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精选15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1
一、导入
1、 人之将亡,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一个人,在他临死之前,会是啥样的一番情景呢?(生根据自己所知发言,师归纳)板书:临死前的
2、 简介《儒林外史》,引入“监生”的由来,简介严监生其人。(关键词:读书人,富有,捐监)板书:严监生
3、 我们来看看这么一个富甲一方的人,临死前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二、初读课文
1、 自己读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找出课文中生词 ,读,分析字形,书写。(监 侄 郎)
3、 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引导其解决理解问题:联系上下文,参考注释。)
三、再读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
1、 说说本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啥事?
生说,师相机引导读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
1、 引读课文描写严监生的句子。(板书严监生的动作,神态。)
2、 对照读亲人猜测严监生两个指头的意思。(板书众人的猜测)
3、 再读严监生对众人不解自己心意的句子。(板书整理出严监生的心情)
五、补充情境,深入品味
1、 我们再回头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环境(晚间挤满了人的屋子,一盏灯)一盏灯已经够暗了,还要挑掉一根灯草,会怎样?
2、 临死前的严监生,面对着亲友对他两个指头的不解,他可能想说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想象,表达。)
3、 如果这一幕就上演在你眼前,你想对严监生说啥?
六、品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会到写人的文章可以怎么写?(板书:细节描写)
七、联系,拓展,延伸
1、 复习《小嘎子》和《凤辣子》,感悟人物描写的办法。
2、 资料:《欧也妮。格朗台》的人物性格描写。
3、进行即兴创作。观看课堂中同学们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人物心理的刻画。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2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办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办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虚拟主机,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办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办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关注点
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办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办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八、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啥?
2、补充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也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导入课文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啥?会做些啥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么样描写临死地主的?揭示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办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啥?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四)、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啥?心理想些啥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老师巡视。
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以情促读的设计行云流水,自然和谐。]
(五)、体会写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篇短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前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要集中笔墨,要面面俱到。
◆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观察,用心揣摩。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例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强化文章的表现力。
(六)、拓展
阅读《儒林外史》
[ 通过课外阅读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3
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有一处省略号。在备课前,说实话这个省略号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但在教学中,突然注意到了这个小细节应该有点研究的价值,所以就建议同学一起来思考。
一番讨论,争论后,一些同学纷纷发表看法:
“这处省略号刻画出了严监生妻子欲言也止的神态。”
“严监生临死前念念不忘的竟是那一茎点燃的灯草。他妻子感到很丢人,在众人面前他妻子觉得无法启齿。”
“前后两句是解释说明的关系,破折号有这个作用。但是呢破折号太生硬,赵氏的情感、思想表达不出来,所以作者用了省略号。”
“这一个省略号实则表现出了严监生吝啬鬼、守财奴、爱财胜于爱命的形象特点。”
一个省略号造就了这节课的精彩!
我教《临死前的严监生》
浙江省奉化教师进修学校 张晨瑛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啥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作者采用类似白描的手法就构勒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和性格特点,语言极其凝练、富有表现力,是一个很值得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但是呢语言的学习如果不进入文字去品味、去涵泳而孤立地模仿那只是机械地学习,获得的只有形式而不是神韵,是强加而不是意会。为此,在处理教材上,我依据文本的特点首先隐去了结尾,并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的背景,这一点处理上我通过课外原著所提炼的资料和文本的交代来明确人物的生存背景──这是一个富裕的财主在临死前那奄奄一息的一幕,为下文感悟人物的特点作好铺垫,然后通过课文中不同人物的出场猜测进行写话,当然,这个写话不是训练的要点,其首要作用是为了不断铺垫人物的性格。其实学生在写话的同时也不断积蓄内心的情感,不是念及尚未谋面的亲人,不是
接着教师出示最后文本的结尾,此时的展露应该来说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人物的性格一下子获得提炼,极其吝啬、一毛不拔、啼笑皆非等词语的吐露见证了这一点。但是呢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带着这样的整体观照再次进入文本,透过语言再去细细体味人物的个性,学生很快在大侄子、二侄子、奶妈后面找到了刻画严监生神态、动作的语句,通过不断地扣词品句从中感受到严监生内心的焦虑与失望,再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为这样一篇著名的作品补上心理描写,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笔下的一个也一个人物。至此,人物的形象得以丰满、圆润。
第三步,自然就可以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加以提炼,并依据这些特点仿照文中的语言进行第二次写话。由于有了先前语言的积淀和表达的揣摩,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严监生的内心世界,一句句鲜活灵动的语句跃然于文字之上。
最后我引入了《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断,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个意思:第一是拓展小孩们的知识面,通过这个的学习,让他们知道,其实世界上还有好多很好的文章正等着他们去阅读,进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第二为了让学生感受两位作家的的写作手法,同样是写吝啬鬼,同样是写吝啬鬼临死前的表现,当时两篇文章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葛朗台的临死前人物的语言、神情、举止表现得更为丰富,而严监生的临死前表现主要是借助了人物的动作描写。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描写体会到人物内心深处的世界,并感受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细致思考的震撼。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办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办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小黑板、挂图等。
2、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
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爸爸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严监(jiàn) 诸亲六眷(juàn) 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啥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样?
(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进而引发讨论: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啥?
(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啥?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也有怎么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
(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也会怎么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与二侄子的交流越发指得紧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与奶妈的交流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头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啥?
(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5
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表达办法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个片段选自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本片段虽然只有短短412个文字,但是呢作者吴敬梓却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表达办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吝啬鬼严监生,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
二、说理念
本课设计基于这样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摒弃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将全课划分为三个主要板块,每个板块都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尽量“隐藏”到“幕后”,只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点必要的帮助或点拨;二是突出语文课的本体,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本文表达办法的探究上,并通过表达办法的探究,丰满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指导学生今后的习作,初步掌握阅读类似文章的办法。
三、说学生
1.五年级学生基本能整体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呢怎样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却是难点。
3.学生爱读书,但是呢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
四、说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诸亲六眷、郎中、监生、哥子、医家、穿梭、揩揩、记念、插口、登时、故此、一声不倒一声”等词,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初步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办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五、说流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严监生伸出的这两个指头代表的究竟是啥?”这一线索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总共分成三个步骤来教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三、总结写法。第二部分我也分成四块来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病情的严重,即学习课文的1至7句。再通过学习“严监生喉咙里的痰……伸着两个指头”一句,引导学生质疑,“严监生的病情都这么奄奄一息了,为啥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啥?”接着再由这个疑问引出三位亲人和严监生的对话,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揭晓答案,进而体会严监生这一吝啬鬼的形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办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我们一起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于严监生你已经了解了啥?
生:监生的意思。严监生家财万贯。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但是呢清朝时期的语言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啥事?
生:自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把课文读通顺。
生:轮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轮读,你想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啥事?
生:灯里有两茎灯芯,太浪费了。
师:我有没有听错,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啥?
生:亲人,故友……
师:是呀,两茎灯心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整体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你从严监生的哪些表现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这两茎灯芯,请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随机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2、感受严监生“爱钱甚命”的心态:
师:你是怎么样感受到的?
预设:
生:严监生病得很严重,我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中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严监生的病为啥会病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示:
在《儒林外史》的第五回这样写道:
1、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也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2、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
师:他是因为没钱吃药吗?
生:不是,他是因为舍不得银子。
师:那么在他的眼里银子与性命熟轻熟重?
生:是银子。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3、通过“指”感受到严监生焦急的心情,初步感受严监生的吝啬:
师:你还感受了到啥?
生:严监生开始是“伸着两根手指,接着是指得紧了,最后是指着不动了”他在随时都可能一命呜呼的时候,心里只有油灯。
生: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了摇,闭着眼睛摇了摇。
师:他心里想的是那油灯吗?
生:不,他想的是有两根灯芯的油灯非常浪费。
师:他觉得浪费的究竟是啥呢?让我们看看他平时的生活情况。
请看屏幕:
第五回节选:
不瞒二位老舅,象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师:他连平时买点猪肉都舍不得,他觉得他浪费的是啥?
