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学习7的加法》大班数学《学习7的加法》大班数学《学习7的加法》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大班数学《学习7的加法》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思路:“学习7的加法”,是在幼儿学习了6以内数的加减法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本次活动的选择是根据我们大二班小朋友的发展情况而定的。大班孩子的抽像思维开始萌芽,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这种能力,我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情境及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看图列出7的加法算式,难点是理解加法的交换规律并使用交换的规律列出不同的7的加法算式。 二、教学实录及分析:( 一)活动目标: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二)活动准备:1、已学7的组成分解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三)活动过程: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 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小组操作(1)                    小组操作(2)

小组操作(3)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三、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优点: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足之处: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推荐站内搜索:河北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申论试题、暑假日记大全100字、爱祖国作文、教室资格证报名和考试时间、狼王梦读后感、纪律教育心得体会、中国梦演讲稿 3分钟湖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演讲稿范文、

大班数学《学习7的加法》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大班数学《学习7的加法》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4072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