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2篇)《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2篇)《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乐余中心小学 陈海瑛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季,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啥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啥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啥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二、学习《长歌行》

  1、用上面的办法,学习这首古诗。

  (1)青青园中葵:园子里绿绿的蒲葵树。

  (2)朝露待日唏: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阳出来时就晒干了。

  (3)阳春布德泽:温暖的阳光为大地送来恩泽。

  (4)万物生光辉:花草树木都打起了精神。

  (5)常恐秋节至:就怕秋季快要到来。

  (6)昆黄华叶衰:密密的树叶会变得枯黄,花儿会凋谢。

  (7)百川东到海:众多河流向东流入大海。

  (8)何时复西归:它们啥时候才能回到西边去呢?

  (9)少壮不努力:年轻时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10)老大徒伤悲: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啥特点?要说明啥问题?

  (1)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季;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2)用江河不能向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趁着年轻努力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出塞》

  1、用上堂课的学习办法,先进行自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塞与秦汉时没有啥不同。

  (2)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的将士们没有回来。

  (3)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痛恨和不满,对出征的将士们的同情、怀念。)

  (4)但使龙城飞将在:假如现在飞将军李广还在世。

  (5)不教胡马度阴山:绝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6)这两句诗也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赞颂和对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的叹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

  3、你还读过哪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凉州词(王翰)从军行(王昌龄)军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长云暗雪山,骝马新跨白玉鞍,

  欲饮琵琶马上催。孤城遥望玉门关。战罢沙场月色寒。

  醉卧沙场君莫笑,黄沙百战穿金甲,城头铁鼓声犹震,

  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破楼兰终不还。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指导朗读

  ☆朗读要根据每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七步诗》暗喻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腐朽本质。要读出作者的无奈与不满。

  2、《长歌行》前面的写景是为了抒发后面奉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前四句写出春季的美好,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出秋季的凄凉。后四句借前边的比喻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年少努力的重要。

  3、《出塞》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从诗人的赞颂与叹息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心。

  三、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三首古诗。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啥内容?有啥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啥?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啥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第二课时

  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在重阳节怀念故乡的兄弟。)

  (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办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啥?

  ②逐句试讲。(注意书上注解。)

  ③讲述全诗意思。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

  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两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代著名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二、讲读第三首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吟:歌唱。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啥内容?有啥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办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啥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办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板书设计 :

  墨梅(清气) 竹石(坚劲) 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季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季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留连”“自在”“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完成课后“练笔”作业 。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手段 

  利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以前读过春季的古诗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古诗不仅描写了春季的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指导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解题。 

  通过预习,谁知道题目是啥意思?

  简介作者。 

  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板书:杜甫。

  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自由读,读准字音。生字和不熟的字多读几遍。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想每句的意思,画出不动的词语。 

  再读,逐句理解。 

  同桌读一句,讲一句。 

  指名逐句讲解,师生订正、补充。抓住以下重点词语。 

  江畔:江边。

  蹊:小路。

  花满蹊:繁花盛开,把小路都遮住了。

  流连:舍不得离开。

  时时: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恰恰:黄莺地叫声。

  指名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思考:《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怎么样的画面? 

  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情趣。 

  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指导读出春季景色的美和诗中蕴含的情趣。 

  学生自由读。 

  练习背诵 

  学习生字。 

  自由练读《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业 。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复习字词。

  预习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啥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2.简介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自由读,读准字音。 

  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画出不动的词语。 

  再读,逐句理解。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讨论学习。重点抓以下字词。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指名逐句理解。 

  朗读训练。 

  思考:《游园不值》地作者未能进园赏花,但他并不扫兴,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自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重点抓以下词句。

  故人、西辞、烟花、下、孤帆、尽、唯、天际

  2.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订正、补充。

  3.感情朗读。

  4.思考:想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展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齐背《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业 。 

  1.背诵两首诗,复习字词。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三课时

  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本课的三首古诗。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进行练笔。 

  1.明确要求:写故乡的景物棗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表达出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写成片段。

  2.选择内容:启发学生围绕爱故乡、赞故乡这个中心,拓展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小组内同学之间交流。

  3.练写片段,相机指导: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表达出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4.当堂完成练笔,写完以后修改。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4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啥内容?有啥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啥?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啥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第二课时

  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在重阳节怀念故乡的兄弟。)

  (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办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啥?

