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提问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 参加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研讨会体会 刘元花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提问曾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流行色”,老师的提问却显得“黯然失色”了。
学生凭自己读书仍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质疑,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文章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注意的部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支离破碎,连不成课文的主线。这样的一堂课表面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课。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实主要并不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学生在多大程度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一些著名的老师,如于永正、窦桂梅等老师上的课,仍有较多的经典性的提问,提问这种方式,在他们手中依然是熠熠生辉的工具。所以,提问还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根据研讨会上执教老师的成功案例及自己平时的思考加以论述
一、明确提问设计的要求。
提问的设计,涉及备课工作的各个方面,应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并同其他的教学方法配合。在此基础上,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 目的性。涉及问题时,要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给学生知名阅读思考的路径,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2、 可行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题,也是提问的对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年龄特点,这是影响课堂提问成败的重要因素。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跳一条,模得到”。
3、 思考性。教师的提问,如果思维强度大,就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如果简单、繁琐,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 整体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俄克,涉及面很广,实际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通盘考虑,全面安排,是指区分主次,先后有序,发挥整体功能。
二、掌握提问设计的技巧
1、选择问题的切入点
(1)抓住重点词句
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所以对设问的切入点首先要抓住重点词语。所谓重点词语,包括与课文主旨关系密切的,含义深刻或富有感情色彩的,前后联系紧密,概括性强的等等。抓住重点词语设问,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使阅读教学更扎实。如王瑾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体会作者描写的画面时提问:“qili “你是怎样认识这一画面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花?那几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画面?提出这样的问题:无疑会大大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掌握重点句子
任何语言都以句子为使用单位。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语言,都离不开句子。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可以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设问,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句句语言理解,进入连贯性语言的理解,把握句子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联系。如马振玲老师执教的《婵》,为了深入理解禅的蜕变过程,马老师引导设问:画出写得生动有趣吸引你的句子,你为什么划了这一段?这样的提问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架设了桥梁。
(3)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以表达方法为切入点进行设问,一般是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语言文字。这样进行训练,既加深了理解,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又能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做到以读学写。还是以马振玲老师的课为例,马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方法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婵脱壳的过程写得如此细致呢?学生在思考之后纷纷回答:作者观察的细致;按一定的顺续写的;抓住了蝉的动作;作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这样就为学生写类似作文打好了基
2、优化问题的表达形式
对问题的表达有一定的类型可供规范,这些类型反映设问的一般方法,但是不能把问题表述的类型模式化。根据设问的目的和学生的认识基础,可以改变常规的问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生动活泼的表述题意,富有情趣,让学生乐于思考回答。
(1) 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如果直接而又正面的法问,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而采用曲问的方式来问,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曲问不是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形式多样而灵活。如教学《丰碑》,如果设问:为什么军需处长会被冻死?这是直问。如果改为设问:管理军队棉衣的军需处长怎么会被冻死?则是曲问。这样问,含蓄生动,富有思考余地,能增加答问过程的情趣。
(2) 变顺为逆,转化视角
在设问中,还可以采用逆问的方式。逆问则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引导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解决问题。从相反的方向增设比较性材料是逆向构设的常见方式。《卢沟桥的狮子》可以这样设问: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中具体讲了狮子的那几种形状?能不能把省略号改为句号或感叹号?为什么?这样的逆问,提供了对比的材料,构成了一种矛盾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多角度思维。
(3) 换位想象,加深理解
让学生假设是文章中的某一人物,设身处地展开想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跳水》,有的孩子认为,孩子走上最高横木,完全是为了拿到帽子。为此可以换位设问:“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感到怎样?”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便会认识到,事情发展到伤害孩子自尊的地步,所以他无暇考虑一切,走上横木。采用换位法设问,要求教师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问题提到关键处。
以上几种提问方式,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灵活运用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自考成绩查询、清明节演讲稿、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滨州教育网成绩查询、恰好作文、江苏省八省联考成绩查询入口、中国卫生人才网官网、考试时间安排表2022、作文今天我当家、《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