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比长短(精选13篇)1.2.2 比长短(精选13篇)1.2.2 比长短(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1.2.2 比长短(精选13篇)

1.2.2 比长短(精选13篇)

1.2.2 比长短 篇1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办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办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啥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啥?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啥?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办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办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办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进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办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办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啥就比啥,愿意比啥就比啥。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办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教学设计说明

  河北唐山市教委小学教研室 赵中华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比“高矮”做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办法。练习一中的5、6题,渗透比较的其它办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办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办法。比长短的办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①.看出来的。②.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③.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支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办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办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办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

  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啥都可以。教师语言要通俗、简练。

  3、练习一5题,目的是渗透比的办法,让学生在最长的后面划上对号,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想法,不必要求学生把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

1.2.2 比长短 篇2

  一、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积极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二、 教材分析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在学生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一一幅主题画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再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的内容,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置入实验的新理念。

  三、设计思路

  初探→实验→发现→归纳→运用→拓展

  四、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办法,知道长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本班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 设悬念,引发兴趣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 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啥东西吗?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看都有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精美的纸袋里有啥?这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在纸袋上。课堂气氛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会带着问号进入下一个环节]

  2、 交流、汇报。

  (1) 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啥?

  (2) 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红色;两把尺子,一把兰色,一把红色;三根绳子,一根粉色,一根紫色,一根白色。

  (3) 要求学生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们也发现了啥?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 、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展示学具袋里的东西时,通过自己的观察,在分类摆放的操作活动中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二、实验——探究比较长、短的办法。

  1、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 说明实验要求:出示实验报告单,要求小组合作探究长短的比较办法。

  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办法,教师巡回指导。

  [把探索比长短的办法的任务以实验的形式叫给各组来完成,让各组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讨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指出比的办法,容易产生不同的多种比法。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促成多种办法的产生。]

  3、 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可能会说出:

  (1) 看出来的;

  (2) 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两头都不对齐。

  [各组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本组)找到的不同办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办法。]

  4、 揭示比较的一般办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面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绳子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三、反馈练习

  1、 比长短游戏

  (1) 让学生自由结合,自己选择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啥就比啥。

  (2) 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及比较的结果。

  2、 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

  师:你看蛇和鳄鱼也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请小孩子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察并交流,完成练习。先进行学生都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有啥收获?

  知道了物体有长有短,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学会了比较长短的办法。

1.2.2 比长短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办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啥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啥?

  2.交流、汇报。

  a.问:你发现了啥?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cháng长、duǎn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办法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办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办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进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办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办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啥就比啥,愿意比啥就比啥。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办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整理学具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全课小结(略)

  专家评析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办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办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办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办法。比长短的办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看出来的。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办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办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办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

  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啥都可以。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辛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吴成林

  评    析:河北唐山市教委小学教研室  赵中华

1.2.2 比长短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办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办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啥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啥?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啥?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办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办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办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进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办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办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啥就比啥,愿意比啥就比啥。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办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2.2 比长短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气氛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婴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婴儿“变”的秘密。

  (二)婴儿变魔术。

  1、婴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婴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么样做呢?

  引导婴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婴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婴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婴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堂实录:

  一、小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师:(出示彩色纸)这是一张黄色(婴儿说)的纸。

  我要把它变成四根一样的纸条。(取两根)

  师:看好了,我要变了……

  师:现在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幼:这个小了。(手指着短的一根)

  幼:变短了。

  师:真棒!是啊,有一根变短了。这一根呢?

  幼:没有变。

  幼:变长了。

  师:其实啊,这一根没有变,跟它比起来长一些。我们就叫它长纸条,短的这个呢,就叫短纸条。跟老师一起说——

  师幼:长纸条、短纸条,长纸条、短纸条。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怎么变的吗?

  幼:想。

  师:看仔细了!这个手指悄悄地把上面的纸往下一压,再赶紧捏住就行了。你们也来变变吧!

  师:轻轻地从篮子里拿出两根纸条。带着一起变,再指导个别小孩。

  师:你们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喽!把纸条举起来说说哪根长哪根短。

  婴儿看着自己的纸条口中念念有词——这个长,这个短。

  师:把纸条放回篮子,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指。

  教师边带婴儿活动手指边说:我们的手指也有长短,捏捏最长的……

  二、操作活动

  (一)两根吸管比。

  师:请你们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看谁最快!

  师:看看它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同呢?