  ②逐句试讲。(注意书上注解。)

  ③讲述全诗意思。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

  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两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代著名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二、讲读第三首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吟:歌唱。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啥内容?有啥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办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啥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办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板书设计 :

  墨梅(清气) 竹石(坚劲) 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5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初步感知。

  1.导语 导入  :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字形,即: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景色区。

  川(chu1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办法读准字音(ch—u—1n→chu1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办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组词:山川、四川、川剧、一马平川、川流不息。

  学习生字要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以字形教学为主,强化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达到正确书写,合理运用的要求。学生也经常在形近字、同音字上出错,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设计一些习题,强化训练、形成能力。例,组词:

  疑( ) 庐( ) 卢( )

  凝( ) 炉( ) 沪( )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解释诗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①啥是瀑布?(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②望是啥意思?(望,远远的看。)

  ③诗题是啥意思?(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

  ④教师明确:《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朗读除指导读准字音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正确断句,不拿腔作调。教师应在停顿和语句轻重音两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一是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朗读诗句,不能没有停顿地连着读,更不能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把诗句读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比较恰当的停顿应该是: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是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些,读出韵味。这首诗押的是an韵。朗读时,一定要把“烟、川、天”这些韵脚读出来。

  前两句诗读的速度要稍微慢一些。后两句诗读的时候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

  教师要通过范读的方式强化指导,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并用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诵。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先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资料弄懂这些字词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此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说优美。诗句的意思写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让学生读,并记录下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啥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啥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啥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啥意思?(远)

  “瀑布”是啥意思?(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川”是啥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啥意思?(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啥?(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啥意思?(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啥意思?(“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j)n)陡峭,也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啥意思?(“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啥?(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啥意思?(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啥意思?(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啥?(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啥意思?(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啥?(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啥?(庐山瀑布。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色,使人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可爱。)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啥来写的?(“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抓住了瀑布高大的样子和奔腾倾泻而下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啥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诗人是站在离瀑布很远的山下往山上看瀑布的。)

  (三)细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

  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列举一些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和旅行胜地、著名景色区。请同学讲一讲你曾经到过哪里?那里的景色怎样?有啥特产?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啥?等等,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可爱。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 。

  1.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2)疑是银河落九天

  2.写生字、新词。

  3.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诗中的3个生字“鹭、含、吴”;会解释“鸣”、“含”两个词的意思,并说出所含这两个词的诗句的意思。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三)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绝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一)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简介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绝句》一诗。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樟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因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为标题。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二)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教师范读。

  (三)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四)学习生字新词。

  鹭(l)),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是道路的“路”表声;下边是鸟字表意类。(可以不给学生讲,老师要知道。)鹭是上下结构的字,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记字形。白鹭,一种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也叫鹭鸶。

  含(h2n),上下结构,用拆合法记字形。上边是今天的“今”,(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写成命令的“令”字,)下边是个“口”。“含”的字义是藏在里面。组词:包含、含义、含苞待放。

  吴(w*),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口”,下边一个“天”。用拆合法记字形。东吴,三国时期孙权在长江下游一带建立的政权叫“东吴”,这里借指江苏、浙江一带地方。

  (五)初步理解这首古诗写了啥?(初春时节,成都草堂周围壮阔优美的景色。)

  (六)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办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

  1.复习:我们是怎么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2.逐句理解诗句内容。

  (1)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黄色,自眼部到头后部有黑纹,嘴淡红色,在春季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鸣”就是叫。“翠”是新绿,“翠柳”是指初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2)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句意: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3)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4)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泊。“万里”,指遥远,不是实指。

  句意:门外停泊着要到遥远的东吴去的船只。

  3.串联诗句内容,说出译文。

  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从窗口可以看到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遥远的东吴去的船只。

