啥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2、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啥?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5、小结: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啥呢?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3、连一连。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9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呢,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0
《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虚拟主机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办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1
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虚拟主机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虚拟主机观念,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积极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也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也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办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虚拟主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积极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办法。比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 ,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啥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虚拟主机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啥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啥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啥。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小孩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也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啥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也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啥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办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啥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孩子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啥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啥?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2
教学目标 ⒈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⒉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虚拟主机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教学难点 发展虚拟主机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别看到了啥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办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怎样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啥?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啥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啥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啥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啥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啥?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啥?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3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虚拟主机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
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虚拟主机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孩子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 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孩子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啥 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 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 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 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啥,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孩子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孩子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啥发现 (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和提升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例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么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 (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也是从啥方位看到的 (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啥收获
2,作业:《课堂作业本》练习p37.
六,拓展探究——观察正方体组合
1,拿出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各个面的形状,简单复习旧知.
2,组合正方体成长方体,说说从他的正面,侧面,上面能看到的形状.
学生可以想像,也可以用手中的正方体拼一拼,看一看,再说一说.
反馈.
3,机动作业:作业纸——连一连.
教学反思:
执教《观察物体》这节活动较多的课,我觉得对自己是个挑战.执教低段数学以来,我发现自己开课较多的是计算课和练习课.如:《数学乐园》,《8加几》,《加减混合运算》,《数学城堡》等.这类课学生不易跑开,即使不出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这次选择上观察物体,一是觉得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的重要.《新课标辨》将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作为虚拟主机图形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虚拟主机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虚拟主机观念,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想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和临场发挥能力.
试教了两次,到正式执教是第三次上了.虽说是上了三次,可是每次的设计都不尽相同.前两次新课展开时用的是水壶,考虑到水壶的特征比较明显也不花俏,壶身, 壶嘴,壶盖,壶把的辨认也容易表达,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到第三次改为小狗,将对水壶的观察作为巩固提升环节.原因是小狗比较可爱,更能吸引小孩注意, 激发学习的兴趣.从小狗到茶壶到正方体的学具运用,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完成从形象到抽象,从体验到经验的数学学习,进而合理完成数学建模.
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活动,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影像与事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力.
学生的虚拟主机不是凭空就能生成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 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基础,安排了多次观察:从本位观察,观察从自己的位置看,能看到小狗的啥,是小狗的哪个面——再到换位观察:从小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观察小狗每个面——最后落实到书面视图与位置的连线(通过离开座位移动位置观察检查).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使学生逐步积累了判断的经验.
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由简到难,逐步发展,逐步引导学生的虚拟主机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小狗玩具入手,从容易观察到的小物体小狗,茶壶,到需要想像推理的大型建筑——综合楼,最后到抽象的形体正方体组合,从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到抽象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
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没有充分进行利用.想到了,但稍纵即逝,没有抓住.
如: 观察汽车图,原本试教的时候是三个人从三个方位观察.由于投影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对于车前面和背面看的图难区分.所以删除了一人,改了题目.而备选择的答案有三个.所以有小孩插话提出应该有三个人的时候,时值另一小孩回答问题,所以没有进一步问插话的小孩:假设你是第三个小孩,你会在哪一边看到(多出来的)这幅图 进而错失了一个使学生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完成从位置看图到从图反思位置的相互关联的机会.
忽略了一个观察的细节.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不同位置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对于每个学生的位置我标了特定的序号.但是呢没有提醒小孩留意.其实这也是观察物体的一个练习.所以后来做练习的时候有几个小孩对于1,2,3,4的座位号一时找不到.如果一开始就让小孩观察自己的座位,说一说"我坐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等,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情况.而课堂教学就会圆满很多!
三,对于课件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想,观察物体对课件的要求应该比较高的.课件中涉及到大量的图片,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处理.由于上课时间比较仓促,所以课件有待改进的地方有:观察物体中出现的茶壶,正方体组合是以平面的静态出现的.如果制作成动态的展示各个面的形状会生动许多.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4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进而积极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也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办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Lenovo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也怎样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怎样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也该怎样编排?怎样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5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 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啥?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啥?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 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 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 、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 、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 、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也快也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 、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
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 、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 、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啥?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虚拟主机观念及虚拟主机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虚拟主机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虚拟主机观念及虚拟主机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和虚拟主机想象能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办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积极,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篇16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虚拟主机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办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虚拟主机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虚拟主机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虚拟主机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虚拟主机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小孩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虚拟主机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五组材料。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啥物体。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用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孩子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壶等小孩子喜欢的画面。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虚拟主机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虚拟主机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虚拟主机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虚拟主机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虚拟主机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虚拟主机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虚拟主机概念的基础,学生的虚拟主机知识也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近。
2.发展虚拟主机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虚拟主机观念也是如此。本课就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虚拟主机,有助于学生虚拟主机概念的发展。
3.虚拟主机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孩子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积极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虚拟主机观念。
推荐站内搜索:吉林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村官考试网、反腐倡廉演讲稿、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安全生产心得体会、我成功了作文500字、简短的个人工作总结、国学经典读后感、家庭趣事作文400字成人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