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小蝌蚪找母亲(精选4篇)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母亲 篇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用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能用物体的固有色绘画,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以谈话导入活动。
我们已听过“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下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幅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就能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婴儿观察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征。
请小孩子想一想“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婴儿议论、回答后,教师讲解:这里有玩具鸭、鱼、龟、鹅和青蛙,我们仔细看一看,鸭和鹅的区别是鸭的身体扁一点,鹅的颈子长一点,头上多一个冠。鱼的嘴尖,头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头上有腮和圆圆的眼睛,身上有鳞和鳍、乌龟身体扁扁的,四肢短短的,身后有个短短尖尖的尾巴,头能伸缩。青蛙有一对大眼睛,一张大嘴巴,头是尖尖的,和身体连在一起成一个整体,青蛙的前腿短,后腿长。
3、交代要求,婴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分成六幅画。每幅画的下角画上点,表示第几幅,看的时候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这六幅画应该怎么画呢?第一幅:青蛙母亲生的卵变成了许多小蝌蚪,第二幅:小蝌蚪向鸭母亲打听它们的母亲在哪里,第三幅:小蝌蚪认大鱼做母亲,第四幅:小蝌蚪认乌龟做母亲,第五幅:小蝌蚪认大白鹅做母亲,第六幅:小蝌蚪高兴地打到了青蛙母亲。
婴儿先观看,后在操作材料上作画,教师提醒婴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鼓励婴儿大胆添画,表现动物形象,大胆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婴儿与旁边的小孩子互相欣赏和讲述画面上的故事。请部分鹹为大家讲一讲。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母亲 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学习用多幅画面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能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活动准备:
1、事前听过《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
2、鸭、鱼、龟、鹅、青蛙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以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语:《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婴儿议论)
2、引导婴儿观察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征。
教师用语:这些小动物长得啥样?(出示图片)(婴儿讨论)
3、交代要求,婴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用语:今天,我们要把这个故事画下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幅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就能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教师用语:可以把一张纸折成6格,每格画一幅画。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数字,表示第几幅。别人一看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一、青蛙母亲生的卵变成许多小蝌蚪。二、小蝌蚪向鸭母亲打听它们的母亲在哪里。三、小蝌蚪认大鱼做母亲。四、小蝌蚪认乌龟做母亲。五、小蝌蚪认大白鹅做母亲。六、小蝌蚪高兴地找到了青蛙母亲。
婴儿作画,教师提醒婴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鼓励婴儿大胆添画,表现动物形象,大胆设计画面。
4、展示婴儿作品,与同伴互相欣赏。
同伴互相欣赏和讲述画面上的故事,请个别婴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故事。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母亲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较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
2.通过扮演小蝌蚪,关注自己与同伴的虚拟主机位置,乐于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1.故事画面。
2.装扮饰物:一顶有尾巴的黑色帽子(用于扮“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重述故事
1、观察故事画面,回忆故事名称
2、观察故事画面,讨论
师:大家都认识自己的母亲,为啥小蝌蚪不认识自己的母亲?
师:小蝌蚪看到小鸡有母亲,想到啥,决定去做啥事?
通过以上问题痔故事展开,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引导劭jl结合故事内蓉籽想和做、因