  (七)教师分析讲解。

  1.讲解前两句。

  在第一、二句诗里,诗人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四种景物。描绘出了鹂鸣翠柳,鹭上青天的情景。黄绿相衬,白青对照,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的欢快心情。第一句写的是平视而见的近景,第二句写的是仰望而见的远景。诗人的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

  2.讲解后两句。

  在第三、四句诗中,诗人写了千年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积雪和草堂建筑合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

  3.讲解:诗人用工整的对偶句,一句一景,描绘出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八)默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对成都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九)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描写的景色。

  1.明确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积雪、船只。)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近景、远景合在一起,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参看书上的插图。

  3.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十)学生质疑:学完了这首古诗,同学们还有啥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十一)练习背诵、默写古诗。

  (十二)作业 。

  1.看拼音写词语。

  白l)( ) 包h2n( ) 东w*( )

  2.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意思。

  (1)两个黄鹂鸣翠柳

  (2)窗含西岭千秋雪,

  (3)背诵、默写课文。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啥内容?有啥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啥?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啥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第二课时

  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在重阳节怀念故乡的兄弟。)

  (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办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啥?

  ②逐句试讲。(注意书上注解。)

  ③讲述全诗意思。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

  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两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代著名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二、讲读第三首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吟:歌唱。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啥内容?有啥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办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啥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办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板书设计 :

  墨梅(清气) 竹石(坚劲) 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办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办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啥?(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

  “休”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啥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暖风”、“熏”、“醉”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

  “直”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③背诵这首诗。

  4、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上1、2、4(1)(2)、5(1)(2)(4)。

  (2)背诵这两句诗,并准备默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的句子。

  3、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4、完成有关作业 。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

  全班评价纠正。

  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么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啥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也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3、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  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  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啥?这首诗要表达的是啥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啥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也气也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啥?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也是啥,进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例如,“同根生”指啥,“相煎何太急”也指啥,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也指啥……进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啥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五

  作者:王志美

  教学目标 :

  1.掌握生字词:葵,衰,煮,羹,煎

  2.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词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诗人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整体把握

  1.导言:我们曾经学过《古朗月行》,谁给大家简介或背诵一下?

  2.简介“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3.这是一首古代乐府民歌。

  二.朗读诗句,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练习朗读

  1.师范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齐读。

  (二)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读自悟

  小声朗读诗句,根据注释,逐句理解大意

  2.小组合作:每人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内容,推选出最贴切的理解,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说出每句的大意,大家评议,教师点拨。

  (2)启发:全诗讲了自然界的啥现象?(自然界万物从繁盛到衰败的自然规律)你体会了啥?(光阴一去不复返)

  (3)由此作者发出了啥样的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识记生字:癸、衰

  六、导入  学习《七步诗》

  1、刚才,大家学习《长歌行》时,非常认真,下面的时间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七步诗》。

  2、谁知道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学生知道就由学生来讲,如果不知道,由教师来做简单简介。)

  七、朗读诗句

  1、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注意读出抑扬顿挫)

  2、同桌间练习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语气。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齐读。

  八、品读诗句,想想每句诗的大意是啥?(可根据注释)

  九、作业 : 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讲给你的家人听,请他们提出意见。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弄懂诗句大意。

  1、大家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家人听后,他们有啥建议或给予你啥样的评价?(学生畅谈)

  2、小组合作: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各组推举同学与大家交流,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曹植七步之内成诗,诗中写到“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我们生活中煮豆时豆会“泣”吗?

  2.作者为啥这样写?(比喻兄弟相残)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无奈与哀怨。)

  4.练习朗读这两句诗。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教师总结:我们深深同情曹植的无奈,同时被他横溢的才华所折服。也可看出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家为了争夺、捍卫权势不惜手足相残的扭曲人性。

  六.导入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非常熟悉的诗——《出塞》。谁能给大家背诵这首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八.根据注释理解诗文。

  1.组内讨论:每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商议。如解决不了,留与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并提出不懂得问题,大家商讨,教师点拨。

  3.练习说出全诗的大意。

  九.通过具体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简介本诗的历史背景。

  2.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读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了啥?(表现诗人对朝廷不能抵御外敌的一种失望,以及渴望出现“飞将军”李广式的英雄。