生:是银子。
师:从这些动作中,你知道严监生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焦急的,着急……
师: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课文。
师生共读。
4、补白人物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严监生的吝啬:
师:可怜的严监生,生命危在旦夕,偏偏一大帮亲人在身边,却猜不出他的心意,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你可以选择一句,把他的心理补充完整。
(写一写。)
师:大侄子的话。
生:唉,大侄子,我就你们这几个亲人了,我担心的是灯,灯里有两根灯芯,你发现没有。
生:我的侄儿诶,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里燃着两茎灯芯,多费油啊!这哪里是油,分明燃的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怎样断得了这口气?
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待了这些年,竟然连我的这些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
师:这就是可怜的严监生,看着课文的插图,你有啥要对他说的?
生:钱哪有生命重要啊。
生:你家有十万银子,却到死,还为几根灯芯牵肠挂肚,真是守财奴。
……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对严监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生: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阅读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能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或者一个词语概括一下严监生的形象?
生:守财奴、吝啬鬼、小气鬼……
师:受到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在以往的评论中,人们常把严监生列入到了世界文学吝啬鬼的长廊之中,在很多文学史评中、及电视、电影里都把他视为一个贪婪成性,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而大加鞭挞。但是呢,看了下面的这些补充材料后,你对严监生也有了啥新的认识呢?
(出示补充材料一。)
师小结:是呀,吝啬鬼第一个特点就是残酷和不近亲情,对财富的占有欲,使他们失去了常人行为和心态。我们看到的严监生并不如此。他“钱过百斗,米烂成仓”自己平时连一斤猪肉都不舍得吃,但他却舍得花银子请别人喝酒,自己有病舍不得吃药请医生,老婆病了却“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自己从不肯轻易为自己破费钱财,但却肯送给两位舅子大笔银子。吝啬并没有割断其亲情关系,泯灭其人性。不能说严监生不吝啬,可他的这种吝啬只是一般小生产者的吝啬,并没有使他由人变成了鬼。吴敬梓仅用了五句话就把严监生过分俭省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与严监生相比,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时间来不及,方案二:果戈里笔下的波留希金、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就是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吝啬鬼。(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相关的书籍,出示作者书名)下面。就让我们来见识见识啥是真正的吝啬鬼。请同学们默读《欧也妮·葛朗台》这个片段(出示补充材料二),同样是写他在临终前片段,先请同学们从文章中划出表现人物吝啬的语句。然后思考一下,同样是写人物临死之前的情景,它与课文节选的片段描写的侧重点有啥不同?
生:交流写葛朗台吝啬的句子。
生:严监生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第二篇文章的主人公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
师:吴敬梓为啥不通过语言来描写人物呢?这样不是能更直接的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吗?
生:因为严监生病得很重,不能说话了。
师:是呀,所以我们要根据人物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来选择描写的侧重点,这样的描写更逼真,下节课,我们将走进红楼梦,进一步学习精妙的人物描写手法。
五、练习
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心理活动写一写:
当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伸着两根手指,他想:
当大侄子问他是否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时,严监生心想:
当二侄子问他是否还有两笔银子没有吩咐明白时,严监生心想:
当奶妈问他是否两位舅爷没有见面时,严监生心想:
【补充材料】
一、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对闯祸逃跑的哥哥:
严致和见差人来说此事,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见哥哥也不在家,不敢轻慢。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严二老官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官司已了。
对结发的妻子:
生病时:
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的重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总不见效。
去世后:
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对妻子的兄弟:
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
严致和也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二位喜形于色去了。
二、选自《欧也妮·葛朗台》
末了,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被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声音显出他惊慌得厉害。
“在那里呢,爸爸。”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小孩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小孩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爸爸,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三、练习
划出表现人物吝啬的句子。然后思考一下,同样是写人物临死之前的情景,它与课文节选的片段描写的侧重点有啥不同?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交流《水浒传》里的人物特点。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板书:严监生)注意“监”读第四声,他的原名叫严致和,那为啥叫他监生呢?
3、简单简介严监生。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啥?
2、检查读书效果。出示词语:诸亲六眷、侄子、哥子、一声不倒一声、登时、两茎灯草、挑掉。读词正音,理解词语。
3、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啥?
三、 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假如你就在严监生的旁边,面对他临死前伸出的那两根手指,你会作何猜想?
2、诸亲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测,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交流。
3、一般人死前会牵挂些啥?
可是,严监生临死前居然牵挂两茎灯草,这实在出人意料。为了区区两茎灯草,他之前是怎样念念不忘呢?让我们看看他临死前的反应,细细地品读品读。
四、回读课文,品味作者语言。
1、细读句子,朗读感受严监生临死前的形象,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严监生床前,你有啥话想对他说?
五、总结写法,拓展阅读。
1、读句子,体会写法。
作者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经典动作,通过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这叫——细节描写。
2、出示四大吝啬鬼和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断,交流体会
末了,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女儿欧也妮把金器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小孩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小孩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冲着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3、今天,通过对《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的格外吝啬,也知道了,只要抓住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进行描写,就可以描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他自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比比皆是,课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8
(一)导入
师: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
生:一定有很多人来探望他!他一定舍不得自己的亲人,气息微弱地分配遗产。
师: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
(生自由朗读数遍后,教师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师:看到你们读得如此投入,我也想试着读一读,好吗?
生:好!
师:我读的时候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
师: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简介给大家,好吗?
生:严监生他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上,望着两茎灯草,死不瞑目。
生:严监生不停地咳嗽,喉咙里的痰响得一声接一声,对于家人不着边儿的回答,他心里急得不得了,可也说不出来。
生: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溜的圆,望见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到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
师:你们真会想象!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按要求读文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能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
生: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开始,大侄子以为是他牵挂哪两个不曾见面的亲人,来问他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说明大侄子没有说中。接着,二侄子猜问是不是有两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时,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说明二侄子也没有猜中。紧接着,当奶妈问道是不是记念两位舅爷时,他直接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说明奶妈也没有猜对。最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没了气。并在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下加上着重号。)
师:同学们能够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出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吗?
生:我的两个侄子哟,你们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啊!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怎样断得了这口气哟!
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
生:赵氏啊,到底还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茎,这下我就放心了!
……
师:多么可笑而也多么可悲的严监生哟!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啥话想对他说说吗?
生:严监生啊严监生,你太吝啬了!你那么有钱,竟为了两茎灯草而死不瞑目,唉,你真可悲!
生:严监生,你真是个守财奴,你爱财竟胜过自己的生命。为区区两茎灯草而眼不闭,气不咽,如此贪婪,真令人可恨也可笑。
……
(四)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体会真好!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五)体会写法
师:多么高明的作家呀!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啥办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生:有动作、神态上的细节描写。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为啥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
生: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我们在写人时,也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办法。
(六)阅读拓展
师:作家吴敬梓用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吝啬鬼形象,有着较强的讽刺意味。严监生只是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那其余的三个吝啬鬼有啥特点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小说。相信通过大家课外的比较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办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办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给大家请来两位大明星。是谁,认识吗?观察一下,他们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啥?
这两幅漫画啊,画家通过对细节的突出和夸张,达到一种喜剧的效果。作家也常采用这种手法。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突出和夸张,刻画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尤其是对严监生的刻画,更是被人称之为“千古绝唱。”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篇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
2、板书课题:看老师写题目,注意这里有两个字字形比较接近,找找他们是哪两个字。指名比较“临”、“监”。“监”字还是个多音字,知道另一个读音吗?
来,大家一起读一下题目。
3、监生是啥,知道吗?请大家翻开课本133页,看看课文下方的注释。借助注释可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啊。
二、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那好,小孩们,现在就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字词看注释或者查工具书。
2、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词语:诸亲六眷、侄子、郎中、 已后、登时、两茎灯草、一声不倒一声、挑掉一茎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找到了吗?在这里读啥呢?全班来读一读。
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理解:诸亲六眷(文章中的诸亲六眷是指哪些人?)两茎灯草(大家看看134页的插图,找到没有,那盏灯,好极了,那就是两茎灯草。)已后(就是现在的“以后”,注释中也提到了,不是吗?)登时(换个词来说,立刻、马上、顿时。)
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语,让我们再来读读文章。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评议。
3、刚才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有感觉了吧,但还是不够,再请大家默读一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啥?(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还念念念不忘两茎灯草。)板书:两个指头
说说,严监生给你留下啥样的印象?
