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通用17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季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季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季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季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季,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季的啥?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啥比作啥?(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啥?为啥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把啥比作啥?为啥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季,他看到了啥?能想象都有啥“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季的啥?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季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季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办法】
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春季、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季是怎么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 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 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季里的柳树是怎么样的呢?春季百花成天的景象是啥样的?能 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么样描述春季景色的。
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么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啥。(结合注 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啥比作啥,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季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 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啥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啥比作啥?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啥?
(3)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啥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 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 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季里
三、 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啥,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景色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啥样的天气,到啥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么样?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 赏景色,那里风光不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啥?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办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啥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8、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季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办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季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季在哪里》,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写春季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简介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啥?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啥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也高也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啥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季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啥办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也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进而表达了对春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啥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季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季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春日》,感受春季的美好景物,感悟诗人寻春的愉悦心情。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阳春 晚春 残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华 春天 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 春到三分暖。
● 春季三日晴。
● 春雨贵如油。
● 一年四季春为首。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 春季小孩面,一日三变脸。
●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 春季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 春季深耕一寸土,秋季多打万石谷。
●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 青年是人类的春季。——郭沫若
●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 春风也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季。
1.同学们,当春季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季的赞叹。他们对春季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季描摹得绚丽而也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季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季的日子、春季)(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悦、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景色。不优美的地方能叫景色吗?优美的景色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季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季。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啥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不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季,一定是春季。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不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季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Lenovo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不限好!我和小孩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四、作业布置。
1.比比组词。2.默写《春日》。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4
【设计理理念】
李吉林老师说“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也加深了对“物”的认识,本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披情入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并在反复的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初步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内蕴。
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爱心的力量;
学习借鉴想象在童话中的表达作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2、过程和办法:
情至而辞发,创设真切的诗歌情境,以情”发“辞”,“辞”促“思”理解
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积极积极的探讨对诗意的独特见解。
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两首诗以民间故事为依托,以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诗人一时的心情感受,学习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体会诗歌高度凝缩,耐人品味的语言美,感爱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
2、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简介。
3、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乞巧》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学生上台讲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乞巧节”的传统习俗:
导言:美丽的民间故事让我们遐想翩翩,如果我们也能得到织女的智慧和灵巧那该有多好啊,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当一回“诗人”,让我们回到七夕乞巧节这一天去向神仙娘子“乞巧”出示课题,读题。
2、播放花好月圆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过节的热烈气氛。并说说自己打算怎么样过这个”乞巧节”。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并尝试给诗歌划出节奏。
2、边读边想象过节这个晚上周围的情景怎样?诗人在这个晚上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场面(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有说有笑……)
心情:兴奋,喜悦,紧张……
3、”诗人”交流感受,用相关的诗句抒发内心的感情。
4、师配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引导吟咏诗句:
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节也到到了,诗人你和人们一样来到外面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你禁不住说,(七夕今宵看碧宵)听说牛郎织女就要在这一天度过河桥来相会,(牵牛织妇女渡河桥)家家户户在这个美好的晚上望着圆圆的秋月,乞取织女的心灵手巧(家家乞巧望秋月),她们穿啊穿啊,在这热闹的夜里不知有几万条丝线从月光下的针孔穿过(穿尽红丝风万条)
三、再读诗歌,深悟诗情
1、同桌互读再悟。
2、(配乐)学生可随乐离位,如临其境,寻找“节日的伙伴”对月朗诵。
3、检查背诵诗歌。
四、指导学习生字
1、自主分析记忆字形:
注意区别“气──乞”强调“晓”不要多写一画。
2、指导认真写字,范写“霄”“屏”。
3、学生选字组词,说句。
第二课时
《嫦娥》
一、谈话导入,简介诗人
1、教师板书“悲伤”这个词语,请学生分别说出与这种心情有关的词语或场面,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师相机概括简介李商隐及其悲情诗:
唐代诗人,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歌如《锦瑟》《无题》《夜雨寄北》,而这些诗歌很多都是反映一种悲伤的感情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嫦娥》,生读题。
(学生静息,酝酿情感。)
二、情境激qing,初读诗歌,意会诗意
1、播放《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生根据师的描述展开Lenovo,产生相应的体验,并模拟嫦娥做出叹息状,悲伤状:
广寒宫里,灯寒壁冷,窗外落叶萧萧、我望穿秋月,一夜无眠,后羿,后羿你在哪里啊?