  十.举行“赛诗会”。

  类似《出塞》这样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还读过哪些?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比赛式背诵)

  十一. 作业 :预习《草船借箭》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10

  课文简析:

  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为唐诗。

  《山中送别》作者王维,写诗人送别友人后盼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赠汪伦》作者李白。公元755年,李白在桃花潭游览期间,结识了当地人汪伦,汪伦常用自酿的美酒热情招待他,俩人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为他送行。汪伦没有伤感的情绪,而是高高兴兴唱着歌来的。对于汪伦的情谊李白十分感激,十分珍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王维少年时代就创作了不少作品,写这首诗的时候他17岁。抒发了在异乡过重阳节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

  2、 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想像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能够说说三首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啥相同和不同之处。

  5、 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是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说说这三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教学设想:

  本课三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琅琅上口的名片佳作,让学生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文是学生继承中华文化遗产,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化底蕴,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回顾传统古诗教学,教学模式呆板、教学办法单一。在古诗课堂教学上,教师详详细细地讲,不厌其烦的灌;学生原封不动地记,老老实实地背,缺乏生气。要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就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虚拟主机,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我想,探究性学习方式正是因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而被新“课标”所提倡,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那么,在我们中年级古诗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古诗,可以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的生机。结合本课,预设做法如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诗言志,诗传情,要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在课的开始,就以诗的情感基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真正、快速进入到文本及角色当中,进而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

  二、 整体诵读,自主理解,感悟诗境

  1、 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 仔细读每首诗,根据诗的注解、插图、自己的经验和办法,先大胆地说说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和同学讨论。

  (自主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背景陌生,理解不易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事实上,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激励的机制,一个合作的气氛,以各自读自悟的机会,同学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古诗的理解。)

  3、 集体交流学习每首诗,教师随机点拨、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想像、畅谈感受中自主感悟诗境。

  (诗境指的就是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进而创作出的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感受必须由审美主体也就是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而不能请别人代劳,不可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光听别人的描述、转述获得,否则,学生得来的就只是写表面的冷漠的印象,是不能促动心灵、促动情感的,而且不同的人感悟的意境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大胆摒弃已盘踞多年的繁琐的分析、讲解,还学生一个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快交流、积极体验的虚拟主机。)

  4、 让学生再读这三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啥不同和相同之处。在这个比较中,引领学生自主品味诗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同时学生也会领悟到:《山中送别》和《赠汪伦》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其中《山中送别》表达了盼望与朋友再相见的心情,流露出朋友走后自己的寂寞、孤独和失落感;《赠汪伦》直接赞颂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显得豪放、洒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是对亲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三、自主选择作业,拓展学习虚拟主机

  实行作业自选就是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生从束缚思维,压抑个性的“一刀切”的作业形式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诗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涵、鲜活的意境为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古诗作业提供了广阔的虚拟主机。如:诗配画、诗配乐、诗配书法、改写古诗(据诗编故事)、学一首带多首等。如:本课可以让学生读读、背背其他的送别诗等。

  总之,作为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悟自得、自我启迪、互学互补,体验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喜悦。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朗读课文。想像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说说三首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啥相同和不同之处。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说说这三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查阅资料:诗人及其诗作

  教学课时: 2 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语:诗能言志,诗能传情,要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在课的开始,就要真正、快速进入到文本及角色当中,进而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这样才会更好的学习古诗。

  二、初读古诗、达到会读

  5、 浏览三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并简介给大家。

  6、 你对这三位诗人还有哪些了解?

  7、 自由读这三首古诗,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8、 指生读给大家听。边听边指导字音与断句。

  9、 自由练习读,达到熟练。

  三、整体诵读,自主理解,

  a) 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b) 仔细读每首诗,根据诗的注解、插图、自己的经验和办法,自己思考诗意。

  c) 先大胆地说说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和同学讨论。

  (导语:自主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背景陌生,理解不易就害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古诗的理解。)

  四、集体交流、感悟诗境

  学习每首诗,教师随机点拨、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想像、畅谈感受中自主感悟诗境。朗读课文。想像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写诗人送别友人后盼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山中送别了朋友,落日时分,关上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两句的意思是:明年春季小草变绿的时候,朋友会不会回来呢?