三、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这样的一个守财奴的形象,作者是怎么样写的呢?
请看这么一个句子。出示例句: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哪位同学先来读一下,其他同学想想,你会发现啥。
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已经怎么样了?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另外的句子来说明严监生已经病得不轻了吗?好极了,用个成语来形容他。(奄奄一息、形容枯槁、行将就木、生命垂危)
但是呢他——(总不得断气!)就这几个字,再读一遍,说说啥感受?(感受到严监生垂死挣扎),死不瞑目啊,小孩们,是啥让严监生这样的牵肠挂肚,这样的垂死挣扎。他给了我们啥提示?
读,再读。怎么样?闭上你的眼睛,你头脑里浮现出来的是啥?(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
2、面对临死前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诸亲六眷都作出了哪些猜测,严监生也会有怎么样的反应,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在相应的句子旁写上你的体会。
3、指名读诸亲六眷作出的猜测。
找到了吗?小孩们。我们按课文的顺序来说说。
首先出场的是:(大侄子)
当大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
句子一: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尽管身体极度的虚弱,尽管呼吸已断断续续,但面对那两茎灯芯,他仅仅是摇了摇吗?你想,那是怎么样的摇头?(用力、失望)
对严监生来说,那两茎灯芯烧去的仅仅只是那么点灯油吗?还烧去了他的(银子、生命)。
所以他面对大侄子的猜测时——生读
接着出场的是?(二侄子)
句子二: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的的反应与前一次有啥异同吗?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怎么样的——(急切、心急火燎)他急的究竟是啥呀?所以,他把两眼……把头……
融入这份感受,再来读读这个语句。
忠诚的仆人来了。她猜想——(生读)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这一次的反应也有啥不同吗?
没人能理解,没人能读懂他啊,此时的严监生把眼闭着摇头,他的内心只有(绝望),难道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生一起读
灯油啊,我那宝贵的、珍贵的、可爱的灯油啊,我严监生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啊!如果可以,他会怎么说呢,让我们来当一回严监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
你们呀!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真的就没有人明白严监生的心思吗?生读赵氏的话原来这两个指头啊,指得是——(板书:两茎灯草)
真是知夫莫若妻,知严监生者——赵氏也!
众人看严监生时——(全班读)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3、同学们,这种内心的感受和变化,作者是抓住了严监生的啥来描写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动作?(两个指头、头、眼睛)的确啊,他的动作反应了他内心的想法。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从文字中站了起来。
四、比较阅读。
1、我国古代作家吴敬梓仅用了几句话,抓住了严监生死前两个指头这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就把这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实在世界文坛上还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投影出示四大吝啬鬼)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请看——
末了,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女儿欧也妮把金器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小孩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小孩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冲着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2、这是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描写了主人公葛朗台临死前的一幕。在他临死之前的片段,读了之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对人物的啥描写?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啥?
3、与《临死前的严监生》相比,你觉得在这个片段在描写办法上与课文有啥异同之处?
今天,通过对《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的格外吝啬,也知道了,只要抓住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进行描写,就可以描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他自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文中我们所看到的人物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而已,若想知道更多,老师建议你推荐同学们看吴敬梓写的这部《儒林外史》。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茎灯草
(神态、动作……)
守财奴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10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办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随便聊聊,我知道我们的同学非常爱书,一有空就会拿出一本课外书来细细的品味,品味其中的情节,品味其中的人物,谁能和大家聊聊古今中外的书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物的啥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出示:严监生)
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大家齐读。
生:(齐读)监!
师:知道啥是“监生”吗?
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预习时看了书页下的注释。
师:你真会预习!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生“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么富有的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么样的情形?
(学生想象,交流)4个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课件:临死前的严监生)
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师:翻开语文书,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注释或查查工具书,开始 (学生认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这篇课文比较难读,老师把其中一些句子找了出来,请你自由读一读,看看哪个句子,你能读给大家听。
1、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2、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3、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4、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5、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6、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进上前到:“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听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样子,谁能来说说你脑海里的严监生已病成啥样了?
生答
师:看来他病得十分严重,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现在的病情?
生:无药可救!
生:奄奄一息!
生:病入膏肓!
师:已经气若游丝,命悬一线了,可他却伸着两个指头,(板书两个指头)总……(出示“总不得断气”)(学生接)这两个指头是啥意思?(板书两茎灯草)
猜出是两茎灯草费了许多周折,大家分别是怎么认为的?[先是大侄子猜测(显示大侄子)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显示两个亲人),再是……接着……最后……]
师:文中严监生对大家的猜测作出的反映通过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根据课文四人小组完成表格,并说说他的心理活动。
猜的人 猜测写出严监生的反应 头手 大侄子两个亲人 二侄子两笔银子 奶妈两位舅爷 赵氏两茎灯草
师:谁来说说看你怎么填的?
生答
回答二侄子时:此时严监生的心里是多么……(着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他很着急的?奥,看来他真是焦急万分,谁能把他此时焦急的心情读出来?(1-1-齐)严监生急呀,气呀,可惜他说不了话,如果他能说的话,他会说……他会说……他会说……?
正在他十分着急的时候,奶妈说话了,问他是不是指两位舅爷,此时严监生的反应是……谁来说?他怎么把眼闭着,手也指着不动了?(难道他不着急了吗?)板书:绝望。谁能把严监生绝望的心情读出来?(1-齐)
最后妻子赵氏终于说中了他的心事,严监生的反应是……此时他的心里也会想说啥?
师:多么可笑而也可悲的严监生哟!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
1、师:有人说严监生是个节约的人,有人说严监生是个吝啬的人,
生:
2、师:为啥说他是个吝啬的人?
3、师:同学们,节约得有个度,
(1他十分有钱2一屋子的人只点了一盏灯3两茎灯草比亲人还重要)
(如果3说不出:我们再来看表格,严监生临死前只记得……(两茎灯草),却不记得……(两个亲人,不记得……也就是遗产也没有交待清楚,更不记得两个舅爷)看来在他眼里金钱比亲情还重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是个吝啬的人。
师:这位吝啬的严监生听了赵氏的话,终于了了心中所愿,顿时没了气。同学们,严监生临死前倔强地伸着两个指头,不是为了没有见面的亲人,不是为了遗产交代清楚没有,而是为了那两茎微不足道的灯草。面对这么一个爱财胜过亲情的人,你有啥想说的?
生
三、体会写法
师:多么高明的作家呀,短短一个片段,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说说作家是用啥描写刻画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生: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师:同学们,作者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特别是一个动作,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两个指头,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叫细节描写。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我有个问题,作者为啥不用语言细节描写呢?
生:因为严监生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了。
师:是啊,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应选用恰当的描写办法。
四、课外拓展
师:作家吴敬锌用辛辣的笔触通过细节描写,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让我们过目不忘。在世界文坛上还有四大吝啬鬼,想知道吗?(出示课件)
师:他们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葛朗台临死前的精彩片段。你们自己看看,读一读。
(生自由读发的资料)
师:谁能说说这个片段也是通过啥描写刻画葛朗台这个吝啬鬼形象的?