和果敢系起来,较连贯地说出小蝌蚪看到小鸠百母亲,决定一起去找母亲,教师对婴儿讲述的肯定,为后续的连贯讲述创造有利条件。
3、婴儿讲述故事,教师翻动图片
由婴儿集体讲述,允许参差不齐,每段之间由语言提示到动作提示,直到不提示,逐渐减少教师提示至结束故事。
我们一改通常所采用的教师提问锄儿回答的办法,每当婴儿讲到下一段落,教师就充当婴儿讲述的配甬,翻开一张图片,使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短短五六分钟,锻炼了每个婴儿大胆连贯讲述故事的能力和自信。
二、引导婴儿谈论怎样扮演角色
1、回忆故事角色
关注小蝌蚪游动时怎么样排列队伍,参照画面,探索怎么样让小蝌蚪一拥而上时的队伍不
拥挤。
针对幺力jl无法把握队伍排列的难点,引导纫儿经过观蔡图片,发现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等词,十分具体形.地二到了集体表演中乏注自己和同伴的位置的办法。
2、分配角色
(1) 由婴儿集体扮演小蝌蚪,随着故事进展,轮换扮演动物母亲。
(2) 共同制定以下规则:
●动物母亲站在积木上,评判小蝌蚪们的位置,并可移动一个小蝌蚪的位置,调整队伍。
●由动物母亲按照小蝌蚪的站位与姿势选出下一段故事的母亲扮演者和小蝌蚪带队人。
●动物母亲表演结束仍回刭小蝌蚪的队伍中扮演小蝌蚪。
小蝌蚪自强至终在表演现场,大家都来扮演小蝌蚪,婴儿有更多参与的机会。通过轮换扮演动物母亲,将”看”与“做”直接联系,不但增才口婴儿在故事表演中的参与度,而
且有更多机会去体验其同表演中的虚拟主机位置。
三、集体表演
1.表演开始:婴儿躲在小椅子后面,扮作青蛙卵,教师扮作青蛙。
2.故事开始由教师扮演青蛙母亲,用动作和语言表演青蛙母亲产卵的情景,引导婴儿进入情境。
3.教师在小蝌蚪开始游动以后,即改变角色扮演小蝌蚪之一,和婴儿一起学着小蝌蚪在场地上游动。
4.每转一圈由婴儿轮换地担任母亲角色,进行角色对话。
5.教师按婴儿熟悉的程度由语言提示到动作提示到不提示。
有意识地让动物母亲的站使略高于小蝌蚪们,使担任动物母亲的锄儿能够仝面地看清蝌蚪们的位置排列。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当他们再度扮演小蝌蚪时,更能、主意自己和同伴之间虚拟主机位置。教师在故事开始部分担任青蛙母亲的角色,当小宝贝变戊小蝌蚌以后,教师也立刻转换戌小蝌蚪的角色,从引领者转换为参与者。我们看到在短短不到20分钟的故事表演中,小蝌蚪的游动越来越自如,积极表现的虚拟主机也越来越大了。
四、小蝌蚪变成青蛙
学着青蛙在场地上四散地跳,让我们的队伍三三两两,既活泼也友好。
活动b:合作自制图画书《小蝌蚪找母亲》
活动目标
1.乐于运用中国画的风格,共同为故事《小蝌蚪找母亲》制作图画书。
2.尝试表现小蝌蚪三三两两与其他故事角色之间对话的位置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小蝌蚪找母亲”封面与封底图数张。
2.故事入物:小蝌蚪、虾、金鱼、乌龟、青蛙。
3.材料:宣纸、黑色炫彩棒、毛笔(狼毫小楷)、水。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激发动机
1.观察封面,说出故事名称,了解它是用中国画画成的。
2.激发动机。
《小蝌蚪找母亲》是我们都喜欢的故事,建议学着动画片,用中国画的办法把故事画成图书,大家一起来讲故事。
3.回忆故事,确定缺少的图画。
观察教师出示的封面和封底,按小蝌蚪找母亲的顺序,回忆图画书中缺少的画面。(教师根据婴儿的回答,出示虾、金鱼、螃蟹、乌龟图片。)
不在婴儿已经基本熟悉的材料和故事角色造型之间纠缠,开门见山地激发出婴儿合作编画的动礼,并和婴儿一起按故事的主要线索,确定四张画面。
二、操作尝试
教师按照故事顺序依次摆放动物母亲,婴儿分别尝试用磁铁摆放蝌蚪,构成画面。
1.教师有目的地确定四个动物母亲出现的不同位置,如:虾公公斜斜地放在背景的左偏上;金鱼母亲放在右偏下);螃蟹母亲放在上方;乌龟母亲从河底往上游(乌龟放在下方)。
将四个动物母亲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往中心游,放在四个方向的黄金分割部位,即能方便婴儿在一个适合的虚拟主机内考虑队伍构图,也能使整个画面有一定的平衡感。
2.每次动物母亲出现后,教师邀请七名婴儿模拟小蝌蚪一拥而上的情景,分成三个、四个一组,尝试摆放小蝌蚪三三两两游过来昀队形。
为了便于婴儿有意识地安排蝌蚪的位置,我制作了七个蝌蚪,并采取先请三名婴儿摆放三个蝌蚪后消停片刻,引导其他婴儿观察现有的三只蝌蚌的位置,再请4名婴儿上来继续摆放,并提出“你想和准一起游?是三个一起还是两个一起游?还是单独游动?”让婴儿在摆放时更关注其他同伴,构图变化也会越来越灵活。
3.通过观察、验证、讨论、调整等办法,使得小蝌蚪游泳的队伍越来越好看。
●第一次摆放的重点:以尾巴的方向判断是不是每一只小蝌蚪都看到虾公公,并帮助没
有对上眼的小蝌蚪转身。
●其他几次关注小蝌蚪的队形做到三三两两、有前有后。
引导婴儿在故事表演中痔积累的经验迁移到炙注画面安排上来。发现需要调整蝌蚪队伍时,引导婴儿我出最需要移动的一只蝌蚪进行调整,选择调整的小蝌蚪的范围逐渐放宽,给婴儿更多的观察和思考虚拟主机。
三、分工创作
1.协商分工,分别选择一个动物。
2.按选定的角色集中坐在一张桌子上。
3.按自己的想象先画动物母亲,确定动物和小蝌蚪相呼应的位置。
4.表现小蝌蚪和母亲呼应,边添加边思考它们的位置排列。
5.按画面需要适当添加水生植物。
四、共同分享
1.婴儿将作品按故事顺序排列,展示各组自制的图画书画面。
2.以不缺页为标准,共同选择画面制成图画书。
五、延伸
1.在活动区里补画缺页,做更多的书。
2.一起看自己的图画书讲故事,或进行故事表演。
婴儿作品赏析
活动解析
《小蝌蚪找母亲》的再设计
《小蝌蚪找母亲》是著名的儿童科学童话,1960年按照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制作成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电影,更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深受儿童的喜爱,这一浸透着中国风之美的动画影片也成为婴儿园常用的教材。时隔数十年,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再次选择《小蝌蚪找母亲》这一故事,仍然倍感亲切。对故事进一步解读以后,个人认为,通过故事,除了给婴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感受中国特有的绘画风格以外,在发展婴儿虚拟主机知觉与合作创造能力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此,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前,我利用播放动画片的时机,使婴儿初步把握了故事大意和水墨画的风格,然后开展“故事表演”和“制作图画书”两则教学活动,并将两个活动互相联系,也延伸到区域学习、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给这一经典赋予新的生命力。