  一般的送别诗,大多描写临别时的情景,这首诗却不同,写的是送走朋友之后那种盼望再相聚的心情,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2、《赠汪伦》

  作者李白。公元755年,李白在桃花潭游览期间,结识了当地人汪伦,汪伦常用自酿的美酒热情招待他,俩人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为他送行。汪伦没有伤感的情绪,而是高高兴兴唱着歌来的。对于汪伦的情谊李白十分感激,十分珍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两句的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忽然听见河岸上有踏着拍子的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可是还是比不上汪伦送我时的友情深。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啥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也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王维少年时代就创作了不少作品,写这首诗的时候他17岁。抒发了在异乡过重阳节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生活在他乡,每逢过节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远离故乡,但我知道亲人们正在登高远望,他们每人都头插茱萸,只是单单少了我一个。做客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平日里也自然存在。一遇到某种特殊的机会,如节日,就会更强化烈。这首诗歌写出了离家在外的人的共同感受,因而成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句。

  五、总结课文,升华收获。

  1、再读这三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啥不同和相同之处。

  2、在这个比较中,引领学生自主品味诗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也会领悟到:《山中送别》和《赠汪伦》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其中《山中送别》表达了盼望与朋友再相见的心情,流露出朋友走后自己的寂寞、孤独和失落感;《赠汪伦》直接赞颂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显得豪放、洒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是对亲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再次想象这三首诗的意境,选择一首讲给大家听。

  4、你还知道其它诗人的哪些送别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最好讲一讲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思念故乡和亲人、朋友的诗呢?

  六、作业

  1、练习背诵这三首古诗。

  2、检查默写。

  3、自主作业,自己设计。

  如:诗配画、诗配乐、诗配书法、改写古诗(据诗编故事)、学一首带多首等。如:读读、背背其他的送别诗等。

  (实行作业自选就是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生从束缚思维,压抑个性的“一刀切”的作业形式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11

  确立主体意识  引导自主学习

  福州市普教室 张学平

  一、领悟学法,引导自学。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办法是形成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因素。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二十几首古诗,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优势,借助预习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学。

  首先要凭借教材中的预习提示,联系学生以往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领悟学习古诗的大致办法进行自学:知诗人,解诗题;释字词,明诗意;赏诗境,悟诗情。

  其次要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学习资料信息,如《中国古典诗词赏读》《中国古典诗歌名句赏析》等,引导学生除了依据课文中的注释资料外,还要利用工具书读懂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预习中教师重在检查学生自学的水平,凭借课后的思考练习第1题检查学生解词释句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如诗句的高度浓缩,词序、句序的倒置等,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创设情境,引导思考。

  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思维,才能使他们积极积极地掌握知识。学生思维越活跃,学习效果就越好。诗歌语言高度精练的概括与文体跳跃性的特点,为读者留下许多情节空白,它是学生浮想联翩、思维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我们要掌握教材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江畔独步寻花》采用白描手法通过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春季的景象。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季景象的心情,再让学生结合诗句说说春季的花、春季的蝶、春季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再让他们动笔画一画,分小组互相评一评,说一说,把思维活动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

  《游园不值》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满怀着赏花的希望访友,友人却因为惜春而闭门谢客,令人扫兴,虽然心里有点怪朋友,但能理解朋友的心情。诗人也觉得朋友对自家花园中的春色未免太爱惜了,但满园的春色也怎么能够被这柴扉关住呢?出墙红杏使诗人想象到园内美好的春光,心中顿时充满喜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友情、亲情展开Lenovo,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谊。

  三、品析鉴赏,引导吟诵。

  诗的语言是构成诗歌意境的要素。对诗的语言的品析鉴赏,是诗歌教学的着力点。教学中,要引导凭借诗的意境咀嚼诗句,鉴赏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积极性。通过反复的诵读,把诗的韵律、节奏及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让诗的语言成为有声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与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开头两句中的“满”和“压”写出花开得多,把小路遮住了,把花枝压得弯下了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的品析:“满”体现了大地锦锈、春色四溢的景象;“压”让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奋发精神。诗人把静态的花写活了,进而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样要抓住诗歌后两句中的动态描写“舞”与“啼”,“留连”与“自在”,引导学生品析、鉴赏诗人的独具匠心。