生:……(例如哪个句子)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间,你一定会为之陶醉,为之神往,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共同徜徉于文学的海洋中吧。
教师评课
学校:乔小 班级:502 学科:语文
执教老师:张小萍 教学内容:临死前的严监生
1.准备充分,教学过程流畅;
2.教学步骤清晰,注重教学细节;
3.抓住三次(情绪)、神态、动作的变化,揣摩人物内心的变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吴燕萍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学生课堂常规好;
2.注重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课外延伸工作做得很好;
4.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俞娟英
1.抓文本,体会严监生着急、生气的心情,并体会他内心想法;
2.体会作者写人物的办法,“为啥不描写语言?”这个问题好,引导学生体会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
3.课外拓展的形式好,最好拿两篇文章比较会更好。 ——高志刚
1.重视朗读指导,读出严监生的“着急”、“失望”;
2.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的变化,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借助表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陈敏珠
1.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节奏不紧不慢,抑扬顿挫,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任何一个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朗读指导到位;
3.通过多种学习办法学习目标,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使课堂效果显著。
——蒋婷娟
1.张老师教态自然,语气亲切,口齿清晰,能让每位同学清晰地听清问题,教学节奏不紧不慢,抑扬顿挫;
2.张老师抓住了课文中的几个难句,通过自读、个别读的办法,不但读通、读顺了句子,还很好地读出了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3.注重抓住局部(重点字词)及表格的填写,让学生很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本文的重点得到很好的解决。 ——赵琴花
1.充分利用表格,用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测人的心理活动,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
2.课前、课后的拓展资料,能对学生学习古文,对人物描写了解更深入;
3.语文亲切,如沐春风。 ——顾亚利
1.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充分挖掘文中的人物内涵;
2.抓住文章重点,通过读悟文中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特点。
建议:对于人文性较强的文章,学生的读,教师对文中个别语句的挖掘可深入些,教师的语调应更贴切于文章基调。 ——吕云飞
1.教师能从文中选出难读的句子,通过读,解决句子中的难点,很值得学习;
2.利用表格,进行小组合作,突出了细节描写这一写作办法,让人收获颇深;
3.课前引用原文中对吴敬梓富有的简介,让小孩们有深切地了解;
4.课外拓展,推荐优秀书目。 ——高林燕
1.课前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严的家庭背景入手,对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起了对比、突出的作用;
2.工具的运用:学习就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能透过动作、神态来揣测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
4.是否在“节约上”稍作引颂;
5.课文在描写办法时,是否可在找手、头的反应时,强调动作的神态。—李霞
1.巧妙的抓住“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体会三次猜测,进而明白严监生的吝啬;
2.拓展的片断欣赏让学生由课内走到课外,积累语言,积淀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堂提问巧妙,少而精,巧妙的一个问题贯穿全文。 ——郑晓娟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办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办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齐来把课题读一下(生齐读)
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大家齐读(在监字上注音)
生:(齐读)监
师: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吴敬梓)
师:(出示作者图片)是啊,他就是吴敬梓,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就是其中的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严监生。
师:严监生临死前是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 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①自学生字,词语②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注释或查查工具书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啥事?
2、 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jiànzhí láng
监 侄 郎
侄子 穿梭郎中
3、交流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谁能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啥事?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头总不得断气,直到最后,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才安详的离去)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完以后你觉得严监生这个人物有啥性格特点?(吝啬)
*如有同学说“节约”的话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严监生的行为到底是吝啬还是节约呢?我们得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1、感受病情的严重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划出描写严监生病情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重点体会:
①到了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从“医家都不下药了”体会到无药可医,病入膏肓)
②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从“一连三天”体会到病情的严重)
③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从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体会病情的严重)
师:看来严监生的病真是十分严重了,你能用啥词语来形容它的病情?(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生命垂危,危在旦夕,无药可救……)师:我们连起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读一读,体会严监生的病情之严重(生齐读“自此……桌上点着一盏灯”)
2、 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师:还能从哪个句子看出他病情的严重?
⑴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体会他病情的严重)
师:还从这句中体会到了啥?
(从“总”字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以及可能有未了的心事)
师:病情恶化到了这种程度,却总不得断气,他可能在想啥?
例如:思念远方的亲人、遗产没有交待清楚……
⑵师:不仅同学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也都想知道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代表的是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严监生和亲人的三个对话。
师:他们的猜测分别是啥呢?
①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大侄子的猜测是啥?(两个亲人)
师:你还能从这个对话中读懂些啥?
(从“摇了两三摇”体会严监生当时的病重以及这一动作包含的意思)
指导朗读
② 二侄子……
师:二侄子的猜测也是啥呢?(两笔银子)
师:你还能从对话中读懂啥?
(从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严监生心情的着急以及严监生的奄奄一息)
指导朗读
③ 奶妈抱着哥子……
师:奶妈的猜测也是啥呢?(两位舅爷)
师:你还能从对话中读懂些啥?
(从严监生动作神态中体会严监生的病重以及他心情的着急和生气。)
指导朗读
师:在临死前,他居然为了灯盏里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我们再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师:那么这两茎灯草代表的究竟是啥呢?我们再来读一读剩下的内容
师:是啊,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生补……)
师:你从严监生这时的动作中体会到了啥?
(从中体会到严监生终于了了心愿)
师:如果你是严监生的话,你也会对赵氏说些啥呢?
师:终于了了心愿了,顿时没了气,同学们,严监生临死前倔强的伸着两个指头,不是为了没有见面的亲人,也不是为了遗产没有交待清楚,而是为了两茎灯草,那当时屋内的灯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前面有一句话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找找看。
④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从“一屋”,“一盏”体会当时屋内灯光的微弱)
师:就是为了这么微弱的灯光,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
如果你现在就站在严监生的病床前,你会对他说些啥?
(吝啬,爱财如命,守财奴,)
(四)、总结写法
师:多么高明的作家啊,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啥办法刻画人物的特点的?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师: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也应该注意抓住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12
授课教师:鲁春梅(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小学)
授课时间:2007年4月9日
授课地点: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小学
授课年级:五年级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师:上周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课文……
生:(齐答)《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
师: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生:小嘎子机敏、淘气、倔强;小胖墩呢,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生:文章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
生: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让我们感觉他们都有血有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板书:严监生)
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大家齐读。
生:(齐读)监!
师:知道啥是“监生”吗?
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预习时看了书页下的注释。
师:你真会预习!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么样的情形?
生:我想他临死前一定有许多人来看他,而他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
生:他会死得很安详,因为他有很多钱,他的儿子不愁钱花。
生: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生:也许他不想死,舍不得离开亲人。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轻轻地再来一遍。
生:(再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师:翻开语文书,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注释或查查工具书。
(学生认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抽生读前两句)
师:你读得非常通顺,谢谢。谁接着往下读。(生读二侄子说的话添加了字)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不能添字,请重读一遍。
(生重读)
师:很好。读书可别慌张,一定要读准确。谁读后面的部分?
(生读完)
师:读得真熟练,不过在这些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板书:挑)
生:它可以读tiāo和tiǎo。
(师板书两种读音)
师:在文中该读哪一个音呢?请教一下你们的万能老师。(学生查字典,老师巡视)
师: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得根据意思来选择。哦!有的同学查得可真快!谁来说说该读啥?
生:这个字该读tiǎo,因为tiǎo有个意思说“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师:你们都选的这个意思吗?读读课文想想。
生:不对。是读tiǎo,但应是这个意思:“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例如把火挑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师:在文中是挑掉……
生:(齐答)灯草!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还有一句呢?
(生读最后一句。)
师:还有同学把挑读错了,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这一次读准了。同学们,读完课文,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你能用最简短的话来讲一讲。
生:他临死前并没有花大价钱去安排自己的葬礼。
师:那么,课文是怎么样描写这一情形的?
生:严监生不住的咳嗽,喉咙里的痰一进一出的,他手指得越发紧了,而且面对不着边的回答,心里也急也说不出来。
师:嗯,我知道你读书一定是用了心的。
生:家人都不明白严监生是啥意思,他非常的着急,最后赵氏明白了他的意思,挑掉了一茎灯草,然后他就断气了。
师:我们用更简短的语言来讲述,严监生临死前……
生:(齐)伸着两个指头不得断气,
师:直到最后,
生: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安详地离去。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完以后你的第一个反应,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严监生是个非常节约的人,因为他害怕灯盏多费了油。(师板书“节约”)
生: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生:严监生是个吝啬的人。
师:(板书“吝啬”)我可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上完全不一样。(出示课件)老师查出了两个词的意思,自己读一读,它们相同的是啥,不相同的是啥?
(生读)
师:谁来告诉我?