通过以上的尝试可以看到,主题活动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且是各领域的整合和各
种不同形式活动之间的相互推动,用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益,实现从知识到能
力的转化。
一、利用一切机会,推动婴儿虚拟主机知觉能力的发展
在学科课程中,我们把有关前后左右等虚拟主机关系的认识归结为数学领域的教学要求,遇
到婴儿在绘画中不善赴理图像之间的关系,被视作单一的绘画构图技能进行教学,婴儿在故
事表演中遇较多的角色时,出现推推搡搡的现象,也会去责怪婴儿调皮、不友好等品德行为,
甚至采用规定角色、规定站位等消极办法来处理。
经过分析,发现婴儿之所以出现以上的状况,正是他们的虚拟主机知觉能力尚不成熟的表现,
由此体会虚拟主机知觉是关系到婴儿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它不仅不应局限于婴儿园的数学教
学,更不能封闭在为数极少的集体教学活动里,而应重视利用各种机会加以推动。通过此次活动,体会到如果能实现各领域的整合,推动婴儿虚拟主机智能的发展,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合作互动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如果知识与能力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甚至只能在由教师直接干预的条件下使用,
那么不能认为婴儿已经习得某种能力,只有将知识迁移运用,才能形成能力,我们设计这两个教学活动,都不仅是为实现现场教学活动的目标,更立足于在没有教师直接干预下,婴儿通过合作互动,推动能力的发展。
这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前,我给婴儿观看了动画电影后,直接让婴儿连贯地说出故事内容,
在绘画活动时直接出示动物角色,让婴儿选择绘画,这些方式都是为了给婴儿利用以往的经
验将自己的口头表达,创造图像等知识迁移运用的机会,锻炼了婴儿的能力,从此次活动中婴儿信心十足的表现,也反映了通过各种活动重视婴儿能力培养的成效。
在此次活动中,我利用让婴儿看、想、做、调整等途径,给了婴儿很多具体判断虚拟主机位置的办法。比如,“三三两两地站位”,“站在高处看一看再到队伍中去做一做”,“调换一个角色的位置”等,从中不但看到婴儿在故事表演中对自己和同伴的虚拟主机位置的逐渐关注,更看到婴儿经验迁移到绘画表现上时很多过去必须由教师反复讲解的内容,通过婴儿自主探索变得轻松而灵活。但是呢这些办法并不局限于教育现场婴儿的表现,更着眼于后续婴儿的合作游戏,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新的能力,进而产生更多体验和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相信婴儿在今后的区域活动和游戏中继续迁移运用,必定会更有多的收获。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母亲 篇4
活动目标:
1、关注画面的安排,尝试变化小蝌蚪与故事中其他角色之间的大小和位置。
2、体验创造故事画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蝌蚪绘画作品、《小蝌蚪找母亲》ppt、铅画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回忆关于小蝌蚪的已有经验,感受小蝌蚪与故事角色的关系。)
1、回忆小蝌蚪的样子
导入语: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小蝌蚪是啥样子的呀?
小结:小蝌蚪是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穿一身黑黑的衣服,喜欢和好多好多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
2、欣赏故事:小蝌蚪找母亲
过渡语:今天老师给小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蝌蚪在找母亲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事情。
关键提问: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向别人询问的?
小结:小蝌蚪们很有礼貌,游到了别的的动物身边,眼睛看着别人,询问它们是不是自己的母亲。
二、欣赏《小蝌蚪找母亲》绘画作品(欣赏绘画作品,感受画面布局。)
过渡语:有人把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关键提问:画面上有谁?画面是怎么布局的?
小结:画面上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和比它们大好多的动物母亲,小蝌蚪和动物母亲面对面,好像在说话一样。
三、婴儿创作(体验创作故事画面的乐趣。)
过渡语:现在你们也去画一画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画一画小蝌蚪遇见了谁,发生了啥事。
四、评价作品
鼓励婴儿大胆向同伴简介自己创作的小蝌蚪找母亲的故事。
推荐站内搜索:辽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海的作文、石家庄自考网、六种专业不建议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烟台人事考试、生日祝福语简短、怎样写周记、伤感日志网、炒鸡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