  《游园不值》要抓住“一枝红杏”“满园春色”进行品析,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以小景传大景,实写“一枝红杏”,虚写“满园春色”,引起读者遐想,也寓情于景,给读者以哲理上的启发:美好的事物,是很难被外力所压制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品析鉴赏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诗的第二句写景,景中寓情,笔调欢快:柳如烟,花似锦,朋友所去之处是繁华的扬州,看着这美好的景色,想象朋友在扬州游玩的乐趣,诗人心里也充满了愉悦。引导学生品析诗的后两句,从一幅没有人物、只有水天一色苍苍茫茫的画面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这种情不是直抒出来,而是含而不露,借景抒情,进而不仅鉴赏到诗的人情美,景物美,而且感受到艺术美。

  四、读写结合,引导练笔。

  首先要在读中激情,以情激趣。学生经过反复品尝、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诗人的感染,这时,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其次要明确练笔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平时观察所得在小组中交流,拓宽思路,精心选择典型材料。

  最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古诗的表现手法,练习抓住景物特点写片段,如景物的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描写;以小景传大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借景抒情,等各种办法。写后现场挑选典型片断交流评析,指导学生自改作文。

  摘自《福建教育》2000年第2期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 篇12

  设计意图

  以背诵诗歌和品味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交待教学目的,看阅读提示及每首诗歌的往解①,回答每篇作品的体裁、出处、作者及其所处朝代;补充解释“散曲”这种文学样式,挂出分组枪答赛计分牌,宣布抢答赛开始。

  二、新授和抢答

  (一)放录音──《杜少府之任蜀州》

  1.谁能解释“之”字?(计分)

  2.(读诗)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3.谁能说出该诗的大体意思?(计分)

  4.谁能解释“望”的含义?(计分)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诗的含义。(计分)

  6.板书小结:审理诗,背诵后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放录音──《望天门山》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推能最先画出这首嵌画诗的简笔画?(计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啥感情?(计分)

  4.放幻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6。“望”的观察点在哪儿?(计分)

  7.“断”、“开”、“出”各有何含义?(计分)

  8.板书小结: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三)放录音──《天净沙·秋思》

  1·放幻灯片。

  2.学生边小声朗读,边看幻灯片,沉入意境,设身处地体会该散曲所抒发的情感。看谁理解得也快也好。(计分)

  3.谁能是先背诵这首歌曲?(计分)

  4.(录音、幻灯兼放)与上两首相比较,该散曲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计分)

  5.板书小结: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三、幻灯片总结古诗学法

  事理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四、总结和宣布抢答赛结果,表彰先进,勉励后进

  五、投影片安排作业 

  1.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法,自学《水调歌头》和《山坡羊》。

  2.将《天净沙·秋思》改写为散文。

  点评:这是一堂设计“精巧”的古诗电教课。

  说它“精",是因其紧扣了教学目的,融电教、竞赛、学法传授为一体,而且篇幅精悍,从头到尾浑然一体。

  至于“巧”,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电教媒体运用巧──用录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用幻灯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姑且不论,单是综合运用录音与幻灯去诱导学生突破理解《天净沙》的不足之处这一难点,就巧得恰到好处。第二,分组抢答用得巧──引入竞争机制确是一种创新。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真正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使之精力集中,毅力大增,学得活泼,学得愉悦,给这堂电教课增添了异彩。第三,传授学法巧──这堂课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步步深入地诱导学生归纳出去诗的三种学法,并布置了相应的作业 ,为学生运用和掌握学法提供了方便,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素质,无疑是大有稗益的。

推荐站内搜索:广西大学自考专业、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行政能力测试题库、山西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心得体会、公务员准考证打印、辽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考试题库、上海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中秋节的古诗10首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41294.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