生:它们相同的就是不太爱用自己的财物。不同是:节约是对生活中不好的消费行为进行限制,该用的才用;而吝啬是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的也不用。
师:大家明白了吗?但是呢,严监生的行为到底是吝啬,还是节约,我们不能空口无凭,得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师:默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找到描写严监生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可以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书后的见解。
生:我从这句“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
师:注意这个“倒”读dǎo。
生:我从这里体会到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他都要死了,这么有钱,还要挑掉一茎灯草,如果不挑掉一根灯草的话,会死不瞑目。
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读,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了严监生的病非常严重,但他不放心灯草,可他说不出话来,怕儿子不明白,就把手伸出被窝,伸着两根指头。
师:很好,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病情严重。
生:“到了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连医生都认为他无药可救了。
师:病情非常严重了,(老师引读)“喉咙里痰……一声不倒一声的。”
师:你能用啥词来形容他的病情?
生:无药可救!
生:奄奄一息!
生:病入膏肓!
师: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的边缘了,可他却……(出示“总不得断气”)(学生读)从这个“总”字,你体会到啥?
生:还有很多事没说出来,所以,他不能死去。
师:还有啥体会?
生:我知道严监生病得要死了,还感觉他心里非常难受,他想给亲戚一些交代,忍着痛苦在那里苦苦挣扎。
生:他在想有些啥事情需要交代的,他在脑袋里思索着。
师:有未了的心事,所以,(引读)“总不得断气……伸着两个指头”
师:病情如此严重,还伸着两个指头,所以你认为他是……
生:吝啬!
师:还有啥地方可看出他的吝啬?
生:我从“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联系后文体会到他十分吝啬。
师:后文?哪里?
生:赵氏理解了严监生的意思去挑掉了一茎灯草。
师:“tiǎo。
生:屋子里很昏暗,他却要挑掉一根灯草,过分地爱惜财产,我认为是吝啬。
师:表达很清楚。赵氏明白了他的心思,两根指头是啥意思?
生:两根灯草。(板书:两根指头 两茎灯草)
师:张哲钦很会思考。他联系前文帮助自己理解。同学们听到了吗?他找到哪句话帮助自己理解?大家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师:他为两茎灯草不得断气,那么两茎灯草是啥样的?看到过吗?在以前没电灯的时候,人们用灯草来照明。你们想知道让严监生久久不能咽气的两茎灯草是啥样的吗?请大家来看看。(演示)
师:谁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灯火。
生:微弱!
生:星星之火!
生:在挤满了人的屋里这点火光根本算不了啥!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读出灯光的微弱。
生:(读)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师:而且是这样一盏微弱的灯光,你想说啥?
生:严监生真是个吝啬鬼!
师:有没有同学从其他地方体会到了啥?
生:我从他的亲戚问他的话里体会到了他的吝啬。“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一般的人要死了,是有啥亲人没吩咐完,才会有这样的举动。严监生却是为了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挣扎着。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我们把这几句话找出来,老师来领读,共同来感受一下。
师: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师引读)
师:从这里,你们能感受到严监生的心情吗?
生:着急。
师:从哪里体会到?
生:“他把头摇了两三摇”,“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他从句子来谈的,还有吗?
生:我也体会到着急。从“摇了几摇”,“滴溜圆”,“越发指得紧”,“指着不动”这些词语体会到的。
师:他急啥?
生:他着急:你们怎么猜不对我的心思呀!把油浪费了可怎么办呀?他很心慌。
师:那你来读读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着急。(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还能体会到啥心情?
生:我体会到严监生的内心也急也气,刚开始还把头摇了两三摇,后来把眼睛睁得滴溜圆,越发指得紧了,到最后手都不能动了,还指着。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快没有气息了,没有力气把眼睛睁开了。可大家还不懂他的心思。
师:真会读书,注意了词句表达的变化。掌声!那你读一读,读出这种变化。(生读)
师:还有吗?
生:他肯定在想,你们怎么老是不明白呀!
师:他用了个“老是”表达自己的体会。
生:严监生在想,油都烧完了,我死了都不瞑目。
生:他的三次摇头,第一次是简单地摇了摇,第二次是使劲地摇,第三次闭着眼睛摇头。都有些生气了,亲人连他的意思也搞不懂。我觉得他这样太过分了,现在我也认为他是吝啬,不是节约!
师:看,多读书,也就明白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那个急呀!那个气呀!那个担心呀!这些都从他的行动中感受到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谁来读老师读的?边读边想,把那份着急、那份担心读出来。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直到赵氏猜到了他的心事,他才……(学生读最后一句)
师:终于了了心中所愿,顿时没了气。同学们,严监生临死前倔强地伸着两三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为的是那两茎灯草,不是为了没有见面的亲人,不是为了遗产交代清楚没有,而是为了那微弱的一点儿灯光。你们有啥想说的?
生:太可笑了,他是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师:用了一个“太”、“守财奴”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生:他是个爱财如命的人,这种人到死了还不瞑目,我们可不能学习这样的人。
师:你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学习这样的人。
生:世界上任何事都有个量的问题,太过分了都不行。像严监生这样就是吝啬,只要适度就是节省。
师:就是要把握分寸,一个度的问题。
四、总结写法,拓展阅读师:
同学们关上书,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背得出文中哪些句子?
生:“严监生喉咙里……”
“他把眼睛闭着摇头,那……”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刚才大家背的都是描写严监生啥的语句?
生:动作和神态。
师:同学们,作者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一个动作,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两个指头,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叫啥描写?
生:细节描写。
师: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同学们,在文坛上还有四大吝啬鬼,想知道吗?(出示课件)
师:他们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葛朗台临死前的精彩片段。你们自己看看,读一读。
(生自由读发的资料)
师:谁能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生:葛朗台跟严监生一样是个吝啬鬼。
生:我觉得葛朗台不仅吝啬而且贪婪。他临死前还见钱眼开,真可恨!
生:这段短话描写很精彩,像今天的课文一样注意了细节描写。很细致的描写了葛朗台看到法器时的眼睛及肉瘤和手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形象。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间,你一定会为之陶醉,为之神往,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吧。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13
教学目标:
1.读中感悟严监生这一入木三分的吝啬鬼形象,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2.品中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办法。
教学流程:
一、导题引入
1.简介《儒林外史》
⑴、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著作。有这样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大文豪鲁迅先生就非常推崇它,甚至连写作风格都深受影响。知道是哪部小说吗?(《儒林外史》)
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强调“梓”的读音。)
⑵ “儒”指的就是——(读书人),那么,许多读书人,则称之为——(“儒林”)。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笑也可悲的古代读书人。
2.揭示课题
⑴ 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板书:严监生)(强调“监”的读音。)
⑵ 这严监生姓严,名——?
“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李秀才,王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也就是花钱买来的。
3.感受“富有”。
⑴ 他可有钱啦!我们来看看《儒林外史》中的描述:屏幕出示句子——“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指名读。
⑵ 啥感觉?(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
是啊,在那个时代,10两银子,就够一户普通人家用一年了,所以,用现在的话说,严监生绝对是—个(大富翁,大富豪)
二、初读,感受“吝啬”
1.这么富有,他临死前是怎么过的呢?(板书:临死前)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大声朗读这篇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多读几次。
这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有些说法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让我来考考你:例如,文中称男小孩为 ,称中医的医生为,也叫,所有的亲戚,叫 。
再来考考你: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的:,登时:。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懂得用注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拗口的词语。
三、辐射文本,以写促读
——课文里再不回头的意思是?(病情很重,再不见轻)你还从哪里看出严监生病得很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句子一: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个读,这个句子比较长,可不好读,大家也试着读读这个语句,个读
2、读着读着,面对严监生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3、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伸着两根手指头,教师板书,总不得断气就是——(生:一直没有断气)这里的总就是——(一直)
4、教师手指“总”,从这个字眼中你体会到了啥?(有心事放不下)
教师:来,融入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齐读)
5、严监生“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啥放不下呢?面对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家人纷纷猜测,他们是怎么猜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首先出场的是——大侄子、谁来读(读得很流利,有几分古人的韵味)
紧接着——二侄子,请你读
还有谁也来了——奶妈,谁来读
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语句。
6、他们猜对了没有?(生:没有,从反应上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 哦,第一次: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第二次: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依然是两根手指
第三次: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7、——还是两根手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同学们,临死之前,严监生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还有啥比生命更美好的呢?此时,他应该最牵挂自己的是(自己的亲人),还有啥比亲情更可贵的呢?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不是为了没有见面的亲人,更不是为了没有交代清楚的遗产,而是(板书:一茎灯草)
五、回读课文,品味语句
1、你是怎么知道的?(严监生的妻子赵氏猜中了)
2、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用啥词语来评价严监生?