  幼:有个长、有个短。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它们一个长一个短的呀?

  婴儿茫然。

  师:是用……(暗示婴儿说用眼睛看的)

  一婴儿:我是用眼睛看的。

  师:是啊,我们的小眼睛真能干。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么样做呢?

  幼:我这样比的。(他把两根吸管靠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简介一端对齐法。

  师:你们也试试。

  婴儿操作。师提示婴儿说说长吸管、短吸管。

  师:现在请你们帮忙把送吸管回家。将长吸管送进1号袋,短吸管送进2号袋。

  师:送得很快啊,表扬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师拿1号袋检查。

  师:谁来检查2号袋?

  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婴儿进行检查。

  (二)三根彩带比

  师:篮子里还有啥呀?

  幼:是彩带。

  师:选出一条你喜欢的。

  师:用刚才的办法来比一比看看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婴儿操作。

  师:每一个人手上只有一条,把其它两个放进篮子。

  师:把长的举起来。

  婴儿都举对了。

  师:很棒。长的放下,举最短的。

  几个婴儿看到别人举起黄的,也跟着举了起来。

  师:想想哦。最短的放下,举——短的。

  师:接下来请长的站到红圈里。短的站到绿圈里。最短的站到黄圈里。

  三、彩带舞

  音乐:红绸舞。

  师:我们一起来跳个彩带舞吧!

  师带婴儿随乐翩翩起舞。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婴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婴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婴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怎样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婴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婴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小孩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气氛,都还挺开心的。

1.2.2 比长短 篇6

  教学内容

  数学活动:比长短

  教学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按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课件,婴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2.婴儿围成半圆形就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办法与手段:

  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操作法。

  活   动   过   程

  教师活动

  婴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以情境形式让婴儿感知长短,学习用语言表述判断的结果。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朋友,看,他走来了,是谁?小白兔最近很开心,它开了一家商店。

  2.小白兔今天还给我们小孩子带来了礼物,瞧!是啥?

  3.小白兔还要考考我们,让我们比一比哪根吸管长?小白兔还给我们也准备了一根吸管请小孩子和一个好朋友比一比谁的长。

  4.你怎么来比较它们的长短?(放在一起一头对齐,进行比较)比较后说出哪根长,哪根短,哪根短?

  1.根据提问进行讨论交流。

  2.学习比较长短的办法。

  小白兔深受小孩子的喜欢,活动以小白兔的形象导入,一下吸引了小孩子的注意力,长短不同的吸管激发了婴儿比较的兴趣,使婴儿理解了长短的概念。

  二、集体比较物体的长短。

  1.小白兔看大家这么聪明,还想请大家一起做游戏,可是他的小妹妹在玩的时候

  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比较物体的长短。

  不小心将一个货架上的商品弄乱了,小妹妹急的都哭了。看看小白兔这个货架上都有些啥商品?

  2.小白兔和他妹妹整理了好久终于将商品分类整理好了,在整理的时候小白兔也遇到问题了,想请小孩子帮忙把最长的商品找出来。

  3.分别播放课件请婴儿辨别物品长短。

  以小白兔考大家的形式调动婴儿的积极性,图示的出示让婴儿了解了比较的要求。

  三、自由操作活动,学习能按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1.小白兔看大家这么聪明还要再考考你们,请小孩子帮我在下面的商品中找一找哪一个商品最长,找到后用蜡笔在后面的圆圈内打勾,不会打钩的小孩子可以在圆圈内涂上颜色

  2.婴儿集体做练习。

  请小孩子帮助小白兔整理商店里的其他商品,在这些商品中找一找最长的商品,找到后在商品的下面的方框内涂上颜色,快去帮帮小白兔吧!

  1.观察物品。

  2.明确操作要求。

  3.自由操作。

  以小白兔考大家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婴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根据小班婴儿的年龄特点,在交代要求时以图示的形式出示,使婴儿明确要求,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交流。

  1.你们找出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2.他找的对吗?