2、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在情境描述中的心情是怎样的?
(悲伤,寂寞,后悔)
(出示诗歌),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把嫦娥的这种心情描绘出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学生讲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由来的民间故事。
3、解决疑难问题,理解关健词语。
4、“烛影深”“晓星沉” 分别说明了啥?
5、嫦娥此时的心情怎样?从诗歌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6、学生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
三、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配乐)自主练读诗歌,边读边想象。
2、小组读,互相指点。
3、指点名读,师生评议,相机指导读出节奏。
4、背诵诗歌。
四、课外拓展
了解李商隐的其它诗歌。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季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季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季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季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季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也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季的渴望,以及春季到来的喜悦。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诗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办法。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季的古诗。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碧玉妆成一树高, 胜日寻芳似水滨,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 等闲识得东风面,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春季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季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季,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季的啥?指名学生背诵。二、学习《咏柳》,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 学生认读诗歌《咏柳》。2、 指名学生读。3、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4、小组互相交流。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啥比作啥?(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啥?为啥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把啥比作啥?为啥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学生朗读古诗。2、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播。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应练习。四、背诵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二、学习《春日》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 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2、 指名学生读。3、 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4、 小组讨论交流。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季,他看到了啥?能想象都有啥“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季的啥?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季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3、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四、背诵古诗。
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谁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诵解释诗意。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1、 学生认读生字。2、 学生识记字形。3、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4、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故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啥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啥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办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办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办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么样既正确也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 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办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⑶ 质疑:有啥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办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办法:
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也流利。
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么样既正确也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7
【应知应会】
1.理解诗句名义,了解古诗内容。
2.学习本课5个生字。
3.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重点难点例析】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例析:
这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抒情。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站在很远的山峰下面向上看瀑布,看到的是怎么样一幅画面呢: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遥看”与题目《望庐山瀑布》中的“望”字相照应;“挂”是悬挂。这一“挂”字用得格外生动,它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这飞一样的瀑流从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让人感觉像是银河从天空中最高处落下来了。“飞”给人云俨技绷鞣杀嫉母芯酰弧爸毕隆奔刃闯隽烁呔盖停滞怀隽似俨急继诙隆⑹撇豢傻驳钠恰?lt;br> 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课练】
a组
一、选择正确读音,打“√”号。
二、比一比,分别组词语。
三、结合两首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 川: 生:
疑: 鸣: 含: 泊:
四、说说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黄鹂鸣翠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含西岭千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一、填空。
《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分别是代伟大诗人和。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并借景。《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的景色。《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二、诗人是站在啥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么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啥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注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很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游戏,好吗?
我说上句,你接下句。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也快也好,果然名不虚传啊!
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
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仅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也是一对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 鹤:注意左边稍微写窄一点。
mèng 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 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
1、一起来读读:
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注意节奏。你看,注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啥信息?
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获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办法,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
四、读准确、读流利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么样。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还有想读的吗?
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五、读诗知画面
1、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己读读诗,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
2、把你想到的画面说给同桌听听。
3、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依次出现了哪些画面?
(一生自由说。)
情况一:
(学生说前两行或全部。)
1、说得真好。你能把西辞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说。)
来,看看示意图,你会说得更好。你再来说说。
你还想说。
孟浩然在西边的黄鹤楼辞别了李白,然后乘着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向东边的扬州驶去。
2、你看,画面动起来了。送别是在烟花三月的一天。
烟花三月是一幅怎么样美丽的画面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学生不断地说,使画面说丰满。)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啥景物?啥颜色?啥形状?怎么动的?)
真是一副美不胜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丰富。
3、谁能完整地把这些画面描绘一下。
4、说得真好!你能想着这些画面,读读前两行诗吗?
5、繁花似锦的春季,正是诗人们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好时候,而好朋友却要离开我了。我们也一边想着画面,一边读读这两行诗。
情况二:
(学生说后两行。)
1、你还想到了啥画面?
2、(说到“唯见 、望”。)
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李白他会想些啥呢?他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江水,陪送友人。人虽分,心相随,多么真挚的友情啊!