(吝啬、一毛不拔、啼笑皆非)
是节约么?一屋的人,一盏油灯,两茎灯草所能发出的光实在有限,屋里还是昏暗的,这可比不得我们现在的电灯。这样的节约大大超出了人之常情,过分的节约就是(吝啬)了。
3、为了那两茎灯芯,严监生之前是怎么念念不忘呢?让我们再来看这三组句子——
出示句子:
当大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
句子一: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l自读
l因此,尽管身体极度的虚弱,尽管他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得,他还是伸着两个手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你想,那是怎么样的摇头?(用力、气愤)
l对严监生来说,那两茎灯草烧去的仅仅只是那么点煤油吗?还烧去了他的(银子、生命)。
l所以他面对大侄子的猜测时——生读
当二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时——
句子二: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l他把两眼——(滴溜圆)
把头——(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的紧了)
l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吝啬得严监生的内心一定——(急切、心急火燎)
l谁能融入这份感受,再来读读这个语句。
——你的表情告诉了我,你对这段话有了比较深的感触,请你来读,好吗?
听着你的朗读,我们仿佛来到了严监生的身边,仿佛看到了那两根直直挺立的手指。
——听的出,每个字都用心在读。
当奶妈猜想也许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身边故此纪念时——
句子三: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l个读,没人能理解,没人能读懂,现在严监生把眼闭着摇头,他的内心只有——(失望)带着失望一起读
l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妈一再地不理解两根指头的含义,严监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如果可以,他会怎么说呢,让我们来当一回严监生的代言人吧?
生: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啊!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怎样断得了这口气哟!
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
生:赵氏啊,到底还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茎,这下我就放心了!
……
六、体会表达,学习语言
1、想象得真妙!你们简直就是严监生的代言人嘛!都说:“言为心声”,作者吴敬梓为啥不写严监生的语言啊?把这些都加上不是更具体,更能突出严监生的吝啬吗?
(小结:看来咱们写人哪,还得联系实际,选择恰当的办法)
2.既然说话不行,那心里想想总行吧!把这些话都改为严监生的心理活动,这样好吗?
[预设:
a、老是写心里想心里想有点重复的感受。
b、我们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他想啥,写出来也不太合理。
c、把他的心理活动全写出,这样就没有悬念了,他心里想啥一清二楚,对读者的吸引力就不强了。
d、啥都写出来了,读者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
好一个悬念,将一个想象的余地,想象是最美妙的!这就叫做留有空白,这就叫做令人回味,任何的补白都是画蛇添足。这样的描写,就叫传神,这样的描写,就叫绝妙。
3、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人物的传神刻画,才让这个个性鲜明的严监生从文字中站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再来体会作者那凝练的语句。
当大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当二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时——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也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当奶妈猜想也许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身边故此纪念时——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刚才同学们读得都是描写严监生啥的语句?(动作和神态)
5、同学们,作者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一个动作,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叫啥描写?(细节描写)
七、阅读比较:
吴敬梓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同学们,在文坛上还有四大吝啬鬼,想知道吗?(出示课件)
师:他们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吝啬鬼》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葛朗台临死前的精彩片段。你们自己看看,读一读。 (生自由读发的资料)
师:谁能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生:葛朗台跟严监生一样是个吝啬鬼。
生:我觉得葛朗台不仅吝啬而且贪婪。他临死前还见钱眼开,真可恨!
生:这段短话描写很精彩,像今天的课文一样注意了细节描写。很细致的描写了葛朗台看到法器时的眼睛及肉瘤和手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形象。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间,你一定会为之陶醉,为之神往,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吧。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14
1.初读:读准字音
师:刚才学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一点,一篇文章反复读,我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临死前的严监生》我们要反复读,有的文章是值得反复读的。我做一个调查统计,课前这篇文章你们读过了吗?
生:读过了。
师:注意我的用词,这篇文章课前至少读了一遍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那位女同学你读了几遍?
生:3遍。
师:3遍肯定得举手啊,我说至少读了一遍的就得举手。非常好,蒋老师伸出一个手指表示对你们的赞赏,因为严监生喜欢伸手指头嘛。(生笑)你们猜猜蒋老师伸出哪一个手指表示对你们的赞赏。
生:大拇指。
师:都说是大拇指,为啥?
生:我觉得大拇指是对人的一种赞扬。
师:是啊,约定俗成了,大拇指表示赞赏。很好,至少都读了一遍了,有的读了三四遍了。这篇文章应该能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读。只要他读错了,字音读错了,其他同学马上举手示意,帮他点出来。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
(一女生读课文)
师:表扬她预习还比较充分,字基本上念对了。但是呢,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把这篇课文如果要读流畅,还要反复地读。
师:下面再做统计。这篇课文至少已经读了2遍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蒋老师当然要伸出2个手指。猜猜看哪两个手指?有人如果要猜2个大拇指趁早把手放下。(生笑)
生:应该是大拇指和食指。
师:象形的吧,一个钩是吧?还不是的,道理是有的。谁再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中指和食指。是yeah的意思。
师:一般一二三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说声yeah,是吧?一二三
生:yeah。
2.再读:感受“人物形象”
师:既然至少已经读了2遍了,蒋老师请你做一个判断题:严监生是个穷光蛋。(生示意错)那严监生不是穷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因为屏幕上说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师:从这段话里面,看出他不是穷人。那么从课文里面能不能看出来?
生:在这篇文章的课题下面,它有一个蓝色的方框,后面一句说,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师:显而易见这是对整本书的简介,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严监生是一个有钱人。除了背景简介之外,文章的一些细节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有钱人。
生:奶妈称呼他为老爷。
生:他的二侄儿问他,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说明他已经吩咐了好几笔银子了。
生:他把管庄的家人都从家里叫过来,说明这一个庄都是他的。
生:医家就说明把医术很高明的人都请来了。
师:所以种种蛛丝马迹,我们都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有钱人。(指幻灯片)有钱到这个地步,这个时候可以看资料。我帮你们来读一遍: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换到现在,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千万富翁。所以他是个有钱人。
3.三读:梳理文章“情节”
师:再统计,这篇课文至少读了3遍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好,大部分读了3遍以上。这时候蒋老师要伸手指头,哪3个手指?很多人在比划这个手指,啥意思啊?ok
师:蒋老师这样跟大家比划,无非想要跟大家证明,严监生的这个手指很重要。这是一个经典的细节。他没有像我们这么变换,他伸出了几个手指啊?
生齐:2个。
(师板书:两个指头。)
师:我请一个同学迅速地跟我一起来梳理课文的情节,这2个指头很多人纷纷猜测,前面猜到了吗?请个同学跟我一起来完成这个情节,哪位同学愿意?
师:首先谁来猜?
生:首先是大侄子。
师:猜成啥了?
生:两个亲人。
(师随即板书。)
师:猜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摇头。
师:后来,二侄子猜成啥了?
生:两笔银子。
师:猜到了吗?
生:没有,还是摇头。
师:奶妈猜成啥了?
生:两位舅爷。
师:猜到了吗?
生:没有。
师:最后。
生:两茎灯草。
师:是谁猜的啊?
生:赵氏。
师:猜到了吗?
生:猜到了。
师:课文的大致情节是不是这样的?这是我的板书,很简洁,但是呢有时候简洁会出问题。你最不满意的是蒋老师哪个地方的记录,写得不够准确?
生:严监生的动作。
师:你为啥不满意?