  集体交流改错。

  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活动以小白兔的形象导入开始,婴儿学习的兴趣很快被吸引过来,第一环节让婴儿在目测、比较中掌握长短知识,了解比较长短的办法。第二环节集体操作活动,婴儿从实际操作进一步掌握了比较长短的办法,第三环节以图示的形式出示,使婴儿能很好的明确要求,每个婴儿都能进行操作,看图示进行按长短特征进行分类。整个活动层次比较清楚,有递进。婴儿乐意操作,但在活动中婴儿说的还是不够多。最后的环节中交流、改错,帮助婴儿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内容。

1.2.2 比长短 篇7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办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办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啥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啥?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啥?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办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办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办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进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办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办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啥就比啥,愿意比啥就比啥。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办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1.2.2 比长短 篇8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办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孩子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孩子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

  1、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啥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办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办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 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办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孩子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三、 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父亲和小孩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办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的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慌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啥小鹿,小白兔最矮?

  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1.2.2 比长短 篇9

  教学目标 :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啥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积极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啥?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孩子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孩子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孩子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也发现了啥?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孩子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也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孩子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孩子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

  个小孩子: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啥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啥?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啥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1.2.2 比长短 篇10

  详细简介: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啥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积极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啥?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孩子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孩子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孩子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也发现了啥?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孩子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也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孩子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孩子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

  个小孩子: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啥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啥?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啥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1.2.3比长短高矮|人教课标版

1.2.2 比长短 篇11

  课题名称:比长短

  课时:第20周第一课时(星期二)

  活动目标:1、学会比较长短的办法并排序。

  2、初步感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激发婴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数学活动的有趣。

  教学资源: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婴儿总喜欢比各种物体的长短,但也不知怎么比出长短,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比长短的数学活动课。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1、火车图片、1~10 数字卡片

  2、长短不同的绳子、纸环、曲别针四条,缠着不同长短绳子的同样瓶子四个、四个带数字1、2、3、4的操作台

  3、泡沫板、图钉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火车图片,感知长短

  1、老师给小孩子带来一个好消息:“沈阳站新添了几列火车”引起兴趣

  2、提问:这几列火车哪列最长,哪列最短呢?

  3、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比较长短两种办法。(看,数数)并知道车厢多火车长,车厢少火车短。

  二、婴儿操作,运用比长短的办法进行排序

  1、简介材料、操作台上的1~4的数字含义

  2、婴儿自由选择材料,比较长短并排序。

  第一组:四条长短不同的连环纸环

  第二组:四条长短不同的彩笔(不同数量连在一起)

  第三组:四条长短不同的曲别针(不同数量连在一起)

  第四组:四个缠着不同长短绳子的同样瓶子

  3、每组小孩子出来讲解:

  你们是怎么排序的。引导婴儿说出最长的是……第二长的是……第三……最短的是……

  用啥办法比较出来的?”并展示给小孩子看。

  4、婴儿通过观察展板,讨论怎样比较长短。

  提问:“为啥挂纸环的钉要站成一个水平的直线?”

  5、教师小结:比较几种物体长短时,一边对齐后再进行排序。

  三、婴儿讨论第三种比较长短办法——测量

  提问:“还有啥办法可以比较长短?”

  婴儿讨论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并寻找收集。

  婴儿观察教师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四、活动延伸:

  指导婴儿借助多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对出现的测量结果的不同继续深入探索。

  教学反思:本活动婴儿初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我应考虑婴儿原有的经验程度设计活动,事先作一些测量的准备,活动效果会更好。

1.2.2 比长短 篇12

  比高矮

  使婴儿通过比较来区别物体的高矮,知道哪个高,哪个矮或是一样高,并能按高、矮排序。

  比较区别物体的高矮。

  明确必须在同一平面比较高矮。

  讲解法,实践法

  第一课时

  学会区别物体的高矮,知道哪个高哪个矮或是一样高,能按高矮排序。

  学会区别物体的高矮。

  知道在同一平面内比较高矮

  投影、米尺、挂图、自备学具。

  一、导入:

  谈话: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啥知识?举例子、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

  (1、比较大小;  2、认识颜色。)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高矮。(板书)

  二、新授:

  1、目测高矮。

  引导学生观察,运用此比较物体的办法,目测判断,训练、培养学生比较高矮的能力。

  办法:

  抽出两组学生进行比高矮活动。(教室前面)

  (1)两个同学比;(2)左边的同左边的比;(3)右边同右边的比;

  (4)左边的同右边的比;(5)右边的同左边的比;

  提示:(指名)说说比较高矮是要注音啥? 【注意:在婴儿说的过程中,引导婴儿说完整话,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讲解要求:比较时——比较的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不能垫脚。其余学生目测比较高矮。

  2、指导学生观察挂图。

  1)想一想:哪只长颈鹿高?哪只长颈鹿矮?