3、(说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吗?(不是)
(如答不出来: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来往的船只川流不息,李白久久遥望江面,难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吗?)
那为啥说“孤”呢?
(孤独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想象出来了,画面也活了。
你还能加入啥想象把画面想得更活呢?
4、谁能完整地把这些画面描绘一下。
5、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内心的想象,让送别的画面更加丰满起来了。
那你能想着画面,读读后两行诗吗?
6、我们也像他那样,一边想着画面,一边读这两行诗。
五、读诗悟情感
1、是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我们想象着画面,再读整首诗,看看我们能感受到啥?
情况一:
(我体会到了他们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首诗。老师给你配点音乐。
情况二:谁还有不同的体会。请你读读。
哦,你的朗读展现了一个温情的送别场面。
情况三:你是想说还是想读?
2、请同学们再读读整首诗,读出你独特的感受。
3、真挚的情谊成就了千古名篇。让我们把它背下来吧。
(自由读背。)
能背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课件音乐)
多美的人间真情啊!
五、读诗迁办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通过“读古诗、想画面、体会情感”这种办法欣赏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欣赏古诗的办法独自欣赏《送元二使安西》。(课件)音乐。
2、来,先把它读正确。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自由欣赏这首诗,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
体会到怎么样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谁想谈谈?
(生自由谈。)
6、你想着画面,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诗。
7、能不能试背一下:
不一样的景,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送别里却蕴涵着同样的深情。
五、结束
1、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也要分别了。同学们,戴老师真舍不得你们哪!你们今天表现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诗给你们:
你们的确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离别之际,你们有啥话想对我说吗?用一句送别诗,或者自己想说的话都可以。
2、同学们,今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这优美的诗句,更难忘记的是人间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这样深情的送别诗改编成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吗?
出示课件:
作业:发挥你的想象,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把它改编成一个感人的送别小故事。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9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儿童诗,适合小孩的阅读口味,理解难度适中。
《池上》教学从主题入手——学生自由读诗,说说诗中的“小娃”给你留下了啥印象?(活泼、顽皮)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哪看出小孩的顽皮?引导学生回到诗中。先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词理解上有困难,然后通过查字典或是联系插图解决。接下来设置情境,自己就是那个小娃,因何去采莲?怎样去采莲?用动作、神情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在适当的时候,师生共同指出优缺点。在这个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说话练习以及针对重点字的理解上。说话训练主要是让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在引导学生想像荷堂景色时,进行了一些训练。而诗句的重点字则是“偷”,让学生思考“偷”字在这是否是偷窃的意思。那么它是啥意思?将小孩的“偷采”与作者的“偷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小儿垂钓》从“这首诗中的小孩是否同《池上》中的小娃性格相同呢?”入手——学生读诗后,每个教学过程与上面的教学大致相同。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说的话是: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做的呢?为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将学习办法巩固一下
最后为了检查一下学生是否掌握了此类古诗的学习办法,特地找了一首诗让他们自由学习一下,效果还不错。
古诗学习,重在办法!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感受春季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季、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春季的图片及春季的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啥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啥时候呢?
(早晨)
3、春季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季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啥?日字旁表示与啥有关?“晓”是啥意思?
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
“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啥?
(启发学生质疑)
(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前两句:
⑴ 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啥?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啥意思?春季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么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季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 (指“觉”)这个字读啥?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啥意思?
(觉得)
⑶ “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⑷ 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季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⑸ 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师范读、指读、齐读)
⑹ 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啥?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啥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啥?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啥?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⑺ 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⑻ 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么样?
(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⑼ 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 1、2句`)
2、后两句:
⑴ 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啥呢?
⑵ “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啥声音?
(刮风下雨的声音)
⑶ “花落知多少。”
“知”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
(不知道)
“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⑷ 我们知道春季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季里有哪些花?
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
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季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季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也有点儿──?
(惋惜)
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
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
(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⑸ 小结:
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
(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4、练背。
五、总结学法
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办法:
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办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生上台演一个孙子,师演奶奶,对话:
奶: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啥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奶:啥春大春小的?啥意思呀?
生:就是春季的早晨。
奶: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
生:……
奶:啥“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啥意思呀?
生:……
奶:啥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奶: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奶:啥“知多少”?那是啥意思呀?