生:他每次都是不一样的。
师:怎么个不一样呢,有谁能说得更清楚一点?
生:第一次的时候,他把头摇了两三摇,第二次的时候,把两个眼睛瞪得提溜圆,第三次的时候,他是把眼睛闭着摇头。
师:有这样一个变化。为啥强调这个变化的动作这么重要呢?
生:因为一开始,他伸了2个指头之后,他以为别人能知道他的用意。但是呢大侄子没有猜到,他有点失望。
师:我注意到了你的用词是有点失望,请你抓住这个特点继续往下说。
生:后来他发现他的二侄子也猜错了,所以他的感觉就很失望,这样两个人都没有猜到了。
师:有点儿失落,继续往下讲。
生:后来奶妈说是不是两位舅爷,他就失望至极了。
师:失望之极,还要往下说吗?
生:然后他就认为已经没有人会猜到了。所以他就闭上眼睛摇头,结果他的夫人出来说是两茎灯草,然后就挑掉了一根,他就满意了,因为他节省了最后一点油。发现他是一个守财奴。
师:他刚才是有点儿失望,有点儿失落,失望至极。你们听明白了没有,哪位同学再说一遍,更简洁一点。把变化过程说清楚。
生:我觉得严监生的心情就是从有点儿失望变得很绝望,从很绝望到了他妻子说了他想要的之后,他就很放心地走了。
4.感受“情节”设计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所起作用
(1)办法一:复述
师:也就是说他的动作里面可以看出他心情、心理的变化。(师边说边板书)所以这个地方要强调要了两三摇,这个地方要强调狠狠地、眼睛争得提溜圆,这个地方要强调眼睛闭上了。下面给大家个艰巨的任务,根据这个板书,把这篇课文的大致情节说下来。就从这严监生伸出2个指头,大侄子走上来问。不一定要一模一样,大致把这个情节说下来,开始准备。
(生练习复述。师板书:情节)
师:好,不是背课文,谁先来试试看。所以你要说上蒋老师的课很轻松,未必哦。大家听一听。
生:严监生伸出了2个手指头,大侄子上来问,是不是有2个亲人没有来?严监生摇了两三下头;二侄子来问是不是有2比银子没有吩咐,严监生眼睛睁得提溜圆,狠狠地摇了几下头;奶妈走过来,问是不是有两位舅爷没有来,严监生闭上眼睛摇了几下头;最后赵氏走过来问他是不是灯盏里面点着2茎灯草,唯恐费油,严监生点了点头,然后就走了。
师:大致情节对不对的。课外再去练,这个对我们五年级来说很重要,再去练。
(2)办法二:还原“说书”场景
师:古代的说书人是很喜欢说《儒林外史》的,更喜欢说《临死前的严监生》,而且蒋老师明确地告诉你,古代的说书人当说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有一个地方都会停下来,停下来的地方都会说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预知后事怎样,请听下回分解。你们认为,那些说书人会在哪一个地方停下来?
生:我觉得会在两位舅爷之后停下来。
师:为啥?
生:因为后面是最精彩的部分。
生:我觉得因为前面三个人怎么猜都猜不对,所以把那些听的人都很想知道伸出2个指头是啥意思。
师:听的人很想知道啊,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停下来,就是留了一个?
生齐:悬念
(师板书:悬念)
师:那些从来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听到这个地方停下来,第二次想不想去听啊?想去听的当然得买票。
生:吊人的胃口。
师:说的好,有悬念,悬念的作用就是吊人的胃口。那我就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我来说一说。话说,那严监生伸出2个指头,大家纷纷猜测,这2个指头表示啥意思呢?这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位亲人未见面?”只见那严监生摇了摇头。二侄子也走上前来问:“二叔,你莫不是有两笔银子未吩咐明白?”再看那严监生时,只见他把眼睛睁得溜圆,把头狠狠地摇了摇。奶妈忍不住了,抱了哥子插嘴道:“想是两位舅爷未在跟前,故此纪念。”那严监生闭着眼摇头,那手指头指得更加紧了。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对严监生说:“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思。”那么这赵氏有没有猜中这严监生的心思呢?她到底说了啥呢?预知后事怎样,请听下回分解。你看,想不想继续往下听呢?我做了个实验,没有看过这个故事,看过这本书的人,我问了好几个人,没有一个人能猜得到答案。为啥这个答案这么难猜?
生:一定是有钱人,他不会想到严监生的答案是这样的。
生:以前的灯草也是很便宜,所以那么一个大富翁肯定不会为了2茎灯草,在临死前不顾自己的姓名伸出2个手指头。
师:是啊,怎么猜得到一个大富翁临死前竟然惦念着2茎便宜的灯草。
生:他一个富有的人,都有十多万银子的人。他在临死前竟然不肯安心地去世,还一定要别人省下这么一点点油来。
师:这么一个强烈的反差,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太吝啬了。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爱财爱过生命的人。
生:前面二侄子说是2笔银子,但是呢他摇了摇头,所以大家猜测跟钱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师:是啊,按照常理来推测,前面的铺垫觉得跟钱没关系了,因为已经有人问过,可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结果为的还是钱。也就是说这个答案太出人意料了。
生:他可能是一个很寒酸的人。因为他有钱,那么便宜的灯草,他还不肯拿出来。为他处理后事那么多钱也应该够了。
师:是啊,按照这个情节要担心2茎灯草,让我们感觉这个人应该是很寒酸的。所以一个强烈的反差,就像那位女同学所说的,真是太吝啬了。因为这个结局太意外了。(师板书:意外)
(3)办法三:同类材料阅读
师:有悬念,有意外,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严监生是这样的一个人。这就是情节的魅力。古今中外,写吝啬鬼的文章多了,很多人也都是通过情节来表现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国外的作家的描写。
师:契科夫的《醋栗》里面的两个片段。我读给大家听:从前我们城里有个垂危的商人。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端来这碟蜜是为了干啥呢?悬念出来了,而且这个答案很意外。而且这个意外的答案体现出他是一个吝啬的人。再看第二个片段:有一回我正在一个火车站检查牲口,正巧有个马贩子摔到火车头底下,压断了一条腿。我们把他抬到候车室里,血汨汨地流,样子真是可怕,可是他老求大家找回他的腿,老是着急……干嘛要找回他的腿呢,悬念产生了,答案是很意外的,而这个意外的答案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吝啬鬼。考虑一分钟,请大家猜测。
(生思考)
师:好,我请同学来猜一猜。第一个,端来一碟蜜是为了为啥呢?
生:在临死前尝一尝蜜的味道是怎样的。他守财得连蜜都没有尝过。
师:比较常规,虽然合情合理。
生:把蜜卖掉,再赚一点钱。
师:第二个,已经伤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找回她的腿,为啥?
生:腿里面有个袋子,可能里面还有很多钱。
生:他是个吝啬鬼的话,可能装在袋子里的钱并不多,他也想拿过来。
生:我估计他惦记着可能是腿上的鞋子或者裤子。
生:他是个马贩子,他摔断腿,把腿当马腿卖了。
师:有些艺术不能模仿,是来欣赏的。因为有些东西是学也学不会的。我们来欣赏契科夫的这两个情节的设置,看看他怎么留悬念,怎么给我们个意外的结局。(师出示完整片段)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把他所有的钱钞和彩票就着蜜一股脑儿吃到肚子里,让谁也得不着。再看第二个:他老是着急;原来那条压断的腿所穿的靴子里有二十卢布,他深怕那点钱丢了。哪位同学也猜对了,给她点掌声。
(生鼓掌)
师:你看,临死前的严监生和这两个片段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跟我读:情节、悬念、意外。
(生跟读)
师:但是呢,这是表现吝啬鬼的一种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了?细节,就像凤辣子里面的语音、动作、神态。下面请大家欣赏另外一段描写吝啬鬼的,他是用语言来描写的。
师读:可是,没多一会儿,后面花园里传来阿巴贡捉贼的喊叫声:"捉贼!抓凶手啊!抓杀人犯啊: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让人割断了,我的钱叫人偷走啦!……我那可怜的钱啊,我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没了,我还活在世上干啥啊?我要死,我死了,我已经入土啦!你们没人肯告诉我是谁偷的吗?我要去报告法庭,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儿子、闺女都得审,连我也得审。你们不管谁我瞧着都可疑,都像偷我钱的贼。把你们全绞死才好。我求你们告诉我那个贼在哪里。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是不是吝啬鬼?这段话不是白听的。请大家拿起笔,当这个情节发生到这里的时候,我相信严监生肯定有很多心理活动,请你将心比心,把严监生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你甚至可以像这位作家一样,稍微夸张一点。联系上下文,以严监生的口气、心理活动来写。
(生写,师巡回。)
师:我们来欣赏几位,严监生在这样的关节点,心里会想啥?