  ①办法:(1)两只比;(2)左边的同左边的比;(3)右边同右边的比;(4)左边的同右边的比;(5)右边的同左边的比;

  ②高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矮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同桌的相互说一说。

  指名说——大家评价。(大长颈鹿比小长颈鹿高,小长颈鹿比大长颈鹿矮)观察挂图

  2)想一想,说一说:哪个瓶子高?哪个瓶子矮?

  互相说一说。(大绿瓶比小白瓶高,小白瓶比大绿瓶矮。)

  3、活动:自选伙伴,比高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求:每个学生可以选甲、乙两个同伴,分别与他们比。

  并说出:我与某某比谁高谁矮;(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1)自由结伴比,并说一说。2)指名小组到前面说一说。

  练习目的:通过此练习,让学生体会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会得出同样

  一个“我”有时“高”,有时“矮”的不同的比较结果。

  三、指导练习:

  游戏:排队——看看哪个组排得对?

  要求:各小组到教室前面由矮到高排队。比一比,哪组排得对,排得快?

  练习1:打开书第6页,观看书中六个小孩子排队的图,讲一讲哪个小孩子排错了位置?他们应该排在哪里?你帮他行吗?(从高到矮)

  练习2:各小组同学打乱顺序排列进行排序游戏,说一说。

  1)如果从高到矮排序,应该怎么样做?看看有没有站错的给他纠正过来。

  2)如果从矮到高排序,应该怎么样做?看看有没有站错的给他纠正过来。

  练习的目的:从实物到抽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思维活动。

  四、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啥?对你的生活学习有帮助吗?(表扬、鼓励)

  五、作业:练习比较高矮。(注意说完整话)

  4、比 长 短

  1、学习用重叠和目测比较办法,比较物体的长短,说出哪个长,哪个短或一样长。

  2、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思维能力。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语句完整

  讲解法、实践法等。

  直尺、卷尺、各种笔等学具、投影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学习了比大小、比高矮,你会了吗?

  老师来考考你——说一说,谁大、谁小、谁高、谁矮?

  图片:

  1)大树比小树——语言:大树与小树比,谁比谁怎么样?

  2)两个小孩子——语言:一个小孩子比另一个怎么样?

  二、新授:

  1、看图比较。 

  1)说说图上有啥(直尺、卷尺)

  2)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互相说说。

  4)指名。

  2、看图比较:

  1)图上有啥?是啥颜色的?

  2)两根藤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结果:上边的一根藤比下面的藤长

  下面的一根藤比上面的藤短

  三、指导学生练习:(巩固)

  1、同桌同学把铅笔比一比,互相说一说:

  谁的铅笔长(短)谁比谁的铅笔长(短)?

  2、组织学生观察图:

  1)说说图上有啥?2)说说它们分别是啥颜色?

  3)哪根长(短)? 4)请从长到短依次在圈内图上红、黄、蓝、黑。

  5)评价、订正。

  四、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啥?生活中怎么样用。

  五、作业:练习册第4页:比长短

  比长短

  图示

  5、比 粗  细

  1、建立粗细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知道哪个粗哪个细或是一样粗。

  2、发展婴儿观察、比较及积极思维能力学会比较粗细

1.2.2 比长短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办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

  一、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啥东西吗?

  [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啥?

  [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啥?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b.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还发现了啥?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办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么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办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 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办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

  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啥就比啥,愿意比啥就比啥。

  ②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教师谈话: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请小孩子来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察并交流。 [实物图中的蛇是特制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我就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直观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你们真聪明,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二、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此处,设置摘红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学内容,自然有趣。]

  问:程老师为啥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因为老师个子比这个小孩子高。

  师:这位小孩子为啥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孩子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办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谁愿意和这位小孩子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办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

  ①脚跟并拢,站直,背*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反馈练习。

  a.排队游戏。

  师: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孩子上台按高低排成一排。(师观察,学生在站位置时,都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有个别的同学两个人高矮不相上下,学生也注意从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来区别。)

  [排队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把一些细小环节考虑在内,想出不同的办法让7位同学排成一排。]

推荐站内搜索:建造师考试时间、心得体会文章、江西教育网自考成绩查询、河北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二本、公务员考试题目、日志伤感、2018年公务员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证查成绩入口、有家真好 作文

1.2.2 比长短(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1.2.2 比长短(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908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