生:……
奶:哎呀,我的孙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 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 春烟 散学 忙 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办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也写了哪些景物?用“ ”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⑴ 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这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季的美景。
⑵ 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么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 再现生字
指导写字“知、忙”。
四、 拓展阅读有关春季的诗
【课后记】
学生基本能学会古诗,了解诗意。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 ,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啥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办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办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办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季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2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⑴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⑵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⑶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⑴生练读。
⑵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也会演绎出怎么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3
之二
古洁婷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
一提起妈妈,一提起故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妈妈和故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故乡金陵。
5.小结学习办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象?他是怎么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办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故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办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Lenovo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办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故乡江南,要表达怎么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办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办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据说“春风也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请你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啥最后用“绿”字?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2.预习《游子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读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
2.学习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游子吟》歌曲录音,课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伟大而平凡的爱,这种爱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你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么样关爱你的吗?(学生畅谈)
2.解题。
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3.简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成功。直到45岁才中进士,一生贫困穷寒。
二、自读诗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三、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①指名读诗。
②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线:穿针引线。
④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妈妈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诗句作出解释,说明。
意恐:生怕,担心。
迟:晚,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指名读诗,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临走前,妈妈还在细细密密地缝着。生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你对诗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天的三个月。晖:阳光。
③教师补充解释。
言:说。寸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儿女的心意。
报:报答。报得:报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④指名读诗句,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得了阳光妈妈的恩情。
3.指名读全诗,两人互说诗句的意思。
4.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体现了妈妈对小孩的关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手中线”“密密缝”)(年迈的妈妈手中那一针一线充分体现了妈妈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5.教师小结:这句不仅写出了慈母为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细针密线地缝制衣服的动作神情,而且写出了妈妈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真挚感人。
6.齐读最后一句,这里把阳光、小草分别比作了啥?这样写有啥好处呢?(这里把小草比作儿女的心意,把阳光比作母爱。比喻意味深远。)
四、听录音,看画面,写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录音,展放课本中的插图。请学生想象一位妈妈在儿子即将出门远行前,借着灯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2.同学相互交流。
五、作业
1.背默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思念故乡、亲人的诗句,记录在作业 本上。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 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啥?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故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故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啥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么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啥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么样?
③诗人为啥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进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啥?(生齐读三四行)有啥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故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故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5
课堂实录 由于本课堂实录属于现场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 课前谈话:能用武汉话简介一下武汉吗?能用古语说一说,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吗? 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在读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古诗读通顺。 生自读古诗。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谁能读得比他好?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得怎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生再读。 师:诗里有许多多音字,你怎么提醒大家? 生:朝,早晨的时候读zhao,在指示方向的时候,读chao。 师:对。 生:舍。 师:啥意思? 生:酒店。 师:能像这两位同学这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吗? 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知道古诗的正确读音,但仅仅知道读音行不行?还要明白啥?以往大家有啥好办法? 生1:问老师。 生2:看注释。 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两首古诗,有啥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思考一下,还不能解决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生读。 师:谁来讲讲古诗的意思?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就是……, 师:你能告诉我你是用啥办法吗? 生:看注释。 师:后面两句谁来说? 生:后面两句是写他们…… 师:你说得很好,请问你是用啥办法学习的?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看来,想象是理解古诗的好办法。你能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吗?其他同学听她读,注意想象画面,看看自己能感受到啥? 一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仿佛看到王维一杯也一杯地喝酒,我感觉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生: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 师:大家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很深厚? 