生1:完了,完蛋了。我的钱啊,我的钱。我的一文钱啊,还可以买个包子呢。你们的家人干啥吃的。还不是我供你们吃穿啊!你们帮我拿走那根灯芯啊!一群败家子,没用,太没用了。我对你们无话可说了。一群笨蛋,这点思维都没有啊。我养你们干嘛的啊?我死了,哇太好了。可以摆脱你们这群笨蛋了。太好了啊!
师:有点夸张,言语中反复出现那群败家子。
生2:你们怎么那么笨啊!啥人啊,钱啊,我也管不了了。竟然点了2茎灯草,你们还想不想活了。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了你们的。感情不是你们赚的钱,这可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你们这群败家子,赶快把那灯草挑一根下来,我还有一口气,就是一块石头也不允许你们搬走。
师:感情不是你们赚的钱啊,我最喜欢这句话。
生3:每一个人都不明白我的意思,一问三不知。求求你们,来个聪明点的,各个都不中用。这两个都白活了,你们都不知道,这个灯芯啊。要是再不弄,挑掉一根灯草,我真想把你们打死。你们各个都不聪明,我干嘛要在这里跟你们废话,大不了我直接上吊了。就算我上吊也要把灯草吹灭。
生4:我就要走了,留2茎灯草做啥。我的钱都是一分分赚来的。灯草就是钱,我的一生的陪伴。啊,费了油,那都是我的辛苦钱啊。你们谁赶快去挑掉一茎,枉费你们都日日夜夜在我身边,却不知我心里想着啥。
师:枉费你们日日夜夜陪在我身边,却不知道我心里是想法啊。
生5:也费了油,也费了油,我也多了一笔开销。我都要死了,还在花钱。啊,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啊,你就要离我而去了。我宝贵的钱啊,我重要的钱,比我的生命还珍贵的钱,要是没有人猜中我的心思我就死不瞑目,你们怎么都这么笨呢。看,也掉了一滴油,我的财富也少了一笔。这都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啊。
师:同学们,以你们这个年纪写成这样很不简单了。如果我来写,我可能不这么写。但是呢你们已经写得很好了。从这个心理活动我们可以感觉到,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但是呢我们这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是不是要把他加进去呢?
生:不要加进去,因为如果加进去,我们就知道他在想啥,就没有悬念了。
师:悬念还是有,但只不过情节已经读出他的心理了。所以这篇小说胜在情节。最后跟我读这3个词,我们下课。情节、悬念、意外。
(生跟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下课。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篇15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文本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板书课题。一起读读题目。 追问:片段讲的是啥时候的严监生呢? 强调临死前。
2.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啥?
预设:想活下去。 我的遗产怎么办呢? 还想做的一些事情。
小结: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你在预习时了解到严监生临死前是啥想法吗?
3.打开书,看到这个片段,快速地浏览内容,想想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啥?两茎灯草
4.理解啥是灯草。在预习时你对灯草有了解吗?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
二.解决预习,深入课文内容
1.过渡:你们在预习时除了灯草的了解外,还对课文内容有啥理解?现在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2.出示预习提示,可以根据预习提示来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
(1)片段的出处,作者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能抓住预习提示中关键的语句,这是个很好得预习办法。)
(2)临死前得严监生给你留下了啥印象,从啥地方看出来?(吝啬,板书)(追问: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得吝啬?)
(3)片段运用了哪些写作办法?(通过课文预习,自己归纳出写作办法,真不错)
(4)他家非常有钱。(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5)啥是“监生”(你是怎么知道的?能通过注解,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不错的预习办法。)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看来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预习办法,还能运用这些办法对课文进行自学理解。那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太明白,有疑惑得问题呢?
预设:(1)为啥只有赵氏明白严监生的想法?
(2)为啥要指两个指头?(能抓住细节提问,真不错!)
(3)家里这么有钱为啥还会为两茎灯草费这么大得劲?(有自己的想法)
(4)严监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5)为啥没有严监生的语言?
(6)为啥听了奶妈的话他要狠很地摇头?(读书真仔细,这么小的细节都能被你发现)
板书: 赵氏两个指头
怎么样的人狠摇头
费这么大的劲
没严的语言
4.解决问题
看来,你们真会预习,不仅能从内容上来理解,还从(词句表达)具体细节
来说。这些问题中,有没有你能解决的呢?
预设:(1)理解“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指的是啥?从两个指头中你看出了啥)
(2)狠狠摇头(通过摇头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他着急啥?) (3)只有赵氏明白严监生的想法(想想赵氏和严监生的关系)
(4)为啥没有严监生的语言?(他已经病得不轻了。你能用一词来形容他的病情吗?)
三,抓住典型情节,探究写法
1.临死前的严监生非常的吝啬,作者没有用一个吝啬,却把这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请你们勾画出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句子。
2.生说,课件出示
3.自己小声的再读读这5句,看看你有啥发现?(动作)
4.再看看亲人们对严监生说话时他的三次摇头,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出了一个啥信息?(亲人们都没有猜对他的意思)
5.既然都是写摇头的动作,表达的意思相同,这三次摇头有啥不同?(变化)
6.看来这三次摇头是有变化的,作者为啥要写出三次摇头不同呢?请你们找出亲人们对严监生说的话以及严监生摇头的句子。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
7. 第一次摇头:从严监生的第一次摇头,你能猜出他想对大侄子说些啥吗?
预设:你能体会到严监生的心情吗|
请你来读出他的着急。
为啥“摇”字摇强化语气来读? 谁来试试?
8. 再来看看第二次摇头,从这里,你还能感受到他啥心情?(失望)
预设:从哪里体会到的?(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真不错)
就请你读读这句,读出他的失望。
多么失望的严监生啊,你能猜出此时他想说些啥吗?
9. 再看看第三次摇头,面对亲人们都没有猜对他的心思,此时他的心情也是怎样得呢?你能猜出他想对奶妈说些啥吗?
10.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作者抓住了严监生临死前的典型事例,动作变化的典型细节,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老师读亲人们的话,你们读严监生得动作,把那份急,那份担心读出来。
11.回想一下,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写作办法?
板书:典型事例 典型细节
这个片段写了严监生啥特点?抓住了怎么样得典型事例呢?主要写了他哪些典型细节呢?这就是一个杰出作家的不同非凡之处,写一个人的吝啬,无需多动笔墨,就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典型情节,通过动作变化的典型细节就把人物的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写作运用
1.过渡: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抓住典型情节,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出人物特点。
2. 昨天老师布置了让你们去观察身边同学得特点。现在我们分组交流,找出最能反映出这个同学的典型事例,以及典型的细节,突出这个同学的特点,由组长执笔,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
人物特点 典型事例 典型细节(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3.小组内交流(好吃狗,qq迷,游戏迷,体育迷),完成提纲。
4.全班交流 (预设:你想写同学的啥特点?想到了哪些事列?
他哪一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赶快拿出本子自己写一写。注意只抓住一个典型事例写一个小片段。
6.写后交流,生评议。
7.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学习,进一步学会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办法,并能抓住典型的情节,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希望你们灵活运用这些写作办法,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推荐站内搜索:专升本需要考些什么科目、广东学位英语成绩查询、伤感日志 情感天地、四川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河南自考报名时间情感日志心情随笔、孟佩杰观后感、2014年国考行测答案、江西特岗教师报名入口、合肥自考网考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