生:我从“劝”字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谊。 师:如果让你读,你怎么读? 生读。 生:我还从第一句中的朝雨中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雨水就像是王维的眼泪。 师:你怎么读? 生读。 师:今天,劝君更尽一杯酒,也是怎么样的一杯的酒啊!读书我们劝慰的语气? 生读。 师:这还是一杯怎么样的酒? 生:挽留的酒。 师:读出挽留的语气。 生读。 师:可是此时,分别就在眼前。过去的安西有多远,看地图,老师讲安西的位置。有三千多里,当时的交通工具要走大半年,你也有怎么样的感受? 生答。 师:想到朋友就要远去边关…… 那就读出来吧! 生再读。 (播放图片(杨柳依依)、音乐。) 师:这难舍难分的情…… 是啥也勾起了他们的伤感? 生:是窗外的小雨。 师:你为啥这么想? 生答。 师:就在分别的今天,尽管是那青青的杨柳,却留不住朋友的脚步。把书端起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情谊吧! 生再读。 师:我们通过对诗意的领会,感受到诗人的那份感情。让我们试着背诵古诗,好吗? 生齐背古诗。 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写在咱们武汉的长江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示“孟”、“鹤”、“陵”的写法。 师:刚才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办法,从知音、明意到悟情,学习的道路我们已经共同铺就。你想达到哪个高度?(悟情)武汉的小孩真了不起,那就利用我们刚才的办法自学古诗。注意圈画出生字词,用你的笔的诗旁写下你的感受。 生自学,教师巡导。 师:学完了你就坐正。谁成功地站到了第一个台阶上? 生举手。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怎样? 师:很好,谁能读得像他这么好?(许多学生举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好。谁已经迈上了第二个台阶,说说古诗的意思? 师:谁还没有发过言?来,请你。 一生说意思。 师:说得真好。谁还会说? 另一生再说诗意。 师:谁能帮帮她,啥叫孤帆? 生:孤帆有两层意思…… 师:有啥不理解的地方? 生:天际流。 师:谁能理解。 生:就是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还有哪个词不理解? 生:唯见。 生:唯见就是只见的意思。 生:广陵是啥意思? 生:广陵是一个地名。 生:远影。 生:远影就是远远的影子。 师:对比我们刚才学习的两首古诗,你发现了啥? 生:都是有关送别的诗。 生:都是唐代诗人写的。 师:还发现啥? 师:古诗的作者都是送行,而且都有一个尽字。在第一首诗中是消失的意思;在第二首诗中是喝完的意思。 师:你真了不起,叫啥名字?(生答)很了不起,你已经能够领会古诗的感情。 生: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好朋友。 师:第一首诗作者是以酒相送,那李白送孟浩然是以啥相送? 生:目光相送。 师:送了多久? 师:一个看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深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回头再望黄鹤楼,烟花三月的黄鹤楼还是那么美吗? 生:不美。 师:你为啥摇头? 生:友人已经走了,再美的景色有啥用呢? 师:说得好。把书端起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回顾我们刚刚学习的两首古诗,无论是……、还是…… 但他们有一点的相同的—— 生齐:难舍难分的情谊。 师:正是有情,这首诗才会代代传诵。四十分钟是短暂的,你们想怎么样送老师? 生1:我这里有杯酒,祝我们和马老师的友情天长地久。 生2:我想以画相送…… 生3:我想以诗相送——微笑着来,正如您微笑着去…… …… 齐唱长亭外。 下课。
古诗两首
[个人简历] 马智华,女,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得黑龙江省教学能手、大庆市优秀教师、大庆市“星星火炬”奖章等称号。 9年来,扎根一线,逐步形成了真实、扎实的教学风格。《滥竽充数》在黑龙江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壹等奖。《海滨小城》在黑龙江省首届优秀实验课评比中获壹等奖。《新型玻璃》在全省基础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壹等奖。05年在大庆市小学课堂教学综合素质大赛中获得壹等奖。 先后为国家级新课程骨干培训班、大庆市课改教师培训、大庆市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会等活动作研究课或讲座。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经验交流在《中国教育学刊》《大庆教育报》等刊物中发表,《荷花》《威尼斯的小艇》二课被黑龙江人民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参与的各级实验课题,成果显著,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创新教育优秀实验教师、黑龙江省小学生自由作文实验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现任大庆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办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办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办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晓诗音。 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么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 预设: (1)读准多音字“舍”“朝”“更”。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 (2)怎么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啥好办法? 预设: 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 (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浥”“更尽”“新”的理解。 3.悟诗情。 (1)寄情酒更浓。 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 抓“劝” “更” “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触景情更深。 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也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啥也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 预设: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3)世事难料情难舍。 过渡: 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这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 预设: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 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 简介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这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办法运用,自主解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 )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办法合作学习。: 4.汇报: (1)读准音。 (2)明诗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5.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啥新发现。 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 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也有怎么样的景,表达了怎么样的情呢?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 理解“孤帆” “尽” “唯” 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 6.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么样也难以养成的。”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 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 )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3.今天我们共渡了四十分钟, 马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么样送呢? 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 明诗意 情 知诗音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进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季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啥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 衔 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课堂情境。
1、背诵古诗《村晚》,说说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感悟与体验。
2、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赏古诗。
1、出示古诗。(配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自读古诗,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赏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过渡:诗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想象画面,低声吟诵。出示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发自内心的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配乐诵读古诗。
5、同桌交流。
三、诗人体验大行动。
过渡:诗人因对景色有独到的感受,就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想不想过把诗人隐?播放荷花图片。
小组讨论,现场作诗。
全班交流。
四、作业 。
交流课前搜集的夏日古诗和描写花的古诗。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篇17
【设计理念】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积极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庐山瀑布景色课件。草堂春景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谈话激趣,导入释题
1、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景色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游览过庐山。结合简介李白(你了解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诗吗?)
李白游览庐山后题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5、读题,解题:
读题,理解“望”的意思(远看)。再一次带感情地读题。
二、初读全诗,解字词,明诗意
1、学生自能读诗,自学生字,并结合课前预习自主释疑,就有疑惑的字词质疑问难。
2、正音:(紫、岭),字形:(瀑、庐、炉)
说说自己生活中啥时候、啥地方曾见过这些字,是用啥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3、交流理解部分词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诗意:
遥:远,与题目中的“望”相呼应。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层。
三、品字词,谈感受,诵诗句
1、引导学生分组品味诗中写得好、写得美的重点字词,并指导朗读。
⑴ 为啥“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⑵ “挂前川”的“川”指的是啥?“三千尺”是不是准确的数字“三千尺”?
⑶ “疑”字我们在李白的哪一首诗中也学到过?(疑是地上霜)背背《静夜思》结合旧知理解“疑”。
2、学生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赞美庐山瀑布: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3、扣住重点字词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啥,展开想象,谈谈感受,体会诗歌意蕴及诗人倾注的情感。
四、返读全诗,熟读成诵
1、再次播放课件,帮助背诵全诗。
2、指名背诵全诗,直至全体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炉、银、烟、窗、绝。
“炉、烟”的“火”在字左边,捺变点。
“银”字有两个竖提,金字旁的竖提高,右边的竖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复杂,注意小撇不能丢。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你知道本诗的作者吗?学生简介,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作补充。
这首诗是唐代也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4、课件展示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节奏美:
⑴ 引导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好节奏。
⑵ 指名读:
对有关字进行正音,识记字形后通过范读把握好诗句节奏。
2、感悟意境美:
⑴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图,边读古诗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小组同学研究?
⑵ 引导交流,读懂了啥?
⑶ 引导生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比如:诗人为啥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入体验美
1、明确办法:
⑴ 你准备用啥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⑵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查资料、讨论,合作画简笔画,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词句练习写话。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树______。黄鹂______,白鹭______。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2、引导探究,初步体验美: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把合作作画的一个小组请到黑板旁,提示小组画前商量该怎么样画?为啥这样画?
3、突破难点:
⑴ 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⑵ 引导理解“西岭”。
⑶ 理解“含”:
课件出示“雪山”图,后在此图上出现“窗框”。“窗框”逐渐变化到恰好成为“雪山图”的画框。看图,感悟雪山的壮丽。
⑷ 理解“万里船”实际上说明啥?
生看图,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开放,深入体验美:
补充资料:借助注释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时的兴奋。
引导学生为画起名,加深体验。
让学生面对图,回味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古诗。
四、诵读古诗,活化表现美
美读古诗:
1、再现古诗,要求想象生动活泼画面,感情朗读,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引导背诵。
3、表演诵读:
模仿古人吟诵之势,根据自我感受看图,表演诵读。
4、补充诵读:
早发白帝城 绝句(迟日江山丽)
五、书写生字
鸣、吴、含、泊、流、柳、岭
仔细观察“鸣、吴、含”的共同部件“口”,区别它们的不同点。(“口”在左边高也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点水中三点的形态不同,但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岭:形声字,右边表音是“令”。
柳:看字形,想象柳条下垂的样子,记住一撇别忘记。
推荐站内搜索:安徽自考网上报名结果查询、周记300字大全、广西财经学院专升本、一建考试时间、捡拾幸福作文600字ted演讲稿、妇女节演讲稿、自考报名查询、中南大学考研成绩查询、中学生周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